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转基因抗草丁膦油菜籽检测方法研究 被引量:11
1
作者 潘良文 沈禹飞 +2 位作者 陈家华 胡永强 陶军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57-59,62,共4页
应用PCR技术 ,测试抗草丁膦杂交油菜籽中转入的外源抗草丁膦除草剂基因 (BAR)、雄性不育基因 (BARNASE)和恢复基因 (BARSTAR) ,通过对PCR产物进行克隆和测序 ,建立了检测转基因抗草丁膦油菜籽的技术和方法。
关键词 转基因油菜 基因 雄性不育基因 恢复基因 PCR 农产品安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转基因抗草丁膦油菜籽中Barnase基因的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 被引量:15
2
作者 潘良文 田风华 张舒亚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94-198,共5页
利用荧光定量PCR技术,对进口抗草丁膦油菜籽中的Barnase基因进行了定量检测,分别建立了抗草丁膦油菜籽参照样品外源Barnase基因和内标准HMG基因C t值与模板量之间的标准曲线和线性回归方程,运用所建立起来的方法对14批油菜籽样品进行了... 利用荧光定量PCR技术,对进口抗草丁膦油菜籽中的Barnase基因进行了定量检测,分别建立了抗草丁膦油菜籽参照样品外源Barnase基因和内标准HMG基因C t值与模板量之间的标准曲线和线性回归方程,运用所建立起来的方法对14批油菜籽样品进行了定量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基因油菜 Barnase基因 HMG基因 定量PC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草丁膦转基因油菜与野芥菜的抗性回交3代子1代和子2代的适合度 被引量:4
3
作者 王晓蕾 王建 +3 位作者 张庆玲 闫静 强胜 宋小玲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138-151,共14页
如果抗除草剂转基因油菜的抗性基因渗入到野芥菜中,会给野芥菜的防除带来很大困难。因此在抗除草剂转基因油菜环境释放前对抗性基因向野芥菜的渗入开展深入的研究非常必要。以抗草丁膦转基因油菜与野芥菜的携带抗性基因回交3代子1代和子... 如果抗除草剂转基因油菜的抗性基因渗入到野芥菜中,会给野芥菜的防除带来很大困难。因此在抗除草剂转基因油菜环境释放前对抗性基因向野芥菜的渗入开展深入的研究非常必要。以抗草丁膦转基因油菜与野芥菜的携带抗性基因回交3代子1代和子2代(BC3m F2和BC3p F2及BC3m F3和BC3p F3,m表示以野芥菜为母本的回交后代,p表示以野芥菜为父本的回交后代)为材料,在田间条件下研究了它们在不同密度(低密度为15株/区,高密度为30株/区)及不同种植比例(单种,野芥菜与回交后代以4∶1、3∶2、1∶1混种)时的适合度成分和总适合度。结果表明,无论是低密度还是高密度条件下,单种时BC3F2和BC3F3的总适合度均与野芥菜无显著差异。低密度混种时,在4∶1和3∶2下,只有BC3m F3的总适合度与野芥菜无显著差异,其余各后代的总适合度均显著小于野芥菜;以1∶1混种时,只有BC3m F2和BC3m F3的总适合度与野芥菜无显著差异。高密度混种时,3个比例混种下4种供试回交后代的总适合度均显著小于野芥菜。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BC3m F3的各适合度成分都与混种比例不相关。表明携带抗性基因的BC3F2和BC3F3在野外都具有生存定植的可能性,且BC3m F3定植的可能性较其他供试回交后代更大。因此在防范转基因油菜基因逃逸的策略上,在防范初始杂交发生的同时,也应该防范回交后代的产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基因油菜 野芥菜 回交后代 适合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草甘膦转基因油菜与野芥菜回交3代子1代和子2代的适合度研究 被引量:6
