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94篇文章
< 1 2 2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像正常人一样”:艾滋病抗病毒治疗与感染者日常生活的建构 被引量:1
1
作者 黄泽宇 黄盈盈 《社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7-88,共32页
本文基于对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的访谈与观察,以“正常”为核心概念,探讨抗病毒治疗如何通过打造“正常”参与到感染者日常生活的建构中,感染者又如何通过自身的生活实践与规范对话。艾滋治理体系将打造符合医学标准的“正常身体”以保障... 本文基于对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的访谈与观察,以“正常”为核心概念,探讨抗病毒治疗如何通过打造“正常”参与到感染者日常生活的建构中,感染者又如何通过自身的生活实践与规范对话。艾滋治理体系将打造符合医学标准的“正常身体”以保障社会安全视为首要目标,将抗病毒治疗作为针对感染者的正常化改造。为此,治理体系借助道德与法律将接受抗病毒治疗塑造为感染者的责任与义务,同时为其擘画了一个“正常未来”,使得接受抗病毒治疗成为感染者自然而然的选择。然而,在接受治疗后,感染者会产生诸多“异常感”和对“正常生活”究竟为何的质疑,但为了维持治疗,他们会根据自己的生活逻辑建构有别于甚至背离规范的“正常生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滋病 正常 日常生活 抗病毒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病毒治疗HIV/AIDS患者抑郁状况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6
2
作者 袁欣 徐园园 +4 位作者 朱正平 张敏 吴苏姝 王静文 王少康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38-445,共8页
【目的】了解接受抗病毒治疗HIV/AIDS患者抑郁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2022年7月-2022年9月,采用连续抽样法从南京市抗病毒治疗机构招募接受抗病毒治疗HIV/AIDS患者,进行匿名问卷调查,收集患者基本信息,采用患者健康问卷抑郁量表(PHQ... 【目的】了解接受抗病毒治疗HIV/AIDS患者抑郁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2022年7月-2022年9月,采用连续抽样法从南京市抗病毒治疗机构招募接受抗病毒治疗HIV/AIDS患者,进行匿名问卷调查,收集患者基本信息,采用患者健康问卷抑郁量表(PHQ-9)、简化的Berger艾滋病感知歧视量表(BHSS)及感知社会支持的多维度量表(MSPSS)调查抑郁状况、HIV耻辱得分以及社会支持水平等。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患者抑郁的影响因素。【结果】本研究共收集有效问卷1879份,抑郁检出率为5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相较于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的患者,研究生及以上文化程度抑郁的风险更低[OR=0.534,95%CI(0.341,0.835),P=0.006];相较于抗病毒治疗时长<1年,抗病毒治疗时长1~5年[OR=0.729,95%CI(0.536,0.991)]、>5~10年[OR=0.516,95%CI(0.379,0.702)]、>10年[OR=0.603,95%CI(0.375,0.969)]抑郁的风险更低;相较于中低社会支持水平,高社会支持水平是HIV/AIDS患者抑郁保护性因素[OR=0.430,95%CI(0.349,0.530),P<0.001];相较于未存在治疗药物副作用,存在药物副作用发生抑郁的风险更高[OR=2.260,95%CI(1.833,2.786),P<0.001];同时在HIV耻辱感量表得分越高,抑郁的可能性越高。【结论】南京市抗病毒治疗患者抑郁检出率较高,启动抗病毒治疗后应加强患者的药物副作用及心理状态监测,开展心理干预,缓解心理问题出现,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病毒治疗 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艾滋病患者 抑郁 影响因素 回归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乙肝病毒携带者抗病毒治疗有效性与安全性研究现状
3
作者 李芮 唐霓 +1 位作者 游子杰 姚云清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994-1001,共8页
