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肺结核抗痨治疗前后高分辨率CT征象变化 被引量:10
1
作者 谈高 柳学国 +2 位作者 李占军 洪国斌 张翠运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2003年第1期57-59,共3页
目的 评价早期 活动性肺结核化疗前后高分辨率CT(HRCT)征象改变。方法 总结了 80例肺结核病例影像检查资料。在治疗期间 ,对其 (66例初诊和 14例复发肺结核患者 )行HRCT随访 1至 2 4个月。结果 随访的 80例活动性肺结核HRCT征象中 ... 目的 评价早期 活动性肺结核化疗前后高分辨率CT(HRCT)征象改变。方法 总结了 80例肺结核病例影像检查资料。在治疗期间 ,对其 (66例初诊和 14例复发肺结核患者 )行HRCT随访 1至 2 4个月。结果 随访的 80例活动性肺结核HRCT征象中 ,最常见的小叶中心病变 (直径 2~ 4mm的结节或树枝状线形结构 )多数 (75 % )在开始治疗 6个月内消失。结论 小叶中心病变不仅是早期肺结核的最常见特征性HRCT征象 ,亦可是这种疾病活动的可靠标准 ,其存在与否同其他实验室检查相结合可用于监测抗结核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结核 高分辨CT 抗痨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味定喘汤联合抗痨治疗对重症肺结核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免疫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4
2
作者 龚惠莉 陈艳 +1 位作者 张燕玲 冯明玉 《世界中医药》 CAS 2018年第12期3066-3069,共4页
目的:探究加味定喘汤联合抗痨治疗对重症肺结核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4月至2017年10月浦东新区肺科医院收治的重症肺结核患者79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n=40)和对照组(n=39),对照组给予西医抗... 目的:探究加味定喘汤联合抗痨治疗对重症肺结核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4月至2017年10月浦东新区肺科医院收治的重症肺结核患者79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n=40)和对照组(n=39),对照组给予西医抗痨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加味定喘汤治疗,2组均连续治疗2月。检测2组患者治疗前后T淋巴细胞亚群、炎性因子水平及中医证候积分;统计2组临床疗效及痰菌转阴率,并记录2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2组全血CD3^+、CD4^+比例及观察组CD4^+/CD8^+显著升高,且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 <0. 01),2组CD8+比例显著降低(P <0. 01),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 <0. 01); 2组血清TNF-α、IL-6、hs-CRP水平显著降低,且观察组上述炎性因子指标均低于对照组(P <0. 01); 2组盗汗、发热、咳痰、乏力、食欲下降积分及总分显著降低(P <0. 05或P <0. 01),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 <0. 01);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5. 56%,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0. 45%(P <0. 05);治疗2个月后,对照组痰菌转阴率为43. 59%,显著低于观察组的67. 50%(P <0. 01);治疗期间观察组未发生不良反应,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 13%,2组间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加味定喘汤联合抗痨可有效缓解重症肺结核患者临床症状,提高免疫功能,减轻炎性反应,安全性高,且疗效显著优于单独西医抗痨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肺结核 加味定喘汤 抗痨治疗 临床疗效 炎性因子 免疫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味定喘汤联合抗痨治疗对重症肺结核患者临床疗效及对患者血气的影响 被引量:4
3
作者 龚惠莉 王瑾 +1 位作者 袁晓峰 张燕玲 《世界中医药》 CAS 2018年第10期2409-2412,共4页
