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3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小麦蚜虫防控策略及抗蚜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
作者 王艳斌 任飞荣 谢咸升 《山西农业科学》 2025年第2期57-66,共10页
蚜虫作为小麦的主要害虫之一,其侵染和破坏行为显著影响了小麦的品质和产量。蚜虫与共生微生物或其他真菌病原体的相互作用,进一步加剧了对小麦的危害。尽管传统的化学防治或单基因抗虫品种能在短期内控制蚜虫种群,但长期使用会导致害... 蚜虫作为小麦的主要害虫之一,其侵染和破坏行为显著影响了小麦的品质和产量。蚜虫与共生微生物或其他真菌病原体的相互作用,进一步加剧了对小麦的危害。尽管传统的化学防治或单基因抗虫品种能在短期内控制蚜虫种群,但长期使用会导致害虫产生抗性,防治效果逐渐减弱。因此,寻找经济高效、环境友好的蚜虫管理策略以减轻蚜虫对小麦生产的破坏已成为小麦种植领域的研究热点。近年来,众多研究集中在小麦与蚜虫的相互作用上,为开发新型蚜虫防治技术提供了理论支持。文章一方面综述了小麦蚜虫防治的最新研究进展,包括生态调控如小麦和其他农作物间作增加麦田生物多样性,生物防治如利用植物提取物、昆虫病原真菌和土壤微生物防治蚜虫,RNA干扰如植物介导的RNAi技术,以及面临的挑战;另一方面综述了小麦抗蚜性最新研究进展,包括挖掘小麦抗蚜基因、选育小麦抗蚜品种以及分子育种技术如分子标记技术在选育小麦抗蚜品种中的应用。大量研究表明,种植小麦抗蚜品种与其他农业管理措施相互配合是目前最有潜力的蚜虫综合防治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调控 生物防治 RNA干扰 抗蚜基因 抗蚜品种 分子育种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枸杞品种感蚜部位的物理性状及其抗蚜性
2
作者 霍银亮 马银香 王新谱 《农业科学研究(中英文)》 2025年第2期54-58,共5页
为研究不同枸杞品种感蚜部位的物理性状与蚜量比值之间的相关性,分析不同枸杞品种叶片蜡质层质量比、维管束埋深、角质层厚度等物理性状的差异,利用蚜量比值法对不同枸杞品种的抗蚜性进行鉴定。结果表明:宁杞1号为高抗品种,宁杞5号和宁... 为研究不同枸杞品种感蚜部位的物理性状与蚜量比值之间的相关性,分析不同枸杞品种叶片蜡质层质量比、维管束埋深、角质层厚度等物理性状的差异,利用蚜量比值法对不同枸杞品种的抗蚜性进行鉴定。结果表明:宁杞1号为高抗品种,宁杞5号和宁杞7号为抗性品种,宁杞10号为感蚜品种。其中,枸杞感蚜品种宁杞10号与抗蚜品种宁杞1号相比,叶片更大且厚,蜡质质量比更低,维管束埋深浅,角质层更薄。13个物理性状与蚜量比值的相关性分析表明,外果皮厚度、叶片下表皮厚度、叶片维管束埋深、叶片角质层厚度与蚜量比值极显著负相关,果实蜡质质量比、果实角质层厚度、叶片蜡质质量比、叶片上表皮厚度与蚜量比值显著负相关,叶片厚度与蚜量比值之间显著正相关,嫩梢蜡质质量比、中果皮厚度、内果皮厚度、果实维管束埋深与蚜量比值间的相关性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枸杞品种 抗蚜 物理性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蚜酿造高粱新品种——冀酿4号
3
《现代农村科技》 2025年第3期F0003-F0003,共1页
冀酿4号是国家高粱改良中心河北分中心、河北省农林科学院谷子研究所利用抗蚜不育系L407A与恢复系272组配而成的抗蚜糯高粱杂交种。2022年通过农业农村部登记,编号GPD高粱(2022)130019。高产广适。春播平均生育期117d,夏播平均生育期10... 冀酿4号是国家高粱改良中心河北分中心、河北省农林科学院谷子研究所利用抗蚜不育系L407A与恢复系272组配而成的抗蚜糯高粱杂交种。2022年通过农业农村部登记,编号GPD高粱(2022)130019。高产广适。春播平均生育期117d,夏播平均生育期102 d。2019~2020年参加区试,在东北、华北、西北、西南14个省份表现出良好的丰产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谷子研究所 高粱杂交种 改良中心 河北省农林科学院 恢复系 抗蚜 组配 丰产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评价方法对忍冬属植物品种抗蚜性的评价
4
