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两种不同抗菌药物使用强度计算方法在抗菌药物使用强度管理中的比较 被引量:1
1
作者 郭珮 王宸 +1 位作者 徐兴星 邹黎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21-126,共6页
目的比较两种计算抗菌药物使用强度(AUD)的方法,选择更适合的AUD纳入监控及管理,实现AUD合理化考核。方法利用信息系统建立实时监控AUD和出院患者AUD的计算模型,统计某院2023年1—5月13个住院科室和全院分别用两种计算方法产生的AUD,比... 目的比较两种计算抗菌药物使用强度(AUD)的方法,选择更适合的AUD纳入监控及管理,实现AUD合理化考核。方法利用信息系统建立实时监控AUD和出院患者AUD的计算模型,统计某院2023年1—5月13个住院科室和全院分别用两种计算方法产生的AUD,比较离散度,评估适用性,测算两种计算方法对科室考核影响。从2023年6月开始利用实时监控AUD系统实现对科室、医生、药物的三重监控,7月开始纳入考核,比较管控后两种计算方法2023年AUD的趋势变化。结果实时监控AUD较出院患者AUD科室月度离散度更小,全院无明显差异,考核更合理。利用实时监控AUD管理后,2023年6月下降了4.54限定日剂量数(DDDs),2023全年下降了2.75 DDDs。结论实时监控AUD更能体现实际用药水平,更具适用性,有利于科学管理AU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菌药物使用强度 计算方法 实时监控 合理考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RG和临床路径协调发展对抗菌药物使用强度的影响研究
2
作者 田帝 周典 +4 位作者 周苑 张钰 吕曼辰 薛同斌 吴烨 《中国医院管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15,共5页
目的 探究疾病诊断相关分组(DRG)和临床路径二者耦合协调发展水平对抗菌药物使用强度的影响关系。方法 选取某三级甲等综合医院2021—2022年7个临床科室数据,采用描述性统计整理数据,应用耦合协调度模型测算DRG和临床路径协调发展水平,... 目的 探究疾病诊断相关分组(DRG)和临床路径二者耦合协调发展水平对抗菌药物使用强度的影响关系。方法 选取某三级甲等综合医院2021—2022年7个临床科室数据,采用描述性统计整理数据,应用耦合协调度模型测算DRG和临床路径协调发展水平,以次均药品费用、患者平均住院日为门限变量,运用门限回归模型测算协调发展水平对抗菌药物使用强度的门限值。结果 次均药品费用存在单一门限值,门限值为6 334.69(F=21.98,P<0.05);患者平均住院日存在双重门限值,门限值分别为6.74和8.20 (F=160.53、15.99,P<0.1)。两门限变量中协调发展水平与抗菌药物使用强度间的统计值均为正数。结论 DRG和临床路径协调发展水平对抗菌药物使用强度为非线性关系,且在各门限变量区间内均呈大小不同的正向促进作用。医疗机构应重视非线性关系,善用医院信息与询证管理手段,基于精准的监测与分析开展抗菌药物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疾病诊断相关分组 临床路径 抗菌药物使用强度 门限回归模型 耦合协调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肠埃希菌及肺炎克雷伯菌耐药性与抗菌药物使用强度相关性 被引量:39
3
作者 郑伟 茅一萍 +5 位作者 韩方正 周宏 翟仁旭 曹剑梅 赵新忠 姜新国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606-609,共4页
目的探讨某三甲医院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的耐药性、抗菌药物使用强度及二者相关性。方法统计2013—2015年所有临床分离的大肠埃希菌及肺炎克雷伯菌株的耐药率,以及碳青霉烯类、喹诺酮类抗菌药物使用强度,评估二者之间的相关性。结... 目的探讨某三甲医院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的耐药性、抗菌药物使用强度及二者相关性。方法统计2013—2015年所有临床分离的大肠埃希菌及肺炎克雷伯菌株的耐药率,以及碳青霉烯类、喹诺酮类抗菌药物使用强度,评估二者之间的相关性。结果细菌耐药性与抗菌药物使用强度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大肠埃希菌对左氧氟沙星耐药率下降与喹诺酮类抗菌药物使用强度下降有关(r=0.61,P=0.03);肺炎克雷伯菌对亚胺培南的耐药率上升与碳青霉烯类抗生素使用强度上升有关(r=0.78,P<0.01)。结论使用抗菌药物是细菌产生耐药性的原因之一,因此,需加强抗菌药物使用管理,减缓细菌耐药对人类健康的威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肠埃希 肺炎克雷伯 药物 抗菌药物使用强度 AUD 耐药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质量管理工具在抗菌药物使用强度管理中的运用 被引量:26
4
作者 王丽 马云霞 +3 位作者 周媛 马悦 张松 何琴 《中国医院管理》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69-71,共3页
