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抗草丁膦转基因油菜与野芥菜的抗性回交3代子1代和子2代的适合度
被引量:
4
1
作者
王晓蕾
王建
+3 位作者
张庆玲
闫静
强胜
宋小玲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138-151,共14页
如果抗除草剂转基因油菜的抗性基因渗入到野芥菜中,会给野芥菜的防除带来很大困难。因此在抗除草剂转基因油菜环境释放前对抗性基因向野芥菜的渗入开展深入的研究非常必要。以抗草丁膦转基因油菜与野芥菜的携带抗性基因回交3代子1代和子...
如果抗除草剂转基因油菜的抗性基因渗入到野芥菜中,会给野芥菜的防除带来很大困难。因此在抗除草剂转基因油菜环境释放前对抗性基因向野芥菜的渗入开展深入的研究非常必要。以抗草丁膦转基因油菜与野芥菜的携带抗性基因回交3代子1代和子2代(BC3m F2和BC3p F2及BC3m F3和BC3p F3,m表示以野芥菜为母本的回交后代,p表示以野芥菜为父本的回交后代)为材料,在田间条件下研究了它们在不同密度(低密度为15株/区,高密度为30株/区)及不同种植比例(单种,野芥菜与回交后代以4∶1、3∶2、1∶1混种)时的适合度成分和总适合度。结果表明,无论是低密度还是高密度条件下,单种时BC3F2和BC3F3的总适合度均与野芥菜无显著差异。低密度混种时,在4∶1和3∶2下,只有BC3m F3的总适合度与野芥菜无显著差异,其余各后代的总适合度均显著小于野芥菜;以1∶1混种时,只有BC3m F2和BC3m F3的总适合度与野芥菜无显著差异。高密度混种时,3个比例混种下4种供试回交后代的总适合度均显著小于野芥菜。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BC3m F3的各适合度成分都与混种比例不相关。表明携带抗性基因的BC3F2和BC3F3在野外都具有生存定植的可能性,且BC3m F3定植的可能性较其他供试回交后代更大。因此在防范转基因油菜基因逃逸的策略上,在防范初始杂交发生的同时,也应该防范回交后代的产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草丁膦转基因油菜
野芥菜
回交后代
适合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野芥菜向抗除草剂转基因油菜基因流动的研究
被引量:
2
2
作者
王舟
宋小玲
+1 位作者
皇甫超河
强胜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49-54,共6页
采用人工授粉的方法,分别以转基因抗草丁膦和抗草甘膦油菜为母本,野芥菜为父本,研究野芥菜的基因流动到转基因油菜中的可能性。结果表明,野芥菜和抗草丁膦及抗草甘膦油菜的亲和性指数明显低于其自交授粉的亲和性指数,只有0.44和0.54。...
采用人工授粉的方法,分别以转基因抗草丁膦和抗草甘膦油菜为母本,野芥菜为父本,研究野芥菜的基因流动到转基因油菜中的可能性。结果表明,野芥菜和抗草丁膦及抗草甘膦油菜的亲和性指数明显低于其自交授粉的亲和性指数,只有0.44和0.54。经除草剂筛选和PCR检测证明,所有F1都携带了相应的抗性基因并表现出对相应除草剂的抗性。对F1的适合度研究表明,两种F1种子萌发率及营养生长情况和野芥菜没有明显差异,但结实明显下降,携带抗草丁膦基因的F1和携带抗草甘膦基因的F1每个角果饱满种子粒数分别是0.50和0.61。分别以两种F1为母本,野芥菜为父本进行回交,结实仍然很低,携带抗草丁膦基因的F1和携带抗草甘膦基因的F1与野芥菜回交每个角果饱满种子粒数分别只有0.35和0.33。上述结果表明,野芥菜基因流动到两种抗性油菜的可能性均比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草丁膦转基因油菜
抗
草
甘
膦
转基因
油菜
野芥菜
基因
流
适合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抗除草剂转基因油菜与野芥菜的抗性回交3代子4代的适合度
被引量:
3
3
作者
卞清
王晓蕾
+1 位作者
强胜
宋小玲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737-745,共9页
为深入研究抗除草剂转基因油菜与野芥菜的抗性回交后代适合度,分析抗性基因是否渗入近缘杂草野芥菜中,研究了抗草甘膦和抗草丁膦转基因油菜与野芥菜的抗性正反回交3代子4代(BC3F_5)在2种种植方式(单种,野芥菜与回交后代等比例混种)及2...
