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6篇文章
< 1 2 1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病例组合指数校正抗菌药物使用强度的模型拟合研究
1
作者 张钰 周典 +5 位作者 田帝 周苑 吕曼辰 薛同斌 吴烨 周睿 《中国医院》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65-68,共4页
目的:探究病例组合指数与抗菌药物使用强度之间的关联关系,并对抗菌药物使用的评价进行调整,对其综合考量。方法:收集安徽省某三甲医院2021-2023年病例组合指数与抗菌药物相关指标,首先通过线性模型、二次曲线等8种模型拟合探索病例组... 目的:探究病例组合指数与抗菌药物使用强度之间的关联关系,并对抗菌药物使用的评价进行调整,对其综合考量。方法:收集安徽省某三甲医院2021-2023年病例组合指数与抗菌药物相关指标,首先通过线性模型、二次曲线等8种模型拟合探索病例组合指数与抗菌药物相关指标之间的关系,随后通过秩和比综合评价法对不同科室间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重新评价。结果:病例组合指数与抗菌药物使用强度之间关联性较弱,但病例组合指数与同期出院人数的乘积与抗菌药物使用累积数存在较强关联,以此为基础进行的秩和比综合评价结果前后出现较大波动。结论:病例组合指数与抗菌药物使用强度之间存在间接关联,在后续抗菌药物使用的模型运算时应考虑校正,以增强评价结果的真实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例组合指数 药物使用 模型拟合 秩和比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种不同抗菌药物使用强度计算方法在抗菌药物使用强度管理中的比较 被引量:1
2
作者 郭珮 王宸 +1 位作者 徐兴星 邹黎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21-126,共6页
目的比较两种计算抗菌药物使用强度(AUD)的方法,选择更适合的AUD纳入监控及管理,实现AUD合理化考核。方法利用信息系统建立实时监控AUD和出院患者AUD的计算模型,统计某院2023年1—5月13个住院科室和全院分别用两种计算方法产生的AUD,比... 目的比较两种计算抗菌药物使用强度(AUD)的方法,选择更适合的AUD纳入监控及管理,实现AUD合理化考核。方法利用信息系统建立实时监控AUD和出院患者AUD的计算模型,统计某院2023年1—5月13个住院科室和全院分别用两种计算方法产生的AUD,比较离散度,评估适用性,测算两种计算方法对科室考核影响。从2023年6月开始利用实时监控AUD系统实现对科室、医生、药物的三重监控,7月开始纳入考核,比较管控后两种计算方法2023年AUD的趋势变化。结果实时监控AUD较出院患者AUD科室月度离散度更小,全院无明显差异,考核更合理。利用实时监控AUD管理后,2023年6月下降了4.54限定日剂量数(DDDs),2023全年下降了2.75 DDDs。结论实时监控AUD更能体现实际用药水平,更具适用性,有利于科学管理AU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物使用强度 计算方法 实时监控 合理考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RG和临床路径协调发展对抗菌药物使用强度的影响研究
3
作者 田帝 周典 +4 位作者 周苑 张钰 吕曼辰 薛同斌 吴烨 《中国医院管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15,共5页
目的 探究疾病诊断相关分组(DRG)和临床路径二者耦合协调发展水平对抗菌药物使用强度的影响关系。方法 选取某三级甲等综合医院2021—2022年7个临床科室数据,采用描述性统计整理数据,应用耦合协调度模型测算DRG和临床路径协调发展水平,... 目的 探究疾病诊断相关分组(DRG)和临床路径二者耦合协调发展水平对抗菌药物使用强度的影响关系。方法 选取某三级甲等综合医院2021—2022年7个临床科室数据,采用描述性统计整理数据,应用耦合协调度模型测算DRG和临床路径协调发展水平,以次均药品费用、患者平均住院日为门限变量,运用门限回归模型测算协调发展水平对抗菌药物使用强度的门限值。结果 次均药品费用存在单一门限值,门限值为6 334.69(F=21.98,P<0.05);患者平均住院日存在双重门限值,门限值分别为6.74和8.20 (F=160.53、15.99,P<0.1)。两门限变量中协调发展水平与抗菌药物使用强度间的统计值均为正数。结论 DRG和临床路径协调发展水平对抗菌药物使用强度为非线性关系,且在各门限变量区间内均呈大小不同的正向促进作用。医疗机构应重视非线性关系,善用医院信息与询证管理手段,基于精准的监测与分析开展抗菌药物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疾病诊断相关分组 临床路径 药物使用强度 门限回归模型 耦合协调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7—2022年上海市眼科Ⅰ类切口手术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性使用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胡涛 孙伟 +7 位作者 沈燕 陈翔 林佳冰 崔一忻 韩梦鸽 高晓东 胡必杰 史庆丰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96-401,共6页
