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抗病毒颗粒现代研究进展及关键问题分析 被引量:3
1
作者 田世民 谢锦 +5 位作者 蔡信福 尚强 李东 韩丽 张定堃 郑川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2284-2292,共9页
抗病毒颗粒由经典名方“白虎汤”“清瘟败毒饮”“菖蒲郁金汤”加减化裁而成,由板蓝根、石膏、芦根、地黄、郁金、知母、石菖蒲、广藿香、连翘组成,具有清热祛湿、凉血解毒的功效,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其在抗病毒、抗菌、抗炎、解热等方... 抗病毒颗粒由经典名方“白虎汤”“清瘟败毒饮”“菖蒲郁金汤”加减化裁而成,由板蓝根、石膏、芦根、地黄、郁金、知母、石菖蒲、广藿香、连翘组成,具有清热祛湿、凉血解毒的功效,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其在抗病毒、抗菌、抗炎、解热等方面疗效显著,在临床上主要用于流感、上呼吸道感染、腮腺炎的治疗。然而,抗病毒颗粒的现代研究较为薄弱,系统性不强,亟待采用现代评价手段“说明白讲清楚”抗病毒颗粒疗效及其起效基础。基于此,本文对抗病毒颗粒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临床应用、质量控制等方面进行了系统梳理,提出了现代研究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思路,以期为抗病毒颗粒的二次开发与大品种培育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病毒颗粒 化学成分 药理作用 临床应用 质量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抗病毒颗粒中射干苷、绿原酸和苦参碱 被引量:6
2
作者 沙东旭 郝延军 +1 位作者 康强 孙苓苓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1928-1933,共6页
目的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建立抗病毒颗粒(鱼腥草、川射干、山豆根、忍冬藤、板蓝根、贯众、白芷、重楼和青蒿)中射干苷、绿原酸和苦参碱的定量测定方法。方法 Diamonsil C18(200 mm×4.6 mm,5μm)色谱柱,乙腈-0.4%磷酸溶液(20∶... 目的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建立抗病毒颗粒(鱼腥草、川射干、山豆根、忍冬藤、板蓝根、贯众、白芷、重楼和青蒿)中射干苷、绿原酸和苦参碱的定量测定方法。方法 Diamonsil C18(200 mm×4.6 mm,5μm)色谱柱,乙腈-0.4%磷酸溶液(20∶80)(射干苷)、甲醇-0.4%磷酸溶液(35∶65)(绿原酸)和乙腈-0.1%磷酸溶液(用三乙胺调节pH值至8.0)(20∶80)(苦参碱)为流动相,检测波长265 nm(射干苷)、327 nm(绿原酸)和210 nm(苦参碱),柱温30℃,体积流量0.8mL/min。结果射干苷、绿原酸和苦参碱分别在0.04~2.01μg(r=0.999 9)、0.08~4.05μg(r=0.999 9)和0.20~5.01μg(r=0.999 8)范围内呈良好线性关系;平均回收率分别为100.6%(RSD为1.64%)、99.9%(RSD为1.86%)和99.0%(RSD为1.81%)。结论本法简便可行,结果准确,无干扰,可用于抗病毒颗粒的质量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射干苷 绿原酸 苦参碱 抗病毒颗粒 高效液相色谱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病毒颗粒HPLC指纹图谱建立及9种成分同时测定 被引量:5
3
作者 陈婷 成旭东 +2 位作者 王玳珠 蒋斌 沈夕坤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2044-2048,共5页
