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成土母质和土地利用方式对典型红壤抗蚀性的影响
1
作者 施招 刘婷 +5 位作者 饶宸 张文钊 刘锋 侯海军 陈生勇 何静 《水土保持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81-90,101,共11页
[目的]探究成土母质和土地利用方式对典型红壤抗蚀性的影响,为红壤区水土流失防治和红壤资源合理开发利用提供重要基础数据和参考依据。[方法]以湖南省沩水流域的典型红壤为研究对象,选取了第四纪红黏土、砂岩、板页岩和花岗岩风化物等... [目的]探究成土母质和土地利用方式对典型红壤抗蚀性的影响,为红壤区水土流失防治和红壤资源合理开发利用提供重要基础数据和参考依据。[方法]以湖南省沩水流域的典型红壤为研究对象,选取了第四纪红黏土、砂岩、板页岩和花岗岩风化物等4种典型成土母质发育的旱地、稻田、园地和林地共16个类型组合的红壤,研究了不同成土母质和土地利用方式下的红壤抗蚀性差异特征。[结果]①土地利用方式显著(p<0.05)影响红壤抗蚀性,稻田、园地和林地土壤的抗蚀性和水稳性指数均显著(p<0.05)高于旱地。②不同成土母质发育的红壤抗蚀性无显著(p>0.05)差异,且其与土地利用方式的交互作用对抗蚀性的影响不明显。③土地利用方式显著(p<0.05)改变了>0.25 mm水稳性团聚体(WSA_(0.25))和有机质含量,林地土壤WSA_(0.25)含量显著(p<0.05)高于旱地,稻田土壤有机质含量显著(p<0.05)高于旱地、园地和林地。④成土母质对WSA_(0.25)含量的影响不显著(p>0.05),但显著(p<0.05)改变了红壤有机质和黏粒含量,花岗岩风化物发育的红壤有机质和黏粒含量均显著(p<0.05)低于其他成土母质发育的红壤。⑤相关性分析显示红壤抗蚀性和水稳性指数均与WSA_(0.25)和有机质含量呈显著(p<0.05)正相关关系,而与黏粒含量无显著(p>0.05)相关性。[结论]土地利用方式和成土母质可通过改变WSA_(0.25)和有机质含量影响红壤抗蚀性能,但土地利用方式对红壤抗蚀性的影响强于成土母质。在红壤水土流失防治过程中应以土地利用方式调整和布局优化为主,兼顾成土母质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壤 指数 成土母质 土地利用方式 水稳性团聚体 有机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庆四面山不同林分土壤抗蚀抗冲特征 被引量:3
2
作者 程金花 沈子雅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2-62,共11页
为探讨重庆四面山地区不同林分土壤抗蚀抗冲特征,采用水浸试验和冲刷试验,计算土壤抗蚀指数与抗冲系数,对四面山4种林分类型(针叶林、阔叶林、针阔混交林和楠竹林),共9个不同植物组成的林地土壤抗蚀抗冲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阔叶... 为探讨重庆四面山地区不同林分土壤抗蚀抗冲特征,采用水浸试验和冲刷试验,计算土壤抗蚀指数与抗冲系数,对四面山4种林分类型(针叶林、阔叶林、针阔混交林和楠竹林),共9个不同植物组成的林地土壤抗蚀抗冲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阔叶林的抗蚀指数最大,楠竹林抗蚀指数最小,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土壤抗蚀性能减弱,天然针阔混交林土壤抗蚀指数上下层差异最大(1.92倍)。2)二次多项式函数能高度拟合不同林分土壤抗蚀指数与水浸时间的关系(R^(2)>0.95),随着水浸时间的增加,不同林分土壤抗蚀性能下降。3)土层越深,土壤抗冲系数越大,抗冲性能越强,坡面上层土壤抗冲系数为下层的1.05~5.79倍。阔叶林的抗冲性优于其他林分。4)≤1和>1~3 mm根径的根系总根长与根长密度与土壤抗蚀指数显著正相关(P<0.05),与土壤抗冲性呈显著负相关(P<0.05)。土壤抗蚀性和抗冲系数与总根质量、根质量密度呈显著负相关(P<0.05)。研究结果可为重庆四面山水土保持措施布设、选择合理的植被恢复模式及配置方式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蚀指数 冲系数 林分类型 重庆四面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玉米生长期土壤抗蚀性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28
3
