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2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Xa23基因的水稻抗白叶枯病育种体系与应用
1
作者 杨龙树 张从合 +2 位作者 严志 申广勒 陈祖龙 《中国种业》 2025年第6期21-24,共4页
水稻白叶枯病(BB,Bacterial blight)是全球水稻的重要病害之一,严重制约水稻产量的提高和生产稳定性,威胁世界粮食安全。因此,水稻抗白叶枯病育种迫在眉睫,然而当前育种应用的水稻白叶枯病抗性基因多为垂直抗性基因,易导致抗性丧失,Xa2... 水稻白叶枯病(BB,Bacterial blight)是全球水稻的重要病害之一,严重制约水稻产量的提高和生产稳定性,威胁世界粮食安全。因此,水稻抗白叶枯病育种迫在眉睫,然而当前育种应用的水稻白叶枯病抗性基因多为垂直抗性基因,易导致抗性丧失,Xa23等广谱抗白叶枯病基因的育种应用是当前水稻育种的重要课题。阐述了安徽荃银高科种业股份有限公司基于Xa23基因搭建的水稻抗白叶枯病育种体系,成功选育了高抗白叶枯病的两系不育系双抗6S和恢复系兔恢3号,二者配组的组合白叶枯病抗性均达到中抗以上。相关内容可为水稻抗白叶枯病品种选育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抗白叶枯病 育种应用 育种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RNA-seq技术筛选药用野生稻抗白叶枯病相关基因 被引量:1
2
作者 杨雅云 张斐斐 +5 位作者 张发美 阿新祥 董超 汤翠凤 杨春云 戴陆园 《广东农业科学》 2024年第11期1-14,共14页
【目的】药用野生稻(Oryza officinalis)属于稻属CC染色体组,在长期的自然生存过程中,积累了大量适应恶劣环境的抗性基因。利用转录组测序(RNA-seq)挖掘植物抗病相关基因,为开展基因功能与调控机制研究等奠定基础。【方法】对云南省6个... 【目的】药用野生稻(Oryza officinalis)属于稻属CC染色体组,在长期的自然生存过程中,积累了大量适应恶劣环境的抗性基因。利用转录组测序(RNA-seq)挖掘植物抗病相关基因,为开展基因功能与调控机制研究等奠定基础。【方法】对云南省6个居群(Ⅰ~Ⅵ)的38份药用野生稻进行白叶枯病菌CX28-3和PXO99的抗性评价,以PXO99人工接种处理筛选到的药用野生稻36号(抗病)与37号(感病)植株为对象,于0、24、48 h取其叶片进行转录组测序分析,并预测药用野生稻抗白叶枯病相关基因。【结果】6个居群38份云南药用野生稻材料对2个菌株(CX28-3和PXO99)表现为不同的抗病性,总体为中抗至抗以上,其中抗病率最高的是Ⅴ居群、为93.50%,最低的是Ⅲ居群、为62.50%。38份药用野生稻对CX28-3菌株感病的植株有5份,感病率为13.15%;对PXO99菌株的感病率为42.10%,表明PXO99的致病力强。此外,抗2个菌株的药用野生稻材料有20份,占全部材料的66.67%,37号材料对2个菌株均表现为中感,36号材料对2个菌株都表现为抗。转录组测序共鉴定到75650个差异表达基因(DEGs)。GO功能富集分析显示,PXO99处理后共包含45个显著富集的生物进程GO类别,其中富集DEGs数量最多的集中在细胞过程、代谢过程、细胞解剖实体、绑定、催化活性等。KEGG富集分析表明,抗病和感病野生稻材料共显著富集到19个KEGG通路,其中与抗病相关的蛋白等KEGG通路显著富集上升,进一步明确抗病药用野生稻36号的抗病性受白叶枯病菌激发显著。筛选到共同DEGs 256个,11个基因可能与野生稻白叶枯病抗性密切相关;Unigene1184、Unigene15669、CL1239、CL1421、CL4899、CL660、CL74637个基因在抗病材料中上调表达,在感病材料中下调表达;Unigene18206、CL210、CL3554、CL92485个基因在抗病材料中下调表达,在感病材料中上调表达。【结论】6个居群38份云南药用野生稻材料对CX-28和PXO99菌株表现出不同的白叶枯病抗性,总体为中抗至抗以上。利用RNA-seq技术获得与药用野生稻白叶枯病(PXO99)抗性相关基因11个,可为药用野生稻抗白叶枯病相关基因的挖掘和功能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用野生稻 叶枯病 转录组测序 差异表达基因 代谢通路 病相关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产优质抗白叶枯病杂交晚籼组合华盛优1918的选育
3
作者 严秋平 廖天一 +6 位作者 张国文 康福利 孙兴强 张阳军 卢憬 纪建军 邓燕燕 《中国种业》 2024年第4期136-138,共3页
