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2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利妥昔单抗治疗抗肾小球基底膜肾炎合并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阳性及肺部感染1例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3
1
作者 钭张琪 杨华 +3 位作者 张彬娥 张旭珍 夏宜东 金烈 《中国防痨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17-20,共4页
抗肾小球基底膜(glomerular basement membrane,GBM)肾炎是一种发病率低但死亡率极高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当同时合并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antineutrophil cytoplasmic antibody,ANCA)阳性时可同时具备ANCA相关性血管炎(antineutrophil c... 抗肾小球基底膜(glomerular basement membrane,GBM)肾炎是一种发病率低但死亡率极高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当同时合并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antineutrophil cytoplasmic antibody,ANCA)阳性时可同时具备ANCA相关性血管炎(antineutrophil cytoplasmic antibody vasculitis,AAV)和抗GBM肾炎的临床特征,表现为急进性肾炎。现作者总结1例2021年8月5日防城港市中医医院收治的抗GBM肾炎合并ANCA阳性患者,经利妥昔单抗(Rituximab)联合激素、环磷酰胺(Cyclophosphamide,CTX)免疫抑制治疗后出现肺部感染,在肾脏功能未能恢复的基础上,经抗感染治疗肺部病变好转,患者病情稳定,各项指标趋于平稳,对该病的临床诊治有一定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小基底膜 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 ANCA相关性血管炎 利妥昔单 肺部感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伴膜增生病变的非典型抗肾小球基底膜肾炎1例报道
2
作者 张昕萍 王自闯 陈小永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472-1476,共5页
非典型抗肾小球基底膜(glomerular basement membrane,GBM)肾炎罕见,伴有膜增生病变的更为少见,目前对其治疗方案尚未明确。该文报道1例抗GBM抗体阴性,但肾组织活检提示“肾小球膜增生病变伴IgG线样阳性”的非典型抗GBM肾炎病例。该患... 非典型抗肾小球基底膜(glomerular basement membrane,GBM)肾炎罕见,伴有膜增生病变的更为少见,目前对其治疗方案尚未明确。该文报道1例抗GBM抗体阴性,但肾组织活检提示“肾小球膜增生病变伴IgG线样阳性”的非典型抗GBM肾炎病例。该患者以大量蛋白尿、血尿、水肿、肾功能损伤为主要特征,排除继发因素后经肾组织活检诊断为“非典型抗GBM肾炎”。给予糖皮质激素联合环磷酰胺治疗后,患者出现肺部感染及急性左心衰竭,转院行规律血液透析治疗。后期发展至终末期肾脏病阶段,继续接受规律血液透析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典型肾小基底膜 膜增生性 综合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肾小球基底膜病患者血清自身抗体的异质性及其临床病例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4
3
作者 刘畅 曲贞 +6 位作者 杨瑞 赵娟 贾晓玉 郑欣 刘章锁 崔昭 赵明辉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625-629,共5页