作者 彭昱绮 王桂萍 +5 位作者 郭文秀 王光召 李景宇 胡想顺 于毅 王建华 《山东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8,共8页
蚜虫Aphidoidea危害严重影响忍冬属Lonicera植物的产量和质量,培育忍冬属植物抗蚜性品种是解决忍冬属植物蚜虫最经济有效的手段。通过适宜忍冬属植物抗蚜性的评价方法,优选出忍冬属植物高抗蚜性品种和种质资源,用于忍冬属植物蚜虫的治... 蚜虫Aphidoidea危害严重影响忍冬属Lonicera植物的产量和质量,培育忍冬属植物抗蚜性品种是解决忍冬属植物蚜虫最经济有效的手段。通过适宜忍冬属植物抗蚜性的评价方法,优选出忍冬属植物高抗蚜性品种和种质资源,用于忍冬属植物蚜虫的治理。采用感蚜指数法、改进后的感蚜指数法、创新的蜜露指数法及聚类分析法对27种忍冬属植物抗蚜性进行评价。忍冬属植物抗蚜性差异明显,百玉一号、羊角、台尔曼Lonicera×tellmanniana为高抗品种,占比为11.1%;北花一号、紫茎子、红银花、四季花为高感品种,占比为14.8%;小鸡爪花、线花子、野生金银花、九绿一号、封丘大毛花、巨鹿大毛花、长针子、华南忍冬Lonicera confusa、小毛花、九丰一号、山花子为抗性品种,红腺忍冬Lonicera hypoglauca、小针花、中金一号、秧花子、大毛花、细毡毛忍冬Lonicera similes、麻针花、金丰一号、灰毡毛忍冬Lonicera macranthoides为感性品种;在4种评价方法中,蜜露指数法的评价效果接近最终判定结果且直观层次分明。蜜露指数法简便易行,适宜于忍冬属植物品种抗蚜性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忍冬属植物 品种 抗蚜 评价方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麦抗蚜品种(系)或材料的抗性遗传测定及筛选 被引量:28
5
作者 杜利锋 赵惠燕 +6 位作者 袁锋 孙群 张改生 姚建秀 李燕 刘宏伟 王军卫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1999年第6期68-73,共6页
测定了部分小麦品种 (系 )或材料的丁布 ( DIMBOA)含量及几个和抗蚜性有关的物理性状 (叶、叶毛长度和密度 ,蜡质含量 ) ,同时对这些品种 (系 )或材料进行抗麦长管蚜( Macrosiphum avenae ( F.) )鉴定 ,统计其累计蚜量。结果表明 ,丁布... 测定了部分小麦品种 (系 )或材料的丁布 ( DIMBOA)含量及几个和抗蚜性有关的物理性状 (叶、叶毛长度和密度 ,蜡质含量 ) ,同时对这些品种 (系 )或材料进行抗麦长管蚜( Macrosiphum avenae ( F.) )鉴定 ,统计其累计蚜量。结果表明 ,丁布含量及各物理性状与累计蚜量均成负相关关系。通过多目标综合决策分析 ,认为 1粒小麦 ( Triticum monococcum)和材料 98- 1 0 - 9是比较好的抗性种质资源 ,生产上广泛推广的千斤早是感蚜的品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抗蚜品种 遗传测定 筛选 丁布 麦长管 抗蚜 多目标优化决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模糊识别技术鉴定小麦品种(系)抗蚜性研究 被引量:41
6
作者 李素娟 张志勇 +5 位作者 王兴运 丁红建 倪汉祥 孙京瑞 程登发 陈巨莲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5期15-16,共2页
利用模糊识别技术在田间对577个小麦品种(系)进行抗蚜性鉴定。结果表明,不同小麦品种(系)对麦蚜的抗性有显著差异。对麦蚜混合种群抗性表现较稳定的有16个品种(系),其中中抗的有9个,低抗7个;单测对麦长管蚜高抗的有中... 利用模糊识别技术在田间对577个小麦品种(系)进行抗蚜性鉴定。结果表明,不同小麦品种(系)对麦蚜的抗性有显著差异。对麦蚜混合种群抗性表现较稳定的有16个品种(系),其中中抗的有9个,低抗7个;单测对麦长管蚜高抗的有中4无芒,KOK(1679)等2个,中抗的有洛夫林10号、北京10号、Chul(1497)、L1、JP①等11个,低抗的有小白冬麦、西农6028、丰产3号等10个。对禾谷缢管蚜抗性较稳定的有22个,即高抗有5个,中抗6个,低抗11个。其中Chul(1497)、KOK(1679)、JP①、中4无芒、L1、郑州831、北京10号、洛夫林10号等抗性比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抗蚜 模糊识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淮冬麦区小麦品种抗蚜性鉴定及蚜虫对小麦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29
