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6篇文章
< 1 2 1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伴抗胶质纤维酸性蛋白抗体阳性的复发性短节段脊髓炎一例
1
作者 孙亚婷 邵若晨 +1 位作者 李晓晖 任士卿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783-786,共4页
患者男性,36岁。因左侧胸背部疼痛10天,于2021年1月16日入院。患者10天前因“感冒”诱发左侧胸背部疼痛,局部皮肤及躯干过伸时触痛明显,活动后症状减轻,病程中无肢体麻木无力、大小便障碍。为求进一步诊断与治疗,遂于2021年1月16日至我... 患者男性,36岁。因左侧胸背部疼痛10天,于2021年1月16日入院。患者10天前因“感冒”诱发左侧胸背部疼痛,局部皮肤及躯干过伸时触痛明显,活动后症状减轻,病程中无肢体麻木无力、大小便障碍。为求进一步诊断与治疗,遂于2021年1月16日至我院就诊,门诊以“急性脊髓炎待查”收入院。既往史、个人史及家族史无特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炎 神经胶质纤维酸性蛋白 病例报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例自身免疫性胶质纤维酸性蛋白星形胶质细胞病的临床病例分析
2
作者 王晓燕 赵忠 +2 位作者 陈文利 王妮娅 唐浩 《中国免疫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768-1771,共4页
目的:总结自身免疫性胶质纤维酸性蛋白星形胶质细胞病(GFAP-A)的临床特点,以提高临床医师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2023年5月11日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收治并确诊的1例GFAP-A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实验室检查等资料。结... 目的:总结自身免疫性胶质纤维酸性蛋白星形胶质细胞病(GFAP-A)的临床特点,以提高临床医师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2023年5月11日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收治并确诊的1例GFAP-A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实验室检查等资料。结果:自身免疫性胶质纤维酸性蛋白星形胶质细胞病患者女性,67岁,表现为脑膜脑脊髓炎,头颅MRI出现异常,见双侧颞叶内侧、海马信号异常,双侧基底节区、脑桥、侧脑室旁白质区广泛病变并侧脑室室管膜、软脑膜强化,长节段脊髓异常信号,脑脊液抗GFAP抗体阳性,予激素治疗后预后良好,随访无复发。结论:GFAP-A的主要临床表现为急性或亚急性起病的脑膜炎和/或脑炎,脊髓炎、脊膜炎,通过脑脊液自身免疫性抗体检测可明确诊断,及时治疗可改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胶质纤维酸性蛋白抗体 自身免疫性脑炎 脑膜炎 头颅核磁共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4例疑似结核性脑膜炎的自身免疫性胶质纤维酸性蛋白星形细胞病的临床特征分析
3
作者 王丽恒 王璇 +2 位作者 郑建铭 刘其会 李宁 《复旦学报(医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560-565,共6页
自身免疫性胶质纤维酸性蛋白星形细胞病(autoimmune glial fibrillary acidic protein astrocytopathy,A-GFAP-A)是一种自身免疫介导的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其症状及脑脊液改变多与中枢感染性疾病,尤其是结核性脑膜炎(tuberculous meningit... 自身免疫性胶质纤维酸性蛋白星形细胞病(autoimmune glial fibrillary acidic protein astrocytopathy,A-GFAP-A)是一种自身免疫介导的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其症状及脑脊液改变多与中枢感染性疾病,尤其是结核性脑膜炎(tuberculous meningitis,TBM)相似,临床上常难以鉴别。本文收集2020年1月至2023年9月期间,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收治的4例疑似结核性脑膜炎的A-GFAP-A患者的临床表现、辅助检查、诊治经过等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讨论其鉴别诊断要点,旨在提高临床医师对A-GFAP-A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身免疫性胶质纤维酸性蛋白星形细胞病(A-GFAP-A) 胶质纤维酸性蛋白抗体 结核性脑膜炎(TBM) 脑膜脑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身免疫性胶质纤维酸性蛋白星形细胞病一例
4