目的:通过检索国内外数据库,对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chronic hepatitis B virus carriers,CHBVC)抗病毒治疗的有效性与安全性进行系统评价。方法:采用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知网、万方、维... 目的:通过检索国内外数据库,对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chronic hepatitis B virus carriers,CHBVC)抗病毒治疗的有效性与安全性进行系统评价。方法:采用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知网、万方、维普和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筛选关于CHBVC抗病毒治疗核苷类似物(nucleoside analogue,NA)单用方案,α干扰素(interferon alpha,IFNα)单用方案及NA+IFNα联合方案的临床随机对照研究或队列研究文献,并使用Stata17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28篇文献,涉及1623例CHBVC患者接受抗病毒治疗。有效性分析:HBsAg血清清除率为20%(338/1421),其中HBeAg阴性组HBsAg清除率高达52.9%,阳性组仅为1.5%;HBeAg阴性组中HBV DNA<2000 IU/mL组的HBsAg清除率为45.6%,HBV DNA<20 IU/mL组的HBsAg清除率可达59.9%。HBsAg血清转化率为15.3%(196/946),其中HBeAg阴性组HBsAg转化率较高(38.2%),阳性组未见明显变化;HBeAg阴性组中HBV DNA<2000 IU/mL组的HBsAg转化率为34.5%,而HBV DNA<20 IU/mL组的HBsAg血清转化率可达49.4%。HBeAg血清阴转率为6.6%(34/465),随着治疗时间延长呈逐渐上升趋势,在192周时可达8.8%。HBeAg血清转化率为8%(63/700),在96周时最高(24%),同时NA+IFNα联合方案比NA单用更具优势(8.1%vs.5.4%)。HBV DNA血清阴转率总体达到70.1%(500/738)。安全性分析:共有494例患者被纳入8篇文献进行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统计,总体不良事件发生率约为5.4%(28/494)。结论:CHBVC抗病毒治疗有较高的有效性和安全性,NA+IFNα联合方案及长期治疗方案对改善CHBVC效益更为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 抗病毒治疗 核苷类似物 Α干扰素 META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α-干扰素在抗病毒治疗中的应用与研究进展
4
作者 姚艳冬 李高芾 +2 位作者 田丽姗 高月 周维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2010-2014,共5页
本文旨在探讨α-干扰素(interferon-α,IFN-α)在抗病毒研究和治疗中的应用、机制、挑战以及未来研究方向。概述了IFN-α的基本生物学特性,包括其在抗病毒免疫反应中的作用机制。探讨了IFN-α在治疗多种病毒性疾病(如COVID-19、慢性丙... 本文旨在探讨α-干扰素(interferon-α,IFN-α)在抗病毒研究和治疗中的应用、机制、挑战以及未来研究方向。概述了IFN-α的基本生物学特性,包括其在抗病毒免疫反应中的作用机制。探讨了IFN-α在治疗多种病毒性疾病(如COVID-19、慢性丙型和乙型肝炎)中的应用,强调其在临床治疗中面临的挑战。为应对这些挑战,讨论了未来研究的重点方向。该文提供了对IFN-α在现代医学中应用的全面理解,展示了其在抗病毒治疗领域的重要性,同时也指出了当前治疗实践中的限制和未来研究的潜在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Α-干扰素 抗病毒治疗 免疫反应机制 临床挑战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凉山州某县未接受抗病毒治疗的HIV-1感染者的耐药情况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刘梅 朱芮 +6 位作者 吴涛 俄尔阿沙木 袁天茹 宋绍芳 刘玲 梁洪远 曹汴川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9-24,共6页
目的分析凉山州某县未接受抗病毒治疗的HIV-1感染者的传播性耐药(TDR)情况,为了解当地HIV-1耐药株的传播及抗反转录病毒治疗(ART)方案的制定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方法以来源于2022年1—8月在凉山州某县未接受ART的HIV-1感染者为研... 目的分析凉山州某县未接受抗病毒治疗的HIV-1感染者的传播性耐药(TDR)情况,为了解当地HIV-1耐药株的传播及抗反转录病毒治疗(ART)方案的制定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方法以来源于2022年1—8月在凉山州某县未接受ART的HIV-1感染者为研究对象,采集其血液样本并分离血浆和血细胞,血浆样本用于HIV-1 RNA定量检测和HIV-1 RNA基因型耐药检测,血细胞样本用于HIV-1 DNA定量检测和HIV-1 DNA基因型耐药检测。结果135例研究对象中,男性75例(55.6%),女性60例(44.4%),中位年龄37.5岁,彝族占比最大(96.3%)。性途径传播为HIV-1主要传播方式(83.0%)。发生TDR的有11例,发生率为8.1%。诊断HIV-1感染距耐药检测时间的中位数为11 d。HIV-1 RNA以10001~100000拷贝/mL占比较多(43.7%)。HIV-1 DNA以101~1000拷贝/106 cells占比较多(55.6%)。HIV-1亚型中,以B+C亚型重组占比最高(51.9%),其次为CRF07_BC重组型(43.0%)。