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0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扶正类抗肿瘤中药注射剂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
作者 安宸 谢虹亭 +3 位作者 龙思丹 黄秦川 薛鹏 朱世杰 《中成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942-1947,共6页
扶正类抗肿瘤中药注射剂作为中医“扶正祛邪”理论现代应用的典范,被广泛运用于肿瘤的综合治疗,发挥减毒增效、调节免疫的重要作用,目前多种肿瘤的临床及基础研究证实扶正类抗肿瘤中药注射剂具有上述功效,但其有效成分的“扶正”抗肿瘤... 扶正类抗肿瘤中药注射剂作为中医“扶正祛邪”理论现代应用的典范,被广泛运用于肿瘤的综合治疗,发挥减毒增效、调节免疫的重要作用,目前多种肿瘤的临床及基础研究证实扶正类抗肿瘤中药注射剂具有上述功效,但其有效成分的“扶正”抗肿瘤机制缺乏系统总结,研究进展欠缺论述。本文系统梳理了《国家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药品目录(2023年)》中注射用黄芪多糖、参芪扶正注射液、参麦注射液、猪苓多糖注射液、生脉注射液5种扶正类抗肿瘤中药注射剂的研究进展,重点分析其有效成分、适应症、超适应症应用及安全性研究,总结不同扶正类抗肿瘤注射剂临床特点,对比不同注射剂的临床疗效差异,以期为优化中西医结合肿瘤治疗方案提供循证依据,同时也为未来深入研究其分子机制及规范化应用指明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注射 扶正 肿瘤 注射用黄芪多糖 参芪扶正注射液 参麦注射液 猪苓多糖注射液 生脉注射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食药两用抗肿瘤中药的有效成分及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2
2
作者 马帅帅 章莹 +2 位作者 徐玲霞 简晖 王飞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84-188,共5页
近年来,相继有30种食药两用抗肿瘤中药被报道,这些中药分布非常广泛,主要分布在蔷薇科和豆科植物中,另外在鼠李科、伞形科、菊科等植物中也有分布。食药两用中药的有效成分类型也极其广泛,主要包括萜类、黄酮类、多糖类、提取物类等多... 近年来,相继有30种食药两用抗肿瘤中药被报道,这些中药分布非常广泛,主要分布在蔷薇科和豆科植物中,另外在鼠李科、伞形科、菊科等植物中也有分布。食药两用中药的有效成分类型也极其广泛,主要包括萜类、黄酮类、多糖类、提取物类等多种化学成分。因此,对其分别进行梳理和归纳,发现其中萜类化合物主要以五环三萜类和四环三萜类居多,其次是单萜类、倍半萜类、环烯醚萜苷类。黄酮类化合物主要含有黄酮类、异黄酮类,其次是黄酮醇类、二氢黄酮类。此外,发现大量的多糖类和提取物类化学成分存在于食药两用中药中。这些化学成分具有不同的药效作用,应用于不同类型的肿瘤疾病,且抗肿瘤作用机制也不尽相同,越来越多的研究也发现,这些食药两用中药主要通过抑制肿瘤细胞增殖、诱导肿瘤细胞发生凋亡、增强免疫调节等多方面来发挥抗肿瘤作用。系统综述了食药两用抗肿瘤中药的有效成分及作用机制,为食药两用抗肿瘤中药新药的研究以及产品的开发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用中药 肿瘤 有效成分 作用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市场状况的抗肿瘤中药注射剂分析 被引量:16
3
作者 赖云锋 陆金健 +2 位作者 陈修平 胡豪 王一涛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1958-1962,共5页
中药注射剂是中药的重要剂型之一,在抗肿瘤、心血管保护和抗病毒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文针对目前我国抗肿瘤中药注射剂的市场进行分析,深入了解康艾注射液、参芪扶正注射液、艾迪注射液、香菇多糖注射液和复方苦参注射液5大抗肿瘤... 中药注射剂是中药的重要剂型之一,在抗肿瘤、心血管保护和抗病毒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文针对目前我国抗肿瘤中药注射剂的市场进行分析,深入了解康艾注射液、参芪扶正注射液、艾迪注射液、香菇多糖注射液和复方苦参注射液5大抗肿瘤中药注射剂的市场竞争状况。结合目前中药注射剂的技术进展,分析了这些抗肿瘤中药注射剂的技术特点及临床应用情况,并围绕我国相关政策法规对抗肿瘤中药注射剂未来的发展趋势及存在问题进行了评述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注射 肿瘤 中国市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肿瘤中药中脂肪酸合酶抑制剂的筛选 被引量:5