华盛优1918是北京金色农华种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用长粒优质三系不育系华盛A与抗稻瘟病、抗白叶枯病恢复系华恢1918配组而成的籼型三系弱感光杂交水稻组合。该组合于2021年通过广西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桂审稻2021149号,... 华盛优1918是北京金色农华种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用长粒优质三系不育系华盛A与抗稻瘟病、抗白叶枯病恢复系华恢1918配组而成的籼型三系弱感光杂交水稻组合。该组合于2021年通过广西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桂审稻2021149号,表现出高产稳产、米质优、抗白叶枯病等特点,适宜在桂中稻区南部和桂南稻区作晚稻种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水稻 华盛优1918 优质 抗白叶枯病 选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抗白叶枯病基因Xa23的PCR分子标记定位及辅助选择 被引量:82
4
作者 潘海军 王春连 +4 位作者 赵开军 章琦 樊颖伦 周少川 朱立煌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501-507,共7页
用Xa2 3的近等基因系CBB2 3及其感病轮回亲本JG30构建了包含 2 5 6 2个单株的F2 作图群体。通过分析 5 71个感病单株 ,找到 2个新的与Xa2 3基因连锁的SSR标记RM187和RM2 0 6 ,它们与Xa2 3之间的遗传图距分别为 7 1cM和 1 9cM。通过筛选 ... 用Xa2 3的近等基因系CBB2 3及其感病轮回亲本JG30构建了包含 2 5 6 2个单株的F2 作图群体。通过分析 5 71个感病单株 ,找到 2个新的与Xa2 3基因连锁的SSR标记RM187和RM2 0 6 ,它们与Xa2 3之间的遗传图距分别为 7 1cM和 1 9cM。通过筛选 12 0 0个RAPD引物 ,获得 2个与Xa2 3基因连锁的RAPD标记RpdH5和RpdS1184 ,与Xa2 3之间的遗传图距分别为 7 0cM和 7 6cM。利用丰富占 /CBB2 3、绿油占 /CBB2 3两个实际育种F2 群体 ,结合抗病性人工接种鉴定 ,测算了RpdS1184、RM2 0 6和RpdH5用于分子标记辅助选择 (MAS)的可能性。结果表明 ,对于丰富 2 3群体 ,RpdH5和RpdS1184的MAS准确率分别为 91 0 %和 87 3% ,如果同时使用这两个标记 ,可使MAS的准确率达 99%。对于绿油 2 3群体 ,RpdH5、RpdS1184和RM2 0 6的MAS准确率分别为 77 1%、81 1%和 80 8%。同时使用RpdH5、RpdS1184标记的MAS准确率为 90 3% ;同时使用RpdH5、RM2 0 6的准确率为 91 3% ;同时使用RpdH5、RM2 0 6、RpdS1184标记的准确率为 90 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抗白叶枯病基因 XA23 PCR分子标记 标记定位 辅助选择 人工接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携有抗白叶枯病新基因Xa23水稻近等基因系的构建及应用(英文) 被引量:52
5
作者 章琦 王春连 +5 位作者 赵开军 杨文才 乔枫 周永力 江祺祥 刘古春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206-210,共5页
1993~ 1998年 ,构建了携有抗稻白叶枯病新基因 Xa2 3的近等基因系 ,命名为 CBB2 3。以全生育期高度感病并具有改良株型的籼稻品种 JG30为轮回亲本 ,与携有 Xa2 3的抗性供体 H4杂交 ,JG30 / H4的 F1 通过回交、自交直至 B5F4,各世代均... 1993~ 1998年 ,构建了携有抗稻白叶枯病新基因 Xa2 3的近等基因系 ,命名为 CBB2 3。以全生育期高度感病并具有改良株型的籼稻品种 JG30为轮回亲本 ,与携有 Xa2 3的抗性供体 H4杂交 ,JG30 / H4的 F1 通过回交、自交直至 B5F4,各世代均用与目标基因 Xa2 3相对应的专化小种菌系 P6人工接种鉴定 ,同步进行株型和农艺性状选择 ,直至抗性稳定和农艺性状类似其轮回亲本。