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0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利妥昔单抗联合化疗治疗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19
1
作者 李姮 熊文婕 +6 位作者 刘慧敏 易树华 吕瑞 王婷玉 于珍 邱录贵 李增军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800-805,共6页
目的探讨利妥昔单抗在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患者中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一线应用氟达拉滨+环磷酰胺±利妥昔单抗方案或环磷酰胺+长春新碱+泼尼松±蒽环类药物±利妥昔单抗方案治疗的CLL患者病例资料,比较利妥昔单... 目的探讨利妥昔单抗在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患者中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一线应用氟达拉滨+环磷酰胺±利妥昔单抗方案或环磷酰胺+长春新碱+泼尼松±蒽环类药物±利妥昔单抗方案治疗的CLL患者病例资料,比较利妥昔单抗及不同化疗方案的疗效。结果一线采用含利妥昔单抗方案治疗的患者为72例(43.6%);不含利妥昔单抗方案治疗的患者为93例(56.4%)。利妥昔单抗治疗组完全缓解(CR)率和总体反应率(ORR)均显著高于未应用利妥昔单抗治疗组(38.9%比21.5%,P=0.015;83.3%比60.2%,P=0.001)。利妥昔单抗治疗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FS)为53.0(27.0~79.0)个月,中位总生存时间(OS)为112.0(81.1~142.9)个月,而未应用利妥昔单抗治疗组中位PFS为28.0(18.3~37.7)个月(P=0.094),中位OS为89.0(72.0~106.0)个月(P=0.109),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按是否伴有高危遗传学因素(伴17p缺失或11q缺失)将患者分成高危组和非高危组,高危组联合利妥昔单抗治疗患者可显著提高ORR(86.4%比53.3%,P=0.012),但PFS[14.5(7.9~21.1)个月比20.5(10.7~30.3)个月,P=0.699]及OS[96.0(55.3~136.7)个月比74.0(48.0~100.0)个月,P=0.366]无优势;而在非高危组中,应用利妥昔单抗后患者PFS有延长趋势[71.0(55.3~86.7)个月比38.5(17.7~59.3)个月],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0)。结论 CLL患者应用利妥昔单抗联合化疗可获得更高的CR率、ORR,并对不伴染色体17p缺失或11q缺失患者的PFS有改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利妥昔单 抗肿瘤联合化疗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吡柔比星为主的联合化疗治疗血液系统恶性肿瘤65例临床观察 被引量:1
2
作者 郭君宾 陈益萍 杨云芳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1688-1689,共2页
目的:评价以吡柔比星(THP)为主化疗方案治疗血液系统恶性肿瘤65例疗效。方法:对本院2004年6月至2008年8月住院血液系统恶性肿瘤患者65例,采用以THP为主化疗方案治疗,其中急性白血病52例,恶性淋巴瘤8例,多发性骨髓瘤5例。结果:急性白血... 目的:评价以吡柔比星(THP)为主化疗方案治疗血液系统恶性肿瘤65例疗效。方法:对本院2004年6月至2008年8月住院血液系统恶性肿瘤患者65例,采用以THP为主化疗方案治疗,其中急性白血病52例,恶性淋巴瘤8例,多发性骨髓瘤5例。结果:急性白血病中初治的有效率82.3%,恶性淋巴瘤有效率75%,多发性骨髓瘤有效率80%。65例中总有效率81.5%。吡柔比星的主要不良反应是骨髓抑制,其他非造血系统的反应,多可耐受。结论:THP为主的联合化疗方案为一种高效低毒的诱导方案,THP可作为治疗血液系统恶性肿瘤中蒽环类药物的首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抗肿瘤联合化疗方案 吡柔比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吉西他滨联合顺铂在非小细胞肺癌辅助化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60
3
作者 王静 李峻岭 +5 位作者 石远凯 张湘茹 王燕 郝学志 王彬 许建萍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987-989,共3页
目的探讨吉西他滨联合顺铂在非小细胞肺癌辅助化疗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100例非小细胞肺癌术后行吉西他滨联合顺铂方案辅助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00例患者共完成372个化疗周期,中位化疗周期数为4个周期,... 目的探讨吉西他滨联合顺铂在非小细胞肺癌辅助化疗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100例非小细胞肺癌术后行吉西他滨联合顺铂方案辅助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00例患者共完成372个化疗周期,中位化疗周期数为4个周期,4个周期化疗完成率为85%,其中76例(76%)完成了计划的全剂量化疗。吉西他滨的中位剂量为8 377.1 mg/m2,中位剂量强度708 mg.m-2.周-1;顺铂的中位剂量为293.38 mg/m2,中位剂量强度25.24 mg.m-2.周-1。Ⅲ度以上血液学毒性包括粒细胞减少(27.5%)、血小板计数减少(9.9%)、白细胞计数减少(9.0%)和贫血(1.1%)。随访2.40~46.72个月,死亡5例,均为ⅢA期患者。随访超过1年的患者有74例,1年无复发生存率为78.4%;随访2年以上的有21例,2年无复发生存率为85.7%。结论吉西他滨联合顺铂辅助治疗非小细胞肺癌,毒性较小,耐受性好,1年及2年的疾病控制率高,但是否能够降低术后患者的复发率,提高远期生存,尚需5年随访的证据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吉西他滨 顺铂 抗肿瘤联合化疗方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药注射剂联合CF化疗方案治疗乳腺癌有效性及安全性的网状Meta分析和试验序贯分析 被引量:29