135例研究对象中,有23例(17.0%)出现耐药突变位点,与非核苷类反转录酶抑制剂(NNRTI)有关的耐药突变位点有16例(11.9%),K103N是主要的耐药突变位点,依非韦伦和奈韦拉平是主要的耐药药物;与整合酶抑制剂(INSTI)有关的耐药突变位点有6例(4.4%),E157Q是主要的耐药突变位点,埃替拉韦和拉替拉韦是主要的耐药药物;有1例(0.7%)同时出现NNRTI和INSTI耐药突变位点。经过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相较于年龄>30岁,年龄≤30岁发生TDR风险更高。结论凉山州某县未接受ART的HIV-1感染者的耐药情况不容忽视,相较于年龄>30岁,年龄≤30岁发生TDR风险更高,建议HIV-1感染者在接受ART前均进行HIV-1耐药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耐药突变位点 传播性耐药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反转录病毒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术前抗病毒治疗对HBV-DNA阴性肝细胞癌患者术后病毒再激活及肝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6
6
作者 龚文锋 陆世东 +6 位作者 钟鉴宏 张秋明 王小波 马良 张志明 向邦德 黎乐群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5期668-673,共6页
目的:评估术前抗病毒治疗对术后乙肝病毒再激活以及肝功能的影响。方法:2012年7月至2016年3月将广西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肝胆胰脾外科乙肝病毒DNA阴性的HCC患者分成抗病毒组(66例)及对照组(108例),抗病毒组术前给予恩替卡韦分散片抗病... 目的:评估术前抗病毒治疗对术后乙肝病毒再激活以及肝功能的影响。方法:2012年7月至2016年3月将广西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肝胆胰脾外科乙肝病毒DNA阴性的HCC患者分成抗病毒组(66例)及对照组(108例),抗病毒组术前给予恩替卡韦分散片抗病毒治疗,对照组未给予抗病毒治疗。统计分析术后HBV再激活及肝功能指标变化情况。结果:抗病毒组HBV激活率为3%(2/66),对照组为27.8%(30/108)。多因素分析显示小部分肝切术(HR=4.695;95%CI:1.257-17.537,P=0.021)及术前未抗病毒治疗(HR=8.164;95%CI:1.831-36.397,P=0.006)是术后HBV再激活的危险因素。抗病毒组与未抗病毒组,激活组与未激活组术后7天内肝功能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0天比较,ALT及ALB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DNA阴性的HCC患者,肝切除术可导致HBV再激活,术前抗病毒治疗能有效降低HBV再激活风险及保护肝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BV-DNA 肝细胞癌 再激活 抗病毒治疗 肝切除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05~2008年江苏省首次接受抗病毒治疗的艾滋病患者生存分析 被引量:25
7
作者 丁萍 张正红 +7 位作者 陈国红 徐晓琴 邱涛 徐金水 李雷 胡海洋 羊海涛 傅更锋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1471-1475,共5页
目的:分析江苏省2005~2008年首次接受抗病毒治疗的艾滋病患者到2011年底的生存状况,探讨影响艾滋病抗病毒治疗患者生存时间的因素。方法:利用中国疾病预防控制系统艾滋病综合防治信息系统收集2005~2008年首次进入抗病毒治疗的艾滋病... 目的:分析江苏省2005~2008年首次接受抗病毒治疗的艾滋病患者到2011年底的生存状况,探讨影响艾滋病抗病毒治疗患者生存时间的因素。方法:利用中国疾病预防控制系统艾滋病综合防治信息系统收集2005~2008年首次进入抗病毒治疗的艾滋病患者数据资料,采用Kaplan-Meier绘制研究对象的生存曲线,运用COX比例风险模型对江苏省艾滋病患者首次接受抗病毒治疗后的生存状况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451例研究对象男女比例为1.75∶1,以已婚或同居为主,年龄多数在20~50岁之间,感染途径主要是异性性传播,患者以苏南经济发达地区为主;治疗前基线CD4+T细胞计数平均为107个/mm3,抗病毒治疗后第12、24、36、48、60个月的累计生存率分别为0.88、0.85、0.84、0.78和0.78,84例死亡病例中53.6%死于首次治疗后6个月内。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基线CD4+T细胞计数、首次抗病毒治疗方案,抗病毒治疗方案是否改变与其生存时间之间存在统计学关联。结论:艾滋病抗病毒治疗显著提高了艾滋病患者的生存率,早期治疗能提高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滋病 抗病毒治疗 生存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病毒治疗对不同分期的乙型肝炎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短期生存率的影响 被引量:14
8
作者 徐启桓 许镇 +3 位作者 舒欣 陈旎 张卡 李刚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381-384,共4页
