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应用乌司他丁对下肢手术深静脉血栓抗纤溶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2
1
作者 黄瑞云 吴越宏 宣庆 《中国实用医药》 2010年第24期149-150,共2页
目的应用乌司他丁对对下肢手术深静脉血栓抗纤溶的临床观察。方法选择60例施行全髋、半髋关节、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的骨科患者(ASAⅠ~Ⅱ),随机分为乌司他丁组和生理盐水组,各30例;分别在给药前、给药后1h、给药后2h采血测定血小板的最大... 目的应用乌司他丁对对下肢手术深静脉血栓抗纤溶的临床观察。方法选择60例施行全髋、半髋关节、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的骨科患者(ASAⅠ~Ⅱ),随机分为乌司他丁组和生理盐水组,各30例;分别在给药前、给药后1h、给药后2h采血测定血小板的最大聚集率(PAGM)、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结果乌司他丁组用药后1h,APTT,PT较用药前明显延长(P<0.05),用药后2h,TT较用药前明显延长(P<0.05);与对照组比较,用药后1h,PT、APTT、TT显著性延长(P<0.01),用药后2h,PT、APTT显著性延长(P<0.05),两组用药前后及组间比较PAGM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结论乌司他丁可适当延长部分凝血酶原时间和凝血酶时间,有抗纤溶、促进机体血液循环作用,可改善术中患者的凝血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司他丁 深静脉血栓 抗纤溶 下肢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养血化瘀止血合抗凝抗纤溶治疗恶性肿瘤并发弥散性血管内凝血49例 被引量:1
2
作者 向生霞 潘燕 +3 位作者 丁晖 汤丽萍 滕昊岐 刘海 《安徽中医学院学报》 CAS 2012年第4期31-34,共4页
目的观察养血化瘀止血合抗凝抗纤溶治疗肿瘤并发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sseminated intravascular coagulation,DIC)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确诊的肿瘤DIC患者89例随机分为治疗组49例、对照组40例。对照组在积极治疗原发病的基础上给予抗凝抗... 目的观察养血化瘀止血合抗凝抗纤溶治疗肿瘤并发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sseminated intravascular coagulation,DIC)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确诊的肿瘤DIC患者89例随机分为治疗组49例、对照组40例。对照组在积极治疗原发病的基础上给予抗凝抗纤溶治疗,观察组在对照治疗基础上给予活血化瘀止血中药治疗。观察两组临床症状改善时间和两组临床疗效,检测并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小板(platelet count,PLT)计数、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bg)、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APTT)、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PT)、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ibrin degradation products,FDP)、D-二聚体。结果观察组临床症状改善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PLT、Fbg、APTT、PT、FDP较对照组明显改善(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69.4%、42.5%,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养血化瘀止血合抗凝抗纤溶治疗能够明显改善恶性肿瘤DIC患者的凝血纤溶指标和提高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养血 化瘀 止血 抗凝治疗 抗纤溶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抗纤溶治疗观察
3
作者 张扬达 朱雏雏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1982年第S1期141-141,共1页
本文系我科20年来,对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病人的住院治疗资料的回顾性分析。病人随机分二组:一般治疗组,即卧床休息,以一段止血药、脱水剂及轻泻剂等治疗;抗纤溶治疗组,即在一般治疗的同时,加用抗纤溶药,如6-氨基已酸。
关键词 蛛网膜下腔出血 抗纤溶治疗 病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氨甲环酸在心脏手术中的抗纤溶作用 被引量:3
4
作者 韩灵龙 刘文奇 《中国实用医药》 2015年第30期187-188,共2页
