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131)I标记抗肺癌单克隆抗体1E2在荷瘤小鼠体内分布及对小鼠移植瘤作用 被引量:2
1
作者 尹晓玲 彭志平 +1 位作者 文明 李少林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3期1364-1368,共5页
目的:分析碘-131(131I)标记抗肺癌单克隆抗体1E2在荷Lewis肺癌小鼠体内分布,评估瘤内注射碘-131标记抗肺癌单克隆抗体1E2(131I-1E2)对小鼠Lewis肺癌的生长抑制作用。方法:C57BL/6小鼠右后腿皮下接种Lewis肺癌细胞(LLC)1×106/只,建... 目的:分析碘-131(131I)标记抗肺癌单克隆抗体1E2在荷Lewis肺癌小鼠体内分布,评估瘤内注射碘-131标记抗肺癌单克隆抗体1E2(131I-1E2)对小鼠Lewis肺癌的生长抑制作用。方法:C57BL/6小鼠右后腿皮下接种Lewis肺癌细胞(LLC)1×106/只,建立荷Lewis肺癌小鼠模型,免疫组化检测Lewis肺癌细胞(LLC)膜上1E2抗原-氨甲酰磷酸合成酶1(CPS1)的表达。131I标记1E2单抗(氯胺T法),检测标记率、放化纯度、放射性比活度。荷瘤小鼠尾静脉注射标记抗体131I-1E218.5MBq,观察其不同时间点在小鼠体内的分布。成瘤后小鼠随机分为4组,分别瘤内注射生理盐水0.1ml(空白对照),1E2单抗3μg(阳性对照),131I-IGg18.5MBq(阴性对照),131I-1E218.5MBq。治疗后每周2次测定肿瘤大小,21天后处死小鼠观察肿瘤组织病理学改变,检测肿瘤体积、重量,计算抑瘤率。结果:1E2抗原-CPS1主要在肿瘤细胞膜表达,131I-1E2标记率为67.73%,放化纯度为95.63%。131I-1E2主要分布在肿瘤组织,治疗后3周试验组肿瘤体积为(0.75±0.15)cm3,重量为(1.60±0.19)g,抑瘤率78.30%,与对照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间病理学差异显著。结论:131I-1E2瘤内注射可抑制肿瘤的生长,具有潜在的临床应用价值,有可能成为新的肿瘤治疗靶向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eWIS肺癌 抗肺癌单克隆抗体1e2 放射免疫疗法 动物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单克隆抗体联合伊立替康抑制小细胞肺癌H223细胞的增殖 被引量:3
2
作者 廖湘晖 徐萌 向军俭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1535-1539,共5页
目的探讨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bFGF)单克隆抗体与伊立替康联合应用体外对抑制小细胞肺癌细胞株增殖和凋亡的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 CCK8检测bFGF单克隆抗体联合伊立替康对小细胞肺癌株H223增殖的抑制作用。Annegin V-FITC/PI染色流式细胞... 目的探讨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bFGF)单克隆抗体与伊立替康联合应用体外对抑制小细胞肺癌细胞株增殖和凋亡的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 CCK8检测bFGF单克隆抗体联合伊立替康对小细胞肺癌株H223增殖的抑制作用。Annegin V-FITC/PI染色流式细胞仪检测新型bFGF单克隆抗体联合伊立替康对小细胞肺癌株H223凋亡的影响。Western blotting分析bFGFm Ab联合CPT-11对AKT和ERK1/2磷酸化水平的影响。结果 bFGF单克隆抗体、伊立替康剂量依赖性抑制小细胞肺癌株H223的增殖,bFGF单克隆抗体组、伊立替康组及bFGF单克隆抗体联合伊立替康组对小细胞肺癌株H223的增殖抑制率分别为18.73%、21.96%、54.30%,联合用药组抑制率明显高于单药组(P<0.05)。bFGF单克隆抗体、伊立替康剂量依赖性诱导小细胞肺癌株H223的凋亡,bFGF单克隆抗体组、伊立替康组及bFGF单克隆抗体联合伊立替康组诱导小细胞肺癌株H223的早期凋亡率分别为2.7%、4.3%、6.5%,联合用药组凋亡率明显高于单药组(P<0.05)。bFGF单克隆抗体组、CPT-11组及bFGF单克隆抗体联合CPT-11组可明显抑制p-AKT蛋白和p-ERK1/2蛋白的水平,差异有显著性,而对AKT、ERK1/2蛋白则影响不大。bFGF抗体联合CPT-11一方面通过抑制p-AKT蛋白和p-ERK1/2蛋白的水平来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和转移。结论 bFGF单克隆抗体联合伊立替康对小细胞肺癌株H223具有协同抑制作用,其机制与抑制细胞增殖和促进细胞凋亡有关。信号通路分析结果表明bFGF单克隆抗体联合伊立替康能有效阻断与bFGF相关的MAPK/ERK和PI3K/AKT信号通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 bfgf单克隆抗体 伊立替康 小细胞肺癌 增殖 凋亡 MAPK/eRK1/2 PI3K/AK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体偶联药物抗HER2单抗-MCC-DM1细胞毒活性检测方法的建立及其检测效果评价 被引量:5
