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5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地铁车辆旋转式抗蛇行减振器参数优化及应用分析
1
作者 向安波 池茂儒 +1 位作者 罗贇 代亮成 《机械科学与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737-744,共8页
为了进一步提高现有中速地铁车辆的稳定性,解决由于结构剩余空间不足导致无法加装抗蛇行减振器的问题,提出一种适用于铁道车辆的旋转式抗蛇行减振器(下称旋转减振器),该减振器不仅安装空间小、安装灵活,还具有结构可靠、散热性能更好的... 为了进一步提高现有中速地铁车辆的稳定性,解决由于结构剩余空间不足导致无法加装抗蛇行减振器的问题,提出一种适用于铁道车辆的旋转式抗蛇行减振器(下称旋转减振器),该减振器不仅安装空间小、安装灵活,还具有结构可靠、散热性能更好的优势。基于旋转减振器的工作原理,建立了旋转减振器的数学模型以及更为准确的AMESim模型,并通过MATLAB/Simulink建立旋转减振器AMESim模型与地铁车辆动力学SIMPACK模型的联合仿真,对旋转减振器的阻尼特性参数进行优化匹配(包括卸荷力及卸荷力矩),分析旋转减振器对车辆系统动力学性能的影响。仿真结果表明:旋转减振器能够代替抗蛇行减振器提供回转阻尼,在保证曲线通过安全性的条件下,使中速地铁车辆具有更好的稳定性和平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旋转式抗蛇行减振器 中速地铁车辆 参数优化 动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KPCA-SO-KELM的抗蛇行减振器故障诊断
2
作者 岑潮宇 代亮成 +1 位作者 池茂儒 赵明花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1期4551-4558,共8页
针对列车运行过程中的振动信号是复杂非线性的,并且单一通道的信号存在着信息不完全的问题,提出了一种车体和转向架上多个通道信号融合的抗蛇行减振器故障诊断的方法。首先,对列车多个通道的信号进行自适应噪声完备集合经验模态分解(com... 针对列车运行过程中的振动信号是复杂非线性的,并且单一通道的信号存在着信息不完全的问题,提出了一种车体和转向架上多个通道信号融合的抗蛇行减振器故障诊断的方法。首先,对列车多个通道的信号进行自适应噪声完备集合经验模态分解(complete ensemble empirical mode decomposition with adaptive noise, CEEMDAN),提取分解后的本征模态函数(intrinsic mode function, IMF)精细复合多尺度散布熵(refined composite multiscale dispersion entropy, RCMDE)组成特征集;其次,用核主成分分析法(kernel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KPCA)对提取出的特征集进行降维;最后,将最优特征子集输入到蛇优化的核极限学习机(snake optimized kernel extreme learning machine, SO-KELM)中来诊断抗蛇行减振器故障类型。试验结果表明,经过核主成分分析法优选过后的多通道融合特征集能够准确反映抗蛇行减振器不同故障类型信号特征,实现了抗蛇行减振器的故障诊断,并将蛇优化核极限学习机与其他模型对比验证了该方法的优越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蛇行减振器 精细复合多尺度散布熵 故障诊断 蛇优化 核主成分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开关型抗蛇行减振器在高速列车中的应用研究
3
作者 池长欣 常崇义 +2 位作者 梁树林 池茂儒 高红星 《铁道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5-42,共8页
