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网络药理学及体外实验探究野蚕豆根抗氧化活性及其作用机制 被引量:5
1
作者 刘鑫澜 朱朋艳 +5 位作者 马金蓉 王星月 韦茜 高艳梅 张冬英 袁文娟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55-166,共12页
利用网络药理学和体外实验探讨野蚕豆根抗氧化活性物质基础及作用机制。首先,采用DPPH法、ABTS法、清除羟自由基法对野蚕豆根进行体外抗氧化实验验证;通过TCMSP数据库和文献搜索筛选出野蚕豆根中的活性物质,同时收集其作用靶点;借助OMIM... 利用网络药理学和体外实验探讨野蚕豆根抗氧化活性物质基础及作用机制。首先,采用DPPH法、ABTS法、清除羟自由基法对野蚕豆根进行体外抗氧化实验验证;通过TCMSP数据库和文献搜索筛选出野蚕豆根中的活性物质,同时收集其作用靶点;借助OMIM、GeneCards数据库获得氧化应激相关疾病靶点;将野蚕豆根成分靶点与氧化应激靶点取交集,通过STRING数据库构建蛋白互作网络(protein-protein interaction networks,PPI);利用R语言对交集靶点进行基因本体(GO,Gene Ontology)富集分析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KEGG)富集分析;借助AutoDock 1.5.7软件对核心成分及关键靶点基因进行分子对接,通过Pymol进行可视化操作;利用蛋白质免疫印迹(Western blot)检测进行机制验证。结果显示,野蚕豆根提取物对DPPH自由基、ABTS自由基和羟基自由基有一定的清除能力,其半数抑制浓度(IC_(50))分别为0.166、0.054和0.180 mg/mL;从野蚕豆根中共筛选出22个活性成分,86个成分靶点以及84个交集靶点,其中包括STAT3、HSP90AA1、HDAC1等23个核心靶点;GO富集分析共得到了3386个条目,主要包括碳水化合物结合、核受体活性等分子功能。KEGG富集分析共得到了211个条目,主要包括PI3K-Akt信号通路、化学致癌-受体激活等通路;分子对接结果显示,野蚕豆根中活性成分与核心靶点间结合效应较强,结合能均小于-1.2 kcal/mol;Western blot结果表明,野蚕豆根提取物能明显上调p-PI3K蛋白及p-Akt蛋白的表达。本研究初步表明野蚕豆根提取物可通过激活PI3K-Akt信号通路从而发挥抗氧化作用,为后期野蚕豆根抗氧化活性的研究与应用提供理论依据及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蚕豆根 氧化活性 网络药理学 分子对接 实验 作用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体树突状细胞体外增强肿瘤患者引流淋巴结细胞抗肿瘤活性的作用 被引量:10
2
作者 彭正 李荣 +2 位作者 李力 张磊 金婷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595-597,607,共4页
目的 :探讨自体树突状细胞 (DC)体外对胃腺癌患者肿瘤引流区淋巴结 (TDLN)细胞抗肿瘤活性的增强作用。方法 :分离肿瘤患者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PBMC)经IL 4、GM CSF和TNF α诱导其成熟 ,并以自体肿瘤冻融抗原预致敏 ,诱导其中的DC。另... 目的 :探讨自体树突状细胞 (DC)体外对胃腺癌患者肿瘤引流区淋巴结 (TDLN)细胞抗肿瘤活性的增强作用。方法 :分离肿瘤患者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PBMC)经IL 4、GM CSF和TNF α诱导其成熟 ,并以自体肿瘤冻融抗原预致敏 ,诱导其中的DC。另外 ,分离胃癌患者的TDLN细胞 ,在含有IL 2的培养体系中培养 ,并将TDLN细胞分为 3组 :(1)第 1组为肿瘤抗原致敏的DC加TDLN细胞 (D组 ) ;(2 )第 2组为冻融的肿瘤抗原加TDLN细胞 (Ag组 ) ;(3)第 3组不加DC及肿瘤抗原作为对照组 (L组 )。比较 3组TDLN细胞对胃腺癌细胞系KATO3和黑色素瘤细胞系A375的杀伤作用。结果 :D组对KATO3细胞系的杀伤作用明显优于Ag组与L组 ;而对A375细胞 ,各组细胞的杀伤作用没有明显差异。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杀伤作用 肿瘤患者 肿瘤 黑色素瘤细胞 引流 胃腺癌细胞 肿瘤活性 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瑞香狼毒总木脂素的体外抗肿瘤活性 被引量:6
