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9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抗真菌药物echinocandins和pneumocandins类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2
1
作者 王栋海 钱秀萍 陈代杰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7期439-442,i004,共5页
新型抗真菌药物 echinocandins与 pneumocandins类的作用机制是能够非竞争性的抑制真菌细胞壁中 β- 1,3-葡聚糖合成酶的活性 ,进而引起真菌细胞壁的裂解以及细胞内外渗透压的改变从而将真菌细胞彻底杀死。本文综述了这两类药物的研究进... 新型抗真菌药物 echinocandins与 pneumocandins类的作用机制是能够非竞争性的抑制真菌细胞壁中 β- 1,3-葡聚糖合成酶的活性 ,进而引起真菌细胞壁的裂解以及细胞内外渗透压的改变从而将真菌细胞彻底杀死。本文综述了这两类药物的研究进展 ,主要包括它们的结构、分类、发现过程以及其中的三种上市或即将上市的药物 caspofungin、micafungin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真菌药物 ECHINOCANDINS Pneumocandins CASPOFUNGIN MICAFUNGIN ANIDULAFUNGI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菌药物和抗真菌药物使用强度与曲霉菌阳性率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7
2
作者 孙成春 于莉莉 +2 位作者 李继霞 毕玲玲 徐建江 《医药导报》 CAS 2016年第4期415-418,共4页
目的对抗菌药物和抗真菌药物使用强度与曲霉菌阳性率变化进行相关性分析,为抗菌药物及抗真菌药物的合理使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9—2013年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和2种第3代头孢菌素使用强度、4种抗真菌药物使用强度和同期... 目的对抗菌药物和抗真菌药物使用强度与曲霉菌阳性率变化进行相关性分析,为抗菌药物及抗真菌药物的合理使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9—2013年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和2种第3代头孢菌素使用强度、4种抗真菌药物使用强度和同期曲霉菌培养阳性率,用SPSS软件分析相互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5年中亚胺培南的使用强度与氟康唑的使用强度之间有显著正相关性,相关系数r=0.913(P<0.05);比阿培南的使用强度与伏立康唑的使用强度有显著正相关性,r=0.915(P<0.05);比阿培南的使用强度与曲霉菌阳性率有显著正相关性,r=0.918(P<0.05);伏立康唑的使用强度与曲霉菌阳性率有显著相关性,r=0.955(P<0.05);其他抗菌药物、抗真菌药物使用强度与曲霉菌阳性率无显著相关性。结论合理控制抗菌药物的用药强度可能使抗真菌药物的使用强度及曲霉菌感染率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菌药物 抗真菌药物 使用强度 曲霉菌 相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阴阴道念珠菌病患者阴道念珠菌对抗真菌药物的敏感性测量 被引量:6
3
作者 王洪生 骆志成 +2 位作者 武三卯 薛小云 周小黎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346-348,共3页
了解外阴阴道念珠菌病病原菌对抗真菌药物的敏感性,采用API法对分离自临床外阴阴道念珠菌病患者的120株念珠菌进行菌种鉴定;参照美国国家实验室标准委员会(NCCLS)M-27A方案(1997),采用微量法检测120株临床试验菌株、5株参考株及1株质量... 了解外阴阴道念珠菌病病原菌对抗真菌药物的敏感性,采用API法对分离自临床外阴阴道念珠菌病患者的120株念珠菌进行菌种鉴定;参照美国国家实验室标准委员会(NCCLS)M-27A方案(1997),采用微量法检测120株临床试验菌株、5株参考株及1株质量控制株对6种常用抗真菌药物的敏感性。