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应用抗病毒抗体表位筛选的多肽文库的构建
1
作者 杜芝燕 赵云峰 +2 位作者 王全立 王海涛 王升启 《生物化学杂志》 CSCD 1997年第2期235-236,共2页
A "fusion phase" is a filamentous virion displaying on its surface a foreign peptide fused to a coat protein (pⅢ or pⅧ),and harboring the gene for the fusion protein within its genome.Important biotech ach... A "fusion phase" is a filamentous virion displaying on its surface a foreign peptide fused to a coat protein (pⅢ or pⅧ),and harboring the gene for the fusion protein within its genome.Important biotech achievements include identification of peptide molecules that mimic the structure and function of sugars and carbohydrates that are difficult to synthesize, peptides that are effective vaccines. A 78-bases template encoding twelve peptides and biothinylated primers in 5’ terminus were designed. After PCR amplification, digestion with XhoⅠ/SpeⅠ, ligation and electrotransfection, a 5 × 10 7 clone libraly was estabished. Next,screening anti-idiotype peptides by antiHIV antibodies from the peptide library is expect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肽文库 抗病毒抗体 表位筛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组全人源抗新型冠状病毒单克隆抗体注射液(F61注射液)治疗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合并肾损伤患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一项随机对照的探索性临床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陈丁华 李超凡 +17 位作者 牛越 张利 王涌 冯哲 朱晗玉 周建辉 董哲毅 段姝伟 王宏 黄梦杰 王远大 丛硕源 潘赛 周京 孙雪峰 蔡广研 李平 陈香美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57-264,共8页
目的 探究重组全人源抗新型冠状病毒单克隆抗体注射液(F61注射液)治疗新型冠状病毒感染(COVID-19)合并肾损伤患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选取2023年1—2月在解放军总医院就诊的COVID-19合并肾损伤患者。将受试者随机分组,对照组采用常... 目的 探究重组全人源抗新型冠状病毒单克隆抗体注射液(F61注射液)治疗新型冠状病毒感染(COVID-19)合并肾损伤患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选取2023年1—2月在解放军总医院就诊的COVID-19合并肾损伤患者。将受试者随机分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抗新型冠状病毒(抗新冠)治疗,试验组采取常规抗新冠治疗联合F61注射液。给药后随访15 d,监测患者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心电图及胸部CT,分析F61注射液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结果 共纳入12例受试者(试验组7例,对照组5例),两组受试者均未出现临床进展或死亡病例。