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2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抗人乳头瘤病毒16型E6基因核酶对宫颈癌CaSKi细胞生长和端粒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1
1
作者 饶智国 张积仁 郑燕芳 《中国医学工程》 2004年第5期8-11,共4页
目的研究抗HPV16E6核酶(Ribozyme)对宫颈癌CaSKi细胞生长和端粒酶活性的影响。方法以脂质体法将抗HPV16E6-Ribozyme、空载体质粒分别导入CaSKi细胞,命名为CaSKi-R和CaSKi-P细胞。点杂交检测核酶在细胞中的表达,northern杂交检测三种细胞... 目的研究抗HPV16E6核酶(Ribozyme)对宫颈癌CaSKi细胞生长和端粒酶活性的影响。方法以脂质体法将抗HPV16E6-Ribozyme、空载体质粒分别导入CaSKi细胞,命名为CaSKi-R和CaSKi-P细胞。点杂交检测核酶在细胞中的表达,northern杂交检测三种细胞中E6基因的表达;细胞生长曲线检测细胞生长的改变;TRAP-Elisa法检测端粒酶活性。结果点杂交证实核酶能在CaSKi-R细胞中稳定表达,northern杂交证实CaSKi-R中表达E6较CaSKi-P和CaSKi明显降低。CaSKi-R细胞生长速度较CaSKi-P和CaSKi明显减慢(P<0.01);CaSKi,CaSKi-P和CaSKi-R三种细胞的端粒酶活性分别为0.89±0.14,0.90±0.11,0.36±0.06,转染了抗HPV16E6核酶的CaSKi-R的端粒酶活性的抑制率为59.55%。经统计学处理,CaSKi-R的端粒酶活性较CaSKi和CaSKi-P细胞明显下降(P<0.01)。结论转染抗HPV16E6-Ribozyme的CaSKi-R细胞出现一定程度的生长抑制,端粒酶活性较前明显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乳头瘤病毒16型E6基因核酶 宫颈癌 CASKI 细胞生长 端粒酶 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物细胞分裂素ortho-Topolin Riboside对人白血病细胞株THP-1的抗癌活性及机制初探
2
作者 邓营营 李茗达 +4 位作者 郭祎 崔宝程 黄姣 王黎 崔昌浩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299-304,共6页
本研究以人急性髓性白血病细胞株THP-1为研究对象,初步探讨其抗癌活性及作用机制。通过光学显微镜观察N6-2-苄胺羟基腺苷(oTR)作用后THP-1细胞形态学和数目变化;CCK-8法检测oTR对THP-1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并用核苷转运体拮抗剂和腺苷受... 本研究以人急性髓性白血病细胞株THP-1为研究对象,初步探讨其抗癌活性及作用机制。通过光学显微镜观察N6-2-苄胺羟基腺苷(oTR)作用后THP-1细胞形态学和数目变化;CCK-8法检测oTR对THP-1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并用核苷转运体拮抗剂和腺苷受体拮抗剂预处理细胞检测oTR进入细胞的方式;用流式细胞仪分析oTR作用对THP-1细胞凋亡和分化的影响。结果表明,oTR可显著(P<0.05)抑制THP-1细胞的增殖能力,且呈浓度依赖性;核苷转运体拮抗剂Dipyridamole预处理THP-1细胞后,可明显逆转oTR的增殖抑制作用,而4种腺苷受体拮抗剂(DPCPX、SCH58261、MRS1754和MRA1191)则无显著影响;oTR可诱导处理组细胞亚倍体峰比例显著(P<0.05)高于对照组,且细胞髓系分化标志蛋白CD11b表达明显升高。以上结果表明细胞分裂素oTR通过核苷转运体途径进入THP-1细胞,显著(P<0.05)抑制细胞的增殖,并可诱导THP-1细胞发生凋亡和髓系分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6-2-苄胺羟基腺苷 肿瘤活性 白血病 THP-1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厚朴酚对猪流行性腹泻病毒抗病毒活性研究
3
作者 陈小丽 《中兽医医药杂志》 CAS 2024年第6期14-20,共7页