【目的】探讨抗病毒治疗对不同分期的乙型肝炎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转归的影响。【方法】352例乙型肝炎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其中早期患者120例、中期患者149例、晚期患者83例,各期患者分为常规治疗组及抗病毒治疗组,抗病毒治疗组... 【目的】探讨抗病毒治疗对不同分期的乙型肝炎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转归的影响。【方法】352例乙型肝炎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其中早期患者120例、中期患者149例、晚期患者83例,各期患者分为常规治疗组及抗病毒治疗组,抗病毒治疗组在常规内科治疗基础上加用抗病毒药物治疗(拉米夫定、恩替卡韦、替比夫定),比较各期患者临床特征、生存率及抗病毒治疗短期疗效差异。【结果】观察24周,乙型肝炎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早、中、晚期患者的生存率明显不同(P<0.05),随着病情的加重,生存率明显下降。不同分期分析,早、晚期患者常规治疗组及抗病毒治疗组生存率无明显差异(P>0.05),而中期患者抗病毒治疗组生存率明显高于常规治疗组(P<0.05)。【结论】及早治疗可提高乙型肝炎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的生存率,抗病毒治疗可明显提高中期患者的生存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 乙型 慢加急性肝功能衰竭 分期 抗病毒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依非韦伦为基础的抗病毒治疗方案对成人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者血脂影响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1
9
作者 刘敏 石峰 +4 位作者 吴玉珊 李同心 谭顺 张辉芬 陈耀凯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366-370,共5页
目的了解以依非韦伦(EFV)为基础的初始抗反转录病毒治疗(ART)方案对成人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者血脂的影响。方法回顾性收集重庆市公共卫生医疗救治中心2016年1-6月初次接受含EFVART方案的HIV感染者临床资料,对比分析治疗前及治疗... 目的了解以依非韦伦(EFV)为基础的初始抗反转录病毒治疗(ART)方案对成人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者血脂的影响。方法回顾性收集重庆市公共卫生医疗救治中心2016年1-6月初次接受含EFVART方案的HIV感染者临床资料,对比分析治疗前及治疗后不同时间点血清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LDL)、高密度脂蛋白(HDL)以及TC/HDL比值的变化。结果HIV感染者ART前、治疗1年、治疗2年时血脂异常率分别为61.4%、61.5%、63.7%,虽总体异常发生率无明显变化(P>0.05),但随着治疗时间延长,LDL异常率逐渐升高,HDL异常率逐渐下降(P均<0.05)。LDL检测值亦从治疗前的(2.44±0.68)mmol/L升高到治疗1年时(2.89±0.79)mmol/L,2年时(3.20±0.84)m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40岁患者ART2年时TC、LDL升高程度较18~40岁的患者明显(P均<0.05),体重指数≥24患者TG、LDL升高程度较体重正常的患者明显,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以EFV为基础的初始ART治疗方案对患者血脂代谢有明显影响,主要体现在LDL,其异常发生率及其检测值均随治疗时间的延长明显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依非韦伦 抗病毒治疗 血脂 年龄 体重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研究进展 被引量:31
10
作者 申婷 游晶 +2 位作者 范晶华 杨微波 陈和敏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339-341,共3页
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Bvirus,HBV)感染呈世界性流行,抗病毒治疗是HBV感染患者治疗的关键。目前抗病毒治疗药物主要有两大类,即核苷(酸)类似物[nueleoside(acid)analogues,NAs]和干扰素(interferon,IFN),但任何一类治疗... 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Bvirus,HBV)感染呈世界性流行,抗病毒治疗是HBV感染患者治疗的关键。目前抗病毒治疗药物主要有两大类,即核苷(酸)类似物[nueleoside(acid)analogues,NAs]和干扰素(interferon,IFN),但任何一类治疗药物都不能达到根治乙肝,完全清除HBV的目的.而仅能阻止病情向肝硬化、肝癌及死亡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病毒治疗药物 慢性乙型肝炎 HBV感染患者 核苷(酸)类似物 乙型肝炎病毒 世界性流行 干扰素 肝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HIV感染者早期抗病毒治疗现状及服药依从性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5