对照组新型冠状病毒核酸平均转阴时间为3.2 d,试验组为1.57 d (P=0.046);试验组用药后第3天及第5天的COVID-19相关目标症状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根据临床分型和世界卫生组织(WHO)10分等级疾病进展量表,两组受试者病情均有好转,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安全性方面,试验组未出现输液相关不良事件,两组受试者表现出不同程度血糖升高、尿葡萄糖升高、尿胆原升高、尿管型阳性及心律失常,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F61注射液在治疗COVID-19合并肾损伤患者时初步展现出安全性和临床获益,国产药物的临床可及性好,可为临床实践提供更多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61注射液 新型冠状病毒 肾损害 有效性 安全性 新型冠状病毒单克隆抗体注射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治疗性抗体在病毒感染性疾病中的应用 被引量:1
3
作者 王芳 张晓晓 吴兴安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557-560,共4页
抗体用于感染性疾病的治疗具有久远的历史。随着抗体技术的发展,从最初的鼠单克隆抗体(m Ab),经过嵌合抗体、人源化抗体的阶段,发展到现在的人抗体。抗病毒m Ab可以通过中和作用抑制病毒增殖或者通过抗体依赖细胞介导的细胞毒作用(ADCC... 抗体用于感染性疾病的治疗具有久远的历史。随着抗体技术的发展,从最初的鼠单克隆抗体(m Ab),经过嵌合抗体、人源化抗体的阶段,发展到现在的人抗体。抗病毒m Ab可以通过中和作用抑制病毒增殖或者通过抗体依赖细胞介导的细胞毒作用(ADCC)、抗体依赖的胞吞作用(ADCP)、补体依赖的细胞毒作用(CDC)和抗体依赖细胞介导的病毒抑制作用(ADCVI)发挥作用,还可通过诱导内源性体液和细胞免疫发挥长期保护效应。针对急、慢性病毒感染的m Ab的数量呈指数级增长,其中部分正在进行临床试验。针对病毒变异的问题,采用多种抗体联合使用的抗体"鸡尾酒"疗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毒感染 抗病毒抗体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源性抗汉坦病毒抗体VH基因噬菌体表面展示文库的构建与筛选
4
作者 许国双 王汉民 +2 位作者 陈威 杨为松 白雪帆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1561-1563,共3页
目的构建人抗汉坦病毒(HV)抗体重链可变区(VH)基因噬菌体表面展示文库,筛选人源性抗HV单克隆抗体(mAb)。方法从HV吸附筛选的特异性人外周血B淋巴细胞中,用RT—PCR扩增VH基因,与噬菌粒pHEN1连接,构建VH基因噬菌体表面展示文库。经3轮吸... 目的构建人抗汉坦病毒(HV)抗体重链可变区(VH)基因噬菌体表面展示文库,筛选人源性抗HV单克隆抗体(mAb)。方法从HV吸附筛选的特异性人外周血B淋巴细胞中,用RT—PCR扩增VH基因,与噬菌粒pHEN1连接,构建VH基因噬菌体表面展示文库。经3轮吸附—洗脱—扩增的亲和筛选后,用ELISA鉴定抗HV噬菌体抗体的活性。结果HV吸附筛选的特异性人外周血B淋巴细胞中,成功扩增出VH基因,并构建了VH基因噬菌体表面展示文库。经3轮亲和筛选,获得24个具有与HV结合活性的重组噬菌粒克隆。对其中一个克隆的VH基因(VH-D10)的序列分析表明,该基因的全长为363bp,编码121个氨基酸,与EMBL和GenBank中所有已知免疫球蛋白(Ig)基因进行同源性比较,其同源序列均为人IgVH基因。结论成功地构建了人抗HV抗体VH基因噬菌体表面展示文库,并筛选到有HV结合活性的重组噬菌体克隆,为制备人源性抗HVmAb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坦病毒 噬菌体抗体 基因可隆 序列分析 抗病毒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银屑病患者血清抗EB病毒抗体的检测 被引量:7
5
作者 段西凌 邱练芬 +4 位作者 胡开华 林新瑜 薛竟 王尚兰 吴良章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13-15,共3页
目的:探讨EB病毒感染与银屑病的关系。方法:采用酶免疫法检测53例银屑病患者血清EB病毒抗壳抗原/IgG、IgM抗体,抗早期抗原-D/IgG抗体,抗核心抗原-1/IgG抗体。结果:银屑病患者血清抗EB病毒早期抗原-D/IgG抗体阳性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 目的:探讨EB病毒感染与银屑病的关系。方法:采用酶免疫法检测53例银屑病患者血清EB病毒抗壳抗原/IgG、IgM抗体,抗早期抗原-D/IgG抗体,抗核心抗原-1/IgG抗体。结果:银屑病患者血清抗EB病毒早期抗原-D/IgG抗体阳性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01)。结论:银屑病患者体内EB病毒可能处于激活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屑病 EB病毒 EB病毒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注射重组腺病毒Ad-HGF后血清中抗腺病毒抗体的检测 被引量:2