3
作者 王彬 贾正平 +4 位作者 蔡文清 王敏 李强国 叶丽娟 杨德俊 《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63-65,共3页
研究了瑞香狼毒总木脂素的体外抗肿瘤作用.用MTT比色分析法、集落形成法对瑞香狼毒总木脂素的体外抗肿瘤活性进行研究,并与长春新碱的活性进行了比较.瑞香狼毒总木脂素成分对肿瘤细胞株SGC-7901,HEP-7402和HL-60的增殖及克隆形成具有较... 研究了瑞香狼毒总木脂素的体外抗肿瘤作用.用MTT比色分析法、集落形成法对瑞香狼毒总木脂素的体外抗肿瘤活性进行研究,并与长春新碱的活性进行了比较.瑞香狼毒总木脂素成分对肿瘤细胞株SGC-7901,HEP-7402和HL-60的增殖及克隆形成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其体外抗肿瘤活性高于或接近于长春新碱,证明瑞香狼毒总木脂素成分具有较强的体外抗肿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瑞香狼毒 总木脂素 肿瘤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肿瘤细胞多药抗性基因MDR1和MRP1双靶位自剪切核酶的合成及其在体外活性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徐东平 王福生 +1 位作者 Takao OHNUMA 金磊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429-435,共7页
多药耐药基因MDR1和 (或 )MRP1过度表达是引起肿瘤细胞对化疗药物产生多重耐药性的重要原因 .在以往研究抗MDR1基因的核酶 (196MDR1 Rz)的基础上 ,合成了针对MRP1基因 2 10和 730编码子的核酶 (2 10MRP1 Rz ,730MRP1 Rz) ,同时利用RNA... 多药耐药基因MDR1和 (或 )MRP1过度表达是引起肿瘤细胞对化疗药物产生多重耐药性的重要原因 .在以往研究抗MDR1基因的核酶 (196MDR1 Rz)的基础上 ,合成了针对MRP1基因 2 10和 730编码子的核酶 (2 10MRP1 Rz ,730MRP1 Rz) ,同时利用RNA二级结构分析程序mfold 3 0设计合成了一种双靶位自剪切核酶体系 (Coat) .将 196MDR1 Rz和 2 10MRP1 Rz基因同时载入到该体系中 ,建立了抗MDR1 MRP1双靶位核酶 .在无细胞体系中对上述核酶进行的生物活性实验表明 ,2 10MRP1 Rz与 730MRP1 Rz相比能够更有效地切割底物 ;载入Coat的抗MDR1和MRP1核酶均能得以有效释放 ,同时切割各自的靶RNA序列 ,切割效率与单靶位核酶一致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细胞 多药性基因 MDR1 MRP1 双靶位自剪切核酶 合成 活性 化疗药物 耐药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小金县野生羊肚菌多糖的结构解析及体外抗肿瘤活性初探 被引量:7
5
作者 周丽倩 黄瑶 +4 位作者 鲁艳 叶姿妤 刘欣岚 丁祥 侯怡铃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2022年第12期2077-2088,共12页
本研究通过热水浸提法从四川小金县的野生羊肚菌中提取多糖(Morchella esculenta polysaccharide,ME-P),利用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高效液相色谱(HPLC)、气相质谱连用(GC-MS)和核磁共振(NMR)波谱等技术鉴定ME-P的结构,采用CCK-8法检验... 本研究通过热水浸提法从四川小金县的野生羊肚菌中提取多糖(Morchella esculenta polysaccharide,ME-P),利用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高效液相色谱(HPLC)、气相质谱连用(GC-MS)和核磁共振(NMR)波谱等技术鉴定ME-P的结构,采用CCK-8法检验ME-P的药物毒性并探寻ME-P体外抗肿瘤活性。