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1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医用硅胶多功能抗菌涂层的实验设计和教学应用
1
作者 邱云峰 李信哲 +5 位作者 丁凤鸣 马卓 王义铭 于淼 刘绍琴 王友善 《实验技术与管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218-225,共8页
基于团队的科研成果,设计了一个关于医用硅胶抗菌涂层的综合性实验。依托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该实验设计了一种基于医用硅胶的抗菌涂层。实验利用聚多巴胺包覆硅胶,并结合Au@MnO_(2)纳米复合材料的协同催化作用增强涂层的光... 基于团队的科研成果,设计了一个关于医用硅胶抗菌涂层的综合性实验。依托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该实验设计了一种基于医用硅胶的抗菌涂层。实验利用聚多巴胺包覆硅胶,并结合Au@MnO_(2)纳米复合材料的协同催化作用增强涂层的光热抗菌性能。实验结果显示,Au@MnO_(2)/PDA/硅胶在光照下对常见致病菌的抑菌率达100%,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潜力。该实验通过对照实验和数据分析,引导学生探索涂层设计规律,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为提升医用导管安全性提供新思路,打造科教融合的优秀教学案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教融合 医用硅胶 抗菌涂层 纳米酶 实验教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磷酸盐化学转化的超疏水抗菌涂层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2
作者 夏先朝 聂敬敬 +7 位作者 孙京丽 姚文德 蔡微波 武丽丽 邹文兵 袁勇 张利嵩 王晓雪 《表面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15-124,共10页
目的 利用植酸(PA)交联壳聚糖(CS)并通过超疏水改性来提升磷酸盐化学转化膜层的抗菌和防护性能,并研究超疏水改性处理对磷酸盐化学转化膜耐蚀性的影响,方法 将仿生超疏水技术和化学转化技术相结合,在镁合金基体上制备了具有超疏水和抗... 目的 利用植酸(PA)交联壳聚糖(CS)并通过超疏水改性来提升磷酸盐化学转化膜层的抗菌和防护性能,并研究超疏水改性处理对磷酸盐化学转化膜耐蚀性的影响,方法 将仿生超疏水技术和化学转化技术相结合,在镁合金基体上制备了具有超疏水和抗菌效应的磷酸盐化学转化膜。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红外光谱、接触角测试、电化学测试等方法研究膜层的微观形貌、润湿性和耐蚀性。结果 SEM结果显示,通过优化PA的浓度可以使膜层更加均匀致密。接触角测试结果表明,该转化膜的接触角高达153.2°,呈超疏水性。电化学测试结果显示,相比于裸镁合金,该转化膜的自腐蚀电流密度下降了1个数量级,低频阻抗模值提高了2个数量级,展现出了卓越的耐蚀性能。结论 该膜层展现出了优异的抗菌性能和良好的自清洁性能,能够为基体提供优越的腐蚀防护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镁合金 耐蚀性 抗菌涂层 化学转化 超疏水涂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表面改性在制备硅橡胶表面含银抗菌涂层中的应用及抗菌性能研究
3
作者 殷广达 黄德权 +1 位作者 梁毅 徐成福 《化工新型材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231-236,242,共7页
硅橡胶被广泛应用于医疗器械领域,但植入人体后的硅橡胶表面容易吸附细菌,引起感染,增加了病人死亡的风险。为解决该问题,采用等离子体对硅橡胶进行表面改性,并与聚多巴胺(PDA)发生接枝反应,形成薄膜;然后通过化学镀法在其表面制备银抗... 硅橡胶被广泛应用于医疗器械领域,但植入人体后的硅橡胶表面容易吸附细菌,引起感染,增加了病人死亡的风险。为解决该问题,采用等离子体对硅橡胶进行表面改性,并与聚多巴胺(PDA)发生接枝反应,形成薄膜;然后通过化学镀法在其表面制备银抗菌涂层。通过原子力显微镜(AFM)、静态接触角测量仪等方法对样品表面进行分析;依据美国材料协会标准ASTM D3359-23表征涂层与硅橡胶之间的结合强度;采用抑菌环、活死细菌荧光染色法、酶标仪检测样品的抗菌性能及抗菌缓释性;运用电感耦合等离子原子发射发射光谱仪(ICP-AES)检测样品析出Ag^(+)的浓度。结果表明:硅橡胶经等离子体改性后,提高了表面粗糙度,增强了薄膜与基体之间结合力,其结合力等级达到了3B。在硅橡胶表面形成的PDA薄膜,提升了硅橡胶表面的亲水性。PDA与抗菌涂层中Ag^(+)的螯合,使样品具有较好的抗菌缓释性能及较长的抗菌寿命,25d后仍表现出良好的抗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改性 聚多巴胺 抗菌涂层 结合力 缓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环糊精丙烯酸酯共聚物智能抗菌涂层的制备及应用