结果显示:120株分离自外阴阴道念珠菌病患者的念珠菌中,白念珠菌105株(87.5%),非白念珠菌15株(12.5%);氟康唑、伊曲康唑、两性霉素B、酮康唑、特比萘芬及5-氟胞嘧啶对120株临床菌株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均数(μg/mL)分别为:9.474±2.329,0.305±0.062,0.599±0.062,0.855±0.377,9.970±3.324和14.819±5.180。提示氟康唑、伊曲康唑、两性霉素B和酮康唑对念珠菌显示一定的敏感性。外阴阴道念珠菌的主要菌种为白念珠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阴阴道念珠菌病 阴道念珠菌 抗真菌药物 最小抑菌浓度 药敏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eo-Sensitab纸片扩散法与NCCL SM27-A微量稀释法测定97株酵母对抗真菌药物敏感性的比较 被引量:5
4
作者 朱浩翔 张永信 +1 位作者 章强强 龙丰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506-510,共5页
目的比较Neo-Sensitab纸片扩散法和NCCLS微量稀释法的一致性,评价该商品化方案的稳定性。方法同时采用NCCLSM27-A微量稀释法和Neo-Sensitab纸片扩散法测定临床分离的97株酵母对两性霉素B(AMB)、氟康唑(FCZ)、5-氟胞嘧啶(5-FC)、酮康唑(K... 目的比较Neo-Sensitab纸片扩散法和NCCLS微量稀释法的一致性,评价该商品化方案的稳定性。方法同时采用NCCLSM27-A微量稀释法和Neo-Sensitab纸片扩散法测定临床分离的97株酵母对两性霉素B(AMB)、氟康唑(FCZ)、5-氟胞嘧啶(5-FC)、酮康唑(KCZ)和伊曲康唑(ITC)等五种常用抗真菌药物的敏感性。结果两种方法的药敏结果一致率分别为AMB100%,FCZ94.8%,5-FC93.8%,KCZ75.3%和ITC84.5%。结论纸片扩散法和微量稀释法药敏测试结果一致率较高,以FCZ、AMB和5-FC最佳,该方法检测敏感株的准确率较高,而在区分耐药株和中介株方面有所不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酵母 抗真菌药物 敏感性 NCCLS M27-A微量稀释法 Neo-Sensitab纸片扩散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5种抗真菌药物注射剂使用情况分析 被引量:6
5
作者 董卫华 黄泰康 +4 位作者 马平会 邹雅敏 张璐 申亚虎 董亚琳 《医药导报》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1388-1392,共5页
目的了解抗真菌药物的使用现状,促进其合理使用。方法回顾性调查使用过伊曲康唑、伏立康唑、卡泊芬净、米卡芬净及两性霉素B注射剂的住院患者643例,分析评价上述5种抗真菌药利用情况。结果血液内科和呼吸内科真菌感染患者最多,肺部感染... 目的了解抗真菌药物的使用现状,促进其合理使用。方法回顾性调查使用过伊曲康唑、伏立康唑、卡泊芬净、米卡芬净及两性霉素B注射剂的住院患者643例,分析评价上述5种抗真菌药利用情况。结果血液内科和呼吸内科真菌感染患者最多,肺部感染、恶性血液病、高血压、呼吸衰竭及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较常见的基础疾病。真菌病原学送检率69.7%,(1,3)-β-D葡聚糖检测送检率30.5%,半乳甘露聚糖检测送检率12.1%,培养真菌以曲霉菌和念珠菌为最多。74.8%患者使用≥2种抗真菌药物。伊曲康唑、伏立康唑、卡泊芬净的负荷剂量使用正确率分别为46.1%,40.3%和36.9%。抗真菌药物的用药时间为1~42 d。结论临床实践中需要进一步规范抗真菌药物注射剂的合理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真菌药物 药物利用评价 感染 真菌 侵袭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真菌药物研究进展 被引量:9
6
作者 代富英 王闵霞 +2 位作者 王天山 钟娟 谭红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2006年第2期355-361,共7页
本文概述了抗真菌药物的现状和近年来剂型、结构改造和筛选等方面的研究进展,着重介绍了-β1,3-D-葡聚糖合成酶抑制剂和抗真菌靶位的新进展,并对抗真菌药物研究开发中存在的问题和发展方向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抗真菌药物 β-1 3-D-葡聚糖合成酶抑制剂 抗真菌靶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真菌药物敏感性试验 被引量:5
7
作者 刘锦燕 项明洁 +2 位作者 张华 陈华 倪语星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CAS 2009年第2期143-147,共5页