目的建立抗病毒颗粒(金银花、连翘、蒲公英等)HPLC指纹图谱,并同时测定新绿原酸、绿原酸、隐绿原酸、咖啡酸、木犀草苷、异绿原酸B、3,5-二咖啡酰奎宁酸、4,5-二咖啡酰奎宁酸、蒙花苷的含有量。方法该药物水提液的分析采用ZORBAX Eclips... 目的建立抗病毒颗粒(金银花、连翘、蒲公英等)HPLC指纹图谱,并同时测定新绿原酸、绿原酸、隐绿原酸、咖啡酸、木犀草苷、异绿原酸B、3,5-二咖啡酰奎宁酸、4,5-二咖啡酰奎宁酸、蒙花苷的含有量。方法该药物水提液的分析采用ZORBAX Eclipse XDB-C18色谱柱(4.6 mm×250 mm,5μm);流动相乙腈-水(含0.1%甲酸),梯度洗脱,体积流量1.0 mL/min;检测波长320 nm;柱温30℃。结果 12批样品指纹图谱中有17个共有峰,并指认出其中10个,相似度大于0.97,无明显分类。9种成分在各自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2>0.999 0),平均加样回收率97.34%~102.69%,RSD 0.79%~2.20%。结论该方法准确、重复性好,可用于抗病毒颗粒的质量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病毒颗粒 指纹图谱 化学成分 HPL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银马抗病毒颗粒抗菌、抑制迟发性超敏免疫反应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7
4
作者 张俊明 郭晟 +3 位作者 方铝 余华 钟小群 张爱华 《世界中医药》 CAS 2013年第7期790-792,共3页
目的:研究银马抗病毒颗粒抑菌及对迟发性免疫反应的作用。方法:通过体外试管倍比稀释法及体内抗菌,观察银马抗病毒颗粒的抗菌作用;通过二硝基氟苯对小鼠致敏试验,观察银马抗病毒颗粒对小鼠的迟发性免疫反应的作用。结果:银马抗病毒颗粒... 目的:研究银马抗病毒颗粒抑菌及对迟发性免疫反应的作用。方法:通过体外试管倍比稀释法及体内抗菌,观察银马抗病毒颗粒的抗菌作用;通过二硝基氟苯对小鼠致敏试验,观察银马抗病毒颗粒对小鼠的迟发性免疫反应的作用。结果:银马抗病毒颗粒药物浓度为0.125g·mL-1时,在体外对金黄色葡萄菌、乙型溶血性链球菌、甲型链球菌、绿脓杆菌及肺炎双球菌具有抑菌作用;银马抗病毒颗粒能降低致病菌对小鼠的死亡率;银马抗病毒颗粒具有抑制小鼠迟发性免疫反应的作用。结论:银马抗病毒颗粒具有体外、体内抑菌的作用,具有抑制迟发性超敏反应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马抗病毒颗粒 迟发性免疫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抗病毒颗粒中苦参碱的含量 被引量:9
5
作者 曾德成 《中成药》 CAS CSCD 1999年第4期175-177,共3页
用反相HPLC法分离并测定抗病毒颗粒中苦参碱的含量。用十八烷基硅键合硅烷胶为填充剂,乙腈-0.025mol/l硫酸铵-十二烷基硫酸钠[35∶65∶0.6(g),硫酸(1→5)溶液调节pH3.0]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 用反相HPLC法分离并测定抗病毒颗粒中苦参碱的含量。用十八烷基硅键合硅烷胶为填充剂,乙腈-0.025mol/l硫酸铵-十二烷基硫酸钠[35∶65∶0.6(g),硫酸(1→5)溶液调节pH3.0]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05nm;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7.73%;RSD为1.1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相 抗病毒颗粒 苦参碱 高效液相色谱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华法林与抗病毒颗粒联用对国际标准化比值的影响 被引量:1
6
作者 王连红 张莉 +4 位作者 李金 吴艳 曾莉 贾朝菊 龙乾 《护理研究(上旬版)》 2013年第7期1957-1958,共2页
[目的]观察抗病毒颗粒对心脏瓣膜置换术后使用华法林抗凝效果的影响,为心脏瓣膜置换术病人提供健康指导。[方法]选取接受过二尖瓣置换、主动脉瓣置换或双瓣置换任一种手术后长期服用华法林抗凝治疗,且发生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征兆或已发生... [目的]观察抗病毒颗粒对心脏瓣膜置换术后使用华法林抗凝效果的影响,为心脏瓣膜置换术病人提供健康指导。[方法]选取接受过二尖瓣置换、主动脉瓣置换或双瓣置换任一种手术后长期服用华法林抗凝治疗,且发生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征兆或已发生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病人20例,给予抗病毒颗粒治疗,并于服用前、服用后第3天、停用后第3天监测国际标准化比值(INR)并观察病人有无不良反应发生。[结果]服药后第3天与服药前、停药后第3天INR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服药前与停药后第3天INR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例出现不良反应,发生率15%,其中小范围皮肤瘀斑2例,牙龈出血1例。[结论]华法林与抗病毒颗粒联用可导致INR升高,提示长期口服华法林的病人应慎用抗病毒颗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瓣膜置换术 抗病毒颗粒 华法林 国际标准化比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抗病毒颗粒中黄芩苷的含量
