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天然小分子诱生机体抗病毒细胞因子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胡小鹏 金哲 贺震旦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1487-1500,共14页
天然小分子是中药、药用植物和天然药物的重要活性成分,是重要的药物资源研究方向和内容。大多数抗病毒药用植物,如夏枯草、黄芪和黄芩等,其活性成分均为天然小分子。抗病毒细胞因子为一类生物体中具有联系机体固有免疫和特异性免疫应答... 天然小分子是中药、药用植物和天然药物的重要活性成分,是重要的药物资源研究方向和内容。大多数抗病毒药用植物,如夏枯草、黄芪和黄芩等,其活性成分均为天然小分子。抗病毒细胞因子为一类生物体中具有联系机体固有免疫和特异性免疫应答,捕杀或抑制体内病毒的小分子功能蛋白。近年来研究表明,植物中的多酚类、苷类以及寡糖等小分子化合物可调控机体内源抗病毒细胞因子的表达水平,继而作用于各类DNA或RNA病毒:一方面刺激机体产生抗病毒蛋白,直接捕杀病毒;另一方面联动机体固有免疫和获得性免疫应答,抑制病毒复制,抗病毒感染,清除被病毒感染的细胞。本文综述了近几十年药用植物天然小分子诱生机体细胞因子抗病毒的作用及机制研究,并由此提出这类活性天然小分子将可能成为新一类的抗病毒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毒中药 抗病毒细胞因子 天然小分子 作用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皮下基因免疫可诱导机体抗病毒细胞免疫反应 被引量:1
2
作者 王全兴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1994年第1期89-89,共1页
以往的实验表明,横纹肌可通过直接注射DNA表选质粒后转基因并有效表达产物。但横纹肌内不含有如树突状细胞,巨噬细胞及淋巴细胞等免疫细胞而不能提呈抗原并激活免疫系统。由于皮肤及牯膜的特殊解剖位置是许多抗原免括一些病毒首先接... 以往的实验表明,横纹肌可通过直接注射DNA表选质粒后转基因并有效表达产物。但横纹肌内不含有如树突状细胞,巨噬细胞及淋巴细胞等免疫细胞而不能提呈抗原并激活免疫系统。由于皮肤及牯膜的特殊解剖位置是许多抗原免括一些病毒首先接触的部位,表皮及真皮下突含的淋巴细胞中含有大量的免疫细胞,这些细胞将抗原捕捉后,处理井提呈给T细胞,激括免疫系统。皮下注射DNA后,转染靶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下基因免疫 诱导 抗病毒细胞 免疫反应 免疫细胞
全文增补中
shRNA抑制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JXA1-R株在Marc-145细胞中复制及抗PRRSV细胞株的建立 被引量:1
3
作者 李红梅 贺聪 +4 位作者 张茂 孟轩 张建峰 张健騑 郭鹏举 《中国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12-20,共9页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porcine reproductive and respiratory syndrome,PRRS)是世界上主要的猪传染性疾病之一,目前,疫苗和抗病毒药物只能提供有限的保护。本研究选择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orcine reproductive and respiratory syndr...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porcine reproductive and respiratory syndrome,PRRS)是世界上主要的猪传染性疾病之一,目前,疫苗和抗病毒药物只能提供有限的保护。本研究选择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orcine reproductive and respiratory syndrome virus,PRRSV)JXA1-R株ORF1a、ORF3、ORF4、ORF5、ORF6、ORF7的保守区域为靶序列,利用pSilencer2.1-U6neo构建shRNA表达载体并转染Marc-145细胞。经实时荧光定量PCR、细胞病变及病毒滴度分析,结果显示,ORF1a-4-shRNA、ORF3-1-shRNA、ORF6-2-shRNA干扰质粒能明显抑制病毒基因的转录,并有效抑制PRRSV在Marc-145上的增殖,显著降低病毒滴度。最后筛选ORF6-2-shRNA表达质粒转染猪胎儿成纤维细胞,构建稳定转染细胞株,为抗PRRSV转基因猪的生产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 RNA干扰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干扰素及肿瘤坏死因子抗病毒作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6
4
作者 于甜 胡小鹏 +7 位作者 祝小红 宋勋 李晨阳 曾勇 李燕 苏庆宁 李世和 贺震旦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409-415,共7页