关键词 抗真菌药物敏感试验 念珠菌 丝状真菌 体内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真菌对临床抗真菌药物的耐药机制 被引量:19
8
作者 崔宇慧 唐建国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733-737,共5页
真菌感染,尤其是深部真菌感染的发病率近年来呈上升趋势,抗真菌药物的大量使用引起了真菌耐药日益严重,严重影响了抗真菌药物治疗的效果,也增加了危重患者的病死率,因此对真菌耐药机制的研究十分必要。本文依据常用抗真菌药物的药物种类... 真菌感染,尤其是深部真菌感染的发病率近年来呈上升趋势,抗真菌药物的大量使用引起了真菌耐药日益严重,严重影响了抗真菌药物治疗的效果,也增加了危重患者的病死率,因此对真菌耐药机制的研究十分必要。本文依据常用抗真菌药物的药物种类,分别总结论述了近年来真菌耐药机制研究的新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菌 耐药机制 抗真菌药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真菌耐药的分子机制及新型抗真菌药物 被引量:6
9
作者 冷萍 郭秀丽 娄红祥 《生理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325-328,共4页
真菌耐药性的发生率日益增多,严重影响了抗真菌药物的治疗效果。在分子水平上了解真菌耐药性的发生机制对控制其耐药性的发展和新型抗真菌药物的研究和开发十分重要。本文介绍了近年来真菌耐药性研究的新进展,以及目前正处于研究阶段的... 真菌耐药性的发生率日益增多,严重影响了抗真菌药物的治疗效果。在分子水平上了解真菌耐药性的发生机制对控制其耐药性的发展和新型抗真菌药物的研究和开发十分重要。本文介绍了近年来真菌耐药性研究的新进展,以及目前正处于研究阶段的新型抗真菌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耐药性 机制 抗真菌药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真菌药物单独与联合应用对烟曲霉菌的体外抗菌活性研究 被引量:3
10
作者 樊新 徐修礼 +2 位作者 白庆咸 孙怡群 程晓东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CAS 2007年第2期90-92,共3页
目的了解常用抗丝状真菌药物对烟曲霉菌的体外抗菌活性,指导临床对侵袭性曲霉病的合理用药。方法药敏试验方法采用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研究所(CLSI)制定的用于产丝孢状真菌的体外药敏方案(M38-A),按规定的标准进行。结果4种抗丝状真菌... 目的了解常用抗丝状真菌药物对烟曲霉菌的体外抗菌活性,指导临床对侵袭性曲霉病的合理用药。方法药敏试验方法采用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研究所(CLSI)制定的用于产丝孢状真菌的体外药敏方案(M38-A),按规定的标准进行。结果4种抗丝状真菌药物卡泊芬净(CBF)、伏立康唑(VRC)、两性霉素B(AMB)、伊曲康唑(ICZ)对32株烟曲霉菌的MIC90分别为2.0mg/L、8.0mg/L、4.0mg/L、4.0mg/L,联合药物AMB+VRC、AMB+ICZ、VRC+ICZ的部分抑菌浓度(FIC)指数<1,分别为50.0%、43.75%、18.75%。结论烟曲霉菌对AMB和ICZ的耐药性不断升高。对于预防和治疗烟曲霉菌的轻、中度感染,VRC和ICZ可作为经验用药或初始治疗的首选药物;对中、重度的烟曲霉菌感染,应首选卡泊芬净治疗,并根据患者个体和病情发展情况合理调整抗真菌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曲霉菌 抗真菌药物 最低抑菌浓度 真菌 抗药性 微生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真菌药物雾化吸入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1
作者 卢鑫 孙文逵 施毅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67-70,共4页
