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830篇文章
< 1 2 24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斑马鱼在抗肿瘤药物和临床研究中的应用
1
作者 李璘 邱蓉丽 +2 位作者 魏凯峰 程海波 孙东东 《中国实验动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561-566,共6页
斑马鱼作为独具特点的新兴实验动物,广泛应用于人类多种疾病的研究。斑马鱼具有发育迅速、基因组与哺乳类动物高度同源、基因编辑操作简便和成本低廉等优势,目前已成为肿瘤研究不可或缺的模式动物之一。本文对斑马鱼抗肿瘤药物和临床治... 斑马鱼作为独具特点的新兴实验动物,广泛应用于人类多种疾病的研究。斑马鱼具有发育迅速、基因组与哺乳类动物高度同源、基因编辑操作简便和成本低廉等优势,目前已成为肿瘤研究不可或缺的模式动物之一。本文对斑马鱼抗肿瘤药物和临床治疗肿瘤研究的应用特点进行概述,以期为斑马鱼在抗肿瘤药物筛选、药物效应、毒副作用、作用机制及临床研究等方面的进一步应用提供有益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斑马鱼 抗肿瘤 药物 筛选 耐药性 临床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抗肿瘤创新药物政策演变及全生命周期可及性政策实践
2
作者 朱虹 高美香 +5 位作者 李雅 陈红微 殷奕茹 冯浩浩 杨嘉安 吴群红 《中国卫生事业管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546-551,563,共7页
目的:全面总结和分析我国抗肿瘤创新药物政策的发展演变及全生命周期可及性政策实践,为解决实践中存在的问题提供分析基础和框架,并为政策的优化和改进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检索北大法宝及政府官方网站,筛选我国国家层面发布的抗肿... 目的:全面总结和分析我国抗肿瘤创新药物政策的发展演变及全生命周期可及性政策实践,为解决实践中存在的问题提供分析基础和框架,并为政策的优化和改进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检索北大法宝及政府官方网站,筛选我国国家层面发布的抗肿瘤创新药物政策文件。采用文献回顾法系统梳理国家层面抗肿瘤创新药物政策,深入剖析我国抗肿瘤创新药物政策的类型、内容以及发展阶段。并从全生命周期视角分析抗肿瘤药物可及性提升的政策实践。结果:1984~2023年,我国抗肿瘤创新药物相关政策数量达到136份,呈现出显著的增长趋势,近5年政策数量实现了爆发式增长。政策发展演变划分为早期萌芽阶段(1984~1997年)、初步探索阶段(1998~2008年)、快速发展阶段(2009~2017年)、深化发展阶段(2018年至今)。2018年以来的深化发展阶段初步形成了基于药品全生命周期的政策框架,通过加速市场准入可及、促进临床应用可及、加强支付保障可及等核心维度下的政策实践,保障和提升抗肿瘤创新药物的可及性。结论:我国在抗肿瘤创新药物可及性政策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但仍然面临可及性挑战。未来的政策制定和优化应通过深化供给侧和需求侧政策改革、完善支付分担政策体系,以促进抗肿瘤创新药物可及性的持续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肿瘤创新药物 政策演变 可及性政策 全生命周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辅助酶法优化富硒黑茶多糖提取工艺及其抗肿瘤活性研究
3
作者 周占富 谭其军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993-1003,共11页
优化富硒黑茶多糖(selenium-enriched dark tea polysaccharides,STP)的超声辅助酶法提取工艺,并探讨其抗肿瘤机制。通过单因素试验和Box-Behnken响应面试验,系统优化了STP提取条件。结果表明,STP的最佳提取工艺为:纤维素酶添加量2.10%... 优化富硒黑茶多糖(selenium-enriched dark tea polysaccharides,STP)的超声辅助酶法提取工艺,并探讨其抗肿瘤机制。通过单因素试验和Box-Behnken响应面试验,系统优化了STP提取条件。结果表明,STP的最佳提取工艺为:纤维素酶添加量2.10%、溶液pH 5.00、超声温度45.0℃,多糖得率为11.03%。细胞实验结果显示,STP对肝癌Huh7细胞具有显著的增殖抑制和迁移抑制作用,呈现浓度依赖性。