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心血管系统植入物抗菌表面的研究进展
1
作者 支树迪 袁坤山 张海军 《表面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47-61,共15页
心血管系统植入物长期留置在人体与循环血液接触,在围手术期及留置期间均面临感染风险,极大地威胁着患者的生命安全。细菌在植入物上的黏附和繁殖是植入物引起心血管组织感染的主要原因。赋予心血管系统植入物抗菌功能可有效降低细菌感... 心血管系统植入物长期留置在人体与循环血液接触,在围手术期及留置期间均面临感染风险,极大地威胁着患者的生命安全。细菌在植入物上的黏附和繁殖是植入物引起心血管组织感染的主要原因。赋予心血管系统植入物抗菌功能可有效降低细菌感染发生概率,保障患者生存状态。随着抗菌表面的研究发展,出现了防黏附和杀菌两大类抗菌表面。防黏附表面不含杀菌活性物质,因此很少单独用于抗菌。主要从释放型抗菌、接触型抗菌和可再生型抗菌三方面介绍了杀菌型抗菌表面。释放型抗菌表面主要包含抗生素抗菌、金属粒子抗菌、NO抗菌和pH控释涂层以及4种表面的抗菌机理;接触型抗菌表面主要包含季铵盐抗菌、壳聚糖抗菌和抗菌肽抗菌及其抗菌机理;针对现有的抗菌表面难以避免被细菌残片污染的情况,介绍了可再生抗菌表面,该方法受启发于爬行动物的蜕皮行为,通过牺牲多层结构中的夹层,带走因细菌污染丧失抗菌功能的顶层,裸露出新的抗菌功能表面,实现抗菌表面再生,为长期抗菌功能构建提供了方向。最后,指出了当前心血管系统植入物抗菌功能表面存在的缺陷,并对未来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血管植入物 抗菌表面 pH响应释放 可再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仿生微纳结构抗菌表面研究进展 被引量:8
2
作者 裴阳阳 宋青 李鹏 《表面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200-210,共11页
介绍了天然抗菌微纳结构的特点及抗菌效果,从灵感来源、基底材料、构建方法、表面特性和结构、抗菌效率六个方面,总结了利用不同技术模拟蝉和蜻蜓的翅膀、蛾眼和壁虎皮肤微纳结构的仿生研究进展。阐述了材料表面微纳结构的形貌和粗糙度... 介绍了天然抗菌微纳结构的特点及抗菌效果,从灵感来源、基底材料、构建方法、表面特性和结构、抗菌效率六个方面,总结了利用不同技术模拟蝉和蜻蜓的翅膀、蛾眼和壁虎皮肤微纳结构的仿生研究进展。阐述了材料表面微纳结构的形貌和粗糙度对抗菌效率的影响,发现具有多层次、间隔紧密、尖锐纳米柱结构的表面对革兰氏阳性和革兰氏阴性菌均表现出较强的抗菌活性。微纳结构抗菌表面与细菌相互作用,破坏细胞壁/膜,导致细菌死亡,该抗菌机制是物理机械性的,避免了细菌耐药性的产生。该综述为今后仿生微纳结构抗菌表面的发展提供了理论基础,并提出了未来的研究思路和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菌表面 仿生材料 微纳结构表面 表面改性 粘附 生物被膜 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16L不锈钢表面抗菌双疏Ag/PFOA复合涂层的制备及其性能
3
作者 汤亮 孟瑞静 +1 位作者 吴昊 陈兴刚 《腐蚀与防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69-74,共6页
采用化学刻蚀法和液相沉积法在316L不锈钢表面制备了具有抗菌性的双疏Ag/PFOA复合涂层。采用X射线衍射仪、傅里叶红外光谱仪、扫描电子显微镜和接触角测量仪对复合涂层的微观形貌和化学组成进行表征,并测试了其耐磨性能和抗菌性能。结... 采用化学刻蚀法和液相沉积法在316L不锈钢表面制备了具有抗菌性的双疏Ag/PFOA复合涂层。采用X射线衍射仪、傅里叶红外光谱仪、扫描电子显微镜和接触角测量仪对复合涂层的微观形貌和化学组成进行表征,并测试了其耐磨性能和抗菌性能。结果表明:化学刻蚀后的不锈钢表面具有凹凸不平的微纳米结构;复合涂层具有抑制大肠杆菌生长的效果,能够耐受的垂直负荷为40N,水平摩擦负荷为600N;不锈钢表面覆盖复合涂层后,疏水性和疏油性都得到了增强,在模拟真实场景中循环使用15次后,复合涂层的湿润性下降较为明显,但循环使用30次后,湿润性下降速率越来越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16L不锈钢 双疏涂层 抗菌表面 金属防护 刻蚀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效抗菌硬表面洗涤剂的制备与性能分析 被引量:4
4
作者 郭锦棠 薛雪雪 +1 位作者 代明雪 郁培云 《天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版)》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34-40,共7页