4
作者 高大海 李双 +4 位作者 宋芯蕊 陈弘哲 戴玉华 于建香 张优 《涂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23-29,共7页
研制先进智能抗菌涂层对于防治医疗器械、公共环境的细菌污染具有重要意义。将丙烯酸烷基酯与甲基丙烯酸酯基团功能化的β-环糊精(β-CD)和膦酸酯与作为共聚单体,通过自由基聚合制备具有主客体相互作用和较强黏附性的丙烯酸酯共聚物涂... 研制先进智能抗菌涂层对于防治医疗器械、公共环境的细菌污染具有重要意义。将丙烯酸烷基酯与甲基丙烯酸酯基团功能化的β-环糊精(β-CD)和膦酸酯与作为共聚单体,通过自由基聚合制备具有主客体相互作用和较强黏附性的丙烯酸酯共聚物涂层。小分子抗菌剂百里香酚(THY)可作为客体分子被包合至共聚物中β-CD结构单元的空腔中。由于主客体作用的可逆性,共聚物涂层在弱酸性(pH=5)条件下发挥智能缓释作用,实现小分子抗菌剂逐步释放。结果表明:智能抗菌涂层对大肠杆菌(E.coli)和金黄色葡萄球菌(S.aureus)的生长有明显抑制作用。特别当β-CD在共聚物中的质量分数达到45%时,涂层对S.aureus的抑菌率接近100%。此外涂层对多种基材均有优异的附着力,拉开法附着力可达10 MPa以上。这类共聚物涂层的制备为开发智能抗菌涂层提供了有效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客体相互作用 智能涂层 抗菌涂层 附着力 控制释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固化季铵盐体系抗菌涂层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5
作者 张悦 谢丹 +6 位作者 陈昌正 李正昕 吴秫芃 蒋莉 白净 张艳 袁妍 《涂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52-59,共8页
为了减少细菌对材料的破坏,制备环境友好的新型光固化抗菌涂层,采用季铵化法一步合成了有机硅季铵盐抗菌剂(QAC),以SiO_(2)纳米胶为载体,将QAC与含有丙烯酸双键的硅烷偶联剂按照不同比例接入纳米胶,得到新型UV固化有机-无机杂化季铵盐... 为了减少细菌对材料的破坏,制备环境友好的新型光固化抗菌涂层,采用季铵化法一步合成了有机硅季铵盐抗菌剂(QAC),以SiO_(2)纳米胶为载体,将QAC与含有丙烯酸双键的硅烷偶联剂按照不同比例接入纳米胶,得到新型UV固化有机-无机杂化季铵盐抗菌剂(UV-SiO_(2)-QAC)。将抗菌剂按照不同比例添加到UV固化环氧丙烯酸酯中,在UV光辐照下获得抗菌涂层。采用核磁共振波谱仪(1H NMR)和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T-IR)确定了QAC的结构,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热重分析仪(TGA)、差示扫描量热法(DSC)等确定了涂层的表观形貌、双键转化率和热性能,并对涂层的抗菌性能、硬度和拉伸强度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采用QAC与硅烷偶联剂物质的量比为1∶1的抗菌剂,在添加量为10%时,涂层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抗菌效果最优,抑菌圈直径达到12.5 mm,5 d后达到11.4 mm,铅笔硬度为2B,拉伸强度为3.72 MPa,双键转化率达到81%,综合性能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固化 季铵盐 抗菌涂层 二氧化硅纳米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铸造钴铬合金含银抗菌涂层对L929细胞增殖及凋亡的影响 被引量:1
6
作者 梁锐英 赵悦 +3 位作者 徐艳丽 吴文慧 孟贺 赵敏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803-805,共3页
目的:观察铸造钴铬合金含银抗菌涂层对小鼠成纤维细胞(L929)增殖及凋亡的影响。方法:应用等离子喷涂技术制备含银抗菌涂层钴铬合金试件10个,制作不含涂层的钴铬合金试件10个作为对照,用2组试件的浸提液培养L929细胞24、48和72 h后,... 目的:观察铸造钴铬合金含银抗菌涂层对小鼠成纤维细胞(L929)增殖及凋亡的影响。方法:应用等离子喷涂技术制备含银抗菌涂层钴铬合金试件10个,制作不含涂层的钴铬合金试件10个作为对照,用2组试件的浸提液培养L929细胞24、48和72 h后,利用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情况;通过免疫细胞化学染色观察用浸提液原液处理48 h后L929细胞中Bcl-2和Bax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经含银抗菌涂层钴铬合金试件浸提液培养后,L929细胞增殖状态与对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浸提液对L929的细胞毒级为0-1级;细胞内Bcl-2和Bax蛋白表达水平与对照比较,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钴铬合金含银抗菌涂层具有良好的细胞相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钴铬合金 L929细胞 含银抗菌涂层 细胞增殖 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银离子抗菌涂层钢技术及应用 被引量:7
