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0篇文章
< 1 2 1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聚合抗稻瘟病基因Pigm和抗白叶枯病基因Xa23改良粳稻宁84抗性 被引量:1
1
作者 黄宣 邱海萍 +3 位作者 严成其 姜洁锋 施贤波 叶朝辉 《中国稻米》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05-109,共5页
稻瘟病和白叶枯病是水稻两大重要病害,严重影响水稻产量和品质。培育抗病品种是降低稻瘟病和白叶枯病危害最经济有效的措施。本研究结合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技术和GSR40K芯片检测,将广谱抗性基因Pigm和Xa23导入粳稻品种宁84中,获得3份携带... 稻瘟病和白叶枯病是水稻两大重要病害,严重影响水稻产量和品质。培育抗病品种是降低稻瘟病和白叶枯病危害最经济有效的措施。本研究结合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技术和GSR40K芯片检测,将广谱抗性基因Pigm和Xa23导入粳稻品种宁84中,获得3份携带双基因的株系。抗性鉴定结果表明,导入Pigm基因显著提高了宁84对苗瘟和穗颈瘟的抗性,3个株系在苗期对41个稻瘟病菌株的抗性频率为63.4%~97.6%。导入Xa23的宁84株系对白叶枯病均达到“抗”以上级别,抗性显著提高。对改良株系的农艺性状考察结果表明,部分株系粒宽、千粒重和穗长显著增加,其他农艺性状及产量与宁84差异不显著。GSR40K基因芯片分析结果显示,3个改良株系的背景回复率为94.89%~96.58%。本研究结果说明,导入Pigm和Xa23能显著提高宁84对稻瘟病和白叶枯病的抗性水平,且对农艺性状和产量没有明显的负面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粳稻 稻瘟病 白叶枯病 基因聚合 性改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稻瘟病基因Pigm导入对寒地粳稻抗病性和产量性状的影响 被引量:18
2
作者 田红刚 陈红旗 +3 位作者 胡江 雷财林 朱旭东 钱前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520-526,共7页
为提高黑龙江省寒地粳稻稻瘟病抗性,通过杂交、回交、自交选育和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技术,将籼稻品种谷梅4号的广谱抗稻瘟病基因Pigm导入到寒地优良粳稻品种空育131、龙粳26和垦鉴稻6中,获得12个携带Pigm基因的优良导入系。与受体亲本相比... 为提高黑龙江省寒地粳稻稻瘟病抗性,通过杂交、回交、自交选育和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技术,将籼稻品种谷梅4号的广谱抗稻瘟病基因Pigm导入到寒地优良粳稻品种空育131、龙粳26和垦鉴稻6中,获得12个携带Pigm基因的优良导入系。与受体亲本相比,各导入系对稻瘟病菌的抗谱大幅提高,抗性频率最高达98.4%,最低为95.2%。同时对穗颈瘟的抗性也显著提高,导入Pigm基因后空育131穗颈瘟抗性由7级提高到1级,龙粳26穗颈瘟由5级提高到0~1级,垦鉴稻6穗颈瘟由7级提高到1~3级。结果还表明Pigm基因的导入影响株高和产量性状,其表现为株高增加,穗粒数增加,结实率下降,其中5个导入系产量显著提高。综合抗病性和产量性状可知,这5个Pigm基因的导入系可用于抗稻瘟病育种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稻瘟病 稻瘟病育种 分子标记辅助选择 抗稻瘟病基因pig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PARMS技术的抗稻瘟病基因Pigm分子标记的开发 被引量:20
3
作者 卿冬进 刘开强 +7 位作者 杨燕宇 高利军 黄娟 高菊 戴高兴 周维永 梁海福 邓国富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1617-1621,共5页