比较了 CBB2 3(携 Xa2 3)和 IRBB2 1(携 Xa2 1)对 2 0个菌系包括 10个菲律宾小种、3个日本小种和7个中国病原型代表菌系的抗谱 ,Xa2 3抗所有 2 0个菌系 ;Xa2 1抗 19个菌系 ,对菲律宾 10号小种则高度感病。用近等基因系 CBB2 3构建了 JG30 / CBB2 3组合的 F2 分离群体 ,通过 SSR标记筛选 ,初步将 Xa2 3定位于水稻第 11染色体。进一步筛选出 3个与 Xa2 3更紧密连锁的 AFL P标记。其中的 APKj2 3与 Xa2 3之间的图距约为 1.0 c M。并报道了在抗病育种中已有效的应用了携有 Xa2 3的近等基因系 CBB2 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白叶枯病新基因Xa23 水稻 近等基因系 应用 性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抗白叶枯病基因Xa21转基因水稻及其杂交稻研究 被引量:27
6
作者 吴家道 杨剑波 +8 位作者 许传万 李莉 向太和 倪大虎 汪秀峰 贾士荣 唐益雄 张世平 Claude M Fauquet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29-34,共6页
用基因枪转基因技术将高抗白叶枯病的Xa21基因导入中国三系杂交稻恢复系(明恢63)和保 持系(皖B)中,获得转基因水稻系,其中4个株系只含有Xa21基因,不合选择标记潮霉素抗性基因 hph。筛选抗白叶枯病转基因纯合系,... 用基因枪转基因技术将高抗白叶枯病的Xa21基因导入中国三系杂交稻恢复系(明恢63)和保 持系(皖B)中,获得转基因水稻系,其中4个株系只含有Xa21基因,不合选择标记潮霉素抗性基因 hph。筛选抗白叶枯病转基因纯合系,在田间种植6代,用PCR检测证明,Xa21基因能稳定遗传表达。 用转基因水稻配制两系杂交稻,杂交组合F1含有Xa21基因,既抗白叶枯病,又有较大的增产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XA21基因 转基因水稻 杂交稻 抗白叶枯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稻瘟病和抗白叶枯病两系水稻不育系的选育及其初步应用 被引量:14
7
作者 陈志伟 官华忠 +3 位作者 毛大梅 潘润森 周元昌 吴为人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078-1088,共11页
以优质两系不育系Y58S与携有多个抗病基因的优质保持系M215B杂交,F1抽穗期再与优质两系抗病不育系RGD-7S复交,通过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技术和系谱法育种相结合,选育出同时携有Pi-2、Pi-1、Pi-Kh、Xa21和Xa23的两系不育系禾9S。稻瘟病抗性表... 以优质两系不育系Y58S与携有多个抗病基因的优质保持系M215B杂交,F1抽穗期再与优质两系抗病不育系RGD-7S复交,通过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技术和系谱法育种相结合,选育出同时携有Pi-2、Pi-1、Pi-Kh、Xa21和Xa23的两系不育系禾9S。稻瘟病抗性表明,禾9S田间鉴定平均叶瘟发病率仅为2.5%(感病对照为83.0%),病情指数为0.6(感病对照为52.9),表现抗苗瘟;穗颈瘟平均发病率为38.3%(感病对照为88.5%),病情指数为8.0(感病对照为62.3),表现中抗穗颈瘟;室内鉴定抗菌株率为87.5%(感病对照为6.25%),表现为抗稻瘟病;田间和室内鉴定综合评价为中抗稻瘟病。白叶枯接菌鉴定表明,禾9S在用PX099、ZHE173和GD1358 3个菌株接菌14 d后的病斑长度分别为0.1 cm、0.1 cm和0.4 cm,与抗性供体亲本M215B相近(病斑长度分别为0.1 cm、0.1 cm和0.3 cm),明显短于对照品种RGD-7S(病斑长度分别为2.2 cm、7.4 cm和7.8 cm)和Y58S(病斑长度分别为1.3 cm、5.1 cm和5.5 cm)的病斑长度。主要特征特性观察表明,禾9S具育性转换起点温度低(23℃左右)、可繁性好、柱头外露率高、米质优等特点,目前利用禾9S已配组出禾两优676等10多个杂交稻新品种,其中禾两优676和禾两优639表现生育期适中、产量高、抗性好、稳产性好等特点,已分别于2019年5月和2020年6月通过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另有多个品种已进入各级续试或生产试验,表明该不育系具较好的推广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稻瘟病 抗白叶枯病 基因聚合 分子标记辅助选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东首个抗白叶枯病强毒菌系V型菌水稻品种白香占的选育 被引量:10