7
作者 惠兴伟 《表面技术》 EI CAS CSCD 2008年第6期87-90,共4页
抗菌钢是一种新型抗菌材料。随着涂层生产技术的完善,可经受弯曲和冲压变形的银离子表面涂层抗菌钢应运而生,并在国外被广泛应用于家电、建筑、食品工业、医疗及采暖、通风与空调设施等领域,其自清洁抗菌作用能够有效预防病菌传播、防... 抗菌钢是一种新型抗菌材料。随着涂层生产技术的完善,可经受弯曲和冲压变形的银离子表面涂层抗菌钢应运而生,并在国外被广泛应用于家电、建筑、食品工业、医疗及采暖、通风与空调设施等领域,其自清洁抗菌作用能够有效预防病菌传播、防止交叉感染和提高公共卫生水平。随着人们卫生意识的提高,政府对公共安全的重视,抗菌钢的需求量将越来越大。介绍了银离子抗菌钢的抗菌机理和抗菌效果、辊涂法生产工艺以及抗菌钢在相关领域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离子 抗菌涂层 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乙二醇改性壳聚糖作为皮革抗菌涂层的制备及表征 被引量:11
8
作者 罗泉清 李开军 +2 位作者 刘公岩 彭利华 张宗才 《皮革科学与工程》 CAS 2016年第1期28-32,共5页
本研究利用具有反应活性的聚乙二醇对天然大分子壳聚糖进行化学改性,通过酰化反应合成了聚乙二醇-接枝-壳聚糖聚合物(PEG-g-CS)。采用FT-IR对PEG-g-CS的化学结构进行了分析和表征,结果表明PEG成功地接枝在了壳聚糖上。PEG修饰后的壳聚... 本研究利用具有反应活性的聚乙二醇对天然大分子壳聚糖进行化学改性,通过酰化反应合成了聚乙二醇-接枝-壳聚糖聚合物(PEG-g-CS)。采用FT-IR对PEG-g-CS的化学结构进行了分析和表征,结果表明PEG成功地接枝在了壳聚糖上。PEG修饰后的壳聚糖具有良好的水溶性,可以作为水性涂层对皮革表面进行抗菌整理。通过测定最小抑菌浓度及抑菌圈探索了该接枝共聚物的抗菌性能。抗菌结果表明,PEG接枝的壳聚糖将PEG的抑菌性和壳聚糖的杀菌性有机地协同起来,与单一的壳聚糖涂层对比表现出更优异的抗菌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性聚乙二醇 壳聚糖 抗菌涂层 皮革表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ε-聚赖氨酸抗菌涂层制备及在淡水鱼保鲜中的应用 被引量:4
9
作者 王瑞 王宇 +9 位作者 王一丞 段欣欣 雷鹏 李莎 谷益安 孙良 罗正山 续晓琪 吴文锦 徐虹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9期217-222,共6页
为延长淡水鱼常温保存货架期,本实验以ε-聚赖氨酸(ε-polylysine,ε-PL)、双(2-乙己基)磺基丁二酸钠(sodium bis(2-ethylhexyl) sulfosuccinate,AOT)为原料,通过一步静电组装技术制备ε-PL-AOT抗菌保鲜膜涂层,并对其分子结构、涂层稳... 为延长淡水鱼常温保存货架期,本实验以ε-聚赖氨酸(ε-polylysine,ε-PL)、双(2-乙己基)磺基丁二酸钠(sodium bis(2-ethylhexyl) sulfosuccinate,AOT)为原料,通过一步静电组装技术制备ε-PL-AOT抗菌保鲜膜涂层,并对其分子结构、涂层稳定性和抗菌性能等进行研究;以草鱼鱼片为研究对象,初步评价了其保鲜效果。结果表明:在pH 2、ε-PL和AOT质量浓度分别为1.5 g/100 mL和3 g/100 mL条件下,可形成水不溶、乙醇可溶的稳定复合物ε-PL-AOT;质量分数2%的复合物乙醇溶液可以在保鲜膜表面形成稳定涂层,并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均具有明显抗菌效果。应用实验结果显示,相比普通市售聚乙烯保鲜膜,ε-PL-AOT抗菌膜具有明显保鲜效果,处理的鱼肉在37 ℃条件下放置24 h后表面菌落总数低于1×10^(4)CFU/g,满足GB 4789.2-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菌落总数测定》肉制品一级鲜度标准。本研究中ε-PL-AOT复合物涂层制备工艺简单、稳定性好、保鲜效果显著,具有工业化生产前景,为ε-PL在食品保鲜包装材料领域的产品开发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Ε-聚赖氨酸 静电组装 抗菌涂层 保鲜性能 淡水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菌涂层包装技术研究综述 被引量:3
