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99篇文章
< 1 2 12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凉茶中18种非法添加抗病毒药物的含量
1
作者 温家欣 何嘉雯 +2 位作者 曹雅静 陈俏 赖宇红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70-76,共7页
提出了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凉茶中18种非法添加抗病毒药物(盐酸吗啉胍、喷昔洛韦、磷酸奥司他韦、三水合帕拉米韦、扎那米韦、利巴韦林、阿比多尔、法匹拉韦、洛匹那韦、拉尼米韦、盐酸金刚烷胺、盐酸金刚乙胺、玛巴洛沙韦、利托那... 提出了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凉茶中18种非法添加抗病毒药物(盐酸吗啉胍、喷昔洛韦、磷酸奥司他韦、三水合帕拉米韦、扎那米韦、利巴韦林、阿比多尔、法匹拉韦、洛匹那韦、拉尼米韦、盐酸金刚烷胺、盐酸金刚乙胺、玛巴洛沙韦、利托那韦、阿昔洛韦、更昔洛韦、泛昔洛韦、盐酸伐昔洛韦)含量的方法。取凉茶样品1.0000 g置于50 mL容量瓶中,加入40 mL体积比1∶3的甲醇-乙腈混合溶液,超声30 min,冷却至25℃,用体积比1∶3的甲醇-乙腈混合溶液定容,过0.22μm尼龙滤膜,取滤液待测。以Waters ACQUITY BEH HILIC色谱柱为固定相,以不同体积比的含0.1%(体积分数)乙酸的10 mmol·L^(-1)乙酸铵溶液和含0.1%(体积分数)甲酸的乙腈溶液的混合液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采用电喷雾离子(ESI)源,在正离子(ESI^(+))扫描模式下进行多反应监测(MRM)模式质谱分析,以基质匹配的混合标准溶液绘制工作曲线。结果表明,18种非法添加抗病毒药物(盐类抗病毒药物以游离态计)的质量浓度在一定范围内与对应的色谱峰面积呈线性关系,检出限(3S/N)为0.005~2.0 mg·kg^(-1)。按照标准加入法进行回收试验,回收率为70.3%~115%,测定值的相对标准偏差(n=6)均小于12%。方法用于387批凉茶分析,有10批凉茶检出金刚烷胺,检出量为0.125~420 mg·kg^(-1),4批凉茶检出吗啉胍,检出量为177~6404 mg·kg^(-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 凉茶 非法添加抗病毒药物 基质匹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组学视角分析中药抗病毒作用研究进展
2
作者 罗琴 刘丁语 +10 位作者 刘宝玲 乔常宏 陈翔宇 何振文 王晓虎 陈晶 张翩 黄元 王刚 刘昊 蔡汝健 《中国畜牧兽医》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554-561,共8页
病毒是引起疾病的重要微生物之一,严重危害了人类和动物的健康及生命安全。随着病毒的不断变异与重组,如流感病毒、新型冠状病毒、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等,使得疫苗提供的保护有限。同时,有效抗病毒药物的缺乏使得病毒感染后治疗困难... 病毒是引起疾病的重要微生物之一,严重危害了人类和动物的健康及生命安全。随着病毒的不断变异与重组,如流感病毒、新型冠状病毒、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等,使得疫苗提供的保护有限。同时,有效抗病毒药物的缺乏使得病毒感染后治疗困难,因此,迫切需要寻找新的、安全、有效的防控方法来预防病毒感染。中药因具有成分安全、不易产生耐药性且能多途径、多靶点作用于病毒等优点而被广泛应用于抗病毒研究中。传统中药为抗病毒药物提供了丰富的基础,但传统试验手段进行抗病毒药物研发耗时久且工作量大,组学技术的发展为抗病毒药物研发提供了新的视角,利用组学数据分析药物和疾病之间的关系已成为筛选、评价药物疗效和发现新的药物靶点的有力手段。因此,笔者总结分析了转录组学、蛋白质组学、代谢组学及多组学联合分析在中药抗病毒中的研究进展,通过不同组学视角分析中药在抗病毒研究中的应用,不仅有助于深入理解中药的抗病毒机制,还可为抗病毒药物的研发和优化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 抗病毒作用 转录组学 蛋白质组学 代谢组学 多组学联合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家儿童医院抗病毒药品说明书儿童用药信息调查与分析
3
