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成土母质和土地利用方式对典型红壤抗蚀性的影响
1
作者
施招
刘婷
+5 位作者
饶宸
张文钊
刘锋
侯海军
陈生勇
何静
《水土保持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81-90,101,共11页
[目的]探究成土母质和土地利用方式对典型红壤抗蚀性的影响,为红壤区水土流失防治和红壤资源合理开发利用提供重要基础数据和参考依据。[方法]以湖南省沩水流域的典型红壤为研究对象,选取了第四纪红黏土、砂岩、板页岩和花岗岩风化物等...
[目的]探究成土母质和土地利用方式对典型红壤抗蚀性的影响,为红壤区水土流失防治和红壤资源合理开发利用提供重要基础数据和参考依据。[方法]以湖南省沩水流域的典型红壤为研究对象,选取了第四纪红黏土、砂岩、板页岩和花岗岩风化物等4种典型成土母质发育的旱地、稻田、园地和林地共16个类型组合的红壤,研究了不同成土母质和土地利用方式下的红壤抗蚀性差异特征。[结果]①土地利用方式显著(p<0.05)影响红壤抗蚀性,稻田、园地和林地土壤的抗蚀性和水稳性指数均显著(p<0.05)高于旱地。②不同成土母质发育的红壤抗蚀性无显著(p>0.05)差异,且其与土地利用方式的交互作用对抗蚀性的影响不明显。③土地利用方式显著(p<0.05)改变了>0.25 mm水稳性团聚体(WSA_(0.25))和有机质含量,林地土壤WSA_(0.25)含量显著(p<0.05)高于旱地,稻田土壤有机质含量显著(p<0.05)高于旱地、园地和林地。④成土母质对WSA_(0.25)含量的影响不显著(p>0.05),但显著(p<0.05)改变了红壤有机质和黏粒含量,花岗岩风化物发育的红壤有机质和黏粒含量均显著(p<0.05)低于其他成土母质发育的红壤。⑤相关性分析显示红壤抗蚀性和水稳性指数均与WSA_(0.25)和有机质含量呈显著(p<0.05)正相关关系,而与黏粒含量无显著(p>0.05)相关性。[结论]土地利用方式和成土母质可通过改变WSA_(0.25)和有机质含量影响红壤抗蚀性能,但土地利用方式对红壤抗蚀性的影响强于成土母质。在红壤水土流失防治过程中应以土地利用方式调整和布局优化为主,兼顾成土母质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壤
抗蚀性指数
成土母质
土地利用方式
水稳
性
团聚体
有机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植被恢复过程土壤基质改良对湘南紫色土抗蚀性的影响
被引量:
3
2
作者
范世才
方晰
+1 位作者
王振鹏
陈金磊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22-30,共9页
为评价植被恢复过程土壤基质改良对紫色土抗蚀性的影响,在湖南南部耒阳山地紫色土进行土壤基质改良试验,测定土壤基质未经处理(对照地)、表层与底层土置换(土层置换地)、表层与底层土置换并添加有机物改良剂(基质改良地)的紫色土0—10,1...