10
作者 崔珊珊 刘志刚 卢立新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132-135,共4页
抗菌涂层是活性包装技术的一种实现形式,对现代食品的包装和储运有着重要的影响。文中就载体类型、抗菌剂性能和抗菌涂层与其他包装技术相结合3个方面的研究现状作了论述。
关键词 抗菌涂层 活性包装 食品包装 食品安全 货架寿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明治”型有机/无机复合抗菌涂层在皮革表面的稳定构建 被引量:6
11
作者 赵鹏 李开军 +1 位作者 陈磊 刘公岩 《皮革科学与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5-20,共6页
服装、皮鞋等革制品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必需品,然而其表面较差的抗菌性容易造成细菌和真菌的繁殖,不仅影响革制品的质量也给消费者健康带来威胁。在本研究中,利用带正电荷的聚乙二醇-接枝-壳聚糖聚合物和带负电荷的没食子酸改性纳米... 服装、皮鞋等革制品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必需品,然而其表面较差的抗菌性容易造成细菌和真菌的繁殖,不仅影响革制品的质量也给消费者健康带来威胁。在本研究中,利用带正电荷的聚乙二醇-接枝-壳聚糖聚合物和带负电荷的没食子酸改性纳米银在皮革表面进行层层组装,稳定构建了一种“三明治”型有机/无机复合抗菌涂层。复合涂层独特的“三明治”结构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白色念珠菌都表现出高效的抗菌性;在洗涤30次后,该涂层的抗菌效率仍然能达到90%以上,呈现出优异的耐水洗性和稳定性。该“三明治”型有机/无机复合抗菌涂层有望成为一种理想的皮革表面抗菌涂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银 壳聚糖 皮革 抗菌涂层 “三明治”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科植入物无机抗菌涂层的研究现状 被引量:1
12
作者 张卓 马迅 +3 位作者 刘平 王静静 章浩 李伟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3-27,共15页
植入物感染是骨科最常见和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也是导致植入手术失败的重要原因。当细菌在植入物表面形成生物膜后会极难消除,并吸附更多的细菌和真菌。大量研究表明,通过采用表面改性技术可有效减少致病菌的黏附和聚积,进而预防植入物... 植入物感染是骨科最常见和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也是导致植入手术失败的重要原因。当细菌在植入物表面形成生物膜后会极难消除,并吸附更多的细菌和真菌。大量研究表明,通过采用表面改性技术可有效减少致病菌的黏附和聚积,进而预防植入物周围感染。本文首先分析了细菌生物膜在骨科植入物表面的形成过程以及金属抗菌剂的抗菌机制。然后综述了目前国内外使用最广泛的一些金属基无机抗菌涂层及其相关的制备工艺,讨论了这些涂层在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和改善方法,并展望了未来无机抗菌涂层的发展方向,包括协同抗菌型涂层和促成骨型抗菌涂层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科植入体 无机抗菌涂层 制备工艺 组织结构 生物相容性 银纳米颗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介导抗菌涂层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3
作者 姚添甜 李熇阳 +1 位作者 任科峰 计剑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10036-10043,共8页
植/介入医疗装置引起的细菌感染是医源性感染的重要组成部分,严重危害病人生命健康,同时造成了巨大的社会经济损失。在医疗装置表面构建抗菌涂层是预防和解决医源性感染最有效和最实用的方法之一。光介导的抗菌涂层利用光照实现细菌灭活... 植/介入医疗装置引起的细菌感染是医源性感染的重要组成部分,严重危害病人生命健康,同时造成了巨大的社会经济损失。在医疗装置表面构建抗菌涂层是预防和解决医源性感染最有效和最实用的方法之一。光介导的抗菌涂层利用光照实现细菌灭活,具有灵活可控和不易引起细菌耐药性的优势,得到研究人员的广泛关注。本文介绍了基于光介导的抗菌涂层的作用机制、研究进展以及发展趋势,对该领域未来的研究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介导策略 抗菌涂层 光热 光动力 植介入医用装置 医源性感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iO_(2)抗菌涂层制备方法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4