【目的】建立抗稻瘟病基因Pigm的荧光分子标记,为抗稻瘟病水稻品种分子育种提供简便、可靠的基因分型检测方法。【方法】利用抗稻瘟病基因Pigm基因序列与其等位基因Pi2、Pi9及感病品种日本晴中等位基因序列差异,结合PARMS技术(Penta-pri... 【目的】建立抗稻瘟病基因Pigm的荧光分子标记,为抗稻瘟病水稻品种分子育种提供简便、可靠的基因分型检测方法。【方法】利用抗稻瘟病基因Pigm基因序列与其等位基因Pi2、Pi9及感病品种日本晴中等位基因序列差异,结合PARMS技术(Penta-primer amplification refractory mutation system),建立Pigm基因的荧光分子标记。【结果】利用荧光分子标记PM-Pigm对48份水稻亲本材料进行检测,仅在谷梅4号中检测到Pigm荧光信号,并采用广西收集到的两个稻瘟病菌株ZB1和ZB13对48份水稻亲本进行了苗瘟抗性鉴定,验证分子标记有较强可靠性。【结论】Pigm荧光分子标记PM-Pigm能快速检测水稻是否包含Pigm抗性基因,为抗稻瘟病水稻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提供简便、可靠的基因筛选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稻瘟病 基因 分子标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抗稻瘟病基因Pigm和抗纹枯病数量性状基因qSB-9TQ、qSB-11HJX改良南粳9108的抗性 被引量:6
4
作者 王雨 孙全翌 +7 位作者 杜海波 许志文 吴科霆 尹力 冯志明 胡珂鸣 陈宗祥 左示敏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25-132,共8页
【目的】稻瘟病和纹枯病是水稻两大重要病害,严重影响稻米的产量和品质。培育抗病品种是降低其危害最经济有效的措施。【方法】本研究结合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技术,将广谱抗稻瘟病基因Pigm和抗纹枯病数量性状基因qSB-9^(TQ)、qSB-11^(HJX)... 【目的】稻瘟病和纹枯病是水稻两大重要病害,严重影响稻米的产量和品质。培育抗病品种是降低其危害最经济有效的措施。【方法】本研究结合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技术,将广谱抗稻瘟病基因Pigm和抗纹枯病数量性状基因qSB-9^(TQ)、qSB-11^(HJX)导入优良食味粳稻品种南粳9108中,构建不同抗性基因/基因组合的株系,并评价这些株系的稻瘟病和纹枯病抗性,考查其主要农艺性状和品质性状。【结果】导入Pigm能显著提高南粳9108对苗瘟和穗颈瘟的抗性;分别导入qSB-9^(TQ)、qSB-11^(HJX)均能提高南粳9108的纹枯病抗性,且两个抗性基因聚合时呈现一定的抗性累加效应。其中,导入Pigm的株系穗长和每穗粒数显著增加,导入qSB-11^(HJX)的株系千粒重显著增加,其他农艺及品质性状与南粳9108无明显差异。【结论】这些抗性基因导入/聚合能在不降低农艺及品质性状的同时,显著提高纹枯病和稻瘟病的抗性水平,为粳稻抗病育种提供新的种质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瘟病 纹枯病 基因聚合 粳稻 性改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80份香稻材料BADH2香味基因变异类型分析及稻瘟病抗性基因检测 被引量:1
5
作者 李虎 吴子帅 +3 位作者 刘广林 陈传华 罗群昌 朱其南 《中国稻米》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5-43,53,共10页
应用目前已经开发的6个香味基因变异类型功能标记及5个稻瘟病广谱抗性基因功能标记检测80份香稻材料的Badh2香味基因变异类型及稻瘟病抗性基因,同时统计供试材料中的审定品种在本省水稻区试中稻瘟病鉴定结果,并鉴定了香味及稻瘟病表型... 应用目前已经开发的6个香味基因变异类型功能标记及5个稻瘟病广谱抗性基因功能标记检测80份香稻材料的Badh2香味基因变异类型及稻瘟病抗性基因,同时统计供试材料中的审定品种在本省水稻区试中稻瘟病鉴定结果,并鉴定了香味及稻瘟病表型。结果表明,80份香稻材料均具有香味,其中第4~第5外显子803 bp缺失突变类型7份(占比8.75%),同时含有5'UTR区3 bp缺失及第7外显子8 bp缺失和3 bp突变2种变异类型材料4份(占比5.00%),其他69份为第7外显子8 bp缺失和3 bp突变的变异类型(占比86.25%)。80份香稻材料中含Pita、Pi2、Pi9、Pigm、Pi1抗性基因的材料分别为57份(占比71.25%)、12份(占比15.00%)、4份(占比5.00%)、1份(占比1.25%)和1份(占比1.25%);同时含Pi2、Pita的材料有9份(占比11.25%),同时含Pigm、Pita的材料1份(占比1.25%),同时含Pi1、Pita的材料1份(占比1.25%)。同时携带2个抗性基因的材料表现抗病的比例高于只携带1个抗性基因及不携带抗性基因的材料。研究结果为香稻材料的应用及抗稻瘟病基因聚合、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稻 香味基因 稻瘟病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粳稻种质资源抗稻瘟病基因Pita和Pikm的分布及与稻瘟病抗性的关系
6
作者 刘浩琳 沈文娟 +6 位作者 高禹 齐婧怡 刘海瑞 关睿捷 马钰 张恬畅 张银霞 《河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0-20,共11页