目的探讨质量管理工具在抗菌药物使用强度管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PDCA循环、追踪方法学、根本原因分析法、头脑风暴法、鱼骨图、决策树等管理工具,寻找医院抗菌药物使用强度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进行持续质量改进。结果通过质量管理... 目的探讨质量管理工具在抗菌药物使用强度管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PDCA循环、追踪方法学、根本原因分析法、头脑风暴法、鱼骨图、决策树等管理工具,寻找医院抗菌药物使用强度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进行持续质量改进。结果通过质量管理工具的应用,医院抗菌药物使用强度明显下降,并控制在每百人天40 DDDs以下。结论质量管理工具应用于抗菌药物使用强度管理,能有效发现并解决问题,促进抗菌药物临床合理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质量管理工具 抗菌药物使用强度 管理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7—2019年南京市第一医院CMI指数调整抗菌药物使用强度的秩和比法评价 被引量:17
5
作者 龚伟伟 赵太宏 +1 位作者 肖雨龙 业海燕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975-979,共5页
目的基于CMI指数调整DDD评价南京市第一医院科室抗菌药物使用水平。方法收集2017—2019年南京市第一医院出院病案首页数据,对科室CMI及DDD采用非整秩次方式编秩、计算秩和比、回归方程及分档排序。结果对28个科室采取CMI指数调整抗菌药... 目的基于CMI指数调整DDD评价南京市第一医院科室抗菌药物使用水平。方法收集2017—2019年南京市第一医院出院病案首页数据,对科室CMI及DDD采用非整秩次方式编秩、计算秩和比、回归方程及分档排序。结果对28个科室采取CMI指数调整抗菌药物使用强度的秩和比法评价发现:①28个被评科室中仅有18个科室评价结果相同,占比64.29%;②CMI调节DDD指标的综合评价比DDD单一评价下调级别的科室有5个;③CMI调节下DDD评价比单一评价上调级别的科室5个。结论①秩和比法可以通过区分高优和低优指标统一不同的指标量纲,形成综合评价;②CMI调节DDD指标的综合评价可以考虑到疾病收治因素、搁置抗菌药物合理使用,为抗菌药物DDD的管控迅速提供管理线索;③通过CMI调节DDD指标的综合评价可以提升管理效率,更加集中有效地对DDD进行管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菌药物使用强度(DDD) 病例组合指数(CMI) 秩和比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按病种管理在降低妇科抗菌药物使用强度中的应用 被引量:14
6
作者 刘晨红 张剑峰 +1 位作者 李碧 卞志宏 《中国医院管理》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37-39,共3页
目的探讨按病种管理在降低抗菌药物使用强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通过对妇科4个病区5个常见病种(子宫平滑肌瘤、卵巢囊肿、卵巢恶性肿瘤、子宫内膜恶性肿瘤和宫颈恶性肿瘤)使用抗菌药物情况进行对比分析,找到问题症结所在,对存在问题进行... 目的探讨按病种管理在降低抗菌药物使用强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通过对妇科4个病区5个常见病种(子宫平滑肌瘤、卵巢囊肿、卵巢恶性肿瘤、子宫内膜恶性肿瘤和宫颈恶性肿瘤)使用抗菌药物情况进行对比分析,找到问题症结所在,对存在问题进行改进,并将改进前后状况进行比较。结果妇科抗菌药物使用强度从42DDD下降到38DDD,达到国家标准。结论按病种管理在降低抗菌药物使用强度管理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种管理 妇科手术 抗菌药物使用强度 质量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菌药物使用强度对嗜麦芽窄食单胞菌耐药率的影响 被引量:8
7
作者 蒙光义 王冬晓 +3 位作者 彭评志 周丽娟 梁河 钟丽球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262-266,共5页