为深入研究抗除草剂转基因油菜与野芥菜的抗性回交后代适合度,分析抗性基因是否渗入近缘杂草野芥菜中,研究了抗草甘膦和抗草丁膦转基因油菜与野芥菜的抗性正反回交3代子4代(BC3F_5)在2种种植方式(单种,野芥菜与回交后代等比例混种)及2个种植密度(低密度为15株/3m2,高密度为30株/3m2)下的适合度。结果发现,在单种和低密度等比例混种条件下,抗性BC3F_5的各适合度成分以及总适合度均已达到与野芥菜相当的水平;在高密度等比例混种时,BC3F_5R(抗草甘膦的BC3F_5)与野芥菜的各适合度成分以及总适合度均无显著差异,但BC3F_5L(抗草丁膦的BC3F_5)的主要适合度成分和总适合度均显著低于野芥菜。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野芥菜和抗性BC3F_5的主要适合度成分与种植密度显著相关。因此结论认为,抗草甘膦或抗草丁膦的正反回交3代子4代在自然环境条件下的生存能力强,抗草甘膦转基因油菜的抗性基因漂移到野芥菜可能引起的生态风险比抗草丁膦转基因的生态风险更大。因此防范转基因作物的基因逃逸不仅要防范转基因作物与近缘杂草的初始杂交,而且要防范杂交后代与杂草的回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
草
甘
膦
转基因
甘蓝型
油菜
(Brassica
napus)
抗
草
丁
膦
转基因
甘蓝型
油菜
野芥菜
回交后代
适合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抗草丁膦转基因油菜与野芥菜的抗性回交3代子1代和子2代的适合度
被引量:
4
1
作者
王晓蕾
王建
张庆玲
闫静
强胜
宋小玲
机构
南京农业大学杂草研究室
出处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138-151,共14页
基金
转基因生物新品种培育科技重大专项子课题(2016ZX08012005-006)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1270579)资助
文摘
如果抗除草剂转基因油菜的抗性基因渗入到野芥菜中,会给野芥菜的防除带来很大困难。因此在抗除草剂转基因油菜环境释放前对抗性基因向野芥菜的渗入开展深入的研究非常必要。以抗草丁膦转基因油菜与野芥菜的携带抗性基因回交3代子1代和子2代(BC3m F2和BC3p F2及BC3m F3和BC3p F3,m表示以野芥菜为母本的回交后代,p表示以野芥菜为父本的回交后代)为材料,在田间条件下研究了它们在不同密度(低密度为15株/区,高密度为30株/区)及不同种植比例(单种,野芥菜与回交后代以4∶1、3∶2、1∶1混种)时的适合度成分和总适合度。结果表明,无论是低密度还是高密度条件下,单种时BC3F2和BC3F3的总适合度均与野芥菜无显著差异。低密度混种时,在4∶1和3∶2下,只有BC3m F3的总适合度与野芥菜无显著差异,其余各后代的总适合度均显著小于野芥菜;以1∶1混种时,只有BC3m F2和BC3m F3的总适合度与野芥菜无显著差异。高密度混种时,3个比例混种下4种供试回交后代的总适合度均显著小于野芥菜。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BC3m F3的各适合度成分都与混种比例不相关。表明携带抗性基因的BC3F2和BC3F3在野外都具有生存定植的可能性,且BC3m F3定植的可能性较其他供试回交后代更大。因此在防范转基因油菜基因逃逸的策略上,在防范初始杂交发生的同时,也应该防范回交后代的产生。
关键词
抗草丁膦转基因油菜
野芥菜
回交后代
适合度
Keywords
glufosinate-resistant transgenic oilseed rape (Brassica napus)
wild Brassica juncea
backcross generation
fitness
分类号
S451 [农业科学—植物保护]
S565.4 [农业科学—作物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野芥菜向抗除草剂转基因油菜基因流动的研究
被引量:
2
2
作者
王舟
宋小玲
皇甫超河
强胜
机构
南京农业大学杂草研究室
出处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49-54,共6页
基金
国家基础研究专项基金项目(2007CB109202)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0400059)
文摘