4
作者 田金徽 葛龙 +8 位作者 娄丽丽 谢吻 甘雨虹 裴改琴 王权 刘锐锋 张秋宁 王小虎 张红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7期3326-3335,共10页
目的探讨中药注射剂联合CF化疗方案治疗乳腺癌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2014年10月,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CNKI)、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维普网、ISI Web of Knowledge、EMBase、Pub Med和Cochrane Libr... 目的探讨中药注射剂联合CF化疗方案治疗乳腺癌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2014年10月,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CNKI)、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维普网、ISI Web of Knowledge、EMBase、Pub Med和Cochrane Library,纳入中药注射剂联合CF化疗方案对比CF化疗方案治疗乳腺癌的随机对照试验(RCTs),由2名评价员独立提取数据和质量评价,采用Stata 12.0、Win BUGS 1.4统计学软件和试验序贯分析统计学软件分别执行网状Meta分析和试验序贯分析。结果最终纳入26篇RCTs,包含1 884例患者,共涉及6种中药注射剂(复方苦参注射液、康艾注射液、康莱特注射液、艾迪注射液、华蟾素注射液、参芪扶正注射液)。网状Meta分析结果和概率排序结果显示复方苦参、康莱特联合CF化疗方案在提高有效性指标和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方面优于其他方案,然而,在降低恶心呕吐(Ⅲ~Ⅳ级)和白细胞计数减少(Ⅲ~Ⅳ级)发生率方面参芪扶正、艾迪联合CF化疗方案效果更好。结论目前尚无有力证据显示在提高乳腺癌治疗有效性指标、生活质量,降低患者恶心呕吐和白细胞计数减少等方面的最佳中药注射剂联合CF化疗方案,临床实践中应当根据患者的病情合理选择用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中草药 注射剂 抗肿瘤联合化疗方案 Meta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局部晚期乳腺癌新辅助化疗联合保乳手术的临床疗效观察:附81例报告 被引量:42
5
作者 曹志宇 何建苗 +6 位作者 杨波 张庆军 赵华洲 张心慧 刘瑞军 史玉琪 孙永胜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488-491,共4页
目的探讨新辅助化疗联合保乳手术治疗局部晚期乳腺癌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解放军309医院2009年1月-2013年10月收治的局部晚期乳腺癌患者81例,其中Ⅲa期65例,Ⅲb期16例,采用新辅助化疗(TE方案)及保乳手术治疗,随访观察其临床疗效[分为... 目的探讨新辅助化疗联合保乳手术治疗局部晚期乳腺癌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解放军309医院2009年1月-2013年10月收治的局部晚期乳腺癌患者81例,其中Ⅲa期65例,Ⅲb期16例,采用新辅助化疗(TE方案)及保乳手术治疗,随访观察其临床疗效[分为完全缓解(CR)、部分缓解(PR)、稳定(SD)和进展(PD)]。结果 81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60个月(中位随访时间34个月)。81例患者接受新辅助化疗后临床完全缓解(CR)12例(14.8%),其中病理完全缓解(p CR)4例(4.9%),临床部分缓解(PR)52例(64.2%),稳定17例(21.0%),无进展病例,总有效率(ORR)为79.0%(64/81)。新辅助化疗后经12~60个月(中位时间34个月)的随访,3例发生远处转移,转移部位分别为肺、肝脏、脑膜和骨,远处转移率3.7%(3/81),其中1例死亡。新辅助化疗后有48例患者符合保乳手术治疗指征,行保乳手术,术后局部复发率6.3%(3/48),保乳综合治疗后1年进行乳腺外形的评估,其中优14.6%(7/48),良43.8%(21/48),差41.7%(20/48)。结论经新辅助化疗降期后的局部晚期乳腺癌进行保乳手术治疗效果满意,规范化的切除和术后放疗、全身综合治疗是保乳治疗成功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保乳手术 抗肿瘤联合化疗方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奥沙利铂联合氟尿嘧啶和亚叶酸钙行新辅助化疗治疗进展期胃癌的临床疗效研究 被引量:33
6
作者 谭永刚 耿东华 +2 位作者 苏拓 李凯 王颖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7期1937-1939,共3页