免疫缺陷者肺部曲霉感染罹患率及病死率均高,虽然肺部真菌感染的治疗需要全身用药,但抗真菌药物局部雾化吸入作为一种辅助治疗仍为颇具吸引力的选择,因药物局部浓度高,全身暴露量小,可避免全身应用所致的不良反应。目前的循证医学依据... 免疫缺陷者肺部曲霉感染罹患率及病死率均高,虽然肺部真菌感染的治疗需要全身用药,但抗真菌药物局部雾化吸入作为一种辅助治疗仍为颇具吸引力的选择,因药物局部浓度高,全身暴露量小,可避免全身应用所致的不良反应。目前的循证医学依据仅限于在血液系统恶性肿瘤和肺移植患者应用两性霉素B预防真菌感染,据了解,伊曲康唑、伏立康唑和卡泊芬净雾化吸入已在研究中。根据临床试验评价两性霉素B各种制剂雾化吸入结果不一致,目前尚不能推荐常规应用抗真菌药雾化吸入,尚需进行设计良好的随机对照试验,以评价抗真菌药物雾化吸入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真菌药物 雾化吸入 真菌感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真菌药物单独和联合应用对曲霉体外药敏试验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敖俊红 杨燕妮 +2 位作者 周村建 钟白玉 郝飞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625-627,共3页
目的:探讨两性霉素B(AmB)、特比萘芬(TBF)、伊曲康唑(ICZ)、氟胞嘧啶(5-FC)和氟康唑(FCZ)在单独和联合用药时对曲霉的敏感性。方法:应用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制定的M38-A方案,单独用药时AmB、TBF和ICZ取100%生长抑制为最小抑菌浓... 目的:探讨两性霉素B(AmB)、特比萘芬(TBF)、伊曲康唑(ICZ)、氟胞嘧啶(5-FC)和氟康唑(FCZ)在单独和联合用药时对曲霉的敏感性。方法:应用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制定的M38-A方案,单独用药时AmB、TBF和ICZ取100%生长抑制为最小抑菌浓度(MIC),5-FC和FCZ取50%生长抑制为最小抑菌浓度,联合用药时取100%生长抑制为最小抑菌浓度,以部分抑菌浓度(FIC)来判定药物间的相互作用,药物间的相互作用解释为FIC≤0.5为协同作用,0.5<FIC≤1.0为相加作用,1.0<FIC≤2.0为无关作用,FIC>2.0为拮抗作用。结果:TBF对烟曲霉的MIC值明显高于黄曲霉和黑曲霉,ICZ对黄曲霉的MIC值较低,AmB对黑曲霉的MIC值较低,而对黄曲霉MIC值较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BF联合ICZ、AmB联合ICZ对曲霉菌属产生较好的协同相加作用,AmB联合TBF对曲霉主要表现为相加作用,5-FC和FCZ与其他药物联合应用对曲霉菌属表现为拮抗和无关作用。结论:单独用药时不同抗真菌药物对曲霉菌种的敏感性具有差异。TBF联合ICZ、AmB联合ICZ在体外对曲霉具有协同和相加作用,其效果优于其他药物的联合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曲霉菌属 抗真菌药物 药敏试验 药物协同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5种甾醇生物合成抑制剂类(SBIs)抗真菌药物对9种植物病原真菌的活性筛选 被引量:3
13
作者 张敏 赵炽娜 +3 位作者 韩飞 李旭军 李俊凯 徐志红 《农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82-187,共6页
为了寻找高效、低毒以及环境友好型的农药先导化合物,通过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5种甾醇生物合成抑制剂类(SBIs)抗真菌药物(益康唑、氟康唑、伏立康唑、酮康唑和咪康唑)对7种植物病原菌的抑制效果,选择其中活性较高的药物进行了防治小麦... 为了寻找高效、低毒以及环境友好型的农药先导化合物,通过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5种甾醇生物合成抑制剂类(SBIs)抗真菌药物(益康唑、氟康唑、伏立康唑、酮康唑和咪康唑)对7种植物病原菌的抑制效果,选择其中活性较高的药物进行了防治小麦白粉病和水稻纹枯病的盆栽试验及防治小麦条锈病和水稻纹枯病的田间药效试验。室内毒力测定结果表明:伏立康唑对供试的7种植物病原真菌的杀菌活性最高,其EC50值均低于0.349 mg/L,咪康唑对小麦赤霉病菌、梨黑斑病菌、西瓜枯萎病菌和香樟炭疽病菌,益康唑对梨黑斑病菌和西瓜枯萎病菌,以及酮康唑对水稻稻瘟病菌均表现出较强的杀菌活性,且均高于对照药剂苯醚甲环唑。盆栽试验结果显示:在药剂质量浓度为37.5 mg/L时,伏立康唑和氟康唑对小麦白粉病的防治效果分别为98.26%和89.11%,明显高于商品化杀菌剂三唑醇;在质量浓度为150 mg/L时,益康唑对水稻纹枯病的防治效果最好,为86.14%。田间试验结果表明:在有效剂量为240 g/hm^2时,氟康唑对小麦条锈病的防效为98.42%,益康唑对水稻纹枯病的防效为75.21%。研究结果表明,临床上的抗真菌药物氟康唑、伏立康唑和益康唑对植物病原真菌也具有很高的活性,可望作为农用杀菌剂的先导化合物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甾醇生物合成抑制剂 抗真菌药物 杀菌活性 毒力测定 田间药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真菌药物单用与联合应用他克莫司对镰刀菌体外抑菌作用的比较 被引量:2