4
作者 谢艳方 李珺 +1 位作者 邹洪 元华龙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2010年第1期117-121,共5页
最新报道脂肪酸合酶(EC.2.3.1.85,Fatty acid synthase,FAS)是治疗癌症和肥胖的双重靶部位。本文对24种抗肿瘤中药进行抑制FAS活性研究。实验结果表明,这24种中药中有17种具有抑制FAS生物活性(抑制率I>40%),其中9种中药抑制FAS活性较... 最新报道脂肪酸合酶(EC.2.3.1.85,Fatty acid synthase,FAS)是治疗癌症和肥胖的双重靶部位。本文对24种抗肿瘤中药进行抑制FAS活性研究。实验结果表明,这24种中药中有17种具有抑制FAS生物活性(抑制率I>40%),其中9种中药抑制FAS活性较高(抑制率I>70%),为寻找无毒、低成本的FAS抑制剂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肪酸合酶 肿瘤 中药 抑制 筛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院近三年抗肿瘤及辅助用中药注射剂的应用和安全性调研 被引量:14
5
作者 刘桂萍 姚超俊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1874-1876,共3页
目的调查分析我院抗肿瘤及辅助用中药注射剂的临床应用、药物不良反应(ADR),预测发展趋势,促进临床安全合理用药。方法采用回顾性的调查法对我院2011—2013年抗肿瘤及辅助用中药注射剂的年销售金额、用药频度、日用药金额以及ADR进行统... 目的调查分析我院抗肿瘤及辅助用中药注射剂的临床应用、药物不良反应(ADR),预测发展趋势,促进临床安全合理用药。方法采用回顾性的调查法对我院2011—2013年抗肿瘤及辅助用中药注射剂的年销售金额、用药频度、日用药金额以及ADR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我院2011—2013年抗肿瘤及辅助用中药注射剂的销售金额、用药频度呈上升趋势,抗肿瘤类药物艾迪注射液、扶正类药物参麦注射液和参芪扶正注射液临床应用较多,该类药物的ADR发生率逐年下降。结论我院抗肿瘤及辅助用中药注射剂在临床应用较普遍,前景广阔。同时,中药注射剂的成分较复杂,在临床使用时应注意安全、合理用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及辅助用 中药注射 安全性 调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注乳剂抗肿瘤中药注射液的特殊不良反应 被引量:5
6
作者 曹艳君 张侠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9期2233-2233,2236,共2页
乳剂抗肿瘤中药注射液临床应用较为广泛,除一般中药注射剂常见的不良反应外,乳剂抗肿瘤中药注射液如应用不当,其脂类溶剂成分会引起溶剂相关的特殊不良反应,应引起临床高度关注。
关键词 肿瘤(中药) 中草 注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由砷剂的研究看抗肿瘤中药的研究方向 被引量:2
7
作者 伏晓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001-1002,共2页
砷剂在治疗白血病及淋巴瘤、骨髓瘤、胃癌、乳腺癌、宫颈癌等恶性肿瘤的治疗研究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通过三氧化二砷(As2O3)的研究历程及在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方面的突破,讨论目前已有的抗肿瘤类中药的作用机制以及抗肿瘤中药... 砷剂在治疗白血病及淋巴瘤、骨髓瘤、胃癌、乳腺癌、宫颈癌等恶性肿瘤的治疗研究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通过三氧化二砷(As2O3)的研究历程及在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方面的突破,讨论目前已有的抗肿瘤类中药的作用机制以及抗肿瘤中药研究所面临的问题,提出应以中医药学理论指导临床,从临床研究中发现问题、创新思路、建立新学说;运用中医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指导抗肿瘤中药的研究;抗肿瘤中药研究须紧跟现代先进研究手段和方法,以期中医药研究取得更多突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血病 肿瘤中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药锡类散、黄连素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疗效观察
