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022ESCMID/EUCIC临床实践指南:多重耐药革兰阴性菌定植患者围手术期的抗菌药物预防》解读 被引量:2
1
作者 阳柳 边原 +2 位作者 杜姗 周杨林 王玥媛 《医药导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84-488,共5页
2022年12月,ESCMID/EUCIC联合发布了《多重耐药革兰阴性菌定植患者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的临床实践指南》。指南依据已发表的多重耐药革兰阴性菌(MDR-GNB)定植患者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的研究进行系统评价后制定。指南就MDR-GNB定植筛... 2022年12月,ESCMID/EUCIC联合发布了《多重耐药革兰阴性菌定植患者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的临床实践指南》。指南依据已发表的多重耐药革兰阴性菌(MDR-GNB)定植患者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的研究进行系统评价后制定。指南就MDR-GNB定植筛查的必要性与筛查时机、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选择与用药时间等问题进行阐述,并提供了基于现有研究的循证建议。本文结合国内外最新研究进展对该指南进行解读,以期减少MDR-GNB定植患者手术部位感染的发生,使患者获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重耐药革兰阴性 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 手术部位感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手术室护士参与围术期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实践体验的质性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郭威 赵文婷 +1 位作者 孙沛 商临萍 《军事护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40-43,共4页
目的 探究手术室护士参与围术期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的实践体验和观点,为制订针对性干预措施以及质量改进管理提供参考。方法 2022年10月至2023年5月,采用目的抽样结合滚雪球抽样法选择山西省5所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的手术室护士20名为研... 目的 探究手术室护士参与围术期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的实践体验和观点,为制订针对性干预措施以及质量改进管理提供参考。方法 2022年10月至2023年5月,采用目的抽样结合滚雪球抽样法选择山西省5所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的手术室护士20名为研究对象,采用描述性质性研究方法对其进行半结构式访谈,运用Colaizzi 7步分析法分析资料。结果 共确定了参与态度——个体认知、情感与知识因素,主观规范——组织环境因素,知觉行为控制——个人感知因素等3个主题和11个亚主题。结论 手术室护士参与围术期抗菌药物的预防性应用实践受限于认知态度、知识水平、组织环境和自我效能,受益于责任心和求知欲。未来需加强政策支持,注重能力培养,促进手术室护士在围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并遏制多重耐药性等长远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围术期药物预防性应用 手术室护士 质性研究 计划行为理论 药物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院腹股沟疝手术抗菌药物预防性使用情况和合理性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段丽芳 何光明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CAS 2009年第4期308-310,共3页
为了解我院外科在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方面的现状,对我院2008年一季度腹股沟疝Ⅰ类手术预防性用抗菌药情况进行调查,为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参考。
关键词 预防性应用药物 腹股沟疝 合理使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优化流程规范连台手术预防性抗菌药物的用药时机 被引量:12
4
作者 贺吉群 聂志芳 +2 位作者 肖映平 吴卓珊 谢伏娟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1164-1168,共5页
目的优化抗菌药物使用流程,保证连台手术术前预防性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方法 2015年12月优化某院抗菌药物使用流程,选择2015年5—11月6 072例连台手术作为对照组,2015年12月—2016年5月5 832例连台手术作为实验组,比较两组抗菌药物的... 目的优化抗菌药物使用流程,保证连台手术术前预防性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方法 2015年12月优化某院抗菌药物使用流程,选择2015年5—11月6 072例连台手术作为对照组,2015年12月—2016年5月5 832例连台手术作为实验组,比较两组抗菌药物的规范使用合格率,分析延迟/提前使用原因。结果抗菌药物使用流程优化前后抗菌药物使用率分别为77.16%、78.80%,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305,P=0.004)。抗菌药物使用流程优化后,抗菌药物0.5~1 h内使用率(82.36%)较优化前(41.11%)明显上升;距切皮时间<0.5 h抗菌药物使用率由优化前的57.11%下降至4.32%;但距切皮时间>1 h的抗菌药物使用率由1.78%增加至13.32%。连台手术抗菌药物使用延误/提前原因主要包括医护缺乏有效沟通导致巡回护士对连台手术间隔时间的评估欠准确(62.13%),麻醉医生插管或穿刺时间过长(13.57%)。结论优化流程,可以提高连台手术预防性抗菌药物0.5~1 h内使用率,有助于保障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台手术 预防性应用药物 手术室 用药时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类切口手术围术期抗菌药物应用干预及480例结果分析 被引量:28
5
作者 高宁舟 沈杰 周海峰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77-80,I0001,共5页