目的探讨氨甲环酸在心脏手术中的抗纤溶作用。方法 88例心脏手术患者,按照给药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4例。观察组采用氨甲环酸行抗纤溶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抑肽酶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术后出血量和不同时间段的引流量。结果观察组... 目的探讨氨甲环酸在心脏手术中的抗纤溶作用。方法 88例心脏手术患者,按照给药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4例。观察组采用氨甲环酸行抗纤溶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抑肽酶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术后出血量和不同时间段的引流量。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平均出血量为(341.1±42.6)ml,对照组为(697.2±247.6)ml,同时观察组术后6、12、24 h时的引流量均明显少于对照组,两组术后出血量和引流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心脏手术中应用氨甲环酸可显著减少患者术后出血量,并减少患者术后不同时间段的引流量,氨甲环酸抗纤溶作用较强,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氨甲环酸 心脏手术 抗纤溶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联合纤溶酶-α2抗纤溶酶复合物诊断创伤性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14
5
作者 胡艳晶 张益明 +4 位作者 宋景春 张昕 林青伟 钟林翠 李兆芳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1283-1287,共5页
目的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TAT)和纤溶酶-α2抗纤溶酶复合物(PIC)均采用高敏化学发光法检测,具有灵.敏度高、检测速度快等优点。文中探讨TAT联合PIC诊断创伤患者相关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2018年5月至2019年12月解... 目的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TAT)和纤溶酶-α2抗纤溶酶复合物(PIC)均采用高敏化学发光法检测,具有灵.敏度高、检测速度快等优点。文中探讨TAT联合PIC诊断创伤患者相关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2018年5月至2019年12月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908医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82例创伤患者临床资料。按照患者人院时创伤严重程度分为普通创伤组(n=63)和创伤性DIC组(n=19)。比较组间患者TAT及PIC水平;分析PIC、纤维蛋白降解产物(FDP)与D-二聚体水平的相关性。结果与普通创伤组患者TAT[21.7(10.6~47.6)ng/mL]和PIC[2.4(0.9~6.8)μg/mL]水平相比,创伤性DIC组的TAT[120.0(63.3~120.0)ng/mL]和PIC[7.0(4.8~10.0)μg/mL]均显著升高(P<0.05)。TAT与FDP和D-二聚体呈高度相关;PIC与FDP和D-二聚体均呈强相关,且TAT与DIC评分呈强相关。结论TAT≥42.3 ng/mL且PIC≥3.3g/mL可作为创伤性DIC更灵敏的诊断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 酶-α2抗纤溶酶复合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临床上使用抗纤溶药物作为止血剂应用时要注意什么?
6
《护士进修杂志》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5期1348-1348,共1页
答:抗纤溶药物使用不当,可使纤溶系统过度抑制,加重DIC。目前一些抗纤溶药物如6-氨基己酸等已作为止血剂而被广泛应用。但对DIC病人如应用不当反可加重这些病人的病情。
关键词 抗纤溶药物 止血剂 应用 DIC病人 临床 药物使用不当 6-氨基己酸 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临床上使用抗纤溶药物作为止血剂应用时要注意什么?
7
《护士进修杂志》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750-750,共1页
答:抗纤溶药物使用不当,可使纤溶系统过度抑制,加重DIC。目前一些抗纤溶药物如6-氨基己酸等已作为止血剂而被广泛应用。但对DIC病人如应用不当反可加重病情。
关键词 抗纤溶药物 止血剂 DIC病人 临床 药物使用不当 6-氨基己酸 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临床上使用抗纤溶药物作为止血剂应用时要注意什么?
8
《护士进修杂志》 2012年第12期1081-1081,共1页
答:抗纤溶药物使用不当,可使纤溶系统过度抑制,加重DIC。目前一些抗纤溶药物如6-氨基己酸等已作为止血剂而被广泛应用。但对DIC病人如应用不当,反而可加重这些病人的病情。
关键词 抗纤溶药物 止血剂 应用 DIC病人 临床 药物使用不当 6-氨基己酸 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凝血和纤溶标志物在恶性肿瘤治疗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13
9
作者 陈冲 吴雪 《山东医药》 CAS 2019年第20期100-103,共4页
肿瘤患者常伴有凝血和纤溶功能的异常,凝血和纤溶标志物可作为恶性肿瘤并发血栓病情评估、疗效观察及预后判断的指标。凝血和纤溶标志物主要包括血栓调节蛋白(TM)、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TAT)、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纤溶酶原激活物抑... 肿瘤患者常伴有凝血和纤溶功能的异常,凝血和纤溶标志物可作为恶性肿瘤并发血栓病情评估、疗效观察及预后判断的指标。凝血和纤溶标志物主要包括血栓调节蛋白(TM)、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TAT)、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复合物(t-PAIC)、纤溶酶α2抗纤溶酶复合物(PIC)等。研究表明,TM有可能作为恶性肿瘤治疗的新靶点。血浆中TAT和PIC联合检测可用于恶性肿瘤的化疗住院患者高危风险的筛查。t-PAIC检测可提示接受放疗的恶性肿瘤患者心血管疾病的发生风险。PIC水平对恶性肿瘤患者高凝状态的判定及预后评估有一定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肿瘤 肿瘤相关性血栓栓塞 血栓调节蛋白 凝血酶-抗凝血酶Ⅲ复合物 酶α2抗纤溶酶复合物 组织型纤酶原激活剂-纤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复合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AT、TM、PIC、t-PAIC与重型血液毒毒蛇咬伤中毒患者DIC的相关性及预测价值