目的:研究抗肾小球基底膜(glomerular basement membrane,GBM)病患者血清自身抗体的异质性及其临床病理的相关性。方法:选取北京大学第一医院肾内科1991年1月至2009年5月收治的有完整临床及肾活检资料的108例抗GBM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收... 目的:研究抗肾小球基底膜(glomerular basement membrane,GBM)病患者血清自身抗体的异质性及其临床病理的相关性。方法:选取北京大学第一医院肾内科1991年1月至2009年5月收治的有完整临床及肾活检资料的108例抗GBM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收集就诊时的血清或血浆置换液用于孵育正常人肾组织冰冻切片行间接免疫荧光检查。隐匿性抗原表位的暴露采用6 mol/L尿素对组织切片进行预处理,天然抗原表位的检测则以未经处理的组织切片作为底物。抗体滴度的检测由1∶2至1∶512。根据间接免疫荧光的结果决定抗体是否识别不同抗原表位,并进一步分析识别不同抗原表位与临床表现的相关性。结果:108例患者血清或血浆置换液均识别隐匿性抗原表位(尿素处理后肾组织),间接荧光显示抗体沿GBM呈线条样沉积,其中56/108例(A组)也识别天然暴露的抗原表位(非处理肾组织),其余52/108例(B组)则不识别天然暴露的抗原表位。虽然A组血清可识别天然暴露的抗原表位,但是该组血清识别隐匿性表位的平均滴度明显高于B组(P<0.01);A组患者合并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ti-neutrophil cytoplasmic antibodies,ANCA)的比例则明显低于B组(P<0.01)。两组患者就诊时的其他临床指标(包括血肌酐水平)和肾病理指标差异则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所有患者血清抗GBM抗体识别GBM上隐匿的抗原表位,但近一半患者的抗体同时识别天然暴露的抗原表位。识别天然暴露抗原表位者其血清识别隐匿性抗原的滴度更高,血清ANCA阳性的几率显著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小基底膜 自身抗体 抗体 中性白细胞胞质 荧光抗体技术 间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肾功能正常的抗肾小球基底膜病临床分析 被引量:4
4
作者 牟利军 陈丽萌 +8 位作者 左来孟 王海云 陶建瓴 文煜冰 叶文玲 秦岩 李航 李雪梅 李学旺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432-435,共4页
目的了解肾功能正常的抗肾小球基底膜(GBM)病的临床和病理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6例长期保持肾功能正常的抗GBM病患者的临床病理特点,并与同期伴肾功能损害的29例抗GBM病患者进行比较,分析影响预后的因素。结果 35例患者中6例(17.1%)肾... 目的了解肾功能正常的抗肾小球基底膜(GBM)病的临床和病理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6例长期保持肾功能正常的抗GBM病患者的临床病理特点,并与同期伴肾功能损害的29例抗GBM病患者进行比较,分析影响预后的因素。结果 35例患者中6例(17.1%)肾功能一直保持正常。5例患者有不同程度肾脏受累,1例仅有肺出血,3例表现为肺肾出血综合征。6例均行肾活检病理检查,免疫荧光:4例表现为IgG 2+~3+沿肾小球毛细血管襻呈线样沉积;光镜差异较大,从肾小球轻微病变到新月体肾炎伴大量毛细血管襻坏死,但大多数患者病变轻微。5例患者给予免疫抑制和(或)血浆置换治疗。6例肾功能正常者与同期肾功能异常的29例抗GBM病相比,贫血轻[血红蛋白(99.67±19.80)比(77.97±20.62)g/L,P=0.024]、抗GBM抗体滴度低[(80.23±85.73)比(224.34±145.79)EU/ml,P=0.027]、肾小球新月体比例低(0.17±0.27比0.58±0.29,P=0.005)。平均随访12~133个月,6例肾功能正常者4例完全治愈,2例遗留少量蛋白尿、镜下血尿。结论肾功能正常的抗GBM病并不少见,多数患者肾脏临床病理轻,预后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小基底膜抗体 功能正常 肺出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肾小球基底膜病及其免疫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5
作者 崔昭 赵明辉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0-13,共4页
关键词 肾小基底膜 自身免疫性疾 靶器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免疫吸附治疗抗肾小球基膜抗体疾病的护理 被引量:2
6
作者 夏宁 王慧娟 +1 位作者 徐珩 胡宁 《解放军护理杂志》 2004年第12期65-66,共2页