7
作者 曾勇 金秀娥 孙卫平 《中国兽药杂志》 2004年第6期13-14,共2页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抗病毒颗粒中黄芩苷的含量。用C18色谱柱(150mm×3.9mm,5μm),以甲醇-磷酸二氢钠缓冲液(0.2mol/L,pH2.7)(42∶58,V/V)为流动相,流速为1mL·min-1,检测波长为275nm。黄芩苷在0.02~0.1mg/mL的浓度范围内...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抗病毒颗粒中黄芩苷的含量。用C18色谱柱(150mm×3.9mm,5μm),以甲醇-磷酸二氢钠缓冲液(0.2mol/L,pH2.7)(42∶58,V/V)为流动相,流速为1mL·min-1,检测波长为275nm。黄芩苷在0.02~0.1mg/mL的浓度范围内,峰面积与浓度呈良好线性关系,r=0.9999,回收率为98.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效液相色谱法 测定技术 抗病毒颗粒 黄芩苷 含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病毒颗粒对人工感染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的临床疗效试验 被引量:2
8
作者 柴小敏 孙娜 +2 位作者 晏永新 孙耀贵 李宏全 《中国兽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36-41,I0003,共7页
为研究抗病毒颗粒对鸡传染性支气管炎(IB)的治疗效果,选取SPF鸡胚测定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BV)标准株M41型的鸡胚半数感染量(EID_(50))以确定攻毒剂量。选取8日龄健康雏鸡360只,随机分为6组,除空白对照组外,均用10^4.27EID50 IBV第3... 为研究抗病毒颗粒对鸡传染性支气管炎(IB)的治疗效果,选取SPF鸡胚测定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BV)标准株M41型的鸡胚半数感染量(EID_(50))以确定攻毒剂量。选取8日龄健康雏鸡360只,随机分为6组,除空白对照组外,均用10^4.27EID50 IBV第3代鸡胚尿囊液滴鼻点眼感染雏鸡,0.2 mL/只,感染72 h。A、B、C组分别在饮水中按8 g/L水、4 g/L水、2 g/L水的剂量添加抗病毒颗粒;D组为阳性药物组,按25 g/kg饲料添加麻杏石甘散,连续给药5 d;E组为空白对照组;F组为病毒对照组。测定药物对各组雏鸡的临床疗效、平均增重、免疫器官指数、靶器官中IBV N基因的拷贝数、气管中IFN-β的表达量及其各组织病理学观察。结果显示,与F组相比,在感染IBV第12天和第15天时,A组雏鸡的法氏囊指数均显著升高(P<0.05),A、B组雏鸡气管、支气管、肺脏中IBV N基因的拷贝数均显著降低(P<0.05),能显著上调气管中IFN-β的表达量(P<0.05),且呈剂量依赖性。研究表明,抗病毒颗粒对IB具有显著的治疗作用,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病毒颗粒 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 临床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病毒颗粒药理作用研究 被引量:6
9
作者 武晋孝 侯丽丽 +2 位作者 刘春龙 张丽 晏永新 《中国兽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18-120,124,共4页