目的探索奥沙利铂联合氟尿嘧啶和亚叶酸钙行新辅助化疗治疗进展期胃癌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和北京市通州区潞河医院1995—2008年134例进展期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经过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其中对照... 目的探索奥沙利铂联合氟尿嘧啶和亚叶酸钙行新辅助化疗治疗进展期胃癌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和北京市通州区潞河医院1995—2008年134例进展期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经过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其中对照组76例,行常规手术+术后化疗或直接化疗;治疗组58例,采用新辅助化疗+手术的综合治疗。结果治疗组患者应用FOLFOX方案行新辅助化疗的临床疗效为完全缓解6例(10.3%),部分缓解33例(56.9%),疾病稳定14例(24.1%),疾病进展5例(8.6%),总有效率为67.2%,毒副作用在可耐受范围。两组患者手术切除率及根治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76例患者,71例获得随访,随访率93.4%;治疗组58例,53例获得随访,随访率91.4%,两组3年生存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8)。结论术前采用新辅助FOLFOX方案治疗进展期胃癌疗效确切,毒副作用轻,可明显提高手术切除率、根治率及3年生存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抗肿瘤联合化疗方案 5-氟尿嘧啶 亚叶酸钙 奥沙利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进展期胃癌术后奥沙利铂早期循环式腹腔热灌注化疗联合全身化疗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21
7
作者 崔海滨 葛怀娥 +2 位作者 白希永 臧春霞 张媛媛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3期2740-2742,共3页
目的观察进展期胃癌术后奥沙利铂早期循环式腹腔热灌注化疗联合全身化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06年3月—2009年3月我院收治的可根治性切除的进展期胃癌患者8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3例和治疗组43例。对照组患... 目的观察进展期胃癌术后奥沙利铂早期循环式腹腔热灌注化疗联合全身化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06年3月—2009年3月我院收治的可根治性切除的进展期胃癌患者8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3例和治疗组43例。对照组患者胃癌术后2~3周行全身化疗。治疗组患者根据胃癌术后恢复状况第1~2天开始行循环式腹腔热灌注化疗,1次/d,90 min/次,连续4 d,术后1个月行全身化疗。观察两组毒副作用及并发症,术后2年复发率及术后1、3年生存率。结果两组患者均无手术死亡。两组患者Ⅰ~Ⅱ度骨髓抑制、Ⅲ~Ⅳ度骨髓抑制、Ⅰ~Ⅱ度恶心呕吐、Ⅲ~Ⅳ度恶心呕吐、切口感染、吻合口漏、粘连性肠梗阻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43例患者胃癌术后早期腹腔热灌注化疗均顺利完成,术后1年时失访1例,对照组患者2年内复发率〔27.9%(12/43)〕较治疗组〔7.1%(3/42)〕升高、术后3年生存率〔37.2%(16/43)〕较治疗组〔73.8%(31/42)〕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1年生存率〔90.7%(39/43)与95.2%(40/4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进展期胃癌术后早期循环式腹腔热灌注化疗联合全身化疗可明显降低腹腔复发率,无明显毒副作用,不增加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能提高患者中远期生存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奥沙利铂 化学疗法 肿瘤 局部灌注 抗肿瘤联合化疗方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替吉奥联合紫杉醇二线化疗方案治疗晚期胃癌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2
8
作者 刘永钟 彭杰文 +3 位作者 林贵南 王尧 殷兆锋 李慧芬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6期3062-3064,共3页
目的探讨替吉奥联合紫杉醇作为二线治疗方案治疗奥沙利铂联合5-氟尿嘧啶/亚叶酸钙方案(FOLFOX方案)化疗后进展的晚期胃癌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我院肿瘤防治中心2010年6月—2011年8月收治的晚期胃癌患者28例,患者餐后口服替吉奥40~6... 目的探讨替吉奥联合紫杉醇作为二线治疗方案治疗奥沙利铂联合5-氟尿嘧啶/亚叶酸钙方案(FOLFOX方案)化疗后进展的晚期胃癌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我院肿瘤防治中心2010年6月—2011年8月收治的晚期胃癌患者28例,患者餐后口服替吉奥40~60 mg/次(根据体表面积计算),2次/d,第1~14天;紫杉醇注射液175 mg/m2,加入0.9%氯化钠溶液500 ml静脉滴注3 h,第1天。21 d为1个周期。每例患者至少化疗2个周期,且每2个周期评价疗效。结果本组患者均获得随访,中位随访时间为9.3个月;均接受2~6个周期的治疗,中位治疗周期4.3个周期,可评价客观疗效。28例患者中完全缓解0例,部分缓解13例,稳定10例,进展5例,客观缓解率为13/28。患者疾病进展时间为4.7~5.7个月,中位疾病进展时间为5.2个月;生存期为6.8~8.6个月,中位生存期为7.7个月。本组患者均可评价不良反应,主要不良反应是骨髓抑制、脱发、胃肠道反应及过敏反应,无因不良反应而终止治疗者及治疗相关性死亡者。结论替吉奥联合紫杉醇作为治疗FOLFOX方案化疗后进展的晚期胃癌患者二线化疗方案,疗效好,不良反应轻,安全性好,患者耐受性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抗肿瘤联合化疗方案 替吉奥 紫杉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化疗联合CIK细胞和树突细胞治疗对晚期胃癌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5