转录组测序分析揭示,STP通过调控关键转录因子淋巴增强因子1(lymphoid enhancer-binding factor 1,LEF1)和FBJ小鼠骨肉瘤病毒癌基因同源物(FBJ murine osteosarcoma viral oncogene homolog,FOS),抑制Wnt/β-连环蛋白(Wnt/β-catenin)信号通路,从而遏制肿瘤细胞的异常增殖和侵袭能力。同时,STP还通过下调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C,VEGFC)、脂氧化酶(lipoxygenase,LOX)等关键基因,抑制血管生成和细胞外基质重塑,干预肿瘤细胞迁移和侵袭过程。本研究结果可为STP在生物活性多糖和功能食品领域的应用提供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富硒黑茶 多糖 超声辅助酶法 抗肿瘤 转录组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组蛋白乳酸化增强CD8^(+)T细胞抗肿瘤功能
4
作者 舒锐 郑瑞茂 《生理科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F0003-F0003,共1页
组蛋白乳酸化(histone lactylation)是指组蛋白赖氨酸残基被乳酸修饰,是一种表观遗传修饰过程,其可调节细胞基因转录。杀伤性T细胞(CD8+T细胞)是重要肿瘤免疫相关淋巴细胞,其可特异性识别并杀伤感染细胞或肿瘤细胞。CD8^(+)T细胞激活与... 组蛋白乳酸化(histone lactylation)是指组蛋白赖氨酸残基被乳酸修饰,是一种表观遗传修饰过程,其可调节细胞基因转录。杀伤性T细胞(CD8+T细胞)是重要肿瘤免疫相关淋巴细胞,其可特异性识别并杀伤感染细胞或肿瘤细胞。CD8^(+)T细胞激活与分化与乳酸代谢有关;然而,组蛋白乳酸化与其关系尚不清楚。最近,美国德克萨斯大学安德森癌症中心科研团队发现:组蛋白氨基酸残基H3K9la和H3K18la乳酸化参与调节CD8^(+)T细胞基因转录与表达,从而调控其抗肿瘤功能。这一发现,提供了增强CD8^(+)T细胞抗肿瘤能力的新策略。该研究发表在2024年10月的Nature immunology杂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肿瘤能力 德克萨斯大学 乳酸化 T细胞激活 抗肿瘤功能 肿瘤免疫 表观遗传修饰 组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药单体皂苷类调控免疫细胞抗肿瘤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5
作者 赫名扬 王成志 +2 位作者 张晓青 李东东 刘培民 《中国免疫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95-502,共8页
恶性肿瘤的发病率和病死率持续增加,严重危害全球人群的身心健康,已成为急需解决的重大科学问题。肿瘤免疫治疗作为一种新型抗肿瘤治疗手段,优化了肿瘤的治疗模式,免疫联合化疗、靶向等治疗在抗肿瘤治疗方面具有良好效果。中医药在抗肿... 恶性肿瘤的发病率和病死率持续增加,严重危害全球人群的身心健康,已成为急需解决的重大科学问题。肿瘤免疫治疗作为一种新型抗肿瘤治疗手段,优化了肿瘤的治疗模式,免疫联合化疗、靶向等治疗在抗肿瘤治疗方面具有良好效果。中医药在抗肿瘤综合治疗中应用广泛,中药单体皂苷类具有显著的抗肿瘤作用及高效低毒的明显优势,已成为当前众多肿瘤学者的研究热点。中药单体皂苷类通过调节机体固有免疫系统、适应性免疫系统以及相关免疫细胞因子,直接或间接影响免疫细胞功能,增强其对肿瘤细胞的免疫杀伤作用,发挥抗肿瘤作用。本文从中药单体皂苷类调节免疫细胞发挥抗肿瘤作用出发,总结其抗肿瘤作用的研究成果,以期为肿瘤免疫治疗提供新的研究思路,从而推动中医药现代化的发展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皂苷类 免疫细胞 抗肿瘤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响应面法优化毛木耳粗多糖提取工艺及其抗肿瘤活性评价 被引量:1
6
作者 倪子寒 许晓燕 +1 位作者 李芳 余梦瑶 《粮食与油脂》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92-100,共9页