目的探讨免疫吸附(proteinAimmunoadsorpition,IA)治疗抗肾小球基膜抗体(anti-glomerulmbasementmembrance,抗-GBM)疾病的疗效及护理方法。方法5例确诊抗-GBM疾病患者接受IA治疗,隔日1次。IA治疗前或同时应用激素,治疗后口服霉酚酸酯(M... 目的探讨免疫吸附(proteinAimmunoadsorpition,IA)治疗抗肾小球基膜抗体(anti-glomerulmbasementmembrance,抗-GBM)疾病的疗效及护理方法。方法5例确诊抗-GBM疾病患者接受IA治疗,隔日1次。IA治疗前或同时应用激素,治疗后口服霉酚酸酯(MMF)。结果IA治疗第1个疗程10次后,3例患者血清抗-GBM抗体转阴,1例仍阳性,但较治疗前下降62.5%;进行第2个疗程后,抗-GBM抗体转阴。治疗后4例肺出血迅速消失;4例治疗前需血液透析的患者,治疗后1例摆脱透析,另3例肾活检病理显示,100%新月体形成者仍需维持性血液透析,1例治疗前不需血透者肾功能保持稳定。结论IA能有效降低血清抗-GBM抗体水平,迅速缓解肺出血,但改善肾功能疗效受肾脏损害程度的影响。在治疗过程中需加强护理,严密观察病情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吸附 肾小基膜抗体 护理 治疗 霉酚酸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肾小球基底膜单克隆抗体放射免疫显像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7
作者 黄建敏 王荣福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9期1449-1452,共4页
随着放射免疫显像应用技术的进展,放射免疫显像除用于肿瘤的早期诊断外,在其他疾病中的应用也日趋增多。利用基因重组技术大量生产的任何一种相应半抗原和抗原的抗体片段,与RII技术联合,已应用于临床免疫诊断和科学研究。它不仅能确定... 随着放射免疫显像应用技术的进展,放射免疫显像除用于肿瘤的早期诊断外,在其他疾病中的应用也日趋增多。利用基因重组技术大量生产的任何一种相应半抗原和抗原的抗体片段,与RII技术联合,已应用于临床免疫诊断和科学研究。它不仅能确定病灶的大小、范围、位置,还有助于早期发现原发病灶,提示病变组织学和病理学的变化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小基底膜单克隆抗体 放射免疫显像 肾小基底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GPS肾小球疾病患儿抗GBM抗体的检测及与临床表现相关性研究
8
作者 赵善瑞 蔡灵芝 王秀清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6期378-380,共3页
用免疫荧光法检测了45例非GPS肾小球疾病患儿血清中IgG型抗GBM抗体,阳性13例占28%。两组在尿蛋白和血清BUN定量等无明显差异。但对30例(10例阳性,20例阴性)患儿随访3年表明,阳性组复发率和死亡率均高于... 用免疫荧光法检测了45例非GPS肾小球疾病患儿血清中IgG型抗GBM抗体,阳性13例占28%。两组在尿蛋白和血清BUN定量等无明显差异。但对30例(10例阳性,20例阴性)患儿随访3年表明,阳性组复发率和死亡率均高于阴性组(t=3.38,χ2=3.9,P均小于0.05)。阳性组抗GBM抗体滴度与肾受损程度和复发率呈正相关(r分别为0.56,0.86)。提示部分非GPS肾小球疾病与自身免疫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GPS 肾小 GBM抗体 检测 临床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抗M型磷脂酶A2受体抗体对成年人特发性膜性肾病诊治的指导作用 被引量:19
9
作者 鲁欢 汤水福 +5 位作者 陈刚毅 苏保林 吴兴波 王超 涂海涛 罗月中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4期1647-1652,共6页
目的探讨血清抗M型磷脂酶A2受体抗体(anti-PLA2R)对成年人特发性膜性肾病(IMN)诊治的指导作用。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5月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经肾穿刺活检确诊的肾小球疾病患者58例,其中IMN者31例(IMN组),非IMN者27例(非IMN... 目的探讨血清抗M型磷脂酶A2受体抗体(anti-PLA2R)对成年人特发性膜性肾病(IMN)诊治的指导作用。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5月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经肾穿刺活检确诊的肾小球疾病患者58例,其中IMN者31例(IMN组),非IMN者27例(非IMN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患者血清anti-PLA2R,判断anti-PLA2R阴阳性。