本研究旨在评价厚朴酚(MAG)在体外和体内对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EDV)的抗病毒活性。在体外试验中,以40.0µM的MAG处理感染PEDV后的IPEC-J2细胞系,利用实时定量PCR技术分析MAG对PEDV病毒基因及宿主炎症因子基因表达的影响。结果显示,与... 本研究旨在评价厚朴酚(MAG)在体外和体内对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EDV)的抗病毒活性。在体外试验中,以40.0µM的MAG处理感染PEDV后的IPEC-J2细胞系,利用实时定量PCR技术分析MAG对PEDV病毒基因及宿主炎症因子基因表达的影响。结果显示,与PEDV组相比,MAG处理显著降低了病毒相关蛋白(S、M、N)基因的表达水平,且同时抑制了多种炎症因子(IL-6、IL-8、TNF-α、IFN-β、Mx1、ISG15)基因表达的上调,表明MAG不仅可直接抑制病毒,还可能通过调节宿主的免疫反应,减轻病毒感染造成的病理影响。在PED治疗试验中监测了仔猪的血清生化指标及相关细胞因子的表达水平,结果显示,相比PEDV组,MAG治疗组仔猪的血清生化指标均恢复至正常范围,同时结肠组织中S、M、N病毒基因及IL-8、IL-6、TNF-α、IFN-β和ISG15的mRNA表达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进一步验证了MAG在体内对PEDV感染的抑制作用,提示MAG可能通过增强宿主免疫系统的调节功能来对抗病毒。综上所述,MAG的预处理可在一定程度上对抗PEDV感染,揭示了MAG作为潜在抗病毒干预策略的可能性,并为控制PEDV感染提供了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流行性腹泻病毒 厚朴酚 IPEC-J2细胞 病毒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DCK细胞ISG15基因的克隆表达及抗病毒活性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刘爱玲 潘杰 +3 位作者 庞运倩 于可响 马秀丽 宋敏训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54-159,共6页
为了解ISG15基因体外抗病毒机制,应用RT-PCR方法扩增了MDCK细胞的ISG15基因,经测序分析,该基因序列与Gen Bank中登录的犬属ISG15基因序列相似性为99%。将该基因亚克隆至p ET-28a载体构建出重组原核表达质粒p28a-M15;工程菌p28a-M15/BL21... 为了解ISG15基因体外抗病毒机制,应用RT-PCR方法扩增了MDCK细胞的ISG15基因,经测序分析,该基因序列与Gen Bank中登录的犬属ISG15基因序列相似性为99%。将该基因亚克隆至p ET-28a载体构建出重组原核表达质粒p28a-M15;工程菌p28a-M15/BL21经IPTG诱导表达,获得了约22 k D的重组目的蛋白,重组蛋白经Ni2+柱层析纯化。于H9N2亚型禽流感病毒S2株感染前后在MDCK细胞中定量加入纯化的ISG15蛋白,结果显示,病毒感染MDCK细胞前加入ISG15蛋白可以抑制病毒的复制,但病毒感染后添加该蛋白则促进了病毒的复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SG15 MDCK细胞 病毒活性 H9N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桑白皮抗病毒有效成分的提取分离及体外抗病毒活性研究 被引量:31
5
作者 张国刚 黎琼红 +2 位作者 叶英子博 张洪霞 李凡 《沈阳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07-209,共3页
目的研究桑白皮中化学成分的抗病毒作用。方法利用细胞病变方法进行体外抗病毒筛选试验。结果桑白皮中分离得到的化合物1和化合物3在体外有较好的抑制副流感病毒、流感病毒的致病作用;化合物1具有抗呼吸道合胞病毒作用,延缓腺病毒Ⅲ、H... 目的研究桑白皮中化学成分的抗病毒作用。方法利用细胞病变方法进行体外抗病毒筛选试验。结果桑白皮中分离得到的化合物1和化合物3在体外有较好的抑制副流感病毒、流感病毒的致病作用;化合物1具有抗呼吸道合胞病毒作用,延缓腺病毒Ⅲ、HSV Ⅰ致病作用;化合物2和化合物5也有部分抗病毒作用;化合物4能抑制腺病毒Ⅲ、柯萨奇病毒B3 、HSV Ⅰ、副流感病毒的致细胞病变作用。结论桑白皮提取物对呼吸道常见病毒有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桑白皮 病毒活性 细胞病变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苯胺基嘧啶/偶氮鎓二醇盐杂合物的设计、合成及其抗非小细胞肺癌活性
