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47篇文章
< 1 2 2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精神分裂症和抗结核药物所致肝损伤共同致病基因的筛选与验证 被引量:3
1
作者 琚明亮 黄涛 +4 位作者 刘成林 潘晓欧 贺林 陈文忠 蔡雷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77-84,共8页
目的筛选并验证抗结核药物所致肝损伤(anti-tuberculosis drug-induced hepatotoxicity,ATDH)与精神分裂症(schizophrenia,SCZ)之间可能的共同致病基因。方法通过查询基因数据库及文献,分别确定ATDH和SCZ的致病基因,利用重启动随机游走(... 目的筛选并验证抗结核药物所致肝损伤(anti-tuberculosis drug-induced hepatotoxicity,ATDH)与精神分裂症(schizophrenia,SCZ)之间可能的共同致病基因。方法通过查询基因数据库及文献,分别确定ATDH和SCZ的致病基因,利用重启动随机游走(integrating network random walk with restart,RWR)、基因富集分析(gene set enrichment analysis,GSEA)和超几何检验等生物信息学分析技术筛选出两种疾病的可能共同致病基因,建立定期更新的两种疾病共同致病基因在线数据库(www.bio-x.cn/atdh-sczgenes.html),查阅文献以进一步筛选与ATDH和SCZ都有关的基因;利用meta分析等方法验证候选基因,以最终确定共同致病基因。结果经信息学分析技术筛选,共获得500个候选共同致病基因。进一步经文献检索,得到GSTM1和GSTT1基因为候选共同致病基因并纳入meta分析。Meta分析显示,GSTM1基因同ATDH(P=0.01)和SCZ(P<0.01)相关均有统计学意义;而GSTT1基因同ATDH和SCZ的发病风险关系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GSTM1基因为ATDH和SCZ的共同致病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分裂症 抗结核药物所致肝损伤 基因Meta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飞蓟宾预防抗结核药物所致肝损伤的多中心随机开放临床研究 被引量:23
2
作者 顾瑾 唐神结 +11 位作者 谭守勇 吴琦 张侠 刘存旭 高绪胜 袁宝东 韩利军 高爱平 吴妹英 黄利华 马骏 肖和平 《中国防痨杂志》 CAS 2016年第1期23-31,共9页
目的评价在无肝损伤易感因素人群中应用水飞蓟宾保肝治疗对预防抗结核药物性肝损伤(drug-inducedliverinjury,DILl)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采用多中心、随机开放、对照研究的方法进行,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选取患者。2012年11月至... 目的评价在无肝损伤易感因素人群中应用水飞蓟宾保肝治疗对预防抗结核药物性肝损伤(drug-inducedliverinjury,DILl)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采用多中心、随机开放、对照研究的方法进行,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选取患者。2012年11月至2013年5月从12个研究中心随机纳入568例初治、无肝损伤易感因素的肺结核患者,其中观察组277例,对照组291例。两组均采用2H—R-E-Z(S)/4H—R方案进行抗结核治疗,观察组加用水飞蓟宾胶囊(70nag/次,3次/d)口服,疗程8周,观察8周内两组的肝功能指标变化及肝损伤发生情况、抗结核治疗方案的中断情况、抗结核治疗疗效,并记录不良反应。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分析,等级资料采用Wilcoxon秩和检验分析,组间资料比较采用CMH(Cochran-Mantel-Haensel)检验方法,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在治疗2、4、8周末,观察组的肝损伤发生率分别为;3.97%(11/277)、1.44%(3/277)、2.17%(6/277);对照组的肝损伤发生率分别为:4.12%(12/291)、4.12%(12/291)、2.41%(7/291),两组患者在各治疗时段的肝损伤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Hc值分别为4.801、8.386、5.024,P值均〉O.05)。8周内总体DILI发生数观察组为20例(7.22%),对照组为27例(9.28%);34.30%(95/277)的观察组患者,27.49%(80/291)的对照组患者出现一过性肝功能异常或症状;3.25%(9/277)的观察组患者及6.19%(18/291)的对照组患者出现肝功能损伤及症状,并中断抗结核治疗,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649,P〉O.05)。