比较IMN组和非IMN组、IMN患者中anti-PLA2R阳性者和阴性者一般资料、实验室检查指标〔24 h尿蛋白总量(UTP)、血清清蛋白(Alb)、血肌酐(Scr)、尿红细胞计数(RBC)(HPF)、尿酸(UA)、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国际标准化比值(INR)、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病理指标(系膜增生、新月体、肾小球硬化、肾小管萎缩/纤维化、肾间质炎性细胞浸润、肾间质血管病变及免疫荧光沉积)和治疗效果。结果 IMN患者中血清anti-PLA2R阳性者21例,阳性率为67.7%;非IMN患者中血清anti-PLA2R阳性者1例,阳性率为3.7%。IMN组年龄、血清anti-PLA2R光密度高于非IMN组,尿RBC(HPF)、PT、INR、APTT低于非IMN组(P<0.05);两组性别、平均动脉压(MAP)、UTP、Alb、Scr、UA、FIB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anti-PLA2R阳性者anti-PLA2R光密度高于阴性者(P<0.05);两组性别、年龄、病程、MAP、UTP、Alb、Scr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血清anti-PLA2R光密度与MAP、UTP、Alb、Scr无相关关系(r_s=0.097、-0.208、0.266、-0.358,P>0.05)。血清anti-PLA2R阳性者和阴性者系膜增生、新月体、肾小球硬化、肾小管萎缩/纤维化、肾间质炎性细胞浸润、肾间质血管病变及免疫荧光Ig A、C_3阳性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anti-PLA2R阳性者中5例(23.8%)患者接受免疫抑制剂治疗,血清anti-PLA2R阴性者中5例(50.0%)患者接受免疫抑制剂治疗,两组患者接受免疫抑制治疗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22)。血清anti-PLA2R阳性者中坚持随访者12例,尿蛋白缓解者4例;血清anti-PLA2R阴性者中坚持随访者7例,尿蛋白缓解者6例。两组尿蛋白缓解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8)。结论血清anti-PLA2R可用于IMN与非IMN的鉴别诊断;对于IMN患者,在治疗前、治疗过程中检测该抗体有助于判断疾病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小 膜性 M型磷脂酶A2受体抗体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肾小球薄基底膜病及遗传性肾炎的超微病理诊断 被引量:7
10
作者 张泰和 周晓军 +1 位作者 马捷 陆珍凤 《电子显微学报》 CAS CSCD 2000年第6期758-765,共8页
电镜检查在肾活检诊断中具有重要作用 ,它与常规组织学观察及免疫组化检查一起构成了各种肾小球疾病诊断的基础。本文重点介绍肾小球薄基底膜病和遗传性肾炎两种较常见于学龄前儿童而又易被忽视的肾脏病 ,这两种遗传性肾小球病各有其病... 电镜检查在肾活检诊断中具有重要作用 ,它与常规组织学观察及免疫组化检查一起构成了各种肾小球疾病诊断的基础。本文重点介绍肾小球薄基底膜病和遗传性肾炎两种较常见于学龄前儿童而又易被忽视的肾脏病 ,这两种遗传性肾小球病各有其病变特征和发病规律 ,其中电镜检查是诊断和鉴别诊断这两种肾脏病的最为重要的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镜 肾小基底膜 遗传性 超微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中性粒细胞浆抗体与肾小球肾炎 被引量:5
11
作者 任青 李子龙 +3 位作者 林沫红 吴岚 项永谦 苏晓林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122-124,共3页
目的 :研究抗中性粒细胞浆抗体 (antineutrophil cytoplasmic antibody,ANCA)与肾小球肾炎的关系。方法 :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及酶联免疫吸附法 ,对 48例各种类型的肾小球肾炎作血抗中性粒细胞浆抗体定性及定量测定 ,同时进行临床、病理... 目的 :研究抗中性粒细胞浆抗体 (antineutrophil cytoplasmic antibody,ANCA)与肾小球肾炎的关系。方法 :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及酶联免疫吸附法 ,对 48例各种类型的肾小球肾炎作血抗中性粒细胞浆抗体定性及定量测定 ,同时进行临床、病理、实验室检查对照。结果 :(1)在 48例肾小球肾炎患者中有 12例 ANCA阳性 ;(2 ) ANCA阳性患者的临床表现不尽相同 ;(3)在 ANCA阳性患者的肾小球内大多有新月体形成 ,血管病变及间质炎症 ;(4)ANCA阳性患者血中 TNF均高于正常值 ,在肾小球内的不同部位均可发现粘附因子 VCAM- 1沉积。结论 :一些肾小球肾炎实际上就是血管炎的一类 ,无论是病理变化 ,还是发病机理都有相同之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性粒细胞浆 抗体 肾小 ANC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Col(24-38)诱导抗肾小球基底膜肾病大鼠模型的建立