4
作者 张庆玲 王建 +4 位作者 强胜 王晓蕾 闫静 伏建国 宋小玲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434-443,共10页
[目的]携带抗性基因回交后代的适合度是抗除草剂转基因作物的抗性基因能否成功逃逸到野生近缘种的重要依据。本文研究抗草甘膦转基因油菜与野芥菜的回交3代子1代(BC_3F_2)和子2代(BC_3F_3)在田间条件下的适合度,为转基因油菜基因漂移的... [目的]携带抗性基因回交后代的适合度是抗除草剂转基因作物的抗性基因能否成功逃逸到野生近缘种的重要依据。本文研究抗草甘膦转基因油菜与野芥菜的回交3代子1代(BC_3F_2)和子2代(BC_3F_3)在田间条件下的适合度,为转基因油菜基因漂移的生态风险评估提供有价值的参考。[方法]以野芥菜、抗草甘膦转基因油菜与野芥菜的BC_3F_2和BC3F3为材料,研究在低密度(每区15株)和高密度(每区30株)单种及不同种植比例(野芥菜、回交后代的混种比例分别为4∶1、3∶2和1∶1)混种条件下,野芥菜与BC_3F_2和BC_3F_3的总适合度。[结果]单种条件下,BC_3F_2的总适合度均与野芥菜无显著性差异。混种条件下,种植比例为4∶1时,BC_3F_2在2种密度下的总适合度均显著低于野芥菜;在混种比例为3∶2和1∶1条件下,BC_3F_2在低密度条件下的总适合度与野芥菜相当,而在高密度下的总适合度显著低于野芥菜。BC_3F_3在各种种植条件下的总适合度均与野芥菜无显著差异。[结论]BC_3F_2的总适合度受种植密度和比例的影响,在低密度3∶2和1∶1混种比例下的总适合度与野芥菜相当;BC_3F_3的总适合度不受种植密度和比例的影响。抗草甘膦转基因油菜与野芥菜的BC_3F_2和BC_3F_3都具有在野外生存定植的可能性,且BC3F3定植的可能性较BC_3F_2更大。因此在防范转基因油菜基因逃逸的策略上,除防范初始杂交发生外,也应该防范回交后代的产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芥菜 转基因油菜 回交后代 适合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转基因抗草甘膦油菜内源特异参照基因BnACCg8和外源E93'终止子的检测研究 被引量:4
5
作者 潘良文 胡永强 张舒亚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74-77,共4页
对转基因抗草甘膦油菜内源特异参照基因BnACCg8和外源基因E93'终止子进行了普通PCR和Taq Man实时荧光PCR检测,建立了相应的检测方法。
关键词 油菜 转基因产品 内源特异参照基因BnACCg8 外源基因E93’终止子 检测方法 PC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抗广谱性除草剂草甘膦转基因油菜的创制及其鉴定 被引量:7
6
作者 李杰华 端群 +6 位作者 史明涛 吴潞梅 柳寒 林拥军 吴高兵 范楚川 周永明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789-798,共10页
草甘膦是世界上应用最广泛的广谱性除草剂,目前我国还没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抗草甘膦油菜品种。本研究利用农杆菌介导的油菜下胚轴遗传转化方法,将新型抗草甘膦基因I.variabilis EPSPS转入甘蓝型油菜品系J9707中,获得了126株阳性转化株,阳... 草甘膦是世界上应用最广泛的广谱性除草剂,目前我国还没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抗草甘膦油菜品种。本研究利用农杆菌介导的油菜下胚轴遗传转化方法,将新型抗草甘膦基因I.variabilis EPSPS转入甘蓝型油菜品系J9707中,获得了126株阳性转化株,阳性率为97.0%。这些转化单株中的T-DNA插入以单拷贝为主(占44.8%)。通过反向PCR确定了EPS-2、EPS-6和EPS-7等油菜转化体中T-DNA插入位置,并设计转化体特异性引物对它们的T0~T3代材料进行检测,证明了它们的T-DNA在基因组水平上整合的稳定性。RNA和蛋白水平的表达分析证实,I.variabilis EPSPS转基因及其蛋白产物在各转化株系不同世代能够稳定表达。苗期进行不同剂量的除草剂喷施处理发现,EPS-1、EPS-2、EPS-5、EPS-6和EPS-7等株系可耐受4倍田间推荐使用剂量的草甘膦。本研究所创建的新型抗草甘膦油菜种质资源将为我国抗除草剂油菜品种培育奠定了重要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蓝型油菜 I.variabilis EPSPS 转基因 分子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草铵膦除草剂转基因油菜新种质的创制及鉴定 被引量:1
