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血小板聚集血栓弹力图与药物相关基因检测在颅内动脉瘤支架术后中的应用选择
1
作者 孟雪柔 潘文秋 +4 位作者 万程 易根发 王俊超 胡继红 赵卫 《介入放射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461-467,共7页
目的探讨部分抗血小板治疗药物基因型检测与血小板聚集血栓弹力图(thromboelastography-platelet mapping,TEG-PM)在颅内动脉瘤(intracranial aneurysms,IAs)支架植入术后患者抗血小板方案选择中的应用。方法收集2019年1月至2022年8月... 目的探讨部分抗血小板治疗药物基因型检测与血小板聚集血栓弹力图(thromboelastography-platelet mapping,TEG-PM)在颅内动脉瘤(intracranial aneurysms,IAs)支架植入术后患者抗血小板方案选择中的应用。方法收集2019年1月至2022年8月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支架治疗IAs且行阿司匹林相关基因-血小板内皮聚集受体1(platelet-endothelial aggregation receptor 1,PEAR1)以及氯吡格雷相关基因-细胞色素P450酶2C19(cytochrome P4502C19,CYP2C19)基因型检测的106例患者,部分患者行TEG-PM检测。将患者分为A、B 2组,A组(基因检测组)根据药物相关基因检测结果调整用药,B组(联合组)根据两种检测结果指导用药。收集患者的性别、年龄、检验数据,并记录患者随访期间IAs闭塞情况、支架内膜增生情况、药物相关出血性及缺血性并发症。结果106例患者共治疗123个IAs,年龄(53.67±6.66)岁,女性67例。A组(41例),B组(65例),2组患者基线资料及IAs情况、术中使用支架类型、用药方案选择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缺血性并发症及出血性并发症各2例;B组无缺血性事件发生,4例患者出血性并发症,2组相关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87;P=0.782)。术后1、3个月2组患者内膜增生情况分级及动脉瘤闭塞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A组总体内膜增生情况较B组稍高,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4)。结论为提高抗血小板治疗的精准个性化治疗,建议临床选择检测项目时可先行TEG-PM指导下的常规双抗治疗,对于TEG-PM提示抑制率不足的患者再选择性应用抗血小板药物相关基因检测,根据基因检测结果探索患者抑制率不足的原因,结合患者具体情况及时调整用药,以保证抗血小板治疗的有效性,达到个性化精准治疗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 介入支架治疗 血栓弹力图血小板 抗血小板药物相关基因 血小板聚集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常见抗肿瘤药物疗效相关基因与个体化化疗之间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2
作者 李慧艳 谢贤和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326-328,共3页
循证研究已证明,仅有部分癌症患者能从化疗中获益,而相当一部分患者处于“陪衬”的角色。怎样选择能够受益的患者进行化疗。是近年来肿瘤治疗领域研究的重点和热点。近几年对一些常见抗肿瘤药物的疗效相关基因如ERCC1、
关键词 个体化化疗 肿瘤药物 相关基因 药物疗效 癌症患者 ERCC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HANCE 2开创了基因指导下卒中抗血小板治疗的先河 被引量:3
3
作者 张亮 黄立安 徐安定 《中国卒中杂志》 2022年第8期807-812,共6页
2021年10月28日,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的王拥军教授代表他的团队在第13届世界卒中大会上报告了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用于急性非致残性脑血管事件高危人群(clopidogrel with aspirin in high-risk patients with acute non-disab... 2021年10月28日,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的王拥军教授代表他的团队在第13届世界卒中大会上报告了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用于急性非致残性脑血管事件高危人群(clopidogrel with aspirin in high-risk patients with acute non-disabling cerebrovascular events 2,CHANCE 2)研究的成果,同一天,CHANCE 2的主要结果在线发表于著名的《新英格兰医学杂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危非致残性缺血性脑血管事件 缺血性卒中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血小板药物 阿司匹林 氯吡格雷 替格瑞洛 CYP2C19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索非布韦联合聚乙二醇干扰素加利巴韦林治疗最初直接抗病毒药物治疗失败的HCV基因1型患者 被引量:2