目的分析抗菌药物使用强度与嗜麦芽窄食单胞菌耐药率变化的相关性,探讨导致嗜麦芽窄食单胞菌耐药的抗菌药物影响因素。方法统计2012—2017年某院住院患者嗜麦芽窄食单胞菌的耐药率,以及常用抗菌药物的使用强度,采用Pearson相关方法分析... 目的分析抗菌药物使用强度与嗜麦芽窄食单胞菌耐药率变化的相关性,探讨导致嗜麦芽窄食单胞菌耐药的抗菌药物影响因素。方法统计2012—2017年某院住院患者嗜麦芽窄食单胞菌的耐药率,以及常用抗菌药物的使用强度,采用Pearson相关方法分析两者之间的相关性。结果共检出革兰阴性菌23 994株,其中嗜麦芽窄食单胞菌1 331株(占5.55%),主要来源于痰(54.02%),主要分布于重症监护病房(21.49%)。对头孢他啶、左氧氟沙星和复方磺胺甲口恶唑的耐药率分别为21.79%、7.66%和13.37%,其中对左氧氟沙星的耐药率呈现年度升高的趋势(P<0.05)。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对左氧氟沙星的耐药率与β-内酰胺酶抑制剂复合剂、碳青霉烯类、氟喹诺酮类、恶唑烷酮类的使用强度呈正相关(均P<0.05);对复方磺胺甲口恶唑的耐药率与大环内酯类的使用强度呈正相关(P<0.05)。结论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对左氧氟沙星和复方磺胺甲口恶唑的耐药率变化与某些常用类别的抗菌药物使用强度呈现正相关,降低抗菌药物使用强度有利于控制和降低嗜麦芽窄食单胞菌的耐药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嗜麦芽窄食单胞 抗菌药物使用强度 耐药率 相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波士顿矩阵对2017—2019年某三级综合医院科室抗菌药物使用强度的评价 被引量:10
8
作者 龚伟伟 赵太宏 +1 位作者 肖雨龙 业海燕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981-985,共5页
目的基于三级综合医院抗菌药物使用强度(defined daily dose,DDD)管控的现存问题,引入CMI指数并基于波士顿矩阵模型试图从医院层面为科室DDD管控做出迅速评价和判断。方法绘制波士顿矩阵,分别以CMI指数、DDD值作为横、纵坐标,确定界值... 目的基于三级综合医院抗菌药物使用强度(defined daily dose,DDD)管控的现存问题,引入CMI指数并基于波士顿矩阵模型试图从医院层面为科室DDD管控做出迅速评价和判断。方法绘制波士顿矩阵,分别以CMI指数、DDD值作为横、纵坐标,确定界值和焦点,以各科室的CMI、DDD值作为坐标,得到波士顿矩阵图。结果28个科室中7个科室(大部分为手术科室)分布在第II象限(严管区)、5个科室分布于第I象限(放任区)、7个科室分布于第IV象限(表扬区)、其他科室分布于第III象限(鼓励区)。结论运用波士顿矩阵模型管理DDD,通过放任区、严管区、鼓励区及表扬区分别予以不同管理策略,为抗菌药物重点管控提供线索,节约医院管理成本,同时强调动态管理,旨在推动变化,以奖代罚,促进良性循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波士顿矩阵 (疾病)诊断相关分类(DRGs) 抗菌药物使用强度(DD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专项整治对综合医院抗菌药物使用强度的影响 被引量:11
9
作者 崔世怡 吴乃中 +2 位作者 韩瑾 李晓卿 刘腾飞 《中国医院管理》 2013年第8期55-57,共3页
目的探讨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对综合医院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强度的影响。方法以限定日剂量(DDD)为单位,对某综合性医院在实施专项整治前、后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强度(AUD)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专项整治活动降低了住院患者累... 目的探讨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对综合医院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强度的影响。方法以限定日剂量(DDD)为单位,对某综合性医院在实施专项整治前、后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强度(AUD)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专项整治活动降低了住院患者累计AUD值,大环内酯类等药物AUD明显下降,第二代、第三代和第四代头孢菌素和不同管理级别抗菌药物AUD均下降。但还存在用药集中、注射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AUD下降不明显等问题。结论专项整治有效降低了综合医院住院患者AUD,但与卫生行政部门标准仍存在差距,应进一步加强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专项整治 综合医院 抗菌药物使用强度 药物临床应用 用药集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部门协作模式对提高血培养阳性率及降低抗菌药物使用强度的影响 被引量:7
10
作者 李子焕 范翠琼 +2 位作者 王恬 林冠文 林茂锐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816-821,共6页