作者 张应从 龚霞蓉 +3 位作者 丁凡 李青芮 缪赛琼 左华艳 《放射学实践》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819-820,共2页
病例资料女,65岁,因四肢不自主震颤伴语言行为紊乱1个月余入院。1个月前出现四肢不自主震颤伴发热头痛,逐渐出现言语行为紊乱、烦躁易怒,伴行走不稳、全身乏力。当地医院诊断为(1)疱疹病毒性脑膜炎(人类疱疹病毒4型);(2)急性上呼吸道感... 病例资料女,65岁,因四肢不自主震颤伴语言行为紊乱1个月余入院。1个月前出现四肢不自主震颤伴发热头痛,逐渐出现言语行为紊乱、烦躁易怒,伴行走不稳、全身乏力。当地医院诊断为(1)疱疹病毒性脑膜炎(人类疱疹病毒4型);(2)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甲型流感病毒)。予抗病毒、抗感染治疗,症状好转后出院。出院3d后再发震颤,予抗病毒、抗感染治疗后症状无改善,遂至本院就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身免疫性疾病 胶质纤维酸性蛋白 磁共振成像 脑炎 脊髓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8)F-FDG PET/MR成像早期诊断自身免疫性胶质纤维酸性蛋白星形胶质细胞病1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5
作者 刘小菊 邓向斌 +3 位作者 张朝钦 王红燕 王有金 余治健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3-59,共7页
自身免疫性胶质纤维酸性蛋白星形胶质细胞病(autoimmune glial fibrillary acidic protein astrocytopathy,A-GFAP-A)是近10年来发现的一种罕见自身免疫性脑炎,其诊断依赖于临床症状、影像学和抗体检测,多数患者需要数月甚至更长时间才... 自身免疫性胶质纤维酸性蛋白星形胶质细胞病(autoimmune glial fibrillary acidic protein astrocytopathy,A-GFAP-A)是近10年来发现的一种罕见自身免疫性脑炎,其诊断依赖于临床症状、影像学和抗体检测,多数患者需要数月甚至更长时间才能明确诊断。由于在早期诊断该疾病极具挑战性,且缺乏相关的临床指南,故国内外罕见关于此类病例的早期诊治情况的报道。本文报道了1例以高热、头痛为起始症状并伴有持续性低钠血症的患者,借助^(18)F-氟代脱氧葡萄糖正电子发射/磁共振计算机断层显像(^(18)F fludeoxyglucose 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magnetic resonance,^(18)F-FDG PET/MR)成像结合抗体检测,在其发病后约1月诊断为A-GFAP-A,对其进行了免疫治疗,最终预后良好。本研究旨在为A-GFAP-A患者的临床早期诊治提供一定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身免疫性胶质纤维酸性蛋白星形胶质细胞病 低钠血症 ^(18)F-氟代脱氧葡萄糖正电子发射/磁共振计算机断层显像 免疫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齐刺环跳穴干预坐骨神经损伤大鼠脊髓背角炎症因子及胶质原纤维酸性蛋白表达影响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田辉 陈怡然 马铁明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28-32,I0014,I0015,共7页
目的通过观察齐刺环跳穴对坐骨神经损伤(Sciatic nerve injury,SNI)大鼠脊髓背角炎症因子及胶质原纤维酸性蛋白(Glial fibrillary acidic arotein,GFAP)表达的影响,探讨齐刺环跳穴治疗神经病理痛(Neuropathic pain,NP)的镇痛机制。方法6... 目的通过观察齐刺环跳穴对坐骨神经损伤(Sciatic nerve injury,SNI)大鼠脊髓背角炎症因子及胶质原纤维酸性蛋白(Glial fibrillary acidic arotein,GFAP)表达的影响,探讨齐刺环跳穴治疗神经病理痛(Neuropathic pain,NP)的镇痛机制。方法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齐刺组、单刺组及药物组,每组12只,采用钳夹法制备大鼠坐骨神经损伤模型。造模第2天开始进行针刺及药物干预,连续14 d。观察各组大鼠干预前后热缩足反射潜伏期(Paw with⁃drawal latency,PWL)的变化,治疗结束后取损伤处坐骨神经,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神经形态;取腰3~5脊髓节段ELISA法检测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alpha,TNF-α)蛋白表达水平,实时定量PCR法及免疫组化法检测GFAP表达水平。结果治疗前,与假手术组比较,各组PWL指数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齐刺组治疗后显著改善(P<0.01)。HE染色,模型组神经纤维排列紊乱,齐刺组、单刺组及药物组神经纤维在数量及排列紊乱程度等方面均有改善,齐刺组改善最为明显。ELISA法、RT-PCR法及免疫组化检测,模型组、齐刺组、单刺组、药物组IL-1β、IL-6、TNF-α、GFAP表达较假手术组显著升高(P<0.01);与模型组相比,齐刺组、单刺组、药物组IL-1β、IL-6、TNF-α、GFAP表达显著下降,齐刺组表达低于单刺组及药物组(P<0.01)。结论齐刺环跳穴缓解坐骨神经痛的镇痛机制可能与下调脊髓背角炎症因子表达,抑制星形胶质细胞活化,降低中枢痛觉敏化程度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坐骨神经损伤 神经病理痛 热缩足反射潜伏期 胶质纤维酸性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胶质纤维酸性蛋白和神经微丝蛋白的纯化及其抗体的制备和鉴定
