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免疫吸附治疗抗肾小球基膜抗体疾病的护理 被引量:2
1
作者 夏宁 王慧娟 +1 位作者 徐珩 胡宁 《解放军护理杂志》 2004年第12期65-66,共2页
目的探讨免疫吸附(proteinAimmunoadsorpition,IA)治疗抗肾小球基膜抗体(anti-glomerulmbasementmembrance,抗-GBM)疾病的疗效及护理方法。方法5例确诊抗-GBM疾病患者接受IA治疗,隔日1次。IA治疗前或同时应用激素,治疗后口服霉酚酸酯(M... 目的探讨免疫吸附(proteinAimmunoadsorpition,IA)治疗抗肾小球基膜抗体(anti-glomerulmbasementmembrance,抗-GBM)疾病的疗效及护理方法。方法5例确诊抗-GBM疾病患者接受IA治疗,隔日1次。IA治疗前或同时应用激素,治疗后口服霉酚酸酯(MMF)。结果IA治疗第1个疗程10次后,3例患者血清抗-GBM抗体转阴,1例仍阳性,但较治疗前下降62.5%;进行第2个疗程后,抗-GBM抗体转阴。治疗后4例肺出血迅速消失;4例治疗前需血液透析的患者,治疗后1例摆脱透析,另3例肾活检病理显示,100%新月体形成者仍需维持性血液透析,1例治疗前不需血透者肾功能保持稳定。结论IA能有效降低血清抗-GBM抗体水平,迅速缓解肺出血,但改善肾功能疗效受肾脏损害程度的影响。在治疗过程中需加强护理,严密观察病情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吸附 抗肾小球基膜抗体疾病 护理 治疗 霉酚酸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妥昔单抗治疗抗肾小球基底膜肾炎合并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阳性及肺部感染1例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3
2
作者 钭张琪 杨华 +3 位作者 张彬娥 张旭珍 夏宜东 金烈 《中国防痨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17-20,共4页
抗肾小球基底膜(glomerular basement membrane,GBM)肾炎是一种发病率低但死亡率极高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当同时合并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antineutrophil cytoplasmic antibody,ANCA)阳性时可同时具备ANCA相关性血管炎(antineutrophil c... 抗肾小球基底膜(glomerular basement membrane,GBM)肾炎是一种发病率低但死亡率极高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当同时合并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antineutrophil cytoplasmic antibody,ANCA)阳性时可同时具备ANCA相关性血管炎(antineutrophil cytoplasmic antibody vasculitis,AAV)和抗GBM肾炎的临床特征,表现为急进性肾炎。现作者总结1例2021年8月5日防城港市中医医院收治的抗GBM肾炎合并ANCA阳性患者,经利妥昔单抗(Rituximab)联合激素、环磷酰胺(Cyclophosphamide,CTX)免疫抑制治疗后出现肺部感染,在肾脏功能未能恢复的基础上,经抗感染治疗肺部病变好转,患者病情稳定,各项指标趋于平稳,对该病的临床诊治有一定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小基底膜 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 ANCA相关性血管炎 利妥昔单 肺部感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自身抗体在原发性肾小球疾病患者血清中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7
3
作者 熊京 杨慧敏 +4 位作者 朱峰 梁莹 刘建社 张春 汪洋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1487-1491,共5页