7
作者 王美芳 杨会民 +4 位作者 刘进前 雷振生 吴政卿 原国辉 陈巨莲 《河南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16-20,共5页
采用蚜量比值法对目前我国大面积推广种植的高产、优质小麦品种(系)进行了初步的抗蚜性鉴定。结果表明,这些品种(系)的抗蚜能力普遍较低,大部分小麦品种(系)表现为感蚜虫。小麦遭受蚜虫危害后,产量、容重、千粒重、籽粒沉降值、出粉率... 采用蚜量比值法对目前我国大面积推广种植的高产、优质小麦品种(系)进行了初步的抗蚜性鉴定。结果表明,这些品种(系)的抗蚜能力普遍较低,大部分小麦品种(系)表现为感蚜虫。小麦遭受蚜虫危害后,产量、容重、千粒重、籽粒沉降值、出粉率均明显降低,与危害前相比达极显著水平;小麦籽粒蛋白质含量、硬度、面粉沉降值、面筋含量有所增加,但均不显著;小麦籽粒蛋白质产量也严重降低,与危害前相比达极显著水平。河南育成小麦品种(系)受蚜虫危害后,产量性状和各品质性状的变化最大。在品种选育过程中应重视和加强抗耐蚜虫品种的选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抗蚜 危害 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粱抗蚜基因的遗传分析和SSR标记定位 被引量:38
8
作者 常金华 夏雪岩 +3 位作者 张丽 李荣改 刘国庆 罗耀武 《草业学报》 CSCD 2006年第2期113-118,共6页
高粱蚜是高粱生产中的一种毁灭性害虫,利用植物的固有抗性是防治害虫的最有效途径。经多年杂交选育获得1个对高粱蚜免疫的高粱品种“河农16”,用其作亲本与感蚜品系“千三”进行杂交,对亲本、F1、F2抗蚜性鉴定表明,“河农16”和F1对蚜... 高粱蚜是高粱生产中的一种毁灭性害虫,利用植物的固有抗性是防治害虫的最有效途径。经多年杂交选育获得1个对高粱蚜免疫的高粱品种“河农16”,用其作亲本与感蚜品系“千三”进行杂交,对亲本、F1、F2抗蚜性鉴定表明,“河农16”和F1对蚜虫表现高抗,F2抗感分离符合3∶1,该抗蚜性受一对基因控制,表现出显性遗传。用已定位到连锁群上的微卫星标记和分离群体分析法,对抗蚜基因进行了连锁分析,发现1个与抗蚜基因连锁的微卫星标记(SSR标记),与抗蚜基因的遗传距离为8.7 cM。该标记位于第9连锁群上,因而将该基因初步定位于第9连锁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粱 抗蚜 遗传分析 SSR标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麦蚜发生危害特点及小麦抗蚜性鉴定的研究 被引量:43
9
作者 王美芳 原国辉 +2 位作者 陈巨莲 雷振生 吴政卿 《河南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58-60,共3页
关键词 小麦生产 发生危害特点 抗蚜 鉴定 主要害虫 发生年份 生活周期 繁殖力 工作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基因型高粱植株的物理性状与抗蚜性的关系 被引量:18
10
作者 常金华 张丽 +3 位作者 夏雪岩 李荣改 罗耀武 刘国庆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5-7,12,共4页
通过田间调查和室内分析 ,研究了不同基因型高粱对高粱蚜的抗性及其与高粱物理性状间的关系。结果表明 ,高粱的抗蚜性属显性遗传。高粱抗、感基因型间的蜡质含量、叶片颜色、叶片表面结构均存在差异。抗蚜品系的蜡质含量和叶绿素含量均... 通过田间调查和室内分析 ,研究了不同基因型高粱对高粱蚜的抗性及其与高粱物理性状间的关系。结果表明 ,高粱的抗蚜性属显性遗传。高粱抗、感基因型间的蜡质含量、叶片颜色、叶片表面结构均存在差异。抗蚜品系的蜡质含量和叶绿素含量均低于感蚜品系 ,并且叶片表面光滑 ,细胞排列整齐致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粱 基因型 物理性状 抗蚜 高粱 性遗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棉花抗蚜性与可溶性糖含量的关系 被引量:33
11
