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数智技术赋能医院抗菌药物科学化管理的实践及评价 被引量:6
1
作者 梁力勉 余云霓 +2 位作者 刘妙娜 黄婷 田一梅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30-335,共6页
目的 借助数智技术赋能医院抗菌药物科学化管理(AMS)体系,提高医院抗菌药物管理效率,保障临床抗菌药物合理使用。方法 将抗菌药物指标预警、微生物送检信息化闭环管理、耐药监测数据决策系统等信息化体系应用到传统AMS体系中,利用医院... 目的 借助数智技术赋能医院抗菌药物科学化管理(AMS)体系,提高医院抗菌药物管理效率,保障临床抗菌药物合理使用。方法 将抗菌药物指标预警、微生物送检信息化闭环管理、耐药监测数据决策系统等信息化体系应用到传统AMS体系中,利用医院信息系统(HIS)收集开展数智技术改进前后深圳市某三级甲等公立医院住院患者治疗性使用抗菌药物及医院感染质控指标,其中2021年的指标为对照组(改进前),2022年的指标为观察组(改进后),对比抗菌药物管理指标改进趋势。结果 对医院信息系统升级改造后,各项医院抗菌药物管理指标较改造前有明显改善。观察组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Ⅰ类切口手术抗菌药物预防使用率均低于对照组(分别为27.0%VS 38.8%、20.9%VS 23.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强度(DDDs)低于对照组[(33.27±3.03)DDDs VS (42.06±4.42)DDD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3.11,P<0.001)。观察组抗菌药物医嘱点评合格率高于对照组(98.5%VS 96.8%),住院患者治疗性抗菌药物治疗前病原学送检率、医院感染诊断相关病原学送检率均较对照组上升(分别为87.1%VS 84.5%、99.0%VS 95.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数智技术赋能医院AMS体系,可促使医院抗菌药物管理更加科学、规范、高效和合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智技术 药物 药物科学化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海市公立医院抗菌药物科学化管理实践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郭怡雪 杜靖 涂诗意 《中国医院管理》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46-49,共4页
目的对上海市医疗机构抗菌药物科学化管理(Antimicrobial Stewardship,AMS)开展情况进行典型案例调查和要素分析,总结AMS实践过程中的经验,为AMS进一步推广和落实提供参考。方法通过目的抽样,选择上海市7家典型医院作为样本,邀请AMS关... 目的对上海市医疗机构抗菌药物科学化管理(Antimicrobial Stewardship,AMS)开展情况进行典型案例调查和要素分析,总结AMS实践过程中的经验,为AMS进一步推广和落实提供参考。方法通过目的抽样,选择上海市7家典型医院作为样本,邀请AMS关键知情者进行半结构式访谈,并基于AMS核心要素理论,运用主题分析法,对AMS实施情况及优秀实践经验进行分析总结。结果样本医院在AMS领导力支持和问责机制方面卓有成效,而在培训、跟踪及报告方面有待提升。部分医院在常规干预方案的基础上,根据自身学科优势,积极拓展AMS行动,结合外部监管和内部评价等控制措施,逐步形成了符合机构特色的AMS策略,院内抗菌药物相关指标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结论在AMS后续推进中,医疗机构可在夯实自身治理架构和常规干预方案的基础上,借鉴优秀经验,选择因地制宜的AMS策略。同时,相关部门应加大对AMS信息系统和人力资源的投入,保障AMS落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物科学化管理 微生物药物耐药性 药物 上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学科协作模式在医院抗菌药物管理中的应用 被引量:13
3
作者 潘林丽 武大伟 +2 位作者 刘善善 庞婕 邹秀珍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719-724,共6页
目的探索多学科协作(MDT)模式在医院抗菌药物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收集某院2021年1月—2022年12月住院患者使用抗菌药物的相关资料,2021年1—12月采取常规管理模式(对照组),2022年1—12月采取MDT管理模式(干预组)... 目的探索多学科协作(MDT)模式在医院抗菌药物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收集某院2021年1月—2022年12月住院患者使用抗菌药物的相关资料,2021年1—12月采取常规管理模式(对照组),2022年1—12月采取MDT管理模式(干预组)。比较两组患者抗菌药物治疗相关指标。结果采取MDT管理模式后,干预组治疗性抗菌药物使用前病原学送检率(73.62%)高于对照组(70.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医院感染诊断相关病原学送检率对照组为87.98%,干预组为88.89%,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重点药物联合使用前病原学送检率(93.94%)高于对照组(92.