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1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pCol(24-38)诱导抗肾小球基底膜肾病大鼠模型的建立
1
作者
谭小猛
王亭亭
+4 位作者
胡杰
杨峰
张涵
孙脊峰
杨洁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238-242,共5页
目的以含大鼠Ⅳ型胶原α3链的非胶原区[α3(Ⅳ)NC1]的多肽pCol(24-38)作为抗原建立抗肾小球基底膜(GBM)病大鼠模型,研究抗GBM病的发病机制。方法选择雄性WKY大鼠20只(8~10周龄),体重120~150g,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抗GBM病模型组,每组10只...
目的以含大鼠Ⅳ型胶原α3链的非胶原区[α3(Ⅳ)NC1]的多肽pCol(24-38)作为抗原建立抗肾小球基底膜(GBM)病大鼠模型,研究抗GBM病的发病机制。方法选择雄性WKY大鼠20只(8~10周龄),体重120~150g,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抗GBM病模型组,每组10只。抗GBM病模型组使用多肽pCol(24-38)作为抗原,对照组使用多肽pCol(38-52)作为抗原,两组均用完全弗氏佐剂乳化后,于大鼠背部皮下三点注射免疫。免疫后每周定时收集24h尿,测尿蛋白含量,所有动物在免疫后49d处死,取血清,采用肌氨酸氧化酶法检测血清肌酐,脲酶法检测尿素氮浓度,并用间接ELISA法检测血清抗pCol(24-38)抗体相对滴度。取肾脏组织,一部分石蜡切片后行PAS染色及免疫组化染色,另一部分经OCT包埋冷冻切片后用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IgG在肾小球的沉积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抗GBM病模型组的24h尿蛋白含量自第4周开始明显升高[(52.27±10.50)mg/24h vs.(4.87±0.64)mg/24h,P<0.001],之后逐渐上升,至第7周,抗GBM病模型组的24h尿蛋白含量仍明显高于对照组[(255.80±9.79)mg/24h vs.(5.78±0.39)mg/24h,P<0.001];抗GBM病模型组血清肌酐水平[(145.3±22.60)μmol/L vs.(36.81±2.21)μmol/L,P<0.001]、尿素氮水平[(26.59±5.01)mmol/L vs.(6.92±0.27)mmol/L,P<0.001]均明显升高;抗GBM病模型组的循环抗pCol(24-38)IgG抗体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1.59±0.18) vs.(0.09±0.01),P<0.05]。抗GBM病模型组PAS染色可见肾小球硬化,弥漫性新月体形成,免疫组化染色可见肾小球有明显的巨噬细胞浸润,荧光染色可见IgG在GBM呈明显线性沉积;而对照组PAS染色未见异常肾小球,免疫组化染色未见巨噬细胞浸润,荧光染色在GBM上未发现IgG沉积。结论使用多肽pCol(24-38)作为抗原免疫WKY大鼠能成功构建抗GBM病动物模型。该抗原制备方法简单,对于设计新的抗GBM病的治疗策略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肾小球基底膜疾病
肾小
球
肾
炎
血尿素氮
pCol(24-38)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pCol(24-38)诱导抗肾小球基底膜肾病大鼠模型的建立
1
作者
谭小猛
王亭亭
胡杰
杨峰
张涵
孙脊峰
杨洁
机构
空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肾脏内科
出处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238-242,共5页
基金
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2017JM8126)~~
文摘
目的以含大鼠Ⅳ型胶原α3链的非胶原区[α3(Ⅳ)NC1]的多肽pCol(24-38)作为抗原建立抗肾小球基底膜(GBM)病大鼠模型,研究抗GBM病的发病机制。方法选择雄性WKY大鼠20只(8~10周龄),体重120~150g,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抗GBM病模型组,每组10只。抗GBM病模型组使用多肽pCol(24-38)作为抗原,对照组使用多肽pCol(38-52)作为抗原,两组均用完全弗氏佐剂乳化后,于大鼠背部皮下三点注射免疫。免疫后每周定时收集24h尿,测尿蛋白含量,所有动物在免疫后49d处死,取血清,采用肌氨酸氧化酶法检测血清肌酐,脲酶法检测尿素氮浓度,并用间接ELISA法检测血清抗pCol(24-38)抗体相对滴度。取肾脏组织,一部分石蜡切片后行PAS染色及免疫组化染色,另一部分经OCT包埋冷冻切片后用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IgG在肾小球的沉积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抗GBM病模型组的24h尿蛋白含量自第4周开始明显升高[(52.27±10.50)mg/24h vs.(4.87±0.64)mg/24h,P<0.001],之后逐渐上升,至第7周,抗GBM病模型组的24h尿蛋白含量仍明显高于对照组[(255.80±9.79)mg/24h vs.(5.78±0.39)mg/24h,P<0.001];抗GBM病模型组血清肌酐水平[(145.3±22.60)μmol/L vs.(36.81±2.21)μmol/L,P<0.001]、尿素氮水平[(26.59±5.01)mmol/L vs.(6.92±0.27)mmol/L,P<0.001]均明显升高;抗GBM病模型组的循环抗pCol(24-38)IgG抗体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1.59±0.18) vs.(0.09±0.01),P<0.05]。抗GBM病模型组PAS染色可见肾小球硬化,弥漫性新月体形成,免疫组化染色可见肾小球有明显的巨噬细胞浸润,荧光染色可见IgG在GBM呈明显线性沉积;而对照组PAS染色未见异常肾小球,免疫组化染色未见巨噬细胞浸润,荧光染色在GBM上未发现IgG沉积。结论使用多肽pCol(24-38)作为抗原免疫WKY大鼠能成功构建抗GBM病动物模型。该抗原制备方法简单,对于设计新的抗GBM病的治疗策略有重要价值。
关键词
抗肾小球基底膜疾病
肾小
球
肾
炎
血尿素氮
pCol(24-38)
Keywords
anti-glomerular basement membrane disease
glomerulonephritis
blood urea nitrogen
pCol (24-38)
分类号
R692.31 [医药卫生—泌尿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pCol(24-38)诱导抗肾小球基底膜肾病大鼠模型的建立
谭小猛
王亭亭
胡杰
杨峰
张涵
孙脊峰
杨洁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