8
作者 曾列先 成太辉 +4 位作者 朱小源 陈深 杨健源 孔德全 杨祁云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19-19,28,共2页
利用抗Ⅴ型菌基因xa5结合稻瘟病抗源,选育出广东首个抗白叶枯病强毒菌系V型菌并抗稻瘟病的优质水稻新品种白香占。该品种的育成,对提升我省抗病育种水平,解决白叶枯病强毒菌系V型菌病区及稻瘟病区生产所需具有深远的影响。
关键词 水稻 香占 选育 抗白叶枯病Ⅴ型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抗白叶枯病恢复系的分子育种 被引量:10
9
作者 易懋升 丁效华 +3 位作者 张泽民 曾瑞珍 李文涛 张桂权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4,共4页
利用4类粳型亲籼系与携带有2个恢复基因Rf3、Rf4和4个抗白叶枯病基因Xa4、xa5、xa13和Xa21的品系构建回交群体,应用与目标基因紧密连锁的以PCR为基础的分子标记进行辅助选择(MAS).在BC1F1选择到2个恢复基因和4个抗白叶枯病基因全杂合的... 利用4类粳型亲籼系与携带有2个恢复基因Rf3、Rf4和4个抗白叶枯病基因Xa4、xa5、xa13和Xa21的品系构建回交群体,应用与目标基因紧密连锁的以PCR为基础的分子标记进行辅助选择(MAS).在BC1F1选择到2个恢复基因和4个抗白叶枯病基因全杂合的植株19个.在BC1F2对19个当选株系进行MAS,共选择到28株至少含有4个纯合目标基因的单株,其中3个单株在6个目标基因座位上均带有纯合目标基因型.测交结果表明,选取的2个具6个纯合目标基因的单株对野败型细胞质雄性不育系有良好的恢复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恢复基因 抗白叶枯病基因 分子标记辅助选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培育抗白叶枯病水稻恢复系 被引量:59
10
作者 薛庆中 张能义 +2 位作者 熊兆飞 李羽中 朱立煌 《浙江农业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6期581-582,共2页
目前国内推广应用的杂交水稻组合杂种优势强,增产潜力大,但多数缺乏对白叶枯病的抗性.多年来用常规技术改良恢复系和不育系的抗病性进展不快,其原因是已发现的多数抗病基因和恢复基因均属显性基因,在杂交后代中产生纯合重组体的概... 目前国内推广应用的杂交水稻组合杂种优势强,增产潜力大,但多数缺乏对白叶枯病的抗性.多年来用常规技术改良恢复系和不育系的抗病性进展不快,其原因是已发现的多数抗病基因和恢复基因均属显性基因,在杂交后代中产生纯合重组体的概率很低,同时抗性鉴定手续繁杂,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抗白叶枯病 恢复系培育 分子标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mRNA差异显示法分离水稻抗白叶枯病相关基因 被引量:4
11
作者 王洁 王春连 +3 位作者 樊金娟 章琦 孔繁玲 赵开军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0期1373-1376,共4页
关键词 水稻叶枯病 病相关基因 MRNA差异显示法 抗白叶枯病 分离 叶枯病 防卫基因 调控基因 叶枯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玉米PEPC基因和抗白叶枯病基因Xa25的水稻聚合育种 被引量:5
12
作者 高东迎 郭士伟 +2 位作者 何冰 张彦 焦德茂 《江苏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5-9,共5页
利用转玉米PEPC基因水稻HPTER(高感水稻白叶枯病)和抗白叶枯病水稻HX-3(具有抗白叶枯病基因Xa25)杂交,获得F1杂种,并对F1杂种进行花药培养,获得42株二倍体植株。通过对这些植株后代进行抗白叶枯病性鉴定,PEPC酶活性和光合速率测定及PCR... 利用转玉米PEPC基因水稻HPTER(高感水稻白叶枯病)和抗白叶枯病水稻HX-3(具有抗白叶枯病基因Xa25)杂交,获得F1杂种,并对F1杂种进行花药培养,获得42株二倍体植株。通过对这些植株后代进行抗白叶枯病性鉴定,PEPC酶活性和光合速率测定及PCR检测,最后获得同时具有玉米PEPC基因和抗白叶枯病基因Xa25的水稻聚合株系7个,这些株系的农艺性状较HPTER有较大改善,可作为培育高产、抗白叶枯病水稻新品种的种质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PEPC基因 抗白叶枯病基因Xα25 聚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白叶枯病弱感光型杂交稻恢复系广恢1002的选育与应用 被引量:4