11
作者 马媛媛 胡晓远 +3 位作者 陈学玲 胡晓敏 金涛 倪明健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5期2965-2968,共4页
目的了解新疆HIV感染者早期抗病毒治疗现状,探讨其服药依从性及主要影响因素,为后期有针对性地开展随访、监测、治疗等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新疆11个区/县/市研究现场接受早期抗病毒治疗的HIV感染者(CD4+T淋巴细胞>350×106个/L... 目的了解新疆HIV感染者早期抗病毒治疗现状,探讨其服药依从性及主要影响因素,为后期有针对性地开展随访、监测、治疗等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新疆11个区/县/市研究现场接受早期抗病毒治疗的HIV感染者(CD4+T淋巴细胞>350×106个/L)作为研究对象,获得知情同意后开展问卷调查,内容包括一般情况、早期抗病毒治疗时间、配偶/固定性伴感染状况、治疗后服药情况、治疗后副作用情况、参加治疗原因、今后治疗打算等。结果 751名HIV感染者中,开始早期抗病毒治疗时间≤12个月者704人(占93.74%),治疗前无自觉症状者588人(占78.30%),治疗后出现副作用者516人(占68.71%),接受早期抗病毒治疗原因为促进身体健康者502人(占66.84%),治疗后服药情况为遵照医嘱每天服药者446人(占59.39%),对于现有治疗的打算为坚持终身服药者433人(占57.66%)。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调查地区、性别、民族、配偶/固定性伴感染状况、治疗后副作用对早期抗病毒治疗服药依从性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IV感染者早期抗病毒治疗服药依从性较好,调查地区、性别、民族、配偶/固定性伴感染状况、治疗后副作用是其服药依从性的影响因素。探索和建立适合新疆HIV感染者自身需求、符合成本效益的干预策略,对保证HIV感染者获得免费而又有效的抗病毒治疗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滋病病毒感染者 早期抗病毒治疗 服药依从性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病毒治疗对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肝细胞癌患者根治性术后的影响 被引量:13
12
作者 柯阳 钟鉴宏 +4 位作者 游雪梅 黄盛鑫 梁泳荣 向邦德 黎乐群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9期1184-1188,共5页
目的:评价抗病毒治疗对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相关性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患者根治性手术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478例HBV-HCC根治性术后患者,分为拉米夫定抗病毒治疗组141例和空白对照组337例,... 目的:评价抗病毒治疗对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相关性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患者根治性手术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478例HBV-HCC根治性术后患者,分为拉米夫定抗病毒治疗组141例和空白对照组337例,比较两组无瘤生存率、总生存率、复发时再治疗措施选择和死亡原因。经倾向性评分匹配法(propensity score matching,PSM)平衡组间协变量,再次分析以上指标。结果:经平均28个月随访,治疗组和对照组术后1、3、5年无瘤生存率分别为73.1%、54.7%、44.5%和70.8%、58.2%、52.0%(P=0.778);总生存率分别为92.1%、84.4%、79.1%和86.9%、66.1%、54.5%(P=0.002);PSM后观察到相似结果;匹配后亚组分析显示抗病毒治疗明显提高巴塞罗那肝癌分期(Barcelona Clinical Liver Cancer staging system,BCLC)A/B期患者总生存率(P=0.035),但未能显著提高BCLC-C期患者总生存率(P=0.775);治疗组复发时获得再次根治性、姑息性治疗的例数分别为28例和24例,对照组19例和38例(P=0.031);治疗组死于肿瘤复发进展、肝功能衰竭的例数分别为18例和11例,对照组23例和36例(P=0.041)。结论:HBV-HCC根治性术后抗病毒治疗虽未能有效提高患者无瘤生存率,但使患者在复发时获得更多根治性治疗的机会并减少肝衰竭发生,明显延长了术后生存时间,尤其对于早、中期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病毒治疗 肝细胞癌 倾向性评分匹配法 无瘤生存率 生存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贵州省接受抗病毒治疗艾滋病患者的生存因素分析 被引量:13
13