目的:探讨加味定喘汤联合抗痨治疗对重症肺结核患者临床疗效及对患者血气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6月至2017年8月上海市浦东新区肺科医院收治的重症肺结核患者136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8例。对照组采用... 目的:探讨加味定喘汤联合抗痨治疗对重症肺结核患者临床疗效及对患者血气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6月至2017年8月上海市浦东新区肺科医院收治的重症肺结核患者136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8例。对照组采用抗痨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加味定喘汤进行治疗,1个月为1个疗程,2组均连续治疗3个疗程。统计2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2组治疗后病灶吸收情况、痰菌转阴率、病灶空洞闭合情况;检测并比较2组治疗前后血气指标及肺功能水平。结果:治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85. 29%、69. 12%,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后观察组痰菌转阴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后观察组病灶空洞闭合的患者比例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病灶空洞增大的患者比例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2组PaCO_2水平下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2组PaO_2、SpO_2、OI水平及FVC、PEF、FEV_1及MMEF水平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且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加味定喘汤联合抗痨治疗可有效缓解重症肺结核患者临床症状,提升对致病菌的清除率,促进病灶空洞闭合,改善患者血气指标及肺功能,临床疗效突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肺结核 加味定喘汤 抗痨治疗 血气指标 肺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刚藤配伍抗痨药物对女性生殖器结核的治疗作用 被引量:1
4
作者 邓国华 姚丹 +3 位作者 徐改凤 钟洪兰 邓惠娟 刘志辉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5期2547-2549,共3页
目的:观察金刚藤胶囊配伍抗痨药物对女性生殖器结核治疗的临床疗效及副作用。方法:采用随机分组方法,分研究(金刚藤组)和对照两组,治疗3个月后,对比分析两组疗效。结果:两组间治疗第1个月后、第2个月后的有效率比较有差异(P<0.05);而... 目的:观察金刚藤胶囊配伍抗痨药物对女性生殖器结核治疗的临床疗效及副作用。方法:采用随机分组方法,分研究(金刚藤组)和对照两组,治疗3个月后,对比分析两组疗效。结果:两组间治疗第1个月后、第2个月后的有效率比较有差异(P<0.05);而第3个月后的总有效率比较P>0.05。研究组与对照组治疗后T细胞亚群的CD3+、CD4+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CD4+/CD8+比值升高并恢复正常,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后,研究组CD4+T细胞及CD4+/CD8+比值的增幅与对照组相比更为显著(P<0.05)。结论:金刚藤胶囊配伍抗痨药物治疗女性生殖器结核,可使女性生殖器结核患者CD4+T细胞及CD4+/CD8+比值升高,改善患者的免疫功能,提高治疗效果,缩短疗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刚藤胶囊 女性生殖器结核 抗痨治疗 T细胞免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脏上皮样血管内皮细胞瘤一例报道 被引量:2
5
作者 刘芳 刘英辉 +2 位作者 李秀平 刘金星 李兵顺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307-307,共1页
关键词 黑便 上腹胀痛 食欲不振 上皮样血管内皮细胞瘤 患者 抗痨治疗 肝脏 进行性 尿黄 全身乏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岁以下肺癌的临床特点 被引量:1
6
作者 郑智 潘铁成 +6 位作者 李军 汤应雄 潘友民 陈涛 宋定伟 胡敏 张霓 《中国肺癌杂志》 CAS 2005年第2期94-94,共1页
关键词 20岁 临床特点 1987~2002年 纤维支气管镜检查 肿瘤家族史 胸部X线片 临床资料 肺癌患者 平均年龄 发病时间 首发症状 痰中带血 抗痨治疗 肿瘤发生 支气管内 吸烟史 肺结核 新生物 癌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腮腺结核的声像学诊断(附20例分析)
7
作者 张艳萍 王晓岩 王建华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1992年第3期43-45,共3页
发生于腮腺的淋巴结核,经常被误诊为肿瘤,给病人和医生带来了一些不必要的麻烦。回顾我们自1989年开始运用B超仪检查的20例腮腺结核病例,总结并分析此病的声像学特点,对今后的腮腺结核的正确诊断将有一定的帮助。一、资料和方法本组病例... 发生于腮腺的淋巴结核,经常被误诊为肿瘤,给病人和医生带来了一些不必要的麻烦。回顾我们自1989年开始运用B超仪检查的20例腮腺结核病例,总结并分析此病的声像学特点,对今后的腮腺结核的正确诊断将有一定的帮助。一、资料和方法本组病例中,男6例,女14例;年龄在25岁到65岁之间;病程为半月至二年;有全身症状者(低烧、盗汗等)2例,局部有自觉症状(疼痛、肿块时大时小感觉)和有阳性体征(压痛、肿块与皮肤粘连等)16例;18例经手术后病理证实,2例经抗痨治疗后随诊证实。所用B超诊断仪为Aloka-190,SSD-256,SSD-720,SSD-630东芝公司的UB-40等。患者取平卧位,颈下垫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腮腺结核 声像学 阳性体征 抗痨治疗 垫枕 声像图 东芝公司 声像特点 后方回声 内部回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脊髓内多发性结核瘤伴脊髓空洞症1例报告