对93份宁夏回族自治区当地及引进的粳稻种质进行稻瘟病抗性鉴定,并进行Pita、Pikm 2个抗稻瘟病基因的分子检测,分析其基因型,最后进行稻瘟病抗性综合指数与抗性基因Pita、Pikm的相关性分析,以期为宁夏回族自治区水稻抗稻瘟病育种提供理... 对93份宁夏回族自治区当地及引进的粳稻种质进行稻瘟病抗性鉴定,并进行Pita、Pikm 2个抗稻瘟病基因的分子检测,分析其基因型,最后进行稻瘟病抗性综合指数与抗性基因Pita、Pikm的相关性分析,以期为宁夏回族自治区水稻抗稻瘟病育种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93份粳稻种质中,高感、中感、感病、中抗、抗病种质分别占2.2%(2/93)、32.2%(30/93)、6.5%(6/93)、55.9%(52/93)、3.2%(3/93),具有稻瘟病抗性的粳稻种质共有55份,抗病率为59.1%。分子检测结果显示,Pita抗性基因纯合体有42份,占总种质的45.2%;Pikm抗性基因纯合体有39份,占41.9%。基因组合Pita^(+)/Pikm^(+)在提高稻瘟病抗性方面表现最优秀,其稻瘟病抗性综合指数为2.63,其次是Pita^(+)/Pikm^(-)、Pita^(-)/Pikm^(+),稻瘟病抗性综合指数分别为4.08、4.42,而Pita^(-)/Pikm^(-)的抗性最差(稻瘟病抗性综合指数为5.33)。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Pita和Pikm基因均与粳稻种质稻瘟病抗性呈显著正相关,且Pita与Pikm基因也呈显著正相关,表明Pita和Pikm基因之间存在抗性叠加效应。综上,在生产上将Pita基因和Pikm基因相结合,用于抗稻瘟病的分子辅助聚合育种,可提高宁夏回族自治区水稻稻瘟病抗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瘟病 Pita Pikm 基因 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稻瘟病抗性基因研究进展
7
作者 王占春 钟桂涛 +3 位作者 张贝贝 谢怡琳 唐定中 王伟 《遗传》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533-545,共13页
水稻(Oryza sativa L.)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其生长发育过程经常受到稻瘟病的威胁,严重时导致巨大的经济损失。挖掘和利用水稻稻瘟病抗性基因,培育具有广谱抗性的优良品种是目前防治稻瘟病最经济有效的方法。稻瘟病抗性基因一般为编码... 水稻(Oryza sativa L.)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其生长发育过程经常受到稻瘟病的威胁,严重时导致巨大的经济损失。挖掘和利用水稻稻瘟病抗性基因,培育具有广谱抗性的优良品种是目前防治稻瘟病最经济有效的方法。稻瘟病抗性基因一般为编码含有核苷酸结合结构域(nucleotide-binding,NB)和富含亮氨酸重复结构域(leucine-rich repeat,LRR)的基因家族,也被叫做NLR基因,在水稻抗稻瘟病方面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对NLR基因的挖掘以及阐明其与对应效应因子之间的识别和激活机制,对于培育抗病品种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水稻中NLR基因的挖掘概况、NLR蛋白与稻瘟病菌效应因子之间的识别方式,以及成对NLR蛋白作用机制进行了总结和展望,旨在为水稻抗病育种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稻瘟病 NLR基因 病育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粳稻RIL群体抗稻瘟病基因的聚合效应与表达分析
8
作者 苏思荣 关睿捷 +2 位作者 张玉智 田蕾 张银霞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57-70,共14页