12
作者 谭小猛 王亭亭 +4 位作者 胡杰 杨峰 张涵 孙脊峰 杨洁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238-242,共5页
目的以含大鼠Ⅳ型胶原α3链的非胶原区[α3(Ⅳ)NC1]的多肽pCol(24-38)作为抗原建立抗肾小球基底膜(GBM)病大鼠模型,研究抗GBM病的发病机制。方法选择雄性WKY大鼠20只(8~10周龄),体重120~150g,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抗GBM病模型组,每组10只... 目的以含大鼠Ⅳ型胶原α3链的非胶原区[α3(Ⅳ)NC1]的多肽pCol(24-38)作为抗原建立抗肾小球基底膜(GBM)病大鼠模型,研究抗GBM病的发病机制。方法选择雄性WKY大鼠20只(8~10周龄),体重120~150g,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抗GBM病模型组,每组10只。抗GBM病模型组使用多肽pCol(24-38)作为抗原,对照组使用多肽pCol(38-52)作为抗原,两组均用完全弗氏佐剂乳化后,于大鼠背部皮下三点注射免疫。免疫后每周定时收集24h尿,测尿蛋白含量,所有动物在免疫后49d处死,取血清,采用肌氨酸氧化酶法检测血清肌酐,脲酶法检测尿素氮浓度,并用间接ELISA法检测血清抗pCol(24-38)抗体相对滴度。取肾脏组织,一部分石蜡切片后行PAS染色及免疫组化染色,另一部分经OCT包埋冷冻切片后用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IgG在肾小球的沉积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抗GBM病模型组的24h尿蛋白含量自第4周开始明显升高[(52.27±10.50)mg/24h vs.(4.87±0.64)mg/24h,P<0.001],之后逐渐上升,至第7周,抗GBM病模型组的24h尿蛋白含量仍明显高于对照组[(255.80±9.79)mg/24h vs.(5.78±0.39)mg/24h,P<0.001];抗GBM病模型组血清肌酐水平[(145.3±22.60)μmol/L vs.(36.81±2.21)μmol/L,P<0.001]、尿素氮水平[(26.59±5.01)mmol/L vs.(6.92±0.27)mmol/L,P<0.001]均明显升高;抗GBM病模型组的循环抗pCol(24-38)IgG抗体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1.59±0.18) vs.(0.09±0.01),P<0.05]。抗GBM病模型组PAS染色可见肾小球硬化,弥漫性新月体形成,免疫组化染色可见肾小球有明显的巨噬细胞浸润,荧光染色可见IgG在GBM呈明显线性沉积;而对照组PAS染色未见异常肾小球,免疫组化染色未见巨噬细胞浸润,荧光染色在GBM上未发现IgG沉积。结论使用多肽pCol(24-38)作为抗原免疫WKY大鼠能成功构建抗GBM病动物模型。该抗原制备方法简单,对于设计新的抗GBM病的治疗策略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小基底膜 肾小 血尿素氮 pCol(24-38)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肾小管间质性肾炎中抗肾小管基底膜抗体的检测 被引量:3
13
作者 宿志梅 赵明辉 +2 位作者 辛岗 张颖 王海燕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77-180,共4页
目的 :探讨肾小管间质性肾炎 (tubulointerstitialnephritis,TIN)患者血清中抗肾小管基底膜抗体及其意义。方法 :选取北京大学第一医院肾内科 2 0 0 0年至 2 0 0 2年经肾穿刺活检确诊为TIN患者 4 6例。抗肾小管基底膜抗体检测用Western ... 目的 :探讨肾小管间质性肾炎 (tubulointerstitialnephritis,TIN)患者血清中抗肾小管基底膜抗体及其意义。方法 :选取北京大学第一医院肾内科 2 0 0 0年至 2 0 0 2年经肾穿刺活检确诊为TIN患者 4 6例。抗肾小管基底膜抗体检测用Western blot方法。人肾小管来源于肾肿瘤切除肾脏的正常肾皮质 ,并经不同目数的筛网获得。