8
作者 诸葛玮玮 丁银蓉 +1 位作者 郑林秀 周四方 《辽宁中医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02-105,共4页
目的探讨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患者采用中药保留灌肠法与英夫利西单抗联合治疗的疗效。方法选取该院2020年4月—2021年4月收治的80例UC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40例采用英夫利西单抗治疗,观察组40例患者则... 目的探讨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患者采用中药保留灌肠法与英夫利西单抗联合治疗的疗效。方法选取该院2020年4月—2021年4月收治的80例UC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40例采用英夫利西单抗治疗,观察组40例患者则在此基础上加用中药保留灌肠疗法治疗。治疗14周,观察两组疗效、Moyo评分、黏膜愈合、炎症因子、肠黏膜屏障功能和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92.50%(37/40),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Moyo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黏膜愈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6、IL-8、内毒素、二胺氧化酶(diamine oxidase,DAO)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药保留灌肠法与英夫利西单抗联合治疗UC能有效缓解机体炎症,改善肠黏膜屏障功能,促进临床症状缓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溃疡性结肠炎 中药保留灌肠 英夫利西单 肿瘤坏死因子α抑制 锡类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技术方法学概述及其改善中药抗肿瘤单体药性的研究 被引量:10
9
作者 郑琦 樊慧婷 +1 位作者 张英 侯炜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34-37,共4页
在中医药理论的指导下,中药在抑制肿瘤增殖、转移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由于中药复方的成分复杂,在对中药成分的深入研究中,中药单体抗肿瘤的作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因其水溶性较差、生物利用度较低等诸多问题,严重限制了药物研... 在中医药理论的指导下,中药在抑制肿瘤增殖、转移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由于中药复方的成分复杂,在对中药成分的深入研究中,中药单体抗肿瘤的作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因其水溶性较差、生物利用度较低等诸多问题,严重限制了药物研发和在临床中的应用。纳米技术在改善中药单体溶解性、生物利用度等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系统阐述了纳米技术的分类及制备方法,探讨了纳米技术改善中药单体药性及其抗肿瘤作用,分析其发展中面临的问题,并对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技术 纳米化 纳米载系统 中药单体 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药以毒攻毒抗肿瘤作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20
10
作者 王晓雪 周则卫 《医药导报》 CAS 2008年第11期1364-1366,共3页