结果表明,ME-P中含有吡喃糖环,单糖组成为甘露糖、葡萄糖、半乳糖,比例为4∶4∶1;具有1,2,3,4,6-D-甘露糖、2,3,4,6-D-甘露糖交替连接为主链,1,6-D-葡萄糖和1,2,6-D-半乳糖作为支链,4-D-葡萄糖与1,2,6-D-半乳糖连接作为末端糖的重复单位的结构新颖的多糖。ME-P对巨噬细胞(RAW 264.7)无毒害,且有极显著(P<0.01)增殖作用,在质量浓度为1.25μg/mL时对RAW 264.7的增殖率可高达79.5%。同时,对小鼠结肠癌细胞(CT26.WT)和胃癌细胞(MFC)均有抑制作用,且均为低浓度时抑制效果较好,在ME-P为1.25μg/mL时,ME-P对CT26.WT和MFC的抑制率分别为28.20%和34.23%。本研究解析出四川小金县羊肚菌多糖(ME-P)为甘露糖、葡萄糖、半乳糖组成的结构新颖的多糖,无毒且对肿瘤细胞显示出显著的抑制作用,该结果为羊肚菌多糖的开发与应用提供了一定的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羊肚菌 多糖 结构解析 肿瘤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性微粒协同外置磁场的抗肿瘤活性作用:实验性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程新宝 袁曙光 +1 位作者 阎东 李玛琳 《放射学实践》 2004年第6期449-450,共2页
目的 :探讨磁性微粒 (Fe3 O4)加外置磁场对体外人肝癌细胞株 (HLCL)活性的作用。方法 :用四甲基偶氮唑蓝检测磁性微粒不同浓度含量的药物试剂 ,外置和未置磁场下不同时间给药作用于HLCL。结果 :磁性微粒外置磁场下对HLCL的增殖活性有明... 目的 :探讨磁性微粒 (Fe3 O4)加外置磁场对体外人肝癌细胞株 (HLCL)活性的作用。方法 :用四甲基偶氮唑蓝检测磁性微粒不同浓度含量的药物试剂 ,外置和未置磁场下不同时间给药作用于HLCL。结果 :磁性微粒外置磁场下对HLCL的增殖活性有明显的抑制作用。结论 :磁性微粒协同磁场可提高对HLCL的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活性 磁性微粒 置磁场 实验性研究 人肝癌细胞株 HLCL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豚鱼皮胶原寡肽螯合锌的体内体外抗氧化活性研究 被引量:8
7
作者 郭洪辉 张怡评 +1 位作者 洪专 俞云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66-71,共6页
以河豚鱼皮为原料,制备了河豚鱼皮胶原寡肽螯合锌,并对螯合锌的基本组成成分和结构进行了表征。以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自由基(DPPH·)、羟基自由基(·OH)的清除能力、三价铁(Fe 3+)的还原能力为指标,考察河豚鱼皮胶原寡肽... 以河豚鱼皮为原料,制备了河豚鱼皮胶原寡肽螯合锌,并对螯合锌的基本组成成分和结构进行了表征。以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自由基(DPPH·)、羟基自由基(·OH)的清除能力、三价铁(Fe 3+)的还原能力为指标,考察河豚鱼皮胶原寡肽螯合锌的体外抗氧化能力,实验表明,河豚鱼皮胶原寡肽螯合锌对DPPH自由基、羟自由基的清除率IC 50值分别为2.54和7.01 mg/mL,并且具有较强的三价铁还原能力,同时河豚鱼皮胶原寡肽螯合锌的抗氧化活性明显优于河豚鱼皮胶原寡肽。体内抗氧化活性实验结果显示,河豚鱼皮胶原寡肽螯合锌高剂量组与缺锌组比较能显著提高大鼠血清中总抗氧化能力(T-AOC)、谷胱甘肽(GSH)和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的活力,而使丙二醛(MDA)的含量明显降低(P<0.05,0.01),并且其抗氧化活性要优于同剂量的葡萄糖酸锌组。河豚鱼皮胶原寡肽螯合锌具有良好的体内体外抗氧化活性,有望作为新型抗氧化剂应用于生物制品和食品工业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豚鱼皮 胶原寡肽螯合锌 氧化活性 动物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清热散结胶囊体外和体内抗菌活性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赵文楠 周朝忠 +3 位作者 吴志平 朱明明 宋明霞 邓先清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2747-2751,共5页