目的调查上海市二级甲等及以上医院眼科Ⅰ类切口手术围手术期抗菌药物应用情况,为规范该类手术的抗菌药物合理应用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收集上海市2017—2022年二级甲等及以上医院上报的眼科Ⅰ类切口手术患者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性使... 目的调查上海市二级甲等及以上医院眼科Ⅰ类切口手术围手术期抗菌药物应用情况,为规范该类手术的抗菌药物合理应用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收集上海市2017—2022年二级甲等及以上医院上报的眼科Ⅰ类切口手术患者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性使用情况,并对预防性使用率、用药类型、选择合理性及使用时机等进行综合分析。结果2017—2022年,上海市二级甲等及以上医院共上报54868例眼科Ⅰ类切口手术,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性使用率三级综合医院、三级专科医院、三级中医医院、二级综合医院分别为4.72%、1.79%、3.22%、6.63%。总体预防性使用率呈逐年下降趋势,由2017年的6.39%下降至2021年的2.31%。不同类别医院中,二级综合医院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性使用率由2017年的12.72%下降至2022年的0.53%,下降最显著。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类型以第一代、二代、三代头孢菌素及喹诺酮类为主,抗菌药物选择合理率三级综合医院最高(17.13%),三级专科医院最低(1.08%)。全身静脉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术前0.5~1 h给药率以三级专科医院最高(88.17%),三级综合医院最低(71.53%)。术后24 h内抗菌药物停药率三级中医医院最高(80.87%),三级专科医院最低(13.26%)。结论上海市二级甲等及以上医院眼科Ⅰ类切口手术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性使用在用药品种和用药途径方面仍存在一定不合理现象,术前0.5~1 h给药率及术后24 h内抗菌药物停药率有待进一步提高,需加强管理,促进其更加合理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洁切口手术 眼科手术 围手术期 药物 预防性使用 合理用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医院感染管理科利用单病种质量管理推进抗菌药物管理的成效 被引量:2
5
作者 常睿 陈翔 +1 位作者 尹鹤峰 朱韧 《复旦学报(医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500-505,512,共7页
目的构建精准、高效的单病种管理模式,降低抗菌药物使用强度。方法收集2022年1月至2024年3月上海市肺科医院外科住院患者数据,选取单病种管理排名靠前的6种恶性肿瘤进行研究。以2022年1月至2023年6月期间未进行以单病种方案抗菌药物管... 目的构建精准、高效的单病种管理模式,降低抗菌药物使用强度。方法收集2022年1月至2024年3月上海市肺科医院外科住院患者数据,选取单病种管理排名靠前的6种恶性肿瘤进行研究。以2022年1月至2023年6月期间未进行以单病种方案抗菌药物管理的外科患者为对照组,以2023年7月至2024年3月期间进行以单病种方案进行抗菌药物管理的外科患者为管理组。通过制定和执行标准化的抗菌药物使用政策和指南,对各科室进行监督和效果评估。结果共纳入对照组21746人、管理组15635人。在引入单病种管理模式后,各单病种非限制级抗菌药物的使用比例从管理前的73.2%~77.0%提高至管理后的78.3%~84.4%,限制级抗菌药物的使用比例显著降低(P<0.001)。抗菌药物使用强度即抗菌药物累计消耗量(defined daily doses,DDDs)从管理前的113.0~159.9显著下降至36.0~44.0(P<0.001)。相对于对照组,干预组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变化不大,但个别病种患者的住院时间有所增加,可能与更精细的用药调整有关。结论单病种管理模式能优化抗菌药物的使用,降低抗菌药物使用强度,提升整体医疗质量和患者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病种管理 药物 使用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协和医院手术预防使用抗菌药物管理规范(2023) 被引量:8
6
作者 北京协和医院手术预防使用抗菌药物管理规范编委会 杨阳 马小军 《协和医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03-311,共9页
为规范抗菌药物的使用,遏制细菌耐药,保障患者安全,提升医疗质量,北京协和医院手术预防使用抗菌药物管理规范编委会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2015年版)》,查阅国内外权威文献并结合医院抗菌药物目录、细菌... 为规范抗菌药物的使用,遏制细菌耐药,保障患者安全,提升医疗质量,北京协和医院手术预防使用抗菌药物管理规范编委会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2015年版)》,查阅国内外权威文献并结合医院抗菌药物目录、细菌耐药特点,形成《北京协和医院手术预防使用抗菌药物管理规范(2023)》,以期进一步推动医院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物 手术 预防使用 规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护理人员参与抗菌药物科学化管理的实践与效果