抗病毒细胞因子(Antiviralcytokines)是一类由机体细胞分泌的,具有联系机体固有免疫和特异性免疫应答,抑制或捕杀体内病毒,抗病毒感染的小分子蛋白。抗病毒细胞因子可分两大类:一类是能够直接诱生抗病毒蛋白的细胞因子。主有IFN-... 抗病毒细胞因子(Antiviralcytokines)是一类由机体细胞分泌的,具有联系机体固有免疫和特异性免疫应答,抑制或捕杀体内病毒,抗病毒感染的小分子蛋白。抗病毒细胞因子可分两大类:一类是能够直接诱生抗病毒蛋白的细胞因子。主有IFN-α、IFN-β、IFN-γ、IFN-λ(IL-28/29)、TNF-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毒作用 肿瘤坏死因子 抗病毒细胞因子 干扰素 特异性免疫应答 小分子蛋白 病毒感染 病毒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转录因子MafB负向调控抗病毒免疫反应
5
作者 温明岳 安华章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32-132,共1页
I型干扰素是感染早期最重要的抗病毒细胞因子,几乎所有的有核细胞在遭受病毒感染之后都能够分泌I型干扰素。住抵抗病毒感染的同时,I型干扰素在一些自身免疫性疾病的病理过程中也发挥一定的作用。机体全身或局部的干扰素慢性积聚,则... I型干扰素是感染早期最重要的抗病毒细胞因子,几乎所有的有核细胞在遭受病毒感染之后都能够分泌I型干扰素。住抵抗病毒感染的同时,I型干扰素在一些自身免疫性疾病的病理过程中也发挥一定的作用。机体全身或局部的干扰素慢性积聚,则会对机体造成病理损伤,这种损伤主要是由自身过度活化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导致的。因此,对I型干扰素产生调节机制的研究将有助于阐明病毒诱导自身免疫疾病的发病机制。Kim等发现,转录因子MafB既能够作为一个活化分子,又能够作为一个共激活抑制分子,调控I型干扰素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录因子 病毒免疫反应 调控 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 病毒感染 抗病毒细胞因子 自身免疫性疾病 自身免疫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身免疫性肝病与巨细胞病毒感染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梁尘格 巫贵成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2070-2070,共1页
自身免疫性肝病的病因迄今尚未确定,早期诊断该病较困难,有研究提示麻疹肝炎和EB病毒可能是该病的引发因素。在临床工作中发现自身免疫性肝病患者血浆中抗巨细胞病毒(CMV)抗体与正常人群相比,检出率显著增高,我们就此现象进行观... 自身免疫性肝病的病因迄今尚未确定,早期诊断该病较困难,有研究提示麻疹肝炎和EB病毒可能是该病的引发因素。在临床工作中发现自身免疫性肝病患者血浆中抗巨细胞病毒(CMV)抗体与正常人群相比,检出率显著增高,我们就此现象进行观察分析,现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身免疫性肝病 细胞病毒感染 相关性分析 细胞病毒 早期诊断 引发因素 EB病毒 麻疹肝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usion of Dual-targeting Peptides with MAP30 Promotes the Apoptosis of MDA-MB-231 Breast Cancer Cells
7
作者 YANG Yi-Xuan WANG Xin-Yi +5 位作者 CHEN Wei-Wei GAN Li SUN Yu LIN Tong ZHAO Wei-Chun ZHU Zhen-Hong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60-272,共13页
Momordica antiviral protein 30 kD(MAP30)is a type I ribosome-inactivating protein(RIP)with antibacterial,anti-HIV and antitumor activities but lacks the ability to target tumor cells.To increase its tumor-targeting ab... Momordica antiviral protein 30 kD(MAP30)is a type I ribosome-inactivating protein(RIP)with antibacterial,anti-HIV and antitumor activities but lacks the ability to target tumor cells.To increase its tumor-targeting ability,the arginine-glycine-aspartic(RGD)peptide and the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interference(EGFRi)peptide were fused with MAP30,which was named ELRL-MAP30.The efficiency of targeted therapy for triple-negative breast cancer(TNBC)MDA-MB-231 cells,which lack the expression of estrogen receptor(ER),Progesterone receptor(PgR)and 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2(HER2),is limited.In this study,we focus on exploring the effect and mechanism