作者 陈洋 申莉梅 +8 位作者 李豫 李进岚 黄璐 安竹 李志坚 鲁俊端 张晓萍 刘跃辉 安邦权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925-930,共6页
目的了解贵州省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者和艾滋病(AIDS)患者接受抗逆转录病毒治疗后的生存时间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分析贵州省2005—2016年接受抗病毒治疗的AIDS患者的生存时间,应用寿命表法计算生存概率,运... 目的了解贵州省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者和艾滋病(AIDS)患者接受抗逆转录病毒治疗后的生存时间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分析贵州省2005—2016年接受抗病毒治疗的AIDS患者的生存时间,应用寿命表法计算生存概率,运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共纳入分析15921例AIDS患者,开始治疗时的平均年龄为(42.13±14.40)岁,已婚/同居者占58.61%。治疗后患者的随访时间[中位数(P25~P75):15.96(6.00~33.00)]月。9.77%随访病例发生死亡,其中59.29%的死亡发生在开始治疗的12个月内;第1、5、10年的生存率分别为93.00%,82.00%和74.00%。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女性患者死亡风险是男性的0.58倍(95%CI:0.49~0.68);随着年龄增高,患者死亡风险亦增高;基线CD4+T淋巴细胞计数越高,患者死亡风险越低;治疗前无疾病症状体征的患者死亡风险是有症状体征的0.70倍(95%CI:0.60~0.81)。结论贵州省AIDS患者抗病毒治疗情况整体较好,应高度关注死亡危险因素较高的患者,建议在扩增治疗患者的同时注重提高医疗水平和服务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滋病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艾滋病患者 抗病毒治疗 生存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苏省HIV-1基因型抗病毒治疗失败患者耐药检测结果分析 被引量:14
14
作者 卢静 徐晓琴 +3 位作者 周莹 陈远方 傅更锋 还锡萍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884-888,共5页
目的了解江苏省2010—2014年HIV-1感染者抗病毒失败人群的HIV-1耐药情况,为临床抗病毒治疗提供参考。方法根据耐药检测实验室网络收集江苏省2010—2014年的HIV-1基因型耐药检测结果,对各年度相关药物耐药情况、耐药基因位点及病毒基因... 目的了解江苏省2010—2014年HIV-1感染者抗病毒失败人群的HIV-1耐药情况,为临床抗病毒治疗提供参考。方法根据耐药检测实验室网络收集江苏省2010—2014年的HIV-1基因型耐药检测结果,对各年度相关药物耐药情况、耐药基因位点及病毒基因亚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10—2014年分别纳入样本74、113、197、278、346份,其中检测出现耐药结果的比率分别为68.92%、48.67%、51.27%、52.52%和57.80%。各年度间HIV-1主要耐药药物类似,核苷类主要有3TC、ABC、DDI和FTC,非核苷类药物以EFV和NVP为主。HIV-1对蛋白酶类药物耐药差别较大,且目前使用的LPV/r的耐药率在1%以下。年度间HIV-1主要耐药位点为184、181、190及103位,其中184位突变主要引起3TC和FTC耐药,而181、190、103位突变与EFV和NVP耐药相关。HIV-1病毒基因亚型均以CRF01_AE为主,且呈上升趋势。结论江苏省HIV感染者抗病毒治疗失败人群HIV-1基因型耐药率有上升趋势,应加强对抗病毒治疗患者的耐药检测,从而及时合理调整抗病毒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滋病 基因型耐药检测 抗病毒治疗药物 基因亚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丙型肝炎患者抗病毒治疗后甲状腺功能动态变化和转归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7
15
作者 陈倩 亓传旺 +6 位作者 张会 张鹏 吴瑞红 迟秀梅 于鸽 潘煜 牛俊奇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641-645,共5页
目的:探讨慢性丙型肝炎(CHC)患者抗病毒治疗后甲状腺功能动态变化和转归,阐明基线因素对甲状腺功能改变的影响。方法:取基线甲状腺功能正常的CHC患者243例,均给予干扰素-α2b联合利巴韦林抗病毒治疗48周,分别在12、24、36、48、60和72... 目的:探讨慢性丙型肝炎(CHC)患者抗病毒治疗后甲状腺功能动态变化和转归,阐明基线因素对甲状腺功能改变的影响。方法:取基线甲状腺功能正常的CHC患者243例,均给予干扰素-α2b联合利巴韦林抗病毒治疗48周,分别在12、24、36、48、60和72周时对甲状腺功能和HCV RNA定量等进行检测,根据治疗后甲状腺功能变化情况分为持续正常组、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亚甲减)组、甲状腺功能减退(甲减)组和甲状腺功能亢进(甲亢)组,观察各组患者甲状腺功能变化的规律。结果:82例(33.7%)患者发生甲状腺功能改变,其中亚甲减51例(20.9%),甲减13例(5.3%),甲亢18例(7.4%)。