为解决高速列车运动稳定性与曲线通过能力之间的固有矛盾,提出一种阻尼可调的开关型抗蛇行减振器。基于可压缩流体的压力-流量特性和Simulink仿真软件建立其非线性力学模型,并通过减振器台架试验初步验证了模型的准确性,结合Simpack仿... 为解决高速列车运动稳定性与曲线通过能力之间的固有矛盾,提出一种阻尼可调的开关型抗蛇行减振器。基于可压缩流体的压力-流量特性和Simulink仿真软件建立其非线性力学模型,并通过减振器台架试验初步验证了模型的准确性,结合Simpack仿真软件构建开关型抗蛇行减振器与某速度350 km/h动车组动力学联合仿真模型,研究不同开关状态下的车辆动力学性能;以识别小半径曲线为核心,基于抗蛇行减振器两端相对位移提出一种易于工程化的开关控制策略,并进行仿真验证。结果表明:开关型抗蛇行减振器开关打开状态有助于提升小半径曲线通过性能;相比传统抗蛇行减振器,易于工程化的开关控制策略能够在不影响车辆原有动力学性能前提下,大幅降低小半径曲线工况下的轮轨横向力,有效提升了小半径曲线通过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关型抗蛇行减振器 运动稳定性 曲线通过能力 开关控制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速动车组抗蛇行减振器串联刚度匹配分析
4
作者 金田甜 代亮成 +3 位作者 向安波 马琳娜 侯政安 曾鹏程 《铁道机车车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0-37,共8页
车辆悬挂参数的合理选取是决定高速动车组运行性能的关键,抗蛇行减振器串联刚度与一系定位刚度的优化匹配,会对车辆运行稳定性产生直接影响。基于抗蛇行减振器的实际结构及工作原理,提出了抗蛇行减振器的数学模型,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构建... 车辆悬挂参数的合理选取是决定高速动车组运行性能的关键,抗蛇行减振器串联刚度与一系定位刚度的优化匹配,会对车辆运行稳定性产生直接影响。基于抗蛇行减振器的实际结构及工作原理,提出了抗蛇行减振器的数学模型,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构建了更为准确的AMESim模型,并建立车辆动力学联合仿真模型对抗蛇行串联刚度和一系纵向及垂向定位刚度进行优化分析,结果表明:增大抗蛇行减振器的串联刚度,动态阻尼力表现为先增加后趋于稳定的特点;抗蛇行减振器串联刚度大于10 MN/m时,对提升车辆运行稳定性产生积极影响,在稳定性性能相当的情况下,一系纵向和垂向定位刚度的提升,会导致所需匹配的抗蛇行减振器串联刚度相应降低;一系纵向及垂向定位刚度和抗蛇行串联刚度增大,车辆的横向及垂向平稳性指标均有明显增大,脱轨系数和轮轴横向力等安全性指标略有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动车组 抗蛇行减振器串联刚度 联合仿真 匹配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精细复合多尺度散布熵的抗蛇行减振器故障诊断 被引量:2
5
作者 岑潮宇 代亮成 +3 位作者 池茂儒 赵明花 郭兆团 曾鹏程 《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4334-4343,共10页
抗蛇行减振器作为高速列车关键悬挂元件在减轻列车横向振动提高安全性和稳定性上有重要作用,为实现对抗蛇行减振器故障进行精确诊断,针对非线性振动信号故障特征不明显的问题,提出一种自适应噪声完备集合经验模态分解(Complete ensemble... 抗蛇行减振器作为高速列车关键悬挂元件在减轻列车横向振动提高安全性和稳定性上有重要作用,为实现对抗蛇行减振器故障进行精确诊断,针对非线性振动信号故障特征不明显的问题,提出一种自适应噪声完备集合经验模态分解(Complete ensemble empirical mode decomposition with adaptive noise,CEEMDAN)与精细复合多尺度散布熵结合的故障诊断方法。首先采用CEEMDAN分解信号得到本征模态函数(Intrinsic mode function,IMF),计算精细复合多尺度散布熵组成特征集,然后融合多个通道振动信号特征并用核主成分分析法进行降维,将降维后的特征集分成训练集和测试集,最后输入到改进麻雀算法优化的支持向量机模型中进行训练与诊断。