6
作者 韩春 吴林韬 +3 位作者 胡晓琴 孙龙 黄张建 张奕华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48-55,共8页
为寻找活性强的抗非小细胞肺癌(NSCLC)药物,设计、合成了15个结构新颖的苯胺基嘧啶/偶氮鎓二醇盐杂合物9a^9e、10a^10e、11a^11e,采用MTT法考察其对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L858R/T790M突变的人肺腺癌细胞H1975的增殖抑制活性。结果表明... 为寻找活性强的抗非小细胞肺癌(NSCLC)药物,设计、合成了15个结构新颖的苯胺基嘧啶/偶氮鎓二醇盐杂合物9a^9e、10a^10e、11a^11e,采用MTT法考察其对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L858R/T790M突变的人肺腺癌细胞H1975的增殖抑制活性。结果表明,化合物9a^9e显著抑制H1975细胞的增殖,优于对照药吉非替尼(gefitinib)。其中,化合物9b活性最强(IC_(50)=0.65μmol/L)。分子对接提示,化合物9b可能通过氢键和静电作用力等与EGFR T790M活性部分结合,值得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胺基嘧啶 偶氮鎓二醇盐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吉非替尼 合成 非小细胞肺癌 肿瘤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抗甲素对小鼠NK细胞活性的影响
7
作者 胡其乐 王泓 +1 位作者 陈荣秀 沈炜明 《四川生理科学杂志》 1989年第4期50-50,共1页
已有明确的证据表明,我国新近开发的新抗生素多抗甲素在小鼠体内有显著的促进抗肿瘸免疫反应的作用。自然杀伤细胞(NK细胞)对多种肿瘤细胞均有直接杀伤活性,是机体抗肿瘤免疫反应中的主要效应细胞之一。
关键词 甲素 NK细胞活性 自然杀伤细胞 肿瘤免疫反应 效应细胞 临床肿瘤治疗 小鼠脾细胞 脾脏淋巴细胞 环磷酞胺 小鼠白血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氧化剂对过氧化氢处理的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细胞增殖的影响 被引量:3
8
作者 路晨阳 白改改 +5 位作者 申秋菊 蒙珊 惠凌云 苏丹 张王刚 周芙玲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39-44,53,共7页
目的通过建立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活性氧(ROS)细胞模型,观察抗氧化剂对其增殖的影响。方法选用人单核细胞白血病U937细胞株,用不同浓度过氧化氢(H_2O_2)处理,成功建立ROS细胞模型后给予不同浓度抗氧化剂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处理,检测细... 目的通过建立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活性氧(ROS)细胞模型,观察抗氧化剂对其增殖的影响。方法选用人单核细胞白血病U937细胞株,用不同浓度过氧化氢(H_2O_2)处理,成功建立ROS细胞模型后给予不同浓度抗氧化剂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处理,检测细胞增殖、细胞内ROS含量、线粒体膜电位的变化。结果低浓度H2O2(50μmol/L)刺激U937细胞增殖;高浓度H_2O_2(500μmol/L)对U937细胞产生毒性作用。以50μmol/L H_2O_2处理U937细胞48h建立实验模型。正常U937细胞内存在少量ROS,少量凋亡细胞;50μmol/L H_2O_2处理后细胞内ROS增多,线粒体膜电位升高,凋亡率下降,细胞增殖旺盛,新合成的DNA增多;加入不同浓度抗氧化剂SOD,随着SOD浓度升高,ROS含量减少,线粒体膜电位下降,凋亡率增加,细胞增殖减慢,新合成的DNA减少,表现出剂量依赖性。结论抗氧化剂对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细胞增殖有抑制作用,且表现剂量依赖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 活性氧自由基(ROS) 氧化剂 细胞增殖 线粒体膜电位 超氧化物歧化酶(SO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混合价态钨硼稀土杂多蓝在MDCK细胞内抑制流感病毒的活性 被引量:14