4
作者 彭姗姗 王中峰 Pol S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2015年第8期1217-1217,共1页
【据《Hepatology》2015年4月报道】题:索非布韦联合聚乙二醇干扰素加利巴韦林治疗最初直接抗病毒药物治疗失败的HCV基因1型患者(作者Pol S等)目前对于直接抗病毒药物治疗未获得持续病毒学应答的患者再治疗还没有被广泛研究。法国巴... 【据《Hepatology》2015年4月报道】题:索非布韦联合聚乙二醇干扰素加利巴韦林治疗最初直接抗病毒药物治疗失败的HCV基因1型患者(作者Pol S等)目前对于直接抗病毒药物治疗未获得持续病毒学应答的患者再治疗还没有被广泛研究。法国巴黎第五大学的Pol等实施一项开放性试验,评估索非布韦联合聚乙二醇干扰素(PEG-IFN)加利巴韦林治疗HCV基因1型患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这些患者曾参与一个或多个Gilead研究性直接抗病毒药物加利巴韦林联合或不联合PEG-IFN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乙二醇干扰素 HCV基因1 布韦 索非 病毒药物 持续病毒学应答 相关变异 耐药变异 丙型肝炎 基线水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东西方种族差异看缺血性卒中抗血小板治疗策略选择 被引量:4
5
作者 王伊龙 《中国卒中杂志》 2018年第5期494-499,共6页
全球卒中的疾病负担沉重,抗血小板治疗是缺血性卒中二级预防的必要手段,然而东西方人群的疾病特点存在差异,可能对抗血小板治疗的选择产生影响。本综述从卒中发病特点、患者复发和出血风险差异以及抗血小板治疗反应多样性等多角度出发,... 全球卒中的疾病负担沉重,抗血小板治疗是缺血性卒中二级预防的必要手段,然而东西方人群的疾病特点存在差异,可能对抗血小板治疗的选择产生影响。本综述从卒中发病特点、患者复发和出血风险差异以及抗血小板治疗反应多样性等多角度出发,探讨适合亚洲人群的缺血性卒中抗血小板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 血小板药物 二级预防 基因多态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血小板中药研究:现状及展望
6
作者 明章银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B11期170-170,共1页
目前临床应用的抗血小板药物提高了血栓相关性疾病(心肌梗死、脑卒中等)的治疗效果,但同时出现的出血、药物抵抗等不良反应又影响其治疗.在我国活血化瘀中药用于血栓相关疾病的治疗有着悠久的历史.研究发现,不仅传统的活血化瘀中药,... 目前临床应用的抗血小板药物提高了血栓相关性疾病(心肌梗死、脑卒中等)的治疗效果,但同时出现的出血、药物抵抗等不良反应又影响其治疗.在我国活血化瘀中药用于血栓相关疾病的治疗有着悠久的历史.研究发现,不仅传统的活血化瘀中药,如丹参、血竭等,而且其他中药如莲心碱、木质素等,均有抗血小板作用.但是现有抗血小板中药研究大多局限于聚集及释放研究,且多局限于动物实验中.近年来,随着血小板粘附、激活分子机制的深入研究,其信号转导机制日益清晰.我们应该结合血小板激活的分子机制,从丰富的中药资源中寻找对其信号分子有特异作用的单体化合物,深入研究其作用机制,有望发现新的抗血小板分子靶点,并发现活性强不良反应少的抗血小板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药物 活血化瘀中药 血栓相关性疾病 血小板激活 治疗效果 血栓相关疾病 血小板作用 信号转导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药物基因组学在氯吡格雷的临床应用进展 被引量:2
7
作者 谈绮文 郭玮 潘柏申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823-829,共7页