9
作者 吕刚 张庆军 +1 位作者 史玉琪 曹志宇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475-478,共4页
目的评估化疗与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和树突细胞(DC)联合治疗晚期胃癌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解放军309医院普外科2011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的无法手术的Ⅳ期胃癌患者72例,随机分为两组。单纯化疗组(n=35)采用FOLFOX4方案,共... 目的评估化疗与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和树突细胞(DC)联合治疗晚期胃癌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解放军309医院普外科2011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的无法手术的Ⅳ期胃癌患者72例,随机分为两组。单纯化疗组(n=35)采用FOLFOX4方案,共进行6~10个疗程。CIK细胞和DC细胞治疗联合化疗组(联合治疗组,n=37)除采用FOLFOX4化疗方案外,同时诱导培养患者自身CIK和DC细胞,CIK细胞经静脉回输,DC细胞在患者腹股沟、腋下淋巴结附近皮下注射。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瘤体大小、细胞免疫指标(外周血CD3+、CD4+、CD8+、CD3+CD56+、CD3–CD56+T细胞百分比及CD4+/CD8+比值)、Karnofsky评分变化,并记录两组患者的2年生存率。结果 72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9~30个月,平均22个月。单纯化疗组患者中无完全缓解(CR)病例,部分缓解(PR)5例,稳定(SD)14例,疾病控制率(DCR)为54.3%(19/35),联合治疗组中CR 1例,PR 9例,SD 16例,DCR为70.3%(26/3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治疗组治疗后外周血CD3+、CD4+、CD3+CD56+、CD3–CD56+T细胞百分比及CD4+/CD8+比值明显高于治疗前,而CD8+T细胞百分比明显低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纯化疗组Karnofsky评分提高–8~13(–5±10)分,联合治疗组提高–6~15(–3±12)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纯化疗组2年生存率(57.1%,20/35)与联合治疗组(64.9%,24/37)比较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IK细胞和DC细胞联合化疗可有效提高晚期胃癌的疗效,增强患者自身免疫功能,是无手术指征的晚期胃癌患者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细胞因子诱导杀伤细胞 树突细胞 抗肿瘤联合化疗方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循环肿瘤细胞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化疗疗效监测及预后预测中的价值研究 被引量:42
10
作者 张孝钦 陈玄一 邬盛昌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83-188,共6页
背景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化疗疗效评判依靠肺部CT病灶前后对比,缺乏有效的短期疗效考核手段。如果某项检测指标能动态实时监测化疗疗效以指导肺癌的个体化治疗,该检测指标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目的探讨循环肿瘤细胞(CTCs)在晚期NSCL... 背景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化疗疗效评判依靠肺部CT病灶前后对比,缺乏有效的短期疗效考核手段。如果某项检测指标能动态实时监测化疗疗效以指导肺癌的个体化治疗,该检测指标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目的探讨循环肿瘤细胞(CTCs)在晚期NSCLC化疗疗效监测及预后预测中的价值。方法选择2015年12月2016年12月浙江省人民医院收治的晚期NSCLC患者50例为肺癌组,同时选择同时期体检健康志愿者50例为对照组,采用免疫磁珠富集技术结合荧光细胞化学染色法检测NSCLC患者化疗前后及对照者CTCs表达情况,随访截至2018年12月,统计其总生存期(OS)和无进展生存期(PFS)。分析CTCs表达情况与临床特点、治疗效果及预后的相关性。结果肺癌组CTCs阳性率为78.0%(39/50),对照组CTCs阳性率为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3.934,P<0.001)。CTCs阳性与CTCs阴性患者性别、年龄、吸烟率、病理类型、分化程度、淋巴结分期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CTCs阳性患者远处转移率高于CTCs阴性患者,临床分期晚于CTCs阴性患者(P<0.05)。化疗第1周期结束后CTCs阳性率低于化疗前[36.0%(18/50)与78.0%(39/50),χ2=4.432,P=0.035]。化疗第1周期结束后CTCs动态变化情况与化疗第2周期结束后RECIST 1.1评价对晚期NSCLC患者化疗效果的评价具有一致性(Kappa=0.528,P<0.001)。