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和Ⅰ类切口手术预防性抗菌药物使用率下降,分别由原来的38.03%、21.03%下降至32.78%、10.30%,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干预组住院患者的抗菌药物使用量和使用强度均下降。干预后多重耐药菌(MDRO)集束化防控措施落实率均较对照组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MDRO检出率由34.70%下降至32.3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7),MDRO例次感染率无明显变化。结论MDT管理模式可以有效提高抗菌药物的规范化管理,促进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防止细菌耐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学科协作 药物 病原学送检率 药物科学化管理 MDT AM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南大学湘雅医院抗菌药物科学化管理的实践与评价 被引量:22
4
作者 袁磊 黄耿文 +2 位作者 黄勋 尹桃 王庆红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1133-1138,共6页
目的探讨如何构建抗菌药物科学化管理工作机制,为医疗机构加强抗菌药物管理与遏制细菌耐药趋势提供参考借鉴。方法借鉴抗菌药物科学化管理(AMS)策略,在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建立AMS团队,规范抗菌药物的临床使用。选取3个维度9项指标,构建抗... 目的探讨如何构建抗菌药物科学化管理工作机制,为医疗机构加强抗菌药物管理与遏制细菌耐药趋势提供参考借鉴。方法借鉴抗菌药物科学化管理(AMS)策略,在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建立AMS团队,规范抗菌药物的临床使用。选取3个维度9项指标,构建抗菌药物临床应用评价考核体系,并采用TOPSIS法对实施AMS前(2016年)与实施后(2017—2020年)抗菌药物临床应用9项指标的变化情况进行综合评价与分析。结果2016—2020年该院抗菌药物应用评价指标明显改善,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强度由2016年的53.39下降至2020年的36.55,降幅达31.54%;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降幅为10.76%,住院患者抗菌药物次均费用降幅为41.45%,门诊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降幅为31.59%,急诊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降幅为43.53%,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使用率降幅为47.89%,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使用强度降幅为38.52%,多重耐药菌检出率降幅为9.89%,医院感染现患率降幅为37.50%。TOPSIS法评价结果显示,2020年抗菌药物应用情况为5年中最佳。结论AMS有助于促进医疗机构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从而遏制细菌耐药性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物 医疗机构 药物科学化管理 TOPSIS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菌药物科学化管理(AMS)降低儿童医院抗菌药物使用强度的实践 被引量:17
5
作者 王思思 程晓英 +4 位作者 黄凌斐 王诙译 汪伟 王晓豪 李甫棒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351-1357,共7页
目的探讨以抗菌药物科学化管理(AMS)为核心的抗菌药物管理体系在降低儿童患者抗菌药物使用强度中的成效。方法建立AMS团队,分析某三级甲等儿童医院抗菌药物使用强度高的原因。以该院抗菌药物使用强度≤20限定日剂量数(DDDs)为目标,结合... 目的探讨以抗菌药物科学化管理(AMS)为核心的抗菌药物管理体系在降低儿童患者抗菌药物使用强度中的成效。方法建立AMS团队,分析某三级甲等儿童医院抗菌药物使用强度高的原因。以该院抗菌药物使用强度≤20限定日剂量数(DDDs)为目标,结合现状提出综合改进策略,比较改进前后该院抗菌药物相关指标,分析AMS改进的效果。结果该院抗菌药物使用强度从2021年的24.83 DDDs逐步下降至2022年的19.06 DDDs,23个科室中21个科室的抗菌药物使用强度出现下降。治疗性使用抗菌药物前微生物送检率从82.01%提升至89.09%,抗菌药物使用率从45.74%下降至43.63%,Ⅰ类切口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率由27.21%下降至24.18%,而医院感染例次率从3.18%下降至2.66%,多重耐药菌检出率从12.45%下降至10.99%,Ⅰ类切口感染发病率未发生变化。结论以AMS为核心的抗菌药物管理体系行之有效,能促进儿童专科医院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物 科学化管理 药物管理 使用强度 合理用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东省济宁市医疗机构抗菌药物管理现状调查