7
作者 张澄 仲米兰 +4 位作者 黄炜逸 汪可可 章云 蒋良芝 邱丽君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1314-1320,共7页
目的 研究护理人员参与抗菌药物科学化管理(AMS)对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的干预效果,并探索其在构建科学医院感染控制管理中的作用。方法 收集某医院2016年1月—2024年12月住院患者围术期抗菌药物预防性使用情况、手术相关医院感染控制情况... 目的 研究护理人员参与抗菌药物科学化管理(AMS)对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的干预效果,并探索其在构建科学医院感染控制管理中的作用。方法 收集某医院2016年1月—2024年12月住院患者围术期抗菌药物预防性使用情况、手术相关医院感染控制情况及治疗性使用抗菌药物前病原学送检情况,比较护理人员参与AMS前后相关评价指标。2016—2018年为干预前,2019—2021年为干预中,2022—2024年为干预后。结果 护理人员参与AMS后,术前0.5~1 h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给药率、Ⅰ类切口术后24 h内抗菌药物停药率分别由干预前的64.54%、81.41%提升至干预后的75.31%、84.56%;患者手术相关医院感染发病率、手术部位感染发病率分别由干预前的3.11%、0.96%下降至干预后的1.37%、0.17%;限制级、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治疗前病原学送检率分别由干预前的50.80%、68.70%上升至干预后的55.19%、80.53%;检出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中血标本来源占比、由干预前的29.30%下降至干预后的21.26%;检出流感嗜血杆菌中呼吸道标本来源占比由2.00%上升至3.9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护理人员作为AMS团队的重要成员,通过参与住院患者的抗菌药物使用与管理,可有效减少不合理用药现象,优化用药时机与疗程,对保障患者安全具有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物科学化管理 护理人员 药物 合理使用 AM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7—2019年南京市第一医院CMI指数调整抗菌药物使用强度的秩和比法评价 被引量:17
8
作者 龚伟伟 赵太宏 +1 位作者 肖雨龙 业海燕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975-979,共5页
目的基于CMI指数调整DDD评价南京市第一医院科室抗菌药物使用水平。方法收集2017—2019年南京市第一医院出院病案首页数据,对科室CMI及DDD采用非整秩次方式编秩、计算秩和比、回归方程及分档排序。结果对28个科室采取CMI指数调整抗菌药... 目的基于CMI指数调整DDD评价南京市第一医院科室抗菌药物使用水平。方法收集2017—2019年南京市第一医院出院病案首页数据,对科室CMI及DDD采用非整秩次方式编秩、计算秩和比、回归方程及分档排序。结果对28个科室采取CMI指数调整抗菌药物使用强度的秩和比法评价发现:①28个被评科室中仅有18个科室评价结果相同,占比64.29%;②CMI调节DDD指标的综合评价比DDD单一评价下调级别的科室有5个;③CMI调节下DDD评价比单一评价上调级别的科室5个。结论①秩和比法可以通过区分高优和低优指标统一不同的指标量纲,形成综合评价;②CMI调节DDD指标的综合评价可以考虑到疾病收治因素、搁置抗菌药物合理使用,为抗菌药物DDD的管控迅速提供管理线索;③通过CMI调节DDD指标的综合评价可以提升管理效率,更加集中有效地对DDD进行管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物使用强度(ddd) 病例组合指数(CMI) 秩和比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波士顿矩阵对2017—2019年某三级综合医院科室抗菌药物使用强度的评价 被引量:10
9
作者 龚伟伟 赵太宏 +1 位作者 肖雨龙 业海燕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981-985,共5页
目的基于三级综合医院抗菌药物使用强度(defined daily dose,DDD)管控的现存问题,引入CMI指数并基于波士顿矩阵模型试图从医院层面为科室DDD管控做出迅速评价和判断。方法绘制波士顿矩阵,分别以CMI指数、DDD值作为横、纵坐标,确定界值... 目的基于三级综合医院抗菌药物使用强度(defined daily dose,DDD)管控的现存问题,引入CMI指数并基于波士顿矩阵模型试图从医院层面为科室DDD管控做出迅速评价和判断。方法绘制波士顿矩阵,分别以CMI指数、DDD值作为横、纵坐标,确定界值和焦点,以各科室的CMI、DDD值作为坐标,得到波士顿矩阵图。结果28个科室中7个科室(大部分为手术科室)分布在第II象限(严管区)、5个科室分布于第I象限(放任区)、7个科室分布于第IV象限(表扬区)、其他科室分布于第III象限(鼓励区)。结论运用波士顿矩阵模型管理DDD,通过放任区、严管区、鼓励区及表扬区分别予以不同管理策略,为抗菌药物重点管控提供线索,节约医院管理成本,同时强调动态管理,旨在推动变化,以奖代罚,促进良性循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波士顿矩阵 (疾病)诊断相关分类(DRGs) 药物使用强度(dd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肠埃希菌及肺炎克雷伯菌耐药性与抗菌药物使用强度相关性 被引量:39