6
作者 哈小琴 赵治华 +2 位作者 吕同德 劳妙芬 吴祖泽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CAS 2006年第9期515-517,F0002,共4页
目的观察大鼠重复给与携带肝细胞生长因子基因的重组腺病毒(recombinant adenovirus carrying hep-atocyte growth factor gene,Ad-HGF)后,血清中抗腺病毒抗体的出现时间及消失规律。方法大鼠给与不同剂量的Ad-HGF共14次,利用病毒中和反... 目的观察大鼠重复给与携带肝细胞生长因子基因的重组腺病毒(recombinant adenovirus carrying hep-atocyte growth factor gene,Ad-HGF)后,血清中抗腺病毒抗体的出现时间及消失规律。方法大鼠给与不同剂量的Ad-HGF共14次,利用病毒中和反应(细胞病变效应及绿色荧光方法)观察血清中抗腺病毒抗体。结果手术及正常对照组和实验组动物给药7次前血清处理的细胞均出现明显细胞病变效应及强荧光。之后各剂量组动物血清均对腺病毒有不同程度的中和作用,停药后13周到14周抗体水平很低或已不存在。同时观察到动物性别及给药剂量大小无差异。结论大鼠肌注Ad-HGF 7次后,动物血清中可检测到抗腺病毒抗体,停药后13周或14周抗体基本消失,此结果对Ad-HGF的实际应用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D-HGF 病毒抗体 血清 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56例SARS患者血清抗SARS冠状病毒抗体的观测 被引量:6
7
作者 王海宝 刘景汉 +8 位作者 欧阳锡林 于洋 马曙轩 李锡金 吕留彩 田亚平 刘红鹰 许红民 姚伟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5期441-443,共3页
本研究的目的是观察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 (severeacuterespiratorysyndrome ,SARS)患者抗SARS 冠状病毒 (SARS CoV)抗体IgG和IgM的产生及抗体效价变化特征 ,探索采集SARS痊愈患者抗血清的时机。应用ELISA方法对随机抽取的 156名SARS患者... 本研究的目的是观察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 (severeacuterespiratorysyndrome ,SARS)患者抗SARS 冠状病毒 (SARS CoV)抗体IgG和IgM的产生及抗体效价变化特征 ,探索采集SARS痊愈患者抗血清的时机。应用ELISA方法对随机抽取的 156名SARS患者血清标本进行抗SARS CoV抗体IgG和IgM抗体效价测定。结果表明 ,156名SARS患者于病后 3至 9周期间 ,IgG抗体阳性率为 75.6% ,IgM抗体阳性率为 41.7% ,IgG和IgM抗体均阳性为 41% ,IgG和IgM抗体均阴性为 2 3 .7% ;IgG抗体阳性患者中抗体效价为 18.2 3± 2 4.72 ,IgM抗体阴性患者抗体效价为 2 .18± 1.13 ;IgG和IgM抗体效价与SARS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体温正常天数无显著相关性。结论 :并非所有SARS患者都能产生抗SARS CoV抗体 ,即使产生抗体 ,其效价的个体差异也较大 ,并不能通过性别、年龄、病程及体温正常天数等因素较准确地评估抗体的效价。因此 ,在SARS抗血清采集前 ,应重新进行抗体效价测定 ,遴选具有高效价抗SARS CoV抗体的SARS痊愈患者进行抗血清的采集 ,才能提高所采集的抗血清在临床的治疗效果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 SARS冠状病毒抗体 酶联免疫吸附测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建立一种用重组蛋白检测抗口蹄疫病毒抗体的间接ELISA方法 被引量:3
8
作者 胡大利 冯宇 +6 位作者 张培因 冉波 卫红飞 邵明玉 王爱丽 王丽颖 于永利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345-348,共4页