8
作者 王锐 彭志秦 +1 位作者 田增民 王亚明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2005年第11期686-686,693,i0001,共3页
关键词 多发性结核瘤 脊髓空洞症 脊髓内 双下肢麻木 结核性脑脊髓膜炎 不适症状 抗痨治疗 下肢肌肉萎缩 多家医院 双下肢瘫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部恶性黄色肉芽肿影像学诊断
9
作者 秦秀云 刘实 时季成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1992年第2期77-78,共2页
患者男,36岁。2年前第一次入院,当时患者左腰部间歇性隐痛伴发烧、恶心呕吐4月余,经抗痨治疗未见好转,经抗生素治疗好转.2个月后再度高烧达40℃并昏迷入院。查体:左中腹部压痛,无反跳痛,左肾区压痛及叩击痛,未触及肿块。血沉36mm/小时。
关键词 恶性黄色肉芽肿 影像学诊断 左腰部 抗痨治疗 肾区压痛 腹膜后肿瘤 跳痛 左侧腹部 腹部压痛 左肾下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始神经外胚叶肿瘤1例报道
10
作者 罗云 曾瀚庆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6年第2期292-292,共1页
关键词 原始神经外胚叶肿瘤 进行性双下肢无力 慢性硬膜下积液 结核性脑膜炎 双下肢麻木 大小便障碍 病例资料 抗痨治疗 自行停药 呼吸困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多发性浆膜腔积液为首发症状的系统性红斑狼疮1例
11
作者 黄建国 贺江虹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6年第2期231-231,共1页
关键词 多发性浆膜腔积液 系统性红斑狼疮 首发症状 左侧胸腔积液 结核性浆膜腔积液 强的松治疗 抗痨治疗 心包积液 乙胺丁醇 过敏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年轻女性慢性腰背痛(续)
12
作者 张铁超 侯树勋 姚长海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2005年第1期37-37,i002,共2页
关键词 慢性腰背痛 术中 年轻女性 植骨融合术 椎体 抗痨治疗 病灶清除 变性 骨形成 冰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进行性播散性马尔尼菲青霉菌病1例
13
作者 辛晓峰 孙正明 康晓明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1991年第2期177-177,共1页
本病是由马尔尼菲青霉菌引起的罕见深部真菌病。可广泛累及多器官,死亡率极高。1973年由DisaIvo 首次报告以来,国内外共报告20例,死亡17例。我院收治1例,报告如下:司某,男,32岁,退伍战士,1978年曾在云南河口居住2年,1982年及1984年2次... 本病是由马尔尼菲青霉菌引起的罕见深部真菌病。可广泛累及多器官,死亡率极高。1973年由DisaIvo 首次报告以来,国内外共报告20例,死亡17例。我院收治1例,报告如下:司某,男,32岁,退伍战士,1978年曾在云南河口居住2年,1982年及1984年2次因痰中带血,摄胸片示左上肺大泡。1988年出现右颊部口腔粘膜溃疡,病理活检示结核可能,经抗痨治疗1年无效。1990年2月咳嗽、咳痰、咯血伴低热,张口与吞咽困难,声音嘶哑,胸片示两上肺大泡伴肺间质性炎症,行抗炎治疗无效。1990年8月因口腔溃疡加重入我院口腔科,因两肺病变而转入呼吸科。体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部真菌病 播散性 马尔尼菲青霉菌 肺间质性炎症 口腔粘膜溃疡 抗痨治疗 摄胸片 肺大泡 病理活检 口腔溃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人膈疝被长期误诊为包裹性胸腔积液
14
作者 陶剑英 沈复兴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1992年第1期81-82,共2页
患者男性,54岁。曾于1986年体验时发现左下胸壁有桃核大的阴影,膈肋角稍钝,当地医院诊断为“包裹性胸膜炎”,进行抗痨治疗半年,未再复查。自1989年冬出现轻度咳嗽伴左胸闷,不发热,痰少,于1990年10月25日来本院门诊,胸片示左下胸壁内有12... 患者男性,54岁。曾于1986年体验时发现左下胸壁有桃核大的阴影,膈肋角稍钝,当地医院诊断为“包裹性胸膜炎”,进行抗痨治疗半年,未再复查。自1989年冬出现轻度咳嗽伴左胸闷,不发热,痰少,于1990年10月25日来本院门诊,胸片示左下胸壁内有12×13cm 半圆形阴影,密度均匀,境界清晰,膈肋阴影可见。胸部 CT 示左下胸壁内有9×5.5cm 低密度块影,边界清楚,CT 值为-100Hu,诊断为左下胸壁脂肪瘤而收住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包裹性胸腔积液 包裹性胸膜炎 抗痨治疗 肋角 痰菌 隔肌 通气功能障碍 胃肠内容物 无症状 脱落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脾结核1例
15
作者 陈信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4年第10期1119-1119,共1页
关键词 脾结核 抗痨治疗 上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