10
作者 郑伟 茅一萍 +5 位作者 韩方正 周宏 翟仁旭 曹剑梅 赵新忠 姜新国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606-609,共4页
目的探讨某三甲医院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的耐药性、抗菌药物使用强度及二者相关性。方法统计2013—2015年所有临床分离的大肠埃希菌及肺炎克雷伯菌株的耐药率,以及碳青霉烯类、喹诺酮类抗菌药物使用强度,评估二者之间的相关性。结... 目的探讨某三甲医院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的耐药性、抗菌药物使用强度及二者相关性。方法统计2013—2015年所有临床分离的大肠埃希菌及肺炎克雷伯菌株的耐药率,以及碳青霉烯类、喹诺酮类抗菌药物使用强度,评估二者之间的相关性。结果细菌耐药性与抗菌药物使用强度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大肠埃希菌对左氧氟沙星耐药率下降与喹诺酮类抗菌药物使用强度下降有关(r=0.61,P=0.03);肺炎克雷伯菌对亚胺培南的耐药率上升与碳青霉烯类抗生素使用强度上升有关(r=0.78,P<0.01)。结论使用抗菌药物是细菌产生耐药性的原因之一,因此,需加强抗菌药物使用管理,减缓细菌耐药对人类健康的威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肠埃希 肺炎克雷伯 药物 药物使用强度 AUD 耐药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使用强度与4种常见革兰阴性病原菌耐药性的相关性 被引量:27
11
作者 姚屹瑾 方洁 +1 位作者 孙景勇 时国朝 《医药导报》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315-318,共4页
目的探讨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对4种临床常见革兰阴性病原菌耐药性的影响,为临床科学使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统计2004—2016年碳青霉烯类药物(亚胺培南/西司他丁和美罗培南)平均每日每百张床位的用药频... 目的探讨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对4种临床常见革兰阴性病原菌耐药性的影响,为临床科学使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统计2004—2016年碳青霉烯类药物(亚胺培南/西司他丁和美罗培南)平均每日每百张床位的用药频度(DDDs)及同期常见革兰阴性病原菌(鲍曼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白菌和大肠埃希菌)对碳青霉烯类药物的耐药率,采用SPSS 17.0版统计软件对药物用量与耐药率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鲍曼不动杆菌、肺炎克雷白菌对亚胺培南/西司他丁、美罗培南的耐药率与亚胺培南/西司他丁、美罗培南的使用强度呈显著正相关;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菌对亚胺培南/西司他丁、美罗培南的耐药率与亚胺培南/西司他丁、美罗培南的使用强度无显著相关性。结论日益严重的鲍曼不动杆菌、肺炎克雷白菌对碳青霉烯类药物耐药的问题与碳青霉烯类药物的大量使用密切相关,临床医师应科学合理使用碳青霉烯类药物,减少或防止耐药性细菌产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物 碳青霉烯类 使用强度 药物 病原 常见 耐药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质量管理工具在抗菌药物使用强度管理中的运用 被引量:26
12
作者 王丽 马云霞 +3 位作者 周媛 马悦 张松 何琴 《中国医院管理》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69-71,共3页
目的探讨质量管理工具在抗菌药物使用强度管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PDCA循环、追踪方法学、根本原因分析法、头脑风暴法、鱼骨图、决策树等管理工具,寻找医院抗菌药物使用强度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进行持续质量改进。结果通过质量管理... 目的探讨质量管理工具在抗菌药物使用强度管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PDCA循环、追踪方法学、根本原因分析法、头脑风暴法、鱼骨图、决策树等管理工具,寻找医院抗菌药物使用强度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进行持续质量改进。结果通过质量管理工具的应用,医院抗菌药物使用强度明显下降,并控制在每百人天40 DDDs以下。结论质量管理工具应用于抗菌药物使用强度管理,能有效发现并解决问题,促进抗菌药物临床合理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质量管理工具 药物使用强度 管理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铜绿假单胞菌耐药性与抗菌药物使用强度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10