中草药抗肿瘤作用已成为国内外药物研究的热点,鉴于以毒攻毒类中药有一定类似于西药的毒性特点,自有研究表明三氧化二砷(As2O3)单味注射剂对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有显著的临床治疗效果后,中药以毒攻毒的抗肿瘤研究越来越受到重视。该文... 中草药抗肿瘤作用已成为国内外药物研究的热点,鉴于以毒攻毒类中药有一定类似于西药的毒性特点,自有研究表明三氧化二砷(As2O3)单味注射剂对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有显著的临床治疗效果后,中药以毒攻毒的抗肿瘤研究越来越受到重视。该文对全蝎、蛇毒、斑蝥、蟾蜍、砒霜、雄黄、重楼、藤黄等近年来以毒攻毒抗肿瘤作用,如细胞毒活性,抑制肿瘤生长,以及诱导肿瘤细胞凋亡、分化等机制方面的研究概况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 以毒攻毒 肿瘤 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肿瘤中药新型药物传递系统的研究(二)——活血化瘀类中药 被引量:3
11
作者 申东艳 陈美婉 +2 位作者 王胜鹏 李鹏 王一涛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34-39,共6页
活血化瘀类抗肿瘤中药如莪术、姜黄和延胡索等通过改善血液高凝状态和恶性肿瘤的内环境,发挥其抗肿瘤作用,尤其在抗肿瘤转移方面具有优势,但其有效成分(挥发油等)多存在稳定性差、吸收困难和生物利用度低等缺陷,严重影响了该类中药的临... 活血化瘀类抗肿瘤中药如莪术、姜黄和延胡索等通过改善血液高凝状态和恶性肿瘤的内环境,发挥其抗肿瘤作用,尤其在抗肿瘤转移方面具有优势,但其有效成分(挥发油等)多存在稳定性差、吸收困难和生物利用度低等缺陷,严重影响了该类中药的临床治疗效果。在中医药理论的指导下,新型药物传递系统已使活血化瘀类抗肿瘤中药得到广泛的研究和开发,进一步拓展了活血化瘀类抗肿瘤中药的临床使用。本文针对活血化瘀类抗肿瘤中药的新型药物传递系统,以及对常用的莪术、姜黄、虎杖等3种活血化瘀类抗肿瘤中药的新型制剂进行综述,旨在为该类抗肿瘤中药新剂型的研发提供理论和现实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中药 新型物传递系统 活血化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芝麻素散剂抗衰老作用的药理学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崔云山 徐华丽 +1 位作者 于小风 曲绍春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411-413,419,共4页
目的:观察芝麻素散剂的抗衰老作用。方法:果蝇寿命实验,观察含不同浓度芝麻素培养基中生长的果蝇生存时间,计算平均寿命、平均最高寿命和半数死亡时间;抗氧化实验,给予不同剂量芝麻素30 d后测定老龄小鼠血清中丙二醛(MDA)含量和超氧化... 目的:观察芝麻素散剂的抗衰老作用。方法:果蝇寿命实验,观察含不同浓度芝麻素培养基中生长的果蝇生存时间,计算平均寿命、平均最高寿命和半数死亡时间;抗氧化实验,给予不同剂量芝麻素30 d后测定老龄小鼠血清中丙二醛(MDA)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同时观察芝麻素散剂对阳虚小鼠体重、体温及低温游泳存活时间的影响及其对脾虚模型小鼠耐寒及耐疲劳能力的影响。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芝麻素散剂能明显降低老龄小鼠血清MDA含量,可保持阳虚证动物的体温,明显延长小鼠低温游泳的存活时间,亦能显著延长脾虚小鼠在低温条件下的生存时间和负重游泳时间,但对老龄小鼠血清SOD活性和果蝇平均寿命及平均最高寿命均无明显影响。结论:芝麻素散剂具有抗应激和抗氧化作用,但没有延长果蝇寿命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芝麻素 衰老(中药)/理学 果蝇属 氧化/理学 应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药肿瘤多药耐药逆转剂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3
作者 刘雪强 陈信义 +2 位作者 刘昌海 王春华 刘爱玲 《中医药学刊》 2006年第10期1826-1829,共4页
关键词 中药 肿瘤 逆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肿瘤中药纳米给药系统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9
14
作者 陈云艳 瞿鼎 +2 位作者 郭梦斐 秦越 陈彦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431-438,共8页