治疗4周厌食发生率观察组为2.26%(6/266),对照组为8.46%(23/27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0.138,P〈O.05);治疗4周恶心发生率观察组为1.14%(3/264),对照组为5.90%(16/27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妒=8.874,P〈0.05)。治疗8周厌食发生率观察组为0.78%(2/258),对照组为3.82%(10/26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334,P〈0.05);治疗8周恶心发生率观察组为0.39%(1/255),对照组为4.99%(13/26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0.289,P〈0.05)。在治疗8周末,观察组痰结核涂片阴性率为98.30%(231/235),高于对照组的92.98%(225/242)(X2=2.83,P〈O.05)。结论在无肝损伤易感因素人群中进行预防性保肝治疗的意义不大,但可能会降低抗结核药物的停药率,提高患者的依从性及抗结核治疗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 肺/药物疗法 水飞蓟宾 药物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UGT1A1和CYP2E1基因多态性与一线抗结核药物所致肝损伤易感性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孙勤 刘轾彬 +1 位作者 沙巍 肖和平 《中国防痨杂志》 CAS 2017年第10期1073-1079,共7页
目的 探讨Ⅰ相药物代谢酶的细胞色素P450 2E1 (CYP2E1)和Ⅱ相药物代谢酶的尿苷二磷酸葡萄糖醛酸转移酶1A1 (UGT1A1)基因多态性与抗结核药物所致肝损伤(ATDILI)易感性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2012年3月至2015年12月期间在上海市肺科医... 目的 探讨Ⅰ相药物代谢酶的细胞色素P450 2E1 (CYP2E1)和Ⅱ相药物代谢酶的尿苷二磷酸葡萄糖醛酸转移酶1A1 (UGT1A1)基因多态性与抗结核药物所致肝损伤(ATDILI)易感性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2012年3月至2015年12月期间在上海市肺科医院住院的经一线抗结核药物治疗后发生肝损伤的患者461例(为ATDILI组),与同期住院未发生肝损伤的患者466例(为非ATDILI组);对两组患者的临床信息进行统计分析,同时采集两组患者的外周静脉血进行基因组DNA提取和基因分析;采用生物信息统计学方法筛选出与CYP2E1和UGT1A1基因14个标签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tagSNP;Hardy-Weinberg平衡P值>0.001,最小等位基因频率>0.1,r2>0.8),应用SNPscanTM多重SNP分型技术对研究对象DNA样本进行基因分型,分析这些位点基因型和单倍型在ATDILI组和非ATDILI组之间的频率及分布差异,分析在显性、隐性和加性遗传模型下各个SNP位点与ATDILI易感性的关联性.结果 所有位点的等位基因频率分布均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ATDILI组UGT1A1基因rs4148323位点AA基因型频率(1.7%,8/461)明显低于非ATDILI组(4.3%,20/466),显示携带rs4148323位点AA基因型可降低ATDILI患病的风险(OR=0.37,95%CI=0.16~0.86,P=0.020);在隐形遗传模型下,携带该位点AA基因型可明显降低ATDILI患病的风险(OR=0.39,95%CI=0.17~0.90,P=0.023);在加性遗传模型下,携带该位点突变型A等位基因可明显降低ATDILI患病风险(OR=0.79,95 %%CI=0.63~0.99,P=0.040).单倍型分析显示:ATDILI组UGT1A1基因ATG单倍型频率(0.19)明显低于非ATDILI组(0.22),说明携带ATG单倍型可明显降低ATDILI患病的风险(OR=0.79,95 %CI=0.63~0.99,P=0.045).未发现其他位点与ATDILI的相关性.结论 UGT1A1基因为中国汉族人群ATDILI的易感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 药物损伤 多态性 单核苷酸 疾病遗传易感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护肝药物预防抗结核药物所致肝损伤的作用 被引量:24
4
作者 杨雪迎 李艳 +3 位作者 李哲明 邝浩斌 覃红娟 谭守勇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3期2194-2196,共3页