13
作者 张新颖 韩颖 +3 位作者 王雅妹 杜凤芹 张晋 曹松云 《河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88-194,共7页
为了给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科学依据,回顾性调查了医院2016年1月1日至2019年12月31日铜绿假单胞菌耐药率变化趋势及同一时间段抗菌药物年用量,计算使用频度,分析了抗菌药物使用强度与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耐药率... 为了给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科学依据,回顾性调查了医院2016年1月1日至2019年12月31日铜绿假单胞菌耐药率变化趋势及同一时间段抗菌药物年用量,计算使用频度,分析了抗菌药物使用强度与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耐药率的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铜绿假单胞菌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庆大霉素、头孢哌酮/舒巴坦、头孢哌酮、头孢吡肟、亚胺培南西司他丁、氨曲南、阿米卡星、奈替米星和左氧氟沙星的耐药率均呈下降趋势;碳青霉烯类、三代头孢抗菌药物使用强度(antibiotics use density,AUD)增长明显(P<0.05),头孢吡肟、大环内酯类AUD下降明显(P<0.05),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氨基糖苷、喹诺酮类、单环β内酰胺类AUD无显著变化(P>0.05);碳青霉烯类、三代头孢AUD与铜绿假单胞菌耐药率呈正相关(r=0.523、0.605,P<0.05),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单环β内酰胺类、喹诺酮类、大环内酯类、氨基糖苷类、四代头孢与铜绿假单胞菌耐药率无关(r=0.012~0.136,P>0.05).分析结果表明:2016年1月1日至2019年12月31日医院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率控制较好,铜绿假单胞菌耐药率与抗菌药物使用强度有关.临床应重视对抗生素的管理,减少细菌耐药的产生及其对人类健康的威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绿假单胞 耐药性 药物 使用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按病种管理在降低妇科抗菌药物使用强度中的应用 被引量:14
14
作者 刘晨红 张剑峰 +1 位作者 李碧 卞志宏 《中国医院管理》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37-39,共3页
目的探讨按病种管理在降低抗菌药物使用强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通过对妇科4个病区5个常见病种(子宫平滑肌瘤、卵巢囊肿、卵巢恶性肿瘤、子宫内膜恶性肿瘤和宫颈恶性肿瘤)使用抗菌药物情况进行对比分析,找到问题症结所在,对存在问题进行... 目的探讨按病种管理在降低抗菌药物使用强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通过对妇科4个病区5个常见病种(子宫平滑肌瘤、卵巢囊肿、卵巢恶性肿瘤、子宫内膜恶性肿瘤和宫颈恶性肿瘤)使用抗菌药物情况进行对比分析,找到问题症结所在,对存在问题进行改进,并将改进前后状况进行比较。结果妇科抗菌药物使用强度从42DDD下降到38DDD,达到国家标准。结论按病种管理在降低抗菌药物使用强度管理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种管理 妇科手术 药物使用强度 质量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菌药物和抗真菌药物使用强度与曲霉菌阳性率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7
15
作者 孙成春 于莉莉 +2 位作者 李继霞 毕玲玲 徐建江 《医药导报》 CAS 2016年第4期415-418,共4页
目的对抗菌药物和抗真菌药物使用强度与曲霉菌阳性率变化进行相关性分析,为抗菌药物及抗真菌药物的合理使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9—2013年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和2种第3代头孢菌素使用强度、4种抗真菌药物使用强度和同期... 