针对目前液体洗涤剂功能单一的问题,研究设计了一种高效抗菌硬表面洗涤剂,该洗涤剂兼具抗菌和硬表面洗涤的双重效果.经去油率实验结果表明: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硫酸钠(AES)、直链烷基苯磺酸钠(LAS)和椰子油脂肪酸二乙醇酰胺(6501)质量比为7... 针对目前液体洗涤剂功能单一的问题,研究设计了一种高效抗菌硬表面洗涤剂,该洗涤剂兼具抗菌和硬表面洗涤的双重效果.经去油率实验结果表明: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硫酸钠(AES)、直链烷基苯磺酸钠(LAS)和椰子油脂肪酸二乙醇酰胺(6501)质量比为7∶3∶1,总活性物质量分数为22%时,去污力可达到79.6%,.采用悬液定量杀菌实验和持续抑菌实验对含三氯生0.5%,(质量分数)的抗菌硬表面洗涤剂进行抗菌测试.抗菌结果表明,洗涤剂样品原液对大肠杆菌的杀灭率为98.08%,,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杀灭率为96.90%,,与同类产品中的其他杀菌成分相比,用量少,杀菌效果好,原液50倍稀释后持续杀灭率分别为63.74%,和83.23%,.储存稳定性实验结果表明,抗菌硬表面洗涤剂的有效期为1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洗涤剂 三氯生 表面活性剂 去污力 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表面抗菌不锈钢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7
5
作者 马涛 李运刚 《表面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34-139,共6页
抗菌不锈钢是一种新型的抗菌材料,拥有抗菌性强、耐高温塑性好、自身无菌等良好的特性,在医疗、食品、公共卫生等领域有很好的应用前景。在实际应用中,抗菌不锈钢主要应用其表面的抗菌性能,因此,表面抗菌不锈钢较之其他产品有更高的研... 抗菌不锈钢是一种新型的抗菌材料,拥有抗菌性强、耐高温塑性好、自身无菌等良好的特性,在医疗、食品、公共卫生等领域有很好的应用前景。在实际应用中,抗菌不锈钢主要应用其表面的抗菌性能,因此,表面抗菌不锈钢较之其他产品有更高的研究价值。综述了表面抗菌不锈钢的研究进展,主要包括表面涂层型抗菌不锈钢和表面改性型抗菌不锈钢的制备工艺,以及不同类产品的抗菌能力。结果表明,目前表面抗菌不锈钢在制备及使用过程中所面临的问题主要是对生产设备和技术要求高,产品耐磨性差,当前的技术难以达到大量制备表面抗菌不锈钢的要求。结合电沉积法的特点及扩散特性,以及利用电沉积扩散法在制备抗菌不锈钢方面的应用情况,指出利用电沉积扩散法在不锈钢基体表面制备抗菌镀层将是未来制备表面抗菌不锈钢的主要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不锈钢 表面涂层 溶胶-凝胶 表面改性 电沉积 扩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壳聚糖-银纳米粒子抗菌棉纤维灭菌机理初探 被引量:1
6
作者 冯晓燕 夏成龙 +2 位作者 陈莹 王春鹏 储富祥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204-206,共3页
以壳聚糖(CS)为保护剂和分散剂,液相还原法制备了水溶性银纳米粒子(Chitosan/Silver Nanoparticles,CS/Ag NPs),并通过化学键负载于商业用脱脂棉表面,制得表面负载CS/Ag NPs的抗菌棉纤维。研究表明硅烷偶联剂是甲苯体积的8%,第一次处理... 以壳聚糖(CS)为保护剂和分散剂,液相还原法制备了水溶性银纳米粒子(Chitosan/Silver Nanoparticles,CS/Ag NPs),并通过化学键负载于商业用脱脂棉表面,制得表面负载CS/Ag NPs的抗菌棉纤维。研究表明硅烷偶联剂是甲苯体积的8%,第一次处理7h,第二次处理10h,可使棉纤维的银负载量达到最大。探讨了抗菌棉纤维对耐药性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革兰氏阳性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蜡状芽孢杆菌和革兰氏阴性菌大肠埃希氏菌的抗菌效果。实验结果表明,对上述细菌的抑制率都大于99.8%,具有很好的抗菌效果和持久抗菌性。短接触时间内,抗菌棉纤维能够完成吸附菌体和杀灭菌体2个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壳聚糖 银纳米粒子 棉纤维 表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稠油污水原位升级达标现场试验研究 被引量:4
7
作者 张清军 张敏 +4 位作者 王京秀 张红梅 张志勇 郝立军 张忠智 《化学与生物工程》 CAS 2013年第8期63-66,69,共5页
河南油田采油二厂稠油污水B/C值仅为0.04,极难对其进行生物降解;通过GC-MS分析,确定稠油污水有机污染物主要为烷烃类物质。针对其有机污染物特征以及B/C值低的特点,筛选出2株高效石油烃降解菌和2株抗表面活性剂功能菌;对现有生化处理装... 河南油田采油二厂稠油污水B/C值仅为0.04,极难对其进行生物降解;通过GC-MS分析,确定稠油污水有机污染物主要为烷烃类物质。针对其有机污染物特征以及B/C值低的特点,筛选出2株高效石油烃降解菌和2株抗表面活性剂功能菌;对现有生化处理装置厌氧段进行菌种投加、重新挂膜,使得厌氧段COD去除率达到35%左右,好氧段COD去除率达到30%左右,总COD去除率60%,出水COD稳定在120mg.L-1以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稠油污水 石油烃降解 表面活性剂功能 种投加 生物强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