9
作者 刘杰 梅文杰 +3 位作者 李安兴 谭彩萍 石硕 计亮年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1-6,共6页
合成了过渡金属取代型硼稀土杂多蓝 Ln2 H3[BW 9W 2 Co(H2 O) O39]· n H2 O(Ln=La,Ce,Pr,Nd,Sm,Eu,Gd) ,并对化合物进行了 IR,UV-Vis,XPS和 ESR等表征 .采用 CPE法测定了化合物在 MDCK细胞内抗流感病毒 (A/H1 N1 /Jingfang/1 /91 ,... 合成了过渡金属取代型硼稀土杂多蓝 Ln2 H3[BW 9W 2 Co(H2 O) O39]· n H2 O(Ln=La,Ce,Pr,Nd,Sm,Eu,Gd) ,并对化合物进行了 IR,UV-Vis,XPS和 ESR等表征 .采用 CPE法测定了化合物在 MDCK细胞内抗流感病毒 (A/H1 N1 /Jingfang/1 /91 ,A/H3 N2 /Jingfang/3 0 /95 ,B/Hufang/1 /87)的活性 .经评定 ,化合物 Ce H3[BW1 1 Co(H2 O) O39]表现出优异的抗病毒活性 ,这些化合物在病毒吸收期间显示出很强的效力 .比较了杂多蓝与母体杂多酸在细胞毒性及抗病毒活性方面的差异 .结果表明 ,杂多蓝的抗病毒活性优于其母体杂多酸 .对化合物的构效关系以及抗病毒机理方面的研究结果表明 ,杂多化合物可抑制病毒早期的复制过程 ,也可能干扰 RNA转录酶的活性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价态 钨硼稀土杂多蓝 MDCK细胞 病毒活性 流感病毒 药物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藠藠头中抗菌活性成分的抑癌作用及机理研究 被引量:14
10
作者 孙运军 柏建山 +5 位作者 陈宇 孟松 谢伟岸 丁学知 莫湘涛 夏立秋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1期295-299,共5页
从藠头(Allium chinense G.Don)中提取的活性物质在不同温度处理下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利用其活性物质处理肝癌(HepG-2)细胞和海拉(Hela)细胞,发现该物质对两种癌细胞生长都有抑制作用,且呈浓度依赖性。采用流式细胞仪分析发现,该物质... 从藠头(Allium chinense G.Don)中提取的活性物质在不同温度处理下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利用其活性物质处理肝癌(HepG-2)细胞和海拉(Hela)细胞,发现该物质对两种癌细胞生长都有抑制作用,且呈浓度依赖性。采用流式细胞仪分析发现,该物质可改变两种癌细胞的细胞周期,但不诱导细胞凋亡。通过体外对木瓜蛋白酶和蛋白酶K活力的测定,该物质对木瓜蛋白酶活力有较大的影响,对蛋白酶K活力影响不明显,这可能与木瓜蛋白酶的活性中心含巯基有关。分析认为藠头活性成分的抑癌作用可能是通过影响癌细胞内象木瓜蛋白酶等一些活性中心含巯基的酶的活力来实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癌作用 细胞生长 影响 机理研究 体外 活性 肝癌 活力 温度处理 流式细胞仪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3α-肽聚糖对凡纳滨对虾生长、免疫机能和抗病毒感染的影响 被引量:11
11
作者 陈国福 宋晓玲 +3 位作者 黄倢 周进 王秀华 王广策 《高技术通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8期100-106,共7页
通过实验考察了A3α-肽聚糖(PG)制剂对养成期凡纳滨对虾的生长、免疫机能及抗白斑综合征病毒(WSSV)感染能力的影响.设立了连续投喂、间隔投喂和浸浴等6个实验组,分别在30 d、60d和90d时,测定对虾的体长、体重、免疫机能和对虾的抗WSSV... 通过实验考察了A3α-肽聚糖(PG)制剂对养成期凡纳滨对虾的生长、免疫机能及抗白斑综合征病毒(WSSV)感染能力的影响.设立了连续投喂、间隔投喂和浸浴等6个实验组,分别在30 d、60d和90d时,测定对虾的体长、体重、免疫机能和对虾的抗WSSV感染力.