作者 郑子成 张锡洲 +2 位作者 李廷轩 金伟 林超文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100-108,共9页
土壤抗蚀性是评定土壤抵抗土壤侵蚀能力的重要参数之一,为了摸清川中丘陵区土壤抗蚀力变化特征,该文通过野外调查与室内分析相结合方法,开展玉米生长期土壤抗蚀性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玉米季各生育期土壤抗蚀指数随着土... 土壤抗蚀性是评定土壤抵抗土壤侵蚀能力的重要参数之一,为了摸清川中丘陵区土壤抗蚀力变化特征,该文通过野外调查与室内分析相结合方法,开展玉米生长期土壤抗蚀性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玉米季各生育期土壤抗蚀指数随着土粒浸水时间延长均呈下降趋势,0~20 cm土层抗蚀指数均大于>20~40 cm土层。各生育期土壤抗蚀指数总体特征表现为:苗期-小喇叭口期土壤抗蚀指数呈较小的增长趋势,小喇叭口期-抽雄期土壤抗蚀指数呈大幅增加并于抽雄期达最大,抽雄期-成熟期土壤抗蚀指数却呈小幅下降趋势。随玉米生育期推进,土壤抗蚀性总体表现为:抽雄期>成熟期>大喇叭口期>小喇叭口期>苗期。玉米植株对土壤抗蚀性的增强效应主要体现在大喇叭口期-成熟期,0~20 cm土层土壤抗蚀性增强效应明显优于>20~40 cm土层。土壤抗蚀性与土壤容重和>2 mm水稳性团聚体呈显著正相关,与土壤有机质含量和<0.25 mm水稳性团聚体分别呈极显著正相关和负相关,与含根量、根系表面积、根系体积和总根长呈极显著正相关。研究成果为区域水土流失防治措施配置及土壤侵蚀预报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 农作物 抗蚀指数 玉米 坡耕地 根系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黔中石灰岩喀斯特表层土壤结构性与土壤抗蚀抗冲性 被引量:31
4
作者 赵洋毅 周运超 段旭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8-21,共4页
贵州喀斯特地区土壤侵蚀十分严重,已引起广泛关注,通过对黔中喀斯特石灰岩地区表层土壤结构性.土壤抗蚀性能和抗冲性能研究,表明乔木林对改善土壤结构有重要作用,林下植被的覆盖度对土壤结构的影响也较大。定量分析表明土壤结构性对土... 贵州喀斯特地区土壤侵蚀十分严重,已引起广泛关注,通过对黔中喀斯特石灰岩地区表层土壤结构性.土壤抗蚀性能和抗冲性能研究,表明乔木林对改善土壤结构有重要作用,林下植被的覆盖度对土壤结构的影响也较大。定量分析表明土壤结构性对土壤抗蚀性和抗冲性的影响较大,相关系数和回归分析达到了0.01极显著性水平。保护植被、预防石漠化已刻不容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喀斯特 石漠化 土壤结构性 抗蚀指数 冲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土丘陵区不同林龄人工刺槐林土壤抗蚀性演变特征 被引量:31
5
作者 张超 刘国彬 +1 位作者 薛萐 余娜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CSCD 2010年第2期1-7,共7页
采取时空互代法,以黄土丘陵区不同林龄的人工刺槐林为研究对象,选取坡耕地为对照,分析土壤抗蚀性的变化过程,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土壤抗蚀指数。结果表明,黄土丘陵区坡耕地种植刺槐林后:>0.25 mm土壤水稳性团聚体、>0.5 mm土壤水稳... 采取时空互代法,以黄土丘陵区不同林龄的人工刺槐林为研究对象,选取坡耕地为对照,分析土壤抗蚀性的变化过程,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土壤抗蚀指数。结果表明,黄土丘陵区坡耕地种植刺槐林后:>0.25 mm土壤水稳性团聚体、>0.5 mm土壤水稳性团聚体、平均质量直径、有机碳含量较坡耕地显著增加,并随林龄增加逐渐升高;土壤团聚状况、团聚度显著高于坡耕地并随林龄增加先降低后升高;土壤结构破坏率、分散系数和分散率呈波动式降低;小粒径的微团聚体和机械组成逐步向大粒径转变。相关性分析表明:>0.25 mm土壤水稳性团聚体、>0.5 mm土壤水稳性团聚体、平均质量直径、有机碳与全氮、碱解氮、速效钾、全磷呈显著正相关(P<0.05),与土壤密度呈显著负相关;结构破坏率、分散系数和分散率则与全氮、碱解氮、全磷呈显著负相关;团聚状况、团聚度与全氮、全磷呈显著正相关。土壤抗蚀指数随人工刺槐林林龄的增加而显著升高,可以全面、客观地反映土壤抗蚀性能的演变过程。侵蚀环境下的坡耕地由于受到人为活动的干扰,土壤抗蚀性较差,种植刺槐林后,土壤抗蚀性显著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刺槐林 土壤 土壤抗蚀指数 黄土丘陵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峡库区典型林分林地土壤抗蚀抗冲性研究 被引量:27