为验证方法的可行性,以机车滚动振动试验台模拟列车运行的不同速度,设置抗蛇行减振器故障工况,通过转向架和车体多个位置传感器获得试验数据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经过优选的特征集能更好地捕捉抗蛇行减振器故障的特征信息,与未经优选的特征集相比故障诊断结果正确率有所提升;多通道融合特征的方法与单通道相比反映故障信息更加全面,补偿了单一通道诊断结果精确度低的不足,进一步提高了故障诊断结果正确率;改进麻雀算法优化了模型参数,解决了参数设计的盲目性,提高了模型分类识别能力,并与其他算法相比验证了优越性。运用该方法对抗蛇行减振器进行故障诊断,能够有效诊断出抗蛇行减振器故障类型,为抗蛇行减振器故障诊断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蛇行减振器 故障诊断 改进麻雀算法 精细复合多尺度散布熵 支持向量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活塞杆贯通式抗蛇行减振器在铁道车辆上的适应性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赵苍鹏 代亮成 +2 位作者 池茂儒 郭兆团 曾鹏程 《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2860-2870,共11页
活塞杆贯通式抗蛇行减振器因活塞杆在活塞上下工作腔所占的截面积相等,且活塞上拉伸阻尼阀、压缩阻尼阀参数一致,因此在拉伸和压缩行程中工作腔内的油液通过阻尼阀的流量相等,从而产生相等的阻尼力,使之具有高度对称的动、静态性能,可... 活塞杆贯通式抗蛇行减振器因活塞杆在活塞上下工作腔所占的截面积相等,且活塞上拉伸阻尼阀、压缩阻尼阀参数一致,因此在拉伸和压缩行程中工作腔内的油液通过阻尼阀的流量相等,从而产生相等的阻尼力,使之具有高度对称的动、静态性能,可以弥补双油路抗蛇行减振器静态性能对称性差、单油路抗蛇行减振器动态性能对称性差的不足。首先,基于活塞杆贯通式、双油路和单油路抗蛇行减振器的工作原理和结构参数,建立3种抗蛇行减振器的数值仿真模型;然后,通过减振器性能试验对模型进行验证,对比研究3种抗蛇行减振器仿真下的动、静态性能对称性;最后,利用Simulink将车辆模型和抗蛇行减振器模型进行动力学联合仿真,对比研究小锥度曲线工况下安装活塞杆贯通式和双油路抗蛇行减振器的铁道车辆的曲线稳定性以及大锥度直线工况下安装活塞杆贯通式和单油路抗蛇行减振器的铁道车辆的直线稳定性。研究结果表明:活塞杆贯通式抗蛇行减振器动、静态性能对称性都优异,且都好于双油路和单油路抗蛇行减振器;小锥度曲线工况下,相比于双油路抗蛇行减振器,安装活塞杆贯通式抗蛇行减振器可以提高车辆的非线性临界速度,进一步抑制转向架1.2 Hz左右的摇头振动,提高车辆的曲线稳定性;大锥度直线工况下,相比于单油路抗蛇行减振器,安装活塞杆贯通式抗蛇行减振器可以提高车辆的非线性临界速度,进一步显著抑制转向架8 Hz以下的摇头振动,提高车辆的直线稳定性。研究结果为活塞杆贯通式抗蛇行减振器在铁道车辆上的适应性优势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塞杆贯通式抗蛇行减振器 数值仿真模型 性能对称性 联合仿真 车辆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Maxwell-LSTM的抗蛇行减振器混合建模方法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吴舒扬 唐兆 +2 位作者 罗仁 董少迪 蒋涛 《铁道机车车辆》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10,共10页
列车车轮踏面在实际服役环境下的磨损,会提高抗蛇行减振器的工作频率。传统动力学仿真使用的Maxwell模型在模拟高频状态下的抗蛇行减振器动态特性存在挑战。而能够准确拟合高频状态下的抗蛇行减振器动态特性的物理参数模型存在计算效率... 列车车轮踏面在实际服役环境下的磨损,会提高抗蛇行减振器的工作频率。传统动力学仿真使用的Maxwell模型在模拟高频状态下的抗蛇行减振器动态特性存在挑战。而能够准确拟合高频状态下的抗蛇行减振器动态特性的物理参数模型存在计算效率低下、无法在多体动力学仿真中运用的问题。文中提出一种Maxwell等效参数模型和LSTM神经网络耦合的减振器混合建模方法,在传统Maxwell模型基础上,通过LSTM神经网络捕捉输入变量自身变化特性,间接考虑外部激励的频变与幅变以应对上述挑战。