采用热水浸提法提取毛木耳粗多糖。以粗多糖得率、总糖含量、生物活性评价为权重指标计算综合评分,采用单因素和响应面试验优化毛木耳粗多糖提取工艺,并评价其抗肿瘤活性。结果表明:最优提取工艺参数为粉碎粒径0.125mm、提取溶液pH9、提... 采用热水浸提法提取毛木耳粗多糖。以粗多糖得率、总糖含量、生物活性评价为权重指标计算综合评分,采用单因素和响应面试验优化毛木耳粗多糖提取工艺,并评价其抗肿瘤活性。结果表明:最优提取工艺参数为粉碎粒径0.125mm、提取溶液pH9、提取1次、提取温度60℃、料液比1:100(g/mL)、提取时间60min,在此条件下,毛木耳粗多糖的综合评分为64%。抗肿瘤活性试验结果显示,毛木耳粗多糖明显降低了4T1乳腺癌小鼠的肿瘤质量和肺转移结节数,表明其在抗肿瘤活性方面有较好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木耳粗多糖 提取工艺 响应面法 生物活性 抗肿瘤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药单体调控肿瘤浸润淋巴细胞抗肿瘤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7
作者 赫名扬 王成志 +2 位作者 张山 李东东 刘培民 《中华中医药学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62-167,I0007,共7页
肿瘤浸润淋巴细胞(tumor infiltrating lymphocytes,TILs)免疫疗法已成为目前最具有潜力的免疫疗法之一,其效果好、不良反应小的优点,使其在临床治疗上越来越受欢迎。TILs是一种存在于肿瘤组织中的免疫细胞,通过直接或间接参与免疫反应... 肿瘤浸润淋巴细胞(tumor infiltrating lymphocytes,TILs)免疫疗法已成为目前最具有潜力的免疫疗法之一,其效果好、不良反应小的优点,使其在临床治疗上越来越受欢迎。TILs是一种存在于肿瘤组织中的免疫细胞,通过直接或间接参与免疫反应,起到抑制肿瘤生长并特异性杀伤肿瘤细胞的作用。中医药在肿瘤治疗领域影响深远,大量研究表明,中药单体如桑黄多糖、雷公藤甲素、青蒿素、甘草酸等,通过促进T细胞、自然杀伤细胞(natural killer cell,NK)或抑制肿瘤相关巨噬细胞(tumor-associated macrophage,TAMs)、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DC)、髓源抑制性细胞(myeloid-derived suppressor cells,MDSCs)、调节性T细胞(regulatory T cells,Tregs)的功能,直接或间接增强免疫细胞对肿瘤细胞的杀伤能力,进而起到抗肿瘤作用。筛选总结近年来中药单体调控TILs抗肿瘤的研究成果,以TILs为着手点,详细介绍了中药单体调控TILs抗肿瘤的作用机制,以期促进中药单体调控TILs抗肿瘤的新药研发,开拓中医药在肿瘤治疗领域的新思路与新方法,助力中医药在肿瘤治疗中成功走向现代化之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浸润细胞 中药单体 抗肿瘤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球盖菇多肽的制备、抗氧化及抗肿瘤活性的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杨敏 张密 +4 位作者 叶贤胜 曾长立 马爱民 牛蒙亮 许丹云 《山西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23-132,共10页
[目的]大球盖菇作为近年来在我国迅速崛起的食用菌,以其卓越的营养价值和多样的保健功效受到市场的青睐。然而,尽管其产量迅猛增长,深度加工技术的滞后和创新产品开发的不足已成为制约大球盖菇产业发展的关键因素。因此,本研究旨在优化... [目的]大球盖菇作为近年来在我国迅速崛起的食用菌,以其卓越的营养价值和多样的保健功效受到市场的青睐。然而,尽管其产量迅猛增长,深度加工技术的滞后和创新产品开发的不足已成为制约大球盖菇产业发展的关键因素。因此,本研究旨在优化大球盖菇多肽的制备工艺,并评价其体外抗氧化和抗肿瘤活性,为大球盖菇的深度加工和产品创新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蛋白水解度为评价指标,在蛋白酶筛选的基础上,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获得大球盖菇多肽的最佳制备工艺,并通过超滤分级纯化获得3个多肽组分(M1:>10 kDa、M2:3~10 kDa、M3:<3 kDa);通过DPPH·和ABTS^(+)·清除率的测定评价多肽体外抗氧化活性。通过常见肿瘤细胞增殖抑制率的测定评价多肽抗肿瘤活性。[结果]胰蛋白酶酶解制备大球盖菇多肽的最佳工艺为料液比1∶20 g/mL、酶添加量4000 U/g、酶解时间3 h,在该条件下大球盖菇蛋白的水解度为28.31%,比优化前提高了3倍。所制备的大球盖菇多肽对DPPH·和ABTS^(+)·的清除率最高可达69.2%和91.4%,高于以往相关报道。