10
作者 覃双全 曾宪华 +5 位作者 刘笋 何熔 罗亚玲 朱首珍 骆立晖 印伟 《临床误诊误治》 CAS 2024年第13期51-56,共6页
目的评估凝血酶抗凝酶复合物(TAT)、血栓调节蛋白(TM)、纤溶酶-抗纤溶酶复合物(PIC)和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抑制复合物(t-PAIC)与重型血液毒毒蛇咬伤中毒后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的临床相关性及预测价值。方法连续纳入2019年4月至2023年4... 目的评估凝血酶抗凝酶复合物(TAT)、血栓调节蛋白(TM)、纤溶酶-抗纤溶酶复合物(PIC)和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抑制复合物(t-PAIC)与重型血液毒毒蛇咬伤中毒后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的临床相关性及预测价值。方法连续纳入2019年4月至2023年4月收治的重型血液毒毒蛇咬伤中毒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共132例。依据住院期间是否出现DIC分为观察组(发生DIC,n=37)及对照组(未发生DIC,n=95)。检测2组血浆TAT、TM、PIC、t-PAIC浓度。应用二元、无分类协变量的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TAT、TM、PIC、t-PAIC浓度与重型血液毒毒蛇咬伤中毒后DIC的临床相关性,建立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TAT、TM、PIC、t-PAIC对重型血液毒毒蛇咬伤中毒后DIC的预测能力。结果观察组TAT、TM、PIC、t-PAIC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二元、无分类协变量的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TAT[OR=1.517(95%CI:1.155,1.879)]、TM[OR=1.647(95%CI:1.108,2.186)]、PIC[OR=3.989(95%CI:2.986,4.992)]、t-PAIC[OR=1.111(95%CI:0.854,1.368)]是重型血液毒毒蛇咬伤中毒患者发生DIC的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TAT、TM、PIC、t-PAIC是预测重型血液毒毒蛇咬伤中毒患者DIC的有效指标(P<0.05),其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65(95%CI:0.790,0.939)、0.771(95%CI:0.673,0.870)、0.847(95%CI:0.804,0.889)、0.680(95%CI:0.573,0.787),联合预测效能更优异(P<0.001),AUC为0.904(95%CI:0.875,0.933)。结论TAT、TM、PIC和t-PAIC检测对判断重型血液毒毒蛇咬伤中毒患者是否发生DIC有重要参考价值,可以较好地评估患者凝血功能状态,4个指标联合预测DIC的效能更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蛇咬伤 血液毒素 中毒 凝血酶抗凝酶复合物 血栓调节蛋白 酶-抗纤溶酶复合物 组织型纤酶原激活抑制复合物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并急性肠系膜上静脉血栓诊治体会 被引量:6
11
作者 谢玉梅 贾战生 +4 位作者 彭梅娟 康文臻 张颖 张素梅 郝春秋 《临床误诊误治》 2013年第12期6-9,共4页
目的 探讨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常规应用止血及抗纤溶药物的利弊.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2008年1月-2010年12月收治的肝硬化并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形成3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3例均因呕血、便血入院,均有乙型病毒性肝炎肝硬化病史,诊断为肝硬化... 目的 探讨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常规应用止血及抗纤溶药物的利弊.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2008年1月-2010年12月收治的肝硬化并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形成3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3例均因呕血、便血入院,均有乙型病毒性肝炎肝硬化病史,诊断为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后予止血、抗纤溶等治疗1~2周,出现发热、腹胀、腹痛,B超检查提示门静脉主干血栓伴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形成.例1、例2予尿激酶溶栓,例3行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治疗,均痊愈出院.结论 肝硬化上消化道大出血并急性肠系膜上静脉血栓临床较为少见,分析发生原因可能与过度应用止血及抗纤溶药物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 上消化道出血 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形成 抗纤溶 误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血浆D-D、TAT与PAP水平检测及意义 被引量:6
