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6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一代家禽抗肿瘤和抗病毒感染制剂——干扰素 被引量:2
1
作者 江国托 崔丽 《吉林畜牧兽医》 2004年第7期47-48,共2页
家禽肿瘤和病毒感染性疾病的有效治疗一直是困惑禽病防制的难题之一,至今仍未有一类药物能特异性地有效杀灭家禽病毒性病原,干扰和抑制其病原的复制.据报道,中药制剂对某些病毒性禽病具有较好的治疗作用,但其作用机理不尽详细.细胞因子... 家禽肿瘤和病毒感染性疾病的有效治疗一直是困惑禽病防制的难题之一,至今仍未有一类药物能特异性地有效杀灭家禽病毒性病原,干扰和抑制其病原的复制.据报道,中药制剂对某些病毒性禽病具有较好的治疗作用,但其作用机理不尽详细.细胞因子干扰素(Interferon,IFN)的出现及其临床试验证明,该类细胞因子在病毒性禽病和家禽肿瘤的治疗上极具临床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禽 肿瘤制剂 病毒制剂 干扰素 分子结构 基因 受体 生物学作用 作用机理 临床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谈家禽抗肿瘤和抗病毒感染新制剂——干扰素 被引量:1
2
作者 宋臣锋 《现代畜牧兽医》 2005年第9期46-47,共2页
关键词 病毒感染 中药制剂 干扰素 家禽 肿瘤 病毒性病原 禽病防治 治疗作用 细胞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家禽抗肿瘤和抗病毒感染新制剂──干扰素 被引量:1
3
作者 江国托 《河南畜牧兽医》 2001年第8期11-12,共2页
关键词 家禽 肿瘤 病毒感染 干扰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抗肿瘤治疗方案对肺癌患者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后肺炎发生及严重程度的影响:一项单中心回顾性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陆婉君 吕嘉文 +11 位作者 王琴 姚艳雯 王栋 陈佳妍 吴冠楠 顾晓凌 李慧娟 陈亚娟 韩贺东 吕镗烽 宋勇 展平 《中国肺癌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429-438,共10页
背景与目的与健康人群相比,肺癌患者新型冠状病毒感染(corona 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的发生率及严重性会增加。目前肺癌的主要治疗方案包括手术、免疫治疗、化疗、放疗、靶向治疗以及抗血管生成治疗,不同抗肿瘤治疗方案对COVID-1... 背景与目的与健康人群相比,肺癌患者新型冠状病毒感染(corona 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的发生率及严重性会增加。目前肺癌的主要治疗方案包括手术、免疫治疗、化疗、放疗、靶向治疗以及抗血管生成治疗,不同抗肿瘤治疗方案对COVID-19的发生及严重性的影响结论尚不统一。本研究旨在探究半年内各种抗肿瘤治疗方案(化疗、靶向治疗、抗血管生成治疗、放疗、免疫治疗和外科手术)是否影响COVID-19后肺炎(以下简称新冠肺炎)的发生率及严重程度。方法我们对2022年12月1日-2023年2月15日南京大学附属金陵医院收治的COVID-19且病理确诊为肺恶性肿瘤的217例患者进行了回顾性研究。收集患者临床特征、6个月内抗肿瘤治疗方案以及COVID-19诊断、治疗及转归的数据。通过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新冠肺炎及影响其严重性的危险因素。结果(1)纳入的217例患者中,共51例(23.5%)发生新冠肺炎,其中临床分级为中型42例(82.4%),重型及危重型9例(17.6%);(2)通过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发现超重(OR=2.405,95%CI:1.095-5.286)以及肺内病灶放疗(OR=2.977,95%CI:1.071-8.274)是影响新冠肺炎发生的危险因素,而全身化疗、靶向治疗以及免疫治疗并不会导致新冠肺炎发生率的增加;(3)在严重程度影响因素的分析中,除了既往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病史(OR=7.600,95%CI:1.430-40.387)是重症新冠肺炎的危险因素外,肺内病灶放疗、化疗、靶向治疗以及免疫治疗均不会增加其严重程度。结论半年内行肺内病灶放疗导致肺恶性肿瘤患者新冠肺炎的发生率增加,但也并没有增加其严重性,而化疗、靶向治疗、手术和免疫治疗并未导致肺炎的发生及其严重性的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 肿瘤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核糖核酸酶A表面原位聚合构建抗肿瘤纳米胶囊研究