目的研究以重组蛋白作为包被抗原检测口蹄疫病毒(FMDV)感染后的动物血清中特异性抗体的可能性,为建立一种非病毒颗粒的ELISA检测试剂盒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利用自行构建表达的O型口蹄疫病毒VP1表位肽重组蛋白(VP1epi)作为包被抗原,采用间... 目的研究以重组蛋白作为包被抗原检测口蹄疫病毒(FMDV)感染后的动物血清中特异性抗体的可能性,为建立一种非病毒颗粒的ELISA检测试剂盒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利用自行构建表达的O型口蹄疫病毒VP1表位肽重组蛋白(VP1epi)作为包被抗原,采用间接ELISA方法确定抗原的最佳工作浓度和包被方法,优化各项实验条件,并以FMDV感染后的豚鼠血清作为标准阳性血清确定ELISA方法的特异性和灵敏度。结果FMDV感染后的阳性豚鼠血清可以很好地识别VP1epi重组蛋白,用此蛋白包被检测抗FMDV抗体的灵敏度可达1∶3200,并证明所检测的抗体是FMDV特异性的。结论VP1epi重组蛋白可以替代FMDV颗粒用于建立检测抗FMDV抗体的ELISA试剂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蹄疫病毒 口蹄疫病毒抗体 VP1表位重组蛋白 间接ELIS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源抗狂犬病毒二硫键稳定抗体在大肠杆菌中的融合表达 被引量:4
9
作者 蔡昆 王慧 +3 位作者 史晶 包士中 侯晓军 荫俊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450-452,共3页
目的在大肠杆菌pMAL-P2x系统中表达anti-rabiesMBP-ScdsFv融合蛋白,酶切获得目的蛋白ScdsFv,进行纯化、鉴定及简单活性分析。方法利用DNA重组技术,将全长的ScdsFv蛋白基因克隆至原核表达载体pMAL-p2x中,重组质粒转化大肠杆菌E.coliER256... 目的在大肠杆菌pMAL-P2x系统中表达anti-rabiesMBP-ScdsFv融合蛋白,酶切获得目的蛋白ScdsFv,进行纯化、鉴定及简单活性分析。方法利用DNA重组技术,将全长的ScdsFv蛋白基因克隆至原核表达载体pMAL-p2x中,重组质粒转化大肠杆菌E.coliER2566,IPTG诱导表达。表达产物经Xa酶切后,经Ni柱、AmyloseResin亲和层析进行纯化,SDS-PAGE和Western blot对其进行鉴定,ELISA检测其结合活性。结果成功地构建了重组质粒pMAL-ScdsFv,经诱导表达、蛋白酶切、亲和纯化后获得目的蛋白。ELISA检测其具有抗原特异结合活性,其热稳定性有显著提高。结论抗狂犬病毒ScdsFv蛋白具有良好的结合活性和生物学活性稳定性,可作为候选分子用于狂犬病的防治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狂犬病毒二硫键稳定抗体 MBP融合蛋白 原核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单克隆抗体酶免疫试验检测抗猪瘟病毒特异抗体
10
作者 Wens.,G. 程长屏 《国外兽医学(畜禽传染病)》 1989年第2期14-17,共4页
关键词 单克隆抗体 抗病毒抗体 猪瘟病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株高滴度广谱抗HFRS病毒单克隆抗体的建立
11
作者 李荔 陈伯权 《单克隆抗体通讯》 CSCD 1989年第2期44-44,共1页
本文用抗原上有些不同的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病毒湖北毒株HA1018免疫BALB/c小鼠,与Sp2/0细胞融合,获得分泌抗HFRS单克隆抗体(MCAb)的杂交瘤E5细胞株。McAbE5为IgG1亚类,间接免疫荧光(IFA)测定腹水抗体滴度可达1:100万。
关键词 HFRS病毒单克隆抗体 高滴度 BALB/c小鼠 肾综合征出血热 广谱 IgG1亚类 间接免疫荧光 Sp2/0 细胞融合 抗体滴度 细胞株 杂交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类抗人免疫缺陷病毒抗体有望用于防止艾滋病毒感染
12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2005年第3期57-57,共1页
Science News2003年163卷15期237页报道:美国路易斯安那州科文顿市图兰大学卫生科学中心的科学家Ronald S.Veazey及其同事,在《Nature Medicine》2003年3月号上撰文宣称,根据在猕猴中的试验。含有人类抗HIV抗体的实验性药物,可部... Science News2003年163卷15期237页报道:美国路易斯安那州科文顿市图兰大学卫生科学中心的科学家Ronald S.Veazey及其同事,在《Nature Medicine》2003年3月号上撰文宣称,根据在猕猴中的试验。含有人类抗HIV抗体的实验性药物,可部分防止艾滋病毒的传播。并据此认为,此种药物也可防止妇女从其艾滋病配偶染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人免疫缺陷病毒抗体 艾滋病 实验性药物 免疫保护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SARS患者中儿童与成人抗SARS抗体检测与比较 被引量:3