目的 探讨采用多部门协作模式对提高血培养阳性率及降低抗菌药物使用强度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0年1—12月感染管理重点内科送检血培养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其血培养送检及抗菌药物使用情况。2020年1—6月为对照组,7—12月为干预组。202... 目的 探讨采用多部门协作模式对提高血培养阳性率及降低抗菌药物使用强度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0年1—12月感染管理重点内科送检血培养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其血培养送检及抗菌药物使用情况。2020年1—6月为对照组,7—12月为干预组。2020年7月开始对血培养的送检模式实施干预措施。通过设置血培养标本平均送检时间等10个血培养相关质控指标,每月对重点科室进行考核,观察10个指标的改善情况。比较多部门协作管理模式干预前后,住院患者治疗性抗菌药物使用前血标本送检率、血培养送检方式、标本污染率及阳性率、抗菌药物使用率等情况。结果 共送检血培养标本16 246瓶,其中对照组7 512瓶,干预组8 734瓶。干预组2套及以上送检比率(24.91%)高于对照组(15.0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干预组平均送检时间18.56 min(达到质控目标),平均上机时间18.83 min(达到质控目标),报阳结果平均报告临床科室时间148.28 min,未达到质控目标(≤1 h)。干预组的平均送检时间、上机时间、报阳结果报告临床科室时间的达标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干预组血培养采集时机正确率(98.33%VS 74.67%)、采集方法正确率(82.67%VS 67.67%)、报阳临床科室处理正确率(70.67%VS 62.00%)均较对照组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干预组血培养阳性率较对照组高(9.43%VS 6.56%);污染率较对照组低(0.77%VS 1.28%);不合格率较对照组低(1.19%VS 2.1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干预后重症医学科、血液科、感染科、神经内科的抗菌药物使用强度环比分别下降2.78%、42.36%、27.82%、39.47%,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环比上升8.10%。结论 多部门协作模式对提高血培养阳性率、降低内科抗菌药物使用强度有较好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培养阳性率 多部门协作 标本送检 重点科室 抗菌药物使用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菌药物使用强度对半年后医院感染金黄色葡萄球菌耐药率的影响 被引量:13
11
作者 郭德芳 程昌会 +2 位作者 付春静 曹哲伟 席祖莲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36-40,共5页
目的探讨抗菌药物使用强度(AUD)对半年后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检出率及医院感染金黄色葡萄球菌(HA-SA)耐药率的影响。方法以半年为单位,统计2012—2015年各类AUD、MRSA检出率和HA-SA对各类抗菌药物的耐药率,采用相关分析和多... 目的探讨抗菌药物使用强度(AUD)对半年后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检出率及医院感染金黄色葡萄球菌(HA-SA)耐药率的影响。方法以半年为单位,统计2012—2015年各类AUD、MRSA检出率和HA-SA对各类抗菌药物的耐药率,采用相关分析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HA-SA对各类抗菌药物的耐药率与同期上半年度各类AUD的相关性。结果 2012年上半年—2015年下半年,总AUD从128.2下降至49.0,除碳青霉烯类AUD上升外,其他类别AUD均下降。2012年下半年—2015年下半年,收治住院患者104 249例,从40 884份病原学标本中分离金黄色葡萄球菌(SA)1 008株,其中社区感染857株(85.02%),医院感染151株(14.98%)。HA-MRSA分离率从2012年下半年的31.25%下降至2015年下半年的12.50%;社区感染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CA-MRSA)分离率从7.08%上升至16.08%,HA-SA的耐药率普遍高于CA-SA。HA-SA对环丙沙星的耐药率持平,对左氧氟沙星的耐药率上升,对其他8种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均下降;CA-SA对苯唑西林、环丙沙星、克林霉素、庆大霉素和左氧氟沙星的耐药率上升,对其他药物的耐药率下降;未检出耐万古霉素和利奈唑胺的SA。HA-SA对阿奇霉素和红霉素的耐药率与大环内酯类AUD相关,对克林霉素的耐药率与氨基糖苷类AUD相关,对庆大霉素的耐药率与大环内酯类AUD和总AUD相关。结论抗菌药物选择性压力仍然是细菌产生耐药性的重要原因,降低AUD可减少HA-MRSA检出,降低HA-SA耐药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菌药物使用强度 医院感染金黄色葡萄球 社区感染金黄色葡萄球 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 耐药性 合理用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使用强度与4种常见革兰阴性病原菌耐药性的相关性 被引量:27