为证明该混合建模方法的可行性,将使用该方法训练好的混合模型与台架试验结果、非线性的刚度阻尼分段Maxwell模型进行对比。结果表明:相较于分段Maxwell模型,LSTM混合模型在计算效率基本一致的前提下,高频激励下混合模型误差平均降低22.31%,高幅值激励下混合模型误差平均降低26.89%,动态刚度误差平均降低26.35%,动态阻尼误差平均降低21.01%。可以得出结论,LSTM混合模型在表征减振器高频高幅值下的动态特性具有优势,基于Maxwell-LSTM的抗蛇行减振器混合建模方法可以解决传统动力学模型计算效率和计算精度之间的矛盾,更适合用于各类工况下的车辆系统动力学仿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蛇行减振器 混合建模方法 LSTM网络 深度学习 车辆系统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蛇行减振器服役退化特性对高速动车组动力学性能的影响
8
作者 重光霄 池茂儒 +1 位作者 罗赟 代亮成 《机械设计》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7,共7页
为研究抗蛇行减振器服役退化特性对高速动车组动力学的影响,文中分别测试了不同服役状态下的抗蛇行减振器的服役特性,并研究了该减振器在服役过程中性能退化演变规律;在SIMPACK软件中建立了高速动车组动力学模型,并基于实测退化数据分... 为研究抗蛇行减振器服役退化特性对高速动车组动力学的影响,文中分别测试了不同服役状态下的抗蛇行减振器的服役特性,并研究了该减振器在服役过程中性能退化演变规律;在SIMPACK软件中建立了高速动车组动力学模型,并基于实测退化数据分析对高速动车组动力学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服役周期下的抗蛇行减振器静态示功图基本无异样,服役后的减振器相比新造状态下的阻尼力均出现大幅度减小,退化率最高可达17.85%;对于动态特性而言,幅值1 mm工况下的抗蛇行减振器动刚度相比新造状态下的最高刚度下降22.06%,动态阻尼最高减小23.71%;抗蛇行减振器的性能退化对车辆稳定性影响显著,临界速度相对新造状态下的最大退化率约为12.33%。随着服役周期的增加,车辆横向平稳性及大半径曲线工况下的曲线安全性指标均有所变差,但小半径工况下曲线通过性略有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蛇行减振器 服役特性 车辆动力学 性能演变规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RCMDE和GWO-LSSVM的抗蛇行减振器故障诊断
9
作者 岑潮宇 代亮成 +1 位作者 池茂儒 赵明花 《机床与液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1期199-205,共7页
针对高速列车抗蛇行减振器故障振动信号具有非线性、非平稳特征以及特征信号提取相对困难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自适应噪声完备集合模态分解(CEEMDAN)与灰狼算法优化的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LSSVM)相结合的故障诊断方法。利用CEEMDAN方法分... 针对高速列车抗蛇行减振器故障振动信号具有非线性、非平稳特征以及特征信号提取相对困难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自适应噪声完备集合模态分解(CEEMDAN)与灰狼算法优化的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LSSVM)相结合的故障诊断方法。利用CEEMDAN方法分解车辆的振动信号,得到振动信号的各模态分量(IMF),并计算IMF各分量的精细复合多尺度散布熵(RCMDE),组成每个样本下的特征向量,最后输入到利用灰狼优化算法(GWO)对LSSVM的惩罚系数和核函数参数迭代寻优以获得最优分类效果的LSSVM中进行故障诊断。试验结果表明:通过提取CEEMDAN各模态分量IMF的精细复合多尺度散布熵作为特征输入到GWO-LSSVM中具有很好的诊断效果,实现了抗蛇行减振器故障的有效判别,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蛇行减振器 精细复合多尺度散布熵 故障诊断 灰狼优化 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蛇行减振器布置对动力车横向动力学性能影响及机理研究