7
作者 叶诸榕 朱建辉 +3 位作者 阴忆青 黄晓武 马国钧 应越英 《上海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4年第16期401-404,T025,共5页
参考Eng和Liem两法予以改进。自牛脊髓中同时提取纯化胶质纤维酸性蛋白和神经微丝蛋白,用淋巴结内微量注射法免疫家兔获得相应抗体。用免疫转移电泳和免疫组织化学技术(PAP法)对抗体进行鉴定。兔抗胶质纤维酸性蛋白与牛脊... 参考Eng和Liem两法予以改进。自牛脊髓中同时提取纯化胶质纤维酸性蛋白和神经微丝蛋白,用淋巴结内微量注射法免疫家兔获得相应抗体。用免疫转移电泳和免疫组织化学技术(PAP法)对抗体进行鉴定。兔抗胶质纤维酸性蛋白与牛脊髓的相应蛋白组分以及中枢神经系统和视神经的星形胶质细胞呈阳性反应。兔抗神经微丝蛋白则和牛脊髓中的相应蛋白以及神经元和神经纤维呈阳性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质纤维 酸性蛋白 神经微丝蛋白 抗体 电泳
全文增补中
血清tau蛋白和巨噬细胞炎性蛋白1α及胶质纤维酸性蛋白与高血压脑出血后血脑屏障的关系 被引量:2
8
作者 李永华 李萍 +2 位作者 张洪红 王志胜 董元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27-430,共4页
目的探究血清tau蛋白、巨噬细胞炎性蛋白1α(MIP-1α)和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水平与高血压脑出血后血脑屏障损伤的关系。方法纳入2020年8月至2022年12月阳光融和医院收治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180例作为研究组,选取同期来我院体检的健康... 目的探究血清tau蛋白、巨噬细胞炎性蛋白1α(MIP-1α)和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水平与高血压脑出血后血脑屏障损伤的关系。方法纳入2020年8月至2022年12月阳光融和医院收治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180例作为研究组,选取同期来我院体检的健康人群180例作为对照组。根据白蛋白商值(QAlb)评估患者血脑屏障损伤,将研究组180例患者分为轻度组83例(QAlb 7.5~10)、中度组54例(10<QAlb≤30)、重度度组43例(QAlb>30)。对研究组180例患者展开6个月随访,根据改良的Rankin量表(mRS)评分评估预后,分为预后良好组119例(mRS评分0~2分)和预后不良组61例(mRS评分3~6分)。检测血清tau蛋白、MIP-1α和GFAP水平,分析血清tau蛋白、MIP-1α和GFAP水平与患者血脑屏障损伤和预后的关系。结果研究组血清tau蛋白、MIP-1α和GFAP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中度组、重度组tau蛋白水平显著高于轻度组,重度组MIP-1α和GFAP水平显著高于轻度组(P<0.05)。预后不良组血清tau蛋白、MIP-1α和GFAP水平显著高于预后良好组(P<0.01)。血清tau蛋白(r=0.532,P=0.000)、MIP-1α(r=0.487,P=0.001)和GFAP(r=0.571,P=0.000)分别与QAlb呈正相关。血清tau蛋白(r=0.507,P=0.000)、MIP-1α(r=0.425,P=0.004)和GFAP(r=0.533,P=0.000)分别与mRS评分呈正相关。ROC曲线分析显示,血清tau蛋白和MIP-1α及GFAP三者联合评估患者预后的曲线下面积为0.848(95%CI:0.787~0.897,P=0.000),显著高于三者单一检测。结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血清tau蛋白、MIP-1α和GFAP水平较健康人群明显升高,与脑出血后血脑屏障损伤程度和预后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脑屏障 TAU蛋白质类 巨噬细胞炎性蛋白质类 神经胶质纤维酸性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髓鞘少突胶质细胞糖蛋白免疫球蛋白G抗体相关疾病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1
9
作者 邓兵梅 刘卓 +5 位作者 项薇 韩文杰 周友田 黎振声 熊铁根 康健捷 《陆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434-1440,共7页