5
作者 赵启轩 马骏 +2 位作者 刘爱江 梁骁 李全顺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39-147,共9页
通过原位聚合策略,在核糖核酸酶A(RNaseA)表面构建聚合物外壳,制备了纳米胶囊n(RNaseA).表征结果表明,n(RNase A)呈现均一的球形结构,流体力学直径和zeta电位分别为(118.9±14.1)nm和(7.3±1.5)mV.通过荧光显微镜和流式细胞术... 通过原位聚合策略,在核糖核酸酶A(RNaseA)表面构建聚合物外壳,制备了纳米胶囊n(RNaseA).表征结果表明,n(RNase A)呈现均一的球形结构,流体力学直径和zeta电位分别为(118.9±14.1)nm和(7.3±1.5)mV.通过荧光显微镜和流式细胞术对纳米胶囊n(RNaseA)的肿瘤摄取能力进行表征,发现该体系能够被非小细胞肺癌细胞系A549高效摄取.以此为基础,纳米胶囊n(RNaseA)能够切割细胞质中的RNA分子,诱导肿瘤细胞凋亡,显著抑制肿瘤细胞增殖.本研究利用表面原位聚合技术构建了能够实现RNaseA胞内递送的纳米制剂,为其它医用酶分子纳米胶囊的构建与评价提供了借鉴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糖核酸酶A 原位聚合 纳米胶囊 肿瘤制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肿瘤坏死因子-α及白细胞介素抑制剂治疗非感染性葡萄膜炎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6
作者 程希 孙旭芳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376-380,共5页
葡萄膜炎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眼内炎症性疾病,根据病因可分为感染性和非感染性葡萄膜炎(NIU)。NIU的发病机制暂不明确,目前主要认为是由T淋巴细胞驱动的自身免疫过程,其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IL),包括IL-6、IL^(-1)2、I... 葡萄膜炎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眼内炎症性疾病,根据病因可分为感染性和非感染性葡萄膜炎(NIU)。NIU的发病机制暂不明确,目前主要认为是由T淋巴细胞驱动的自身免疫过程,其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IL),包括IL-6、IL^(-1)2、IL^(-1)7、IL-22、IL-23等,在其发病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因此,研究者们针对这些因子进行了靶向抑制药物的研发及一系列临床研究。本文对抗TNF-α制剂、IL抑制剂应用于NIU治疗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染性葡萄膜炎 肿瘤坏死因子-Α 白细胞介素抑制剂 生物制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细胞短棒状杆菌纳米级制剂抗肿瘤作用及机理研究 被引量:10
7
作者 高尚先 宋静 +6 位作者 刘星霞 康国华 王群 张萍 李伟 张利宁 李守悌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2期101-104,共4页
目的 :研究无细胞短棒状杆菌纳米级制剂 (NCPP)体内抗肿瘤作用及机理。方法 :小鼠腹腔注射NCPP与短棒状杆菌制剂 (CPP) 14d后测定脾指数。小鼠腹腔注射艾氏腹水癌细胞 ,于注射癌细胞前 1d及注射后次日起 ,连续 (间隔 1d)腹腔注射NCPP与C... 目的 :研究无细胞短棒状杆菌纳米级制剂 (NCPP)体内抗肿瘤作用及机理。方法 :小鼠腹腔注射NCPP与短棒状杆菌制剂 (CPP) 14d后测定脾指数。小鼠腹腔注射艾氏腹水癌细胞 ,于注射癌细胞前 1d及注射后次日起 ,连续 (间隔 1d)腹腔注射NCPP与CPP 5次 ,计算小鼠存活率。小鼠腹腔注射NCPP和CPP 10d后测定腹腔巨噬细胞 (Mφ)吞噬率、吞噬指数、过氧化氢 (H2 O2 )和一氧化氮 (NO)水平、脾脏自然杀伤 (NK)细胞杀伤率及T细胞增殖指数。结果 :NCPP组和CPP组与对照组相比 :均有明显的抑瘤作用 ;脾指数均大于 2 .0 ;腹腔Mφ吞噬率、吞噬指数、产生过氧化氢 (H2 O2 )和一氧化氮 (NO)水平均有显著性提高 (P <0 .0 1) ;脾脏NK细胞杀伤率均有明显提高 (P <0 .0 5 ) ;脾脏T细胞增殖指数均无明显差异。上述所有实验中 ,NCPP和CPP 2组间均无明显差异。结论 :NCPP具有与CPP相同的脾激活及抑瘤作用 ,其机理主要是通过激活Mφ及NK细胞吞噬、杀伤功能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棒状杆菌 纳米级制剂 肿瘤作用 机理 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肿瘤坏死因子-α治疗类风湿关节炎致感染风险的Meta分析 被引量:13