目的:探讨不同护肝药物预防抗结核药物所致肝损伤的作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355例肺结核患者在抗结核治疗强化期同时分别给予水飞蓟宾胶囊(水飞蓟宾组)及双环醇片(双环醇组)预防药物性肝损伤作用,并选取同期抗结核治疗82例肺结核患者作... 目的:探讨不同护肝药物预防抗结核药物所致肝损伤的作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355例肺结核患者在抗结核治疗强化期同时分别给予水飞蓟宾胶囊(水飞蓟宾组)及双环醇片(双环醇组)预防药物性肝损伤作用,并选取同期抗结核治疗82例肺结核患者作为对照组。结果:水飞蓟宾组和双环醇组出现肝损伤分别为16例(14.7%)和55例(22.4%);对照组肝功能损伤为9例(11.0%)(χ2=3.627,P>0.05);肝损伤出现时间均以4周内为主,各组无明显差异(χ2=0.414,P>0.05);三组肝损伤程度比较无明显差异(U=0.288,P>0.05)。结论:在无高危因素情况下,采用抗炎保肝药和降酶药预防抗结核药物所致肝损伤疗效不确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结核药物 药物损伤 水飞蓟宾 双环醇 预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数据挖掘与药效筛选的中医药干预抗结核药物所致肝损伤核心方药研究 被引量:4
5
作者 施铮 王璐瑶 +5 位作者 韦英杰 汪晶 鲁晏武 潘扬 余黎 虞舜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70-178,共9页
目的基于数据挖掘与斑马鱼模型,分析中医药干预抗结核药物所致肝损伤(ATDILI)的用药规律,筛选核心方药。方法收集相关文献,运用中医传承辅助系统建立方剂数据库进行数据挖掘,将核心方药在斑马鱼模型进行药效验证。结果筛选方剂342首,分... 目的基于数据挖掘与斑马鱼模型,分析中医药干预抗结核药物所致肝损伤(ATDILI)的用药规律,筛选核心方药。方法收集相关文献,运用中医传承辅助系统建立方剂数据库进行数据挖掘,将核心方药在斑马鱼模型进行药效验证。结果筛选方剂342首,分析得到41味常用药物,17种常用药对,1组核心方。核心方药干预下的ATDILI模型,斑马鱼幼鱼的畸形率、死亡率均显著下降(P<0.05),形态学改善,肝脏荧光面积显著上升、荧光光密度显著增强(P<0.01)。结论中医药干预ATDILI以补虚、清热、利湿为总原则,注重肝脾同治。数据挖掘得到的核心方药,在斑马鱼ATDILI模型上均显示出一定的保肝作用,验证了数据挖掘技术的可靠与适用。研究将数据挖掘与药理实验验证相结合,为ATDILI的治疗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 损伤 数据挖掘 斑马鱼 药物筛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结核药物所致肝损伤的分子机制 被引量:22
6
作者 张俊仙 吴雪琼 《中国防痨杂志》 CAS 2014年第1期3-8,共6页
直接面视下督导化疗(DOTS)是目前结核病控制的有效策略,它主要应用4个一线抗结核药物异烟肼(INH)、利福平(RFP)、乙胺丁醇(EMB)和吡嗪酰胺(PZA)联合治疗6个月或更长时间。然而,抗结核药物不良反应尤其是INH、RFP和PZA引发... 直接面视下督导化疗(DOTS)是目前结核病控制的有效策略,它主要应用4个一线抗结核药物异烟肼(INH)、利福平(RFP)、乙胺丁醇(EMB)和吡嗪酰胺(PZA)联合治疗6个月或更长时间。然而,抗结核药物不良反应尤其是INH、RFP和PZA引发的肝损伤是化疗中最常见的,联合用药时肝毒性的发生率和严重程度明显增加,给结核病的化疗带来了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结核药物 损伤 直接面视下督导化疗 分子机制 药物所 结核病控制 药物不良反应 联合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飞蓟宾胶囊预防抗结核药物所致肝损伤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5
7
作者 吴虹 李钧 +2 位作者 安琴 张素萍 申立宁 《中国防痨杂志》 CAS 2017年第7期757-760,共4页
目的 探讨水飞蓟宾胶囊预防抗结核药物所致肝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 按照纳入及排除标准,收集山西省长治市人民医院2014年1月至2016年10月经门诊免费抗结核组合药物(FDC)治疗的232例初治肺结核患者.根据研究目的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的方... 目的 探讨水飞蓟宾胶囊预防抗结核药物所致肝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 按照纳入及排除标准,收集山西省长治市人民医院2014年1月至2016年10月经门诊免费抗结核组合药物(FDC)治疗的232例初治肺结核患者.根据研究目的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的方法将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118例,采用FDC+水飞蓟宾胶囊)和对照组(114例,单用FDC,中途脱落4例),观察两组患者治疗8周内肝损伤发生的例数、严重程度、发生时间,以及不同年龄段的发生情况.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8周内的肝损伤发生率[2.54%(3/118)]低于对照组[14.04%(16/114)](χ^2 =10.05,P=0.002).