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分析医院2012-2021年住院病区甲氧西林耐药的金黄色葡萄球菌(methicillin-resistant Staphylococcus aureus,MRSA)的检出率与抗菌药物使用强度(antibiotics use density,AUD)的相关性,为临床细菌耐药的防控和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提...目的:分析医院2012-2021年住院病区甲氧西林耐药的金黄色葡萄球菌(methicillin-resistant Staphylococcus aureus,MRSA)的检出率与抗菌药物使用强度(antibiotics use density,AUD)的相关性,为临床细菌耐药的防控和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21年12月玉林市第一人民医院病区送检标本的病原学结果和抗菌药物的使用数据作为研究资料,统计革兰阳性菌及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SA)的检出数据和SA对各种抗菌药物的耐药率,计算历年各抗菌药物的AUD,分析MRSA的检出率与AUD的相关性。结果:2012-2021年,医院住院病区革兰阳性菌中SA的检出率从26.70%升至50.70%,变化显著(P<0.01);而SA中MRSA的检出率在38.20%至57.04%之间浮动,平均检出率为48.27%;药敏结果显示,SA对环丙沙星、复方磺胺甲噁唑、红霉素、克林霉素、四环素、庆大霉素的耐药率呈逐年下降之势,并且变化显著(P<0.01),此外SA对万古霉素、利奈唑胺的耐药率始终为0.00%;2012-2021年,青霉素、头孢唑林、红霉素、克林霉素、左氧氟沙星和总喹诺酮类药物的AUD均呈下降趋势(P<0.05),而氨苄西林-舒巴坦钠、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钠、万古霉素、利奈唑胺、替加环素和莫西沙星的AUD呈升高趋势(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MRSA的检出率与青霉素、头孢呋辛、红霉素、阿奇霉素、左氧氟沙星、总喹诺酮类的AUD呈正相关(P<0.05),而与氨苄西林-舒巴坦钠、环丙沙星、万古霉素、利奈唑胺、替加环素的AUD呈负相关(P<0.05);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MRSA的检出率与阿奇霉素、左氧氟沙星、环丙沙星、总喹诺酮类药物的AUD相关性的确定系数R2均大于0.7,具有临床意义。结论:医院MRSA的检出率常年维持在较高水平,而其又与阿奇霉素、左氧氟沙星、环丙沙星、总喹诺酮类药物的使用关系密切,故临床开展抗感染治疗时应适当调整此类高相关性药物的使用习惯,以降低MRSA的产生。展开更多
目的:分析PDCA对医院抗菌药物使用强度(antibiotics use density,AUD)的管理成效,为临床抗菌药物的规范使用提供参考。方法:采集厦门市第五医院PDCA干预前(即2021年1—10月)和干预后(即2021年11月—2022年12月)的抗菌药物AUD数据资料,...目的:分析PDCA对医院抗菌药物使用强度(antibiotics use density,AUD)的管理成效,为临床抗菌药物的规范使用提供参考。方法:采集厦门市第五医院PDCA干预前(即2021年1—10月)和干预后(即2021年11月—2022年12月)的抗菌药物AUD数据资料,统计和比较全院和重点科室相应时期内的AUD差异,分析实施PDCA对AUD的影响。结果:通过实施PDCA,全院AUD由PDCA干预前的36.16降至干预后的30.46,降幅为15.76%(P<0.001);各重点科室在实施PDCA后,妇科的AUD从PDCA干预前(即2022年4—7月)的61.57降至干预后(即2022年8—10月)的39.10,降幅为36.50%(P<0.05);泌尿外科的AUD由PDCA干预前(即2022年4—6月)的98.05降至干预后(即2022年7—9月)的75.25,降幅为23.25%(P<0.05),但仍未控制在科室目标值以内;骨二科的AUD从PDCA干预前(即2022年7—9月)的30.64降至干预后(即2022年10—12月)的14.53,降幅达52.58%(P<0.01)。结论:PDCA的实施对医院和各科室控制AUD具有显著效果,有效提高了医院抗菌药物的使用水平,促进了抗菌药物的规范、合理使用。展开更多
目的:分析PDCA循环管理在降低医院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强度(antibiotics use density,AUD)中的效果,为临床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20年4月—6月实施PDCA循环管理前全院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资料设为实施前组,2020年7...