目的探讨抗髓鞘少突胶质细胞糖蛋白免疫球蛋白G抗体相关疾病(myelin oligodendrocyte glycoprotien antibody-associated disease,MOGAD)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6月至2022年6月就诊于我院14例MOGAD患者的临床表... 目的探讨抗髓鞘少突胶质细胞糖蛋白免疫球蛋白G抗体相关疾病(myelin oligodendrocyte glycoprotien antibody-associated disease,MOGAD)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6月至2022年6月就诊于我院14例MOGAD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实验室检查和预后等资料,探讨其临床表现及影像学特点。结果男性10例,女性4例,男∶女=2.5∶1;首次发病年龄18岁以下3例,18~45岁8例,大于45岁3例。临床分型以视神经炎(10/14,71.43%)最为常见;其次为脑炎或脑膜脑炎(9/14,64.29%)、脑干脑炎(5/14,35.71%)和脊髓炎(5/14,35.71%)。临床症状以视力下降最多见(10/14,71.43%);头痛8例(8/14,57.14%)、发热和头晕各6例(6/14,42.86%)、感觉异常5例(5/14,35.71%);癫痫、肢体无力、括约肌功能障碍、共济失调、呕吐各4例(4/14,28.57%)。4例(4/14,28.57%)患者发病前有上呼吸道感染。10例患者完善了脑脊液(cerebrospinal fluid,CSF)检查,其中结果异常8例(8/10,80%),CSF压力升高2例(2/10,20%);WBC增高8例(8/10,80%);脑脊液蛋白质增高5例(5/10,50%)。MRI可见多部位受累,大脑皮质及皮质下白质7例(7/14,50.00%);脑干6例(6/14,42.86%);视神经5例(5/14,35.71%);脊髓4例(4/14,28.57%);海马、丘脑、基底节区及脑室旁各3例(3/14,21.43%);小脑、胼胝体各2例(2/14,14.29%),T_(2)WI、T_(2)FLAIR表现为片状高信号影,可有点片状、结节状或线状强化。10例患者行视觉诱发电位(visual evoked potential,VEP)检查,其中9例(9/10,90%)异常,8例(8/10,80%)提示双侧视觉通路异常。8例(8/14,57.14%)表现为复发缓解病程。急性期甲强龙冲击治疗和丙种球蛋白调节治疗均有效。5例表现为复发缓解的患者加用免疫抑制剂后复发均明显减少。结论MOGAD临床表现多样,以视力下降、头痛、发热、头晕最多见。病变常累及大脑皮质及皮质下白质、脑干、视神经等部位,T_(2)WI、T_(2)FLAIR表现为片状高信号影,部分病灶可强化。急性期激素冲击治疗和丙种球蛋白治疗有效,缓解期使用免疫抑制剂可减少复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髓鞘少突胶质细胞糖蛋白免疫球蛋白G抗体相关疾病 髓鞘少突胶质细胞糖蛋白 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 磁共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身免疫性胶质纤维酸性蛋白星形细胞病研究进展
10
作者 江佳佳 王文暄 +3 位作者 杨伊 刘雅菁 冯双浩 卜晖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753-759,共7页
自身免疫性胶质纤维酸性蛋白星形细胞病(autoimmune glial fibrillary acidic protein astrocytopathy,GFAP-A)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炎症性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患病率为0.6/10万,临床表现为亚急性发作的脑膜炎、脑炎、脊髓炎或这些综合征的组... 自身免疫性胶质纤维酸性蛋白星形细胞病(autoimmune glial fibrillary acidic protein astrocytopathy,GFAP-A)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炎症性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患病率为0.6/10万,临床表现为亚急性发作的脑膜炎、脑炎、脊髓炎或这些综合征的组合。前驱期感染的症状和体征,如发烧、头痛等,出现在约40%的患者中,30%的患者可能出现肿瘤。目前,确诊本病多依据脑脊液GFAP抗体阳性,同时需要排除中枢神经系统血管炎、中枢神经系统炎性脱髓鞘疾病、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脑胶质瘤、脑转移瘤等疾病,这在临床实践中带来了许多挑战。本文总结了GFAP-A的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避免漏诊及误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身免疫性胶质纤维酸性蛋白星形细胞病 GFAP-IgG 重叠的自身免疫综合征 结核性脑膜 脑炎 脊髓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ELISA的神经胶质酸性蛋白自身抗体的血清含量测定及其在脑胶质母细胞瘤诊断中的应用
11
作者 张伟 危平 施前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538-542,共5页