为评价植被恢复过程土壤基质改良对紫色土抗蚀性的影响,在湖南南部耒阳山地紫色土进行土壤基质改良试验,测定土壤基质未经处理(对照地)、表层与底层土置换(土层置换地)、表层与底层土置换并添加有机物改良剂(基质改良地)的紫色土0—10,10—20 cm土层13个抗蚀性评价指标,运用相关性分析和主成分分析方法筛选影响紫色土抗蚀性的主要指标,建立综合评价模型评价紫色土不同土壤基质处理后的抗蚀性。结果表明:(1)与对照地相比,基质改良地0—10,10—20 cm土层有机碳含量、抗蚀指数、>0.25 mm湿筛团聚体、>0.5 mm湿筛团聚体、<0.002 mm黏粒含量、湿筛团聚体平均重量直径、湿筛团聚体几何平均直径、结构性颗粒指数、团聚状况分别增加69.19%~99.81%,9.72%~46.86%,41.69%~50.80%,47.26%~58.98%,73.82%~194.35%,47.96%~57.01%,49.06%~68.97%,74.23%~183.25%,14.62%~20.16%,土壤容重、湿筛团聚体分形维数、结构破坏率分别降低10.53%~16.26%,4.64%~7.58%,39.22%~54.64%;(2)土壤容重、有机碳含量、湿筛团聚体含量及其稳定性是影响紫色土抗蚀性的主要因子;(3)与对照地相比,基质改良地0—10,10—20 cm土层抗蚀性综合指数分别提高524.14%,146.99%,土层置换地分别提高93.10%,42.17%,表明植被恢复过程中土壤基质改良不仅提高土壤有机碳含量,也显著提高土壤抗蚀性,可作为治理湖南南部紫色土水土流失的有效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南南部
紫色土
土壤基质改良
抗
蚀
性
抗
蚀
性
综合
指数
主成分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岔巴沟流域土壤抗蚀能力分析
3
作者
王航
秦奋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02-104,共3页
针对土壤因素在流域产流产沙中的作用,借助"35"技术,利用抗蚀性指数模型计算了岔巴沟流域各土种的抗蚀力值,并绘制了土壤侵蚀分类图和综合因子下的土壤侵蚀分级图。结果表明:岔巴沟流域土壤侵蚀趋势与以人类活动为主的影响因...
针对土壤因素在流域产流产沙中的作用,借助"35"技术,利用抗蚀性指数模型计算了岔巴沟流域各土种的抗蚀力值,并绘制了土壤侵蚀分类图和综合因子下的土壤侵蚀分级图。结果表明:岔巴沟流域土壤侵蚀趋势与以人类活动为主的影响因素呈相关分布;土壤类型的侵蚀分异为西北部及东南部最强,东北部最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
蚀
性
抗蚀性指数
土壤侵
蚀
岔巴沟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成土母质和土地利用方式对典型红壤抗蚀性的影响
1
作者
施招
刘婷
饶宸
张文钊
刘锋
侯海军
陈生勇
何静
机构
中国地质调查局长沙自然资源综合调查中心
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桃源农业生态试验站
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长沙农业环境观测研究站
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亚热带农业生态过程重点实验室
湖南省常德市桃源县水利局
出处
《水土保持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81-90,101,共11页
基金
中国地质调查局项目“湘江下游自然资源综合调查”(DD20220874)。
文摘
[目的]探究成土母质和土地利用方式对典型红壤抗蚀性的影响,为红壤区水土流失防治和红壤资源合理开发利用提供重要基础数据和参考依据。[方法]以湖南省沩水流域的典型红壤为研究对象,选取了第四纪红黏土、砂岩、板页岩和花岗岩风化物等4种典型成土母质发育的旱地、稻田、园地和林地共16个类型组合的红壤,研究了不同成土母质和土地利用方式下的红壤抗蚀性差异特征。[结果]①土地利用方式显著(p<0.05)影响红壤抗蚀性,稻田、园地和林地土壤的抗蚀性和水稳性指数均显著(p<0.05)高于旱地。②不同成土母质发育的红壤抗蚀性无显著(p>0.05)差异,且其与土地利用方式的交互作用对抗蚀性的影响不明显。③土地利用方式显著(p<0.05)改变了>0.25 mm水稳性团聚体(WSA_(0.25))和有机质含量,林地土壤WSA_(0.25)含量显著(p<0.05)高于旱地,稻田土壤有机质含量显著(p<0.05)高于旱地、园地和林地。④成土母质对WSA_(0.25)含量的影响不显著(p>0.05),但显著(p<0.05)改变了红壤有机质和黏粒含量,花岗岩风化物发育的红壤有机质和黏粒含量均显著(p<0.05)低于其他成土母质发育的红壤。⑤相关性分析显示红壤抗蚀性和水稳性指数均与WSA_(0.25)和有机质含量呈显著(p<0.05)正相关关系,而与黏粒含量无显著(p>0.05)相关性。[结论]土地利用方式和成土母质可通过改变WSA_(0.25)和有机质含量影响红壤抗蚀性能,但土地利用方式对红壤抗蚀性的影响强于成土母质。在红壤水土流失防治过程中应以土地利用方式调整和布局优化为主,兼顾成土母质类型。