目的对抗菌药物和抗真菌药物使用强度与曲霉菌阳性率变化进行相关性分析,为抗菌药物及抗真菌药物的合理使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9—2013年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和2种第3代头孢菌素使用强度、4种抗真菌药物使用强度和同期曲霉菌培养阳性率,用SPSS软件分析相互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5年中亚胺培南的使用强度与氟康唑的使用强度之间有显著正相关性,相关系数r=0.913(P<0.05);比阿培南的使用强度与伏立康唑的使用强度有显著正相关性,r=0.915(P<0.05);比阿培南的使用强度与曲霉菌阳性率有显著正相关性,r=0.918(P<0.05);伏立康唑的使用强度与曲霉菌阳性率有显著相关性,r=0.955(P<0.05);其他抗菌药物、抗真菌药物使用强度与曲霉菌阳性率无显著相关性。结论合理控制抗菌药物的用药强度可能使抗真菌药物的使用强度及曲霉菌感染率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物 药物 使用强度 曲霉 相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菌药物使用强度对嗜麦芽窄食单胞菌耐药率的影响 被引量:8
16
作者 蒙光义 王冬晓 +3 位作者 彭评志 周丽娟 梁河 钟丽球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262-266,共5页
目的分析抗菌药物使用强度与嗜麦芽窄食单胞菌耐药率变化的相关性,探讨导致嗜麦芽窄食单胞菌耐药的抗菌药物影响因素。方法统计2012—2017年某院住院患者嗜麦芽窄食单胞菌的耐药率,以及常用抗菌药物的使用强度,采用Pearson相关方法分析... 目的分析抗菌药物使用强度与嗜麦芽窄食单胞菌耐药率变化的相关性,探讨导致嗜麦芽窄食单胞菌耐药的抗菌药物影响因素。方法统计2012—2017年某院住院患者嗜麦芽窄食单胞菌的耐药率,以及常用抗菌药物的使用强度,采用Pearson相关方法分析两者之间的相关性。结果共检出革兰阴性菌23 994株,其中嗜麦芽窄食单胞菌1 331株(占5.55%),主要来源于痰(54.02%),主要分布于重症监护病房(21.49%)。对头孢他啶、左氧氟沙星和复方磺胺甲口恶唑的耐药率分别为21.79%、7.66%和13.37%,其中对左氧氟沙星的耐药率呈现年度升高的趋势(P<0.05)。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对左氧氟沙星的耐药率与β-内酰胺酶抑制剂复合剂、碳青霉烯类、氟喹诺酮类、恶唑烷酮类的使用强度呈正相关(均P<0.05);对复方磺胺甲口恶唑的耐药率与大环内酯类的使用强度呈正相关(P<0.05)。结论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对左氧氟沙星和复方磺胺甲口恶唑的耐药率变化与某些常用类别的抗菌药物使用强度呈现正相关,降低抗菌药物使用强度有利于控制和降低嗜麦芽窄食单胞菌的耐药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嗜麦芽窄食单胞 药物使用强度 耐药率 相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专项整治对综合医院抗菌药物使用强度的影响 被引量:11
17
作者 崔世怡 吴乃中 +2 位作者 韩瑾 李晓卿 刘腾飞 《中国医院管理》 2013年第8期55-57,共3页
目的探讨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对综合医院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强度的影响。方法以限定日剂量(DDD)为单位,对某综合性医院在实施专项整治前、后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强度(AUD)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专项整治活动降低了住院患者累... 目的探讨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对综合医院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强度的影响。方法以限定日剂量(DDD)为单位,对某综合性医院在实施专项整治前、后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强度(AUD)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专项整治活动降低了住院患者累计AUD值,大环内酯类等药物AUD明显下降,第二代、第三代和第四代头孢菌素和不同管理级别抗菌药物AUD均下降。但还存在用药集中、注射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AUD下降不明显等问题。结论专项整治有效降低了综合医院住院患者AUD,但与卫生行政部门标准仍存在差距,应进一步加强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专项整治 综合医院 药物使用强度 药物临床应用 用药集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菌药物科学化管理(AMS)降低儿童医院抗菌药物使用强度的实践 被引量:19
18
作者 王思思 程晓英 +4 位作者 黄凌斐 王诙译 汪伟 王晓豪 李甫棒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351-1357,共7页