3个多肽组分对4种常见的肿瘤细胞(宫颈癌细胞HeLa、肺癌细胞NCI-H460、乳腺癌细胞BT549、肝癌细胞HepG2)的抑制效果不同,但均呈现浓度依赖性。M1和M3对肺癌细胞NCI-H460的抑制效果最好,而M2主要抑制宫颈癌细胞HeLa;其中,500μg/mL M3对肺癌细胞NCI-H460的抑制率达30.28%。[结论]胰蛋白酶酶解制备大球盖菇多肽的工艺优化后,所制备的多肽具有良好的抗氧化活性和抗肿瘤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球盖菇 多肽 酶解 自由基清除率 抗肿瘤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然产物川陈皮素的成分差异及抗肿瘤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4
9
作者 辛力 龚文慧 +5 位作者 郭静英 郑郁清 赵蓓蓓 严世豪 张文 张金莲 《中华中医药学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91-195,共5页
随着天然药物化学不断地发展,植物中具有良好活性的天然产物逐渐受到人们的关注,但大多由于含量较低等限制了进一步开发,如何提高含量,确保天然来源的质量,成为了迫在眉睫的问题。川陈皮素是一种天然的多甲氧基黄酮类成分,主要存在于芸... 随着天然药物化学不断地发展,植物中具有良好活性的天然产物逐渐受到人们的关注,但大多由于含量较低等限制了进一步开发,如何提高含量,确保天然来源的质量,成为了迫在眉睫的问题。川陈皮素是一种天然的多甲氧基黄酮类成分,主要存在于芸香科柑橘属植物中,具有抗肿瘤、抗炎、保护及改善神经系统等广泛的生物活性,因其可通过多途径抗多种癌细胞的广谱抗癌作用,逐渐成为抗肿瘤新药开发的热点。通过查阅文献,总结近年来国内外对于川陈皮素的研究,概括研究现状,从不同来源、产地、贮藏、炮制等方面对川陈皮素含量的影响因素及其抗肿瘤作用机制进行总结归纳,明确天然来源的质量控制方法,旨在为川陈皮素的进一步研究开发及抗肿瘤新药研发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陈皮素 天然产物 多甲氧基黄酮 抗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南手参醇提取物的体外抗氧化和体外抗肿瘤活性评价 被引量:1
10
作者 范晶钰 任雨敏 +3 位作者 唐鲜 李玖一 马丹炜 聂申明 《广西植物》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37-346,共10页
为挖掘西南手参醇提物的应用潜力,该研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生化分析技术和MTT法,对西南手参醇提物的体外抗氧化活性和体外抗肿瘤活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供试西南手参醇提物中含有天麻素(质量分数为2.5 mg·g^(-1),浓度为0.... 为挖掘西南手参醇提物的应用潜力,该研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生化分析技术和MTT法,对西南手参醇提物的体外抗氧化活性和体外抗肿瘤活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供试西南手参醇提物中含有天麻素(质量分数为2.5 mg·g^(-1),浓度为0.25%)。(2)西南手参醇提物对羟基自由基、ABTS+自由基以及DPPH自由基具有显著的清除能力,并随着浓度的升高,作用更加明显,具有浓度依赖性,醇提物的浓度为2.0 mg·mL^(-1)时最为显著,2.0 mg·mL^(-1)的醇提取物对羟基自由基、ABTS+自由基和DPPH自由基的清除率分别为81.68%、19.94%和48.16%;而天麻素仅对羟基自由基具有清除能力,对ABTS+自由基和DPPH自由基没有清除能力。(3)2.0 mg·mL^(-1)的西南手参醇提物对人肝癌SMMC-7721细胞和HepG-2细胞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分别为5.170 mg·mL^(-1)和4.551 mg·mL^(-1),对人胃癌BGC-823细胞和MKN-45细胞的IC50分别为1.759 mg·mL^(-1)和1.564 mg·mL^(-1),对人乳腺癌MDA-MB-231细胞IC50为2.665 mg·mL^(-1),对人胶质瘤U251细胞的IC50为4.401 mg·mL^(-1),说明西南手参醇提物对人肝癌SMMC-7721细胞和HepG-2细胞、人胃癌BGC-823细胞和MKN-45细胞、人乳腺癌MDA-MB-231细胞以及人胶质瘤U251细胞活性均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其中对人胃癌BGC-823细胞和MKN-45细胞的抑制效果最为显著,表明西南手参的抗肿瘤作用具有广谱性。