目的:探讨原发性肾小球疾病患者血清中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自身抗体(AT1-AA)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ELISA,对326例原发性肾小球疾病患者与同期收集的197例健康对照者进行血清AT1-AA的检测。将原发性肾小球疾病患者分为AT1-AA阴... 目的:探讨原发性肾小球疾病患者血清中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自身抗体(AT1-AA)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ELISA,对326例原发性肾小球疾病患者与同期收集的197例健康对照者进行血清AT1-AA的检测。将原发性肾小球疾病患者分为AT1-AA阴性组和AT1-AA阳性组,比较两组的临床和病理指标。结果:(1)原发性肾小球疾病患者血清中AT1-AA阳性率为35.58%(116/326),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的9.64%(19/197)(P<0.01);(2)原发性肾小球疾病患者中有免疫抑制剂用药史的患者AT1-AA阳性率明显低于无用药史的患者(P<0.05);(3)原发性肾小球疾病患者中无高血压组和有高血压组的AT1-AA阳性率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但无高血压组和有高血压组之间AT1-AA阳性率的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P>0.05);(4)AT1-AA阳性组中女性患者所占比例和血清球蛋白水平高于AT1-AA阴性组(P<0.05)。结论:AT1-AA在原发性肾小球疾病患者血清中明显增高,提示与其它经典的自身免疫抗体相似,AT1-AA可能也是肾小球疾病的重要致病因素,抑制AT1-AA的表达可能成为预防和治疗原发性肾小球疾病的新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紧张素Ⅱ型受体自身抗体 原发性肾小疾病 高血压 免疫抑制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肾小球疾病患者抗MPO抗体检测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1
4
作者 钟清 谯林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7年第2期163-165,共3页
目的:观察抗髓过氧化物酶(MPO)抗体在不同肾小球疾病中的发生情况,初步探讨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在肾小球疾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用ELISA法测定35例健康体检者和349例各种原发性、继发性肾小球疾病患者的血清抗MPO抗体水平。结果:与正... 目的:观察抗髓过氧化物酶(MPO)抗体在不同肾小球疾病中的发生情况,初步探讨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在肾小球疾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用ELISA法测定35例健康体检者和349例各种原发性、继发性肾小球疾病患者的血清抗MPO抗体水平。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隐匿性肾炎、乙肝相关性肾炎、慢性肾炎、肾病综合征及终末肾脏病血透患者抗MPO抗体水平差异无显著性(P>0.05);狼疮性肾炎和紫癜性肾炎抗MPO抗体浓度最高,与正常对照组和其余各肾脏病组比较其差异有显著性(P<0.05)。各种肾小球疾病中抗MPO抗体阳性率0%~23.81%,正常对照组、乙肝相关性肾炎和隐匿性肾炎中均未见抗MPO抗体阳性病例。结论:抗MPO抗体在各种肾小球疾病中的发生率为5.73%,继发性肾小球疾病以狼疮性肾炎抗MPO抗体水平及阳性率最高,抗MPO抗体可用于狼疮性肾炎和紫癜性肾炎与乙肝相关性肾炎和隐匿性肾炎临床鉴别诊断的重要参考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髓过氧化物酶 肾小疾病 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GPS肾小球疾病患儿抗GBM抗体的检测及与临床表现相关性研究
5
作者 赵善瑞 蔡灵芝 王秀清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6期378-380,共3页
用免疫荧光法检测了45例非GPS肾小球疾病患儿血清中IgG型抗GBM抗体,阳性13例占28%。两组在尿蛋白和血清BUN定量等无明显差异。但对30例(10例阳性,20例阴性)患儿随访3年表明,阳性组复发率和死亡率均高于... 用免疫荧光法检测了45例非GPS肾小球疾病患儿血清中IgG型抗GBM抗体,阳性13例占28%。两组在尿蛋白和血清BUN定量等无明显差异。但对30例(10例阳性,20例阴性)患儿随访3年表明,阳性组复发率和死亡率均高于阴性组(t=3.38,χ2=3.9,P均小于0.05)。阳性组抗GBM抗体滴度与肾受损程度和复发率呈正相关(r分别为0.56,0.86)。提示部分非GPS肾小球疾病与自身免疫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GPS 肾小疾病 GBM抗体 检测 临床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柴胡皂甙-d治疗抗肾小球基膜型肾炎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40