目的发展基于ELISA的血清神经胶质酸性蛋白(glial fibnillary acidic protein,GFAP)自身抗体含量测定方法,用于脑胶质瘤患者的诊断。方法克隆GFAP基因至pGEX-6p-1载体,使用大肠埃希菌中纯化得到的GFAP重组蛋白包被96孔板,经封闭后依次... 目的发展基于ELISA的血清神经胶质酸性蛋白(glial fibnillary acidic protein,GFAP)自身抗体含量测定方法,用于脑胶质瘤患者的诊断。方法克隆GFAP基因至pGEX-6p-1载体,使用大肠埃希菌中纯化得到的GFAP重组蛋白包被96孔板,经封闭后依次孵育稀释的血清样本和偶联HRP的羊抗人二抗,最后加入TMB底物显色,硫酸终止显色反应,测定各孔吸光度。结果 pGEX-6p-1-GFAP质粒在大肠埃希菌Rosetta菌株中表达产生了大量GFAP重组蛋白,所得蛋白经洗脱纯化后用作ELISA反应底物。ELISA实验中,脑胶质瘤患者血清D值明显高于正常人,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结论使用GFAP作为抗原的ELISA实验可作为应用GFAP自身抗体进行脑胶质瘤患者血清诊断的一种候选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胶质酸性蛋白自身抗体 胶质 ELISA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泛素羧基末端水解酶-1和胶质纤维酸性蛋白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17
12
作者 胡重灵 杨新玲 +5 位作者 毛德强 娄四龙 戴勤弼 陈杰 程兴 王世强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284-290,共7页
目的:观察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泛素羧基末端水解酶-1(ubiquitin C-terminal hydrolase-L1,UCH-L1)和血清胶质纤维酸性蛋白(serum glial fibrillary acidic protein,GFAP)的临床表达水平,并探讨二者对脑梗死患者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重... 目的:观察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泛素羧基末端水解酶-1(ubiquitin C-terminal hydrolase-L1,UCH-L1)和血清胶质纤维酸性蛋白(serum glial fibrillary acidic protein,GFAP)的临床表达水平,并探讨二者对脑梗死患者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重庆市肿瘤医院在2014年1月至2016年2月期间收治的8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时段来院做体格检查的80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分别检测两组研究对象的血清UCH-L1和GFAP的表达水平。结果:UCH-L1诊断脑梗死的敏感度为75.0%,特异度为87.5%;GFAP诊断脑梗死的敏感度为81.3%,特异度为90.0%。UCH-L1和GFAP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670及0.757。两组研究对象在年龄、性别、饮酒、吸烟、糖尿病、高脂血症等一般情况中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患高血压的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经Spearson/Pearson分析显示血清UCH-L1与GFAP水平与高血压呈正比,与性别、年龄、糖尿病、高血脂、饮酒、吸烟等因素无相关性;观察组患者不同发病时间一般资料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UCH-L1和GFAP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在不同发病时间两组患者血清UCH-L1和GFAP表达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轻、中、重型3组患者的血清UCH-L1和GFAP表达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中、重型患者血清UCH-L1和GFAP表达水平高于轻型(P<0.05);观察组患者在不同发病时间里血清UCH-L1和GFAP表达水平与梗死灶大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示血清UCH-L1和GFAP表达水平呈正相关(r=0.634,P=0.001)。结论:在急性脑梗死患者中早期血清UCH-L1和GFAP的表达水平明显升高,与脑梗死的病情严重程度有一定的相关性,可为临床上早期诊断及治疗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血清 泛素羧基末端水解酶-1 胶质纤维酸性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针刺对窒息脑瘫幼鼠脑组织胶质纤维酸性蛋白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25