[目的]改良国家优质米NJ43的稻瘟病抗性。[方法]以YF47×NJ43杂交的水稻RIL F5-6群体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喷雾法人工接种和自然诱发二者相结合的方法对其进行稻瘟病抗性鉴定,通过PCR扩增技术检测稻瘟病抗性基因的组成,并通过qRT-PCR... [目的]改良国家优质米NJ43的稻瘟病抗性。[方法]以YF47×NJ43杂交的水稻RIL F5-6群体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喷雾法人工接种和自然诱发二者相结合的方法对其进行稻瘟病抗性鉴定,通过PCR扩增技术检测稻瘟病抗性基因的组成,并通过qRT-PCR技术检测基因表达水平,分析抗稻瘟病(R)基因pib、pid2、Pik-h、pikm、pi5、pi9在水稻材料中的分布、基因组合、基因表达量及与稻瘟病抗性的关系。[结果]在RIL群体中达到中感的材料最多,占RIL群体的65.11%,达到抗病、中抗和感病的材料分别占RIL群体的13.95%,9.30%和11.63%,没有达到高感和高抗的材料。各抗性基因Pik-h、pib、pid2、pikm、pi5和pi9在供试材料中出现的频率分别为100.00%,90.70%,74.42%,60.47%,69.77%和46.51%,且这些R基因聚合成了14种不同类型的基因型,不同基因型所含抗性基因数量从1~6个不等,且随着抗性基因数量的增加抗性不是递增,说明不同抗性基因发挥的作用及基因聚合效应不同。通过对不同基因型携带的基因与RIL的稻瘟病抗性进行多元回归分析发现,抗性基因pid2和Pik-h对稻瘟病抗性有正向的显著贡献,而pikm基因对稻瘟病抗性有负向的显著贡献,pi5基因对稻瘟病抗性有负向的极显著贡献。对不同基因型的平均抗性及聚合效应分析发现,基因型7、8和14所聚合的基因Pik-h、pid2和pib之间存在显著的基因重叠效应、互补效应和正向聚合效应;基因型4(pib+Pik-h+pikm+pi9)、基因型8(pid2+Pik-h)和基因型14(pib+pid2+Pik-h)的抗性显著高于其他基因型,且存在显著的正向互作效应。对不同基因的表达量分析发现,pid2、pikm和pi9基因的表达量在接种后7 d达到最高,Pik-h和pib基因的表达量在接种后48 h达到最高,且在RIL群体中的表达量均显著高于亲本(YF47),在抗性材料中的表达较感病材料显著上调,说明其在RIL群体中能有效高表达。[结论]抗性基因pid2和Pik-h及基因型pid2+Pik-h、pib+pid2+Pik-h和pib+Pik-h+pikm+pi9可作为宁夏水稻抗稻瘟病育种中的主要抗性基因及基因聚合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粳稻 稻瘟病 基因聚合 性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稻瘟病杂交稻旱优786的特征特性与稻瘟病抗性基因分析
9
作者 韩金玲 刘开强 +6 位作者 齐金岗 陈颖 张雷 沙爱华 郭嗣斌 李孝琼 李明寿 《贵州农业科学》 2025年第5期1-6,共6页
[目的]探明杂交稻稻瘟病抗性基因来源,为抗稻瘟病水稻品种的选育提供种质基础。[方法]以抗稻瘟病杂交稻旱优786为研究对象,基于区域试验数据,综合评价旱优786的特征特性;在长江中下游6个省份对旱优786进行稻瘟病抗性鉴定分析,并对其父... [目的]探明杂交稻稻瘟病抗性基因来源,为抗稻瘟病水稻品种的选育提供种质基础。[方法]以抗稻瘟病杂交稻旱优786为研究对象,基于区域试验数据,综合评价旱优786的特征特性;在长江中下游6个省份对旱优786进行稻瘟病抗性鉴定分析,并对其父本旱恢786和母本沪旱7A进行Pi2、Pita、Pi5等16个抗稻瘟病基因荧光分子标记检测。[结果]在湖北省迟熟中稻品种区域试验中,旱优786在2020年、2021年产量分别为717.04 kg/667m^(2)和657.53 kg/667m^(2),与对照品种丰两优4号相比,2年增幅分别达7.52%和4.21%,平均增幅达5.91%;旱优786出糙率80.7%,精米率71.2%,整精米率60.7%,垩白粒率20.0%,垩白度4.9%,直链淀粉含量16.2%,胶稠度77 mm,米质达农业行业标准《食用稻品种品质》(NY/T 593-2013)三级优质米;旱优786对稻瘟病表现中抗水平。旱优786携带2个稻瘟病抗性纯合型基因(Pib和Pi54)和8个杂合型基因(Pi2、Pita、Pi5、Pit、Pi46、Pi33、Pi41和Pid2);父本携带7个稻瘟病抗性纯合型基因(Pi2、Pita、Pi5、Pit、Pib、Pi54和Pid2),母本携带5个稻瘟病抗性纯合型基因(Pib、Pi54、Pi46、Pi33和Pi41),其中,Pib和Pi54为2个亲本共有抗稻瘟病基因。[结论]旱优786丰产性好,适应性广,抗逆性强,可作为优质且抗稻瘟病的品种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旱优786 杂交稻 稻瘟病 基因 荧光分子标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康丰B抗稻瘟病基因Pi-kf2(t)的克隆与功能验证
10
作者 韦新宇 曾跃辉 +5 位作者 肖长春 黄建鸿 阮宏椿 杨旺兴 邹文广 许旭明 《中国水稻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52-364,共13页