作者 李进步 方丽平 +1 位作者 吕昭智 张铮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26-30,共5页
为探讨可溶性糖含量与棉花抗蚜性的关系,在室内人工接蚜为害和田间自然蚜群两种条件下,测定不同抗蚜性棉花品种受棉蚜为害后叶片中可溶性糖含量及其对棉蚜生长发育和繁殖的影响。结果表明:未受棉蚜为害时,抗性品种中可溶性糖含量高于感... 为探讨可溶性糖含量与棉花抗蚜性的关系,在室内人工接蚜为害和田间自然蚜群两种条件下,测定不同抗蚜性棉花品种受棉蚜为害后叶片中可溶性糖含量及其对棉蚜生长发育和繁殖的影响。结果表明:未受棉蚜为害时,抗性品种中可溶性糖含量高于感性品种,棉蚜为害胁迫后,抗蚜棉花品种可溶性糖含量升高,感蚜品种的可溶性糖含量降低。棉蚜的生长发育和繁殖与棉花叶片中可溶性糖含量呈显著的相关,可溶性糖与棉蚜若蚜历期呈正相关,与内禀增长率呈负相关。本研究说明可溶性糖含量对棉花的抗蚜性有一定的影响,转基因棉可溶性糖含量低于常规棉品种可能是导致非目标害虫棉蚜猖獗的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 抗蚜 可溶性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相色谱-串联质谱检测水果、蔬菜中抗蚜威、甲霜灵和克螨特残留量 被引量:29
12
作者 陈红平 刘新 +1 位作者 汪庆华 蒋迎 《质谱学报》 EI CAS CSCD 2010年第4期220-223,共4页
建立了水果、蔬菜中抗蚜威、甲霜灵和克螨特残留量的气相色谱一串联质谱(E1源)检测方法。样品匀浆后经乙腈提取,提取液浓缩后用石墨氨基柱净化,用y(乙腈):y(甲苯)=3:1的溶液淋洗。采用基质配制农药标准样品以校正基质效应引... 建立了水果、蔬菜中抗蚜威、甲霜灵和克螨特残留量的气相色谱一串联质谱(E1源)检测方法。样品匀浆后经乙腈提取,提取液浓缩后用石墨氨基柱净化,用y(乙腈):y(甲苯)=3:1的溶液淋洗。采用基质配制农药标准样品以校正基质效应引入的定量误差。3种农药的方法线性范围为0.002~0.500mg·kg^-1,在添加农药标准样品浓度0.002、0.010、0.050mg·kg^-1水平上,3种农药的平均回收率在91.6%~110.6%之间,相对变异系数RSD均低于15%,最低检出限为0.002mR·kg^-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相色谱-串联质谱(GC-MS/MS) 抗蚜 甲霜灵 克螨特 水果 蔬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粱抗蚜虫SSR体系的建立 被引量:10
13
作者 夏雪岩 常金华 +2 位作者 罗耀武 李荣改 刘国庆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21-24,共4页
以抗蚜高粱———河农16为试材,采用单因素筛选的方法,摸索SSR反应体系中各个影响因素的浓度和用量,然后采用完全随机试验,进行优化组合,最终获得适宜高粱抗蚜虫基因定位的SSR体系。其中TaqDNA聚合酶0 3μL(5u μL),10×PCRBuffer(M... 以抗蚜高粱———河农16为试材,采用单因素筛选的方法,摸索SSR反应体系中各个影响因素的浓度和用量,然后采用完全随机试验,进行优化组合,最终获得适宜高粱抗蚜虫基因定位的SSR体系。其中TaqDNA聚合酶0 3μL(5u μL),10×PCRBuffer(Mg2+)2 0μL,引物1 5μL(10μmol L),模板DNA60ng。利用该体系进行扩增,所得谱带清晰、稳定、非特异性带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粱 抗蚜 SSR 体系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粱抗蚜基因分子标记的建立 被引量:13
14
作者 李玥莹 赵姝华 +1 位作者 杨立国 刘世强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534-540,共7页