肾小管基底膜 (tubularbasementmembrane ,TBM )经超声粉碎细胞后得到 ,在经 6mol/L盐酸胍处理后即为TBM可溶性抗原。分别对阳性和阴性患者的临床指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其中 1 1人检出抗TBM抗体 ,可识别 34× 1 0 3 、5 5× 1 0 3 、6 1× 1 0 3 、72× 1 0 3 、85× 1 0 3 、94× 1 0 3 、1 1 9× 1 0 3 蛋白条带 ,其中识别 5 5× 1 0 3 的患者最多 ,占 6 3.6 %。抗TBM抗体阳性率在急性TIN患者中为 2 9.6 % ,慢性TIN患者中为 2 1 .1 % ,两者相比差异无显著性。急性TIN患者抗TBM抗体阳性者与阴性者相比 ,其血沉和血清IgG、IgM均较高 ,差异有显著性。其它指标包括性别、年龄、血红蛋白、补体C3 、IgA、血肌酐及内生肌酐清除率等差异均无显著性。慢性TIN患者上述指标差异均无显著性。结论 :部分TIN患者血清中可检测到抗TBM抗体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小管间质性 肾小基底膜抗体 WESTERN-BLOT法 穿刺活检术 理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糖皮质激素治疗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相关性肾小球肾炎近期预后的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7
14
作者 吴海婷 李航 +5 位作者 叶葳 蔡建芳 文煜冰 陈丽萌 李明喜 李雪梅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68-74,共7页
目的分析糖皮质激素(GC)治疗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CA)相关性肾小球肾炎近期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1日至2015年5月31日在北京协和医院接受经皮肾活检、临床资料保存完整的81例ANCA相关性肾小球肾炎患者的临床病理资... 目的分析糖皮质激素(GC)治疗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CA)相关性肾小球肾炎近期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1日至2015年5月31日在北京协和医院接受经皮肾活检、临床资料保存完整的81例ANCA相关性肾小球肾炎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重新进行病理分型,对诱导治疗阶段接受GC冲击和未冲击治疗患者的肾脏总体缓解率、感染及死亡情况进行比较,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ANCA相关性肾小球肾炎近期预后的因素。结果 81例患者中,49例(60. 5%)在诱导缓解期同时联合GC冲击治疗,32例(39. 5%)未联合GC冲击治疗。冲击组患者基线时估算的肾小球滤过率(eGFR0)明显低于未冲击组患者(t=3. 003,P=0. 015),24 h尿蛋白(24 h UP)(t=-2. 394,P=0. 002)、伯明翰系统性血管炎活动评分(BVAS)(t=0. 049,P=0. 013)明显高于未冲击组患者;两组患者的环磷酰胺(CTX)累积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 336,P=0. 245)。冲击组患者治疗6个月时的肾总体缓解率明显低于未冲击组(48. 7%比79. 3%;X^2=6. 591,P=0. 024)。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基线24 h UP (t=6. 222,P=0. 017)、eGFR0 (t=3. 727,P=0. 046)及病理分型(X^2=7. 654,P=0. 045)与6个月时肾总体缓解率显著相关;进一步行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新月体型是6个月时肾总体缓解率的独立影响因素(新月体型相较硬化型OR=20. 63,95%CI:2. 217~191. 973,P=0. 008),GC冲击治疗与肾总体缓解率无关(OR=0. 271,95%CI:0. 062~1. 179,P=0. 082)。6个月内共有37位患者新发感染,冲击组的感染率(55. 1%,27/49)明显高于未冲击组(31. 3%,10/32)(P=0. 042)。单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eGFR0 (t=1. 912,P=0. 049)、基线BVAS (t=-3. 360,P=0. 001)、是否GC冲击治疗(X^2=6. 249,P=0. 014)与6个月内新发感染相关;进一步多因素分析结果提示,基线BVAS是6个月内感染事件的唯一影响因素,BVAS每增加1分,感染风险为1. 089倍(OR=1. 089,95%CI:1. 006~1. 179,P=0. 034)。结论新月体较硬化型是ANCA相关性肾小球肾炎近期肾总体缓解率的独立影响因素,采取更积极的治疗可能更有获益。基线BVAS评分是近期新发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相关性肾小 预后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Fas抗体诱导人肾小球系膜细胞凋亡 被引量:5