随访至72周时,亚甲减、甲减、甲亢患者恢复正常的分别为32例(39.0%)、12例(14.6%)和7例(8.5%),甲减转变为亚甲减的为6例(7.3%),甲亢转变为亚甲减的为3例(3.7%);19例(23.2%)患者病情无明显改善,1例(1.2%)表现为持续亚甲减,13例(15.9%)持续甲减,5例(6.1%)持续甲亢;3例(3.7%)患者由甲亢转变为甲减。女性甲减发生率高于男性(P<0.05);发生甲亢患者平均年龄低于甲减、亚甲减及持续正常患者(P<0.05);发生甲亢和甲减患者基线γ-谷氨酰转肽酶水平低于亚甲减和持续正常者(P<0.05);发生甲亢患者中HCV 2a型患者所占比例明显高于发生甲减、亚甲减及持续正常者(P<0.05)。结论:CHC患者抗病毒治疗可使甲状腺功能发生改变,性别、年龄、肝功能和基因型对甲状腺功能改变具有预测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 丙型 慢性 抗病毒治疗 甲状腺功能 干扰素-Α2B 利巴韦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苏省抗病毒治疗者HIV-1基因耐药性及影响因素的分析 被引量:9
16
作者 肖占沛 郭宏雄 +5 位作者 还锡萍 刘晓燕 徐晓琴 胡海洋 杨传坤 羊海涛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6-19,共4页
目的:了解江苏省抗病毒治疗患者HIV-1毒株的耐药性及其影响因素。方法:以2010年4月底仍在抗病毒治疗的AIDS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横断面调查法和基因型耐药分析法对调查者进行耐药性分析。结果:共591名研究对象被纳入本研究分析。HIV-1毒... 目的:了解江苏省抗病毒治疗患者HIV-1毒株的耐药性及其影响因素。方法:以2010年4月底仍在抗病毒治疗的AIDS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横断面调查法和基因型耐药分析法对调查者进行耐药性分析。结果:共591名研究对象被纳入本研究分析。HIV-1毒株总耐药率为8.46%。治疗时间、病程和近期治疗方案NVP+AZT+3TC是HIV-1耐药毒株产生的危险因素。结论:江苏省抗病毒治疗患者耐药率处于较低水平,但耐药突变多样化,出现多重耐药现象,应多关注病程和治疗时间较长的患者,增加病毒载量检测和耐药检测的频率,以尽早发现耐药情况,尽快选择适当的治疗方案,可能有利于降低耐药毒株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IV-1 抗病毒治疗 药物耐受性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疗效及因素研究 被引量:15
17
作者 陈新月 于岩岩 +5 位作者 张文瑾 徐道振 马丽娜 黄云丽 沈成利 斯崇文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6年第2期166-170,共5页
目的调查北京地区不同抗病毒药物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慢性乙肝)患者的疗效及差异、影响因素和不良反应情况。方法采用回顾性前瞻研究的方法,调查随访1995—2002年在北京佑安医院,北京大学第一医院,解放军302医院及地坛医院确诊并经抗病毒... 目的调查北京地区不同抗病毒药物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慢性乙肝)患者的疗效及差异、影响因素和不良反应情况。方法采用回顾性前瞻研究的方法,调查随访1995—2002年在北京佑安医院,北京大学第一医院,解放军302医院及地坛医院确诊并经抗病毒治疗或未抗病毒但随访观察的慢性乙肝患者1 489例。比较应用4种抗病毒药物的治疗效果及影响因素。结果①北京地区干扰素和拉米夫定治疗覆盖率约40%,高于国内平均水平。②4种抗病毒药物中以干扰素和拉米夫定疗效较好。拉米夫定对乙型肝炎病毒(HBV)DNA的抑制作用明显,但出现停药反跳,E系统转换率较低(13.3%)。干扰素组E系统转换率相对较高(22.9%),且疗效持久,但不良反应多见。③统计分析提示治疗前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水平高、乙肝病毒载量低者对治疗反应性好。④对抗病毒治疗常见的不良反应认知和处置能力较好,但半数病例缺乏对血糖、甲状腺功能、自身抗体等的定期监测。结论鉴于目前抗病毒药物单独应用的疗效十分有限,有必要开展针对慢性乙肝的前瞻性研究,探讨更有效抗病毒治疗的方法和疗效预测因素,以提高疗效、改善慢性乙肝的不良预后。同时应加强对抗病毒治疗中不良反应的认知和监测,以保证治疗的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乙型肝炎 抗病毒治疗 干扰素 拉米夫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艾滋病患者抗病毒治疗服药依从性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3
18
作者 张秀 孙玉梅 +6 位作者 林可可 刘丽英 吴丹 陈茜 苑红 张玉敏 谭文辉 《中国护理管理》 2012年第12期87-89,共3页
本文通过查阅文献,从艾滋病患者抗病毒治疗服药依从性的定义、计算方法、依从性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提高依从性的干预措施及效果等方面对我国艾滋病患者抗病毒治疗服药依从性的研究进行综述,旨在为继续开展相关领域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 艾滋病患者 抗病毒治疗 服药依从性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05~2009年江苏省艾滋病患者抗病毒治疗前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被引量:8