13
作者 刘景汉 马曙轩 +5 位作者 欧阳锡林 王海宝 于洋 李锡金 张婷 唐锁勤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2期217-219,共3页
为了调查非SARS患者中儿童与成人体内抗SARS血清抗体的阳性率 ,随意选取我院门诊及住院的 14岁以下儿童患者 197例 ,健康儿童 15 6例 ,同时选取我院 18岁以上门诊及住院的病人 4 5 3例 ,无偿献血者 5 0 2例 ,采用两种抗SARS冠状病毒特... 为了调查非SARS患者中儿童与成人体内抗SARS血清抗体的阳性率 ,随意选取我院门诊及住院的 14岁以下儿童患者 197例 ,健康儿童 15 6例 ,同时选取我院 18岁以上门诊及住院的病人 4 5 3例 ,无偿献血者 5 0 2例 ,采用两种抗SARS冠状病毒特异性抗体检测试剂盒及ELISA方法测定血清中抗SARS抗体。检测结果发现 ,健康儿童与患病儿童人群中抗SARSIgG抗体的阳性率均为 2 %左右 ( 4 /197和 3/15 6 ) ,而健康成人和成人患者中抗SARSIgG抗体的阳性率均为 0 .2 %左右 ( 1/45 3和 1/5 0 2 ) ,两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 ( χ2 =11.6 1,P <0 .0 0 1)。而IgM抗体均为阴性。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 SARS冠状病毒抗体 抗体检测 儿童 成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婴幼儿急性下呼吸道感染和支气管哮喘抗肺炎支原体、肺炎衣原体和RSV抗体检测分析 被引量:7
14
作者 蔡莉莉 谭立明 +3 位作者 李国林 段风英 李华 陈玉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964-966,共3页
目的探讨抗肺炎支原体(Mp)抗体、抗肺炎衣原体(CP)抗体和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抗体检测对婴幼儿急性下呼吸道感染(ALRI)和支气管哮喘的临床诊断意义。方法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ⅡF)检测115例婴幼儿ALRI患者(毛细支气管炎46例,非典型性肺... 目的探讨抗肺炎支原体(Mp)抗体、抗肺炎衣原体(CP)抗体和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抗体检测对婴幼儿急性下呼吸道感染(ALRI)和支气管哮喘的临床诊断意义。方法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ⅡF)检测115例婴幼儿ALRI患者(毛细支气管炎46例,非典型性肺炎69例)、31例支气管哮喘患者和40例对照组血清抗MP抗体、抗CP抗体和抗RSV抗体,并对其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①观察组血清抗MP抗体阳性率最高为37.67%,抗CP抗体阳性率最低为21.23%,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5.77、7.74,P均<0.01);抗MP抗体阳性率明显高于抗CP抗体(χ2=9.49,P<0.01)。②抗RSV抗体在支气管哮喘和毛细支气管炎中阳性率最高分别为54.84%和34.78%,抗MP抗体阳性率在非典型性肺炎中最高为42.03%。③各年龄段血清抗MP抗体和抗CP抗体阳性率在1~3岁组最高,分别为48.57%和22.86%;抗RSV抗体阳性率在30d~1岁组中最高为38.78%。④对观察组婴幼儿患者检测抗MP、CP和RSV抗体分别进行了单项指标的临床诊断实验评价,抗MP抗体的敏感性和真实性最高为37.67%和50.00%。结论抗MP抗体、抗CP抗体和抗RSV抗体的检测是婴幼儿ALRI和支气管哮喘诊断中重要参考指标,其检测对病因诊断、治疗均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炎支原体抗体 肺炎衣原体抗体 呼吸道合胞病毒抗体 急性下呼吸道感染 支气管哮喘 婴幼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猪轮状病毒感染的发生及诊治
15
作者 单虎 邹丽 +2 位作者 宫均荣 李晓春 殷红 《农业知识》 2002年第22期40-40,共1页
病原:病原为轮状病毒,该病毒主要存在于病猪的肠道内,随粪便排到外界环境,污染饲料、饮水、垫草和土壤,经消化道传染而感染其他猪。病愈猪从粪便中排毒持续至少21天。病猪痊愈获得的免疫主要是细胞免疫,它对病毒的持续存在影响时间不长。