目的:分析PDCA循环管理在降低医院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强度(antibiotics use density,AUD)中的效果,为临床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20年4月—6月实施PDCA循环管理前全院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资料设为实施前组,2020年7月—2021年9月实施PDCA循环管理后全院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资料设为实施后组,分析实施PDCA循环管理前后全院和各科室AUD的达标情况,以及全院抗菌药物使用率的变化情况。结果:在实施PDCA循环管理前,全院住院患者的AUD均在40以上,并且AUD不达标的科室占比始终在65.00%以上;在实施PDCA循环管理后的15个月内,除有1个月外,其他月份的全院AUD均在40以下,并且AUD不达标的科室占比也逐渐下降,最低至28.57%;此外,随着PDCA循环管理实施,全院住院患者的抗菌药物使用率也有呈下降趋势。结论:PDCA循环管理的实施,可以有效降低医院住院患者的AUD,并且达到国家规定的要求,还可以降低医院的抗菌药物使用率,从而促进临床抗菌药物的规范使用。展开更多
目的:探究品管圈活动的开展对降低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强度(antibiotics use density,AUD)的管理成效。方法:组建品管圈团队,从医院信息系统中随机抽取2020年3月—2021年2月住院治疗患者1680份病历,进行现状把握,并按照活动流程进行要...目的:探究品管圈活动的开展对降低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强度(antibiotics use density,AUD)的管理成效。方法:组建品管圈团队,从医院信息系统中随机抽取2020年3月—2021年2月住院治疗患者1680份病历,进行现状把握,并按照活动流程进行要因解析、目标设定、对策拟定和实施等步骤;并通过医院医务处管理系统获取实施前后住院患者AUD实际的情况,比较实施前后AUD的成效。结果:医院住院患者AUD由实施前的55.48 DDDs/(100人·d)降至实施后的41.46 DDDs/(100人·d),活动实施后的达标率为90.57%,进步率(降幅)达25.27%;圈员的品管圈手法、活动信心、沟通协调及专业知识等无形成果均有不同程度的提升。结论:品管圈活动的开展在降低住院患者AUD管理中成效卓著,提高了医务人员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认知,增强了安全用药意识,规范了抗菌药物的使用。展开更多
目的:探究医院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使用强度(antibiotics use density, AUD)对临床常见主要革兰阴性杆菌的耐药性影响,为临床合理使用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提供参考。方法:抽取医院2015年—2019年各季度住院患者使用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的...目的:探究医院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使用强度(antibiotics use density, AUD)对临床常见主要革兰阴性杆菌的耐药性影响,为临床合理使用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提供参考。方法:抽取医院2015年—2019年各季度住院患者使用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的病历资料,分析碳青霉烯类AUD及主要革兰阴性杆菌对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的耐药情况。结果:2015年—2019年临床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AUD分别为785.01、840.65、888.32、753.79和880.83 g/(100人·d),药敏结果发现各季度铜绿假单胞菌和鲍曼不动杆菌对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的耐药率与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AUD之间呈较强的正相关性(r=0.430和0.514,P<0.05)。结论: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的使用与检出的革兰阴性杆菌对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的耐药率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临床应加强对抗菌药物使用的管理,特别是加强对碳青霉素类抗菌药物的使用管理,以提高其用药的合理性,遏制或避免耐药菌株的产生。展开更多