【目的】稻瘟病是一种由丝状子囊菌稻瘟病菌(Magnaporthe oryzae)引起的世界性真菌病害,严重影响水稻的品质和产量,培育和种植抗性品种是控制稻瘟病发生最经济有效的措施,而抗性基因的挖掘和利用是选育抗病品种的基础和关键。本研究以... 【目的】稻瘟病是一种由丝状子囊菌稻瘟病菌(Magnaporthe oryzae)引起的世界性真菌病害,严重影响水稻的品质和产量,培育和种植抗性品种是控制稻瘟病发生最经济有效的措施,而抗性基因的挖掘和利用是选育抗病品种的基础和关键。本研究以三明市农业科学研究院选育且具有广谱抗性的优质籼型杂交稻保持系康丰B(KFB)为研究材料,对其抗稻瘟病基因Pi-kf2(t)进行抗谱分析、克隆和功能验证。【方法】利用来自全国不同地区的100个稻瘟病菌株对KFB[Pi-kf2(t)]、75-1-127(Pi9)、C101A51(Pi2)、IRBLzt-T(Piz-t)、EBZ(Pi50)和GM 4(Pigm)3~4叶期幼苗进行喷雾接菌;结合半定量PCR(RT-PCR)和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技术对Pi-kf2(t)两个候选基因Pi-kf2(t)-NBS2和Pi-kf2(t)-NBS4进行表达模式分析;采用同源克隆技术并构建系统进化树对Pi-kf2(t)基因进行克隆以及分析Pi-kf2(t)与Pi9、Pi2、Piz-t、Pi50和Pigm之间的进化关系;通过转基因互补试验对Pi-kf2(t)候选基因进行功能验证。【结果】Pi-kf2(t)与Pi9、Pi2、Piz-t、Pi50和Pigm存在明显的抗谱差异,其抗谱分别为93%、90%、91%、78%、95%和96%;候选基因Pi-kf2(t)-NBS2在KFB苗期叶片具有较高的表达水平且不受稻瘟病菌诱导,属于组成型表达,而Pi-kf2(t)-NBS4表达量极低;多重氨基酸序列比对分析表明,Pi-kf2(t)-NBS2与Pi9、Pi2、Piz-t、Pi50和Pigm蛋白分别存在45、31、34、2和2个氨基酸的差异;系统进化树分析表明,Pi-kf2(t)-NBS2与Pi50和Pigm具有更近的亲缘关系和更高的同源性;另外,转基因互补试验进一步验证了候选基因Pi-kf2(t)-NBS2即为Pi-kf2(t)抗稻瘟病基因。【结论】Pi-kf2(t)为Pi2/Pi9基因家族中一个新的稻瘟病抗性基因,本研究为Pi-kf2(t)后期抗病机理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同时为选育抗稻瘟病水稻新品种提供了重要种质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稻瘟病 Pi2/Pi9 基因 NBS-LR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稻瘟病抗性基因的分子生物学研究及育种利用现状综述
11
作者 刘忠贤 刘军化 +2 位作者 胡景涛 黄世炎 黄成志 《现代农业科技》 2025年第10期154-158,共5页
稻瘟病作为水稻主要病害之一,常年发生在我国各个稻作区,严重制约着我国粮食安全。在深入解析稻瘟病抗性基因分子生物学机理的基础上,分析了抗性基因定位、克隆及育种利用现状,预测了抗稻瘟病未来研究方向,对选育抗稻瘟病新品种具有重... 稻瘟病作为水稻主要病害之一,常年发生在我国各个稻作区,严重制约着我国粮食安全。在深入解析稻瘟病抗性基因分子生物学机理的基础上,分析了抗性基因定位、克隆及育种利用现状,预测了抗稻瘟病未来研究方向,对选育抗稻瘟病新品种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同时指出培育抗稻瘟病水稻新品种是解决水稻稻瘟病最经济有效的途径,对保障我国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稻瘟病 基因 鉴定 克隆 聚合评价 育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抗稻瘟病Pigm(t)基因的分子标记辅助选择与利用 被引量:26
12
作者 王飞 王立广 +3 位作者 潘梅瑶 钮中一 周勇 梁国华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51-56,共6页
旨在快速改良武运粳29196的稻瘟病抗性。采用定向回交育种策略,运用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技术和花药培养技术,快速改良武运粳29196的稻瘟病抗性。以籼稻品种谷梅4号为稻瘟病抗性基因Pigm(t)的供体,以高产易感稻瘟病的品系武运粳29196为受体... 旨在快速改良武运粳29196的稻瘟病抗性。采用定向回交育种策略,运用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技术和花药培养技术,快速改良武运粳29196的稻瘟病抗性。以籼稻品种谷梅4号为稻瘟病抗性基因Pigm(t)的供体,以高产易感稻瘟病的品系武运粳29196为受体,在连续回交和自交过程中,利用与Pigm(t)紧密连锁的In Dels标记S95477和S29742进行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在BC2F1世代,进行花药培养,获得185个双单倍体群体(DH群体),从中筛选出82个含有Pigm(t)基因的改良株系。