12
作者 姚屹瑾 方洁 +1 位作者 孙景勇 时国朝 《医药导报》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315-318,共4页
目的探讨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对4种临床常见革兰阴性病原菌耐药性的影响,为临床科学使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统计2004—2016年碳青霉烯类药物(亚胺培南/西司他丁和美罗培南)平均每日每百张床位的用药频... 目的探讨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对4种临床常见革兰阴性病原菌耐药性的影响,为临床科学使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统计2004—2016年碳青霉烯类药物(亚胺培南/西司他丁和美罗培南)平均每日每百张床位的用药频度(DDDs)及同期常见革兰阴性病原菌(鲍曼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白菌和大肠埃希菌)对碳青霉烯类药物的耐药率,采用SPSS 17.0版统计软件对药物用量与耐药率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鲍曼不动杆菌、肺炎克雷白菌对亚胺培南/西司他丁、美罗培南的耐药率与亚胺培南/西司他丁、美罗培南的使用强度呈显著正相关;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菌对亚胺培南/西司他丁、美罗培南的耐药率与亚胺培南/西司他丁、美罗培南的使用强度无显著相关性。结论日益严重的鲍曼不动杆菌、肺炎克雷白菌对碳青霉烯类药物耐药的问题与碳青霉烯类药物的大量使用密切相关,临床医师应科学合理使用碳青霉烯类药物,减少或防止耐药性细菌产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物 碳青霉烯类 使用强度 药物 病原 常见 耐药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球菌检出率与常用抗球菌药物使用强度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7
13
作者 董懿珍 张伟 张博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3期1587-1590,共4页
目的探讨特殊耐药菌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菌(MRCNS)与常用抗球菌药物使用强度之间的相关性,为合理选用抗菌药物,减少特殊耐药菌的产生提供依据。方法收集开封市儿童医院2009—2013年5年内细菌室上报数... 目的探讨特殊耐药菌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菌(MRCNS)与常用抗球菌药物使用强度之间的相关性,为合理选用抗菌药物,减少特殊耐药菌的产生提供依据。方法收集开封市儿童医院2009—2013年5年内细菌室上报数据和信息科抗菌药物相关数据,统计MRSA、MRCNS年检出率及常用抗菌药物使用强度,二者相关分析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方法。结果 MRSA检出率与夫西地酸(r=0.951,P=0.013)、阿奇霉素(r=0.896,P=0.04)使用强度均呈极强正相关;而与头孢呋辛、头孢替安使用强度均无相关性(r值分别为-0.837、0.561,P>0.05)。MRCNS检出率与夫西地酸(r=0.980,P=0.03)、阿奇霉素(r=0.940,P=0.017)使用强度均呈极强正相关;而与头孢呋辛、头孢替安使用强度均无相关性(r值分别为-0.692、0.156,P>0.05)。结论夫西地酸、阿奇霉素易导致细菌耐药,不宜常规使用。严格控制临床抗菌药物使用,对延缓或避免细菌耐药性的产生有积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 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球 检出率 抗菌药物使用强度 相关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4—2018年中国某三级医院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用量与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检出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卢智奇 王淑颖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231-1237,共7页