综上认为,西南手参醇提物具有抗氧化活性,并且比其抗氧化活性物质天麻素具有更广谱的活性氧清除能力,依据活性氧与肿瘤发生之间的关系将其用于抗肿瘤的研究,发现其具有广泛的抗肿瘤特性和天然植物通过多种成分协同作用的特性,可抑制多种肿瘤细胞尤其是人胃癌细胞的增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南手参 天麻素 醇提取物 氧化 抗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扶正类抗肿瘤中药注射剂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1
作者 安宸 谢虹亭 +3 位作者 龙思丹 黄秦川 薛鹏 朱世杰 《中成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942-1947,共6页
扶正类抗肿瘤中药注射剂作为中医“扶正祛邪”理论现代应用的典范,被广泛运用于肿瘤的综合治疗,发挥减毒增效、调节免疫的重要作用,目前多种肿瘤的临床及基础研究证实扶正类抗肿瘤中药注射剂具有上述功效,但其有效成分的“扶正”抗肿瘤... 扶正类抗肿瘤中药注射剂作为中医“扶正祛邪”理论现代应用的典范,被广泛运用于肿瘤的综合治疗,发挥减毒增效、调节免疫的重要作用,目前多种肿瘤的临床及基础研究证实扶正类抗肿瘤中药注射剂具有上述功效,但其有效成分的“扶正”抗肿瘤机制缺乏系统总结,研究进展欠缺论述。本文系统梳理了《国家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药品目录(2023年)》中注射用黄芪多糖、参芪扶正注射液、参麦注射液、猪苓多糖注射液、生脉注射液5种扶正类抗肿瘤中药注射剂的研究进展,重点分析其有效成分、适应症、超适应症应用及安全性研究,总结不同扶正类抗肿瘤注射剂临床特点,对比不同注射剂的临床疗效差异,以期为优化中西医结合肿瘤治疗方案提供循证依据,同时也为未来深入研究其分子机制及规范化应用指明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注射剂 扶正 抗肿瘤 注射用黄芪多糖 参芪扶正注射液 参麦注射液 猪苓多糖注射液 生脉注射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芪及其活性成分抗肿瘤作用的研究进展
12
作者 魏小成 李昕蓉 +5 位作者 何军刚 李旭 强正泽 王燕 王明伟 李成义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112-1121,共10页
红芪是甘肃省特色道地药材,以“米仓红芪”为佳。现代药学研究表明其有多糖类及黄酮类等药效成分,具有良好的抗肿瘤效果,能够抑制肺癌、肝癌及乳腺癌等多种癌症的发生与发展。癌症被列为全球第二大致死病因,且发病率和死亡率逐年上升,... 红芪是甘肃省特色道地药材,以“米仓红芪”为佳。现代药学研究表明其有多糖类及黄酮类等药效成分,具有良好的抗肿瘤效果,能够抑制肺癌、肝癌及乳腺癌等多种癌症的发生与发展。癌症被列为全球第二大致死病因,且发病率和死亡率逐年上升,严重影响生活质量。目前,随着中医药现代化的发展,中药在治疗恶性肿瘤方面已有重大突破。基于此,通过整理近年来国内外相关文献资料,对红芪及其活性成分抗肿瘤作用及机制进行总结归纳,为阐明红芪抗肿瘤作用物质基础的研究提供科学依据,促进红芪产业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芪 活性成分 抗肿瘤 作用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弧氧化制备医用Mg-6Zn合金Cu^(2+)涂层的抗肿瘤和成血管性能研究
13
作者 柴应红 罗霞 +4 位作者 林科建 张红 赵辉 蔡华伟 郝丽静 《表面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01-210,共10页