影像学评估为疾病进展的18例患者,CTCs阳性14例,远处转移12例;CTCs阴性4例,均无远处转移,两者远处转移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286,P=0.001)。CTCs阳性患者PFS和OS均短于CTCs阴性患者(P<0.05)。结论应用免疫磁珠富集技术结合荧光细胞化学染色法检测CTCs具有可行性。CTCs阳性表达与远处转移及临床分期有关。CTCs与晚期NSCLC的化疗疗效及预后具有相关性,可作为敏感的化疗疗效监测及预后预测的考核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 肿瘤细胞 循环 抗肿瘤联合化疗方案 治疗结果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吉西他滨联合顺铂方案在非小细胞肺癌术后辅助化疗中的疗效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3
11
作者 李恩喜 尹威民 +1 位作者 王旭 马克威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22-127,共6页
目的:观察术后接受吉西他滨联合顺铂(GP)方案辅助化疗的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的近期疗效,探讨影响疗效的因素并分析其不良反应。方法:回顾性分析68例NSCLC术后且行GP方案辅助化疗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无病生存曲线... 目的:观察术后接受吉西他滨联合顺铂(GP)方案辅助化疗的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的近期疗效,探讨影响疗效的因素并分析其不良反应。方法:回顾性分析68例NSCLC术后且行GP方案辅助化疗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无病生存曲线,不同亚组间用Log-rank时序检验;单因素、多因素分析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结果:本组患者整体中位无复发生存时间为33.7个月,随访1年以上的患者56例,1年无病生存率为83.9%,随访2年以上的患者25例,2年无病生存率为72.0%。单因素分析,临床分期(P<0.05)、病理类型(P<0.05)、分化程度(P<0.05)是影响近期疗效的因素;多因素分析,临床分期(P<0.05)、分化程度(P<0.05)是影响近期疗效的独立因素。主要的不良反应为Ⅲ-Ⅳ度骨髓抑制[包括粒细胞减少(33.9%),白细胞减少(20.6%),贫血(4.4%),血小板减少(4.4%)]和Ⅲ-Ⅳ度恶心及呕吐(10.3%)。结论:GP方案在NSCLC患者术后辅助化疗中的1、2年疾病控制率高,不良反应轻;其中临床分期及分化程度是NSCLC患者术后接受GP方案辅助化疗近期疗效的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 抗肿瘤联合化疗方案 吉西他滨 顺铂 中位无复发生存时间 无病生存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首次肿瘤细胞减灭术与新辅助化疗后间隔性肿瘤细胞减灭术治疗Ⅲ和Ⅳ期卵巢癌患者后其对铂类药物耐药性及生存期的影响 被引量:24
12
作者 成莉 李琳 邢辉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1021-1025,共5页
目的探讨首次肿瘤细胞减灭术(PDS)与新辅助化疗后间隔性肿瘤细胞减灭术(NACT-IDS)治疗Ⅲ和Ⅳ期卵巢癌患者后其对铂类药物耐药性及生存期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06年1月—2008年2月收治的晚期(Ⅲ和Ⅳ期)卵巢癌患者116例,根据治疗方法分为... 目的探讨首次肿瘤细胞减灭术(PDS)与新辅助化疗后间隔性肿瘤细胞减灭术(NACT-IDS)治疗Ⅲ和Ⅳ期卵巢癌患者后其对铂类药物耐药性及生存期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06年1月—2008年2月收治的晚期(Ⅲ和Ⅳ期)卵巢癌患者116例,根据治疗方法分为PDS组及NACT-IDS组,比较两组患者糖类蛋白125(CA125)水平及治疗情况,治疗后对铂类药物的敏感性,中位无病生存期及中位总生存期。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各项基线资料、病理特征与铂类药物耐药性的关系。结果 PDS组与NACT-IDS组CA125水平〔(1 568±436)U/ml与(1 664±325)U/ml〕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362,P>0.05);PDS组患者化疗周期>6的患者较NACT-IDS组减少,腹腔化疗的患者较NACT-IDS组增多(P<0.05)。停止化疗6个月后,NACT-IDS组耐药26例(44.8%),多于PDS组的17例(29.3%)(χ2=6.421,P<0.05)。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治疗方法、年龄、化疗周期、腹腔化疗、铂类联合紫杉醇与第一个周期对化疗有反应的患者铂类药物耐药有回归关系(P<0.05);治疗方法、国际妇产科联盟(FIGO)分期、年龄、铂类联合紫杉醇与经过≥4周期化疗的患者铂类药物耐药有回归关系(P<0.05)。NACT-IDS组和PDS组中位无病生存期均为16个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243,P=0.541),而中位总生存期则NACT-IDS组显著低于PDS组(33个月与45个月,χ2=6.153,P=0.013)。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治疗方法、FIGO分期、年龄、化疗周期、腹腔化疗、铂类联合紫杉醇与患者生存期有回归关系(P<0.05)。结论 NACT-IDS方案在FIGOⅢ和Ⅳ期卵巢癌的治疗中较PDS方案可增加肿瘤对铂类的耐药性,并且减少患者中位总生存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巢肿瘤 肿瘤细胞减灭术 抗肿瘤联合化疗方案 药性 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结构方程模型的肿瘤患者化疗期癌因性疲乏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3