14
作者 陈晓莲 丁辉 +4 位作者 刘红山 何宏 吴娇婵 胡献铝 钟兴武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653-658,共6页
目的测定临床分离的镰刀菌对抗真菌药物的敏感性,并研究免疫抑制剂他克莫司联合抗真菌药物使用的抗菌效果。方法以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CLSI)M27-Ed4及M38-A3方法测定氟康唑、伏立康唑、那他霉素和两性霉素B对24株临床分离致病... 目的测定临床分离的镰刀菌对抗真菌药物的敏感性,并研究免疫抑制剂他克莫司联合抗真菌药物使用的抗菌效果。方法以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CLSI)M27-Ed4及M38-A3方法测定氟康唑、伏立康唑、那他霉素和两性霉素B对24株临床分离致病镰刀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并采用棋盘法测定他克莫司分别联合4种抗真菌药物对镰刀菌的抗真菌作用。结果氟康唑、伏立康唑、那他霉素和两性霉素B对镰刀菌(24株)MIC范围分别是64~256μg/ml、1~8μg/ml、2~8μg/ml和1~8μg/ml。氟康唑与他莫克司对12.5%菌株(3/24)有协同效应,对所有菌株无拮抗效应;伏立康唑与他莫克司对4.2%菌株(1/24)有协同效应,对所有菌株无拮抗效应;那他霉素与他莫克司对16.7%菌株(4/24)有协同效应,对所有菌株无拮抗效应;两性霉素B与他莫克司对29.2%菌株(7/24)有协同效应,对所有菌株无拮抗效应。结论镰刀菌在体外对那他霉素敏感,对两性霉素B及伏立康唑部分敏感,与他克莫司联合应用时,均对少部分镰刀菌有联合效应,无拮抗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真菌药物 真菌性角膜溃疡 微生物敏感试验 镰刀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假丝酵母菌耐药与三唑类抗真菌药物应用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3
15
作者 周陈西 刘孟娟 +1 位作者 毛彩萍 王增 《医药导报》 CAS 2011年第10期1375-1377,共3页
目的分析白假丝酵母菌耐药性与三唑类抗真菌药物应用的相关性,为临床合理使用抗真菌药物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调查浙江省肿瘤医院2007年1月~2009年12月白假丝酵母菌对三唑类抗真菌药的耐药性、用药频度和药物利用情况,并分科室进行应... 目的分析白假丝酵母菌耐药性与三唑类抗真菌药物应用的相关性,为临床合理使用抗真菌药物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调查浙江省肿瘤医院2007年1月~2009年12月白假丝酵母菌对三唑类抗真菌药的耐药性、用药频度和药物利用情况,并分科室进行应用调查与分析。结果白假丝酵母菌对氟康唑的耐药率持续上升,与静脉用氟康唑以及氟康唑胶囊的用药频度均呈显著正相关(P<0.05)。放疗科和化疗科的氟康唑胶囊用药频度与白假丝酵母菌对氟康唑的耐药率呈显著正相关(P<0.05)。化疗科静脉用氟康唑用药频度与伏立康唑的耐药率呈显著正相关(P<0.05)。2009年7月后,用药品种增加,耐药率下降。结论增加用药品种,合理使用三唑类抗真菌药,有助于控制白假丝酵母菌耐药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真菌药物 三唑类 氟康唑 酵母菌 白假丝 耐药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真菌药物与Toll样受体在固有免疫应答中的作用 被引量:2
16
作者 吴婷 王敏 +1 位作者 苏欣 施毅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501-504,共4页