采用BSA法 ,应用RAPD技术筛选 5 0 0个随机引物 ,共扩增出 16 14条DNA谱带 ,其中有OPA 0 1、OPP 0 9、OPP 14、OPH 19、OPN 0 8、OPN 0 7、OPN 2 0、OPY 14、OPS 2 0、OPJ 0 6十个引物在抗感池间扩增出了多态性谱带。分析表明 ,132株后... 采用BSA法 ,应用RAPD技术筛选 5 0 0个随机引物 ,共扩增出 16 14条DNA谱带 ,其中有OPA 0 1、OPP 0 9、OPP 14、OPH 19、OPN 0 8、OPN 0 7、OPN 2 0、OPY 14、OPS 2 0、OPJ 0 6十个引物在抗感池间扩增出了多态性谱带。分析表明 ,132株后代中 ,OPN 0 772 7有 4株重组 ,OPN 0 83 73 有 8株重组 ,OPY 14 60 0 有 12株重组 ,重组率为 3 0 %、6 1%和 9 1% ,换算为图距单位为 3 2cM、6 5cM和 11 7cM。其中OPN 0 83 73 、OPN 0 772 7与抗蚜基因紧密连锁。将这两个引物扩增出的RAPD片段回收、纯化、克隆、测序。结果表明 :两片段长分别为 72 7bp和 373bp。将这两个标记命名为OPN 0 772 7和OPN 0 83 73 。根据测序结果设计 2对特异性引物 ,进行特异性扩增 ,将RAPD标记成功地转化为SCAR标记。同时构建了抗蚜基因的连锁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粱 抗蚜基因 分子标记 BSA法 RAPD技术 随机引物 DNA谱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冬麦区小麦品种抗蚜性鉴定 被引量:15
15
作者 王美芳 原国辉 +4 位作者 陈巨莲 雷振生 吴政卿 杨攀 徐福新 《河南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87-90,共4页
采用蚜量比值法对目前我国推广种植的84个高产、优质小麦品种和有苗头的优质小麦新品系,进行了初步的抗蚜性鉴定,结果表明,供试品种(系)的抗蚜能力普遍较低,绝大部分小麦品种表现为感蚜虫。比较各供试小麦品种(系)上麦蚜的蚜量比值可知... 采用蚜量比值法对目前我国推广种植的84个高产、优质小麦品种和有苗头的优质小麦新品系,进行了初步的抗蚜性鉴定,结果表明,供试品种(系)的抗蚜能力普遍较低,绝大部分小麦品种表现为感蚜虫。比较各供试小麦品种(系)上麦蚜的蚜量比值可知,对荻草谷网蚜、禾谷缢管蚜及混合种群表现感虫性的品种(系)分别占供试小麦品种(系)的86.90%,57.14%和86.90%。麦蚜的消长曲线也表明各供试小麦品种(系)不抗蚜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通小麦 抗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麦抗蚜育种研究进展 被引量:19
16
作者 武予清 李素娟 +1 位作者 刘爱芝 李世功 《河南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9-20,共2页
关键词 小麦 虫育种 源筛选 抗蚜遗传 性基因标记 性基因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0个小麦品种(材料)对麦长管蚜的室内苗期抗蚜性 被引量:11
17
作者 胡想顺 刘小凤 +3 位作者 胡祖庆 张宇红 赵惠燕 张改生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81-85,共5页
[目的]明确不同小麦品种对麦长管蚜(Sitobion avenae)的室内苗期抗性。[方法]在温室内采用每株小麦接种1头蚜虫的方法,测定了麦长管蚜在来源于3个国家的10个小麦品种上的发育历期(DD)、相对日均体重增长量(MRGR)和成虫日均产仔数(Rm),... [目的]明确不同小麦品种对麦长管蚜(Sitobion avenae)的室内苗期抗性。[方法]在温室内采用每株小麦接种1头蚜虫的方法,测定了麦长管蚜在来源于3个国家的10个小麦品种上的发育历期(DD)、相对日均体重增长量(MRGR)和成虫日均产仔数(Rm),以此来确定不同小麦品种(材料)的抗蚜性。[结果]应用多元方差分析,多目标综合判别及聚类分析等方法分析表明,麦长管蚜在‘Ww2730’、‘98-10-30’、‘Astron’上的适应性最差,这几个品种对其抗性最好,是可以利用的抗性品种(材料);‘98-10-35’、‘98-10-32’次之;‘Batis’对麦长管蚜的适应性最好,抗性最差;‘186Tm’,‘Xanthus’,‘Amigo’对麦长管蚜适应性较好,与作为对照的‘小偃-22’一样,抗性处在中间水平。[结论]研究结果可以为进一步的抗蚜育种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麦长管 生物学参数 抗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麦不同生育期抗蚜机制研究 被引量:13
18
作者 张志勇 李素娟 +2 位作者 张屹东 王兴运 李世功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57-61,共5页