6
作者 梁云 崔若兰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7期416-419,共4页
目的:探讨柴胡皂甙-d(SSd)治疗抗肾小球基膜型(GBM)肾炎的疗效及其机制。方法:采用抗GBM肾炎大鼠模型,用SSd在疾病早期和晚期两个阶段给药,观察SSd对其的疗效。结果:SSd治疗可减轻尿蛋白,降低血脂和减轻... 目的:探讨柴胡皂甙-d(SSd)治疗抗肾小球基膜型(GBM)肾炎的疗效及其机制。方法:采用抗GBM肾炎大鼠模型,用SSd在疾病早期和晚期两个阶段给药,观察SSd对其的疗效。结果:SSd治疗可减轻尿蛋白,降低血脂和减轻肾小球病理变化。同时,血清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皮质酮、肾组织糖皮质激素受体(GR)、活性氧(RO)清除剂活性和红细胞免疫功能均增强。其中早期治疗效果尤为显著。结论:SSd对抗GBM肾炎大鼠有良好的治疗作用。其机制可能系SSd通过下丘脑-垂体-肾上腺(HPA)轴促进内源性糖皮质激素(GC)分泌,从而增强GC-GR系统的抗炎和免疫抑制作用。另外也与提高红细胞免疫、RO清除剂活性及改善异常脂质代谢等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胡皂甙-D 肾小基膜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Fas抗体诱导人肾小球系膜细胞凋亡 被引量:5
7
作者 陈明 刘晓惠 +4 位作者 黄颂敏 屈燧林 刘先蓉 许国章 刘聪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127-128,共2页
目的:研究抗Fas抗体对人肾小球系膜细胞的致凋亡作用,探讨FasFasL在肾脏损伤中的作用。方法:常规方法分离、培养人肾小球系膜细胞(Mcs),并传代鉴定,用不同浓度的抗Fas抗体(0,2,5,10μg/ml)刺激... 目的:研究抗Fas抗体对人肾小球系膜细胞的致凋亡作用,探讨FasFasL在肾脏损伤中的作用。方法:常规方法分离、培养人肾小球系膜细胞(Mcs),并传代鉴定,用不同浓度的抗Fas抗体(0,2,5,10μg/ml)刺激4~6代Mcs16h后,荧光染色观察Mcs凋亡变化,二苯胺法和DNA凝胶电泳方法定量和定性分析McsDNA片段化变化。结果:抗Fas抗体可诱导Mcs凋亡,且致凋亡效应呈依赖性关系。结论:FasFasL系统在Mcs凋亡中起着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as抗体 系膜细胞 肾小疾病 细胞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肾小球基底膜病患者血清自身抗体的异质性及其临床病例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4
8
作者 刘畅 曲贞 +6 位作者 杨瑞 赵娟 贾晓玉 郑欣 刘章锁 崔昭 赵明辉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625-629,共5页
目的:研究抗肾小球基底膜(glomerular basement membrane,GBM)病患者血清自身抗体的异质性及其临床病理的相关性。方法:选取北京大学第一医院肾内科1991年1月至2009年5月收治的有完整临床及肾活检资料的108例抗GBM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收... 目的:研究抗肾小球基底膜(glomerular basement membrane,GBM)病患者血清自身抗体的异质性及其临床病理的相关性。方法:选取北京大学第一医院肾内科1991年1月至2009年5月收治的有完整临床及肾活检资料的108例抗GBM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收集就诊时的血清或血浆置换液用于孵育正常人肾组织冰冻切片行间接免疫荧光检查。隐匿性抗原表位的暴露采用6 mol/L尿素对组织切片进行预处理,天然抗原表位的检测则以未经处理的组织切片作为底物。抗体滴度的检测由1∶2至1∶512。根据间接免疫荧光的结果决定抗体是否识别不同抗原表位,并进一步分析识别不同抗原表位与临床表现的相关性。结果:108例患者血清或血浆置换液均识别隐匿性抗原表位(尿素处理后肾组织),间接荧光显示抗体沿GBM呈线条样沉积,其中56/108例(A组)也识别天然暴露的抗原表位(非处理肾组织),其余52/108例(B组)则不识别天然暴露的抗原表位。