目的镁合金作为骨植入材料在临床上的应用受到广泛关注,然而骨植入术后的恢复问题长期以来未得到解决。方法以Mg-6Zn合金为基体,基于简便的微弧氧化工艺,通过添加纳米铜粉,制备了含Cu^(2+)的镁合金涂层,研究了不同纳米铜添加量下涂层的... 目的镁合金作为骨植入材料在临床上的应用受到广泛关注,然而骨植入术后的恢复问题长期以来未得到解决。方法以Mg-6Zn合金为基体,基于简便的微弧氧化工艺,通过添加纳米铜粉,制备了含Cu^(2+)的镁合金涂层,研究了不同纳米铜添加量下涂层的耐腐蚀、抗肿瘤和成血管性能。结果Cu^(2+)的加入,使涂层表面形貌得到改善,涂层更加平整致密,0.35 g/L添加量下,其拥有(385.46±38.99)HV的显微硬度、(3.90±0.28)%的孔隙率和最小(1.40±0.86)μm的孔径。在耐腐蚀性能测试中,表现出了最低的腐蚀速率(3.14×10^(-5) mm/a),较不含Cu^(2+)涂层降低了1个数量级。体外实验表明:Cu^(2+)涂层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增值率大于80%,溶血率低于4%,细胞黏附效果良好。此外,Cu^(2+)涂层还具备较好的抗肿瘤和成血管能力,培养大鼠骨肉瘤细胞时,其增值率低至(24.53±2.75)%。在合适的浓度下,Cu^(2+)能够实现抗肿瘤和成骨的协同作用;同时,Cu^(2+)又会促进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的分泌,刺激细胞增殖分化,进而促进血管生成;而在肿瘤条件下,Cu^(2+)又会延迟血管内皮细胞成血管。结论Cu^(2+)具有良好的氧化活性,会使肿瘤细胞铜过载而产生氧化应激反应,进而死亡,并且Cu^(2+)还能上调血管内皮细胞的生长因子,促进细胞增殖进而血管化。因此,这种具备较好耐腐蚀性、抗肿瘤和成血管能力的含Cu^(2+)医用镁合金涂层,有望在骨植入及其术后问题上得到实际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用镁合金 微弧氧化 含Cu^(2+)涂层 耐腐蚀性能 抗肿瘤 成血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胰腺炎-癌转化中医病机要素挖掘兼具抗炎抗肿瘤功效的清热类中药
14
作者 包雅娜 张晓楠 +5 位作者 关溪 赵亮 崔钰莹 吴昱 尚东 项红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61-167,共7页
背景我们前期在论述“胰-脾一体”新观点时,提出湿热滞脾、因滞而虚是胰腺“炎-癌转化”的中医病机要素,其中湿热是“炎-癌转化”的土壤。目的基于以“湿热”为主的胰腺炎-癌转化中医病机要素,运用数据挖掘技术对兼具抗炎抗肿瘤作用的... 背景我们前期在论述“胰-脾一体”新观点时,提出湿热滞脾、因滞而虚是胰腺“炎-癌转化”的中医病机要素,其中湿热是“炎-癌转化”的土壤。目的基于以“湿热”为主的胰腺炎-癌转化中医病机要素,运用数据挖掘技术对兼具抗炎抗肿瘤作用的清热类中药的药性、归经、活性成分进行分析,归纳总结此类中药的药物特性。对胰腺炎-癌转化过程中的用药提出前瞻性预测。方法以《中药学》(第10版)(中国中医药出版社)为药物数据的主要来源,对其中66味清热药进行以“炎*中药名”或“(炎+肿瘤)*中药名”以及inflammation*nam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or(inflammation+tumor)*nam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在中国知网和PubMed文献库中进行文献检索,在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Systems Pharmacology Database and Analysis Platform(TCMSP)数据库中筛选药物活性成分。结果66味清热药(未统计附药)中有58味中药具有抗炎作用,有53味中药具有抗肿瘤作用,有48味中药同时具有抗炎及抗肿瘤作用。兼具抗炎抗肿瘤的清热类中药在性味上以苦、甘、辛味为主,在归经上以肝、胃、肺、心、大肠经为主。在TCMSP数据库中运用“类药五原则”对抗炎抗肿瘤药物进行活性成分筛选,共筛选出1041种活性成分数据,删除掉重复项后最终获得798种活性成分。排名前三的活性成分分别为Luteolin、Kaempferol、Acacetin。结论本研究通过对清热类药五味、归经和有效成分的分析发现,具有抗炎和抗肿瘤作用的中药具有高度重合性,这一发现对胰腺炎-癌转化疾病的药物研究及临床遣方用药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 清热药 抗肿瘤 药物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迷迭香酸抗肿瘤作用及其机制研究进展
15
作者 刘航 杨删 陈龙 《中成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55-162,共8页