目的:分析抚州市临川区人民医院临床采样标本中常见病原菌类型及其与抗菌药物使用强度(antibiotics use density,AUD)的相关性,为临床抗菌药物的使用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20年1月—12月抚州市临川区人民医院诊治患者各种标本中分离出的...目的:分析抚州市临川区人民医院临床采样标本中常见病原菌类型及其与抗菌药物使用强度(antibiotics use density,AUD)的相关性,为临床抗菌药物的使用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20年1月—12月抚州市临川区人民医院诊治患者各种标本中分离出的15698株病原菌的培养结果资料,分析临床常见病原菌种类及其与AUD的相关性。结果:15698株病原菌中,革兰阳性菌4395株(占28.00%,以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为主)、革兰阴性菌11303株(占72.00%,以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为主);多数常见病原菌与AUD间存在相关性,头孢拉定胶囊、头孢呋辛酯分散片、盐酸多西环素等相关药物AUD与表皮葡萄球菌、粪肠球菌、屎肠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鲍曼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奇异变形菌、阴沟肠杆菌、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均呈正相关。结论:医院临床虽不存在滥用抗菌药物现象,但AUD普遍较高,直接影响医院药物规范使用的管理工作;临床感染病原菌的变迁往往与AUD密切相关,抗菌药物合理、规范的使用,可有效遏制细菌耐药的变迁,避免或减少院内感染的发生。展开更多
目的:分析医院2020年—2021年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强度(antibacterial use density,AUD),为临床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提供参考。方法:利用医院信息系统,调取2020年1月—2021年12月上饶市立医院所有住院患者所使用抗菌药物的品种、规格、...目的:分析医院2020年—2021年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强度(antibacterial use density,AUD),为临床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提供参考。方法:利用医院信息系统,调取2020年1月—2021年12月上饶市立医院所有住院患者所使用抗菌药物的品种、规格、单价、用量、金额等数据,并按相关公式计算出相应的用药频度(defined daily doses,DDDs)、日均消费(defined daily dose cost,DDC)和AUD等,分析医院住院患者抗菌药物的使用特点。结果:医院2020年、2021年住院患者AUD分别为37.05、39.57,2021年AUD较2020年略有上升趋势,但均符合国家规定的<40的标准;AUD排名前3位的药物均为氟喹诺酮类、头孢菌素类和青霉素类复方制剂类药物;2020年AUD排名前5位的分别为头孢唑肟、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钠、左氧氟沙星、拉氧头孢、头孢呋辛;2021年AUD排名前5位的分别为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钠、左氧氟沙星、头孢呋辛、美洛西林、头孢唑肟;2020年DDC排名前5位的分别为卡泊芬净、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钠、利奈唑胺、伏立康唑、亚胺培南;2021年DDC排名前5位的分别为替加环素、伏立康唑、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哌拉西林-舒巴坦钠;2年间DDC前10位药物的B/A比值均<1。结论:医院抗菌药物使用逐渐趋于合理化,管理成效较为显著;但部分药物仍存在AUD过高,对患者经济负担过重情况,医院行政部门还应持续加强管理,以促进抗菌药物使用的合理使用。展开更多
目的:分析医院2018年—2022年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强度(antimicrobial use density,AUD)的变化趋势,为下一步抗菌药物管理制度的制定提供参考。方法:通过医院信息系统采集2018年—2022年张家港澳洋医院住院患者的抗菌药物使用数据,分析...目的:分析医院2018年—2022年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强度(antimicrobial use density,AUD)的变化趋势,为下一步抗菌药物管理制度的制定提供参考。方法:通过医院信息系统采集2018年—2022年张家港澳洋医院住院患者的抗菌药物使用数据,分析5年间医院AUD的整体变化情况,以及不同剂型、不同级别、不同种类抗菌药物AUD的变化。结果:5年间,医院住院患者的AUD从60.34降至48.04,其中注射剂型抗菌药物的AUD占比始终较高(94.71%~95.74%);限制级抗菌药物的AUD占比从2018年的70.45%降至2022年的42.42%,而非限制级抗菌药物的AUD占比从2018年的26.87%升至2022年的52.17%;在各药物种类中,5年间头孢菌素类药物的AUD始终最高,但呈缓慢下降趋势(从2018年的37.26降至2022年的29.54),其中又以第3代头孢菌素的AUD为最高。结论:5年间,医院住院患者的抗菌药物使用日趋规范,抗菌药物规范管理取得一定成效,但仍存在使用品种较为集中的不合理现象,医院行政部门应继续加强管理,以提高医院的抗菌药物合理使用水平。展开更多