老年患者多发生肝损伤,观察组<60岁和≥60岁的患者肝损伤发生率[0.85%(1/118),1.70%(2/118)]明显低于对照组[5.26%(6/114),8.77%(10/114)](χ^2=3.86,P=0.050;χ^2=6.00,P=0.014);观察组<60岁和≥60岁的患者间肝损伤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78,P=0.182),而对照组两者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9.23,P=0.000).两组患者在8周内发生肝损伤19例,其中4周内发生18例(94.7%),观察组在2~4周内的肝损伤发生率[(0.00%(0/118)]明显低于对照组[7.02%(8/114)](χ^2=9.13,P=0.003).结论 对结核病患者采用水飞蓟宾胶囊预防抗结核药物所致的肝损伤有一定疗效,尤其对于老年肺结核患者有减少肝损伤发生的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结核 药物损伤 水飞蓟素 预防和防护用药 治疗结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环醇治疗抗结核药物性肝损伤的疗效及其预测模型的构建
8
作者 秦娅莉 梁清涛 +10 位作者 陈晓红 张偲 郝晓晖 邱丽华 欧阳兵 黄有为 欧文卉 杨景 李军 陈静 段鸿飞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55-62,共8页
目的评估双环醇片治疗抗结核药物所致肝损伤(anti-tuberculosis drug-induced liver injury,ATB-DILI)的疗效,构建预测疗效的模型。方法收集2022年2—12月全国155家医院符合纳入排除标准的ATB-DILI患者,给予双环醇治疗,随访观察1、2、3... 目的评估双环醇片治疗抗结核药物所致肝损伤(anti-tuberculosis drug-induced liver injury,ATB-DILI)的疗效,构建预测疗效的模型。方法收集2022年2—12月全国155家医院符合纳入排除标准的ATB-DILI患者,给予双环醇治疗,随访观察1、2、3、4周的肝功能指标。主要分析终点为治疗后各周丙氨酸转氨酶(alanine transaminase,ALT)复常率。采用LASSO回归筛选研究变量,根据筛选的特征因素建立logistic回归模型,构建Nomogram模型预测疗效。结果共2983例患者纳入研究,其中男性1782例,女性1201例,平均(48.8±16.6)岁。肝细胞损伤型占64.06%(1911/2983),胆汁淤积型6.57%(196/2983),混合型29.37%(876/2983)。DILI严重程度1级、2级、3级和4级分别占63.66%(1899/2983)、25.01%(746/2983)、8.88%(265/2983)和2.45%(73/2983)。治疗1、2、3、4周后,ALT复常率为65.04%、83.47%、94.90%和98.22%。不同严重程度DILI在基线期ALT和天冬氨酸转氨酶(aspartate transaminase,AS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但从治疗1周起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倍ULN≤ALT<5倍ULN和ALT≥5倍ULN的患者,治疗1和2周两组ALT复常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97.9,31.4;P<0.001)。采用LASSO回归筛选特征变量,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低剂量双环醇(25 mg/次)、胆汁淤积型肝损伤、基线ALT≥5倍ULN、高血压病史、腹胀和牙龈出血是治疗1周ALT复常的影响因素。据此构建Nomogram疗效预测模型,AUC为0.656,95%CI为0.631~0.682。结论双环醇片对轻、中度ATB-DILI患者有良好的疗效,Nomogram模型对于预测短期ALT复常率有一定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环醇 结核 药物损伤 影响因素 Nomogram风险预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药物性肝损伤的免疫遗传学机制研究进展
9
作者 曾祥昌 饶泰 +4 位作者 陈露露 李超鹏 曾贵荣 陈军 欧阳冬生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133-1146,共14页
药物性肝损伤是药物研发和临床实践中面临的重要挑战之一,缺乏有效的防控措施。研究表明,药物性肝损伤主要由免疫反应介导。人类白细胞抗原(HLA)等位基因是目前报道与药物性肝损伤相关性最强的遗传因素。由于HLA等位基因的阳性预测值低... 药物性肝损伤是药物研发和临床实践中面临的重要挑战之一,缺乏有效的防控措施。研究表明,药物性肝损伤主要由免疫反应介导。人类白细胞抗原(HLA)等位基因是目前报道与药物性肝损伤相关性最强的遗传因素。由于HLA等位基因的阳性预测值低,给药前HLA基因筛查对预防药物性肝损伤的临床转化价值有限;但其阴性预测值较高,在药物性肝损伤诊断和因果关系评估中具有重要的价值。近年来,抗原加工呈递通路、T细胞受体、免疫刺激分子、细胞因子等免疫相关基因多态性被发现与药物性肝损伤有关;未来将这些基因与HLA联合分析或许可加深药物性肝损伤机制的理解,同时推动其转化应用于临床来改善人类用药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物损伤 人类白细胞抗原 免疫遗传 药物基因组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药物性肝损伤临床转归相关危险因素