目的研究清热散结胶囊体外和体内抗菌活性。方法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进行体外抗菌实验,测定清热散结胶囊对一系列常见菌株,包括耐药菌在内的抑菌活性。评价清热散结胶囊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引起小鼠感染的体内抗菌活性。探究清热... 目的研究清热散结胶囊体外和体内抗菌活性。方法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进行体外抗菌实验,测定清热散结胶囊对一系列常见菌株,包括耐药菌在内的抑菌活性。评价清热散结胶囊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引起小鼠感染的体内抗菌活性。探究清热散结胶囊抗菌有效成分对热、紫外光的稳定性。采用棋盘法评价清热散结胶囊与临床常用抗生素的联合用药效果。结果清热散结胶囊具有广谱抗菌活性,对所筛菌株如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枯草芽孢杆菌、变异链球菌、粪肠球菌、铜绿假单胞菌表现出明显的活性抑制,最小抑菌浓度(MIC)为20 mg/mL或40 mg/mL。体内抗菌实验结果显示,中、高剂量清热散结胶囊(10、20 g/kg)可提高小鼠感染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的存活率(P<0.05,P<0.01)。稳定性实验结果显示,清热散结胶囊的抗菌有效成分具有很好的热稳定性,经50℃至121℃处理30 min后,抑菌MIC没有变化;紫外光照射30、60 min后,清热散结胶囊的抗菌活性亦没有变化,说明其抗菌活性成分对紫外光稳定。联合用药实验结果显示,清热散结胶囊与青霉素、氯霉素或者庆大霉素联合用药时具有协同作用。结论清热散结胶囊具有广谱的体外抑菌性能和明显的体内抗菌活性。该制剂与临床抗生素联合应用时,可以产生协同作用,从而提高临床疗效,减少抗生素的用量,降低耐药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热散结胶囊 千里光 活性 联合用药 实验 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合欢饮的水提物体外抗HCV病毒活性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巫园园 梁泳淋 +1 位作者 陈飞龙 汤庆发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22年第1期1-5,共5页
目的:研究合欢饮的水提物抗HCV病毒活性及其机制。方法:采用Huh7.5.1细胞建立HCV2a病毒感染模型;通过CellTiter-Glo法测定吸光度值计算得到细胞存活率(%)和RenillaLuciferaseAssayKit法测定Rluc值算得到抑制率(%)、CC_(50)、EC_(50)并计... 目的:研究合欢饮的水提物抗HCV病毒活性及其机制。方法:采用Huh7.5.1细胞建立HCV2a病毒感染模型;通过CellTiter-Glo法测定吸光度值计算得到细胞存活率(%)和RenillaLuciferaseAssayKit法测定Rluc值算得到抑制率(%)、CC_(50)、EC_(50)并计算SI值;通过检测荧光素酶活性观察病毒72 h内对不同浓度合欢饮的耐药性;应用Western-blot检测NS5A、NS3及NS5B蛋白表达水平。结果:合欢饮水提物抗HCV2a的CC_(50)、EC_(50)及SI分别为132.50、1.90、67.90μg/mL。在24、48、72 h给药后的EC_(50)分别为18.0、5.8、2.3μg/mL。在给药浓度范围内,合欢饮水提物对NS5A及NS5B蛋白的表达均有抑制作用且呈一定的量效关系,但对NS3蛋白表达的作用不明显。结论:合欢饮的水提物可能通过改变NS5A及NS5B蛋白表达水平来抑制HCV2a病毒的复制,且长时间给药病毒无耐药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欢饮水提物 丙型肝炎2a型病毒 实验 病毒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治疗艰难梭菌感染的新药cadazolid的体外及体内抗菌活性
10
作者 Locher HH Seiler P +2 位作者 Chen X 丁百兴 王明贵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56-56,共1页