目的:分析医院抗菌药物使用强度(antibiotics use density,AUD),为临床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提供参考。方法:利用医院信息系统,提取2021年度住院患者的抗菌药物用法、用量、疗程等使用数据,统计和分析医院1月—12月AUD的变化情况,以及各...目的:分析医院抗菌药物使用强度(antibiotics use density,AUD),为临床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提供参考。方法:利用医院信息系统,提取2021年度住院患者的抗菌药物用法、用量、疗程等使用数据,统计和分析医院1月—12月AUD的变化情况,以及各个临床科室和各个品种、类别、级别抗菌药物的用药频度(defined daily doses,DDDs)和AUD情况。结果:2021年度医院住院患者的AUD为39.70,1月至12月整体呈下降趋势;在AUD前10位的临床科室中,AUD最高的科室为泌尿外科,最低的科室为骨科;AUD最高的抗菌药物品种是盐酸左氧氟沙星注射液,占10.50%;在各类抗菌药物中,DDDs和AUD前5位的均为第3代头孢菌素类、喹诺酮类、青霉素类、第2代头孢菌素类、青霉素类复方制剂;2021年医院抗菌药物的DDDs和AUD主要由非限制使用级和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构成,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的占比极小;此外,基本药物和非基本药物在抗菌药物的DDDs和AUD中的构成比例相当。结论:医院临床AUD的控制较为理想(<40),但在个别科室或具体品种、类别方面仍存在一定问题,医院行政部门应持续加强抗菌药物的使用管理,促进临床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展开更多
目的:分析路径化管控对医院耳鼻喉科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的成效,为临床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提供参考。方法:针对医院耳鼻喉科抗菌药物使用强度(antibiotics use density,AUD)严重超标的情况,在业务院长牵头、多科室协同下分析AUD超标的主要...目的:分析路径化管控对医院耳鼻喉科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的成效,为临床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提供参考。方法:针对医院耳鼻喉科抗菌药物使用强度(antibiotics use density,AUD)严重超标的情况,在业务院长牵头、多科室协同下分析AUD超标的主要原因,并建立路径化管控工作模式,比较实施路径化管控前后耳鼻喉科的AUD、抗菌药物使用金额和抗菌药物的合理用药改善情况。结果:实施路径化管控后,耳鼻喉科的AUD快速从99.80降至62.68,最低至37.68;实施路径化管控后,耳鼻喉科的抗菌药物使用金额快速从10万元以上降至5万元左右,最低至4.68万元;点评结果显示,在实施路径化管控后科室手术患者围术期抗菌药物的给药时机合理率、药物选用合理率和预防用药疗程合理率较前均有明显提高(P<0.01)。结论:开展路径化管控可以显著改善耳鼻喉科手术患者围术期抗菌药物的合理用药状况,从而减少非必要的抗菌药物使用,进而提高临床的抗菌药物合理用药水平。展开更多
目的:分析2012年—2019年延安大学附属医院抗菌药物使用强度(antibiotics use density,AUD)和抗菌药物使用中存在的问题,为促进抗菌药物合理使用提供参考。方法:通过医院信息系统收集2012年—2019年延安大学附属医院住院患者的抗菌药物...目的:分析2012年—2019年延安大学附属医院抗菌药物使用强度(antibiotics use density,AUD)和抗菌药物使用中存在的问题,为促进抗菌药物合理使用提供参考。方法:通过医院信息系统收集2012年—2019年延安大学附属医院住院患者的抗菌药物使用数据,统计和分析历年不同剂型、不同类型和主要品种的AUD的变化情况。结果:注射剂型和口服剂型抗菌药物的AUD从2012年到2013年迅速下降后均基本保持平稳,但注射剂型药物AUD的占比始终大于80.00,且呈逐年上升趋势;在不同种类抗菌药物中,头孢菌素类及其他部分β-内酰胺类药物的AUD始终最大,且其在总额中的占比呈逐年上升趋势;在众多品种中,头孢甲肟、头孢美唑、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钠、左氧氟沙星、头孢硫脒、头孢地嗪、拉氧头孢、奥硝唑等是历年全院AUD的主要构成。结论:较之2012年,医院近些年抗菌药物的使用明显减少,但还存在注射剂型使用占比过大和品种选择过于集中的问题,对此医院应加强多学科协作,促进临床抗菌药物的规范使用,提升抗菌药物使用水平。展开更多