8
作者 谢希 陈进伟 +7 位作者 彭佑铭 高洁生 田静 凌光辉 杜金烽 毛妮 吴佩君 李芬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722-736,共15页
目的:通过系统评价3种国内常用抗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生物制剂治疗类风湿关节炎(RA)致结核等感染的风险,以指导临床用药选择,有效减少抗TNF-α生物制剂相关感染事件。方法:采用Meta分析法定量系统评价受体型生物制剂依那西普、单克... 目的:通过系统评价3种国内常用抗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生物制剂治疗类风湿关节炎(RA)致结核等感染的风险,以指导临床用药选择,有效减少抗TNF-α生物制剂相关感染事件。方法:采用Meta分析法定量系统评价受体型生物制剂依那西普、单克隆抗体型生物制剂英夫利西单抗、阿达木单抗3种常用抗TNF-α生物制剂治疗RA过程中发生感染、重症感染以及结核感染等的风险。结果:抗TNF-α治疗组与未用抗TNF-α生物制剂的对照组比较,结核风险没有统计学意义上的增高(0.5%vs 0.07%;P=0.27,OR=1.85,95%CI:0.62~5.52),但从临床角度分析,依那西普治疗组1393例,无结核发生报道,而英夫利西单抗2050例,共11例结核报道,阿达木单抗722例,共3例结核报道,提示抗体型抗TNF-α生物制剂治疗相关的结核发生率有增高。抗TNF-α治疗组总感染风险、重症感染风险均高于对照组(P<0.05);不同种类抗TNF-α致感染风险不一,依那西普致感染风险及重症感染风险最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英夫利西单抗及阿达木单抗致感染风险及重症感染风险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高剂量使用抗TNF-α生物制剂致重症感染风险高于对照组(6.0%vs2.8%,P=0.04,OR=1.68,95%C:I1.02~2.78)。结论:单克隆抗体型抗TNF-α生物制剂所致感染风险较受体型抗TNF-α生物制剂高,抗TNF-α治疗相关结核风险值得高度重视,尤其是在高结核感染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坏死因子-Α 生物制剂 类风湿关节炎 感染 META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干扰素及肿瘤坏死因子抗病毒作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6
9
作者 于甜 胡小鹏 +7 位作者 祝小红 宋勋 李晨阳 曾勇 李燕 苏庆宁 李世和 贺震旦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409-415,共7页
抗病毒细胞因子(Antiviralcytokines)是一类由机体细胞分泌的,具有联系机体固有免疫和特异性免疫应答,抑制或捕杀体内病毒,抗病毒感染的小分子蛋白。抗病毒细胞因子可分两大类:一类是能够直接诱生抗病毒蛋白的细胞因子。主有IFN-... 抗病毒细胞因子(Antiviralcytokines)是一类由机体细胞分泌的,具有联系机体固有免疫和特异性免疫应答,抑制或捕杀体内病毒,抗病毒感染的小分子蛋白。抗病毒细胞因子可分两大类:一类是能够直接诱生抗病毒蛋白的细胞因子。主有IFN-α、IFN-β、IFN-γ、IFN-λ(IL-28/29)、TNF-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毒作用 肿瘤坏死因子 病毒细胞因子 干扰素 特异性免疫应答 小分子蛋白 病毒感染 病毒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肿瘤坏死因子α制剂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疗效和安全性的Meta分析 被引量:12
10
作者 王榕 贾永 +2 位作者 王毓婧 李媛媛 宋政军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49-256,共8页
目的采用Meta分析方法评价抗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制剂治疗中重度溃疡性结肠炎(UC)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全面检索Cochrane图书馆、PubMed、Embase、ISI、OVID和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中有关抗TNF... 