作者 王良芳 丁臻 +1 位作者 李民 蔡和平 《儿科药学杂志》 2025年第2期22-26,共5页
目的:调查国内20家三级甲等儿童医院抗病毒药品说明书中儿童用药信息标注情况及存在的问题,为完善抗病毒药品儿童用药信息提供参考。方法:搜集110种抗病毒药品,对药品说明书中儿童用药信息进行调查与分析。结果:20家三级甲等儿童医院儿... 目的:调查国内20家三级甲等儿童医院抗病毒药品说明书中儿童用药信息标注情况及存在的问题,为完善抗病毒药品儿童用药信息提供参考。方法:搜集110种抗病毒药品,对药品说明书中儿童用药信息进行调查与分析。结果:20家三级甲等儿童医院儿童均无抗病毒专用药;110份抗病毒药品中注射剂有56份(50.9%),占比最高;儿童适宜剂型咀嚼片、颗粒剂、分散片、混悬剂合计16份(14.6%)。110份抗病毒药品说明书中儿童适应证、儿童用法用量、儿童用药、儿童禁忌、儿童注意事项、儿童药代动力学、儿童不良反应标注率分别8.2%、37.3%、50.6%、0.9%、12.7%、38.2%、23.6%。国产抗病毒药品较进口药品儿童用药信息缺失严重;抗病毒外用制剂较其他剂型儿童用药信息缺失更为严重;抗病毒药品说明书中儿童用药信息标注不规范,部分儿童用药信息缺乏实际指导意义。结论:儿童专用抗病毒药品匮乏,抗病毒药品说明书存在儿童用药信息严重缺失、儿童用药信息标注不规范、缺乏实际指导意义等问题。建议相关部门鼓励药品生产企业积极开展各年龄段药物临床试验,加强药品说明书规范管理,积极提高儿童合理用药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病毒药品 儿童 药品说明书 用药信息 合理用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抗病毒治疗中血清HBV RNA水平变化与HBeAg阳性及肝硬化的关系
4
作者 蔡纲 高庆娥 《山东医药》 2025年第1期104-108,共5页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抗病毒治疗中血清乙型肝炎病毒(HBV)RNA水平变化与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HBeAg)及肝硬化的关系。方法选择核苷(酸)类似物抗病毒治疗中的CHB患者491例,其中HBeAg阳性206例、阴性285例,有肝硬化117例、无肝硬化...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抗病毒治疗中血清乙型肝炎病毒(HBV)RNA水平变化与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HBeAg)及肝硬化的关系。方法选择核苷(酸)类似物抗病毒治疗中的CHB患者491例,其中HBeAg阳性206例、阴性285例,有肝硬化117例、无肝硬化374例。用全自动荧光定量PCR分析仪检测血清HBV DNA,用全自动核酸检测分析系统检测血清HBV RNA。二分类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HBV RNA阳性对CHB患者抗病毒治疗中HBeAg阳性、肝硬化的影响,用Pearson相关法分析血清HBV RNA水平与HBV DNA水平的相关性。结果HBeAg阳性患者年龄小于HBeAg阴性患者(P<0.05),HBV RNA阳性率、HBV DNA阳性率及HBV RNA、HBV DNA水平高于HBeAg阴性患者(P均<0.05)。肝硬化患者年龄大于无肝硬化患者(P<0.05),HBV DNA阳性率、HBV DNA水平低于无肝硬化患者(P均<0.05)。肝硬化患者与无肝硬化患者性别、HBV RNA阳性率、HBV RNA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年龄小、HBV DNA阳性、HBV RNA阳性是CHB患者抗病毒治疗中HBeAg阳性的危险因素(P均<0.05)。男性、年龄大、HBV DNA阳性、HBV RNA阳性是CHB患者抗病毒治疗中肝硬化的危险因素(P均<0.05)。CHB患者血清HBV RNA水平与HBV DNA水平呈正相关(P均<0.05)。结论HBV RNA阳性是CHB患者抗病毒治疗中HBeAg阳性、肝硬化的危险因素,HBV RNA检测可作为HBV DNA评估病毒复制活性的有效补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乙型肝炎 肝硬化 乙型肝炎病毒 乙型肝炎病毒核糖核酸 乙型肝炎病毒E 抗病毒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通过型固相萃取-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同时测定中华鳖中8种抗病毒药物及2种代谢物
5