19
作者 邱涛 刘晓燕 +7 位作者 郭宏雄 傅更锋 徐金水 丁萍 还锡萍 李雷 徐晓琴 羊海涛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537-539,548,共4页
目的:了解江苏省艾滋病免费抗病毒治疗患者入组时的流行病学特征,以探讨对治疗可能存在的影响因素。方法:收集江苏省2005~2009年5年内所有接受抗病毒治疗艾滋病患者入组治疗时的基本情况表,建立Excel数据库并用SPSS17.0软件分析其流行... 目的:了解江苏省艾滋病免费抗病毒治疗患者入组时的流行病学特征,以探讨对治疗可能存在的影响因素。方法:收集江苏省2005~2009年5年内所有接受抗病毒治疗艾滋病患者入组治疗时的基本情况表,建立Excel数据库并用SPSS17.0软件分析其流行病学特征。结果:江苏省累计治疗732例,新增治疗人数逐年上升。95.5%为本省籍,男女性别比2.1∶1,平均年龄41.9岁,已婚或同居67.3%。发现来源主要为由医院被动发现,占48.36%,感染途径主要为异性性传播和同性性传播,两者合计占67.76%,且同性传播比例有上升趋势。90%治疗前有发热、腹泻等症状,治疗时CD4+T细胞平均为111.1个/μl。开始治疗时间与确证时间间隔天数中位数为116天(P25=40天,P75=410天)。结论:江苏省艾滋病患者开始抗病毒治疗时机较晚,患者发现晚是主要原因,感染者早发现能力及模式亟待加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病毒治疗 艾滋病患者 流行病学 特征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线HBV DNA水平对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抗病毒治疗后临床转归的影响 被引量:5
20
作者 吴晓宁 张伟 +7 位作者 周家玲 王麟 孙亚朦 孟彤彤 王晓明 尤红 欧晓娟 贾继东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1678-1682,共5页
目的分析基线HBV DNA水平对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抗病毒治疗后临床转归的影响。方法选取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肝病中心2005年-2015年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106例,给予核苷和核苷酸类药物抗病毒治疗,对患者进行前瞻性随... 目的分析基线HBV DNA水平对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抗病毒治疗后临床转归的影响。方法选取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肝病中心2005年-2015年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106例,给予核苷和核苷酸类药物抗病毒治疗,对患者进行前瞻性随访观察3年。按治疗前HBV DNA水平将患者分为3组,即HBV DNA<105IU/ml组、105~107IU/ml组和>107IU/ml组。比较3组患者基线特征、抗病毒治疗疗效及肝脏相关终点事件(LREs)发生率。组间比较采用重复测量资料的方差分析或Friedman Test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LREs发生率并绘制生存曲线,各组之间的比较采用log-rank对数秩检验。结果 3组患者在年龄、性别、HBeAg、生化指标、肝脏硬度及CTP评分上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HBV DNA水平随时间的变化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8.35,P<0.05);3组间比较HBV DNA水平的变化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F=13.95,P<0.05)。3组患者在治疗6个月时HBV DNA水平较基线都显著下降,其中HBV DNA<105IU/ml组和105~107IU/ml组患者实现中位HBV DNA低于检测限,而HBV DNA>107IU/ml组在治疗12个月后实现中位HBV DNA低于检测限。在治疗12个月及24个月时,3组HBV DNA阴转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5.97、6.84,P值均>0.05),在治疗36个月时,3组HBV DNA阴转率分别为95.7%、88.0%和7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75,P<0.05)。3组LREs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抗病毒治疗后HBV DNA水平显著下降,高水平复制的患者病毒学应答速度较慢,但基线HBV DNA水平对抗病毒治疗后3年内LREs的发生率无显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 肝炎 乙型 慢性 HBV DNA 抗病毒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