结果表明:30d时,连续投喂组对虾的体长和浸浴组及0.05%、0.1%PG连续投喂组对虾的体重较对照组有显著增长(P<0.05);0.05%、0.1%PG连续投喂组对虾体内的PO活性较对照组有显著提高(P<0.05);60d时,浸浴组及0.05%、0.1%PG连续投喂组对虾的体长、体重较对照组均有极显著增长(P<0.01),浸浴组、0.1%PG连续投喂组对虾血细胞吞噬活性显著增强(P<0.05),浸浴组及0.05%、0.1%PG连续投喂组对虾血浆上清液PO活性均有显著提高(P<0.05);90d时,浸浴组对虾的体长、体重较对照组均有极显著增长(P<0.01),间隔投喂组对虾血细胞吞噬活性显著增强(P<0.05),间隔投喂组血浆中的PO活性显著增高(P<0.05).各期感染实验均证明PG能增强对虾对WSSV的抗感染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肽聚糖 凡纳滨对虾 生长 免疫性 白斑综合征病毒(WSSV) 感染 免疫机能 病毒感染 白斑综合征病毒 吞噬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蒜头果蛋白对人白血病K562细胞体外生长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4
12
作者 袁燕 张薇 +3 位作者 李彬 王红斌 Colin J.Barrow 杨文荣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0期379-382,共4页
从蒜头果种子中提取蒜头果蛋白并测定其对人白血病K562细胞体外生长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蒜头果蛋白具有明显抑制K562细胞体外增殖的作用,且存在时间和剂量依赖性,其半数抑制浓度IC50值为1.58×10-8mol·L-1。蒜头果蛋白与顺... 从蒜头果种子中提取蒜头果蛋白并测定其对人白血病K562细胞体外生长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蒜头果蛋白具有明显抑制K562细胞体外增殖的作用,且存在时间和剂量依赖性,其半数抑制浓度IC50值为1.58×10-8mol·L-1。蒜头果蛋白与顺铂联用表现出了明显的协同抑制效应,两药联用效应会增加。此外,蒜头果蛋白的热稳定性较好,非常便于贮存。本文为蒜头果蛋白在肿瘤治疗方面的开发利用提供依据和思路,也为该蛋白作为新药的研发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蒜头果蛋白 白血病K562细胞 肿瘤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LL患儿诱导缓解治疗中血浆L-Asp活性及抗L-Asp抗体水平变化 被引量:2
13
作者 江华 顾龙君 +3 位作者 薛惠良 陈静 潘慈 陈静1 《中国小儿血液与肿瘤杂志》 CAS 2006年第6期289-292,共4页
目的检测35例ALL患儿诱导缓解治疗过程中血浆左旋门冬酰胺酶(L-Asp)活性以及抗L-Asp抗体水平变化,并分析它们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通过光度滴定法检测血浆L-Asp活性水平变化;通过ELISA方法检测血浆中抗L-Asp抗体永平变化。结果35例ALL患... 目的检测35例ALL患儿诱导缓解治疗过程中血浆左旋门冬酰胺酶(L-Asp)活性以及抗L-Asp抗体水平变化,并分析它们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通过光度滴定法检测血浆L-Asp活性水平变化;通过ELISA方法检测血浆中抗L-Asp抗体永平变化。结果35例ALL患儿在诱导缓解治疗过程中,L-Asp活性始终保持在较高水平,中位活性为539U/L,无1例酶活性水平在100U/L以下;在L-Asp使用期间及停用后7天时,血浆中抗L-Asp抗体水平无明显变化,只是在停用第十天时抗体水平才有所升高,但与对L-Asp产生过敏患儿的抗体水平相比还有约4倍差距。结论ALL患儿诱导缓解治疗过程中使用L-Asp时血浆中抗L-Asp抗体的产生对L-Asp的作用无显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旋门冬酰胺酶 L-Asp活性 L-Asp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细胞凋亡:昆虫抗病毒感染的重要机制(续) 被引量:2
14
作者 吕鸿声 张志芳 吴金美 《中国蚕业》 2003年第4期4-14,共11页
3.2 细胞凋亡与CdkS活性任何干扰Cdk/cyclin复合体活性的因素都可毫不含糊地导致细胞凋亡.干扰可发生在CdkS或其内在抑制因子(如P21、P27、P16)的表达水平上,也可发生在用化学抑制剂对Cdk活性的抑制作用水平上.