目的探讨了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使用强度(AUD)与耐碳青霉烯肺炎克雷伯菌(carbapenem-resistant Klebsiella pneumoniae,CRKP)检出趋势之间的关系,为临床细菌耐药防控及抗菌药物合理使用提供依据。方法本研究回顾性收集了西湖大学附属杭... 目的探讨了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使用强度(AUD)与耐碳青霉烯肺炎克雷伯菌(carbapenem-resistant Klebsiella pneumoniae,CRKP)检出趋势之间的关系,为临床细菌耐药防控及抗菌药物合理使用提供依据。方法本研究回顾性收集了西湖大学附属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2014年第一季度至2018年第四季度期间住院患者碳青霉烯类药物用药频度(DDDs)和CRKP检出的数据。通过SPSS23.0软件分析了抗菌药物使用强度与CRKP检出率之间的相关性。结果在5年的研究期间,分离到924株CRKP菌株,其中78株(8.4%)为血流感染分离菌株。CRKP检出率和CRKP血流感染发病率均与碳青霉烯类药物的AUD呈正相关(r=0.575,P=0.008;r=0.584,P=0.007)。在2016年4月实施抗菌药物处方限制系统之前,CRKP血流感染发病率从2014年第一季度的0.08/1000 PDs上升到2016年第一季度的0.60/1000 PDs,碳青霉烯类药物的季度AUD也从2.84上升到4.47(r=0.669,P=0.049)。5年中,前一年第四季度到次年第一季度,CRKP检出率和碳青霉烯类药物AUD呈现出相同的增加趋势。结论本研究表明影响CRKP流行的因素复杂,碳青霉烯类药物AUD是其中一重要影响因素。特别是未加管控前碳青霉烯类药物AUD与CRKP检出、CRKP血流感染发病率的增加有关。对于CRKP检出率的增长而言,开展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的管控是有必要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青霉烯类 用药频度 抗菌药物使用强度 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1-2015年我国医院抗菌药物使用评价研究 被引量:11
15
作者 尹畅 陈江芸 +2 位作者 闵锐 张旭东 方鹏骞 《中国医院》 2019年第1期24-26,共3页
目的:了解国内抗菌药物使用情况,为合理用药相关制度的推进提供数据支撑。方法:通过比较2011-2015年全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监测网中心成员单位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分析全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以来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控制情况,... 目的:了解国内抗菌药物使用情况,为合理用药相关制度的推进提供数据支撑。方法:通过比较2011-2015年全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监测网中心成员单位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分析全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以来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控制情况,比较分析不同药物类别的使用量、使用强度以及不同省、市、自治区的使用强度及其变化趋势。结果:全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以来,用药频度最大的抗菌药物类别始终是三代头孢菌素、二代头孢菌素、喹诺酮类抗感染药等;三代头孢菌素和二代头孢菌素年消耗量呈缓慢下降趋势。结论:抗菌药物专项整治活动在抗菌药物使用控制上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仍有提升的空间,应该进一步加大对抗菌药物使用的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物 药物消耗量 抗菌药物使用强度 药物使用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医院感染管理部门在抗菌药物合理应用与管理工作中的发展状况 被引量:87
16
作者 李春辉 刘思娣 +15 位作者 李六亿 侯铁英 丁丽丽 刘卫平 罗晓黎 马红秋 文建国 武迎宏 邢亚威 李卫光 杨怀 杨芸 张卫红 刘剑 谢建忠 吴安华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665-670,共6页