利用组织切片、氨基酸自动分析技术和因子分析方法对田间抗蚜性能稳定的 4个小麦品种 (系 )不同生育期的抗蚜机制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 ,小麦抗蚜性能在返青后至灌浆期与受害部位表层细胞外壁厚度成正相关 ,在抽穗期与细胞密度成正... 利用组织切片、氨基酸自动分析技术和因子分析方法对田间抗蚜性能稳定的 4个小麦品种 (系 )不同生育期的抗蚜机制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 ,小麦抗蚜性能在返青后至灌浆期与受害部位表层细胞外壁厚度成正相关 ,在抽穗期与细胞密度成正相关 ,而与细胞间隙、细胞层厚度相关不显著 ;寄主不同生育阶段的氨基酸组成比例和特征氨基酸不同 ,酪氨酸、蛋氨酸、组氨酸、苏氨酸、丝氨酸、异亮氨酸、亮氨酸等含量与抗蚜性呈正相关 ,但有阶段性变化。在中高抗蚜品种中以蛋氨酸、组氨酸、酪氨酸组分较为稳定 ,且保持长期相对高于低抗或感虫品种的水平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生育期 不选择性 生性 抗蚜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棉花温室内单株抗蚜性鉴定方法研究 被引量:8
19
作者 肖松华 李胜 +2 位作者 黄骏麒 柏立新 孙以文 《江苏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3期36-39,共4页
以来源不同的13个陆地棉品种(系)为材料,对棉花单株抗蚜性鉴定方法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目前生产上推广的品种(系)抗蚜性都较差,公开发放的抗蚜品系抗蚜性有待进一步提高。按简便、快速、高效的原则,对抗蚜性鉴定方法的四要... 以来源不同的13个陆地棉品种(系)为材料,对棉花单株抗蚜性鉴定方法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目前生产上推广的品种(系)抗蚜性都较差,公开发放的抗蚜品系抗蚜性有待进一步提高。按简便、快速、高效的原则,对抗蚜性鉴定方法的四要素实行优化配置,接虫方式为叶片正面接蚜,接虫途径为搭叶接混合蚜,接虫期为棉苗二叶期,单株接虫量40头。提出以棉苗真叶畸形和新生叶卷曲为棉花蚜害的特征性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 抗蚜 接虫 温室 性鉴定 育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粱种质资源抗蚜性评价 被引量:7
20
作者 杨慧勇 柳青山 +6 位作者 张一中 张福耀 张晓娟 李志华 范昕琦 聂萌恩 赵建武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112-1123,共12页
利用苗期室内鉴定和成株期田间自然感蚜鉴定相结合的方法对292份高粱育种材料进行麦二叉蚜和高粱蚜的抗性鉴定,旨在为高粱抗蚜品种的聚合育种及品种抗蚜性改良提供精准抗源。抗性鉴定结果显示,PB14648-6、PI550607、Tx2737的抗性比较稳... 利用苗期室内鉴定和成株期田间自然感蚜鉴定相结合的方法对292份高粱育种材料进行麦二叉蚜和高粱蚜的抗性鉴定,旨在为高粱抗蚜品种的聚合育种及品种抗蚜性改良提供精准抗源。抗性鉴定结果显示,PB14648-6、PI550607、Tx2737的抗性比较稳定,在苗期和成株期均对麦二叉蚜表现出一定的抗性;3765白B、L27(粉)、R1027、冀蚜2号在苗期和成株期均表现抗高粱蚜;仅在成株期鉴定中筛选到河北糯R、青稞洋、Tx2737同时对高粱蚜和麦二叉蚜有较好抗性,也仅达到抗(R)级水平。从统计结果来看,苗期接种麦二叉蚜14 d抗性呈极显著差异;而接种高粱蚜7 d抗性呈显著差异,接蚜后10 d、14 d抗性呈极显著差异。接蚜14 d后,高感材料出现死亡、干枯现象,抗感性易于鉴别,因此,接蚜后14 d是进行苗期抗、感性分析的最佳调查时期;在高粱成株期抗蚜鉴定中,全生育期平均蚜量与盛发期平均蚜量有较高正相关关系(麦二叉蚜相关系数为0.844,高粱蚜为0.954),盛发期蚜量能够较好的代表供试材料的田间抗性,可以用于高粱抗蚜鉴定复筛试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粱 麦二叉 高粱 抗蚜 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