艰难梭菌感染是医疗相关性腹泻的首要原因,罹患率和病死率居高不下,迫切需要新的治疗药物。cadazolid是一种新型口恶唑烷酮类药物,目前已用于艰难梭菌感染性腹泻的治疗。本研究对cadazolid在体外和体内的抗菌活性进行评估。体外实验中... 艰难梭菌感染是医疗相关性腹泻的首要原因,罹患率和病死率居高不下,迫切需要新的治疗药物。cadazolid是一种新型口恶唑烷酮类药物,目前已用于艰难梭菌感染性腹泻的治疗。本研究对cadazolid在体外和体内的抗菌活性进行评估。体外实验中包括利奈唑胺和氟喹诺酮耐药的艰难梭菌,该药的MIC范围为0.125-0.5 mg/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艰难梭菌感染 活性 治疗药物 实验 新药 相关性腹泻 感染性腹泻 喹诺酮耐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葛根水提液及葛根发酵液的体外抗氧化及抗衰老功效评价 被引量:28
11
作者 吴迪 刘平平 +3 位作者 李萌 王昌涛 赵丹 张佳婵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285-290,294,共7页
本实验以葛根为研究对象,通过水提取法及微生物发酵法得到葛根水提液(pueraria water extracts,PWE)及葛根发酵液(pueraria fermentation broth,PFB),对其进行有效成分的提取、化学水平清除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DPPH)自由基能力测... 本实验以葛根为研究对象,通过水提取法及微生物发酵法得到葛根水提液(pueraria water extracts,PWE)及葛根发酵液(pueraria fermentation broth,PFB),对其进行有效成分的提取、化学水平清除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DPPH)自由基能力测定以及细胞水平过氧化氢酶(catalase,CAT)活力、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lutathione peroxidase)活力、基质金属蛋白酶1(matrix metalloproteinase-1,MMP-1)酶活力和I型胶原(Collagen I,COL I)含量分析。结果表明,葛根水提液、葛根发酵液中主要的活性成分为黄酮类物质,葛根水提液黄酮含量为(3.47±0.23) mg/mL,葛根发酵液黄酮含量为(4.80±0.32) mg/mL;二者均具有较为明显的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葛根发酵液清除率DPPH自由基的IC50为2.98 mg/mL,葛根水提液清除率DPPH自由基的IC50为3.51 mg/mL,在质量浓度在2.67~4.44 mg/mL间,相同质量浓度下葛根发酵液清除DPPH的作用更为显著(p<0.05);葛根水提液、葛根发酵液在0.05~5.00 mg/mL范围内,对人皮肤成纤维细胞均未表现出强烈的细胞毒性,细胞活力均在85%以上;两种样品刺激细胞后,细胞中过氧化氢酶活力、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力显著(p<0.05)增高,其中葛根水提液比葛根发酵液作用效果更为显著(p<0.05),两种样品刺激细胞后,均能降低细胞内MMP-1的含量,增加细胞中I型胶原的含量,而葛根发酵液相较于葛根水提液,降低MMP-1含量及增加I型胶原含量的作用更为显著(p<0.05)。综上,葛根发酵液的抗氧化性及抗衰老功效强于葛根水提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葛根 发酵 实验 氧化活性 衰老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肿瘤药物筛选中MTT法和SRB法的比较 被引量:25
12
作者 谭卫东 金红 +4 位作者 罗弟祥 钟绍东 苏芝 彭旭东 高小平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1999年第3期17-22,共6页