作者 王亚琴 王坤 +3 位作者 柯庆青 谭羽翀 王鼎南 李诗言 《色谱》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164-1172,共9页
本研究以中华鳖中8种抗病毒药物(antiviral drugs,ATVs)及2种代谢物为研究对象,采用Wallelut Lipoclean磷脂去除小柱净化样品,建立了通过型固相萃取净化模式与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UHPLC-MS/MS)相结合的快速检测方法。样品在37℃... 本研究以中华鳖中8种抗病毒药物(antiviral drugs,ATVs)及2种代谢物为研究对象,采用Wallelut Lipoclean磷脂去除小柱净化样品,建立了通过型固相萃取净化模式与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UHPLC-MS/MS)相结合的快速检测方法。样品在37℃下经酸性磷酸酯酶酶解,1%乙酸乙腈提取,通过型固相萃取小柱净化,40℃下氮吹浓缩后采用UHPLC-MS/MS检测,多反应监测(MRM)模式采集数据,内标法定量。针对不同ATVs之间极性差异大的特点,实验优化了仪器参数和前处理条件,重点对色谱柱进行了筛选并排除了生物内源性物质尿苷对利巴韦林的分析干扰,同时讨论了前处理过程中提取液和净化小柱选择对提取效率和净化效果的影响。在最优实验条件下,10种目标物在一定质量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r 2)为0.994~0.998,方法检出限(MDL)为0.05~1.1μg/kg,方法定量限(MQL)为0.18~3.8μg/kg。在低、中、高3个添加水平下10种目标物的平均回收率范围为82.5%~103%,相对标准偏差(RSD)为3.11%~12.1%。该方法操作简便、快速、灵敏,重复性好,可用于大批量样品的同时快速检测,并成功应用于省级水产品质量安全风险监测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过型固相萃取 亲水作用色谱 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 抗病毒药物 代谢物 中华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藏獒IFN-γ基因在毕赤酵母中的表达与抗病毒活性分析
6
作者 宋世斌 何小兵 +1 位作者 景志忠 陈国华 《中兽医医药杂志》 CAS 2024年第5期1-6,共6页
采用毕赤酵母表达系统表达藏獒γ-干扰素(Tibetan mastiff interferon gamma,TmIFN-γ)并分析其生物活性,为抗病毒生物制品的研发与临床应用奠定基础。将构建的TmIFN-γ的真核表达质粒pPIC9k-TmIFN-γ转化至毕赤酵母GS115细胞,用不同浓... 采用毕赤酵母表达系统表达藏獒γ-干扰素(Tibetan mastiff interferon gamma,TmIFN-γ)并分析其生物活性,为抗病毒生物制品的研发与临床应用奠定基础。将构建的TmIFN-γ的真核表达质粒pPIC9k-TmIFN-γ转化至毕赤酵母GS115细胞,用不同浓度的G418筛选得到多拷贝重组菌株;利用甲醇进行诱导表达,以镍层析柱纯化目的蛋白,对表达产物进行SDS-PAGE和Western blotting鉴定;通过CCK-8试验检测重组TmIFN-γ蛋白的细胞毒性作用,利用VSV-MDBK系统检测其抗病毒生物活性。结果显示,成功筛选得到高拷贝pPIC9k-TmIFN-γ重组转化毕赤酵母菌株,利用甲醇诱导可获得TmIFN-γ重组蛋白,该蛋白对细胞无毒性,具有显著抗病毒活性,其抗病毒生物效价为1.727×10~5IU/mL。本研究获得了具有抗病毒活性的TmIFN-γ,有助于进一步探索TmIFN-γ的功能和开发新型基因工程抗病毒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藏獒IFN-γ 酵母表达 抗病毒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组猪干扰素α发酵纯化与抗病毒活性测定
7
作者 陈红艳 施忠芬 +2 位作者 胡媛媛 法林荣 张涛 《青海畜牧兽医杂志》 2024年第3期10-15,共6页