目的了解我国医院感染管理部门在抗菌药物临床合理应用与管理中发展状况。方法抽取全国12个省、直辖市、自治区及军队医院166所医院作为调查对象,比较不同年份医院感染管理部门在各项抗菌药物合理应用与管理工作中的参与情况。结果166... 目的了解我国医院感染管理部门在抗菌药物临床合理应用与管理中发展状况。方法抽取全国12个省、直辖市、自治区及军队医院166所医院作为调查对象,比较不同年份医院感染管理部门在各项抗菌药物合理应用与管理工作中的参与情况。结果166所医院中,2005年参与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管理组织建设的医院68所(40.96%),2010年增至119所(71.69%),2015年为160所(96.39%),经趋势性χ^2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1.143,P〈0.001)。医院感染管理科参与抗菌药物管理的比率也呈上升趋势(χ^2=22.172,P〈0.001),由2005年的10.24%(17所),上升至2010年的22.29%(37所)、2015年的31.33%(52所)。医院抗菌药物品种及药品分级目录的制订、抗菌药物使用权限的规定,医院感染管理科参与抗菌药物管理小组、细菌耐药性监测、清洁切口预防用药管理、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检查、临床会诊工作、处方点评工作的比率:2005年为10.87%~30.72%,2010年为25.90%~65.06%,2015年为36.14%~95.18%,各项工作3年均呈增长趋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医院抗菌药物使用强度(AUD,DDD/100人天)由2005年的69.16下降至2015年的41.40,抗菌药物使用率由2005年的46.98%,下降至2015年的36.90%,治疗性使用抗菌药物患者病原送检率由2005年的20.58%提高至2015年的49.39%。结论中国医院感染管理部门在抗菌药物合理应用与管理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院感染管理科 药物 合理用药 抗菌药物使用强度 医院感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某三甲医院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效果分析 被引量:23
17
作者 周陶友 陈相军 +5 位作者 管玫 李念 刘芳 于磊 黄应德 陈敏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202-204,210,共4页
目的了解某三甲医院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前后抗菌药物使用情况。方法抽取四川省某三甲医院2011年1月—2013年12月的抗菌药物使用数据,对抗菌药物品种、门急诊抗菌药物处方比例、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费用占总费用比、抗菌药物... 目的了解某三甲医院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前后抗菌药物使用情况。方法抽取四川省某三甲医院2011年1月—2013年12月的抗菌药物使用数据,对抗菌药物品种、门急诊抗菌药物处方比例、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费用占总费用比、抗菌药物使用率和使用强度、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使用率和使用强度、接受限制和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患者微生物送检率等数据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整治活动前,医院抗菌药物品种有88种,整治后一直保持在50种。整治活动后门急诊抗菌药物处方比和住院抗菌药物费用占总费用比均小于整治活动前(均P<0.05)。整治前后抗菌药物使用率、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使用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整治后接受限制和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患者的微生物送检率也显著高于整治前(均P<0.05)。整治后医院Ⅰ类切口手术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用药率低于整治前,而术前30 min^2 h用药比例高于整治前(均P<0.05)。结论 3年专项整治使医院抗菌药物的使用更趋合理,但仍需进一步加强管理,促进抗菌药物合理应用工作持续改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物管理 抗菌药物使用强度 三甲医院 合理用药 围手术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情况调查与分析 被引量:47
18
作者 邹晓旭 张敏 +2 位作者 赵露 罗桢妮 方鹏骞 《中国医院管理》 2014年第2期10-12,共3页