10
作者 李广 吴毅 +2 位作者 姚远 邓小星 陈国胜 《铁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30-36,共7页
为解释国内某同等级两种不同款动力集中动车组动力车实际运行中表现出的横向平稳性特征差异,针对该动力车分别采用四种抗蛇行减振器布置方式进行动力学仿真对比研究。通过Simpack软件建立整车动力学模型,分析抗蛇行减振器横向安装角对... 为解释国内某同等级两种不同款动力集中动车组动力车实际运行中表现出的横向平稳性特征差异,针对该动力车分别采用四种抗蛇行减振器布置方式进行动力学仿真对比研究。通过Simpack软件建立整车动力学模型,分析抗蛇行减振器横向安装角对车体前后端横向平稳性及其差异的影响,利用模态分析法探究其对蛇行稳定性与车体横移摇头模态相位差影响。此外,引入抗蛇行减振器附加横向力与力矩相位角,以阐释布置方式对动力车横向平稳性影响机理。结果表明:对于抗蛇行减振器开口向内布置,减小横向安装角对动力车横向动力学性能有利;开口向外布置时,适当的横向安装角有利于改善横向平稳性和蛇行稳定性,明显减小甚至消除车体前后端横向平稳性差异;斜对称和反斜对称布置时,横向安装角对动力车横向动力学性能影响较小,但易形成较大的车体前后端平稳性差异。建议该B0-B0型动力车采用抗蛇行减振器开口向外布置,且横向安装角的选取范围为3°~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力车 抗蛇行减振器布置 横向平稳性 蛇行稳定性 受力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一维残差卷积注意力的高速列车抗蛇行减振器故障诊断 被引量:1
11
作者 陈广 孙泽明 +1 位作者 马闻达 张菀 《计量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038-1045,共8页
针对高速列车减振器故障特征手工提取困难导致故障识别困难的难题,提出了基于一维残差卷积注意力(1DRCA)的故障诊断算法,对高速列车中抗蛇行减振器4种状态进行识别。首先,构建卷积层进行特征提取,利用卷积块注意力模块在通道和空间维度... 针对高速列车减振器故障特征手工提取困难导致故障识别困难的难题,提出了基于一维残差卷积注意力(1DRCA)的故障诊断算法,对高速列车中抗蛇行减振器4种状态进行识别。首先,构建卷积层进行特征提取,利用卷积块注意力模块在通道和空间维度上进行自适应特征优化;然后,建立残差神经网络模型,利用残差信息调整权值参数;最后,通过试验证明了该方法对于抗蛇行减振器的4种状态的故障识别是可行的,可以准确地识别正常、启动不良、对称速率故障和锯齿波故障,所提出的方法的平均准确率达到99%左右。为了进一步证明所提出模型的泛化性,采用滚动轴承的故障数据来验证了所提出模型的有效性和准确性,结果表明所提的模型较好地实现滚动轴承不同故障状态的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振动测量 抗蛇行减振器 故障诊断 残差卷积 注意力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主动控制抗蛇行减振器的高速动车组蛇行稳定性研究
12
作者 韩晓东 吕凯凯 +1 位作者 谈星迪 王汛 《中国铁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76-83,共8页