关键词
红壤
抗蚀性指数
成土母质
土地利用方式
水稳
性
团聚体
有机质
Keywords
red soil
anti-erodibility index
parent materials
land-use type
water-stable aggregate
organic matter
分类号
S157.1 [农业科学—土壤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植被恢复过程土壤基质改良对湘南紫色土抗蚀性的影响
被引量:
3
2
作者
范世才
方晰
王振鹏
陈金磊
机构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
湖南会同杉木林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
出处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22-30,共9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1971455,31670448)。
文摘
为评价植被恢复过程土壤基质改良对紫色土抗蚀性的影响,在湖南南部耒阳山地紫色土进行土壤基质改良试验,测定土壤基质未经处理(对照地)、表层与底层土置换(土层置换地)、表层与底层土置换并添加有机物改良剂(基质改良地)的紫色土0—10,10—20 cm土层13个抗蚀性评价指标,运用相关性分析和主成分分析方法筛选影响紫色土抗蚀性的主要指标,建立综合评价模型评价紫色土不同土壤基质处理后的抗蚀性。结果表明:(1)与对照地相比,基质改良地0—10,10—20 cm土层有机碳含量、抗蚀指数、>0.25 mm湿筛团聚体、>0.5 mm湿筛团聚体、<0.002 mm黏粒含量、湿筛团聚体平均重量直径、湿筛团聚体几何平均直径、结构性颗粒指数、团聚状况分别增加69.19%~99.81%,9.72%~46.86%,41.69%~50.80%,47.26%~58.98%,73.82%~194.35%,47.96%~57.01%,49.06%~68.97%,74.23%~183.25%,14.62%~20.16%,土壤容重、湿筛团聚体分形维数、结构破坏率分别降低10.53%~16.26%,4.64%~7.58%,39.22%~54.64%;(2)土壤容重、有机碳含量、湿筛团聚体含量及其稳定性是影响紫色土抗蚀性的主要因子;(3)与对照地相比,基质改良地0—10,10—20 cm土层抗蚀性综合指数分别提高524.14%,146.99%,土层置换地分别提高93.10%,42.17%,表明植被恢复过程中土壤基质改良不仅提高土壤有机碳含量,也显著提高土壤抗蚀性,可作为治理湖南南部紫色土水土流失的有效措施。
关键词
湖南南部
紫色土
土壤基质改良
抗
蚀
性
抗
蚀
性
综合
指数
主成分分析
Keywords
Southern Hunan Province
purple soil
soil matrix improvement measure
soil erosion resistance
comprehensive index of soil erosion resistance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分类号
S157.9 [农业科学—土壤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岔巴沟流域土壤抗蚀能力分析
3
作者
王航
秦奋
机构
河南大学环境与规划学院
出处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02-104,共3页
基金
国家"973"计划项目(2006BAB06B01-07)
文摘
针对土壤因素在流域产流产沙中的作用,借助"35"技术,利用抗蚀性指数模型计算了岔巴沟流域各土种的抗蚀力值,并绘制了土壤侵蚀分类图和综合因子下的土壤侵蚀分级图。结果表明:岔巴沟流域土壤侵蚀趋势与以人类活动为主的影响因素呈相关分布;土壤类型的侵蚀分异为西北部及东南部最强,东北部最弱。
关键词
可
蚀
性
抗蚀性指数
土壤侵
蚀
岔巴沟流域
分类号
S153 [农业科学—土壤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成土母质和土地利用方式对典型红壤抗蚀性的影响
施招
刘婷
饶宸
张文钊
刘锋
侯海军
陈生勇
何静
《水土保持通报》
北大核心
2025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植被恢复过程土壤基质改良对湘南紫色土抗蚀性的影响
范世才
方晰
王振鹏
陈金磊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
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岔巴沟流域土壤抗蚀能力分析
王航
秦奋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11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