6
作者 周利军 齐实 王云琦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86-188,216,共4页
通过对三峡库区重庆缙云山四种典型林分(针阔叶混交林,阔叶林,楠竹林和灌木林)林地土壤的抗蚀抗冲特征研究表明,林地土壤抗蚀指数为农地土壤的1.3~1.9倍。各林分林地土壤抗蚀指数的顺序为灌木林最大(78.4),阔叶林最小(53.... 通过对三峡库区重庆缙云山四种典型林分(针阔叶混交林,阔叶林,楠竹林和灌木林)林地土壤的抗蚀抗冲特征研究表明,林地土壤抗蚀指数为农地土壤的1.3~1.9倍。各林分林地土壤抗蚀指数的顺序为灌木林最大(78.4),阔叶林最小(53.3)。抗蚀指数随着土层的增加而减弱。林地土壤抗蚀指数与其相关因子毛管孔隙度,稳渗率,非毛管孔隙度,〈1mm根长关系最密切。除楠竹林外,各林分林地土壤抗冲系数大于农地(1.2~1.9倍)。林地土壤抗冲性的强弱是其相关因子综合作用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缙云山 林地土壤 抗蚀指数 冲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庆缙云山典型林分的林地土壤抗蚀抗冲性能 被引量:21
7
作者 王玉杰 王云琦 夏一平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CSCD 2006年第1期20-26,54,共8页
为给三蛱库区水土保持型植被建设提供一定依据,采用水浸实验和放水冲刷实验,对三蛱库区重庆缙云山4种典型林分(针阔叶混交林、常绿阔叶林、楠竹林和灌木林)林地土壤的抗蚀抗冲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林地土壤抗蚀指数为农地土壤的... 为给三蛱库区水土保持型植被建设提供一定依据,采用水浸实验和放水冲刷实验,对三蛱库区重庆缙云山4种典型林分(针阔叶混交林、常绿阔叶林、楠竹林和灌木林)林地土壤的抗蚀抗冲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林地土壤抗蚀指数为农地土壤的1.3—1.9倍。各林分林地土壤抗蚀指数的顺序为灌木林最大(78.4),其次为混交林(63.1)和楠竹林(63.3),阔叶林最小(53.3)。抗蚀指数随着土层的增加而减弱。不同林分的抗蚀指数与时间的动态模拟关系为二次幂函数曲线,相关系数0.9以上。林地土壤抗蚀指数与其相关因子非毛管孔隙度、毛管孔隙度、稳渗率、有机质含量关系最密切。林地土壤抗冲系数为常绿阔叶林最大(2.719),其次为针阔混交林(2.431)和灌木林(2.024),楠竹林地土壤抗冲系数最小(1.096)。除楠竹林外,各林分林地土壤抗冲系数大于农地(1.2-1.9倍)。林地土壤抗冲系数与土层厚度关系最密切。关键词缙云山;林地土壤;抗蚀指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缙云山 林地土壤 抗蚀指数 冲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岔巴沟流域土壤抗蚀能力分析
8
作者 王航 秦奋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02-104,共3页
针对土壤因素在流域产流产沙中的作用,借助"35"技术,利用抗蚀性指数模型计算了岔巴沟流域各土种的抗蚀力值,并绘制了土壤侵蚀分类图和综合因子下的土壤侵蚀分级图。结果表明:岔巴沟流域土壤侵蚀趋势与以人类活动为主的影响因... 针对土壤因素在流域产流产沙中的作用,借助"35"技术,利用抗蚀性指数模型计算了岔巴沟流域各土种的抗蚀力值,并绘制了土壤侵蚀分类图和综合因子下的土壤侵蚀分级图。结果表明:岔巴沟流域土壤侵蚀趋势与以人类活动为主的影响因素呈相关分布;土壤类型的侵蚀分异为西北部及东南部最强,东北部最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指数 土壤侵 岔巴沟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被恢复过程土壤基质改良对湘南紫色土抗蚀性的影响 被引量:3
9
作者 范世才 方晰 +1 位作者 王振鹏 陈金磊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22-30,共9页