目的采用Meta分析方法评价抗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制剂治疗中重度溃疡性结肠炎(UC)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全面检索Cochrane图书馆、PubMed、Embase、ISI、OVID和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中有关抗TNF-α制剂治疗UC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RCT),按照纳入与排除标准选择文献、提取资料并进行方法学质量评价后,采用Revman 5.1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1项RCT,共3 334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抗TNF-α制剂在治疗UC的短期应答(OR=2.51,95%CI 1.73,3.64)与短期缓解(OR=2.74,95%CI1.80,4.16),长期应答(OR=2.98,95%CI1.98,4.47)与长期缓解(OR=2.64,95%CI 1.89,3.67),黏膜愈合率(OR=1.89,95%CI 1.39,2.59)各个方面均优于对照组,并可以降低结肠手术切除率(OR=0.61,95%CI 0.41,0.89),改善生活质量[IBDQ评分的均数差(MD)为14.74,95%CI 11.43,18.06],在所有报道不良反应(OR=1.14,95%CI0.97,1.34)与严重不良反应(OR=0.78,95%CI0.56,1.09)发生方面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抗肿瘤坏死因子α制剂治疗中重度UC不仅可以诱导缓解及长期维持,而且可以促进黏膜愈合、降低结肠手术切除率、提高生活质量,长期使用也较为安全。上述结论仍需要更多高质量RCT证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坏死因子α制剂 溃疡性结肠炎 疗效 安全性 META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10年中药制剂抗肿瘤的研究概述 被引量:5
11
作者 余德林 马超英 +1 位作者 马宝玉 文丽梅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12年第10期2175-2177,共3页
肿瘤的药物治疗是肿瘤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中药制剂抗肿瘤的研究具有广泛的前景。对常见的多种中药制剂抗肿瘤的研究状况作以简要的概述。
关键词 中药制剂 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肿瘤靶向制剂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2
作者 刘华钢 梁健钦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0期1508-1512,共5页
关键词 肿瘤 靶向制剂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鲨鱼软骨抗肿瘤制剂对正常小鼠血浆前列环素及血栓素的影响 被引量:1
13
作者 陈向齐 李轶辉 +2 位作者 韩玲 沈先荣 贾福星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4期392-393,共2页
鲨鱼软骨抗肿瘤制剂对正常小鼠血浆前列环素及血栓素的影响陈向齐,李轶辉,韩玲,沈先荣,贾福星国内外许多研究表明鲨鱼软骨中含有多种抗肿瘤有效成分,其中的肿瘤细胞抑制因子可直接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1~3]。国内沈先荣等首先... 鲨鱼软骨抗肿瘤制剂对正常小鼠血浆前列环素及血栓素的影响陈向齐,李轶辉,韩玲,沈先荣,贾福星国内外许多研究表明鲨鱼软骨中含有多种抗肿瘤有效成分,其中的肿瘤细胞抑制因子可直接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1~3]。国内沈先荣等首先提取鲨鱼软骨抗肿瘤制剂(SCAT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制剂 鲨鱼软骨 前列环素 血栓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鸡腿菇复合制剂的抗S180肿瘤作用 被引量:3
14
作者 刘芹 耿雪冉 +2 位作者 许瀛引 张薇薇 王贺祥 《中国食用菌》 2016年第3期55-57,共3页
旨在探讨鸡腿菇复合制剂的抗肿瘤作用,为鸡腿菇复合制剂的推广应用提供理论基础。通过腹股沟皮下注射S180肿瘤细胞建立小鼠肿瘤模型,把接种肿瘤细胞后的小鼠随机分为阴性对照组,阳性对照组,鸡腿菇复合制剂低、中、高剂量组,2周后检测小... 旨在探讨鸡腿菇复合制剂的抗肿瘤作用,为鸡腿菇复合制剂的推广应用提供理论基础。通过腹股沟皮下注射S180肿瘤细胞建立小鼠肿瘤模型,把接种肿瘤细胞后的小鼠随机分为阴性对照组,阳性对照组,鸡腿菇复合制剂低、中、高剂量组,2周后检测小鼠体重和肿瘤大小的不同。结果表明抗癌药物环磷酰胺的肿瘤抑制率为71.8%;鸡腿菇复合制剂低剂量组(1 233 mg·kg-1)、中剂量组(2 466 mg·kg-1)和高剂量组(3 699 mg·kg-1)的肿瘤抑制率分别为14.3%、43.5%和50.4%。这说明在实验条件下,鸡腿菇复合制剂具有明显抑瘤作用,并呈现一定的剂量依赖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鸡腿菇复合制剂 环磷酰胺 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围手术期应用L-精氨酸联合整蛋白复方制剂对胃癌患者术后抗肿瘤免疫及肿瘤负荷的影响 被引量:7
