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三七叶甙制备抗癌活性成分20(R)-人参皂甙-Rh_2和人参皂甙Rg_3 被引量:11
1
作者 陈业高 黄荣 +2 位作者 桂世鸿 吕瑜平 文净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69-70,共2页
20(R)-ginsenoside-Rh2,ginsenoside-Rg3 and 20(S)-ginsenoside Rg3 were prepared by the hydrolysis of leaf saponins of Panax notoginseng(Burk.)F.H.Chen with solution of 50% acetic acid and then column chromatograph... 20(R)-ginsenoside-Rh2,ginsenoside-Rg3 and 20(S)-ginsenoside Rg3 were prepared by the hydrolysis of leaf saponins of Panax notoginseng(Burk.)F.H.Chen with solution of 50% acetic acid and then column chromatography on silica gel.Their structures were characterized by spectroscopic analysis,chemical degradation and comparison with authentic sampl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七叶甙 抗癌活性成分 20(R)-人参皂甙-Rh2 人参皂甙RG3 20(s)-人参皂甙Rg3 中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南海总合草苔虫抗癌活性成分研究:一个新的大环内酯的分离鉴定(英文) 被引量:1
2
作者 林厚文 刘皋林 +2 位作者 易杨华 姚新生 吴厚铭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473-478,共6页
目的:研究中国南海总合草苔虫中的抗癌活性成分。方法:通过分级萃取和多种硅胶柱层析(Sephadex LH-20凝胶过滤、ODS反相层析和HPLC)追踪分离抗癌活性成分;利用电喷雾离子质谱(ESI-MS)和高分辨(600 MHz)核磁共振二维谱技术鉴定化合物的... 目的:研究中国南海总合草苔虫中的抗癌活性成分。方法:通过分级萃取和多种硅胶柱层析(Sephadex LH-20凝胶过滤、ODS反相层析和HPLC)追踪分离抗癌活性成分;利用电喷雾离子质谱(ESI-MS)和高分辨(600 MHz)核磁共振二维谱技术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分离得到一个新的具有显著抗肿瘤活性的大环内酯bryostatin 19(1)。同时还首次自中国海域的该种苔虫中分离鉴定了5个bryostatins类大环内酯抗癌活性化合物:bryostatin 4,5,6,10,18。Bryostatin 19显示很强的体外抗癌活性,对U937细胞的ED50值为3.2 nmol/L。结论:我国南海总合草苔虫资源丰富,并且含有新结构的抗癌活性草苔虫内酯。本研究结果为今后的新药研制与开发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总合草苔虫 抗肿瘤药 草苔虫素 抗癌活性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鬼臼类植物内生真菌的分离及其抗癌活性研究 被引量:15
3
作者 王兴红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2006年第5期723-727,共5页
通过对三属四种鬼臼类植物地下茎内生真菌的分离,发现鬼臼类植物地下茎中内生真菌的物种类型极其丰富,主要分布在地下茎的表皮层和维管组织中,来源于外界环境。通过对包括鬼臼类植物在内的7种植物内生真菌的抗癌活性测定,发现内生真菌... 通过对三属四种鬼臼类植物地下茎内生真菌的分离,发现鬼臼类植物地下茎中内生真菌的物种类型极其丰富,主要分布在地下茎的表皮层和维管组织中,来源于外界环境。通过对包括鬼臼类植物在内的7种植物内生真菌的抗癌活性测定,发现内生真菌的抗癌活性与宿主有密切有关系,鬼臼类植物地下茎内生真菌含有较高比例的抗癌活性菌株。宿主种类、地理位置都会影响内生真菌的分布,进而影响活性菌株出现的频率。通过对所有鬼臼类植物地下茎内生真菌次生代谢产物的深入分析,并没有发现产生鬼臼毒素的内生真菌,鬼臼类植物地下茎内生真菌的抗癌活性成分是独立产生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鬼臼类植物 抗癌活性成分 内生真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药用植物猫人参有效成分研究(Ⅱ)——氨基酸成分分析 被引量:4
4
作者 冯懿挺 陈绍瑗 +1 位作者 姜维梅 傅承新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89-190,共2页
关键词 药用植物 猫人参 大籽猕猴桃 氨基酸 抗肿瘤机制 抗癌活性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抗癌高等植物资源 被引量:14
5
作者 冯建灿 李爱琴 刘敏 《经济林研究》 1999年第1期38-43,共6页
1引言癌症已成为严重危害人类生命健康、且难以治愈的病症之一。据世界卫生组织估计,全世界每年约有500万人因患各种恶性肿瘤而死亡。为治疗和预防癌症,世界各地的科学家和医务工作者已经而且仍将继续进行深入研究,特别是在有效... 1引言癌症已成为严重危害人类生命健康、且难以治愈的病症之一。据世界卫生组织估计,全世界每年约有500万人因患各种恶性肿瘤而死亡。为治疗和预防癌症,世界各地的科学家和医务工作者已经而且仍将继续进行深入研究,特别是在有效治疗药物的研制开发方面做了大量的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癌植物 植物资源 中国 抗癌活性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然药物的抗癌作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1