为评价植被恢复过程土壤基质改良对紫色土抗蚀性的影响,在湖南南部耒阳山地紫色土进行土壤基质改良试验,测定土壤基质未经处理(对照地)、表层与底层土置换(土层置换地)、表层与底层土置换并添加有机物改良剂(基质改良地)的紫色土0—10,1... 为评价植被恢复过程土壤基质改良对紫色土抗蚀性的影响,在湖南南部耒阳山地紫色土进行土壤基质改良试验,测定土壤基质未经处理(对照地)、表层与底层土置换(土层置换地)、表层与底层土置换并添加有机物改良剂(基质改良地)的紫色土0—10,10—20 cm土层13个抗蚀性评价指标,运用相关性分析和主成分分析方法筛选影响紫色土抗蚀性的主要指标,建立综合评价模型评价紫色土不同土壤基质处理后的抗蚀性。结果表明:(1)与对照地相比,基质改良地0—10,10—20 cm土层有机碳含量、抗蚀指数、>0.25 mm湿筛团聚体、>0.5 mm湿筛团聚体、<0.002 mm黏粒含量、湿筛团聚体平均重量直径、湿筛团聚体几何平均直径、结构性颗粒指数、团聚状况分别增加69.19%~99.81%,9.72%~46.86%,41.69%~50.80%,47.26%~58.98%,73.82%~194.35%,47.96%~57.01%,49.06%~68.97%,74.23%~183.25%,14.62%~20.16%,土壤容重、湿筛团聚体分形维数、结构破坏率分别降低10.53%~16.26%,4.64%~7.58%,39.22%~54.64%;(2)土壤容重、有机碳含量、湿筛团聚体含量及其稳定性是影响紫色土抗蚀性的主要因子;(3)与对照地相比,基质改良地0—10,10—20 cm土层抗蚀性综合指数分别提高524.14%,146.99%,土层置换地分别提高93.10%,42.17%,表明植被恢复过程中土壤基质改良不仅提高土壤有机碳含量,也显著提高土壤抗蚀性,可作为治理湖南南部紫色土水土流失的有效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南南部 紫色土 土壤基质改良 性综合指数 主成分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毛竹等3个竹种的根系分布特征及其林地土壤抗冲性比较研究 被引量:8
10
作者 骆仁祥 张春霞 +1 位作者 王福升 刘国华 《竹子研究汇刊》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23-26,共4页
植物根系在土壤生态环境方面有两大作用:一是根系能够改善土壤物理性质,二是根系尤其是≤2 mm径级的须根具有稳定土层结构,提高土壤抗冲性的生物力学性质。本文研究了3种竹子(菲白竹、毛竹、黄皮刚竹)根系在土壤中的分布和生长状况,比较... 植物根系在土壤生态环境方面有两大作用:一是根系能够改善土壤物理性质,二是根系尤其是≤2 mm径级的须根具有稳定土层结构,提高土壤抗冲性的生物力学性质。本文研究了3种竹子(菲白竹、毛竹、黄皮刚竹)根系在土壤中的分布和生长状况,比较了3种竹子与其它植物在土壤抗冲性方面的区别。研究结果表明,散、混生竹类林地土壤的抗冲性能力优于刺槐林地及农地,3个竹种根系对土壤抗冲性的影响也有所区别,菲白竹大于毛竹,毛竹大于黄皮刚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指数 抗蚀指数 竹类根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公路边坡丁香(Syringa spp.)固土特性的研究
11
作者 付宏臣 穆立蔷 +1 位作者 周永青 孙赫 《林业勘查设计》 2017年第2期116-118,共3页
研究圆叶丁香、小叶丁香、北京丁香对土壤抗冲性的贡献大小,提出公路生态恢复适合的丁香种类,能够为寒区高速公路绿化植物的选用和培育提供数据资料。利用原状土冲刷水槽法对三种丁香进行冲刷,研究根系对土壤抗冲性的大小。通过对实验... 研究圆叶丁香、小叶丁香、北京丁香对土壤抗冲性的贡献大小,提出公路生态恢复适合的丁香种类,能够为寒区高速公路绿化植物的选用和培育提供数据资料。利用原状土冲刷水槽法对三种丁香进行冲刷,研究根系对土壤抗冲性的大小。通过对实验结果的分析,可以看出三种丁香的抗冲性各不相同,同种丁香随着坡度的增加抗冲性能力呈减小趋势;不同丁香在同一坡度下的抗冲性圆叶丁香>小叶丁香>北京丁香。利用水崩解法得到三种丁香的抗蚀指数,随着时间的推迟,抗蚀指数逐渐下降,但是针对于某一时刻,三种丁香抗蚀指数圆叶丁香>小叶丁香>北京丁香。最后测量三种丁香的根系长度和生物量,用软件处理分析可知三种丁香的根系长度和质量呈一个趋势,并且和抗冲指数、抗蚀指数的变化趋势相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圆叶丁香 小叶丁香 北京丁香 抗蚀指数 生物量 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