虽然A组血清可识别天然暴露的抗原表位,但是该组血清识别隐匿性表位的平均滴度明显高于B组(P<0.01);A组患者合并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ti-neutrophil cytoplasmic antibodies,ANCA)的比例则明显低于B组(P<0.01)。两组患者就诊时的其他临床指标(包括血肌酐水平)和肾病理指标差异则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所有患者血清抗GBM抗体识别GBM上隐匿的抗原表位,但近一半患者的抗体同时识别天然暴露的抗原表位。识别天然暴露抗原表位者其血清识别隐匿性抗原的滴度更高,血清ANCA阳性的几率显著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小基底膜 自身抗体 抗体 中性白细胞胞质 荧光抗体技术 间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中性粒细胞浆抗体与肾小球肾炎 被引量:5
9
作者 任青 李子龙 +3 位作者 林沫红 吴岚 项永谦 苏晓林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122-124,共3页
目的 :研究抗中性粒细胞浆抗体 (antineutrophil cytoplasmic antibody,ANCA)与肾小球肾炎的关系。方法 :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及酶联免疫吸附法 ,对 48例各种类型的肾小球肾炎作血抗中性粒细胞浆抗体定性及定量测定 ,同时进行临床、病理... 目的 :研究抗中性粒细胞浆抗体 (antineutrophil cytoplasmic antibody,ANCA)与肾小球肾炎的关系。方法 :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及酶联免疫吸附法 ,对 48例各种类型的肾小球肾炎作血抗中性粒细胞浆抗体定性及定量测定 ,同时进行临床、病理、实验室检查对照。结果 :(1)在 48例肾小球肾炎患者中有 12例 ANCA阳性 ;(2 ) ANCA阳性患者的临床表现不尽相同 ;(3)在 ANCA阳性患者的肾小球内大多有新月体形成 ,血管病变及间质炎症 ;(4)ANCA阳性患者血中 TNF均高于正常值 ,在肾小球内的不同部位均可发现粘附因子 VCAM- 1沉积。结论 :一些肾小球肾炎实际上就是血管炎的一类 ,无论是病理变化 ,还是发病机理都有相同之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性粒细胞浆 抗体 肾小 ANC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糖皮质激素治疗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相关性肾小球肾炎近期预后的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7
10
作者 吴海婷 李航 +5 位作者 叶葳 蔡建芳 文煜冰 陈丽萌 李明喜 李雪梅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68-74,共7页
目的分析糖皮质激素(GC)治疗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CA)相关性肾小球肾炎近期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1日至2015年5月31日在北京协和医院接受经皮肾活检、临床资料保存完整的81例ANCA相关性肾小球肾炎患者的临床病理资... 目的分析糖皮质激素(GC)治疗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CA)相关性肾小球肾炎近期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1日至2015年5月31日在北京协和医院接受经皮肾活检、临床资料保存完整的81例ANCA相关性肾小球肾炎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重新进行病理分型,对诱导治疗阶段接受GC冲击和未冲击治疗患者的肾脏总体缓解率、感染及死亡情况进行比较,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ANCA相关性肾小球肾炎近期预后的因素。结果 81例患者中,49例(60. 5%)在诱导缓解期同时联合GC冲击治疗,32例(39. 5%)未联合GC冲击治疗。冲击组患者基线时估算的肾小球滤过率(eGFR0)明显低于未冲击组患者(t=3. 003,P=0. 015),24 h尿蛋白(24 h UP)(t=-2. 394,P=0. 