7
作者 吴潞梅 覃萍 +7 位作者 闫彤 端群 于洋 柳寒 林拥军 吴高兵 范楚川 周永明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696-1708,共13页
草铵膦是一种在世界范围内广泛使用的内吸型除草剂。目前,我国还未研发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抗草铵膦除草剂油菜品种。本研究通过油菜下胚轴遗传转化方法成功将1个新型草铵膦抗性基因Syn1-RePAT转化到甘蓝型油菜中,通过筛选获得了27株... 草铵膦是一种在世界范围内广泛使用的内吸型除草剂。目前,我国还未研发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抗草铵膦除草剂油菜品种。本研究通过油菜下胚轴遗传转化方法成功将1个新型草铵膦抗性基因Syn1-RePAT转化到甘蓝型油菜中,通过筛选获得了27株阳性单株。利用Southern blot技术筛选出其中的单拷贝T-DNA插入株系,并通过后代分离比检测对重要株系进行了拷贝数验证。利用Inverse-PCR技术对OV40-7、OV40-15、OV40-16和OV40-17等转化体进行T-DNA侧翼序列分析与比对,分离获得了各转基因株系的插入位点信息。对不同转化体株系设计特异性引物,通过PCR技术检测外源基因序列在T1~T3代材料的整合稳定性。RT-PCR和qRT-PCR表达分析证实,Syn1-RePAT转基因在多个转化株系的不同世代稳定超量表达。对T1代转化体进行功能鉴定,各转化体对草铵膦具有良好的抗性,至少可耐受6倍田间推荐施用剂量的草铵膦。本研究所创建的新型抗草铵膦油菜种质资源极具应用前景,为我国抗草铵膦良种培育工作提供了有力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蓝型油菜 Syn1-RePAT 转基因油菜 分子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除草剂转基因油菜与野芥菜的抗性回交3代子4代的适合度 被引量:3
8
作者 卞清 王晓蕾 +1 位作者 强胜 宋小玲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737-745,共9页
为深入研究抗除草剂转基因油菜与野芥菜的抗性回交后代适合度,分析抗性基因是否渗入近缘杂草野芥菜中,研究了抗草甘膦和抗草丁膦转基因油菜与野芥菜的抗性正反回交3代子4代(BC3F_5)在2种种植方式(单种,野芥菜与回交后代等比例混种)及2... 为深入研究抗除草剂转基因油菜与野芥菜的抗性回交后代适合度,分析抗性基因是否渗入近缘杂草野芥菜中,研究了抗草甘膦和抗草丁膦转基因油菜与野芥菜的抗性正反回交3代子4代(BC3F_5)在2种种植方式(单种,野芥菜与回交后代等比例混种)及2个种植密度(低密度为15株/3m2,高密度为30株/3m2)下的适合度。结果发现,在单种和低密度等比例混种条件下,抗性BC3F_5的各适合度成分以及总适合度均已达到与野芥菜相当的水平;在高密度等比例混种时,BC3F_5R(抗草甘膦的BC3F_5)与野芥菜的各适合度成分以及总适合度均无显著差异,但BC3F_5L(抗草丁膦的BC3F_5)的主要适合度成分和总适合度均显著低于野芥菜。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野芥菜和抗性BC3F_5的主要适合度成分与种植密度显著相关。因此结论认为,抗草甘膦或抗草丁膦的正反回交3代子4代在自然环境条件下的生存能力强,抗草甘膦转基因油菜的抗性基因漂移到野芥菜可能引起的生态风险比抗草丁膦转基因的生态风险更大。因此防范转基因作物的基因逃逸不仅要防范转基因作物与近缘杂草的初始杂交,而且要防范杂交后代与杂草的回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基因甘蓝型油菜(Brassica napus) 抗草丁膦转基因甘蓝型油菜 野芥菜 回交后代 适合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菜抗草丁膦性状的遗传与利用 被引量:7