目的对我院近两年内I类切口手术围手术期抗菌药物应用进行干预后,对其使用及改进情况进行分析,观察干预效果。方法制定我院抗菌药物使用规范,每月定期检查上月住院病历。之后采取回顾性调查方法,随机抽取甲状腺切除术、乳房肿块切除术... 目的对我院近两年内I类切口手术围手术期抗菌药物应用进行干预后,对其使用及改进情况进行分析,观察干预效果。方法制定我院抗菌药物使用规范,每月定期检查上月住院病历。之后采取回顾性调查方法,随机抽取甲状腺切除术、乳房肿块切除术、疝气修补术、骨折闭合性复位术4种I类手术切口共480例,统计和分析病历中的相关数据。结果预防用抗菌药物有了明显进步,I类切口围手术期用药合格率超过95%,大部分清洁手术均不再使用抗菌药物。结论对于I类切口手术围手术期用药在进行了一定的干预后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成果,整体的用药合理性得到了大幅提升,但依然需要进一步规范对I类切口围手术期预防用药的监管力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类切口手术 围术期 抗菌药物预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情况调查与分析 被引量:47
6
作者 邹晓旭 张敏 +2 位作者 赵露 罗桢妮 方鹏骞 《中国医院管理》 2014年第2期10-12,共3页
目的了解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以来,我国医院的抗菌药物使用情况。方法 2011年和2012年分别选取了241所医院进行调查。运用系统随机抽样方法抽取5—9月期间医院的门诊处方和住院病历进行分析。抗菌药物使用强度(每百人天DDDs值)、... 目的了解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以来,我国医院的抗菌药物使用情况。方法 2011年和2012年分别选取了241所医院进行调查。运用系统随机抽样方法抽取5—9月期间医院的门诊处方和住院病历进行分析。抗菌药物使用强度(每百人天DDDs值)、门诊患者抗菌药物处方比例、综合I类切口手术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比例等为主要分析指标。结果 2011—2012年,被调查医院的平均抗菌药物使用强度和综合I类切口手术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比例下降,有统计学意义;门诊患者抗菌药物处方使用率整体变化不显著,联合用药情况仍然普遍存在。且医院的规模与抗菌药物使用存在显著关联性。结论仍需通过进一步加强抗生素耐药性监测以及对医务工作者和公众抗菌药物使用培训等管理措施,从本质上改善抗菌药物使用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物临床应用 药物使用强度 抗菌药物预防使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菌药物使用的改进与药源性发热发生率降低的相关性 被引量:3
7
作者 张渊 方忠宏 +3 位作者 方欢 刘玉娟 姜玲海 吕小群 《医药导报》 CAS 2017年第4期434-438,共5页
目的以在医疗实践中获取的药源性发热(DIH)数据,进行对照性的DIH回顾性研究,说明DIH发生率与抗菌药物过度使用的相关性。方法依次查阅复旦大学附属金山医院骨科,在两个不同时段的住院患者的病历,记录DIH病例的相关数据资料,然后进行对... 目的以在医疗实践中获取的药源性发热(DIH)数据,进行对照性的DIH回顾性研究,说明DIH发生率与抗菌药物过度使用的相关性。方法依次查阅复旦大学附属金山医院骨科,在两个不同时段的住院患者的病历,记录DIH病例的相关数据资料,然后进行对比研究。Ⅰ组:有效病例229例,住院时间为2011年2月-4月,在抗菌药物用药显著改进之前。Ⅱ组:有效病例342例,住院时间为2012年7月-9月,在抗菌药物使用显著改进后。DIH纳入标准:(1)术后第4天口温≥37.6℃;(2)无感染证据;(3)发热和可疑药物的用药有时间相关性:用药时发热,停药3 d内体温正常;(4)无其他疾病原因的发热;(5)出院时口温≤37.6℃。DIH排除标准:(1)可能的病理性发热,例如癌症患者;(2)住院时间不超过手术后3 d的;(3)无手术者,(4)有严重创伤者,例如,内脏或中枢神经系统损伤。结果所有致DIH药物皆为注射剂。Ⅱ组与Ⅰ组相比,抗菌药物使用时间,总DIH发生率及抗菌药物的DIH发生率均有显著降低(P<0.01),其对比数据分别为:(1.7±1.7)比(4.6±1.8)d,7.3%比30.1%,和1.5%比25.3%。结论 DIH的发生率与药物种类,特别是抗菌药物过度使用有相关性,因用药方案不同而变化。抗菌药物的DIH较中药注射剂的DIH严重,且抗菌药物使用减少与DIH发生率降低呈正相关,安全用药应从抗菌药物合理应用做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物 发热 药源性 发热 术后 抗菌药物预防用药 中药注射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外科Ⅰ类切口围手术期使用头孢呋辛和头孢曲松预防颅内感染临床效果比较 被引量:4
8
作者 王之舟 高一铭 +3 位作者 徐忆纯 刘琛 沈江华 褚燕琦 《医药导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43-247,共5页
目的分析神经外科3种Ⅰ类切口手术患者预防性使用头孢呋辛和头孢曲松术后脑膜炎(PNM)的发生率,比较预防性用药的有效性和经济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7月-2021年3月于神经外科接受脊柱融合、微血管减压和听神经瘤切除手术患者的临床资... 目的分析神经外科3种Ⅰ类切口手术患者预防性使用头孢呋辛和头孢曲松术后脑膜炎(PNM)的发生率,比较预防性用药的有效性和经济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7月-2021年3月于神经外科接受脊柱融合、微血管减压和听神经瘤切除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共纳入符合标准的患者386例,其中围手术期应用头孢呋辛预防176例,为头孢呋辛组;应用头孢曲松预防210例,为头孢曲松组。比较头孢呋辛和头孢曲松用于围手术期预防的PNM发生率、住院及药品费用差异。结果头孢呋辛组和头孢曲松组PNM发生率分别为6.82%(12/176)和5.24%(11/21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围手术期预防用药合理的病例进行亚组分析,两组PNM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神经外科Ⅰ类切口手术不同预防用药组总体住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总体住院费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种手术预防使用头孢呋辛组药品费用及抗菌药物费用显著低于头孢曲松组(P<0.01)。结论头孢呋辛用于神经外科Ⅰ类切口手术后脑膜炎预防效果与头孢曲松相近,并在经济性方面具有优越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菌药物预防 头孢呋辛 头孢曲松 脑膜炎 药物经济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