10
作者 师安怡 孙磊 邢卉春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34-39,共6页
药物性肝损伤(drug-induced liver injury,DILI)因其临床特征和病理表现的多样性,尤其是与自身免疫性肝炎(autoimmune hepatitis,AIH)的病理学重叠,给诊断和治疗带来了巨大挑战。本文对DILI的临床转归及相关影响因素展开阐述,并探讨了... 药物性肝损伤(drug-induced liver injury,DILI)因其临床特征和病理表现的多样性,尤其是与自身免疫性肝炎(autoimmune hepatitis,AIH)的病理学重叠,给诊断和治疗带来了巨大挑战。本文对DILI的临床转归及相关影响因素展开阐述,并探讨了实验室指标、影像学和病理学评估在诊疗中的应用与局限性,并提出了可能转变为AIH的高风险患者的早期识别和管理策略,为DILI的精准诊断与个性化治疗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物损伤 自身免疫性损伤 药物诱导性自身免疫性损伤 病理学评估 临床转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数据挖掘的药物性肝损伤动物模型应用特点分析
11
作者 金淼鑫 赵晖 +2 位作者 朱平生 苗明三 乔靖怡 《世界中医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82-91,共10页
目的:药物性肝损伤(DILI)是临床常见的肝脏疾病,鉴于相关的动物实验模型与临床症状贴合度较低,复制更符合临床实际的DILI模型仍需深入研究。通过对2000年1月至2023年7月DILI动物模型相关数据分析归纳总结,为构建与人类发病机制、与人体... 目的:药物性肝损伤(DILI)是临床常见的肝脏疾病,鉴于相关的动物实验模型与临床症状贴合度较低,复制更符合临床实际的DILI模型仍需深入研究。通过对2000年1月至2023年7月DILI动物模型相关数据分析归纳总结,为构建与人类发病机制、与人体肝脏代谢功能更接近临床实际的动物模型提供参考。方法:检索并筛选DILI动物模型相关文献资料,建立数据库并对文献资料中涉及的造模动物、造模方法、成模时间、阳性药物、检测指标等进行归纳和分析。结果:在DILI动物模型中小鼠占比74.14%,其中C57BL/6小鼠占比27.41%,KM小鼠占比25.07%,ICR小鼠占比10.70%及Balb/c小鼠占比7.57%。对乙酰氨基酚为最常用造模药物占比63.57%。对所纳入文献中的常用造模药对乙酰氨基酚造模剂量进行统计分析,发现小鼠造模剂量最多的是300 mg/kg,占比31.46%;大鼠的造模剂量多为1000 mg/kg。最常用的造模时间是24 h,占比40%;其次是12 h,占比23.24%;再次是6 h,占比16.22%。最常用的给药途径是腹腔注射,占比56.87%;其次是灌胃占比41.51%。常用的检测指标的方法有蛋白质印迹法,占比27.45%;其次是实时荧光定量PCR占比26.61%。主要用来检测血清谷丙转氨酶(GPT)、谷草转氨酶(GOT)、碱性磷酸酶(ALP)、总胆红素(TBIL)等指标的变化。最常用阳性对照药物为水飞蓟素,占比37.61%;其次为N-乙酰半胱氨酸(NAC)和联苯双酯,占比分别为27.52%和26.61%。通过对所选造模条件进行赋值权重,提出最佳模型为6~8周的雄性C57BL/6小鼠,一次性腹腔注射对乙酰氨基酚300 mg/kg,24 h后检测小鼠的表观指征群、血清和肝脏等各项指标,均符合临床表现即为造模成功,最佳模型占比56.42%。以6~8周的雄性C57BL/6小鼠为模型开展实验研究,采用一次性腹腔注射对乙酰氨基酚300 mg/kg建立DILI模型,通常24 h后即可造模成功;选用水飞蓟素、N-乙酰半胱氨酸或联苯双酯作为阳性对照药;用蛋白质印迹法、实时荧光定量PCR、ELISA等方法检测血清的谷丙转氨酶(GPT)、谷草转氨酶(GOT)、碱性磷酸酶(ALP)、总胆红素(TBIL)等水平,结合肝脏指数、肝组织病理学结果作为模型建立、检测与评价的最佳指标。结论:通过文献挖掘和系统化分析,对既往DILI模型建立规律及潜在问题进行归纳,筛选出DILI动物模型复制的最佳条件和评价指标,为建立临床吻合度高且重复性好的DILI动物模型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物损伤 动物模型 数据挖掘 模型分析 中医药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药物性肝损伤
12
作者 刘哲睿 邹正升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91-91,共1页
药物性肝损伤(drug-induced liver injury,DILI)是临床常见且严重的药物不良反应。大多数患者在停药后能完全恢复,但少数病例会发展为急性肝衰竭,甚至需要肝移植,约20%的患者可能会发展为慢性肝损伤,严重影响生活质量,甚至危及生命。慢... 药物性肝损伤(drug-induced liver injury,DILI)是临床常见且严重的药物不良反应。大多数患者在停药后能完全恢复,但少数病例会发展为急性肝衰竭,甚至需要肝移植,约20%的患者可能会发展为慢性肝损伤,严重影响生活质量,甚至危及生命。慢性DILI被定义为DILI发病后一段时间内,肝功能生化指标未能恢复正常,和/或出现腹水、肝性脑病、凝血功能障碍、门静脉高压等症状,和/或出现慢性肝损伤的影像学或组织学证据,如肝脏彩超、计算机断层扫描、磁共振成像、肝组织病理学活检结果提示慢性肝损伤、肝纤维化或肝硬化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物损伤 移植 急性衰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UGT1A1多态性与UGT1A1抑制药物相关药物性肝损伤的关系