为了改善动车组的动力学性能,提升运行品质,提出主动与被动抗蛇行减振器并联的布置方案。建立车辆系统及主动减振器动力学模型,仿真复现动车组典型的一次、二次蛇行现象。基于该模型,根据抗蛇行减振器的天棚模态控制原理,分析基于位移... 为了改善动车组的动力学性能,提升运行品质,提出主动与被动抗蛇行减振器并联的布置方案。建立车辆系统及主动减振器动力学模型,仿真复现动车组典型的一次、二次蛇行现象。基于该模型,根据抗蛇行减振器的天棚模态控制原理,分析基于位移反馈控制的主动控制对蛇行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基于位移反馈的A_(12)主动控制抗蛇行减振器,可有效抑制车辆的构架、轮对和车体的振动幅值,蛇行频率幅值显著降低,能够充分抑制一次、二次蛇行现象;基于位移反馈的A16主动控制抗蛇行减振器,其控制下的平衡解失去了稳定性,系统发生BP分岔,产生了新的稳定平衡解,导致一次蛇行控制效果不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控制 蛇行稳定性 抗蛇行减振器 动车组 位移反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蛇行减振器常见故障对高速列车动力学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0
13
作者 周素霞 秦震 +2 位作者 孙晨龙 王成国 罗金良 《北京交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85-91,共7页
以CRH380B型动车组为实例,结合实际中常见的抗蛇行减振器故障,基于车辆动力学理论,利用动力学仿真软件SIMPACK建立动力学模型,通过改变抗蛇行减振器阻尼特性来模拟不同故障类型,从而对车辆进行动力学研究.结果表明:当抗蛇行减振器故障... 以CRH380B型动车组为实例,结合实际中常见的抗蛇行减振器故障,基于车辆动力学理论,利用动力学仿真软件SIMPACK建立动力学模型,通过改变抗蛇行减振器阻尼特性来模拟不同故障类型,从而对车辆进行动力学研究.结果表明:当抗蛇行减振器故障后的剩余阻尼力在标准阻尼力50%以下时,对车体平稳性、稳定性、曲线通过性能均有很大影响.其中当抗蛇行减振器剩余阻尼力为标准力值的50%时,车体垂向和横向平稳性指标分别达到了1.85和2.20,脱轨系数达到了0.45,非线性临界速度降低到了271km/h.得出抗蛇行减振器的最佳阻尼特性:当卸荷速度为0.03m/s,卸荷力为8~9kN时,车辆各动力学性能达到相对最优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蛇行减振器 高速动车 车辆动力学 减振器故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蛇行减振器油液温度对车辆动力学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2
14
作者 于文涛 徐腾养 +1 位作者 徐传波 郭兆团 《润滑与密封》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113-118,140,共7页
考虑温度对抗蛇行减振器油液黏度的影响,基于动力学软件SIMPACK仿真研究油液温度对车辆动力学性能的影响。仿真结果表明:在油液正常工作范围内,车辆蛇行临界速度随着油液温度降低而升高,低温(小于0℃)对车辆稳定性影响远大于高温(大于0... 考虑温度对抗蛇行减振器油液黏度的影响,基于动力学软件SIMPACK仿真研究油液温度对车辆动力学性能的影响。仿真结果表明:在油液正常工作范围内,车辆蛇行临界速度随着油液温度降低而升高,低温(小于0℃)对车辆稳定性影响远大于高温(大于0℃),这是因为油液黏度随温度降低而升高,低温对油液黏度影响大于高温;当车辆速度小于200 km/h时,油液温度对车辆平稳性几乎没有影响,当车辆速度大于200 km/h时,油液温度对车辆平稳性有一定影响,且随着速度增加,影响程度也有所增加;油液温度对车辆安全性影响总体不是很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列车 抗蛇行减振器 油液温度 车辆动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速列车抗蛇行减振器参数的多目标优化研究 被引量:12
15
作者 姚远 陈相旺 +1 位作者 李广 张振先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298-1304,共7页