在经过对农艺性状、稻瘟病抗性的系统鉴定与稻米品质性状测定后,发现改良株系DH036和DH158的综合性状与武运粳29196已十分相近,且稻米品质有所提升,保持了武运粳29196丰产性的同时,稻瘟病抗性有了明显的提高。利用定向回交、花药培养和分子标记辅助选择相结合的技术体系,可明显提高稻瘟病抗性改良的预见性和准确性,缩短育种年限、加快育种进程。新育成的武运粳29196抗性改良系,为稻瘟病抗性育种提供了重要的遗传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抗稻瘟病基因pigm(t) 分子标记辅助选择 回交育种 花药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华南籼稻骨干亲本稻瘟病基因检测与抗性评价 被引量:4
13
作者 陈睿 陈子强 +3 位作者 凌波 农雯 田大刚 陈建民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86-398,共13页
选用Pi2、Piz-t、Pi9、Pi25、Pi5、Pita、Pia、Ptr、Pi1、Pikm、Pi54等11个抗稻瘟病基因的功能性分子标记,对华南稻区近年育成的90个籼稻骨干亲本进行抗性基因鉴定与稻瘟病抗性评价。结果表明,综合抗性等级达到高抗、抗、中抗、中感、... 选用Pi2、Piz-t、Pi9、Pi25、Pi5、Pita、Pia、Ptr、Pi1、Pikm、Pi54等11个抗稻瘟病基因的功能性分子标记,对华南稻区近年育成的90个籼稻骨干亲本进行抗性基因鉴定与稻瘟病抗性评价。结果表明,综合抗性等级达到高抗、抗、中抗、中感、感及高感的亲本分别为0份、3份、35份、38份、14份和0份,且年度间表现较为一致。不同鉴定时期的稻瘟病抗性级别相关性分析进一步显示,苗瘟与叶瘟、苗瘟与穗颈瘟以及叶瘟与穗颈瘟的抗性级别呈极显著正相关。对上述11个抗性基因在90个亲本中的分布进行检测,发现除Pi9基因以外,其他10个抗性基因在亲本中的分布频率分别为75.56%(Pi54)、70.0%(Pi5)、47.78%(Pi2)、31.11%(Pi25和Pia)、20.0%(Ptr)、15.56%(Pi1)、13.32%(Pita)、4.44%(Pikm)和1.11%(Piz-t)。11个抗性基因在不同省际间育成亲本中的分布频率差异较大。进一步结果表明,随着聚合抗性基因数量的增加,亲本抗性水平呈相应提升趋势,但不同抗性基因组合对于提升水稻亲本抗病性的贡献呈现明显差异。本研究为华南稻区新育成籼型常规水稻品种的合理布局及抗稻瘟病基因的育种应用提供有益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籼稻 稻瘟病 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0个抗稻瘟病基因在黄淮稻区粳稻品种(系)中的分布
14
作者 陈峰 房文文 +7 位作者 刘伟 王沙沙 王海凤 徐建第 朱文银 姜明松 张华 张士永 《北方水稻》 CAS 2024年第4期1-8,20,共9页
利用Pi5、Pii、Pib、Pita、Pita2、Pish、Pi54、Pia、Pizt、Pikm 10个抗瘟基因的分子标记,对94份黄淮稻区粳稻品种(系)进行了分子检测。结果表明,10个基因在供试品种中的分布频率分别为15.96%、15.96%、87.23%、37.23%、73.40%、85.11%... 利用Pi5、Pii、Pib、Pita、Pita2、Pish、Pi54、Pia、Pizt、Pikm 10个抗瘟基因的分子标记,对94份黄淮稻区粳稻品种(系)进行了分子检测。结果表明,10个基因在供试品种中的分布频率分别为15.96%、15.96%、87.23%、37.23%、73.40%、85.11%、59.57%、32.98%、29.79%、37.23%。在供试品种中,检测出5个抗瘟基因的品种最多,占供试品种总数的35.1%;检测出4、6、2、3、7、8、1个抗瘟基因的品种分别有23、19、6、6、4、2、1个。本研究初步明确了10个抗瘟基因在94份黄淮稻区水稻品种(系)的分布情况,为抗稻瘟病辅助育种提供了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淮稻区 稻瘟病基因 分子标记 HR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Pi2改良晚粳品系WPA4的稻瘟病抗性
15
作者 孙娜娜 胡慧 +7 位作者 赵明卓 孙铭若 徐俊英 李志新 杨隆维 刘海洋 田雨 邱先进 《中南农业科技》 2025年第5期250-252,共3页