3
作者 王兰 刘春雨 +5 位作者 张峰 于传飞 郭玮 王文波 李萌 高凯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371-375,共5页
目的:建立抗体偶联药物(antibody-drug-conjugate,ADC)抗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2,HER2)人源化单抗-MCC-DM1的细胞毒活性检测方法,并评价该药抗体偶联前后药物细胞毒活性的变化。方法:供试品为... 目的:建立抗体偶联药物(antibody-drug-conjugate,ADC)抗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2,HER2)人源化单抗-MCC-DM1的细胞毒活性检测方法,并评价该药抗体偶联前后药物细胞毒活性的变化。方法:供试品为抗HER2-MCC-DM1原液及成品各3批,以抗HER2人源化单抗和抗HER2单抗-MCC-DM1标准品为参考品,利用CCK-8法、双荧光染色实验分别检测供试品和参考品对人乳腺癌BT-474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计算供试品相对百分效价,并比较抗体偶联前后该药细胞毒活性的改变;光学显微镜和荧光显微镜观察抗体偶联前后对BT-474细胞生存的影响。结果:抗HER2-MCC-DM1供试品及参考品在肿瘤细胞增殖抑制实验中均存在量效关系。3批原液和3批成品各经3次测定,对B7-474细胞增殖抑制活性的相对百分效价平均值在(92.50±8.80)%^(115.14±6.09)%,变异系数均小于15%。与抗HER2单抗原液相比,对应批次的抗HER2-MCC-DM1原液和成品各经3次测定,细胞增殖抑制活性平均值分别为偶联修饰前抗体活性的(326.72±21.58)%和(315.76±34.90)%。与偶联前抗体组相比,抗体偶联药物组细胞固缩和死亡明显增多。结论:所建立的体外细胞增殖抑制法可用于抗体偶联药物抗HER2-MCC-DM1的细胞毒活性检测,其重复性好、准确性高,可应用于ADC药物的质量控制及有效性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克隆抗体 抗体偶联药物 HeR2-MCC-DM1 细胞毒活性 质量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CXCR4单克隆抗体对HL-60细胞粘附性及Bcl-2、Fas蛋白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8
4
作者 魏立 孔佩艳 +7 位作者 陈幸华 彭贤贵 常城 曾东风 刘红 刘林 王庆余 张怡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4期436-440,共5页
本研究通过观察抗CXCR4单克隆抗体 (12G5 )对HL 6 0细胞粘附性及Bcl 2、Fas蛋白表达的影响 ,探讨趋化因子SDF 1在维持HL 6 0细胞生存中的作用。培养HL 6 0细胞 ,并再与骨髓基质细胞共培养 ,在抗CXCR4单克隆抗体阻断SDF 1生物活性后 ,观... 本研究通过观察抗CXCR4单克隆抗体 (12G5 )对HL 6 0细胞粘附性及Bcl 2、Fas蛋白表达的影响 ,探讨趋化因子SDF 1在维持HL 6 0细胞生存中的作用。培养HL 6 0细胞 ,并再与骨髓基质细胞共培养 ,在抗CXCR4单克隆抗体阻断SDF 1生物活性后 ,观察骨髓基质层上HL 6 0细胞的粘附情况并测定其粘附率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HL 6 0细胞Bcl 2及Fas蛋白的表达。结果显示 ,12G5显著降低HL 6 0细胞的粘附率 ,与此同时Bcl 2表达下调 ,Fas表达上调。结论 :抑制SDF 1活性可一定程度地阻抑白血病细胞生存 ,促进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DF-1 CXCR4单克隆抗体 12G5 HL-60细胞 细胞粘附性 细胞凋亡 Bcl-2 Fas 白血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L-12瘤苗与^(131)I-1E2协同抗瘤作用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尹晓玲 赵银晶 +3 位作者 杨彪 何芳 杨小琼 梁后杰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6期930-932,940,共4页