迷迭香酸是一种天然多酚酸类化合物,在多种中药中都存在,包括肿节风、紫苏子、丹参等。研究发现,迷迭香酸对肝癌、乳腺癌、鼻咽癌、卵巢癌、前列腺癌等多种肿瘤细胞均具有良好的抑制效果,其作用机制主要与抑制肿瘤细胞增殖、阻滞肿瘤细... 迷迭香酸是一种天然多酚酸类化合物,在多种中药中都存在,包括肿节风、紫苏子、丹参等。研究发现,迷迭香酸对肝癌、乳腺癌、鼻咽癌、卵巢癌、前列腺癌等多种肿瘤细胞均具有良好的抑制效果,其作用机制主要与抑制肿瘤细胞增殖、阻滞肿瘤细胞周期、诱导肿瘤细胞凋亡、抑制肿瘤细胞迁移与侵袭、调控肿瘤细胞自噬、增强肿瘤细胞敏感性、改善肿瘤微环境等因素有关。本文通过查询国内外相关文献,对迷迭香酸抗肿瘤作用及其机制进行归纳分析,以期为拓宽其在该领域的研究思路和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迷迭香酸 抗肿瘤 作用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PDCA循环的提升抗肿瘤药物治疗记录规范率探索
16
作者 赵泽濛 王丹 +2 位作者 莫陶欣 李晨雄 薛冬 《中国医院管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49-52,共4页
目的 提升抗肿瘤药物治疗记录规范率。方法 基于PDCA循环质量管理工具,C医院开发并落实《抗肿瘤药物治疗病程记录书写规范》专家共识,对记录规范率进行持续监测。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精确概率法、Mann-Kendall趋势检验方法对监测数据统... 目的 提升抗肿瘤药物治疗记录规范率。方法 基于PDCA循环质量管理工具,C医院开发并落实《抗肿瘤药物治疗病程记录书写规范》专家共识,对记录规范率进行持续监测。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精确概率法、Mann-Kendall趋势检验方法对监测数据统计进行分析。结果 经过宣讲、培训、质控并纳入绩效考核后,医院记录规范率提升较快,2023年4月超过并稳定在99%以上。其管理经验在北京市H区推广,抗肿瘤药物治疗记录规范率由2023年第一季度的56.99%上升至2024年第一季度的72.82%。次要评价指标是否有不良反应评价的规范率存在上升趋势。结论 基于PDCA循环的抗肿瘤药物治疗记录规范率有所提升,未来仍需持续监测和改进区域内记录规范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肿瘤药物 治疗记录 规范率 PDCA循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激活前药的抗肿瘤研究进展
17
作者 谢文彬 金俊飞 +1 位作者 陈振锋 卢幸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6-40,共25页
癌症严重威胁人类生命健康,化疗作为常用的癌症治疗手段,由于其对正常组织的无差别杀伤,常引起严重的毒副作用。光激活化疗是降低药物毒副作用的有效方式之一,它是利用光激活前药可在特定部位被光照激活并释放原药的原理,实现针对癌组... 癌症严重威胁人类生命健康,化疗作为常用的癌症治疗手段,由于其对正常组织的无差别杀伤,常引起严重的毒副作用。光激活化疗是降低药物毒副作用的有效方式之一,它是利用光激活前药可在特定部位被光照激活并释放原药的原理,实现针对癌组织精准靶向,最大程度降低抗肿瘤剂对正常组织的毒副作用。本文综述光激活前药的基本结构、响应策略、常见的光脱保护基团以及近年来这类前药在抗肿瘤研究领域取得的重要进展,并根据抗癌前药作用机制的不同,依次从细胞毒类、分子靶向类、免疫类及激素类抗癌前药几方面展开,旨在为癌症精准治疗提供新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激活 前药 光脱保护基团 药物释放 抗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牛角瓜强心苷成分的抗肿瘤活性研究
18
作者 宫正 王磊 +2 位作者 樊成武 靳云奥 沈彤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71-277,391,共8页
研究牛角瓜(Calotropis gigantea(L.)W.T.Aiton)甲醇提取物的强心苷类化学成分及其对癌细胞的抑制作用。采用多种柱色谱技术和高效液相制备技术对牛角瓜的甲醇提取物进行分离纯化,分离所得的化合物运用NMR、MS等技术进行结构鉴定,并研... 研究牛角瓜(Calotropis gigantea(L.)W.T.Aiton)甲醇提取物的强心苷类化学成分及其对癌细胞的抑制作用。采用多种柱色谱技术和高效液相制备技术对牛角瓜的甲醇提取物进行分离纯化,分离所得的化合物运用NMR、MS等技术进行结构鉴定,并研究这些化合物对人宫颈癌细胞HeLa、人非小细胞肺癌细胞A549和人肝癌细胞HepG2的抗肿瘤作用。最终分离得到6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克罗甙元(1)、乌沙甙元(2)、3-O-β-allopyranosyluzarigenin(3)、frugoside(4)、牛角瓜甙(5)、glucocoroglaucigenin(6)。活性研究结果表明,化合物1~6对HeLa、A549和HepG2细胞都具有抑制作用。化合物5能够诱导人宫颈癌细胞HeLa细胞内氧化应激,抑制硫氧还蛋白还原酶1(thioredoxin reductase 1,TrxR1)的活性,并促进细胞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角瓜 强心苷 抗肿瘤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缩氨基脲结构的4-苯氧基喹啉类c-Met激酶抑制剂的合成与抗肿瘤活性