关键词 消化道传染 轮状病毒感染 细胞免疫 地方流行性 早春季节 葡萄糖盐水 继发性细菌感染 继发大肠杆菌 抗病毒抗体 栏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鼠肝炎病毒金标快速检测方法的建立 被引量:5
16
作者 胡晓燕 佟巍 +2 位作者 刘先菊 张丽芳 刘云波 《中国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96-100,共5页
本试验旨在探讨一种能够快速、简便及特异检测MHV病毒的金标检测方法。采用柠檬酸三钠还原法制备胶体金颗粒,标记抗小鼠肝炎病毒(MHV)抗体,选择优化层析条件,建立双抗体夹心模式的免疫层析法试纸条对MHV进行检测。20 nm左右的胶体金颗粒... 本试验旨在探讨一种能够快速、简便及特异检测MHV病毒的金标检测方法。采用柠檬酸三钠还原法制备胶体金颗粒,标记抗小鼠肝炎病毒(MHV)抗体,选择优化层析条件,建立双抗体夹心模式的免疫层析法试纸条对MHV进行检测。20 nm左右的胶体金颗粒、5.05μg为最低稳定抗体量(稳定0.5 mL胶体金)、M135层析材料、3%BSA是最佳封闭液。640μg/mL抗体蛋白为最适检测线包被浓度,而800μg/mL抗体蛋白为质控线最适包被浓度。此试纸条能10 min快速特异地检测出MHV抗原,阳性时检测线和质控线均显示红色,阴性时则只有质控线显示红色。结果表明,胶体金免疫层析方法能快速、特异、稳定地检测MHV抗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鼠肝炎病毒 小鼠肝炎病毒抗体 胶体金 胶体金免疫层析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器官移植术后丙型肝炎病毒感染诊疗规范(2019版) 被引量:4
17
作者 李钢 药晨 +2 位作者 石炳毅 孙丽莹 中华医学会器官移植学分会 《器官移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249-252,共4页
为了进一步规范实体器官移植(SOT)术后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的诊断和治疗,中华医学会器官移植学分会组织器官移植专家和感染病学专家,从流行病学、SOT术后HCV感染的诊断、SOT术后HCV感染的预防和治疗等方面,制订本规范,以帮助器官移植... 为了进一步规范实体器官移植(SOT)术后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的诊断和治疗,中华医学会器官移植学分会组织器官移植专家和感染病学专家,从流行病学、SOT术后HCV感染的诊断、SOT术后HCV感染的预防和治疗等方面,制订本规范,以帮助器官移植工作者规范和优化HCV感染的诊断和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器官移植 丙型肝炎病毒 丙型肝炎病毒抗体(-HCV) 丙型肝炎病毒RNA(HCVRNA) 持续病毒学应答(SVR) 直接病毒药物(DAAs) 索非布韦 雷迪帕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貂阿留申病发病机理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8
作者 马建 华育平 《动物医学进展》 CSCD 2005年第1期39-42,共4页
水貂阿留申病是由阿留申病病毒引起的一种可对水貂养殖业造成严重损失的传染病。该病困扰动物医学界多年 ,始终未得到攻克。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 ,国内外学者对该病分子水平的发病机理有了更多的认识 ,研究内容主要集中在与... 水貂阿留申病是由阿留申病病毒引起的一种可对水貂养殖业造成严重损失的传染病。该病困扰动物医学界多年 ,始终未得到攻克。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 ,国内外学者对该病分子水平的发病机理有了更多的认识 ,研究内容主要集中在与水貂阿留申病发病密切相关的抗病毒抗体、病毒核酸的晚启动子P3 6及其顺式作用元件(cis acting)、结构蛋白VP2等方面。文章对以上研究进展进行了详细的归纳总结与分析 ,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尝试使用反义RNA或干扰RNA对该病进行预防、治疗的设想 ,以期今后对阿留申病的继续深入研究能有所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貂阿留申病 发病机理 抗病毒抗体 晚启动子P36 结构蛋白VP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羊口疮的研究 被引量:5
19