采用人工授粉的方法,分别以转基因抗草丁膦和抗草甘膦油菜为母本,野芥菜为父本,研究野芥菜的基因流动到转基因油菜中的可能性。结果表明,野芥菜和抗草丁膦及抗草甘膦油菜的亲和性指数明显低于其自交授粉的亲和性指数,只有0.44和0.54。经除草剂筛选和PCR检测证明,所有F1都携带了相应的抗性基因并表现出对相应除草剂的抗性。对F1的适合度研究表明,两种F1种子萌发率及营养生长情况和野芥菜没有明显差异,但结实明显下降,携带抗草丁膦基因的F1和携带抗草甘膦基因的F1每个角果饱满种子粒数分别是0.50和0.61。分别以两种F1为母本,野芥菜为父本进行回交,结实仍然很低,携带抗草丁膦基因的F1和携带抗草甘膦基因的F1与野芥菜回交每个角果饱满种子粒数分别只有0.35和0.33。上述结果表明,野芥菜基因流动到两种抗性油菜的可能性均比较小。
关键词
抗草丁膦转基因油菜
抗
草
甘
膦
转基因
油菜
野芥菜
基因
流
适合度
Keywords
transgenic glufosinate-resistant oilseed rape
transgenic glyphosate-resistant oilseed rape
Brassica juncea
分类号
S451.1 [农业科学—植物保护]
Q789 [生物学—分子生物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抗除草剂转基因油菜与野芥菜的抗性回交3代子4代的适合度
被引量:
3
3
作者
卞清
王晓蕾
强胜
宋小玲
机构
南京农业大学杂草研究室
出处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737-745,共9页
基金
转基因生物新品种培育科技重大专项子课题(2016ZX08012005-006)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1270579)
文摘
为深入研究抗除草剂转基因油菜与野芥菜的抗性回交后代适合度,分析抗性基因是否渗入近缘杂草野芥菜中,研究了抗草甘膦和抗草丁膦转基因油菜与野芥菜的抗性正反回交3代子4代(BC3F_5)在2种种植方式(单种,野芥菜与回交后代等比例混种)及2个种植密度(低密度为15株/3m2,高密度为30株/3m2)下的适合度。结果发现,在单种和低密度等比例混种条件下,抗性BC3F_5的各适合度成分以及总适合度均已达到与野芥菜相当的水平;在高密度等比例混种时,BC3F_5R(抗草甘膦的BC3F_5)与野芥菜的各适合度成分以及总适合度均无显著差异,但BC3F_5L(抗草丁膦的BC3F_5)的主要适合度成分和总适合度均显著低于野芥菜。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野芥菜和抗性BC3F_5的主要适合度成分与种植密度显著相关。因此结论认为,抗草甘膦或抗草丁膦的正反回交3代子4代在自然环境条件下的生存能力强,抗草甘膦转基因油菜的抗性基因漂移到野芥菜可能引起的生态风险比抗草丁膦转基因的生态风险更大。因此防范转基因作物的基因逃逸不仅要防范转基因作物与近缘杂草的初始杂交,而且要防范杂交后代与杂草的回交。
关键词
抗
草
甘
膦
转基因
甘蓝型
油菜
(Brassica
napus)
抗
草
丁
膦
转基因
甘蓝型
油菜
野芥菜
回交后代
适合度
Keywords
glyphosate - resistant transgenic oilseed rape ( Brassica napus)
glufosinate - resistant transgenic oilseed rape
wild Brassica juncea
backcross generations
fitness
分类号
S565.4 [农业科学—作物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抗草丁膦转基因油菜与野芥菜的抗性回交3代子1代和子2代的适合度
王晓蕾
王建
张庆玲
闫静
强胜
宋小玲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
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野芥菜向抗除草剂转基因油菜基因流动的研究
王舟
宋小玲
皇甫超河
强胜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抗除草剂转基因油菜与野芥菜的抗性回交3代子4代的适合度
卞清
王晓蕾
强胜
宋小玲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
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