目的:建立稳定表达IL-12的小鼠Lewis肺癌瘤苗LLC/mIL-12;评估尾静脉注射^(131)I-1E2(^(131)I标记抗肺癌单克隆抗体1E2)抑瘤效果及LLC/mIL-12对^(131)I-1E2靶向治疗增效作用。方法:制备LLC/mIL-12;Na^(131)I标记1E2;建立C57BL/6小鼠移植... 目的:建立稳定表达IL-12的小鼠Lewis肺癌瘤苗LLC/mIL-12;评估尾静脉注射^(131)I-1E2(^(131)I标记抗肺癌单克隆抗体1E2)抑瘤效果及LLC/mIL-12对^(131)I-1E2靶向治疗增效作用。方法:制备LLC/mIL-12;Na^(131)I标记1E2;建立C57BL/6小鼠移植瘤模型,比较单纯尾静脉注射^(131)I-1E2或联合瘤内注射LLC/mIL-12时^(131)I-1E2在小鼠体内分布。成瘤小鼠随机分组。为GT、LLC/mIL-12)、RIT(Radioimmunotherapy,放射免疫治疗)、PBS和GT+RIT组,治疗后测量肿瘤体积及重量,计算抑瘤率,检测CTL和NK活性。结果:^(131)I-lE2能有效靶向肿瘤组织,尤其联合LLC/mIL-12。与单用GT或RIT比较,GT+RIT能有效地上调IL-12表达、抑制肿瘤生长,GT及联合组有大量CD4^+、CD8^+淋巴细胞浸润,NK和CTL细胞活性增强。联合组。^(131)I-1E2更多积聚在肿瘤组织。结论:^(131)I-1E2明显抑制肿瘤生长,具有潜在的临床应用价值,有可能成为新的肿痛靶向治疗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L-12瘤苗 抗肺癌单克隆抗体1e2 动物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猪瘟病毒E2糖蛋白A1抗原亚区的表达 被引量:5
6
作者 张富强 李志华 张念祖 《中国兽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3-6,共4页
猪瘟病毒(CSFV)囊膜结构糖蛋白E2(gp55)是诱导机体产生中和抗体及激发保护性免疫应答的主要抗原蛋白。E2存在4个不同抗原区(A-D),根据中和特性和保守性差异,将A抗原区进一步划分为A1、A2、A3抗原亚区,A1抗原亚区在不同猪瘟病毒分离毒株... 猪瘟病毒(CSFV)囊膜结构糖蛋白E2(gp55)是诱导机体产生中和抗体及激发保护性免疫应答的主要抗原蛋白。E2存在4个不同抗原区(A-D),根据中和特性和保守性差异,将A抗原区进一步划分为A1、A2、A3抗原亚区,A1抗原亚区在不同猪瘟病毒分离毒株中高度保守且诱导的单克隆抗体具有中和特性。本文采用pRSETC载体,对A抗原区2744nt~2947nt(791aa~858aa)基因片段(EC)进行克隆、表达,并分析表达产物的免疫反应性。研究发现:EC表达产物能与抗猪瘟病毒Alfort毒株E2蛋白的中和性单克隆抗体c2410发生特异性结合,且此结合能被猪瘟病毒抗原或阳性血清阻断。结果表明:A1抗原亚区位于E2蛋白791~858位氨基酸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瘟病毒 A1原亚区 e2糖蛋白 真核表达 单克隆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株高滴度广谱抗HFRS病毒单克隆抗体的建立
7
作者 李荔 陈伯权 《单克隆抗体通讯》 CSCD 1989年第2期44-44,共1页
本文用抗原上有些不同的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病毒湖北毒株HA1018免疫BALB/c小鼠,与Sp2/0细胞融合,获得分泌抗HFRS单克隆抗体(MCAb)的杂交瘤E5细胞株。McAbE5为IgG1亚类,间接免疫荧光(IFA)测定腹水抗体滴度可达1:100万。
关键词 HFRS病毒单克隆抗体 高滴度 BALB/c小鼠 肾综合征出血热 广谱 IgG1亚类 间接免疫荧光 Sp2/0 细胞融合 抗体滴度 细胞株 杂交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单克隆抗体确定汉坦病毒囊膜糖蛋白抗原决定簇的特性(文摘)
8
作者 Arlkawa-J Schmaljoh-AL +3 位作者 Dalrymple-Jm Schmaljoh-CS J-Gen-Virol 汪力亚 《单克隆抗体通讯》 CSCD 1989年第4期11-11,共1页
应用一组24种抗汉坦病毒囊膜糖蛋白G1和G2的单克隆抗体(McAb)来检测抗原位点的表面分布和功能特性。用竞争结台法证明其中9种抗原位点性质不同,部分位点有重迭,有2个在G1上,7个在G2上。用血凝抑制试验和空斑减少中和试验分析表明,... 应用一组24种抗汉坦病毒囊膜糖蛋白G1和G2的单克隆抗体(McAb)来检测抗原位点的表面分布和功能特性。用竞争结台法证明其中9种抗原位点性质不同,部分位点有重迭,有2个在G1上,7个在G2上。用血凝抑制试验和空斑减少中和试验分析表明,所有抗原位点除G1中的一种外均与病毒血凝活性有关。仅G1中的一个和G2中的2个位点具有病毒中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囊膜糖蛋白 单克隆抗体 原决定簇 文摘 原位点 血凝抑制试验 G1和G2 汉坦病毒 功能特性 试验分析 血凝活性 中和作用 面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C—ELISA监测猪瘟病毒抗体
9
《当代畜禽养殖业》 2003年第6期48-48,共1页
关键词 应用 C-eLISA监测 猪瘟 病毒抗体 e2蛋白单克隆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