作者 沈正达 靳诚 +13 位作者 沈斌元 王锡祯 罗德英 卢洪英 潘光炎 滕振文 陈燕军 宋勇 白吉荣 左玉婷 胡永浩 王蒲 汪清 常泽生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1989年第1期1-16,共16页
本文报道了对羊口疮的病原学、流行病学、实验病理学、血清学诊断以及免疫预防等问题所进行的系列研究结果。应用电镜技术,首次在国内观察到了羊口疮的病原——羊口疮病毒。对该病毒的某些生物学特性和理化学特性进行研究的结果表明,该... 本文报道了对羊口疮的病原学、流行病学、实验病理学、血清学诊断以及免疫预防等问题所进行的系列研究结果。应用电镜技术,首次在国内观察到了羊口疮的病原——羊口疮病毒。对该病毒的某些生物学特性和理化学特性进行研究的结果表明,该病毒的感染范围比较广泛,对干燥耐受性强,对热、紫外光和福马林敏感;在奶山羊睾丸细胞上生长良好,CPE变化显著,并有多倍性现象;通过系统取样和超薄切片,在电镜下观察到了病毒在培养细胞中的主要复制过程,以及培养细胞本身的亚微结构变化。试用差速离心联用30—45%蔗精密度梯度超速离心,能有效地提纯病毒,为纯化痘类病毒提供了一种较为理想的方法。中性无离子去污剂TritonX—100与2—巯基乙醇联合,可使病毒裂解,便于分离囊膜蛋白亚单位;用SDS—PAGE分析法,发现病毒最少可泳动出28条多肽区带,而病毒的囊膜亚单位则由18条多肽区带组成。将病毒亚单位作为抗原免疫羔羊,可激发羊只产生抗全病毒抗体和迟发性变态反应,这在国内属首次报道。流行病学的调查表明,羊口疮在甘肃省存在历史已久,分布广泛,对养羊业危害严重;病的自然感染主要见于绵羊和山羊,以羔羊最为易感,除口唇感染外,未见其他临诊病型;采取不同地区的病羊痂皮在羊体作交叉免疫试验,未发现病毒有型别差异。人工感染病羊的血常规检查和血清蛋白的电泳分析未见异常;病理组织学变化以表皮的网状变性、真皮的炎性浸润和结缔组织增生为最特征。首次在国内将反向间接血凝、对流免疫电泳、酶联免疫吸附,琼脂凝胶扩散以及血清中和等五种血清学方法用于羊口疮的诊断,填补了国内在这方面的空白,其中前三种方法在当时的国外文献中也未见有报道。以改良、完善现行方法为目的,对活毒苗免疫接种法作了系统的研究,证明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应急性免疫措施,有在疫区推广应用的价值;对灭活苗所进行的探索性试验表明,灭活的病毒似能激发羊体产生一定程度的免疫,为今后进一步提高灭活苗的免疫效果以及研究其在实践中应用的可能性打下了有益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羊口疮 电镜技术 多倍性 病毒抗体 迟发性变态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主活动鸟类禽流感及新城疫的生态学与流行病学调查分析 被引量:15
20
作者 李曦 符芳 +1 位作者 崔尚金 童光志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327-331,共5页
在2004年初H5亚型禽流感在中国内地引起暴发前后,于湖北、广西二疫区市县的生态系中,自健康的鹰、鸽子、野鸭和鹌鹑中采集了54份血清,应用血凝抑制试验(HI)对其进行了血清学检测,并将获得的血清学检测数据进行了统计学分析。分析结果显... 在2004年初H5亚型禽流感在中国内地引起暴发前后,于湖北、广西二疫区市县的生态系中,自健康的鹰、鸽子、野鸭和鹌鹑中采集了54份血清,应用血凝抑制试验(HI)对其进行了血清学检测,并将获得的血清学检测数据进行了统计学分析。分析结果显示,在总共采集的54份血清样品中,抗新城疫病毒(NDV)抗体、抗H6亚型禽流感病毒(H6)抗体、抗H9亚型禽流感病毒(H9)抗体、抗H5亚型禽流感病毒(H5)抗体阳性率分别为64.8%、64.8%、75.9%、29.6%。推断这一时期新城疫病毒(NDV)、H6亚型禽流感病毒(H6)、H9亚型禽流感病毒(H9)和H5亚型禽流感病毒(H5)共循环于该生态系中,其中新城疫病毒、H9、H6亚型禽流感病毒长期、稳定循环于该生态系中,为该生态系主要流行血清型。血凝抑制试验检测结果发现,抗H5亚型禽流感病毒抗体效价较低,最高仅为640,其阳性率为29.6%,推断其可能为新近传入的病毒或新近重组变异出现的新病毒、与该次流感暴发相关的新病毒,这一推断还有待于通过对病毒基因序列的分析而做进一步验证;另外,新城疫病毒在该生态系中的稳定循环,构成了对家禽持久、潜在的威胁。对于自1994年以来,长期稳定循环于我国生态系及家禽中的H9亚型禽流感病毒则仍然是以G9-like为优势亚组。本研究结果还提示我们,对我国自主活动鸟类的生态系中抗禽流感病毒抗体的监测是预警、预报我国家禽流感暴发的有效途径,也是十分必要的,同时,血清学的检测结果为我们进一步的分子水平的分析研究提供了明确的靶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系统 新城疫病毒(NDV) 禽流感病毒抗体 血凝抑制试验 统计学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