关键词 细胞凋亡 昆虫 病毒感染 作用机制 Cdks活性 泛素-蛋白酶体途径 杆状病毒 程序性细胞死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4化合物抗肿瘤活性研究
15
作者 陈美娟 葛李 +3 位作者 章卓 刘剑 顾立 肖顺汉 《四川生理科学杂志》 2005年第3期97-98,共2页
关键词 化合物H4 MTT法 肿瘤 S180 H22 肿瘤活性 化合物 活性研究 白血病细胞株K562 细胞株HO-8910 早幼粒白血病细胞 肺癌细胞株A549 Colo-320 肿瘤细胞增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lbaconol的抗肿瘤活性及对新生血管生成的影响
16
作者 卿晨 刘吉开 +3 位作者 刘明华 王蕾 张雁丽 纪舒昱 《四川生理科学杂志》 2005年第1期43-43,共1页
关键词 新生血管生成 体内肿瘤活性 肉瘤S180 肝癌H22 肿瘤生长 细胞增殖 小管形成 提取物 移植性 小鼠 高剂量 抑瘤率 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羧甲基茯苓多糖的抗肿瘤活性与免疫效应 被引量:31
17
作者 陈春霞 《食用菌学报》 2001年第3期39-44,共6页
羧甲基茯苓多糖 (CMP) 2 5mg/kg~ 5 0 0mg/kg腹腔注射对ICR/JCL小鼠肿瘤U- 14 的抑制率为 75 .5 %~ 92 .7% ;CMP 5mg/kg~ 5 0mg/kg静脉注射对昆明种小鼠S- 180 肉瘤的抑制率为34 .8%~ 61.0 % ;CMP 2 5mg/kg~ 10 0mg/kg静脉注射对... 羧甲基茯苓多糖 (CMP) 2 5mg/kg~ 5 0 0mg/kg腹腔注射对ICR/JCL小鼠肿瘤U- 14 的抑制率为 75 .5 %~ 92 .7% ;CMP 5mg/kg~ 5 0mg/kg静脉注射对昆明种小鼠S- 180 肉瘤的抑制率为34 .8%~ 61.0 % ;CMP 2 5mg/kg~ 10 0mg/kg静脉注射对昆明种小鼠肝癌H2 2 的抑制率为 2 0 .1%~36.7% ;0 .2 5 %~ 0 .5 %的CMP对小鼠艾氏腹水癌瘤细胞的抑制率为 5 4 .7%~ 61.7%。CMP能明显增强荷瘤小鼠腹腔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 ,明显增加小鼠脾抗体分泌细胞数 (PFC)以及特异的抗原结合细胞数 (SRFC) ,明显增强小鼠对牛血清白蛋白 (BSA)诱导的迟发型超敏反应 (DTH) ,明显增强小鼠脾T细胞生长因子 (TCGF)的生长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羧甲基茯苓多糖 肿瘤活性 免疫调节功能 T细胞生长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龙胆草及其提取物体外抗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10
18
作者 刘云 朱善元 +3 位作者 龚祝南 秦枫 顾玲玲 吴晓洁 《中国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3449-3456,共8页
为研究龙胆草水提取物、龙胆草总黄酮、龙胆草总苷体外抗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的作用,本试验建立Marc-145细胞模型,在研究其对Marc-145细胞最大安全浓度的基础上,结合细胞病变形态观察和MTT法,设立药物组、利巴韦林阳性对照组... 为研究龙胆草水提取物、龙胆草总黄酮、龙胆草总苷体外抗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的作用,本试验建立Marc-145细胞模型,在研究其对Marc-145细胞最大安全浓度的基础上,结合细胞病变形态观察和MTT法,设立药物组、利巴韦林阳性对照组、病毒对照组和细胞对照组,对病毒进行阻断、抑制和直接灭活3种作用方式的测定。结果显示,龙胆草水提取物、龙胆草总黄酮、龙胆草总苷和利巴韦林的最大安全浓度分别为6.250、0.020、0.630和0.016 mg/mL。在体外抗PRRSV作用的试验中,龙胆草水提取物对病毒的阻断、抑制和直接灭活作用的最高抑制率分别为43.1%、57.4%和56.4%,均低于阳性对照利巴韦林,且各作用方式下细胞均发生了明显病变。龙胆草总黄酮对病毒的阻断、抑制和直接灭活作用的最高抑制率分别为66.1%、41.1%和42.7%,其抑制作用和直接灭活作用的抑制率均低于阳性对照利巴韦林,阻断作用下细胞轻微病变。龙胆草总苷对病毒的阻断、抑制和直接灭活作用的最高抑制率分别为33.4%、78.2%和81.9%,其抑制和直接灭活作用较强,远高于阳性对照利巴韦林,且在这两种作用方式下细胞基本保持单层完好。综合3种作用方式,3种龙胆草提取物中龙胆草总苷抗PRRSV的效果最好,其次是龙胆草水提取物和龙胆草总黄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 细胞病变 病毒活性 龙胆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犬干扰素α2与犬白蛋白融合基因在昆虫细胞中的表达与活性分析 被引量:2