在抗肿瘤药物的体外筛选中 ,MTT法和 SRB法是常用的两种方法。我们用MTT法和 SRB法分别测定 3种已知植物抗癌药对 2 2株人肿瘤细胞的抗癌活性 ,对这两种方法进行了详细的比较。通过分析两种方法测出的细胞存活率 ( T/ C)的差异分布和相... 在抗肿瘤药物的体外筛选中 ,MTT法和 SRB法是常用的两种方法。我们用MTT法和 SRB法分别测定 3种已知植物抗癌药对 2 2株人肿瘤细胞的抗癌活性 ,对这两种方法进行了详细的比较。通过分析两种方法测出的细胞存活率 ( T/ C)的差异分布和相关系数以及 IC50 的二变量分布 ,比较了两种方法测定结果的异同 ;通过两种方法重复测定 3种药物对 7株人癌细胞的抗癌活性 ,比较了两种方法的重复性 ;通过分析两种方法测定结果 T/ C值随时间变化的程度 ,比较了两种方法测定结果的稳定性。实验结果表明 :MTT法和 SRB法的相关性较好 ,都可用于抗肿瘤药物的体外筛选 ,SRB法更适合于大规模筛选 ,3种抗癌药物的测定结果与临床资料基本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TT法 SRB法 肿瘤药物 筛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同时含α-[Mo8O26]^4-和β-[Mo8O26]^4-的新型超分子化合物的合成、表征及其抗肿瘤活性 被引量:1
13
作者 赵文秀 李妍 +1 位作者 董顺福 彭军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075-1079,共5页
以(NH4)2[Mo4O13]·2H2O,NiCl2·6H2O和2-(1H-吡唑-3-基)吡啶为原料,通过水热方法合成了一个新颖的[Ni(C8N3H7)3]4[Mo8O26]2·7H2O超分子化合物.采用元素分析、红外光谱和单晶X射线衍射法表征了该无机-有机杂化配合物的结构... 以(NH4)2[Mo4O13]·2H2O,NiCl2·6H2O和2-(1H-吡唑-3-基)吡啶为原料,通过水热方法合成了一个新颖的[Ni(C8N3H7)3]4[Mo8O26]2·7H2O超分子化合物.采用元素分析、红外光谱和单晶X射线衍射法表征了该无机-有机杂化配合物的结构.晶体解析表明,该化合物同时含有α-[Mo8O26]4-和β-[Mo8O26]4-,在[Ni(C8N3H7)3]2+阳离子和[Mo8O26]4-阴离子之间通过氢键作用结合,在[Ni(C8N3H7)3]2+阳离子之间通过芳香环的π-π堆积作用连接,两种[Mo8O26]4-阴离子作为客体共存于一个具有三维蜂窝状的超分子结构中.同时研究了该化合物对人卵巢癌细胞SK-OV-3、肺癌细胞A549、宫颈癌细胞Hela和乳腺癌细胞MCF-7等细胞的体外抗肿瘤活性.结果表明,该化合物对3种不同来源的肿瘤细胞均有一定的增殖抑制作用,其中对MCF-7细胞的IC50值为6.48μmol/L,具有进一步研究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热合成 钼-氧簇合物 肿瘤活性 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拟缺香茶菜提取物体外对3种肿瘤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1
14
作者 陈慧平 马方 +6 位作者 邹敏 李继成 张艳 赵志鸿 王桂芳 张壮丽 张小俊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624-626,共3页
目的:观察拟缺香茶菜乙醚和乙酸乙酯提取物的体外抗肿瘤作用。方法:采用乙醚和乙酸乙酯依次提取得到拟缺香茶菜乙醚提取物和乙酸乙酯提取物,采用MTT法测定乙醚提取物和乙酸乙酯提取物对人肝癌细胞株HepG2、人食管癌细胞株EC9706和人乳... 目的:观察拟缺香茶菜乙醚和乙酸乙酯提取物的体外抗肿瘤作用。方法:采用乙醚和乙酸乙酯依次提取得到拟缺香茶菜乙醚提取物和乙酸乙酯提取物,采用MTT法测定乙醚提取物和乙酸乙酯提取物对人肝癌细胞株HepG2、人食管癌细胞株EC9706和人乳头状甲状腺癌细胞株TPC-1增殖的抑制作用。结果:拟缺香茶菜乙醚和乙酸乙酯提取物对Hep G2、EC9706和TPC-1细胞均有一定的增殖抑制作用(P均<0.001)。拟缺香茶菜乙醚提取物对HepG2、EC9706和TPC-1细胞的IC50均小于乙酸乙酯提取物对3种细胞的IC50(t=46.038、5.938、5.744,P均<0.05)。结论:拟缺香茶菜乙醚提取物和乙酸乙酯提取物具有显著的体外抗肿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拟缺香茶菜 肿瘤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蒜中一种蛋白成份的抗肿瘤实验观察 被引量:1
15
作者 姚仁南 陈复兴 刘军权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1995年第4期358-359,共2页