12
作者 雷秋香 陈均平 +3 位作者 冯素芳 吕洋 李军 单彪 《山东医药》 CAS 2012年第3期67-68,共2页
目的探讨血浆D-二聚体(D-D)、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TAT)与纤溶酶—抗纤溶酶复合物(PAP)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加重期发病中的作用。方法分别采集78例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及63例COPD急性缓解期患者静脉血,检测凝血三项及D-D、TA... 目的探讨血浆D-二聚体(D-D)、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TAT)与纤溶酶—抗纤溶酶复合物(PAP)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加重期发病中的作用。方法分别采集78例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及63例COPD急性缓解期患者静脉血,检测凝血三项及D-D、TAT、PAP水平。结果 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凝血三项水平与缓解期患者无明显差异,血浆D-D、TAT、PAP水平均明显高于COPD缓解期患者(P均<0.01)。结论 D-D、TAT、PAP在COPD急性加重期发病中起重要作用,检测三者水平有助于COPD急性加重期的早期判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疾病 慢性阻塞性 D-二聚体 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 酶-抗纤溶酶复合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蛛网膜下腔再出血30例临床分析
13
作者 孙吉山 乔翠英 迟建丽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06年第15期76-,共1页
关键词 SAH 药物 患者 再出血 抗纤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临床研究
14
作者 张扬达 朱雏雏 黄鉴政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1982年第S1期136-137,共2页
本文根据我院1958~1977年20年中收治住院的蛛网膜下腔出血病例288例(共291例次,其中3例二次入院)的临床资料,作了回顾性研究。一、病情与预后的关系根据入院时病情轻重主要是意识状态分为四型。Ⅰ型神志清楚、Ⅱ型神志模糊、Ⅲ型浅昏... 本文根据我院1958~1977年20年中收治住院的蛛网膜下腔出血病例288例(共291例次,其中3例二次入院)的临床资料,作了回顾性研究。一、病情与预后的关系根据入院时病情轻重主要是意识状态分为四型。Ⅰ型神志清楚、Ⅱ型神志模糊、Ⅲ型浅昏迷、Ⅳ型昏迷。在Ⅰ型和Ⅱ型中又根据有无定位体征而分2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蛛网膜下腔出血 预后 病情 抗纤溶治疗 定位体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放置IUD的猕猴月经期子宫内膜组织学研究:评价几种药物 被引量:1
15
作者 李承慧 《国际生殖健康/计划生育杂志》 CAS 北大核心 1991年第4期237-238,共2页
研究抗纤溶制剂、非甾体抗炎药和一种植物抽提物对放置IUD 猕猴子宫内膜组织学的变化及其作用机理和效果。作者选用24只成熟雌性猕猴。将其分成三组:(1)对照组(6只);(2)放置IUD 组(6只);(3)放置IUD 并给不同药物治疗(每2只给同一种药)。... 研究抗纤溶制剂、非甾体抗炎药和一种植物抽提物对放置IUD 猕猴子宫内膜组织学的变化及其作用机理和效果。作者选用24只成熟雌性猕猴。将其分成三组:(1)对照组(6只);(2)放置IUD 组(6只);(3)放置IUD 并给不同药物治疗(每2只给同一种药)。第1、2组喂蒸馏水。第3组分别给抗纤溶制剂:6-氨基已酸(EACA)100m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纤溶制剂 子宫内膜 IUD 月经期 药物治疗 非甾体抗炎药 组织学研究 作用机理 内膜腺体 血小板凝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栓分子标志物对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断及抗凝疗效的评价 被引量:28
16
作者 文梦 赵慧茹 +5 位作者 赵育婧 曹辉 陈玉莹 章文洁 曹翔宇 吴俊 《临床检验杂志》 CAS 2019年第9期671-674,共4页
目的观察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血栓分子标志物的变化,分析其对静脉血栓形成诊断及疗效评估的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12月至2019年5月北京积水潭医院创伤骨科下肢骨折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患者64例为DVT组,未诊断为DVT患者39例为非DVT组;... 目的观察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血栓分子标志物的变化,分析其对静脉血栓形成诊断及疗效评估的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12月至2019年5月北京积水潭医院创伤骨科下肢骨折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患者64例为DVT组,未诊断为DVT患者39例为非DVT组;同期体检健康者28例为健康人对照组。