19
作者 吴霜 林思雨 +5 位作者 李楠 林艺涵 丁实 陈烨 刘举 沈继伟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35-44,共10页
基于4-苯氧基喹啉类Type II型小分子c-Met激酶抑制剂的结构特点,设计并合成了13个含缩氨基脲结构的4-苯氧基喹啉类化合物.采用迁移率改变法(MTS)测试了目标化合物对c-Met激酶的抑制活性.采用噻唑蓝(MTT)法测试了目标化合物对A549,PC-3,... 基于4-苯氧基喹啉类Type II型小分子c-Met激酶抑制剂的结构特点,设计并合成了13个含缩氨基脲结构的4-苯氧基喹啉类化合物.采用迁移率改变法(MTS)测试了目标化合物对c-Met激酶的抑制活性.采用噻唑蓝(MTT)法测试了目标化合物对A549,PC-3,AGS和MKN45细胞的体外抗增殖活性.体外抗肿瘤活性实验结果表明,大部分化合物对c-Met激酶和4种肿瘤细胞株均具有较好的抑制活性.其中化合物6f和6k具有优秀的抑制c-Met激酶活性[c-Met的半数抑制浓度(IC_(50))分别为14.50和15.68 nmol/L].化合物6f对A549,PC-3,AGS和MKN45细胞的IC_(50)值分别为0.93,7.81,12.88和2.58μmol/L;化合物6k对A549,PC-3,AGS和MKN45细胞的IC_(50)值分别为0.67,6.60,3.04和0.88μmol/L.抗肿瘤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化合物6k可诱导MKN45和A549细胞发生细胞凋亡,并能够抑制2种肿瘤细胞的迁移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物分子设计 c-Met抑制剂 4-苯氧基喹啉 缩氨基脲 抗肿瘤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普洱茶多糖不同纯化组分的理化性质与体外抗氧化、抗肿瘤活性关系分析 被引量:1
20
作者 吴以龙 税再坤 +3 位作者 王燕 刘振浩 王宣军 字成庭 《食品工业科技》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2期20-29,共10页
为了探究普洱茶多糖(Pu-erh tea polysaccharides,PTPS)不同纯化组分的理化性质对体外抗氧化、抗肿瘤活性的影响,本研究以普洱生茶为原料,对PTPS进行分离和纯化,分析PTPS不同组分理化性质的变化规律,研究各组分的体外抗氧化活性和抗肿... 为了探究普洱茶多糖(Pu-erh tea polysaccharides,PTPS)不同纯化组分的理化性质对体外抗氧化、抗肿瘤活性的影响,本研究以普洱生茶为原料,对PTPS进行分离和纯化,分析PTPS不同组分理化性质的变化规律,研究各组分的体外抗氧化活性和抗肿瘤活性,并进一步通过相关性分析探究不同纯化组分理化性质变化与抗氧化、抗肿瘤活性变化的相关性。结果表明,纯化后得到的5个组分(PTPS 1~5)理化性质差异明显,随着洗脱液NaCl浓度的升高,PTPS 1~5的均一度和总糖含量表现出先升高后降低的规律性,而粒径和多分散性指数呈现出相反的规律,表现为先降低后升高;蛋白含量、糖醛酸含量和酯化程度表现出总体升高的趋势;平均分子量和Zeta电位无明显规律性。理化性质不同导致PTPS的体外抗氧化和抗肿瘤活性存在差异,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纯化组分的抗氧化活性与均一度、平均分子量、总糖含量、糖醛酸含量、酯化程度和多分散性指数值密切相关,而抗肿瘤活性主要与总糖含量、糖醛酸含量和酯化程度存在相关性。本研究结果可为PTPS在生物活性多糖和功能食品领域的应用提供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洱茶多糖 纯化 理化性质 氧化 抗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4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