通过分子标记辅助回交育种,将抗稻瘟病基因Pi2导入到晚粳品系WPA4中,改良WPA4的稻瘟病抗性。结果表明,改良系的稻瘟病抗性明显优于WPA4,改良系中抗稻瘟病,WPA4高感稻瘟病。改良系的生育期极显著缩短了6.3 d,但产量无显著差异,研究结果... 通过分子标记辅助回交育种,将抗稻瘟病基因Pi2导入到晚粳品系WPA4中,改良WPA4的稻瘟病抗性。结果表明,改良系的稻瘟病抗性明显优于WPA4,改良系中抗稻瘟病,WPA4高感稻瘟病。改良系的生育期极显著缩短了6.3 d,但产量无显著差异,研究结果为利用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培育高产抗稻瘟病的晚粳新品种提供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粳品系WPA4 稻瘟病 产量 分子育种 基因Pi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稻瘟病抗性基因挖掘与利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16
作者 杨婕 杨长登 +3 位作者 曾宇翔 侯雨萱 陈天晓 梁燕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591-603,共13页
稻瘟病是一种由子囊菌(Magnaportheoryzae)引起的病害,严重危害水稻的产量和品质。培育和种植抗病品种是控制稻瘟病最经济有效的措施。抗性基因的挖掘与利用是培育抗病品种的基础和关键。本文针对这个科学问题,总结了目前主流的稻瘟病... 稻瘟病是一种由子囊菌(Magnaportheoryzae)引起的病害,严重危害水稻的产量和品质。培育和种植抗病品种是控制稻瘟病最经济有效的措施。抗性基因的挖掘与利用是培育抗病品种的基础和关键。本文针对这个科学问题,总结了目前主流的稻瘟病抗性基因的挖掘技术,对已克隆的稻瘟病抗性基因及其应用现状进行梳理和分析;并对稻瘟病抗性基因挖掘利用以及未来发展方向进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瘟病 基因 基因挖掘 育种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苏太湖地区粳稻稻瘟病抗性基因(Pi2、Pita、Pib)的分布及抗病效应 被引量:3
17
作者 于雅洁 曹鹏辉 +6 位作者 宋云生 陈飞 乔中英 董明辉 朱勇良 谢裕林 袁彩勇 《江苏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769-776,共8页
为分析稻瘟病抗性基因Pi2、Pita、Pib在江苏太湖地区粳稻稻瘟病抗性育种中的作用,利用五引物扩增受阻突变体系(PARMS)检测技术,检测水稻稻瘟病抗性基因Pi2、Pita、Pib在江苏太湖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筛选培育的799份高世代稳定试验材料中... 为分析稻瘟病抗性基因Pi2、Pita、Pib在江苏太湖地区粳稻稻瘟病抗性育种中的作用,利用五引物扩增受阻突变体系(PARMS)检测技术,检测水稻稻瘟病抗性基因Pi2、Pita、Pib在江苏太湖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筛选培育的799份高世代稳定试验材料中的分布情况,并结合穗颈瘟人工接种鉴定结果分析基因型与抗性的关系。结果表明,在799份供试水稻品种中,以抗性基因Pib的分布频率最高,抗性基因Pita的分布频率也相对较高,抗性基因Pi2分布频率较低,多数材料携带2个抗性基因;在抗性基因组合中,Pita+Pib组合检出率较高,为44.81%(358/799)。田间抗病性鉴定结果表明,当供试材料中只存在单一抗病基因时,中抗级别以上材料占比为33.60%(86/256),当供试材料中存在复合基因型时,中抗级别以上材料占比为61.02%(299/490),表明抗性基因共存可以有效增强植株对稻瘟病的抗性。本研究结果为江苏太湖地区粳稻稻瘟病抗性基因聚合育种的选择提供了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瘟病 PARMS技术 基因 病育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94份水稻骨干材料抗稻瘟病基因和恢复基因的分子检测与分析 被引量:1
18
作者 张金霞 张倩倩 +6 位作者 王书玉 刘贺梅 孙建权 胡秀明 殷春渊 王和乐 张玉红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8-64,共7页
为明确6个抗稻瘟病基因(Pita、Pi54、Pia、Pib、Pikm、Pikh)和1个恢复基因(Rf1a)在水稻骨干材料及新品系中的基因型和分布情况,从而为今后抗稻瘟病基因和恢复基因的合理利用及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提供依据,利用6对扩增条带清晰、稳定的抗... 为明确6个抗稻瘟病基因(Pita、Pi54、Pia、Pib、Pikm、Pikh)和1个恢复基因(Rf1a)在水稻骨干材料及新品系中的基因型和分布情况,从而为今后抗稻瘟病基因和恢复基因的合理利用及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提供依据,利用6对扩增条带清晰、稳定的抗稻瘟病基因特异性分子标记对48份水稻品系的基因组DNA进行PCR扩增,利用恢复基因分子标记Rf1a对46份外引及自育恢复系材料进行检测。