13
作者 张蜀芸 张燕萍 +3 位作者 蔡春连 谌绍林 杨芳 周小燕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5期1796-1800,共5页
目的调查分析住院肿瘤患者化疗期癌因性疲乏(CRF)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临床护士实施个体化的肿瘤专科护理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15年7月—2016年6月在怀化市第一人民医院住院的符合纳入标准的674例肿瘤患者作为调... 目的调查分析住院肿瘤患者化疗期癌因性疲乏(CRF)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临床护士实施个体化的肿瘤专科护理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15年7月—2016年6月在怀化市第一人民医院住院的符合纳入标准的674例肿瘤患者作为调查对象。采用一般资料收集表、Piper疲乏评估量表(PFS)、Morse跌倒评估量表(MFS)、机体活动能力分级量表、疼痛数字评分量表(NRS)对患者进行调查分析。分析年龄、MFS得分、机体活动能力分级量表得分、NRS得分与PFS得分的相关性及患者化疗期CRF的影响因素。结果共发放问卷674份,收回有效问卷668份,有效回收率为99.1%。患者年龄、MFS得分、机体活动能力分级量表得分、NRS得分与PFS得分均呈正相关(r值依次为0.236、0.514、0.216、0.129,P值依次为<0.001、<0.001、<0.001、<0.001)。多元线性回归及结构方程模型分析结果显示患者年龄、住院科室、跌倒风险、机体活动能力、疼痛、陪护是肿瘤患者化疗期CRF的主要影响因素。结论患者年龄、住院科室、跌倒风险、机体活动能力、疼痛、陪护是肿瘤患者化疗期CRF的主要影响因素,医护人员应重视对肿瘤患者化疗期CRF的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抗肿瘤联合化疗方案 癌因性疲乏 影响因素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BsAg阳性恶性肿瘤患者化疗后肝损伤及HBV再激活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7
14
作者 吴盛喜 许鸿鹞 +2 位作者 黄河澄 林连兴 罗何三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2016年第1期110-113,共4页
目的探讨HBsAg阳性肿瘤患者化疗后肝损伤情况及HBV再激活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收集2011年1月-2013年12月在汕头市中心医院接受化疗的HBsAg阳性的恶性肿瘤患者共150例。其中43例行预防性抗病毒治疗,即化疗前、化疗期间和化疗结束后半年... 目的探讨HBsAg阳性肿瘤患者化疗后肝损伤情况及HBV再激活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收集2011年1月-2013年12月在汕头市中心医院接受化疗的HBsAg阳性的恶性肿瘤患者共150例。其中43例行预防性抗病毒治疗,即化疗前、化疗期间和化疗结束后半年使用抗病毒治疗(试验组),107例未行预防性抗病毒治疗(对照组)。回顾性分析2组患者化疗后肝损伤情况。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使用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影响化疗后HBV再激活的相关因素。结果所有患者经过化疗,63例(42.0%)出现肝损伤,其中肝脏不良反应分级:Ⅰ度13例(8.7%)、Ⅱ度29例(19.3%)、Ⅲ度15例(10.0%)、Ⅳ度6例(4.0%),2组肝损伤程度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9.498,P=0.001)。试验组肝损伤发生率为18.6%(8例),比对照组51.4%(55例)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5.864,P<0.001)。Logistic单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化疗前乙型肝炎六项状态、HBV定量、是否使用激素及是否预防性使用抗病毒治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将其纳入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这4项指标均是患者化疗后HBV再激活的独立影响因素,其中预防性抗病毒治疗是患者化疗后HBV再激活唯一保护性因素。结论 HBsAg阳性肿瘤患者化疗后肝损伤发生率较高,预防性使用抗病毒治疗可以有效降低HBV再激活的发生率,从而减少肝损伤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抗肿瘤联合化疗方案 肝炎表面 乙型 肝炎病毒 乙型 病毒激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疏肝健脾益肾中药联合化疗治疗肝郁型转移性三阴性乳腺癌患者疗效及安全性研究 被引量:39
15
作者 王志光 林丽珠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620-624,共5页