13
作者 王琴玉 王文花 靳瑞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423-425,F005,共4页
目的:观察针刺对窒息脑瘫幼鼠的治疗作用并探讨其神经生化机制。方法:7日龄新生大鼠随机分为针刺组、模型组、假手术对照组。结扎左侧颈总动脉并入8%O2及92%N2的缺氧箱建立窒息性脑瘫模型。针刺组于造模后24h开始治疗。通过前肢触觉刺... 目的:观察针刺对窒息脑瘫幼鼠的治疗作用并探讨其神经生化机制。方法:7日龄新生大鼠随机分为针刺组、模型组、假手术对照组。结扎左侧颈总动脉并入8%O2及92%N2的缺氧箱建立窒息性脑瘫模型。针刺组于造模后24h开始治疗。通过前肢触觉刺激试验动态观察动物运动功能变化;21d时处死观察脑大体变化,采用SABC法观察脑组织胶质纤维酸性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缺血缺氧后7d,模型组、针刺组大鼠前肢功能明显下降,至21d时,两组前肢功能均显著改善,针刺组近正常,但模型组仍差于对照组。造模后21d,各组胶质纤维酸性蛋白表达差异存在显著性意义,模型组出现胶质纤维酸性蛋白巨大的阳性细胞增生灶,针刺组明显减少(P<0.01)。结论:针刺早期介入治疗幼鼠脑瘫可改善其前肢功能,减轻脑萎缩。可能与针刺抑制了脑损伤后胶质细胞的反应性增生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性瘫痪 针刺 胶质纤维酸性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宫内感染后低龄大鼠脑组织中胶质纤维酸性蛋白的表达变化 被引量:10
14
作者 袁天明 俞惠民 +2 位作者 顾伟忠 汤宏峰 李建平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2期2284-2286,共3页
目的探讨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在宫内感染后低龄大鼠脑组织中的表达变化及其意义。方法对孕大鼠子宫内注入大肠杆菌建立宫内感染的大鼠模型,以子宫内注入生理盐水为对照组。两组分别于生后1、3、7、14及21d取幼鼠脑组织,应用免疫组化... 目的探讨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在宫内感染后低龄大鼠脑组织中的表达变化及其意义。方法对孕大鼠子宫内注入大肠杆菌建立宫内感染的大鼠模型,以子宫内注入生理盐水为对照组。两组分别于生后1、3、7、14及21d取幼鼠脑组织,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脑组织中不同脑区GFAP的表达。结果生后1、3d龄大鼠仅脑室旁白质区可见少许GFAP阳性细胞,两组细胞数无显著差异(P>005),其余脑区未见明显GFAP表达。感染组7日龄大鼠脑室旁白质和海马区GFAP阳性细胞数增多,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脑室旁白质区973±355vs567±190,P<005;海马区781±361vs216±111,P<005)。感染组14d龄大鼠脑室旁白质、胼胝体及皮层区GFAP阳性细胞数增多,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差异(脑室旁白质区1272±181vs900±093,P<001;胼胝体区1098±326vs444±115,P<001;皮层区543±179vs271±067,P<001)。两组21d龄大鼠各脑区GFAP阳性细胞数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宫内感染后低龄大鼠脑组织中GFAP表达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内感染 神经胶质纤维酸性蛋白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脉血气分析、神经烯醇化酶及血清神经胶质纤维酸性蛋白在早产儿脑损伤早期诊断中的价值 被引量:21
15
作者 裘艳梅 侯洪涛 +3 位作者 王炜 叶秀春 李月梅 马素苓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7期2847-2850,共4页
目的:探讨动脉血气分析、神经烯醇化酶(NSE)以及血清神经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水平在早产儿脑损伤早期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择于我院住院治疗的95例早产儿作为研究对象,45例脑损伤为试验组,50例无脑损伤为对照组,所有早产儿出生后第1... 目的:探讨动脉血气分析、神经烯醇化酶(NSE)以及血清神经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水平在早产儿脑损伤早期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择于我院住院治疗的95例早产儿作为研究对象,45例脑损伤为试验组,50例无脑损伤为对照组,所有早产儿出生后第1、7天查血气,留血检测NSE和GFAP。