13
作者 王丰 柳武革 +9 位作者 黄慧君 朱满山 李金华 廖亦龙 付崇允 刘迪林 曾学勤 马晓智 霍兴 孔乐 《广东农业科学》 CAS 2022年第9期74-83,共10页
培育和推广抗病抗逆性强的弱感光型迟熟水稻品种,对于充分发挥华南稻区中南部晚造后期良好的光温资源优势提高晚稻产量和品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综合利用常规育种与分子育种技术,将显性广谱抗白叶枯病基因Xa7和互作感光基因LP1(LH2)、... 培育和推广抗病抗逆性强的弱感光型迟熟水稻品种,对于充分发挥华南稻区中南部晚造后期良好的光温资源优势提高晚稻产量和品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综合利用常规育种与分子育种技术,将显性广谱抗白叶枯病基因Xa7和互作感光基因LP1(LH2)、LP2(LH2)聚合至恢复系中,培育出具有互作感光特性的抗白叶枯病迟熟恢复系广恢1002。利用该恢复系组配育成的吉丰优1002、泰优1002等7个抗白叶枯病迟熟高产杂交稻通过国家或省级品种审定。其中,吉丰优1002不仅高产稳产,而且抗病、抗倒性强,适应性广,被农业农村部认定为超级稻,是广东省农业主导品种,已连续5年成为华南地区年推广面积最大的弱感光型品种;泰优1002米质优,在第三届全国优质稻品种食味鉴评中获金奖,已大面积推广应用,也是广东省农业主导品种。针对广恢1002系列杂交稻的特征特性,制订其在广东和海南的高产制种技术措施,创造了吉丰优1002在海南制种4.59~4.97 t/hm2的高产制种记录。探讨了抗白叶枯病杂交稻的育种策略和提高互作感光型迟熟恢复系选育效率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稻 弱感光 恢复系 抗白叶枯病 分子标记辅助选择 育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普通野生稻杂交后代抗白叶枯病鉴定筛选 被引量:4
14
作者 殷富有 李维蛟 +3 位作者 郭怡卿 张敦宇 黄兴奇 程在全 《江西农业学报》 CAS 2010年第8期81-84,共4页
为了从野生稻中发掘优异的水稻白叶枯病抗性材料,拓宽栽培稻抗白叶枯病遗传基础,达到控制水稻白叶枯病的目的,对合系35与元江普通野生稻远缘杂交后代不同世代的不同株系材料分年度进行了抗白叶枯病能力的鉴定和分析,并调查了后代材料对... 为了从野生稻中发掘优异的水稻白叶枯病抗性材料,拓宽栽培稻抗白叶枯病遗传基础,达到控制水稻白叶枯病的目的,对合系35与元江普通野生稻远缘杂交后代不同世代的不同株系材料分年度进行了抗白叶枯病能力的鉴定和分析,并调查了后代材料对水稻白叶枯病的抗病能力,获得了一批高抗和中抗材料,为今后定位高抗白叶枯病基因以及水稻抗病育种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通野生稻 远缘杂交后代 抗白叶枯病基因 鉴定筛选 Hybrid Wild Rice Bacterial Blight 水稻叶枯病 性材料 遗传基础 病能力 病育种 不同世代 栽培稻 株系 元江 控制 合系 分析 定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子标记辅助选育广谱抗白叶枯病光敏不育系3418S的研究简报 被引量:4
15
作者 罗彦长 王守海 李成荃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00年第6期701-701,共1页
应用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技术 ,通过一次杂交 ,三次回交和一次自交 ,一年二代 ,经 3~ 4a时间获得 3418S近等基因系 ,接种鉴定抗白叶枯病水平达到IRBB2 1。
关键词 分子标记 抗白叶枯病 光敏不育系 3418S 水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太湖晚粳抗白叶枯病遗传研究 被引量:4
16
作者 万建民 朱立宏 《江苏农业学报》 CSCD 1990年第3期1-9,共9页