13
作者 陆雨佳 区可滢 +4 位作者 马越洋 袁传溯 刘斌 杨永峰 熊清芳 《实用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588-593,共6页
目的基于药物基因组学探讨UGT1A1抑制药物相关药物性肝损伤(DILI)与其基因多态性的关系。方法收集2022年6月至2024年6月诊断为DILI的住院患者可能导致肝损伤的相关药物信息、血常规、肝功能等结果,查找相关数据库把DILI患者相关药物分为... 目的基于药物基因组学探讨UGT1A1抑制药物相关药物性肝损伤(DILI)与其基因多态性的关系。方法收集2022年6月至2024年6月诊断为DILI的住院患者可能导致肝损伤的相关药物信息、血常规、肝功能等结果,查找相关数据库把DILI患者相关药物分为UGT1A1抑制药物和非UGT1A1药物;并采用Sanger测序或MassARRAY SNP分型技术对UGT1A1基因进行检测与分型。结果共纳入219例DILI患者,男性98例,平均年龄(46.32±14.95)岁,查找相关数据库DILI患者有20个药物(16.26%,20/123)对UGT1A1酶有抑制作用。UGT1A1抑制药物相关DILI占60.73%(133/219)。UGT1A1抑制药物组的ALT、AST、ALP、GGT高于非UGT1A1药物组(P<0.05);而年龄、性别、TBIL、IBIL、WBC、Hb、Plt、损伤类型、损伤分级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UGT1A1抑制药物组的UGT1A1多态性位点占比(68.42%)高于非UGT1A1药物组[51.16%,OR(95%CI):2.068(1.183~3.617),χ^(2)=6.58,P=0.01]。UGT1A1抑制药物组与非UGT1A1药物组基因分类占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60,P=0.022)。在logistic单因素分析中ALT和UGT1A1*6与UGT1A1抑制药物相关DILI相关,多因素分析中UGT1A1*6[OR(95%CI):3.143(1.398~7.067),P=0.006]与UGT1A1抑制药物相关DILI显著相关。结论UGT1A1*6增加UGT1A1抑制药物相关DILI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物损伤 基因多态性 UGT1A1 药物 抑制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肠道菌群与药物性肝损伤
14
作者 李艳 师安怡 邢卉春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28-33,共6页
肠道微生物群是机体不可或缺的新的“功能器官”,而肠道菌群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研究显示多种慢性肝病均存在肠道菌群的失衡,而调整肠道菌群有利于肝病的康复。药物性肝损伤(drug-induced liver injury,DILI)是一种常见的肝病,研究显... 肠道微生物群是机体不可或缺的新的“功能器官”,而肠道菌群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研究显示多种慢性肝病均存在肠道菌群的失衡,而调整肠道菌群有利于肝病的康复。药物性肝损伤(drug-induced liver injury,DILI)是一种常见的肝病,研究显示肠道菌群的变化参与了多种DILI的发生过程。本文就药物对肠道菌群的影响、DILI中肠道菌群变化、肠道菌群变化对DILI的影响及靶向于肠道菌群的DILI的诊断及治疗策略进行阐述,以期为合理有效地治疗或预防DILI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道菌群 药物损伤 诊断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杠柳苷元在预防对乙酰氨基酚诱导的药物性肝损伤中的保护作用及机制
15
作者 王何月 胡旺 +2 位作者 王小妮 徐涛 周焕 《中国药理学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709-717,共9页