目的:分析医院急诊科患者的抗菌药物使用情况,为临床抗菌药物的规范合理使用提供参考。方法:借助医院信息系统,采集2021年1月—2022年12月赣州市赣县区人民医院急诊科患者的抗菌药物使用信息,分析抗菌药物的销售金额和抗菌药物使用强度(...目的:分析医院急诊科患者的抗菌药物使用情况,为临床抗菌药物的规范合理使用提供参考。方法:借助医院信息系统,采集2021年1月—2022年12月赣州市赣县区人民医院急诊科患者的抗菌药物使用信息,分析抗菌药物的销售金额和抗菌药物使用强度(antibiotics use density,AUD);此外,通过随机抽取400张(每年200张)抗菌药物处方进行合理用药点评,分析主要的不合理用药原因。结果:2021年和2022年,医院急诊科用药金额前3位的抗菌药物种类均依次位头孢菌素类、青霉素类、喹诺酮类,但2022年的用药金额均低于2021年;2021年和2022年,医院急诊科AUD前10位的抗菌药物品种没有太大变化,但各品种的AUD值变化较大;2021年AUD前5位的抗菌药物依次为头孢呋辛(7.24)、克林霉素(4.25)、左氧氟沙星(4.17)、头孢他啶(3.82)、头孢曲松(2.07),而2021年AUD前5位的抗菌药物依次为苯唑西林(13.46)、头孢噻肟(6.97)、克林霉素(3.22)、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钠(2.97)、头孢呋辛(2.02);点评结果显示,急诊科抗400张抗菌药物处方中发现不合理处方42张,不合理率为10.50%。而不合理用药的主要原因为用法用量不适宜(20张,占47.62%)和药物选用不适宜(13张,占30.95%)。结论:医院急诊科患者抗菌药物使用仍存在诸多不合理现象,医院应加强抗菌药物管理,并强化处方点评,减少无适应证用药、用法用量不适宜等现象,以确保临床用药的安全性、有效性。展开更多
文摘目的:分析PDCA对医院抗菌药物使用强度(antibiotics use density,AUD)的管理成效,为临床抗菌药物的规范使用提供参考。方法:采集厦门市第五医院PDCA干预前(即2021年1—10月)和干预后(即2021年11月—2022年12月)的抗菌药物AUD数据资料,统计和比较全院和重点科室相应时期内的AUD差异,分析实施PDCA对AUD的影响。结果:通过实施PDCA,全院AUD由PDCA干预前的36.16降至干预后的30.46,降幅为15.76%(P<0.001);各重点科室在实施PDCA后,妇科的AUD从PDCA干预前(即2022年4—7月)的61.57降至干预后(即2022年8—10月)的39.10,降幅为36.50%(P<0.05);泌尿外科的AUD由PDCA干预前(即2022年4—6月)的98.05降至干预后(即2022年7—9月)的75.25,降幅为23.25%(P<0.05),但仍未控制在科室目标值以内;骨二科的AUD从PDCA干预前(即2022年7—9月)的30.64降至干预后(即2022年10—12月)的14.53,降幅达52.58%(P<0.01)。结论:PDCA的实施对医院和各科室控制AUD具有显著效果,有效提高了医院抗菌药物的使用水平,促进了抗菌药物的规范、合理使用。
文摘目的:分析PDCA循环管理在降低医院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强度(antibiotics use density,AUD)中的效果,为临床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20年4月—6月实施PDCA循环管理前全院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资料设为实施前组,2020年7月—2021年9月实施PDCA循环管理后全院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资料设为实施后组,分析实施PDCA循环管理前后全院和各科室AUD的达标情况,以及全院抗菌药物使用率的变化情况。结果:在实施PDCA循环管理前,全院住院患者的AUD均在40以上,并且AUD不达标的科室占比始终在65.00%以上;在实施PDCA循环管理后的15个月内,除有1个月外,其他月份的全院AUD均在40以下,并且AUD不达标的科室占比也逐渐下降,最低至28.57%;此外,随着PDCA循环管理实施,全院住院患者的抗菌药物使用率也有呈下降趋势。结论:PDCA循环管理的实施,可以有效降低医院住院患者的AUD,并且达到国家规定的要求,还可以降低医院的抗菌药物使用率,从而促进临床抗菌药物的规范使用。
文摘目的:探究品管圈活动的开展对降低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强度(antibiotics use density,AUD)的管理成效。方法:组建品管圈团队,从医院信息系统中随机抽取2020年3月—2021年2月住院治疗患者1680份病历,进行现状把握,并按照活动流程进行要因解析、目标设定、对策拟定和实施等步骤;并通过医院医务处管理系统获取实施前后住院患者AUD实际的情况,比较实施前后AUD的成效。结果:医院住院患者AUD由实施前的55.48 DDDs/(100人·d)降至实施后的41.46 DDDs/(100人·d),活动实施后的达标率为90.57%,进步率(降幅)达25.27%;圈员的品管圈手法、活动信心、沟通协调及专业知识等无形成果均有不同程度的提升。结论:品管圈活动的开展在降低住院患者AUD管理中成效卓著,提高了医务人员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认知,增强了安全用药意识,规范了抗菌药物的使用。