6
作者 马永辉 李玉森 +10 位作者 岳霞 王吉霞 孔立 王娟 李宁 张敏 张幸 夏玉杰 文露菡 王双双 孟秀娟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224-1230,共7页
目的了解山东省济宁市医疗机构抗菌药物管理工作情况,为细化抗菌药物管理(antimicrobial stewardship,AMS)和耐药防控制定相关干预策略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方式对山东省济宁市二级以上医疗机构抗菌药物管理现状进行调查,调查内... 目的了解山东省济宁市医疗机构抗菌药物管理工作情况,为细化抗菌药物管理(antimicrobial stewardship,AMS)和耐药防控制定相关干预策略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方式对山东省济宁市二级以上医疗机构抗菌药物管理现状进行调查,调查内容包括医疗机构的基本情况、AMS医院支持情况、对临床科室的要求以及AMS相关培训情况等。结果共调查39所医疗机构,50%以上的医疗机构建立了AMS团队、制定了AMS管理制度;61.5%医疗机构实现借助信息化对抗菌药物进行分级管理;59.0%和41.0%的医疗机构对碳青霉烯类、替加环素进行专档管理;医院拨付专项经费支持AMS活动的仅占25.6%。针对不同科室制定抗菌药物使用强度要求和使用率目标值的医疗机构分别占48.7%和53.8%;30%以上的医疗机构病原学送检情况未达国家改进目标。76.9%医疗机构对临床医师进行AMS培训,但培训次数3次以上的仅占6.7%;医疗机构对护理人员进行培训和对门诊患者、住院患者定期进行宣教活动的医疗机构分别占41.0%和30.8%。三级与二级医院比较有统计学差异的方面体现在借助信息化、专档管理、拨付专款、开设会诊、患者宣教等方面(P<0.05)。结论该地区多数医疗机构实施AMS策略,但需加强对AMS工作的支持,强化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的培训和宣传,提高医疗机构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意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物科学化管理 AMS 药物 管理现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特殊级抗菌药物科学化管理在重症监护病房中的应用 被引量:7
7
作者 许建强 徐倩 +3 位作者 赵锋利 温敏勇 吴思慧 林新锋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291-296,共6页
目的评价抗菌药物科学化管理(ASP)在重症监护病房(ICU)中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的管理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4月1日—2020年3月31日某院ICU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2019年4月1日开始实施ASP,以碳青霉烯类抗生素使用频度(DDDs)和使用强度(A... 目的评价抗菌药物科学化管理(ASP)在重症监护病房(ICU)中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的管理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4月1日—2020年3月31日某院ICU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2019年4月1日开始实施ASP,以碳青霉烯类抗生素使用频度(DDDs)和使用强度(AUD)作为ASP评价标准。结果ASP实施前后患者一般资料比较、感染患者和非感染患者的ICU住院日数及病死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ASP实施后,碳青霉烯类抗生素DDDs从2101.25下降至1862.2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碳青霉烯类抗生素AUD从43.34 DDDs/100例·d下降至31.32 DDDs/100例·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鲍曼不动杆菌、肺炎克雷伯菌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的耐药率分别从实施前的90.00%、20.41%下降至实施后的73.21%、10.1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以ICU为中心实施ASP可降低碳青霉烯类抗生素DDDs和AUD,降低细菌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的耐药率,但不增加患者的ICU住院日数及病死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物科学化管理 碳青霉烯类 特殊级药物 用药频度 使用强度 重症监护病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医嘱点评对肿瘤患者抗菌药物MCNEI管理模式的成效 被引量:7
8
作者 韩俊 桂玲 +3 位作者 张程亮 贡雪芃 刘东 黄琰菁 《医药导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387-1391,共5页