002)、伯明翰系统性血管炎活动评分(BVAS)(t=0. 049,P=0. 013)明显高于未冲击组患者;两组患者的环磷酰胺(CTX)累积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 336,P=0. 245)。冲击组患者治疗6个月时的肾总体缓解率明显低于未冲击组(48. 7%比79. 3%;X^2=6. 591,P=0. 024)。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基线24 h UP (t=6. 222,P=0. 017)、eGFR0 (t=3. 727,P=0. 046)及病理分型(X^2=7. 654,P=0. 045)与6个月时肾总体缓解率显著相关;进一步行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新月体型是6个月时肾总体缓解率的独立影响因素(新月体型相较硬化型OR=20. 63,95%CI:2. 217~191. 973,P=0. 008),GC冲击治疗与肾总体缓解率无关(OR=0. 271,95%CI:0. 062~1. 179,P=0. 082)。6个月内共有37位患者新发感染,冲击组的感染率(55. 1%,27/49)明显高于未冲击组(31. 3%,10/32)(P=0. 042)。单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eGFR0 (t=1. 912,P=0. 049)、基线BVAS (t=-3. 360,P=0. 001)、是否GC冲击治疗(X^2=6. 249,P=0. 014)与6个月内新发感染相关;进一步多因素分析结果提示,基线BVAS是6个月内感染事件的唯一影响因素,BVAS每增加1分,感染风险为1. 089倍(OR=1. 089,95%CI:1. 006~1. 179,P=0. 034)。结论新月体较硬化型是ANCA相关性肾小球肾炎近期肾总体缓解率的独立影响因素,采取更积极的治疗可能更有获益。基线BVAS评分是近期新发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相关性肾小 预后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肾小球基底膜单克隆抗体放射免疫显像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1
作者 黄建敏 王荣福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9期1449-1452,共4页
随着放射免疫显像应用技术的进展,放射免疫显像除用于肿瘤的早期诊断外,在其他疾病中的应用也日趋增多。利用基因重组技术大量生产的任何一种相应半抗原和抗原的抗体片段,与RII技术联合,已应用于临床免疫诊断和科学研究。它不仅能确定... 随着放射免疫显像应用技术的进展,放射免疫显像除用于肿瘤的早期诊断外,在其他疾病中的应用也日趋增多。利用基因重组技术大量生产的任何一种相应半抗原和抗原的抗体片段,与RII技术联合,已应用于临床免疫诊断和科学研究。它不仅能确定病灶的大小、范围、位置,还有助于早期发现原发病灶,提示病变组织学和病理学的变化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小基底膜单克隆抗体 放射免疫显像 肾小基底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乙胺丁醇诱发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相关性急进性肾小球肾炎1例 被引量:1
12
作者 吴静 黄云剑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252-252,261,共2页
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anti.neutrophilcyto—plasmicanti—body,ANCA)是一种与中性粒细胞及单核细胞的细胞质中溶酶体酶发生反应的抗体,可引起多种小血管炎,如侵犯肾脏,可导致肾小球肾炎和肾功能不全。近年报道某些药物如丙基... 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anti.neutrophilcyto—plasmicanti—body,ANCA)是一种与中性粒细胞及单核细胞的细胞质中溶酶体酶发生反应的抗体,可引起多种小血管炎,如侵犯肾脏,可导致肾小球肾炎和肾功能不全。近年报道某些药物如丙基硫氧嘧啶、肼苯哒嗪等可诱发小血管炎,而乙胺丁醇诱发ANCA相关性急进性肾小球肾炎(rapidlyprogressiveglomerulonephritis,RPGN)罕见。现将本科发现的1例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利福平 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 急进性.肾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伴IgA沉积的抗肾小球基膜病1例