19
作者 王晶宇 欧阳伟 +5 位作者 钱晶 王晓丽 夏兴霞 诸玉梅 毕振威 王永山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2113-2118,共6页
本研究旨在利用Bac-to-Bac杆状病毒表达系统表达具有生物活性的犬白蛋白-犬干扰素α2(albumin-CaIFN-α2)。将蜂素信号肽(HBM)、犬血清白蛋白(Alb)与犬干扰素α2的融合基因经密码子优化后,连接至转移载体pFastBac1中,获得了重组pFastBac... 本研究旨在利用Bac-to-Bac杆状病毒表达系统表达具有生物活性的犬白蛋白-犬干扰素α2(albumin-CaIFN-α2)。将蜂素信号肽(HBM)、犬血清白蛋白(Alb)与犬干扰素α2的融合基因经密码子优化后,连接至转移载体pFastBac1中,获得了重组pFastBac1-HBM-Alb-CaIFN-α2,将重组质粒转化DH10Bac感受态细胞,经过三次蓝白斑筛选纯化,得到的重组穿梭质粒rBac-HBM-Alb-CaIFN-α2转染Sf9细胞,72 h后可观察到明显的细胞病变。用第三代重组杆状病毒rBac-HBM-Alb-CaIFN-α2感染Sf9昆虫细胞,感染3 d后,收获昆虫细胞和细胞培养物,间接免疫荧光(IFA)结果显示,重组杆状病毒感染的细胞呈现绿色荧光;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在约90 ku左右可观察到特异性条带,证实重组Alb-CaIFN-α2能够在昆虫细胞中表达。利用MDCK/VSV微量细胞病变抑制法检测重组Alb-CaIFN-α2的抗病毒活性,结果显示重组Alb-CaIFN-α2的活性为1.70×10 6 U·mL^-1,为进一步研究新型犬用干扰素制品奠定了试验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犬干扰素α2 犬血清白蛋白 昆虫细胞表达 病毒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氧自由基在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发病中的作用 被引量:2
20
作者 白改改 路晨阳 +5 位作者 申秋菊 蒙珊 惠凌云 苏丹 张王刚 周芙玲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501-504,共4页
目的通过检测氧化应激的相关指标来探讨氧化应激参与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M5)发病及复发的机制。方法检测原发、复发、化疗缓解后M5患者细胞内活性氧的水平、外周血血浆中抗氧化酶活性、氧化损伤产物含量,并用透射电镜观察其外周血单个... 目的通过检测氧化应激的相关指标来探讨氧化应激参与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M5)发病及复发的机制。方法检测原发、复发、化疗缓解后M5患者细胞内活性氧的水平、外周血血浆中抗氧化酶活性、氧化损伤产物含量,并用透射电镜观察其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线粒体的超微结构。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原发组及复发组M5患者细胞内活性氧的平均荧光强度均显著增高(P<0.05);原发组M5患者血浆中抗氧化酶T-AOC、SOD活性降低,氧化损伤产物LDH、MDA、8-OHdG含量升高,复发组T-AOC、SOD活性显著下降,LDH、MDA、8-OHdG含量显著升高(P<0.05),而化疗缓解组T-AOC、SOD活性升高,LDH、MDA、8-OHdG含量降低;原发组M5患者线粒体轻度肿胀、嵴间隙增宽;复发组M5患者线粒体肿胀、畸形明显。结论氧化应激是M5发病的始动因素。线粒体是生物氧化进行的主要场所,活性氧及其相关的抗氧化酶之间动态平衡的破坏可能是促进复发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M5) 复发 活性氧自由基 线粒体 氧化应激 氧化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