15
作者 蒋秀兰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6年第19期2305-2308,共4页
目的:目的:分析围手术期应用L-精氨酸联合整蛋白复方制剂对胃癌患者术后抗肿瘤免疫及肿瘤负荷的影响。方法:68例胃癌患者均接受根治性手术治疗,根据围术期营养干预不同分为对照组(常规葡萄糖盐水肠内营养)34例、观察组(L-精氨酸联合整... 目的:目的:分析围手术期应用L-精氨酸联合整蛋白复方制剂对胃癌患者术后抗肿瘤免疫及肿瘤负荷的影响。方法:68例胃癌患者均接受根治性手术治疗,根据围术期营养干预不同分为对照组(常规葡萄糖盐水肠内营养)34例、观察组(L-精氨酸联合整蛋白复方制剂肠内营养)34例。检测两组术后近期抗肿瘤免疫细胞水平、血清病情相关指标、营养及炎症指标水平,并随访3年观察患者残胃MRI改变。结果:(1)观察组治疗后3个月,静脉血CD4^+T淋巴细胞水平,CD4^+/CD8^+比值均高于对照组(P<0.05),CD8^+T淋巴细胞、Treg细胞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血清Pentraxin-3、CYFRA21-1、TTF-1、HE4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白蛋白(ALB)、前白蛋白(PA)、白介素-2(IL-2)水平高于对照组,白介素-6(IL-6)、白介素-10(IL-10)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2)两组患者术后3年残胃MRI图像存在显著差异。结论:围手术期应用L-精氨酸联合整蛋白复方制剂可优化胃癌患者术后免疫及营养状态,在降低远期残胃癌发生率等方面也有肯定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L-精氨酸 整蛋白复方制剂 肿瘤免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增殖型腺病毒抗肿瘤作用研究进展
16
作者 何小平 朱人敏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0期932-934,共3页
关键词 肿瘤 病毒 增殖 治疗 增殖型腺病毒 肿瘤作用 细胞遗传物质 肿瘤消退 肿瘤细胞 病毒感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内外抗肿瘤药物制剂研究进展 被引量:6
17
作者 陈珊 黄绳武 《医药导报》 CAS 2009年第2期215-217,共3页
抗肿瘤药物的发展已经进入新时期,分子靶向药物、新型靶向制剂的研究日趋成熟。该文综述其在药效学、制剂学、临床应用等方面的发展概况。
关键词 肿瘤 蛋白质酪氨酸激酶 靶向制剂 临床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4省市35家医院药护人员抗肿瘤生物制剂认知现状及护理人员药学需求调研分析 被引量:2
18
作者 汪皖青 王永 +2 位作者 徐颖 杨亚平 陈蓉 《医药导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1151-1157,共7页
目的调研药护人员对抗肿瘤生物制剂的认知并探讨护理人员药学需求和认知影响因素,为抗肿瘤生物制剂临床合理使用和药学服务提供参考。方法采用问卷调研药护人员对西妥昔单抗、贝伐珠单抗、曲妥珠单抗、利妥昔单抗、信迪利单抗及卡瑞利... 目的调研药护人员对抗肿瘤生物制剂的认知并探讨护理人员药学需求和认知影响因素,为抗肿瘤生物制剂临床合理使用和药学服务提供参考。方法采用问卷调研药护人员对西妥昔单抗、贝伐珠单抗、曲妥珠单抗、利妥昔单抗、信迪利单抗及卡瑞利珠单抗6种生物制剂的认知现状及护理人员药学需求,内容包括:基本情况、药物知识认知、药物配置和临床输注认知及护理人员药学需求。结果①共调研14省、市35家医院495人(药师112人、护理人员383人);②药物配置地点以病区和静脉药物调配中心均配置(51.43%)和病区配置(42.86%)为主,62.86%应用生物安全柜配置,80%按照配置细胞毒药物标准防护,24家医院已上线移动护理系统;③除贝伐珠单抗外,护理人员对其他5种药物适应证认知均高于药师,其中对西妥昔单抗、曲妥珠单抗、信迪利单抗及卡瑞利珠单抗认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利妥昔单抗认知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人员对6种药物用法用量认知均显著高于药师(P<0.05);④药物配置与输注:护理人员对配置前目测药液/药粉认知均高于药师,其中