目的探究杠柳苷元(periplogenin,Ppg)预防性干预对由对乙酰氨基酚(acetaminophen,APAP)诱导的药物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分子机制。方法通过体内和体外实验,构建APAP诱导的药物性肝损伤模型,观察肝脾指数的变化,测定血清中AST、ALT的水... 目的探究杠柳苷元(periplogenin,Ppg)预防性干预对由对乙酰氨基酚(acetaminophen,APAP)诱导的药物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分子机制。方法通过体内和体外实验,构建APAP诱导的药物性肝损伤模型,观察肝脾指数的变化,测定血清中AST、ALT的水平,采用HE染色观察各组小鼠肝组织的病理变化。利用ELISA、qPCR和Western blot技术分析Ppg对APAP诱导的AML-12细胞中炎症因子IL-6、TNF-α和IL-1β等指标表达的影响,同时检测谷胱甘肽(GSH)、丙二醛(MDA)水平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通过qPCR、Western blot和免疫荧光实验对NF-κB信号通路的相关指标进行检测。结果体内实验结果显示,Ppg改善了药物性肝损伤肝损伤小鼠的肝脾指数,血清中AST、ALT水平明显下降,减轻了肝组织的病理损伤。体外实验表明,Ppg明显抑制了APAP诱导的AML-12细胞中IL-6、TNF-α和IL-1β的表达,降低了GSH和MDA的水平,提高了SOD的活性。同时,通过PDTC(NF-κB信号通路抑制剂)抑制NF-κB信号通路,减少了炎症因子的表达,明显减少了p65在细胞核中的积累,效果与Ppg高剂量组相仿。结论Ppg能够减轻由APAP引起的肝损伤,其分子机制可能通过抑制肝细胞中的NF-κB信号通路,从而抑制炎症反应,保护APAP诱导的小鼠肝脏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杠柳苷元 对乙酰氨基酚 药物损伤 炎症 氧化应激 NF-ΚB信号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核受体孕烷X受体在药物诱导性肝损伤中的作用
16
作者 崔琪 程艳艳 +1 位作者 校蕾 汪南平 《生理科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79-184,共6页
肝脏在转化、清除异源物的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持续暴露于高浓度的异源物会导致肝功能受损,称为药物诱导性肝损伤(drug-induced liver injury,DILI)。核受体超家族成员孕烷X受体(pregnane X receptor,PXR)作为肝脏药物清除系统的重要... 肝脏在转化、清除异源物的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持续暴露于高浓度的异源物会导致肝功能受损,称为药物诱导性肝损伤(drug-induced liver injury,DILI)。核受体超家族成员孕烷X受体(pregnane X receptor,PXR)作为肝脏药物清除系统的重要调控因子,通过调节药物代谢酶(drug metabolizing enzymes,DMEs)和转运体的表达,在肝脏药物转化、代谢与清除中发挥重要作用。研究证明PXR参与DILI的发生发展。本文旨在阐述PXR在DILI中的作用及其机制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孕烷X受体 药物诱导性损伤 药物代谢酶 转运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胆汁淤积性肝病基础上发生药物性肝损伤的新见解与展望
17
作者 余思邈 王伽伯 +1 位作者 肖小河 王睿林 《临床肝胆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65-369,共5页
慢性胆汁淤积性肝病患者发生疑似药物性肝损伤(DILI)的检测、评估和管理等方面存在诸多挑战,尤其是胆汁淤积性DILI在临床和组织学上可能与潜在的胆汁淤积性肝病的进展难以区分。目前,缺乏慢性胆汁淤积性肝病合并DILI的相关研究与管理规... 慢性胆汁淤积性肝病患者发生疑似药物性肝损伤(DILI)的检测、评估和管理等方面存在诸多挑战,尤其是胆汁淤积性DILI在临床和组织学上可能与潜在的胆汁淤积性肝病的进展难以区分。目前,缺乏慢性胆汁淤积性肝病合并DILI的相关研究与管理规范。本文对慢性胆汁淤积性肝病合并DILI的潜在风险、因果关系及分型标准进行了探讨,以期提高临床工作者对该类疾病的认识,为其防治及管理策略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汁淤积性 化学性与药物损伤 诊断 鉴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小RNA-122在异烟肼所致小鼠抗结核药物性肝损伤中的动态变化 被引量:8
18
作者 宋磊 张中瑞 +3 位作者 贺蕾 高丽 史哲 冯福民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569-574,共6页
目的探讨微小RNA(miRNA)-122与抗结核药物性肝损伤的关系,为寻找抗结核药物性肝损伤的早期诊断标志物提供实验依据。方法昆明小鼠异烟肼(INH)组每日1次ig给予2 mL INH(90 mg·kg-1),分别在连续给药1,3,5,7,14,21和28 d后留取小鼠的... 目的探讨微小RNA(miRNA)-122与抗结核药物性肝损伤的关系,为寻找抗结核药物性肝损伤的早期诊断标志物提供实验依据。方法昆明小鼠异烟肼(INH)组每日1次ig给予2 mL INH(90 mg·kg-1),分别在连续给药1,3,5,7,14,21和28 d后留取小鼠的血清和肝组织标本。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清谷丙转氨酶(GPT)和谷草转氨酶(GOT)活性,生化法检测肝组织铜锌超氧化物歧化酶(Cu/Zn-SOD)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肝组织中miRNA-122表达。