为研究抗病毒颗粒的抑菌、抗病毒、解热及抗炎作用,采用平皿法考察抗病毒颗粒的体外抑菌作用;以流感病毒株接种小鼠,研究抗病毒颗粒体内抗病毒作用;用大鼠干酵母致热模型、小鼠二甲苯致炎模型研究抗病毒颗粒的解热、抗炎作用。结果显示... 为研究抗病毒颗粒的抑菌、抗病毒、解热及抗炎作用,采用平皿法考察抗病毒颗粒的体外抑菌作用;以流感病毒株接种小鼠,研究抗病毒颗粒体内抗病毒作用;用大鼠干酵母致热模型、小鼠二甲苯致炎模型研究抗病毒颗粒的解热、抗炎作用。结果显示,抗病毒颗粒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链球菌和溶血性链球菌具有较好的体外抑菌作用;对甲型流感病毒FM1引起的小鼠死亡有较好的保护作用;能明显降低发热模型动物体温;能明显抑制小鼠的耳肿胀度。提示,抗病毒颗粒具有体外抑菌、体内抗病毒、解热、抗炎作用,可为其临床应用及其作用机制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病毒颗粒 抑菌 病毒 解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抗病毒颗粒质量标准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崔庆艳 杨怀雷 +2 位作者 刘敏 倪淑玲 王永生 《特产研究》 2018年第2期47-51,共5页
本研究采用薄层色谱(TLC)法分别对儿童抗病毒颗粒中的大青叶、黄芩、柴胡进行定性鉴别,并运用高效液相法测定大青叶中靛玉红的含量,从而建立儿童抗病毒颗粒的质量标准控制方法。通过TLC法能够清晰地显示出大青叶、柴胡和黄芩的特征斑点... 本研究采用薄层色谱(TLC)法分别对儿童抗病毒颗粒中的大青叶、黄芩、柴胡进行定性鉴别,并运用高效液相法测定大青叶中靛玉红的含量,从而建立儿童抗病毒颗粒的质量标准控制方法。通过TLC法能够清晰地显示出大青叶、柴胡和黄芩的特征斑点,且阴性对照无干扰;靛玉红在0.806μg/mL^12.264μg/mL范围内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回收率为100.07%,RSD值为0.90%。本方法结果准确可信,操作简单可行,为儿童抗病毒颗粒的质量控制提供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抗病毒颗粒 薄层鉴别 高效液相色谱法 靛玉红 质量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贯叶金丝桃抗病毒颗粒中藁本挥发油β-环糊精包合物制备研究
11
作者 邢建国 陆华 +1 位作者 吴韬 窦勤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8期609-611,共3页
目的 :研究藁本挥发油的提取及 β 环糊精包合藁本挥发油的最佳工艺。 方法 :采用单因素试验 ,以挥发油收得率为评价提取工艺指标 ;采用正交试验 ,以挥发油包结率和包合物收得率为评价包合工艺指标。结果 :最优提取工艺条件为 :藁本加 ... 目的 :研究藁本挥发油的提取及 β 环糊精包合藁本挥发油的最佳工艺。 方法 :采用单因素试验 ,以挥发油收得率为评价提取工艺指标 ;采用正交试验 ,以挥发油包结率和包合物收得率为评价包合工艺指标。结果 :最优提取工艺条件为 :藁本加 8倍量水 ,浸泡 4h ,提取挥发油 6h ;最佳包合工艺条件为 :β CYD与油按 4∶0 .75 (g∶mL)配比 ,在 30℃包合 1h。 结论 :此工艺得率较高可以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藁本挥发油 β—环糊精包合物 正交实验 制备工艺 贯叶金丝桃抗病毒颗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猪瘟的综合防治
12
作者 祁淑娟 马英合 《中兽医学杂志》 2018年第8期18-18,共1页
猪瘟是一种具有多样性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的猪传染病,俗称'烂肠瘟',急性猪瘟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高,是严重危害养猪业的主要疾病之一。早期诊断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对控制和消灭猪瘟,降低经济损失有重要的意义。1病因1.1猪瘟是由... 猪瘟是一种具有多样性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的猪传染病,俗称'烂肠瘟',急性猪瘟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高,是严重危害养猪业的主要疾病之一。早期诊断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对控制和消灭猪瘟,降低经济损失有重要的意义。1病因1.1猪瘟是由黄病毒科瘟病毒属的猪瘟病毒引起,本病只对猪敏感,各种年龄、性别的猪均易感。健康猪接触病猪的粪尿、泪腺分泌物、血液和内脏而发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猪瘟 抗病毒颗粒 黄芪多糖注射液 猪瘟疫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