15
作者 陈明 刘晓惠 +4 位作者 黄颂敏 屈燧林 刘先蓉 许国章 刘聪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127-128,共2页
目的:研究抗Fas抗体对人肾小球系膜细胞的致凋亡作用,探讨FasFasL在肾脏损伤中的作用。方法:常规方法分离、培养人肾小球系膜细胞(Mcs),并传代鉴定,用不同浓度的抗Fas抗体(0,2,5,10μg/ml)刺激... 目的:研究抗Fas抗体对人肾小球系膜细胞的致凋亡作用,探讨FasFasL在肾脏损伤中的作用。方法:常规方法分离、培养人肾小球系膜细胞(Mcs),并传代鉴定,用不同浓度的抗Fas抗体(0,2,5,10μg/ml)刺激4~6代Mcs16h后,荧光染色观察Mcs凋亡变化,二苯胺法和DNA凝胶电泳方法定量和定性分析McsDNA片段化变化。结果:抗Fas抗体可诱导Mcs凋亡,且致凋亡效应呈依赖性关系。结论:FasFasL系统在Mcs凋亡中起着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as抗体 系膜细胞 肾小 细胞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普乐可复防治大鼠抗肾小球基底膜肾炎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汤仁仙 王迎伟 +2 位作者 黄瑞 高丰光 刘晓梅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2期1631-1634,I001,共5页
目的 :观察普乐可复 (FK5 0 6 )防治大鼠抗肾小球基底膜 (GBM)肾炎的疗效。方法 :复制大鼠抗GBM肾炎模型。实验分 3组 :肾炎 +FK5 0 6组、肾炎对照组及正常对照组。大鼠一次性尾静脉注射抗GBM抗血清后 6h内皮下注射FK5 0 6注射液 (0 5m... 目的 :观察普乐可复 (FK5 0 6 )防治大鼠抗肾小球基底膜 (GBM)肾炎的疗效。方法 :复制大鼠抗GBM肾炎模型。实验分 3组 :肾炎 +FK5 0 6组、肾炎对照组及正常对照组。大鼠一次性尾静脉注射抗GBM抗血清后 6h内皮下注射FK5 0 6注射液 (0 5mg·kg-1·d-1) ,至第 2 1d。对照组则给予等量的生理盐水。定期于第 4d、第 14d和第2 1d ,检测大鼠尿蛋白、血清肌酐和尿素氮水平 ,观察肾组织病理学改变 ,以及检测T淋巴细胞转化功能。结果 :肾炎对照组大鼠注射抗血清后于第 4d即出现异常蛋白尿 ,血清肌酐和尿素氮亦持续上升 ;肾小球内可见细胞数增加和新月体形成 ,肾小管内大量蛋白管型 ,GBM呈不规则增厚 ,足突大片融合 ;T淋巴细胞转化功能异常。而肾炎 +FK5 0 6组大鼠上述病变均明显较轻。结论 :FK5 0 6能够明显改善大鼠抗GBM肾炎的肾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乐可复 肾小基底膜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肾小球薄基底膜病的超微病理诊断 被引量:1
17
作者 朱平 史浩 +2 位作者 张岚 郝翠兰 陈新宇 《电子显微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874-878,共5页
对 110 0例肾活检中 5 2例 (4 7% )肾小球薄基底膜病 (TBMD)进行回顾性总结。 5 2例TBMD中 ,4 6例为儿童(88 5 % ) ,6例为成人 (11 5 % )。TBMD电镜下以基底膜弥漫变薄为特征。成人和儿童正常GBM厚度不同 ,因此诊断TBMD标准亦不相同。对... 对 110 0例肾活检中 5 2例 (4 7% )肾小球薄基底膜病 (TBMD)进行回顾性总结。 5 2例TBMD中 ,4 6例为儿童(88 5 % ) ,6例为成人 (11 5 % )。TBMD电镜下以基底膜弥漫变薄为特征。成人和儿童正常GBM厚度不同 ,因此诊断TBMD标准亦不相同。对于TBMD的诊断必须密切结合临床和病理检查 ,应符合以下几点 :1、临床表现为单纯复发性血尿 ,2、光镜和免疫荧光正常 ,3、电镜下无电子致密物沉积 ,仅表现基底膜弥漫变薄 :成人GBM厚度 <2 5 0nm ,6~ 10岁儿童GBM厚度 <2 0 0nm ,5岁以内GBM厚度 <15 0n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理诊断 肾小基底膜 TBMD 超微结构 电镜观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乙胺丁醇诱发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相关性急进性肾小球肾炎1例 被引量:1