根据抗感杂交6个世代群体的分析,选用4个白叶枯病菌系接种,研究了江苏省太湖地区8个晚粳品种的抗白叶枯病遗传。结果表明,品种与菌系间有明显的特异性互作,抗病性受感病亲本遗传背景的影响。小爱2号对菌系KS-6-6,KS-1-21和JS 49-6的抗... 根据抗感杂交6个世代群体的分析,选用4个白叶枯病菌系接种,研究了江苏省太湖地区8个晚粳品种的抗白叶枯病遗传。结果表明,品种与菌系间有明显的特异性互作,抗病性受感病亲本遗传背景的影响。小爱2号对菌系KS-6-6,KS-1-21和JS 49-6的抗性表现受2对隐性基因控制,而对浙173则表现为受多基因控制。反之,风景稻对浙173和KS-1-21的抗性受1对隐性基因控制,而对KS-6-6和JS 49-6则表现受多基因控制;大绿种对4个菌系的抗性一致,受1对显性基因支配。小爱2号和大绿种分别与黄玉、Ranta,Emas和早生爱国3号测交,表明其抗性基因与Xa-1,Xa-2和Xa-3呈非等位关系。讨论了有关抗病性遗传基础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粳 抗白叶枯病 遗传 杂交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优质抗白叶枯病两系杂交水稻晶两优3987的选育与应用 被引量:1
17
作者 孙振彪 符辰建 +4 位作者 胡小淳 秦鹏 吴挺飞 符星学 杨远柱 《农业科技通讯》 2022年第2期223-225,共3页
晶两优3987是两用核不育系晶4155S与恢复系华恢3987配组育成的两系杂交稻晚稻新组合,由湖南亚华种业科学研究院杂交选育而成。该组合具有株型适中、丰产稳产性好、生育期适宜、抗白叶枯病、米质优等特性,2020年通过国家审定。本文作者... 晶两优3987是两用核不育系晶4155S与恢复系华恢3987配组育成的两系杂交稻晚稻新组合,由湖南亚华种业科学研究院杂交选育而成。该组合具有株型适中、丰产稳产性好、生育期适宜、抗白叶枯病、米质优等特性,2020年通过国家审定。本文作者介绍了晶两优3987的选育过程、特征特性、产量表现,以及栽培技术和制种技术要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系杂交水稻 抗白叶枯病 晶两优3987 选育 特征特性 制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育成的抗白叶枯病杂交稻协优218通过江西省品种审定
18
作者 彭应财 《中国稻米》 2002年第3期23-23,共1页
关键词 分子标记辅助选择 抗白叶枯病 杂交稻 协优218 江西 品种审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白叶枯病水稻新品系J694的选育及应用前景分析
19
作者 李梅 奉志高 吴献强 《安徽农学通报》 2009年第3期83-83,119,共2页
J694是从明恢63/Y05//辐恢838杂交复交选育而成的水稻品系,具有生育期适宜、主要农艺性状优良、开花习性好、恢复性强、高抗白叶枯病等特点,具有良好的生产应用前景。
关键词 水稻 抗白叶枯病 选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抗白叶枯病稻种的RGA初析 被引量:9
20
作者 姬广海 张世光 +2 位作者 魏兰芳 崔汝强 徐绍忠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0期969-974,共6页
根据水稻抗白叶枯病Xa2 1基因的富含亮氨酸重复区域 (LRR)和番茄抗细菌性斑点病 (Pseudomonassyringaepv tomato)的Pto基因编码蛋白质激酶的DNA序列 ,设计 2对引物用于扩增抗水稻白叶枯病品种中的抗病基因同源序列。经聚丙烯酰胺凝胶电... 根据水稻抗白叶枯病Xa2 1基因的富含亮氨酸重复区域 (LRR)和番茄抗细菌性斑点病 (Pseudomonassyringaepv tomato)的Pto基因编码蛋白质激酶的DNA序列 ,设计 2对引物用于扩增抗水稻白叶枯病品种中的抗病基因同源序列。经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和聚类分析 ,结果表明供试抗病品种间具有丰富的RGA多态性 ,用同一引物测定的属于同一簇的品种显示相似的抗性和抗谱。从XLRRfor/XLRRrev引物的聚类图中可知 ,在遗传距离为 0 2 5时 ,测试的 4 7个抗白叶枯病水稻品种可分为 9个簇。其中 3、4、7组为主要组群 ,第 3组包括 2 3个水稻品种 ,在遗传距离为 0 2时 ,可进一步分为 5个亚群。RGA分析结果为水稻抗病育种选择亲本和利用品种布局进行白叶枯病生态控制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叶枯病 病基因同源序列 RGA指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