西妥昔单抗认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除贝伐珠单抗除外,护理人员对轻轻翻转混匀认知均高于药师,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人员对配置西妥昔单抗和利妥昔单抗终浓度要求认知高于药师(P<0.05),对配置贝伐珠单抗和信迪利单抗终浓度要求认知低于药师(P<0.05);护理人员对配置后溶液储存要求认知均高于药师,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83.95%以上护理人员知晓药物输注要求;⑤医院级别及是否有移动护理系统、药物配置条件及地点、护理人员性别、对药物了解程度及参加培训次数均影响护理人员认知;⑥76.50%以上护理人员有不同方面的药学需求。结论药护人员对抗肿瘤生物制剂总体认知水平一般,护理人员认知总体高于药师;护理人员认知影响因素较多;护理人员药学需求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生物制剂 药师 护理人员 肿瘤生物制剂认知 药学需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TNF生物制剂在葡萄膜炎临床治疗中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5
19
作者 张莲 毕宏生 郭俊国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1187-1189,1196,共4页
目前,葡萄膜炎的治疗主要应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虽然能选择性地作用于免疫细胞亚群,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但长期应用毒副作用很大。近几年,随着对葡萄膜炎病理机制的深入研究,抗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TNF)生物制剂等具有... 目前,葡萄膜炎的治疗主要应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虽然能选择性地作用于免疫细胞亚群,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但长期应用毒副作用很大。近几年,随着对葡萄膜炎病理机制的深入研究,抗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TNF)生物制剂等具有明确作用靶点的治疗方法得到极大的发展并应用于临床,在葡萄膜炎的治疗方面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抗TNF生物制剂有望成为葡萄膜炎治疗的一线药物。本文将抗TNF生物制剂的作用机制、治疗葡萄膜炎的给药方式与剂量、疗效、不良反应及应用前景等方面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膜炎 肿瘤坏死因子 生物制剂 肿瘤坏死因子 临床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5-氟尿嘧啶—烟酰胺共晶的制备及其抗肿瘤活性研究
20
作者 吴敏 刘馨刚 +4 位作者 薛宇 陈琪 胡秀荣 周峻 汤谷平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60-166,共7页
目的:以烟酰胺(NCT)为共晶形成物制备5-氟尿嘧啶—烟酰胺共晶(5-Fu-NCT),对其理化特性和生物学性质进行研究。方法:采用冷却结晶法制备5-Fu-NCT共晶,用X射线粉末衍射法、核磁共振、红外光谱、差示扫描量热法等方法对其结构进行表征,用... 目的:以烟酰胺(NCT)为共晶形成物制备5-氟尿嘧啶—烟酰胺共晶(5-Fu-NCT),对其理化特性和生物学性质进行研究。方法:采用冷却结晶法制备5-Fu-NCT共晶,用X射线粉末衍射法、核磁共振、红外光谱、差示扫描量热法等方法对其结构进行表征,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其溶解度,用MTT法、HE染色和细胞划痕实验测定其对肿瘤细胞活性的影响。结果:成功制备了5-FU-NCT,其特征衍射峰(20)为16.4、20.4、22.3、27.9、30.1°。共晶溶解度为13.5 g/L。体外细胞试验结果表明,5-Fu和5-Fu-NCT作用于BEL-7402/5-Fu细胞的半数致死浓度值(IC_(50)值)分别是129.6μg/mL、42.6μg/mL;细胞划痕实验、HE染色结果表明,5-Fu-NCT对耐5-Fu的BEL-7402/5-Fu细胞毒性更强。结论:采用冷却结晶法成功制备了5-Fu-NCT。相比5-Fu,5-Fu-NCT对耐Fu肿瘤细胞有更强的抗肿瘤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艺学 制药 晶体 药用制剂/化学 烟酰胺/药理学 5-氟尿嘧啶/药理学 溶解度 肿瘤/药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