13
作者 柳岚岚 连学坚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1001-1003,共3页
患者女性,41岁,因反复血尿5个月入院。5个月前上呼吸道感染后出现全程洗肉水样血尿,无血块、发热、尿痛,遂就诊于龙海市第一医院。尿常规检测:蛋白2+,隐血2+,白细胞+,肾功能正常。口服“左氧氟沙星”治疗3天后未再出现肉眼血尿,后未复... 患者女性,41岁,因反复血尿5个月入院。5个月前上呼吸道感染后出现全程洗肉水样血尿,无血块、发热、尿痛,遂就诊于龙海市第一医院。尿常规检测:蛋白2+,隐血2+,白细胞+,肾功能正常。口服“左氧氟沙星”治疗3天后未再出现肉眼血尿,后未复查尿常规。此次于入院1周前再次于上呼吸道感染后出现肉眼血尿,性质同前,伴双下肢浮肿,再次就诊于龙海市第一医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小基膜 IgA脏病理 免疫荧光 病例报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抗M型磷脂酶A2受体抗体对成年人特发性膜性肾病诊治的指导作用 被引量:19
14
作者 鲁欢 汤水福 +5 位作者 陈刚毅 苏保林 吴兴波 王超 涂海涛 罗月中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4期1647-1652,共6页
目的探讨血清抗M型磷脂酶A2受体抗体(anti-PLA2R)对成年人特发性膜性肾病(IMN)诊治的指导作用。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5月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经肾穿刺活检确诊的肾小球疾病患者58例,其中IMN者31例(IMN组),非IMN者27例(非IMN... 目的探讨血清抗M型磷脂酶A2受体抗体(anti-PLA2R)对成年人特发性膜性肾病(IMN)诊治的指导作用。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5月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经肾穿刺活检确诊的肾小球疾病患者58例,其中IMN者31例(IMN组),非IMN者27例(非IMN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患者血清anti-PLA2R,判断anti-PLA2R阴阳性。比较IMN组和非IMN组、IMN患者中anti-PLA2R阳性者和阴性者一般资料、实验室检查指标〔24 h尿蛋白总量(UTP)、血清清蛋白(Alb)、血肌酐(Scr)、尿红细胞计数(RBC)(HPF)、尿酸(UA)、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国际标准化比值(INR)、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病理指标(系膜增生、新月体、肾小球硬化、肾小管萎缩/纤维化、肾间质炎性细胞浸润、肾间质血管病变及免疫荧光沉积)和治疗效果。结果 IMN患者中血清anti-PLA2R阳性者21例,阳性率为67.7%;非IMN患者中血清anti-PLA2R阳性者1例,阳性率为3.7%。IMN组年龄、血清anti-PLA2R光密度高于非IMN组,尿RBC(HPF)、PT、INR、APTT低于非IMN组(P<0.05);两组性别、平均动脉压(MAP)、UTP、Alb、Scr、UA、FIB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anti-PLA2R阳性者anti-PLA2R光密度高于阴性者(P<0.05);两组性别、年龄、病程、MAP、UTP、Alb、Scr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血清anti-PLA2R光密度与MAP、UTP、Alb、Scr无相关关系(r_s=0.097、-0.208、0.266、-0.358,P>0.05)。血清anti-PLA2R阳性者和阴性者系膜增生、新月体、肾小球硬化、肾小管萎缩/纤维化、肾间质炎性细胞浸润、肾间质血管病变及免疫荧光Ig A、C_3阳性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anti-PLA2R阳性者中5例(23.8%)患者接受免疫抑制剂治疗,血清anti-PLA2R阴性者中5例(50.0%)患者接受免疫抑制剂治疗,两组患者接受免疫抑制治疗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22)。血清anti-PLA2R阳性者中坚持随访者12例,尿蛋白缓解者4例;血清anti-PLA2R阴性者中坚持随访者7例,尿蛋白缓解者6例。两组尿蛋白缓解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8)。结论血清anti-PLA2R可用于IMN与非IMN的鉴别诊断;对于IMN患者,在治疗前、治疗过程中检测该抗体有助于判断疾病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小 膜性 M型磷脂酶A2受体抗体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肾功能正常的抗肾小球基底膜病临床分析 被引量:4