为了研究抗蛇行减振器参数匹配规律以兼顾不同轮轨接触状态下高速列车横向稳定性,针对国内运行典型结构参数的高速列车,建立车辆横向动力学简化模型,分别考虑到高、低锥度两种轮轨接触状态下车辆的横向稳定性,采用多目标优化方法对抗蛇... 为了研究抗蛇行减振器参数匹配规律以兼顾不同轮轨接触状态下高速列车横向稳定性,针对国内运行典型结构参数的高速列车,建立车辆横向动力学简化模型,分别考虑到高、低锥度两种轮轨接触状态下车辆的横向稳定性,采用多目标优化方法对抗蛇行减振器刚度和阻尼值进行多参数优化,并分析最优抗蛇行减振器参数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优化的抗蛇行减振器阻尼值主要取决于车辆二系横向阻尼,得出了两类阻尼值的抗蛇行减振器选配类型,即当二系横向阻尼较小时,转向架单侧需匹配较小阻尼值600~1000 kN•s•m^(−1),或当二系横向阻尼较大时,匹配大于4000 kN•s•m^(−1)的抗蛇行减振器;抗蛇行减振器刚度显著影响不同轮轨接触状态下的车辆稳定性,减小抗蛇行减振器刚度有利于低锥度状态车辆稳定性,反之亦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列车 横向稳定性 抗蛇行减振器 多目标优化 参数匹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蛇行减振器温变特性及对车辆安全性影响 被引量:1
16
作者 洪从鲁 可心萌 +2 位作者 徐腾养 徐传波 郭兆团 《现代制造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11-15,133,共6页
基于台架试验分析了油液温度对抗蛇行减振器动态特性影响(即温变特性),并模拟分析了抗蛇行减振器在实际工作服役过程中动态特性变化情况(即时域特性),借助于SIMPACK软件对抗蛇行减振器油液温度对车辆安全性影响进行了仿真分析。研究结... 基于台架试验分析了油液温度对抗蛇行减振器动态特性影响(即温变特性),并模拟分析了抗蛇行减振器在实际工作服役过程中动态特性变化情况(即时域特性),借助于SIMPACK软件对抗蛇行减振器油液温度对车辆安全性影响进行了仿真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油液温度升高,减振器吸收的能量、动态刚度和动态阻尼均减小,油液温度对相位角影响不明显;低温(小于0℃)对减振器吸收的能量、动态刚度和动态阻尼影响大于高温(大于0℃)对其影响。不论是低温还是常温,抗蛇行减振器在模拟时间5 h内,其动态特性变化不是很大。仿真结果表明抗蛇行减振器内部油液温度变化不会影响行车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蛇行减振器 温变特性 时域特性 车辆安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速列车抗蛇行减振器作用机制与频变刚度应用研究 被引量:9
17
作者 姚远 程俊 +1 位作者 张名扬 沈龙江 《振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461-1470,共10页
为了研究高速列车抗蛇行减振器作用机制进而对最优减振器参数选配提供理论指导,分析了减振器的频变特性和最优能量耗散条件,基于两类典型高速列车横向动力学模型对抗蛇行减振器参数进行多目标优化,及整车线性稳定性和模态能量分析,总结... 为了研究高速列车抗蛇行减振器作用机制进而对最优减振器参数选配提供理论指导,分析了减振器的频变特性和最优能量耗散条件,基于两类典型高速列车横向动力学模型对抗蛇行减振器参数进行多目标优化,及整车线性稳定性和模态能量分析,总结了抗蛇行减振器作用机制。得出结论如下:抗蛇行减振器不仅其阻尼对车辆蛇行能量起耗散作用,其刚度特性对车辆横向稳定性的影响更为显著,减振器刚度需随蛇行频率增加而增大;利用车体与转向架蛇行模态能量占比及其牵连作用说明抗蛇行减振器等效刚度作用机制,并根据最优能量耗散理论实现抗蛇行减振器串联刚度与阻尼的匹配。提出了应用频变刚度抗蛇行减振器的思路和结构方案,针对频变刚度曲线进行优化和车辆横向稳定性分析,结果表明,采用频变刚度抗蛇行减振器可显著改善极端轮轨接触状态下车辆横向稳定性,降低高速列车出现低频晃车和高频抖车现象的风险,对实现不同车轮踏面磨耗阶段车辆自适应稳定性起到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蛇行减振器 频变刚度 模态分析 高速列车 横向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速列车抗蛇行减振器故障分析 被引量:2
18