作者 钱钊 杜旭 +4 位作者 尹莉 刘彦伯 李文戈 张静 赵远涛 《机械工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8-13,35,共7页
TiO_(2)抗菌涂层具有杀菌时效长、污染损害小等特点,有着传统杀菌剂无法比拟的应用前景。综述了TiO_(2)涂层的杀菌机理和涂层种类,对主要的制备工艺,如溶胶-凝胶法、电沉积法、磁控溅射法、等离子喷涂法、微弧氧化法的优缺点和应用现状... TiO_(2)抗菌涂层具有杀菌时效长、污染损害小等特点,有着传统杀菌剂无法比拟的应用前景。综述了TiO_(2)涂层的杀菌机理和涂层种类,对主要的制备工艺,如溶胶-凝胶法、电沉积法、磁控溅射法、等离子喷涂法、微弧氧化法的优缺点和应用现状进行了介绍,并对未来TiO_(2)抗菌涂层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O_(2)抗菌涂层 光催化 性能 制备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钛表面新型抗菌涂层的生物相容性研究 被引量:4
15
作者 庞诗梦 夏荣 +1 位作者 李趁趁 余金兰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1355-1359,共5页
目的探究钛表面聚二甲基硅氧烷/葡萄糖酸氯己定(PDMS/CHG)涂层的生物相容性。方法将不同浓度CHG通过PDMS共价接枝到钛表面,分为5组。钛组:空白对照组;PDMS组:仅用PDMS处理组;C1组:用PDMS和0.2 mg/ml CHG处理组;C2组:用PDMS和0.4 mg/ml ... 目的探究钛表面聚二甲基硅氧烷/葡萄糖酸氯己定(PDMS/CHG)涂层的生物相容性。方法将不同浓度CHG通过PDMS共价接枝到钛表面,分为5组。钛组:空白对照组;PDMS组:仅用PDMS处理组;C1组:用PDMS和0.2 mg/ml CHG处理组;C2组:用PDMS和0.4 mg/ml CHG处理组;C3组:用PDMS和0.8 mg/ml CHG处理组;使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各组钛片表面形貌,并将大鼠牙龈成纤维细胞(RGFs)接种至样品表面共培养,FITC标记的鬼笔环肽和AO/EB染色后,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CLSM)观察各组钛片表面细胞形态和细胞状态,CCK-8实验检测细胞增殖。结果SEM下可见各实验组钛片表面均已成膜,结合元素分析可得,C2、C3组表面的膜均匀且致密;CLSM显示各实验组细胞形态与钛组一致,伸展较好,且AO/EB染色结果表明,各组均有大量绿色荧光,且细胞形态良好;CCK-8结果显示各组OD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钛表面结合浓度不超过0.8 mg/ml的PDMS/CHG涂层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二甲基硅氧烷 氯己定 抗菌涂层 种植体周围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三氯生医用缝合线表面抗菌涂层的制备及性能 被引量:2
16
作者 童汇慧 张威迪 +1 位作者 胡惠文 程逵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880-883,895,共5页
利用聚多巴胺可在多种不同材料的表面结合其他分子的特性,将具有杀菌作用的三氯生分子有效地固载于医用缝合线表面形成抗菌涂层。研究结果显示,涂层使表面三氯生可有效地固载于医用缝合线表面,并缓慢释放。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抗... 利用聚多巴胺可在多种不同材料的表面结合其他分子的特性,将具有杀菌作用的三氯生分子有效地固载于医用缝合线表面形成抗菌涂层。研究结果显示,涂层使表面三氯生可有效地固载于医用缝合线表面,并缓慢释放。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抗菌实验显示,有抗菌涂层的缝合线表面具有显著的抗菌效应。该种涂层制备方法及涂层有望广泛应用于不同类型的医用缝合线的表面作抗菌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用缝合线 抗菌涂层 聚多巴胺 三氯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菌涂层和抗菌塑料在食品包装中的研究发展 被引量:15
17
作者 罗坤明 吴志林 《包装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98-107,共10页