文摘目的:探究医院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使用强度(antibiotics use density, AUD)对临床常见主要革兰阴性杆菌的耐药性影响,为临床合理使用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提供参考。方法:抽取医院2015年—2019年各季度住院患者使用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的病历资料,分析碳青霉烯类AUD及主要革兰阴性杆菌对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的耐药情况。结果:2015年—2019年临床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AUD分别为785.01、840.65、888.32、753.79和880.83 g/(100人·d),药敏结果发现各季度铜绿假单胞菌和鲍曼不动杆菌对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的耐药率与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AUD之间呈较强的正相关性(r=0.430和0.514,P<0.05)。结论: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的使用与检出的革兰阴性杆菌对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的耐药率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临床应加强对抗菌药物使用的管理,特别是加强对碳青霉素类抗菌药物的使用管理,以提高其用药的合理性,遏制或避免耐药菌株的产生。
文摘目的:分析抚州市临川区人民医院临床采样标本中常见病原菌类型及其与抗菌药物使用强度(antibiotics use density,AUD)的相关性,为临床抗菌药物的使用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20年1月—12月抚州市临川区人民医院诊治患者各种标本中分离出的15698株病原菌的培养结果资料,分析临床常见病原菌种类及其与AUD的相关性。结果:15698株病原菌中,革兰阳性菌4395株(占28.00%,以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为主)、革兰阴性菌11303株(占72.00%,以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为主);多数常见病原菌与AUD间存在相关性,头孢拉定胶囊、头孢呋辛酯分散片、盐酸多西环素等相关药物AUD与表皮葡萄球菌、粪肠球菌、屎肠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鲍曼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奇异变形菌、阴沟肠杆菌、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均呈正相关。结论:医院临床虽不存在滥用抗菌药物现象,但AUD普遍较高,直接影响医院药物规范使用的管理工作;临床感染病原菌的变迁往往与AUD密切相关,抗菌药物合理、规范的使用,可有效遏制细菌耐药的变迁,避免或减少院内感染的发生。
文摘目的:分析医院2018年—2022年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强度(antimicrobial use density,AUD)的变化趋势,为下一步抗菌药物管理制度的制定提供参考。方法:通过医院信息系统采集2018年—2022年张家港澳洋医院住院患者的抗菌药物使用数据,分析5年间医院AUD的整体变化情况,以及不同剂型、不同级别、不同种类抗菌药物AUD的变化。结果:5年间,医院住院患者的AUD从60.34降至48.04,其中注射剂型抗菌药物的AUD占比始终较高(94.71%~95.74%);限制级抗菌药物的AUD占比从2018年的70.45%降至2022年的42.42%,而非限制级抗菌药物的AUD占比从2018年的26.87%升至2022年的52.17%;在各药物种类中,5年间头孢菌素类药物的AUD始终最高,但呈缓慢下降趋势(从2018年的37.26降至2022年的29.54),其中又以第3代头孢菌素的AUD为最高。结论:5年间,医院住院患者的抗菌药物使用日趋规范,抗菌药物规范管理取得一定成效,但仍存在使用品种较为集中的不合理现象,医院行政部门应继续加强管理,以提高医院的抗菌药物合理使用水平。