6
作者 陈娇 张蔚 雷曼殊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3期4086-4087,共2页
宫颈癌是一种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在全球其发病率仅次于乳腺癌,病死率高,所以有效地治疗宫颈癌、提高患者生存质量是医者需要热切关注的问题。宫颈癌术后联合化疗能明显提高患者5年生存率,但抗癌药多对人体正常细胞产生毒副作用,... 宫颈癌是一种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在全球其发病率仅次于乳腺癌,病死率高,所以有效地治疗宫颈癌、提高患者生存质量是医者需要热切关注的问题。宫颈癌术后联合化疗能明显提高患者5年生存率,但抗癌药多对人体正常细胞产生毒副作用,因此,从天然动植物中提取高效无毒的抗癌活性成分成为近年来研究的热点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药物 抗癌作用 妇科恶性肿瘤 术后联合化疗 抗癌活性成分 5年生存率 宫颈癌 生存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方红豆杉不同部位紫杉醇含量的分析 被引量:50
7
作者 苏应娟 王艇 +8 位作者 李雪雁 范国宽 柯亚永 朱建明 廖文波 史志强 吴惠勤 杨礼香 葛发欢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2001年第2期19-20,33,共3页
采用高压液相法分析了南方红豆杉不同部位的抗癌活性成分紫杉醇 (taxol)的含量 ,并与东北红豆杉、云南红豆杉紫杉醇的含量相比较。结果表明 ,南方红豆杉果实、种子、枝条和叶均具有较高的开发利用价值 。
关键词 南方红豆杉 紫杉醇 高压液相法 抗癌活性成分 部位 含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银莲花属植物的化学及药理研究概况 被引量:22
8
作者 曹沛 吴凤锷 丁立生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2004年第6期581-584,520,共5页
本文简要综述了银莲花属植物的化学和药理研究。迄今已有多被银莲花等 10余种该属植物的化学成分和药理活性研究报道 ,共分离鉴定了抗癌活性成分竹节香附素A等以三萜皂苷为主的近 10 0个化学成分 ,其中约 5 0个为从该属植物中首先发现... 本文简要综述了银莲花属植物的化学和药理研究。迄今已有多被银莲花等 10余种该属植物的化学成分和药理活性研究报道 ,共分离鉴定了抗癌活性成分竹节香附素A等以三萜皂苷为主的近 10 0个化学成分 ,其中约 5 0个为从该属植物中首先发现的新化合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理研究 新化合物 抗癌活性成分 三萜皂苷 化学成分 香附 药理活性 莲花 植物 分离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花菜越冬设施高产栽培技术 被引量:3
9
作者 张振超 潘永飞 +2 位作者 戴忠良 秦文斌 山溪 《长江蔬菜》 2021年第11期24-26,共3页
导读:青花菜营养价值高,且富含抗癌活性成分,深受消费者喜爱。针对春节消费市场的巨大需求,开展塑料大棚越冬反季节高产栽培技术研究,对填补重大节日蔬菜缺口,提高种植户种植效益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青花菜 大棚越冬 反季节 种植效益 种植户 抗癌活性成分 营养价值高 春节消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开发药用树叶前景广阔
10
作者 春晨 红星 《农村新技术》 1995年第8期14-14,共1页
关键词 银杏叶 保健饮料 树叶 发药 杜仲叶 挥发油 黄酮化合物 抗衰老 抗癌活性成分 侧柏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沙棘种质叶和茎的5-羟色胺和香豆素含量比较分析 被引量:1
11
作者 杨伞伞 丁健 +3 位作者 阮成江 单金友 李雪柔 关莹 《黑龙江农业科学》 2018年第9期72-75,共4页
5-羟色胺和香豆素均为天然抗癌生物活性成分。为比较不同沙棘种质叶和茎的5-羟色胺和香豆素含量差异。以8份不同沙棘种质的叶和茎为试验材料,采用甲醇法提取沙棘叶和茎的5-羟色胺和香豆素;利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仪(LC-MS/MS)测定5-羟色... 5-羟色胺和香豆素均为天然抗癌生物活性成分。为比较不同沙棘种质叶和茎的5-羟色胺和香豆素含量差异。以8份不同沙棘种质的叶和茎为试验材料,采用甲醇法提取沙棘叶和茎的5-羟色胺和香豆素;利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仪(LC-MS/MS)测定5-羟色胺和香豆素含量。结果表明:沙棘茎的5-羟色胺含量为840~4 410μg·g^(-1),香豆素含量为11.97~25.73μg·g^(-1),叶片的5-羟色胺和香豆素含量分别为12.50~213.75μg·g^(-1)和10.29~21.08μg·g^(-1);在同一沙棘种质中,茎的5-羟色胺含量显著高于叶片,而香豆素含量在叶和茎间相差较小;品系2016-03茎的5-羟色胺和香豆素含量均最高,分别为4 410和25.73μg·g^(-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棘 抗癌生物活性成分 5-羟色胺 香豆素 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