结果表明,在48份水稻骨干材料及品系中,单个种质携带的抗稻瘟病基因为1~6个,携带4个抗稻瘟病基因的品系最多,占总数的33.33%,其次为携带3个(22.92%)、2个(18.75%)抗稻瘟病基因的品系,携带6个抗稻瘟病基因的种质资源最少(4.17%);6个抗稻瘟病基因在48份水稻种质中的分布差异较大,Pib、Pikh、Pi54在供试粳稻中的分布最广泛,分布频率分别达到77.08%、64.58%、62.50%,其次为Pita、Pikm、Pia,分布频率分别为47.92%、41.67%、33.33%;48份水稻种质共有抗稻瘟病基因组合22个,其中组合Pia+Pi54+Pikh+Pib和组合Pi54+Pikh+Pib的水稻材料数量最多(各6份)。在46份外引及自育恢复系材料中,携带恢复基因Rf1a的占93.48%。通过分子标记手段明确了相关种质的抗稻瘟病基因类型,为抗稻瘟病和恢复系新品系的选育及亲本组配提供了较好的遗传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骨干材料 稻瘟病基因 恢复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中八个稻瘟病抗性基因特异分子标记的开发及应用 被引量:2
19
作者 杨好 黄衍焱 +5 位作者 王剑 易春霖 石军 谭楮湉 任文芮 王文明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25-534,共10页
【目的】为了明确水稻亲本的稻瘟病抗性基因组成,并有效地应用于水稻抗性育种,开发不受遗传背景限制的分子标记至关重要。这些分子标记能够精确地识别亲本中的抗性基因,为分子辅助育种提供重要的工具。【方法】发掘抗性基因编码区在155... 【目的】为了明确水稻亲本的稻瘟病抗性基因组成,并有效地应用于水稻抗性育种,开发不受遗传背景限制的分子标记至关重要。这些分子标记能够精确地识别亲本中的抗性基因,为分子辅助育种提供重要的工具。【方法】发掘抗性基因编码区在155份水稻材料中等位基因的核苷酸多态性位点,在特异性最强位点开发分子标记。【结果】经多重阳性及阴性对照或部分结果的重测序检验,为Pit、Pish、Pib、Pid3、Pi5、Pia、Pi54和Pita2/Ptr等8个抗性基因开发了有效的分子标记,并明确这些抗性基因在109个四川盆地常用育种亲本中的组成。其中,Pia基因不存在于这些亲本中,Pit、Pish、Pi54、Pid3、Ptr/Pita2、Pi5和Pib基因分别存在于3.67%、13.76%、14.68%、18.35%、24.77%、26.61%和38.53%的亲本中。另外,有21.10%的水稻亲本不含这些基因,35.78%的亲本只含有1个抗性基因,43.12%的亲本聚合了2~4个抗性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稻瘟病 基因 分子标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Pigm基因改良粳稻保持系的稻瘟病抗性研究 被引量:25
20
作者 张礼霞 王林友 +1 位作者 范宏环 王建军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424-431,共8页
选育和应用抗病品种是防治水稻稻瘟病经济有效的技术途径。为了改良粳稻保持系浙04B的稻瘟病抗性,以含稻瘟病广谱抗性基因Pigm的粳稻材料MP3为供体亲本,浙04B为受体亲本,通过杂交、回交并结合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将Pigm基因导入浙04B中,... 选育和应用抗病品种是防治水稻稻瘟病经济有效的技术途径。为了改良粳稻保持系浙04B的稻瘟病抗性,以含稻瘟病广谱抗性基因Pigm的粳稻材料MP3为供体亲本,浙04B为受体亲本,通过杂交、回交并结合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将Pigm基因导入浙04B中,利用分布于水稻12条染色体上的47个多态性SSR标记检测近等基因系的遗传背景回复率,获得了23份背景回复率>0.80的近等基因系。选用4个浙江省稻瘟病优势菌株Zj-5、Zj-8、13-37和13-41人工接种鉴定,23份近等基因系均表现为抗穗颈瘟。田间自然诱发鉴定结果表明,23份近等基因系叶瘟为0级,穗瘟均为1级,表现为抗穗瘟,表明近等基因系稻瘟病抗性明显提高。对10项农艺性状的考察结果表明,导入Pigm基因的近等基因系剑叶变短,千粒重增加,生育期延迟,株高增加,有效穗数、每穗总粒数和产量总体减少。本研究结果为选育抗稻瘟病新品种提供了材料,同时为Pigm基因抗病育种应用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稻瘟病 分子标记辅助选择 pigm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