本文参照Hirao等人的方法,提取大蒜蛋白成份4(F4),它是一种分子量约11.0Kd的糖蛋白。作者应用不同浓度(终浓度为0.5、1.0、2.5、5.0、10.0μg/ml)的F4对人红白血病细胞株(K562).早幼粒白血病细胞株(HL60)和鼠骨髓瘤细胞株(SP... 本文参照Hirao等人的方法,提取大蒜蛋白成份4(F4),它是一种分子量约11.0Kd的糖蛋白。作者应用不同浓度(终浓度为0.5、1.0、2.5、5.0、10.0μg/ml)的F4对人红白血病细胞株(K562).早幼粒白血病细胞株(HL60)和鼠骨髓瘤细胞株(SP20)进行了体外抑制试验(应用MTT法)。以淋巴因子激活的杀伤细胞(LAK细胞)作对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验观察 蛋白 肿瘤 早幼粒白血病 LAK细胞 HL60 红白血病细胞 成份 分子量 抑制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液体发酵条件对灵芝菌体形态及胞外多糖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17
16
作者 乔双逵 彭林 +3 位作者 丁重阳 顾正华 张梁 石贵阳 《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1070-1076,共7页
作者主要研究灵芝在液体发酵过程中,发酵时间、初始p H值、培养温度等发酵条件对灵芝菌体形态、胞外多糖产量及多糖抗肿瘤活性的影响,其目的在于通过调控发酵条件获得高活性、高产量的灵芝多糖。依据灵芝菌球直径的大小,所有菌球被分为... 作者主要研究灵芝在液体发酵过程中,发酵时间、初始p H值、培养温度等发酵条件对灵芝菌体形态、胞外多糖产量及多糖抗肿瘤活性的影响,其目的在于通过调控发酵条件获得高活性、高产量的灵芝多糖。依据灵芝菌球直径的大小,所有菌球被分为小型、中型和大型菌球,结果表明,发酵过程中菌体形态以中型菌球为主,在中小型菌球比例较高时有利于胞外多糖的合成,并且小型菌球比例大于大型菌球时,发酵液中多糖含量较高;在比较不同发酵条件下获得的胞外多糖对肿瘤细胞抑制作用时发现,p H 4.0和30℃条件下获得的多糖对小鼠肝癌细胞Hepa 1-6和人乳腺癌细胞MDA-MB-231具有更高的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灵芝 发酵 多糖 形态 肿瘤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4β-卤代芳香酸4′-去甲表鬼臼酯类的合成及抗肿瘤活性 被引量:3
17
作者 杨桦 田暄 张辅民 《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01-105,共5页
通过 4′-去甲表鬼臼毒素 (DMEP)与卤代苯甲酸缩合 ,合成了 12个新的 4 β-卤代芳香酸 4′-去甲表鬼臼酯类化合物 (1~ 12 ) .测定了这些化合物对 KB,HCT- 8和 A- 2 780细胞的杀伤效应 (体外细胞试验 ) .结果显示化合物 3,4 ,5显示了比... 通过 4′-去甲表鬼臼毒素 (DMEP)与卤代苯甲酸缩合 ,合成了 12个新的 4 β-卤代芳香酸 4′-去甲表鬼臼酯类化合物 (1~ 12 ) .测定了这些化合物对 KB,HCT- 8和 A- 2 780细胞的杀伤效应 (体外细胞试验 ) .结果显示化合物 3,4 ,5显示了比目前临床应用的抗癌药物 VP- 16更强的对 KB,HCT- 8和 A- 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4β-卤代芳香酸4′-去甲表鬼臼酯类 合成 肿瘤活性 去甲表鬼臼毒素 活性 细胞试验 杀伤效应 癌药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化合物MDPE的抗肿瘤活性
18
作者 李海晶 杨春柳 +2 位作者 张晓旭 路惬楠 杨更亮 《河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74-180,共7页