纳米给药系统是靶向递送抗肿瘤药物的理想载体,它可以极大地提高抗肿瘤药物的治疗效果,明显减轻系统毒性,在替代传统化疗方面极具应用前景。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抗肿瘤中药有着许多化疗药物难以比拟的多组分协同优势。但是,受制于难溶... 纳米给药系统是靶向递送抗肿瘤药物的理想载体,它可以极大地提高抗肿瘤药物的治疗效果,明显减轻系统毒性,在替代传统化疗方面极具应用前景。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抗肿瘤中药有着许多化疗药物难以比拟的多组分协同优势。但是,受制于难溶性成分的吸收障碍以及体内的无选择性分布,抗肿瘤中药的治疗效果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近年来,通过对纳米给药系统和中药多组分在抗肿瘤领域优势的有机整合,多种中药纳米给药系统见于报道:在改善药物的生物利用度,提高药物的靶向能力,增加药物体内外稳定性,智能调节组分释放以及增效减毒方面优势显著,大量的研究实例丰富了中药制剂现代化的研究策略,也为今后的临床应用提供了大量的科研数据,本文以靶向策略方式为切入点,综述了近年来中药纳米给药系统的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 纳米给系统 肿瘤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癌平颗粒剂的体内外抗肿瘤作用 被引量:3
15
作者 胡宗涛 魏倩 董六一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245-248,共4页
目的探讨抗癌平颗粒的体内外抗肿瘤作用。方法检测抗癌平灌胃给药对S180移植性肿瘤的抑瘤率,并观察其对小剂量环磷酰胺抗癌作用的影响;通过小鼠生命延长率观察抗癌平颗粒灌胃给药对艾氏腹水瘤(EAC)的作用;观察抗癌平颗粒对大剂量环磷酰... 目的探讨抗癌平颗粒的体内外抗肿瘤作用。方法检测抗癌平灌胃给药对S180移植性肿瘤的抑瘤率,并观察其对小剂量环磷酰胺抗癌作用的影响;通过小鼠生命延长率观察抗癌平颗粒灌胃给药对艾氏腹水瘤(EAC)的作用;观察抗癌平颗粒对大剂量环磷酰胺的影响;扶正试验观察抗癌平对荷瘤S180鼠免疫功能的影响;四甲基偶氮唑盐法(MTT)观察抗癌平颗粒对BGC-823细胞体外生长的影响。结果抗癌平颗粒(0.5、1、2g/kg)能明显抑制S180和EAC移植性肿瘤的生长;抗癌平颗粒(0.5 g/kg)与小剂量环磷酰胺(5、10mg/kg)合用能提高环磷酰胺对S180小鼠的抑瘤率,抗癌平颗粒(0.5、1、2 g/kg)与大剂量环磷酰胺(80 mg/kg)合用能显著提高环磷酰胺降低的小鼠白细胞水平;扶正试验显示抗癌平能明显提高荷瘤S180鼠的免疫反应;体外试验显示抗癌平颗粒能剂量依赖性的抑制BGC-823细胞的生长。结论抗癌平颗粒有明确的体内外抗肿瘤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肿瘤细胞生长、提高机体免疫功能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中药)/理学 环磷酰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头颈部肿瘤患者及其一级亲属对诱变剂的敏感性和人参茎叶皂苷Rg3的抗诱变作用 被引量:9
16
作者 崔雪玲 刘冰 +1 位作者 祝威 李淑红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316-318,共3页
目的 :研究头颈部肿瘤的遗传因素及人参茎叶皂苷 Rg3的抗诱变作用。方法 :采用诱变剂敏感性实验检测肿瘤高危人群。结果 :患者组与一级亲属组中博莱霉素 ( BLM)所致的每细胞染色单体断裂率 ( chromatid breaks per cell,b/c值 )比较差... 目的 :研究头颈部肿瘤的遗传因素及人参茎叶皂苷 Rg3的抗诱变作用。方法 :采用诱变剂敏感性实验检测肿瘤高危人群。结果 :患者组与一级亲属组中博莱霉素 ( BLM)所致的每细胞染色单体断裂率 ( chromatid breaks per cell,b/c值 )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 P>0 .0 5 ) ,但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 ( P<0 .0 1 ) ,而人参茎叶皂苷 Rg3对 BLM所致的每细胞染色单体断裂率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 P<0 .0 1 )。结论 :头颈部肿瘤患者的一级亲属应列为肿瘤易患高危人群 ,人参茎叶皂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颈部肿瘤 遗传学 人参皂苷 谤变敏感性 博莱霉素 理学 诱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肿瘤药物多药耐药性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17
作者 钱钧强 孙蓓 何景华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684-687,共4页