9
作者 浦惠明 高建芹 +3 位作者 戚存扣 张洁夫 陈新军 傅寿仲 《江苏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5-18,共4页
以抗草丁膦油菜HCN - 19的自交分离选系和MICMS保持系宁B6、宁B7、恢复系宁R1、宁R3以及油菜品系 10 0 3、10 72为亲本材料 ,配制杂交组合 ,研究油菜的抗草丁膦性状遗传。结果表明 ,油菜的草丁膦抗性为显性性状 ,受一对基因控制 ,抗草... 以抗草丁膦油菜HCN - 19的自交分离选系和MICMS保持系宁B6、宁B7、恢复系宁R1、宁R3以及油菜品系 10 0 3、10 72为亲本材料 ,配制杂交组合 ,研究油菜的抗草丁膦性状遗传。结果表明 ,油菜的草丁膦抗性为显性性状 ,受一对基因控制 ,抗草丁膦的bar基因在F2 和BC1 群体遵循孟德尔分离规律。因此 ,应用杂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菜 利用 BAR基因 遗传 剂性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转bar基因抗草铵膦油菜对草铵膦抗性的评价 被引量:6
10
作者 鲁军雄 陈社员 +3 位作者 官春云 刘忠松 王国槐 肖刚 《作物研究》 2013年第1期33-39,共7页
为评价抗草铵膦转基因杂交油菜对草铵膦的抗性,以转bar基因抗草铵膦杂交油菜"7748"为材料,在2个密度水平和4种除草剂下,以油菜单株鲜重、株高、单株叶面积、净光合速率、SPAD值、全株角果数、每角粒数、千粒重等为指标,研究... 为评价抗草铵膦转基因杂交油菜对草铵膦的抗性,以转bar基因抗草铵膦杂交油菜"7748"为材料,在2个密度水平和4种除草剂下,以油菜单株鲜重、株高、单株叶面积、净光合速率、SPAD值、全株角果数、每角粒数、千粒重等为指标,研究了草铵膦及其对照药剂对抗草铵膦转基因杂交油菜生长、产量及产量构成、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草铵膦处理后4 d之内油菜叶绿素相对含量、净光合速率极显著低于对照,15 d左右内油菜单株鲜重、单株叶面积极显著低于对照,20 d左右内油菜株高极显著低于对照,但药后1个月左右均超过对照。密度间、密度与除草剂交互作用差异显著,密度间以高密度的平均产量最高,除草剂间以草铵膦处理的平均产量最高。草铵膦处理后,油菜全株角果数有所下降,但角粒数、千粒重提高。转基因杂交油菜对草铵膦有较强的抗性,草铵膦对转基因杂交油菜安全并能稳定增加其产量,可应用于生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菜 转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野芥菜向抗除草剂转基因油菜基因流动的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王舟 宋小玲 +1 位作者 皇甫超河 强胜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49-54,共6页
采用人工授粉的方法,分别以转基因抗草丁膦和抗草甘膦油菜为母本,野芥菜为父本,研究野芥菜的基因流动到转基因油菜中的可能性。结果表明,野芥菜和抗草丁膦及抗草甘膦油菜的亲和性指数明显低于其自交授粉的亲和性指数,只有0.44和0.54。... 采用人工授粉的方法,分别以转基因抗草丁膦和抗草甘膦油菜为母本,野芥菜为父本,研究野芥菜的基因流动到转基因油菜中的可能性。结果表明,野芥菜和抗草丁膦及抗草甘膦油菜的亲和性指数明显低于其自交授粉的亲和性指数,只有0.44和0.54。经除草剂筛选和PCR检测证明,所有F1都携带了相应的抗性基因并表现出对相应除草剂的抗性。对F1的适合度研究表明,两种F1种子萌发率及营养生长情况和野芥菜没有明显差异,但结实明显下降,携带抗草丁膦基因的F1和携带抗草甘膦基因的F1每个角果饱满种子粒数分别是0.50和0.61。分别以两种F1为母本,野芥菜为父本进行回交,结实仍然很低,携带抗草丁膦基因的F1和携带抗草甘膦基因的F1与野芥菜回交每个角果饱满种子粒数分别只有0.35和0.33。上述结果表明,野芥菜基因流动到两种抗性油菜的可能性均比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基因油菜 转基因油菜 野芥菜 基因 适合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亚麻转基因中抗生素应用效果的研究 被引量:12