探讨化合物1-(3R,3aR)-8-甲基-3-(p-甲苯基)-3a,4-二氢硫色并[4,3-c]-1-乙酰基吡唑啉(MDPE)的体外和体内抗肿瘤生物活性.体外实验采用MTT法,研究MDPE对SGC7901,A549,Hela,HepG2,H22和S180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体内实验研究MDPE对H22肝癌... 探讨化合物1-(3R,3aR)-8-甲基-3-(p-甲苯基)-3a,4-二氢硫色并[4,3-c]-1-乙酰基吡唑啉(MDPE)的体外和体内抗肿瘤生物活性.体外实验采用MTT法,研究MDPE对SGC7901,A549,Hela,HepG2,H22和S180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体内实验研究MDPE对H22肝癌细胞皮下移植瘤和S180腹水瘤的抑制作用.结果显示:在体外实验中,MDPE对SGC7901,A549,Hela,HepG2,H22和S180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高于同浓度的顺铂,半致死质量浓度(IC50)分别为8.44,8.91,7.30,11.04,7.08和6.93μg/mL;在体内实验中,MDPE以每天给药1,5和10mg/kg的剂量灌胃给药,连续给药10d,对H22肝癌细胞小鼠皮下移植瘤的抑制率分别为45.33%,50.16%和51.73%,对S180腹水瘤小鼠的生命延长率分别为29.16%,56.66%和79.75%,此外,还考察MDPE对免疫系统和骨髓的影响.结果证实,MDPE是一种潜在的抗肿瘤药物,其作用机制等值得今后进一步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生物活性 内和 MTT法 肿瘤抑制率 生命延长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根瘤菌多糖的发酵优化及抗肿瘤活性 被引量:4
19
作者 贾玉香 耿晓琦 +3 位作者 黄正梅 杜鹏 郑宇 宋佳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0期144-148,共5页
优化根瘤菌(Rhizobium NG10)产多糖的培养条件,提高胞外多糖(extracelluar polysaccharides of Rhizobium,REPS)产量,并探究其抗肿瘤活性。通过单因素实验、Plackett-Burman实验和Box-Behnken实验等对根瘤菌产胞外多糖发酵培养基配方进... 优化根瘤菌(Rhizobium NG10)产多糖的培养条件,提高胞外多糖(extracelluar polysaccharides of Rhizobium,REPS)产量,并探究其抗肿瘤活性。通过单因素实验、Plackett-Burman实验和Box-Behnken实验等对根瘤菌产胞外多糖发酵培养基配方进行优化,并采用MTT法检测多糖对人肝癌细胞的抑制作用。最终优化得到的最优培养基配方为:麦芽糖22.5 g/L,大豆蛋白胨9.5 g/L,MgSO 4·7H 2O 0.2 g/L,KH 2PO 4 0.41 g/L,NaCl 0.1 g/L,此时胞外多糖产量为5.05 g/L,相比原始提高了45.95%;REPS对肝癌细胞Hep G2的抑制呈一定的量效关系,培养时间为48 h时IC 50为393.3μg/mL,肝癌细胞抑制率达到56.7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根瘤菌 多糖 培养基优化 实验 肿瘤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松树皮原花青素的抗肿瘤作用研究 被引量:9
20
作者 李海涛 张良 +2 位作者 盛玉青 郑光耀 王成章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7年第1期43-45,F0002,共4页
目的对松树皮原花青素的体内外抗肿瘤作用进行研究。方法采用MTT比色法观察松树皮原花青素体外对多种人肿瘤细胞株的抑制作用,采用小鼠移植性肿瘤模型考察了松树皮原花青素对小鼠S180肉瘤和EAC腹水癌的抑制作用。结果松树皮原花青素对... 目的对松树皮原花青素的体内外抗肿瘤作用进行研究。方法采用MTT比色法观察松树皮原花青素体外对多种人肿瘤细胞株的抑制作用,采用小鼠移植性肿瘤模型考察了松树皮原花青素对小鼠S180肉瘤和EAC腹水癌的抑制作用。结果松树皮原花青素对多种人肿瘤细胞均有较强的抑制作用,最高抑制率达60%左右;松树皮原花青素200 mg/kg的剂量能显著抑制小鼠S180肉瘤的生长,抑瘤率达42.3%,但其对EAC腹水癌小鼠的生存时间无明显影响。结论松树皮原花青素体内外均有一定的抗肿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树皮原花青素 实验 肿瘤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