近年来免疫抑制人群逐渐增加,真菌已成为此类人群罹患感染性疾病最主要的病原体。随着全球真菌感染发病率的增加,致死率高,对真菌感染疾病认识不足、诊断困难、抗真菌药物疗效有限且已出现耐药的现状都是临床工作中面临的困难,因此... 近年来免疫抑制人群逐渐增加,真菌已成为此类人群罹患感染性疾病最主要的病原体。随着全球真菌感染发病率的增加,致死率高,对真菌感染疾病认识不足、诊断困难、抗真菌药物疗效有限且已出现耐药的现状都是临床工作中面临的困难,因此急需开拓新的治疗方向以应对真菌感染[1]。抗真菌药物除了对真菌的直接杀灭作用外,还可以通过激活机体固有免疫应答而抵御真菌感染。故本文围绕广谱抗真菌药物对固有免疫应答的影响,尤其是抗真菌药物与 Toll样受体(Toll‐like receptors ,TLR)在触发固有免疫应答间的关系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真菌药物 TOLL样受体 真菌感染 免疫应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真菌药物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8
17
作者 孙仁山 陈晓红 《医药导报》 CAS 2005年第4期314-315,共2页
 综述抗真菌药物的进展、耐药性的研究及不良反应,系统论述抗真菌药物的研究现状。
关键词 抗真菌药物 耐药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抗真菌药物研发进展及其作用靶点机制 被引量:3
18
作者 刘锦燕 郑彧鸣 项明洁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21-125,共5页
侵袭性真菌感染(invasive fungal infection,IFI)已经成为危害人类健康的严重威胁之一。尽管IFI的流行病学在过去20年中发生了变化,广谱抗真菌预防措施降低了传统危险因素患者的发病率,提高了患者的生存率,但由于一些稀有的真菌病原体... 侵袭性真菌感染(invasive fungal infection,IFI)已经成为危害人类健康的严重威胁之一。尽管IFI的流行病学在过去20年中发生了变化,广谱抗真菌预防措施降低了传统危险因素患者的发病率,提高了患者的生存率,但由于一些稀有的真菌病原体以及部分耐药菌株出现了对现有药物的抗药性,因此新型抗真菌药物的研发迫在眉睫[1-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侵袭性真菌感染 新型抗真菌药物 靶点 临床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标本类型中分离出白念珠菌对抗真菌药物敏感性分析 被引量:1
19
作者 张丽华 赖志刚 刘彦慧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0期628-630,共3页
目的探讨从不同类型标本中分离的白念珠菌菌株对常用抗真菌药物的耐药谱,为临床白念珠菌感染性疾病诊断和治疗提供理论和实验依据。方法用真菌鉴定卡及R osco真菌药敏纸片对分离出的所有白念珠菌作菌种鉴定和药敏实验,采用u检验分析从... 目的探讨从不同类型标本中分离的白念珠菌菌株对常用抗真菌药物的耐药谱,为临床白念珠菌感染性疾病诊断和治疗提供理论和实验依据。方法用真菌鉴定卡及R osco真菌药敏纸片对分离出的所有白念珠菌作菌种鉴定和药敏实验,采用u检验分析从男性生殖道分泌物、女性生殖道分泌物和痰液中分离出白念珠菌的药物敏感特点。结果从痰液中分离出的白念珠菌对5-氟胞嘧啶、两性霉素B、咪康唑、酮康唑和制霉菌素敏感率分别为97.8%、98.9%、83.1%、87.6%和99.9%;男性尿道分泌物中白念珠菌的敏感率分别是76.1%、81.1%、65.3%、71.6%和86.0%;女性生殖道分泌物中菌株分别是58.4%、71.3%、61.4%、62.4%和86.1%,三组之间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不同标本中分离出的白念珠菌对抗真菌的敏感性有显著性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念珠菌 耐药谱 抗真菌药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隐球菌临床分离株体外抗真菌药物的敏感性 被引量:1
20
作者 王莉 郑锐 +1 位作者 前崎繁文 河野茂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74-75,共2页
了解5种抗真菌药物对于不同国家临床分离的新型隐球菌株体外敏感性。体外药物敏感试验最为敏 感的仍是二性霉素B;唑类抗真菌剂对于新型隐球菌敏感性依次为VCZ、伊曲康唑、氟康唑;对于氟康唑耐药的新型 隐球菌对于VCZ和伊曲康唑也显示较... 了解5种抗真菌药物对于不同国家临床分离的新型隐球菌株体外敏感性。体外药物敏感试验最为敏 感的仍是二性霉素B;唑类抗真菌剂对于新型隐球菌敏感性依次为VCZ、伊曲康唑、氟康唑;对于氟康唑耐药的新型 隐球菌对于VCZ和伊曲康唑也显示较高的MIC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隐球菌 敏感性 抗真菌药物 最低抑菌浓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