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g-TiO_2树脂基托抗菌性及长效性的体外研究 被引量:9
1
作者 葛亚丽 刘杰 +1 位作者 徐连立 岳长军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2012年第2期129-131,135,共4页
目的:研究纳米Ag-TiO2树脂基托对口腔2种常见致病菌的抗菌性及抗菌长效性。方法:将2.5%(w/w)的纳米Ag-TiO2抗菌剂添加到热凝型树脂基托中,再对其分别进行自然老化和加速老化处理。采用薄膜密贴法分别检测老化处理组和新制备的抗菌基托... 目的:研究纳米Ag-TiO2树脂基托对口腔2种常见致病菌的抗菌性及抗菌长效性。方法:将2.5%(w/w)的纳米Ag-TiO2抗菌剂添加到热凝型树脂基托中,再对其分别进行自然老化和加速老化处理。采用薄膜密贴法分别检测老化处理组和新制备的抗菌基托组对变异链球菌、白色念珠菌单一菌种的抗菌性;并用扫描电镜(SEM)观察抗菌基托表面变异链球菌菌斑生物膜的粘附生长情况。结果:与未添加抗菌剂的树脂基托相比,新制备的抗菌基托对变异链球菌、白色念珠菌的抗菌率分别为98.1%、90.3%;自然老化组的为97.1%、89.4%;加速老化组的为96.3%、88.7%,3组抗菌基托的抗菌率之间无显著差异性;扫描电镜(SEM)可见抗菌基托表面粘附的变异链球菌数量明显减少。结论:纳米Ag-TiO2抗菌树脂基托抗菌性能良好,且抑制细菌、真菌作用长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Ag-TiO2 树脂基托 抗菌长效性 斑生物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添加载银纳米TiO_2抗菌剂对两种软衬材料抗菌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3
2
作者 高士军 谭小丽 +6 位作者 李雯雯 贾小可 黄艳军 侯玉泽 王冬霞 肖媛媛 姜家真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27-129,共3页
目的:研究载银纳米二氧化钛(Ag-TiO2)抗菌剂对2种义齿软衬材料抗菌性能的影响,为临床应用提供理论基础。方法:常温下将载银纳米TiO2粉末按不同质量分数0~4%分别加入SOFRELINER MEDIUM软衬材料和自凝软衬垫中,采用薄膜覆盖法检测软... 目的:研究载银纳米二氧化钛(Ag-TiO2)抗菌剂对2种义齿软衬材料抗菌性能的影响,为临床应用提供理论基础。方法:常温下将载银纳米TiO2粉末按不同质量分数0~4%分别加入SOFRELINER MEDIUM软衬材料和自凝软衬垫中,采用薄膜覆盖法检测软衬材料的抗菌性及抗菌长效性。结果:分析实验数据可知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随Ag-TiO2抗菌剂添加质量比增高,抗菌率明显增高。经过老化处理后的软衬材料,和处理前相比抗菌率变化很小,不具有显著差异。结论:添加Ag-TiO2抗菌剂的2种软衬材料均具有抗菌性,且抗菌率随着抗菌剂百分比的上升而显著提高;同时Ag-TiO2抗菌剂具有抗菌长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g-TiO2 软衬材料 白色念珠 抗菌长效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氧化石墨烯改性丙烯酸酯类软衬材料的抗真菌活性体外分析 被引量:2
3
作者 伍韩雪 储顺礼 +3 位作者 苏屹坤 朱炳震 卢倩倩 王景云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2年第6期625-630,共6页
目的研究添加不同质量分数的氧化石墨烯对丙烯酸酯类软衬材料的抗真菌活性体外分析。方法将0.00 wt%、0.25 wt%、0.50 wt%、1.00 wt%、2.00 wt%的氧化石墨烯添加到丙烯酸酯类软衬材料中,未添加组为对照组,其余为实验组。实验采用扫描电... 目的研究添加不同质量分数的氧化石墨烯对丙烯酸酯类软衬材料的抗真菌活性体外分析。方法将0.00 wt%、0.25 wt%、0.50 wt%、1.00 wt%、2.00 wt%的氧化石墨烯添加到丙烯酸酯类软衬材料中,未添加组为对照组,其余为实验组。实验采用扫描电镜(SEM)及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进行表征检测,运用CCK-8法检测含有不同质量分数GO的义齿软衬材料对小鼠成纤维细胞L929增殖的影响及细胞毒性,采用活/死细胞染色法检测各组对L929细胞活性的影响;采用薄膜密贴法检测各组试件对白色念珠菌的抗菌率,然后选择加入抗菌效果最好组的复合材料进行8h紫外线灯照射和5000次冷热循环处理,检测其抗菌长期效果。结果扫描电镜显示氧化石墨烯均匀分散在丙烯酸酯类自凝软衬材料上,通过与对照组对比发现,小鼠成纤维细胞的增殖和活性不受影响(P>0.05),但对白色念珠菌的活性存在一定的影响(P<0.05),影响趋势为抗菌效果好的浓度大。结论添加氧化石墨烯的试验中均表现出抗菌作用,影响趋势为抗菌效果好的浓度大,且抗菌不随时间增加而减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石墨烯 丙烯酸酯类软衬材料 白色念珠 细胞毒 小鼠成纤维细胞 细胞增殖 抗菌长效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核-壳结构复相生物活性陶瓷微球优化制备及其抗菌性能评价
4
作者 叶硕 吴方汇 +6 位作者 柯秀荣 王晓清 刘梦涛 杨贤燕 张雷 苟中入 杨国敬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559-567,共9页
通过自主设计的同轴核-壳结构双层喷头及微流控系统,成功制备出一系列核-壳结构型多孔性生物活性硅酸钙基陶瓷微球,并通过对其核心层铜掺杂量的调控和外壳层微孔结构的剪裁,实现了该类微球核心层抗菌活性离子的可控缓释。采用X射线衍射... 通过自主设计的同轴核-壳结构双层喷头及微流控系统,成功制备出一系列核-壳结构型多孔性生物活性硅酸钙基陶瓷微球,并通过对其核心层铜掺杂量的调控和外壳层微孔结构的剪裁,实现了该类微球核心层抗菌活性离子的可控缓释。采用X射线衍射分析明确了烧结后的陶瓷微球样品的物相组成和晶相结构。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发现使用该系统制备出的微球烧结后仍具有良好的球形形态及明确的核-壳结构,并且特定组分内部微孔结构符合设计要求。一系列模拟体内环境的微球浸泡实验系统研究了该类材料的体外离子释放行为和生物降解速率,研究结果显示该类陶瓷微球经特定层造孔后有快速的抗菌离子释放,并且释放速率可调可控。最后通过与金葡菌的体外共培养抑菌实验及细菌黏附实验等对微球的抗菌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Cu10@Mg6-15μm组具有最佳的抑菌效果;优化壳层的多孔结构比单纯提高核层铜离子掺杂率更有利于活性离子释放。此次构建的壳层微孔优化型核-壳结构陶瓷微球,能够帮助解决抗感染离子可控缓释问题并带来长期抑菌的效果,为慢性骨髓炎等临床问题提供了潜在的治疗新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选择掺杂 多孔陶瓷微球 核-壳结构 长效 感染骨缺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涤纶长丝抗菌纤维研究和产业化生产
5
作者 陈道宇 《福建轻纺》 2008年第11期51-54,共4页
介绍涤纶长丝抗菌纤维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研发意义和市场前景,并对抗菌纤维的技术重点和组织产业化生产的可能性方面作了阐述,指出作为功能性纤维抗菌纤维有很好的发展前景。
关键词 纤维 抗菌长效性 产业化生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