目的了解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以来,我国医院的抗菌药物使用情况。方法 2011年和2012年分别选取了241所医院进行调查。运用系统随机抽样方法抽取5—9月期间医院的门诊处方和住院病历进行分析。抗菌药物使用强度(每百人天DDDs值)、... 目的了解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以来,我国医院的抗菌药物使用情况。方法 2011年和2012年分别选取了241所医院进行调查。运用系统随机抽样方法抽取5—9月期间医院的门诊处方和住院病历进行分析。抗菌药物使用强度(每百人天DDDs值)、门诊患者抗菌药物处方比例、综合I类切口手术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比例等为主要分析指标。结果 2011—2012年,被调查医院的平均抗菌药物使用强度和综合I类切口手术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比例下降,有统计学意义;门诊患者抗菌药物处方使用率整体变化不显著,联合用药情况仍然普遍存在。且医院的规模与抗菌药物使用存在显著关联性。结论仍需通过进一步加强抗生素耐药性监测以及对医务工作者和公众抗菌药物使用培训等管理措施,从本质上改善抗菌药物使用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物临床应用 抗菌药物使用强度 药物预防使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科临床药师参与抗菌药物应用管理的实践 被引量:16
19
作者 蔡和平 罗志红 +4 位作者 詹迪迪 徐小倩 陈慧颖 盛小凤 尹传高 《医药导报》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705-707,共3页
目的:研究儿童医院专科临床药师在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中的作用,探讨合适的抗菌药物使用强度计算方法,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安徽省儿童医院2017年1—7月(临床药师干预前)、2018年1—7月(临床药师干预后)住院患儿抗... 目的:研究儿童医院专科临床药师在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中的作用,探讨合适的抗菌药物使用强度计算方法,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安徽省儿童医院2017年1—7月(临床药师干预前)、2018年1—7月(临床药师干预后)住院患儿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和合理用药率。结果:抗菌药物使用率由干预前(64.80±4.80)%降至干预后(54.59±4.70)%(P<0.05);按药品消耗量计算,抗菌药物使用强度由干预前(44.04±1.70)降至干预后(32.75±3.30);按实际使用量计算,抗菌药物使用强度由干预前(27.26±2.60)降至干预后(20.93±2.70);住院患儿药物总金额占药品总金额百分比由干预前(23.27±0.80)%降到干预后(21.65±1.50)%;出院患儿人均抗菌药物费用由干预前(856.03±25.70)元降至干预后(767.20±50.20)元(P<0.05);抗菌药物病历点评不合理率持续下降。结论:儿童医院临床药师对抗菌药物应用管理的干预有效,并提出了适合儿童医院抗菌药物使用强度的计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物使用 抗菌药物使用强度 儿科临床药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活血化瘀药对临床抗菌药治疗效果的系统评价及临床用药分析 被引量:2
20
作者 苏婷婷 傅春升 张学顺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2339-2341,共3页
目的:分析并评价活血化瘀药对抗菌药治疗效果的影响,为提高抗菌药的治疗效果提供依据。方法:随机抽取本院2013年10月—2014年12月1000份病历,采用excel表格进行统计,以限定日剂量(DDD)为单位,计算抗菌药的用药频度(DDDS)和抗菌药使用强... 目的:分析并评价活血化瘀药对抗菌药治疗效果的影响,为提高抗菌药的治疗效果提供依据。方法:随机抽取本院2013年10月—2014年12月1000份病历,采用excel表格进行统计,以限定日剂量(DDD)为单位,计算抗菌药的用药频度(DDDS)和抗菌药使用强度(AUD)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000份病例中,由于感染使用抗菌药的病例共347份,其中联用组(抗菌药与活血化瘀药联用组)177例(51%),单用组(未使用活血化瘀药组)170例(49%)。通过t检验分析比较联用组和单用组的治疗疗程有无显著差异,结果显示肺部感染联用组与单用组比较(P<0.01)、泌尿系统感染联用组与单用组比较(P<0.01)、其他部位感染联用组与单用组比较(P<0.05),均具有统计学意义。计算并比较两组病例的有效率、治愈率、DDDS和AUD,结果显示联用组的有效率和治愈率均高于单用组,联用组的DDDS和AUD明显低于单用组。结论:活血化瘀药与抗菌药物联用能够提高抗菌药的治疗效果,在今后的临床应用中有望通过采取联用抗菌药和活血化瘀药的方式来降低抗菌药的使用强度,提高抗菌药的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血化瘀药 用药频度 抗菌药物使用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