目的探讨疏肝健脾益肾中药联合化疗治疗肝郁型转移性三阴性乳腺癌(TNBC)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收集2010年5月—2013年9月柳州市中医院肿瘤科收治的术后化疗后出现内脏转移的TNBC患者79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两组,对照组40例,采... 目的探讨疏肝健脾益肾中药联合化疗治疗肝郁型转移性三阴性乳腺癌(TNBC)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收集2010年5月—2013年9月柳州市中医院肿瘤科收治的术后化疗后出现内脏转移的TNBC患者79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两组,对照组40例,采用GT化疗(紫杉醇+吉西他滨);治疗组39例,采用疏肝健脾益肾中药联合化疗。评价两组临床疗效及毒副作用。结果患者均最少完成2个周期化疗,对照组完全缓解2例(5.0%)、部分缓解16例(40.0%)、稳定13例(32.5%)、进展9例(22.5%);治疗组分别为1例(2.6%)、15例(38.5%)、16例(41.0%)、7例(17.9%);两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120,P=0.904)。平均随访8.5个月,对照组及治疗组平均无进展生存期(PFS)分别为(5.7±0.5)个月、(7.5±0.7)个月,中位PFS分别为(5.2±0.3)个月、(6.5±0.6)个月。两组PFS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627,P=0.031)。两组患者骨髓抑制发生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672,P=0.501);两组患者消化道毒副作用发生程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1.995,P=0.046)。结论疏肝健脾益肾法能延长肝郁型转移性TNBC化疗患者的PFS,并能减轻化疗药物的消化道毒副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疏肝 健脾 抗肿瘤联合化疗方案 无进展生存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消瘤汤联合腹腔热灌注化疗对胃癌患者术后生存质量及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5
16
作者 曾家耀 陈明科 +3 位作者 江现强 王清坚 李秋红 谢威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0期3447-3449,共3页
目的探讨消瘤汤联合腹腔热灌注化疗对胃癌患者术后生存质量及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的影响。方法选取60例行手术治疗的进展期(Ⅱ、Ⅲ期)胃癌患者,按随机数字表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32例,采用腹腔热灌注化疗同时口服消瘤... 目的探讨消瘤汤联合腹腔热灌注化疗对胃癌患者术后生存质量及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的影响。方法选取60例行手术治疗的进展期(Ⅱ、Ⅲ期)胃癌患者,按随机数字表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32例,采用腹腔热灌注化疗同时口服消瘤汤治疗;对照组28例,单用腹腔热灌注化疗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的生存质量及治疗前后血清VEGF水平及其mRNA蛋白表达情况。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生活质量升高23例,稳定6例,降低3例;对照组生活质量升高6例,稳定12例,降低10例。两组患者生活质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治疗组和对照组患者血清VEGF水平〔分别为(193±40)pg/ml和(194±41)pg/ml〕及其mR-NA蛋白表达量〔分别为(18.56±0.70)和(18.69±0.62)〕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VEGF水平〔分别为(93±17)pg/ml和(138±30)pg/ml〕及其mRNA蛋白表达量〔分别为(0.48±0.12)和(0.62±0.08)〕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1)。结论消瘤汤联合腹腔热灌注化疗能改善胃癌患者术后的生存质量,其作用机制之一可能是通过抑制血清VEGF蛋白表达,进而抑制肿瘤血管生成发挥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消瘤汤 抗肿瘤联合化疗方案 输注 胃肠外 生活质量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芹菜素对肺癌细胞的抗增殖作用和抗肿瘤药物的增敏作用 被引量:14
17
作者 任环宇 唐修文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508-514,共7页
目的:研究芹菜素(apigenin)对肺癌细胞的抗肿瘤作用以及增敏作用。方法:通过细胞台盼蓝染色计数和MTS法分别检测芹菜素在肺癌细胞中的抗增殖作用以及增敏作用,研究芹菜素在肺癌细胞中与其他抗癌药物联用的效果。结果:芹菜素可以显著抑制... 目的:研究芹菜素(apigenin)对肺癌细胞的抗肿瘤作用以及增敏作用。方法:通过细胞台盼蓝染色计数和MTS法分别检测芹菜素在肺癌细胞中的抗增殖作用以及增敏作用,研究芹菜素在肺癌细胞中与其他抗癌药物联用的效果。结果:芹菜素可以显著抑制4种肺癌细胞的增殖(A549:P=0.041,H460:P=0.050,LTEP-a2:P=0.039,H292:P=0.016);MTS实验结果表明,芹菜素的过夜预处理可以大大提高抗癌药物奥沙利铂(oxaliplatin)和博来霉素(bleomycin)在4种肺癌细胞中的IC50值,并且与抗癌药物存在协同作用(芹菜素与抗癌药在每个浓度处的联合作用指数CI值绝大多数<1)。结论:芹菜素可以抑制多种肺癌细胞的增殖以及增强肺癌细胞对抗癌药物奥沙利铂和博来霉素的敏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芹菜素/治疗应用 博来霉素 铂化合物 肿瘤/药物疗法 抗肿瘤联合化疗方案 药性 肿瘤 细胞增殖 NF-E2相关因子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剂量化疗联合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骨外尤文氏肉瘤一例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3