15
作者 牟利军 陈丽萌 +8 位作者 左来孟 王海云 陶建瓴 文煜冰 叶文玲 秦岩 李航 李雪梅 李学旺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432-435,共4页
目的了解肾功能正常的抗肾小球基底膜(GBM)病的临床和病理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6例长期保持肾功能正常的抗GBM病患者的临床病理特点,并与同期伴肾功能损害的29例抗GBM病患者进行比较,分析影响预后的因素。结果 35例患者中6例(17.1%)肾... 目的了解肾功能正常的抗肾小球基底膜(GBM)病的临床和病理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6例长期保持肾功能正常的抗GBM病患者的临床病理特点,并与同期伴肾功能损害的29例抗GBM病患者进行比较,分析影响预后的因素。结果 35例患者中6例(17.1%)肾功能一直保持正常。5例患者有不同程度肾脏受累,1例仅有肺出血,3例表现为肺肾出血综合征。6例均行肾活检病理检查,免疫荧光:4例表现为IgG 2+~3+沿肾小球毛细血管襻呈线样沉积;光镜差异较大,从肾小球轻微病变到新月体肾炎伴大量毛细血管襻坏死,但大多数患者病变轻微。5例患者给予免疫抑制和(或)血浆置换治疗。6例肾功能正常者与同期肾功能异常的29例抗GBM病相比,贫血轻[血红蛋白(99.67±19.80)比(77.97±20.62)g/L,P=0.024]、抗GBM抗体滴度低[(80.23±85.73)比(224.34±145.79)EU/ml,P=0.027]、肾小球新月体比例低(0.17±0.27比0.58±0.29,P=0.005)。平均随访12~133个月,6例肾功能正常者4例完全治愈,2例遗留少量蛋白尿、镜下血尿。结论肾功能正常的抗GBM病并不少见,多数患者肾脏临床病理轻,预后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小基底膜抗体 功能正常 肺出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MICA抗体的致敏因素分析及其对肾移植的影响 被引量:2
16
作者 于立新 王贵 +3 位作者 付绍杰 肖露露 徐健 杜传福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615-618,共4页
目的探讨抗MICA抗体的致敏因素及其对肾移植的影响。方法采用液相芯片分析技术检测98例尿毒症患者血清中10种抗MICA抗体及其抗体特异性,根据抗MICA抗体分为抗MICA抗体(+)组和抗MICA抗体(-)组,分析MICA致敏原因;对其中已行同种异体肾移... 目的探讨抗MICA抗体的致敏因素及其对肾移植的影响。方法采用液相芯片分析技术检测98例尿毒症患者血清中10种抗MICA抗体及其抗体特异性,根据抗MICA抗体分为抗MICA抗体(+)组和抗MICA抗体(-)组,分析MICA致敏原因;对其中已行同种异体肾移植手术患者,比较抗MICA抗体(+)组和抗MICA抗体(-)组两组急性排斥反应(AR)发生率,移植肾功能恢复时间等资料。结果 98例尿毒症患者中,16例检测到抗MICA抗体,阳性率为16.3%,抗MICA抗体(+)组和抗MICA抗体(-)组输血、妊娠、移植、PRA等因素有显著性差异(P<0.05)。38例肾移植受者,6例发生AR,经甲基强的松龙冲击治疗后均逆转。其中抗MICA抗体(+)组10例,4例发生AR;抗MICA抗体(-)组28例,2例发生AR。两组间AR发生率有显著性差异(40%vs 7%,P=0.031)。抗MICA抗体(+)组移植肾功能恢复时间(14.6±4.7 d)高于抗MICA抗体(-)组(8.2±4.5 d)(P=0.001)。结论输血、妊娠、移植等因素可以引起抗MICA抗体产生。对于抗MICA抗体(+)患者,需要严格的配型和更强有力的免疫抑制药物,来预防排斥反应,提高移植肾存活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CA抗体 终末期疾病 移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肾小球基底膜病及其免疫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7
作者 崔昭 赵明辉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0-13,共4页