12
作者 康庆华 《中国麻业》 2005年第2期94-97,共4页
在利用农杆菌介导法进行亚麻抗除草剂草丁膦(Basta)目的基因(Bar)导入工作中;对选择培养基内加入500mg/l克拉维酸钾(timentin进口)+200mg/l头孢噻肟(claforan进口)的抗菌素来取代500mg/l头孢噻肟(Cefotaxime国产)不仅脱菌效果彻底,期效... 在利用农杆菌介导法进行亚麻抗除草剂草丁膦(Basta)目的基因(Bar)导入工作中;对选择培养基内加入500mg/l克拉维酸钾(timentin进口)+200mg/l头孢噻肟(claforan进口)的抗菌素来取代500mg/l头孢噻肟(Cefotaxime国产)不仅脱菌效果彻底,期效长,且不影响亚麻愈伤形成和芽的分化;同时对再生植株进行了盆栽Basta抗性筛选试验,获得不同抗性的植株和种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麻 生素 转基因 应用 农杆菌介导法 性筛选试验 头孢噻肟 选择培养基 Basta 目的基因 克拉维酸 再生植株 菌素 进口 导入 脱菌 愈伤 盆栽 种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核酸序列依赖性扩增技术的玉米转基因成分Bar的鉴定 被引量:3
13
作者 栾鑫超 张冰琦 +3 位作者 孙笠原 于丽莉 侯殿雅 徐亚维 《种子》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88-91,共4页
为了开发高灵敏度、高特异性且易于普及的玉米转抗草丁膦抗性Bialaphos resistance(Bar)基因的鉴定方法,采用核酸序列依赖性扩增(Nucleic Acid Sequence-based Amplification,NASBA)技术,根据转基因成分Bar基因的mRNA序列,设计合成Bar... 为了开发高灵敏度、高特异性且易于普及的玉米转抗草丁膦抗性Bialaphos resistance(Bar)基因的鉴定方法,采用核酸序列依赖性扩增(Nucleic Acid Sequence-based Amplification,NASBA)技术,根据转基因成分Bar基因的mRNA序列,设计合成Bar基因的检测特异引物和探针,通过优化NASBA扩增反应程序和产物检测体系,开发不依赖核酸扩增仪的转基因成分Bar的分子检测试剂盒,短时间内对转基因成分Bar进行高灵敏度筛查。结果表明,检测特异性好且灵敏度高,其灵敏度可达6 fg,样本检测也说明试剂盒具有较高灵敏度和特异性,且适合基层部门和采样现场对Bar转基因成分的早期鉴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转基因 核酸序列依赖性扩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ar基因和转Bar基因作物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0
14
作者 段发平 梁承邺 黎垣庆 《广西植物》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66-172,共7页
概述了草丁膦的毒害机理和 Bar基因的抗性机理与表达情况。总结了转 Bar基因作物的来源、抗性遗传特点和其对环境安全性评价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展望了 Bar基因和转 Bar基因作物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 BAR基因 转基因作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