18
作者 蒋铁斌 李昕 +3 位作者 刘竞 钟竹青 王二华 张聪明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2008年第13期1193-1194,共2页
关键词 肿瘤 抗肿瘤联合化疗方案 造血干细胞移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肿瘤化疗疗效与MRI强化效应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宋文广 王毅峰 +5 位作者 刘睿 杨照环 房芳 王瑞林 李国忠 张志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0期3373-3375,共3页
目的探讨脑肿瘤化疗疗效与脑MRI强化效应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131例脑肿瘤患者的病历资料,按诊断分为原发性脑肿瘤和脑转移癌,按脑MRI强化效应分为无明显强化和有明显强化,按治疗方案分为亲脂方案和非亲脂方案,按疗效分为完全缓解(CR... 目的探讨脑肿瘤化疗疗效与脑MRI强化效应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131例脑肿瘤患者的病历资料,按诊断分为原发性脑肿瘤和脑转移癌,按脑MRI强化效应分为无明显强化和有明显强化,按治疗方案分为亲脂方案和非亲脂方案,按疗效分为完全缓解(CR)、部分缓解(PR)、稳定(SD)和进展(PD),统计分析各类脑肿瘤应用不同的治疗方案化疗的疗效与MRI强化效应的关系。结果 39例原发性脑肿瘤患者中MRI无明显强化者23例,其中2例(8.7%)有效(PR),均为采用亲脂方案治疗者;MRI有明显强化16例,其中7例(43.8%)有效(CR+PR),二者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532,P=0.011)。MRI有明显强化的患者应用亲脂方案与非亲脂方案的疗效分别为4/9和3/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04,P=0.949)。脑转移癌患者92例,9例MRI无明显强化的患者中仅1例(1/9)有效,且为采用亲脂方案治疗者;83例MRI有明显强化的患者中49例(59.0%)有效,二者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516,P=0.006)。在MRI有明显强化的患者中应用亲脂方案和非亲脂方案的疗效分别为2/6和61.0%,二者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767,P=0.184)。结论脑肿瘤化疗疗效的高低与MRI强化效应的强弱高度吻合,MRI有明显强化者血-脑脊液屏障功能丧失,不论是原发性脑肿瘤还是脑转移癌均可应用非亲脂性药物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抗肿瘤联合化疗方案 磁共振成像 血脑屏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脉化疗栓塞对膀胱癌组织中增殖细胞核抗原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2
20
作者 邵四海 王荣江 +4 位作者 石麒麟 赵红星 郑银元 李辉 陈晓农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732-733,739,共3页
目的探讨术前动脉化疗栓塞对膀胱癌组织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表达的影响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对50例膀胱癌患者化疗栓塞前后的肿瘤组织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测定PCNA的表达,比较化疗栓塞前后膀胱癌组织PCNA的表达程度,并分析PCNA与膀胱癌病... 目的探讨术前动脉化疗栓塞对膀胱癌组织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表达的影响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对50例膀胱癌患者化疗栓塞前后的肿瘤组织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测定PCNA的表达,比较化疗栓塞前后膀胱癌组织PCNA的表达程度,并分析PCNA与膀胱癌病理分级和临床分期的关系。结果化疗栓塞前不同病理分级的膀胱癌组织中PCNA表达水平间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化疗栓塞前不同临床分期的膀胱癌组织中PCNA表达水平间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化疗栓塞后不同病理分级的膀胱癌组织中PCNA表达水平间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50例患者随访6~44个月,平均22.5个月,术后复发8例,复发时间为栓塞后<6个月2例,6~12个月3例,24~36个月3例。死亡4例,死亡时间分别为栓塞后5个月1例,11个月1例,15个月1例,21个月1例。46例存活患者中无复发患者和复发患者化疗栓塞后PCNA表达强度间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前化疗栓塞能降低膀胱癌组织PCNA的表达,调节膀胱癌的分化程度,使肿瘤降级降期。PCNA的表达可作为膀胱癌预后估计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膀胱肿瘤 抗肿瘤联合化疗方案 增殖细胞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