作者 时蕾 宋慧娟 《中国工程机械学报》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350-355,共6页
基于动力学软件SIMPACK建立了我国某高速列车动力学计算模型,仿真分析了抗蛇行减振器在失效故障下对高速列车动力学性能的影响,对实际分析高速列车故障有一定指导作用,具有一定工程应用价值.分析表明:每辆车失效1根或2根抗蛇行减振器对... 基于动力学软件SIMPACK建立了我国某高速列车动力学计算模型,仿真分析了抗蛇行减振器在失效故障下对高速列车动力学性能的影响,对实际分析高速列车故障有一定指导作用,具有一定工程应用价值.分析表明:每辆车失效1根或2根抗蛇行减振器对车辆稳定性、平稳性、安全性影响不明显;每辆车的外侧抗蛇行减振器失效时,对稳定性影响非常大,对平稳性及安全性影响不明显;每辆车抗蛇行减振器全部失效时,对稳定性、平稳性、安全性影响都非常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列车 抗蛇行减振器 故障分析 车辆动力学性能 工程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车组用抗蛇行减振器动态特性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袁泉 陆超 +2 位作者 洪从鲁 徐腾养 徐传波 《中国工程机械学报》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492-496,共5页
外界环境温度对减振器油液的黏性有一定的影响,从而对减振器动态特性及车辆动力学性能造成影响.以我国某动车组用抗蛇行减振器为例,对减振器油液温度及其动态及静态性能展开了研究.首先对蛇行减振器结构、工作原理及黏温特性进行了理论... 外界环境温度对减振器油液的黏性有一定的影响,从而对减振器动态特性及车辆动力学性能造成影响.以我国某动车组用抗蛇行减振器为例,对减振器油液温度及其动态及静态性能展开了研究.首先对蛇行减振器结构、工作原理及黏温特性进行了理论分析,再对抗蛇行减振器进行了台架试验认证.研究表明,油液温度对油液的黏性影响很大,进而影响了减振器的动态特性.且随着油液温度升高,减振器吸收的能量越来减少,而其总体动态特性随着温升也有所减小.低温对减振器的影响要远远大于高温,这是由于油液的黏度随着温度升高而减小,且低温对油液黏度的影响大于高温引起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车组(EMUs) 抗蛇行减振器 油液温度 动态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油液流动类型的抗蛇行减振器特性对比研究 被引量:7
20
作者 张海 王成国 +1 位作者 刘金朝 成棣 《铁道机车车辆》 2014年第2期10-15,共6页
为了保证铁道车辆能安全、稳定的运行,在车辆转向架上加装柔性的阻尼装置是通常的做法。在车辆的悬挂系统中,抗蛇行减振器对于车辆的稳定性起到了关键的作用。抗蛇行减振器就其结构而言有3种不同的形式:油液单向流动式、油液双向流动式... 为了保证铁道车辆能安全、稳定的运行,在车辆转向架上加装柔性的阻尼装置是通常的做法。在车辆的悬挂系统中,抗蛇行减振器对于车辆的稳定性起到了关键的作用。抗蛇行减振器就其结构而言有3种不同的形式:油液单向流动式、油液双向流动式和电磁阀控制式。通过对不同油液流动类型的抗蛇行减振器结构和工作原理的分析,建立它们的液压数值模型以及与车辆模型结合的联合仿真模型,通过仿真讨论抗蛇行减振器动态特性的区别以及对车辆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油液单向流动式减振器拉伸、压缩特性大致相同,而油液双向流动式抗蛇行减振器拉伸、压缩特性对称率相对较低,同时随着相对位移速度的提高,这种不对称的情况愈加严重;在车辆动力学仿真结果中前者的联合仿真模型相对后者也表现出较小的波动,因此在使用油液双向流动式抗蛇行减振器的时候,应该尽量提高拉伸、压缩特性的对称率;同时选择合适的结构参数能有效改善车辆的动力学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蛇行减振器 高速铁道车辆 油液流动类型 动态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