结果:两组第1天动脉血气分析PCO2、p H值、BE值及乳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第1、7天PCO2、p H值、BE值及乳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第1、7天两组间NSE和GFAP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试验组NSE第1、7天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第1、7天GFAP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动脉血气分析、NSE及GFAP水平能较早反映早产儿脑损伤,并为之提供早期诊断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血气分析 神经烯醇化酶 血清神经胶质纤维酸性蛋白 早产儿 脑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醒脑开窍”针刺法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模型早期脑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与胶质纤维酸性蛋白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21
16
作者 李钦潘 韩永升 +5 位作者 韩咏竹 王伟 汪炜民 毛玉强 郭铁 韩峰群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645-650,共6页
目的:探讨"醒脑开窍"针刺法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大鼠早期脑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与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表达的影响。方法:健康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电针组和电针对照组,每组20只。采用线栓... 目的:探讨"醒脑开窍"针刺法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大鼠早期脑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与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表达的影响。方法:健康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电针组和电针对照组,每组20只。采用线栓法制作大鼠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模型。电针组和电针对照组主穴取双侧内关、水沟、三阴交、百会,采取"醒脑开窍"法行电针治疗30min。首次针刺在动物造模成功后24h内进行,其后每天上午针刺1次,每7天为一疗程(针刺6d,休息1d)。假手术组、模型组常规饲养于笼内,不进行任何干预治疗。各组大鼠在模型制作成功后第7天、第14天两个时间点取10只进行Longa神经功能评估、免疫组化SP法观察VEGF与GFAP的表达。结果:电针对照组和假手术组大鼠无神经功能缺损症状,在模型制作成功后第7天、第14天时,电针组大鼠神经功能恢复明显优于模型组。免疫组化SP法检测电针对照组和假手术组可见少量VEGF与GFAP的表达,模型组大鼠脑梗死后第7天,脑缺血周围出现VEGF与GFAP表达增多,第14天时增多明显,与假手术组比较均有明显差异。电针组VEGF与GFAP表达在各时间点较模型组增加更显著。结论:"醒脑开窍"针刺法能通过促进脑局灶性缺血再灌注大鼠脑内VEGF与GFAP的表达,有效改善大鼠局灶性脑梗死后的神经功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醒脑开窍”针刺法 脑缺血再灌注 大鼠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胶质纤维酸性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桑内酯所致慢性癫痫大鼠海马星形胶质细胞胶质纤维酸性蛋白的表达 被引量:10
17
作者 龚素珍 丁松林 +2 位作者 孙卫文 朱蔚文 郑德枢 《神经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150-152,共3页
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研究了系统应用马桑内酯所致的慢性癫痫大鼠海马中星形胶质细胞的胶质纤维酸性蛋白的表达。结果证明,整个海马的胶质纤维酸性蛋白免疫反应明显增强,并可见阳性细胞增生、胞体肥大,尤以齿状回门区和海马分子腔隙层... 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研究了系统应用马桑内酯所致的慢性癫痫大鼠海马中星形胶质细胞的胶质纤维酸性蛋白的表达。结果证明,整个海马的胶质纤维酸性蛋白免疫反应明显增强,并可见阳性细胞增生、胞体肥大,尤以齿状回门区和海马分子腔隙层及始层为甚。此外,本实验还发现海马胶质纤维酸性蛋白的阳性反应强度随发作后不同时间间隔(2 h~9 d)而不同,且直至发作后9 d,胶质纤维酸性蛋白阳性反应程度仍高于对照组。此结果表明,马桑内酯所致癫痫反复发作可使海马星形胶质细胞内胶质纤维酸性蛋白的表达长期保持在较高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质纤维 酸性蛋白 星形胶质细胞 癫痫 海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脊髓损伤后神经丝蛋白及胶质纤维酸性蛋白表达的变化及意义 被引量:11