目的通过对某院住院肿瘤患者抗菌药物进行医嘱点评,验证抗菌药物“监测(monitoring)-点评(comment)-通报(notification)-宣教(education)-改进(improvement)”(MCNEI)管理模式的短期成效。方法逐月随机抽取该院肿瘤相关科室2021年4—9... 目的通过对某院住院肿瘤患者抗菌药物进行医嘱点评,验证抗菌药物“监测(monitoring)-点评(comment)-通报(notification)-宣教(education)-改进(improvement)”(MCNEI)管理模式的短期成效。方法逐月随机抽取该院肿瘤相关科室2021年4—9月含抗菌药物医嘱的住院肿瘤患者病历共330份,根据《医院处方点评管理规范(试行)》分析住院患者用药的合理性,并提供改进措施。结果2021年4—9月该院肿瘤患者抗菌药物合理应用总体合格率逐月上升,分别为48.00%、56.67%、81.25%、88.33%、83.33%、88.00%(P<0.01)。结论积极开展抗菌药物MCNEI管理模式,对肿瘤患者抗菌药物医嘱点评并干预,可显著提高肿瘤患者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合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物 肿瘤患者 医嘱点评 管理模式 合理用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呼吸危重症精准诊疗体系在抗菌药物应用管理中的价值探索 被引量:4
9
作者 夏小哲 李园园 +4 位作者 蒋娟 李春辉 卢敬梅 戴智勇 陈浩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695-700,共6页
目的构建呼吸危重症精准诊疗体系,探索该体系对促进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的价值,从源头上促进呼吸危重症抗菌药物合理使用。方法以2012—2021年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呼吸重症监护专科出院病例为研究对象,将抗菌药物科学化管理模式融入呼吸危重... 目的构建呼吸危重症精准诊疗体系,探索该体系对促进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的价值,从源头上促进呼吸危重症抗菌药物合理使用。方法以2012—2021年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呼吸重症监护专科出院病例为研究对象,将抗菌药物科学化管理模式融入呼吸危重症精准诊疗体系,对比该体系实施前后抗菌药物使用情况。结果共纳入出院病例2947例,其中实施前病例1105例,实施后病例1842例。出院诊断中涉及感染病例2643例,占89.7%,其中实施前963例(占87.1%),实施后1680例(占91.2%)。实施后在感染病例占比增加的情况下,抗菌药物使用率较实施前下降2.9%(97.0%VS 94.2%,P<0.001);抗菌药物使用强度较实施前下降12.4%(244.4 DDDs VS 214.1 DDDs),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使用强度较实施前下降14.4%(131.0 DDDs VS 112.2 DDDs),均由高位波动转为线性下降(P<0.001)。结论呼吸危重症精准诊疗体系有效促进抗菌药物合理、精准使用,临床诊疗团队是该体系的核心,新兴诊疗技术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吸系统疾病 危重症 精准诊疗体系 抗菌药物科学化管理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护理人员参与抗菌药物科学化管理的实践与效果
10
作者 张澄 仲米兰 +4 位作者 黄炜逸 汪可可 章云 蒋良芝 邱丽君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2025年第9期1314-1320,共7页
目的 研究护理人员参与抗菌药物科学化管理(AMS)对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的干预效果,并探索其在构建科学医院感染控制管理中的作用。方法 收集某医院2016年1月—2024年12月住院患者围术期抗菌药物预防性使用情况、手术相关医院感染控制情况... 目的 研究护理人员参与抗菌药物科学化管理(AMS)对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的干预效果,并探索其在构建科学医院感染控制管理中的作用。方法 收集某医院2016年1月—2024年12月住院患者围术期抗菌药物预防性使用情况、手术相关医院感染控制情况及治疗性使用抗菌药物前病原学送检情况,比较护理人员参与AMS前后相关评价指标。2016—2018年为干预前,2019—2021年为干预中,2022—2024年为干预后。结果 护理人员参与AMS后,术前0.5~1 h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给药率、Ⅰ类切口术后24 h内抗菌药物停药率分别由干预前的64.54%、81.41%提升至干预后的75.31%、84.56%;患者手术相关医院感染发病率、手术部位感染发病率分别由干预前的3.11%、0.96%下降至干预后的1.37%、0.17%;限制级、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治疗前病原学送检率分别由干预前的50.80%、68.70%上升至干预后的55.19%、80.53%;检出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中血标本来源占比、由干预前的29.30%下降至干预后的21.26%;检出流感嗜血杆菌中呼吸道标本来源占比由2.00%上升至3.9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护理人员作为AMS团队的重要成员,通过参与住院患者的抗菌药物使用与管理,可有效减少不合理用药现象,优化用药时机与疗程,对保障患者安全具有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物科学化管理 护理人员 药物 合理使用 AM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MS对消化内镜围操作期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的干预效果 被引量:6