采集静脉血并检测初诊时及利伐沙班抗凝治疗1个月后血栓分子标志物,即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TAT)、纤溶酶-α2纤溶酶抑制剂复合物(PIC)、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复合物(t-PAIC)及可溶性血栓调节蛋白(sTM),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DVT组血浆TAT、PIC、t-PAIC、sTM水平均高于非DVT组(P均<0.05),DVT组血浆TAT、PIC、t-PAIC水平均高于健康人对照组(P均<0.05),DVT组血浆sTM水平与健康人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AT、PIC、t-PAIC诊断DVT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97、0.980、0.758,约登指数最大时取cut-off值,cut-off值分别为2.45 ng/mL、0.715μg/mL、0.758 ng/mL;根据测定值>cut-off值为阳性,测定值<cut-off值为阴性,抗凝治疗1个月前后患者组TAT、PIC、t-PAIC水平及阳性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血栓分子标志物TAT、PIC、t-PAIC能有效发现下肢DVT,同时对评估DVT患者抗凝疗效有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深静脉血栓 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 酶-α2抗纤溶酶抑制剂复合物 组织型纤酶原激活物-纤酶原激活物抑制剂复合物 血栓调节蛋白 疗效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的计分诊断法及治疗
17
《临床荟萃》 CAS 1987年第1期36-39,共4页
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是由于凝血因子活化而形成血栓,以及由于凝血因子消耗增多而有出血趋势,这些似乎相反症状的特殊综合征,在发病的病程中时刻发生病理变化,在诊断为DIC时,必须迅速而准确地掌握一系列凝血学的病理变化,是非常重要。... 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是由于凝血因子活化而形成血栓,以及由于凝血因子消耗增多而有出血趋势,这些似乎相反症状的特殊综合征,在发病的病程中时刻发生病理变化,在诊断为DIC时,必须迅速而准确地掌握一系列凝血学的病理变化,是非常重要。关于DIC的诊断标准众说纷纭,需要日常简便而且能够反复测定的检查项目来确定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弥漫性血管内凝血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血液循环障碍 诊断法 血浆纤维蛋白原 DIC 凝血酶原时间 病理变化 诊断标准 抗纤溶疗法 血小板数 抗凝血疗法 临床症状 出血症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栓调节蛋白联合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对弥散性血管内凝血诊断价值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5
18
作者 钟林翠 宋景春 +3 位作者 林青伟 曾庆波 胡艳晶 邓星平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1184-1188,共5页
目的临床上已尝试结合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TAT)、纤溶酶-α2抗纤溶酶复合物(PIC)、血栓调节蛋白(TM)以及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剂-1复合物(t-PAIC)用于诊断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文中旨在探讨其诊断价值。方法对2... 目的临床上已尝试结合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TAT)、纤溶酶-α2抗纤溶酶复合物(PIC)、血栓调节蛋白(TM)以及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剂-1复合物(t-PAIC)用于诊断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文中旨在探讨其诊断价值。方法对2018年5月至12月第九〇八医院重症医学科154例入住ICU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研究对象按照国际血栓与止血协会诊断标准分为非显性DIC组(n=134)和显性DIC组(n=20),比较TM、t-PAIC、TAT和PIC的组间差异。结果与非显性DIC组TM[10.5(8.0~14.3)TU/mL]、TAT[9.6(4.9~21.8)ng/mL]、PIC[1.253(0.789~2.802)μg/mL]和t-PAIC[11.2(7.1~22.1)ng/mL]相比,显性DIC组的TM[16.8(11.8~21.5)TU/mL]、TAT[33.6(10.3~120.0)ng/mL]、PIC[4.080(0.814~8.651)μg/mL]和t-PAIC[19.4(10.0~30.1)ng/mL]均显著升高(P<0.05)。TM>14.85 TU/mL联合TAT>23.05 ng/mL作为标准诊断显性DIC的曲线下面积为0.835(P=0.000),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依次为0.85、0.761、0.592、0.925。结论TM联合TAT对显性DIC具有较高的诊断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栓调节蛋白 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 酶-α2抗纤溶酶复合物 组织型纤酶原激活剂-纤酶原激活剂抑制剂-1复合物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主动脉疾病
19
《国外科技资料目录(医药卫生)》 1998年第12期31-31,共1页
关键词 主动脉疾病 升主动脉 解离 主动脉粥样硬化 消耗性 抗纤溶 主动脉破裂 超声诊断 穿透性 经食管
全文增补中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