氯吡格雷是临床应用最广泛的抗血小板药物,能有效预防或减低动脉血栓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术后患者心血管事件的发生。众多研究表明,遗传因素在氯吡格雷治疗效果的个体差异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氯吡格雷是临床应用最广泛的抗血小板药物,能有效预防或减低动脉血栓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术后患者心血管事件的发生。众多研究表明,遗传因素在氯吡格雷治疗效果的个体差异中起到了重要作用,使药物基因组学在氯吡格雷抗血小板治疗中的作用受到极大关注。近年来,政策法规机构、临床学术团体以及个体化医疗研究机构等都提出对氯吡格雷的临床应用指导建议。基于药物基因组学指导的氯吡格雷个体化抗血小板治疗还需要更多循证医学证据的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吡格雷 药物基因组学 血小板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快速CYP2C19基因检测的快代谢型急性轻型缺血性卒中双抗治疗1例报道 被引量:1
8
作者 孔晓彤 刘佩芳 +2 位作者 蔡涵璐 王宇 王丽华 《中国卒中杂志》 2022年第8期814-816,共3页
1病例介绍患者男性,61岁,主因“右侧肢体无力16小时”于2021年10月14日14:38入院。患者于16 h前睡前发现翻身困难,自觉右侧肢体稍无力,右上肢可抬举,右下肢可行走,未予药物治疗,约1 h后入睡。晨起时仍有右侧肢体无力,上肢抬举费力,于搀... 1病例介绍患者男性,61岁,主因“右侧肢体无力16小时”于2021年10月14日14:38入院。患者于16 h前睡前发现翻身困难,自觉右侧肢体稍无力,右上肢可抬举,右下肢可行走,未予药物治疗,约1 h后入睡。晨起时仍有右侧肢体无力,上肢抬举费力,于搀扶下可缓慢行走,伴言语笨拙,但可理解他人语言。无肢体麻木感,无头痛、头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危非致残性缺血性脑血管事件 缺血性卒中 CYP2C19基因 氯吡格雷 阿司匹林 血小板药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免疫性ITP动物模型ET-1CGRP的变化及紫癜颗粒调整作用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3
9
作者 王家辉 马骥 《中医药学刊》 CAS 2004年第5期874-875,共2页
目的 :探讨慢性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ITP)与内皮系统的相关性及紫癜颗粒的新的作用靶点。方法 :观察杨氏〔1〕免疫性ITP动物模型血小板计数、血浆内皮素 (ET)及降钙素基因相关肽 (CGRP)的变化及紫癜颗粒的调整作用。结果 :模型组的... 目的 :探讨慢性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ITP)与内皮系统的相关性及紫癜颗粒的新的作用靶点。方法 :观察杨氏〔1〕免疫性ITP动物模型血小板计数、血浆内皮素 (ET)及降钙素基因相关肽 (CGRP)的变化及紫癜颗粒的调整作用。结果 :模型组的血小板计数、血浆ET ,与空白组、治疗组均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而血浆CGRP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空白组与治疗组所有指标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①紫癜颗粒有效 ;②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与内皮系统之间有相关性 ,且很可能是紫癜颗粒的作用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ITP 紫癜颗粒 内皮素 降钙素基因相关 药物治疗 动物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免疫性ITP动物model ET とCGRPの变化及び紫斑颗粒の稠整する实验研究
10
作者 王家辉 马骥 《中医药学刊》 2004年第5期876-878,共3页
目的:慢性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斑病(ITP)が内皮系との相关性及び紫班颗粒の新しぃtargetを探求する。方法:杨氏の免疫性ITP动物modelたぉげる血小板计数、血浆内皮素(ET)、CGRPの变化及び紫斑げ颗粒の调整作用を观察する。结果:mo... 目的:慢性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斑病(ITP)が内皮系との相关性及び紫班颗粒の新しぃtargetを探求する。方法:杨氏の免疫性ITP动物modelたぉげる血小板计数、血浆内皮素(ET)、CGRPの变化及び紫斑げ颗粒の调整作用を观察する。结果:model groupが空つはげgroup及び治疗groupと比较すると血小板计数、血浆ETは著な差异が。ぁり,CGRPは差异がはいのごぁる。结谕:1.紫斑颗粒が有效ごぁる;慢性ITPが内皮系との相关性を持ち,紫斑颗粒の新しいtarget ごぁろ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性ITP 动物模型 ET 紫斑颗粒 内皮素 慢性原发性血小板性紫癜 降钙素基因相关 药物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