目的探讨以抗菌药物科学化管理(AMS)为核心的抗菌药物管理体系在降低儿童患者抗菌药物使用强度中的成效。方法建立AMS团队,分析某三级甲等儿童医院抗菌药物使用强度高的原因。以该院抗菌药物使用强度≤20限定日剂量数(DDDs)为目标,结合... 目的探讨以抗菌药物科学化管理(AMS)为核心的抗菌药物管理体系在降低儿童患者抗菌药物使用强度中的成效。方法建立AMS团队,分析某三级甲等儿童医院抗菌药物使用强度高的原因。以该院抗菌药物使用强度≤20限定日剂量数(DDDs)为目标,结合现状提出综合改进策略,比较改进前后该院抗菌药物相关指标,分析AMS改进的效果。结果该院抗菌药物使用强度从2021年的24.83 DDDs逐步下降至2022年的19.06 DDDs,23个科室中21个科室的抗菌药物使用强度出现下降。治疗性使用抗菌药物前微生物送检率从82.01%提升至89.09%,抗菌药物使用率从45.74%下降至43.63%,Ⅰ类切口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率由27.21%下降至24.18%,而医院感染例次率从3.18%下降至2.66%,多重耐药菌检出率从12.45%下降至10.99%,Ⅰ类切口感染发病率未发生变化。结论以AMS为核心的抗菌药物管理体系行之有效,能促进儿童专科医院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物 科学化管理 药物管理 使用强度 合理用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部门协作模式对提高血培养阳性率及降低抗菌药物使用强度的影响 被引量:7
19
作者 李子焕 范翠琼 +2 位作者 王恬 林冠文 林茂锐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816-821,共6页
目的 探讨采用多部门协作模式对提高血培养阳性率及降低抗菌药物使用强度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0年1—12月感染管理重点内科送检血培养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其血培养送检及抗菌药物使用情况。2020年1—6月为对照组,7—12月为干预组。202... 目的 探讨采用多部门协作模式对提高血培养阳性率及降低抗菌药物使用强度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0年1—12月感染管理重点内科送检血培养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其血培养送检及抗菌药物使用情况。2020年1—6月为对照组,7—12月为干预组。2020年7月开始对血培养的送检模式实施干预措施。通过设置血培养标本平均送检时间等10个血培养相关质控指标,每月对重点科室进行考核,观察10个指标的改善情况。比较多部门协作管理模式干预前后,住院患者治疗性抗菌药物使用前血标本送检率、血培养送检方式、标本污染率及阳性率、抗菌药物使用率等情况。结果 共送检血培养标本16 246瓶,其中对照组7 512瓶,干预组8 734瓶。干预组2套及以上送检比率(24.91%)高于对照组(15.0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干预组平均送检时间18.56 min(达到质控目标),平均上机时间18.83 min(达到质控目标),报阳结果平均报告临床科室时间148.28 min,未达到质控目标(≤1 h)。干预组的平均送检时间、上机时间、报阳结果报告临床科室时间的达标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干预组血培养采集时机正确率(98.33%VS 74.67%)、采集方法正确率(82.67%VS 67.67%)、报阳临床科室处理正确率(70.67%VS 62.00%)均较对照组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干预组血培养阳性率较对照组高(9.43%VS 6.56%);污染率较对照组低(0.77%VS 1.28%);不合格率较对照组低(1.19%VS 2.1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干预后重症医学科、血液科、感染科、神经内科的抗菌药物使用强度环比分别下降2.78%、42.36%、27.82%、39.47%,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环比上升8.10%。结论 多部门协作模式对提高血培养阳性率、降低内科抗菌药物使用强度有较好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培养阳性率 多部门协作 标本送检 重点科室 药物使用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级公立医院专科抗菌药物使用强度目标分解设定及应用 被引量:12
20
作者 吴广杰 何艳 +1 位作者 贡雪芃 刘东 《医药导报》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1239-1243,共5页
目的建立三级公立医院专科抗菌药物使用强度目标分解设定方法并评价应用效果。方法利用信息系统获取专科抗菌药物使用的相关数据,结合公式解析方法设定各专科抗菌药物使用强度目标值。结果47.4%的科室需要下调目标值,新方法设定的目标... 目的建立三级公立医院专科抗菌药物使用强度目标分解设定方法并评价应用效果。方法利用信息系统获取专科抗菌药物使用的相关数据,结合公式解析方法设定各专科抗菌药物使用强度目标值。结果47.4%的科室需要下调目标值,新方法设定的目标值与实际值拟合更优。实施新的目标值及绩效考核方法后,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全院抗菌药物使用强度下降,最高降幅为14.93%。结论新的目标设定及绩效考核方法有利于合理地降低抗菌药物使用强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物 使用强度 绩效考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