18
作者 吴静 黄云剑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252-252,261,共2页
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anti.neutrophilcyto—plasmicanti—body,ANCA)是一种与中性粒细胞及单核细胞的细胞质中溶酶体酶发生反应的抗体,可引起多种小血管炎,如侵犯肾脏,可导致肾小球肾炎和肾功能不全。近年报道某些药物如丙基... 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anti.neutrophilcyto—plasmicanti—body,ANCA)是一种与中性粒细胞及单核细胞的细胞质中溶酶体酶发生反应的抗体,可引起多种小血管炎,如侵犯肾脏,可导致肾小球肾炎和肾功能不全。近年报道某些药物如丙基硫氧嘧啶、肼苯哒嗪等可诱发小血管炎,而乙胺丁醇诱发ANCA相关性急进性肾小球肾炎(rapidlyprogressiveglomerulonephritis,RPGN)罕见。现将本科发现的1例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利福平 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 急进性.肾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L-18在大鼠抗肾小球基底膜肾炎凋亡中作用的研究
19
作者 汤仁仙 秦苏萍 +3 位作者 张媛媛 李向阳 曾令宇 郑葵阳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562-566,共5页
目的:探讨IL-18在大鼠抗肾小球基底膜肾炎细胞凋亡中的作用。方法:复制大鼠抗GBM肾炎模型,分别于实验第2、7、14、21和28天,行以下处理:收集24小时尿、血清样本检测大鼠24小时尿蛋白、血肌酐及血尿素氮含量;取肾组织经光镜、电镜观察肾... 目的:探讨IL-18在大鼠抗肾小球基底膜肾炎细胞凋亡中的作用。方法:复制大鼠抗GBM肾炎模型,分别于实验第2、7、14、21和28天,行以下处理:收集24小时尿、血清样本检测大鼠24小时尿蛋白、血肌酐及血尿素氮含量;取肾组织经光镜、电镜观察肾组织病理变化;采用TUNEL法检测大鼠肾组织细胞凋亡情况;RT-PCR、免疫组织化学和Western blot法分别检测肾组织中IL-18、Fas mRNA和蛋白表达情况。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肾炎模型组24小时尿蛋白、血肌酐和血尿素氮含量均明显升高(P<0.01);光镜和电镜观察到肾小球内可见新月体形成、GBM不规则增厚、足突融合等病变;肾小球内凋亡细胞于第2天开始轻度增加,随后继续增加,于第28天有所减少,但仍维持较高水平;血清IL-18含量第2天开始升高,此后一直维持较高水平;肾组织中IL-18、Fas mRNA和蛋白表达均显著增加(P<0.01);且肾炎模型组血清、肾组织IL-18表达与Fas表达均呈正相关(P<0.01)。结论:IL-18在大鼠抗GBM肾炎凋亡中发挥重要的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L-18 肾小基底膜 FAS 细胞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实验性抗基底膜肾小球肾炎——免疫荧光、光镜和电镜研究
20
作者 彭杰青 熊密 +2 位作者 吴人亮 刘绍春 陈昌纬 《同济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5期304-306,共3页
采用自制兔抗大鼠肾免疫血清,制造大鼠抗基底膜肾小球肾炎模型,并进行了重复试验。用免疫荧光技术、光镜和电镜进行观察,前后两批实验结果相同,提示在肾小球基底膜上显示出典型的光滑线型荧光图象,在电镜下肾小球毛细血管丛基底膜呈现... 采用自制兔抗大鼠肾免疫血清,制造大鼠抗基底膜肾小球肾炎模型,并进行了重复试验。用免疫荧光技术、光镜和电镜进行观察,前后两批实验结果相同,提示在肾小球基底膜上显示出典型的光滑线型荧光图象,在电镜下肾小球毛细血管丛基底膜呈现局灶性电子透明区而疏松增厚,光镜下主要表现为增生性肾小球肾炎变化,未见新月体形成。实验结果可与人类某些肾炎相比较,对了解人类某些类型肾炎的病因、发病机理、病理变化、临床表现及其防治有一定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小 基底膜 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