of ELRL-MAP30 on TNBC MDA-MB-231 cells.First,we discovered that ELRL-MAP30 significantly inhibited the migration and invasion of MDA-MB-231 cells and induced MDA-MB-231 cell apoptosis.Moreover,ELRL-MAP30 treatment resulted in a significant increase in Bax expression and a decrease in Bcl-2 expression.Furthermore,ELRL-MAP30 triggered apoptosis via the Fak/EGFR/Erk and Ilk/Akt signaling pathways.In addition,recombinant ELRL-MAP30 can inhibit chicken embryonic angiogenesis,and also inhibit the tube formation ability of human umbilical vein endothelial cells(HUVECs),indicating its potential therapeutic effects on tumor angiogenesis.Collectively,these results indicate that ELRL-MAP30 has significant tumor-targeting properties in MDA-MB-231 cancer cells and reveals potential therapeutic effects on angiogenesis.These findings indicate the potential role of ELRL-MAP30 in the targeted treatment of the TNBC cell line MDA-MB-23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rginine-glycine-aspartic peptide(RGD)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interference peptide(EGFRi) momordica antiviral protein(MAP30) MDA-MB-231 cell tumor targeting APOPTOSI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的19-降海绵烷二萜的分离及结构确定 被引量:2
8
作者 苏镜娱 林翠梧 +3 位作者 曾陇梅 闫素君 冯小龙 蔡继文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817-819,共3页
从海洋海绵Spongia zimocca aubspecles irregularia中分离到一种新的19-降海绵烷二萜(ZimoclactoneA,1)和胆甾-5,7-二烯-3β-醇,化合物1的化学结构和立体化学通过波谱方法和X射线单晶衍射分析确定。
关键词 19-降海绵烷二萜 分离 结构 测定 X射线单晶衍射分折 海绵 病毒活性白血病细胞生长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感染病原体总负荷对冠心病危险及血清C-反应蛋白的影响 被引量:4
9
作者 李崇剑 徐耕 +3 位作者 傅国胜 施育平 蔡思宇 单江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249-252,共4页
目的 :探讨感染病原体总负荷、血清C 反应蛋白 (CRP)与冠心病的关系。  方法 :冠心病组 10 2例 ,对照组 62例 ,检测血清抗肺炎衣原体、抗巨细胞病毒、抗腺病毒、抗单纯疱疹病毒 1型、抗幽门螺旋杆菌 5种IgG型抗体以及CRP水平。根据... 目的 :探讨感染病原体总负荷、血清C 反应蛋白 (CRP)与冠心病的关系。  方法 :冠心病组 10 2例 ,对照组 62例 ,检测血清抗肺炎衣原体、抗巨细胞病毒、抗腺病毒、抗单纯疱疹病毒 1型、抗幽门螺旋杆菌 5种IgG型抗体以及CRP水平。根据抗体阳性数分为少于或等于 (≤ ) 2个抗体阳性患者、 3~ 4个抗体阳性患者、 5个抗体阳性患者 ,分析抗体阳性率与冠心病的关系、感染病原体总负荷、CRP水平与冠心病的关系。  结果 :抗肺炎衣原体、抗巨细胞病毒、抗腺病毒、抗单纯疱疹病毒 1型、抗幽门螺旋杆菌等 5种IgG型抗体的阳性率分别是 79 88% (13 1/164 )、 71 95 % (118/164 )、 66 46% (10 9/164 )、 83 5 4% (13 7/164 )、 43 90 % (72 /164 )。接近 80 %的患者有 3种或 3种以上抗体阳性。用危险因素调整后的以上 5种病原体对冠心病危险作用大小的危险比及其 95 %可信限分别是 4 4(1 8~ 10 6)、 11 9(5 0~ 2 8 6)、 2 7(1 3~ 5 5 )、 5 5 (2 0~ 14 7)、 0 1(0 0 4~ 0 2 3 ) ,相互间均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 2个抗体阳性患者、 3~ 4个抗体阳性患者、 5个抗体阳性患者其冠心病百分率分别是 2 5 0、60 7、 10 0 0 (P <0 0 5 )。 3~ 4个抗体阳性患者与≤ 2个抗体阳性患者比较 ,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感染病原体 总负荷 C-反应蛋白 肺炎衣原体 细胞病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