11
作者 李卉 张宏亮 +3 位作者 王希斌 黄振宁 黄振光 刘滔滔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921-927,共7页
目的探讨抗菌药物科学化管理(AMS)策略对消化内镜诊疗操作患者围操作期抗菌药物预防使用的干预效果。方法以某附属医院2019年1—6月行消化内镜诊疗操作的1006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AMS策略对患者围操作期预防使用抗菌药物进行管理和干预... 目的探讨抗菌药物科学化管理(AMS)策略对消化内镜诊疗操作患者围操作期抗菌药物预防使用的干预效果。方法以某附属医院2019年1—6月行消化内镜诊疗操作的1006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AMS策略对患者围操作期预防使用抗菌药物进行管理和干预,措施包括成立组织、完善制度、优化信息系统、宣教与培训、持续干预和监督等。以2017年1—6月行消化内镜诊疗操作的822例患者为对照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围操作期预防性抗菌药物使用率、抗菌药物使用强度(AUD)、抗菌药物品种、联合用药以及用药时长的变化;同时比较预防性抗菌药物不合理应用情况以及术后感染情况。结果干预前预防性抗菌药物使用率为24.82%(204/822),干预后为17.10%(172/1006),干预前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AUD方面,干预后为2.18,低于干预前的14.95;联合用药比例、用药时长与干预前相比亦明显下降。AMS策略实施后,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的不合理率低于实施前(P<0.001);而操作后感染发生率则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AMS策略能够优化消化内镜围操作期预防性抗菌药物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化内镜 药物科学化管理 药物 预防用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项目化管理模式提高病原学送检率 被引量:15
12
作者 黄劲华 陈瑶 +1 位作者 丁滢 孔旭辉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809-815,共7页
目的 通过应用项目化管理模式,提高住院患者病原学送检率。方法 选取某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2022年1—12月份治疗性使用抗菌药物的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1—6月份为对照组,7—12月份为干预组。干预组运用项目化管理模式处理,包括项目启... 目的 通过应用项目化管理模式,提高住院患者病原学送检率。方法 选取某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2022年1—12月份治疗性使用抗菌药物的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1—6月份为对照组,7—12月份为干预组。干预组运用项目化管理模式处理,包括项目启动、计划、执行、监控、收尾5个阶段实施,比较干预前后两组患者病原学送检相关监测指标。结果 共调查治疗性使用抗菌药物的住院患者35 488例,其中对照组15 536例,干预组19 952例。病原学送检率干预组较对照组提高(69.52%VS 44.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目标达成率为430.85%,进步率为57.64%。两组住院患者抗菌药物治疗前病原学送检率、抗菌药物使用率、抗菌药物使用强度、多重耐药菌检出率[除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CREC)、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外]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相关标志物检查的送检率干预后较干预前提高(53.61%VS 25.01%),增长率达114.35%,高于微生物培养及显微镜检查、免疫学检测及其他检测项目的增长。干预后抽查的87例送检降钙素原(PCT)/白细胞介素(IL)-6的病例中,在治疗性抗菌药物使用前>3 d送检的占17.24%;干预后68例送检微生物培养的病例中,在治疗性抗菌药物使用前>3 d送检的占20.59%。结论 通过应用项目化管理模式,可以提高住院患者病原学送检率,但同时应关注病原学送检的内涵质量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原学送检 项目化管理模式 耐药 药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