目的从可食用抗菌涂层和食品抗菌塑料包装的角度出发提升食品的品质安全,满足消费者对安全优质食品的追求。方法根据食物的腐烂周期和保质方式的特点,系统性地总结目前可食用抗菌涂层的几种主要覆盖技术,以及非食用性抗菌塑料的载体和... 目的从可食用抗菌涂层和食品抗菌塑料包装的角度出发提升食品的品质安全,满足消费者对安全优质食品的追求。方法根据食物的腐烂周期和保质方式的特点,系统性地总结目前可食用抗菌涂层的几种主要覆盖技术,以及非食用性抗菌塑料的载体和制备方法,并将其运用到食品的包装设计中。结论针对保鲜周期短的易腐食品和保质期较长的常规食品提出了可行的包装方案,对可食用抗菌涂层和非可食用性抗菌塑料在未来食品包装领域的发展和研究做了指向性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食用抗菌涂层 非食用性塑料 食品包装 覆盖技术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荷转移型自动氧化还原(CT)纳米催化剂在抗菌涂层中的性能研究
18
作者 郭静 周顺莉 +1 位作者 刘春花 梁岩 《涂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6-11,共6页
通过抗菌测试为CT纳米催化剂筛选合适的基底材料、确定CT纳米催化剂添加量;使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细菌生物膜形成状态及涂层微观形态;通过测定羟自由基(·OH)、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_2^-)、丙二醛(MDA)等活... 通过抗菌测试为CT纳米催化剂筛选合适的基底材料、确定CT纳米催化剂添加量;使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细菌生物膜形成状态及涂层微观形态;通过测定羟自由基(·OH)、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_2^-)、丙二醛(MDA)等活性氧(ROS)指标对其抗菌机理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用无机硅胶粘合剂作基底材料的抗菌涂层具有更好的抗菌效果,当CT纳米催化剂在无机硅液体中的添加量为0.3 g/L时,具有最好的抗菌效果,对大肠杆菌的抗菌率达到了40%~50%。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扫描电镜下,可观察到含0.3 g/L CT纳米催化剂的抗菌涂层对金黄葡萄球菌生物膜的形成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涂膜与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反应液中·O_2^-、·OH、MDA指标的测定结果表明,ROS生成和氧化应激在CT涂膜抗菌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且不依赖光照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菌涂层 CT纳米催化剂 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温度对抗菌涂层薄膜中Nisin扩散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4
19
作者 崔珊珊 卢立新 刘志刚 《包装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8-9,12,共3页
温度是影响抗菌涂层中抗菌剂扩散的重要因素。制备含相同浓度的乳酸链球菌素(Nisin)的抗菌涂层薄膜,在5,25和45℃下测量不同时间段涂层中扩散出的Nisin浓度,应用费克第二定律获得其扩散系数。结果表明:随着温度的升高,扩散系数也随之增... 温度是影响抗菌涂层中抗菌剂扩散的重要因素。制备含相同浓度的乳酸链球菌素(Nisin)的抗菌涂层薄膜,在5,25和45℃下测量不同时间段涂层中扩散出的Nisin浓度,应用费克第二定律获得其扩散系数。结果表明:随着温度的升高,扩散系数也随之增大,并根据Arrhenius公式计算出活化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菌涂层 扩散系数 温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内外无机抗菌涂层技术研发现状
20
作者 张鹏举 赵娣芳 王勇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S02期637-641,647,共6页
对国内外材料表面无机抗菌涂层的种类及制备新技术进行了论述。介绍了金属离子类抗菌涂层、光催化类抗菌涂层、石墨烯类抗菌涂层等无机抗菌涂层。综述了磁控溅射法、粉末包埋法、溶胶-凝胶法、浸涂法、等离子体法、层层自组装法、电泳... 对国内外材料表面无机抗菌涂层的种类及制备新技术进行了论述。介绍了金属离子类抗菌涂层、光催化类抗菌涂层、石墨烯类抗菌涂层等无机抗菌涂层。综述了磁控溅射法、粉末包埋法、溶胶-凝胶法、浸涂法、等离子体法、层层自组装法、电泳沉积法、冷喷涂法、响应性法等国内外抗菌涂层的制备技术及其发展现状,并指出其优缺点及今后抗菌涂层材料的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菌涂层 复合材料 磁控溅射 真空镀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