文摘目的:分析医院抗菌药物使用强度(antibiotics use density,AUD),为临床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提供参考。方法:利用医院信息系统,提取2021年度住院患者的抗菌药物用法、用量、疗程等使用数据,统计和分析医院1月—12月AUD的变化情况,以及各个临床科室和各个品种、类别、级别抗菌药物的用药频度(defined daily doses,DDDs)和AUD情况。结果:2021年度医院住院患者的AUD为39.70,1月至12月整体呈下降趋势;在AUD前10位的临床科室中,AUD最高的科室为泌尿外科,最低的科室为骨科;AUD最高的抗菌药物品种是盐酸左氧氟沙星注射液,占10.50%;在各类抗菌药物中,DDDs和AUD前5位的均为第3代头孢菌素类、喹诺酮类、青霉素类、第2代头孢菌素类、青霉素类复方制剂;2021年医院抗菌药物的DDDs和AUD主要由非限制使用级和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构成,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的占比极小;此外,基本药物和非基本药物在抗菌药物的DDDs和AUD中的构成比例相当。结论:医院临床AUD的控制较为理想(<40),但在个别科室或具体品种、类别方面仍存在一定问题,医院行政部门应持续加强抗菌药物的使用管理,促进临床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
文摘目的:分析路径化管控对医院耳鼻喉科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的成效,为临床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提供参考。方法:针对医院耳鼻喉科抗菌药物使用强度(antibiotics use density,AUD)严重超标的情况,在业务院长牵头、多科室协同下分析AUD超标的主要原因,并建立路径化管控工作模式,比较实施路径化管控前后耳鼻喉科的AUD、抗菌药物使用金额和抗菌药物的合理用药改善情况。结果:实施路径化管控后,耳鼻喉科的AUD快速从99.80降至62.68,最低至37.68;实施路径化管控后,耳鼻喉科的抗菌药物使用金额快速从10万元以上降至5万元左右,最低至4.68万元;点评结果显示,在实施路径化管控后科室手术患者围术期抗菌药物的给药时机合理率、药物选用合理率和预防用药疗程合理率较前均有明显提高(P<0.01)。结论:开展路径化管控可以显著改善耳鼻喉科手术患者围术期抗菌药物的合理用药状况,从而减少非必要的抗菌药物使用,进而提高临床的抗菌药物合理用药水平。
文摘目的:分析2012年—2019年延安大学附属医院抗菌药物使用强度(antibiotics use density,AUD)和抗菌药物使用中存在的问题,为促进抗菌药物合理使用提供参考。方法:通过医院信息系统收集2012年—2019年延安大学附属医院住院患者的抗菌药物使用数据,统计和分析历年不同剂型、不同类型和主要品种的AUD的变化情况。结果:注射剂型和口服剂型抗菌药物的AUD从2012年到2013年迅速下降后均基本保持平稳,但注射剂型药物AUD的占比始终大于80.00,且呈逐年上升趋势;在不同种类抗菌药物中,头孢菌素类及其他部分β-内酰胺类药物的AUD始终最大,且其在总额中的占比呈逐年上升趋势;在众多品种中,头孢甲肟、头孢美唑、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钠、左氧氟沙星、头孢硫脒、头孢地嗪、拉氧头孢、奥硝唑等是历年全院AUD的主要构成。结论:较之2012年,医院近些年抗菌药物的使用明显减少,但还存在注射剂型使用占比过大和品种选择过于集中的问题,对此医院应加强多学科协作,促进临床抗菌药物的规范使用,提升抗菌药物使用水平。
文摘目的:分析医院急诊科患者的抗菌药物使用情况,为临床抗菌药物的规范合理使用提供参考。方法:借助医院信息系统,采集2021年1月—2022年12月赣州市赣县区人民医院急诊科患者的抗菌药物使用信息,分析抗菌药物的销售金额和抗菌药物使用强度(antibiotics use density,AUD);此外,通过随机抽取400张(每年200张)抗菌药物处方进行合理用药点评,分析主要的不合理用药原因。结果:2021年和2022年,医院急诊科用药金额前3位的抗菌药物种类均依次位头孢菌素类、青霉素类、喹诺酮类,但2022年的用药金额均低于2021年;2021年和2022年,医院急诊科AUD前10位的抗菌药物品种没有太大变化,但各品种的AUD值变化较大;2021年AUD前5位的抗菌药物依次为头孢呋辛(7.24)、克林霉素(4.25)、左氧氟沙星(4.17)、头孢他啶(3.82)、头孢曲松(2.07),而2021年AUD前5位的抗菌药物依次为苯唑西林(13.46)、头孢噻肟(6.97)、克林霉素(3.22)、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钠(2.97)、头孢呋辛(2.02);点评结果显示,急诊科抗400张抗菌药物处方中发现不合理处方42张,不合理率为10.50%。而不合理用药的主要原因为用法用量不适宜(20张,占47.62%)和药物选用不适宜(13张,占30.95%)。结论:医院急诊科患者抗菌药物使用仍存在诸多不合理现象,医院应加强抗菌药物管理,并强化处方点评,减少无适应证用药、用法用量不适宜等现象,以确保临床用药的安全性、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