18
作者 胡俊勇 李佛保 +2 位作者 廖威明 徐栋梁 刘世敬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29-131,T003,共4页
[目的]研究脊髓损伤后神经元中神经丝蛋白(NF200)及星形胶质细胞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表达的变化及其关系,探讨不同细胞在再生修复中的作用。[方法]SD大鼠30只,分为正常、伤后1 d,3 d,7 d,14 d,21 d6组,每组5只,用免疫组化染色及图象... [目的]研究脊髓损伤后神经元中神经丝蛋白(NF200)及星形胶质细胞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表达的变化及其关系,探讨不同细胞在再生修复中的作用。[方法]SD大鼠30只,分为正常、伤后1 d,3 d,7 d,14 d,21 d6组,每组5只,用免疫组化染色及图象分析方法观察神经元NF200及星形胶质细胞GFAP的表达,并对二者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脊髓损伤后NF200及GFAP的表达均呈进行性增高,二者有显著的相关性;GFAP表达的增高早于NF200的增高,而前角神经元NF200的表达早于后角神经元。[结论]脊髓损伤后,星形胶质细胞可能是刺激神经元功能活跃,促进神经纤维再生的一个重要因素,不同类型神经元对损伤的反应存在着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损伤 神经微丝蛋白质类 神经胶质纤维酸性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胶质原纤维酸性蛋白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5
19
作者 张辉 饶志仁 黄文晋 《生理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353-355,共3页
星形胶质细胞 (astrocyte ,AS)约占正常成人中枢神经系统 (centralnervoussystem ,CNS)细胞总数的 4 0 % ,其重要功能日益受到重视。AS可特异性表达胶质原纤维酸性蛋白 (glialfibrillaryacidicprotein ,GFAP)。GFAP是AS骨架蛋白特有的成... 星形胶质细胞 (astrocyte ,AS)约占正常成人中枢神经系统 (centralnervoussystem ,CNS)细胞总数的 4 0 % ,其重要功能日益受到重视。AS可特异性表达胶质原纤维酸性蛋白 (glialfibrillaryacidicprotein ,GFAP)。GFAP是AS骨架蛋白特有的成分 ,可作为AS的特异性标记物。本文主要从分子生物学角度 ,就GFAP在复杂的细胞活动 (如细胞骨架重建、髓鞘维持、细胞粘附和信号转导途径等 )中的广泛作用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质纤维酸性蛋白 星形胶质细胞 中枢神经系统 分子生物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损伤后脑膜成纤维细胞对星形胶质细胞活性及胶质纤维酸性蛋白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4
20
作者 李奕 陈雪 +6 位作者 陈颖 林巍巍 刘永华 朱俊杰 费翔 刘宇西 王晓冬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1567-1570,1576,共5页
目的体外观察损伤后脑膜成纤维细胞对星形胶质细胞活性及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表达的影响。方法体外分别培养SD大鼠大脑皮层的星形胶质细胞和大脑脑膜的成纤维细胞,经GFAP和纤维粘连蛋白(FN)免疫荧光染色鉴定后,将损伤后成纤维细胞来... 目的体外观察损伤后脑膜成纤维细胞对星形胶质细胞活性及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表达的影响。方法体外分别培养SD大鼠大脑皮层的星形胶质细胞和大脑脑膜的成纤维细胞,经GFAP和纤维粘连蛋白(FN)免疫荧光染色鉴定后,将损伤后成纤维细胞来源条件培养基与星形胶质细胞共培养,根据成纤维细胞损伤时间不同分为正常对照组(A组)、损伤4 h组(B组)、损伤24 h组(C组)、损伤72 h组(D组),应用CCK8试剂检测星形胶质细胞的活性,通过GFAP免疫荧光染色观察星形胶质细胞GFAP表达。将损伤的成纤维细胞与星形胶质细胞接触共培养72 h,根据与成纤维细胞的距离,将星形胶质细胞分为近(J)组和远(Y)组,通过FN和GFAP双重免疫荧光细胞化学染色观察GFAP表达。结果 B组星形胶质细胞活性低于A、C、D组(P<0.05);非接触共培养时,C组星形胶质细胞GFAP表达强度显著高于B、D组(P<0.05);接触共培养时,J组星形胶质细胞的GFAP表达强度显著高于Y组(P<0.05)。结论损伤后脑膜成纤维细胞能触发星形胶质细胞反应性胶质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细胞 星形胶质细胞 细胞活性 胶质纤维酸性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