关键词 肾小基底膜病 自身免疫性疾病 靶器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肾小球基膜负电荷的检测方法及病理改变
18
作者 王宗谦 周希静 任青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1991年第5期365-369,共5页
以胶体铁、核固红为染料,阳离子多聚体-PEI为示踪剂。通过组化染色,光镜和电镜下观察大白鼠、正常人及肾炎患者肾脏负电荷的分布及其病理改变。结果表明:1.本检测方法先进,结果可靠。既可应用于肾脏负电荷,尤其是基膜负电荷的宏观定性... 以胶体铁、核固红为染料,阳离子多聚体-PEI为示踪剂。通过组化染色,光镜和电镜下观察大白鼠、正常人及肾炎患者肾脏负电荷的分布及其病理改变。结果表明:1.本检测方法先进,结果可靠。既可应用于肾脏负电荷,尤其是基膜负电荷的宏观定性分析和微观定量分析,又可用于多种肾脏疾病的病理诊断。2.肾小球基膜负电荷的减少和/或消失与免疫复合物的沉积有关;大量蛋白尿与基膜负电荷的减少和/或消失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小基膜 负电荷 肾小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尿Ⅳ型胶原检测在系膜增殖性肾小球疾病中的应用
19
作者 王蕾 康懿 +1 位作者 符玉瑛 高锋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学报》 CSCD 2003年第5期403-405,共3页
目的 评价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尿Ⅳ型胶原(Ⅳ-c)对肾脏疾病患者系膜细胞增殖、细胞外基质分泌和肾小球硬化的意义。方法 比较分析该方法测定15名正常人和51名肾病患者的尿Ⅳ-c。结果 双抗体夹心ELISA法的灵敏度为1.2ng/ml;检测范围3.2... 目的 评价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尿Ⅳ型胶原(Ⅳ-c)对肾脏疾病患者系膜细胞增殖、细胞外基质分泌和肾小球硬化的意义。方法 比较分析该方法测定15名正常人和51名肾病患者的尿Ⅳ-c。结果 双抗体夹心ELISA法的灵敏度为1.2ng/ml;检测范围3.2~200ng/ml。原发性系膜增殖性肾小球肾炎(MsPGN)组和非MsPGN组尿Ⅳ-c、尿白蛋白(Alb)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MsPGN组尿Ⅳ-c显著高于非MsPGN组(P<0.01)。MsPGN、糖尿病肾病和IgA肾病患者的尿Ⅳ-c明显高于正常对照和其它肾病患者(P<0.05,P<0.01)。结论 双抗体夹心FLISA法检测尿Ⅳ-c简便、灵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膜增殖性肾小疾病 尿Ⅳ型胶原检测 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细胞增殖 细胞外基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移植肾系统性疾病肾损害复发临床诊疗指南 被引量:1
20
作者 中华医学会器官移植学分会 于峰 +3 位作者 赵洪雯 秦燕 廖贵益 文吉秋 《器官移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846-862,共17页
原发病复发是影响移植肾近期和远期存活的重要原因,越来越受到重视。系统性疾病肾损害在肾脏移植术后均有可能复发,并不同程度损伤移植肾。随着对系统性疾病肾损害发病机制的深入认识,移植肾系统性疾病肾损害复发的诊治水平也在逐渐提... 原发病复发是影响移植肾近期和远期存活的重要原因,越来越受到重视。系统性疾病肾损害在肾脏移植术后均有可能复发,并不同程度损伤移植肾。随着对系统性疾病肾损害发病机制的深入认识,移植肾系统性疾病肾损害复发的诊治水平也在逐渐提升。中华医学会器官移植学分会组织器官移植专家,充分阅读、分析和总结目前国际和国内的文献,在《慢性移植肾功能不全诊疗技术规范(2019版)》的基础上,对系统性疾病肾损害复发的危险因素、预防措施、治疗措施及预后等内容,依据推荐评估、发展和评价分级方法对证据质量和建议强度进行客观评估,制定《中国移植肾系统性疾病肾损害复发临床诊疗指南》,在本指南中对相应临床问题提出推荐意见,以更好地保障和促进移植肾脏和受者的长期存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脏移植 系统性疾病损害 复发 狼疮性 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相关性血管炎 肾小基底膜 免疫蛋白轻链淀粉样变性 原发性高草酸尿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