结果药物处理后GPT和GOT呈上升趋势,分别在14和21 d后明显增加(P<0.05);Cu/Zn-SOD和MDA分别在5 d后呈下降趋势和上升趋势(P<0.05)。给药后miRNA-122呈整体下降趋势,给药3 d后miRNA-122下降明显(P<0.05),并在14 d下降到最小值0.58±0.02。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miRNA-122和GPT,Cu/Zn-SOD,MDA存在相关性,相关系数分别为-0.370,0.268和-0.298。结论 miRNA-122与INH所致抗结核药物性肝损伤的发生相关,且可作为INH所致抗结核药物性肝损伤的早期诊断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RNA-122 异烟肼 抗结核药物 损伤 氧化损伤 生物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滋肾益肝方联合多烯磷脂酰胆碱治疗抗结核药物所致急性肝损伤的有效性与安全性研究 被引量:20
19
作者 魏明禄 刘建民 +4 位作者 陈南清 黄永清 陈俊辉 孙家敏 傅丽芳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45-48,共4页
目的:探讨滋肾益肝方联合多烯磷脂酰胆碱治疗抗结核药物所致急性肝损伤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经抗结核药物致急性肝损伤患者92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46例予以多烯磷酯酰胆碱治疗,研究组46例予以滋肾益肝方联合多烯磷脂酰胆... 目的:探讨滋肾益肝方联合多烯磷脂酰胆碱治疗抗结核药物所致急性肝损伤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经抗结核药物致急性肝损伤患者92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46例予以多烯磷酯酰胆碱治疗,研究组46例予以滋肾益肝方联合多烯磷脂酰胆碱治疗,对比两组间临床症状和血清学指标,同时记录不良反应状况。结果:与治疗前比,两组治疗后中医症状积分降低,治疗后SOD、GSH水平升高,MDA水平降低,治疗后ALT、AST、TBIL、GGT和ALP水平降低,治疗后前白蛋白及IL-16、IL-19水平降低,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治疗后中医症状积分较低,治疗后SOD、GSH水平较高,MDA水平较低,治疗后ALT、AST、TBIL、GGT和ALP水平较低,治疗后前白蛋白、总蛋白较高,IL-16、IL-19水平较低,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均无病例脱落现象,仅见轻微不良反应,两组间不良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滋肾益肝方联合多烯磷脂酰胆碱治疗抗结核药物致急性肝损伤疗效确切,不良反应低,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滋肾益 多烯磷脂酰胆碱 抗结核 急性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氧化剂预防抗结核药物致肝损伤的随机开放研究 被引量:7
20
作者 覃红娟 谭守勇 +8 位作者 邝浩斌 吴迪 张宏 汪敏 叶锦泉 袁圆 冯治宇 陈泽莹 李艳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1867-1870,共4页
目的探讨N-乙酰半胱氨酸(NAC)预防抗结核药物肝损伤作用。方法肺结核患者196例,2HRZE/4HR+NAC(A组)及2HRZE/4HR+双环醇(B组)为观察组,2HRZE/4HR为对照组(C组),观察8周内肝损伤情况。结果(1)A组肝损伤率17.19%,停药率45.5%,低于C组22.73%... 目的探讨N-乙酰半胱氨酸(NAC)预防抗结核药物肝损伤作用。方法肺结核患者196例,2HRZE/4HR+NAC(A组)及2HRZE/4HR+双环醇(B组)为观察组,2HRZE/4HR为对照组(C组),观察8周内肝损伤情况。结果(1)A组肝损伤率17.19%,停药率45.5%,低于C组22.73%,53.3%(P=0.691,P=0.430)。B组肝损伤率19.7%,低于C组22.73%(P=0.670),B组停药率76.9%,高于C组53.3%(P=0.778)。A组患者肝损伤率及停药率低于B组(P=0.712,P=0.245)。(2)发生肝损伤时间,A组多见于4~8周,B组多见2周内,C组3个时间段内相同。(3)各组转氨酶高值时间,A组(27.67±23.047)d较B组(19.75±16.080)d及C组(19.93±14.969)d迟。肝功能恢复时间,A组(16.83±9.998)d及C组(16.14±6.982)d较B组(22.10±19.319)d短,(P=0.469,P=0.478)。结论 NAC预防性护肝作用与双环醇相似,但减少治疗中断率及延迟肝损伤发生时间,肝功能恢复时间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氧化剂 结核 抗结核药物 损伤 预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