在恶性肿瘤的治疗手段中,化疗一直占据着不可替代的地位。联合化疗虽然对一些恶性肿瘤有明显的治疗效果,但对大多数恶性肿瘤效果并不理想,主要原因在于肿瘤细胞对化疗药物产生了多药耐药性。研究证明,MDR的发生是肿瘤细胞从细胞膜、细... 在恶性肿瘤的治疗手段中,化疗一直占据着不可替代的地位。联合化疗虽然对一些恶性肿瘤有明显的治疗效果,但对大多数恶性肿瘤效果并不理想,主要原因在于肿瘤细胞对化疗药物产生了多药耐药性。研究证明,MDR的发生是肿瘤细胞从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内多种途径,包括细胞信号传导、能量转换、解毒系统、DNA合成等多个环节综合作用的结果,其形成机制非常复杂。MDR的产生机制尚不明确,目前已提出几种可能的机制。根据肿瘤细胞的多药耐药机制,人们先后应用钙离子通道阻滞剂、免疫抑制剂、蛋白激酶抑制剂以及中药等药物作为逆转剂,取得了不同的作用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疗 肿瘤 逆转 机理 中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子靶向抗肿瘤药物的毒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8
18
作者 娄小娥 陈敏 杨波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473-478,共6页
目的:药物治疗是肿瘤治疗的重要手段,传统的化疗药物疗效欠佳、副作用大,因此以酪氨酸激酶抑制剂为代表的分子靶向抗肿瘤药物得到大力发展。分子靶向抗肿瘤药物具有靶向性强、疗效显著等特点,但在临床应用的过程中会对心、肝、肺等... 目的:药物治疗是肿瘤治疗的重要手段,传统的化疗药物疗效欠佳、副作用大,因此以酪氨酸激酶抑制剂为代表的分子靶向抗肿瘤药物得到大力发展。分子靶向抗肿瘤药物具有靶向性强、疗效显著等特点,但在临床应用的过程中会对心、肝、肺等重要脏器造成不同程度的损伤以及引发手足综合征等不良反应,极大地限制其在临床的应用和发展。因此,分析分子靶向抗肿瘤药物的毒性反应临床现状,研究其作用机制及保护干预措施已成为药物毒理学研究的重要任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药/毒性 蛋白酪氨酸激酶类/拮和抑制 蛋白酪氨酸激酶类/副作用 心脏/物作用 肝/物作用 肺/物作用 皮肤疾病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药逆转肿瘤多药耐药的回顾 被引量:3
19
作者 刘丽 刘延庆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859-861,共3页
多药耐药(Multidrug resistance,MDR)是导致肿瘤化疗失败和效果不佳的重要原因,中药作为天然的MDR逆转剂已经成为近年研究的热点,现将近几年来广大学者研究的P-gp成果综述如下,期望对进一步的研究有所帮助。
关键词 中药 肿瘤 逆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医药逆转抗肿瘤药物耐药的机制探讨 被引量:10
20
作者 张悦 林怡 陶丽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83-189,共7页
抗肿瘤药物的耐药性是导致其治疗失败的主要原因。大量研究资料已经证明,中医药在逆转抗肿瘤药物耐药方面具有良好优势。从中医的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出发,提出了肿瘤耐药的中医理论构想:荷瘤的肿瘤患者是瘤体和机体的共生共存的有机整体... 抗肿瘤药物的耐药性是导致其治疗失败的主要原因。大量研究资料已经证明,中医药在逆转抗肿瘤药物耐药方面具有良好优势。从中医的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出发,提出了肿瘤耐药的中医理论构想:荷瘤的肿瘤患者是瘤体和机体的共生共存的有机整体,机体之虚与瘤体之盛往往贯穿于肿瘤的发生发展,且在耐药的恶性肿瘤中突出体现。于机体而言,机体之虚一方面导致气血生化乏源,卫气充养不足,抵御外邪之力日趋下降,进而致使癌毒持续存在;另一方面还可造成气化功能失常,物质代谢和能量转换异常,致使顽癌长生不亡。机体之虚又分为气血阴阳之虚,落实到脏腑上多为脾肺之虚与肾虚。于瘤体而言,肿瘤属于癥瘕积聚,是气滞、痰浊、血瘀、热毒诸邪相互胶着,日久而成。肿瘤内邪气越盛,则肿瘤自身的防御能力越强。主要从机体之虚(脾肺之虚、肾虚)及瘤体之盛(气滞、血瘀、痰浊、热毒)来阐述对肿瘤耐药的认识以及中药逆转抗肿瘤药物耐药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物耐 中医病机 中药 机制探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