本研究根据大肠杆菌的密码子偏好性,对UniProt数据库中的猪干扰素α序列(编号:P49879)进行优化,合成了相应的基因片段,并构建了pET-28a-INF-α原核表达载体。将重组载体转化到大肠杆菌BL21(DE3)中,用IPTG诱导表达,经过20 L发酵罐培养24... 本研究根据大肠杆菌的密码子偏好性,对UniProt数据库中的猪干扰素α序列(编号:P49879)进行优化,合成了相应的基因片段,并构建了pET-28a-INF-α原核表达载体。将重组载体转化到大肠杆菌BL21(DE3)中,用IPTG诱导表达,经过20 L发酵罐培养24 h,在OD 600为108时收获细胞。表达的猪干扰素α主要以包涵体的形式存在,经过变性、复性、镍亲和纯化与酶切等步骤,得到了无标签的猪干扰素α蛋白。SDS-PAGE电泳显示,该蛋白的分子量约为19 kDa,纯度高达95%。细胞病变抑制法测定表明,该蛋白的抗病毒活性为1.28×10^(7 )IU/mg。本研究成功获得了高纯度、高活性的猪干扰素α蛋白,为进一步推进蛋白药物在临床上的应用奠定了基础,为进一步重组蛋白工业化生产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干扰素α 表达 发酵 纯化 抗病毒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接受核(苷)酸类似物抗病毒治疗后血清HBV-DNA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8
作者 李慧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4年第8期1404-1407,共4页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接受核(苷)酸类似物(NAs)抗病毒治疗后血清乙型肝炎病毒脱氧核糖核酸(HBV-DNA)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至2022年10月河南省人民医院83例采用NAs抗病毒治疗的CHB患者临床资料,根据血清...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接受核(苷)酸类似物(NAs)抗病毒治疗后血清乙型肝炎病毒脱氧核糖核酸(HBV-DNA)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至2022年10月河南省人民医院83例采用NAs抗病毒治疗的CHB患者临床资料,根据血清学应答标准将其分为应答组(46例)和未应答组(37例)。比较两组基线资料、治疗前及治疗3、6、12个月时血清HBV-DNA水平;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以曲线下面积(AUC)检验血清HBV-DNA对CHB患者NAs抗病毒治疗未应答的预测价值。结果治疗前,应答组和未应答组HBV-DNA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至治疗12个月的HBV-DNA呈下降趋势,组间、时点、交互效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绘制ROC曲线显示,治疗3个月时HBV-DNA对CHB患者NAs抗病毒治疗未应答的预测价值较低(AUC=0.694,P=0.002),治疗6个月时HBV-DNA对CHB患者NAs抗病毒治疗未应答具有一定预测价值(AUC=0.751,P<0.001)。结论血清HBV-DNA表达在CHB患者NAs抗病毒治疗前后变化明显,且治疗6个月时血清HBV-DNA可作为抗病毒治疗未应答的预测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乙型肝炎 核(苷)酸类似物 抗病毒治疗 乙型肝炎病毒脱氧核糖核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同时测定药品中奈玛特韦等5种小分子抗病毒药物 被引量:4
9
作者 庄玥 黄艳婷 +2 位作者 蔡霞 邱蕴绮 罗卓雅 《分析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65-69,共5页
建立了一种同时检测奈玛特韦、利托那韦、莫诺拉韦、奥司他韦和达卡他韦5种小分子抗病毒药物的高效液相色谱-质谱分析方法。样品经甲醇溶解超声提取后,经CNWShell C18 Core-Shell色谱柱(100×2.1 mm,2.6μm)分离,以0.1%甲酸水溶液... 建立了一种同时检测奈玛特韦、利托那韦、莫诺拉韦、奥司他韦和达卡他韦5种小分子抗病毒药物的高效液相色谱-质谱分析方法。样品经甲醇溶解超声提取后,经CNWShell C18 Core-Shell色谱柱(100×2.1 mm,2.6μm)分离,以0.1%甲酸水溶液和甲醇为流动相,梯度洗脱,电喷雾正离子模式下,同时采用多反应监测(MRM)和二级全扫(MS^(2))模式扫描分析。5种抗病毒药物在一定浓度范围内线性良好;检出限(S/N=3)为0.15~0.5μg/g;定量限(S/N=10)为0.5~1.2μg/g;加标平均回收率为90.0%~97.4%,精密度(n=6)均小于5%。采用本方法对10份样品进行测定,发现7份样品不含标示的有效成分奈玛特韦,有效成分利托那韦含量远低于标示含量,且检出奥司他韦或达卡他韦等非法添加化学成分。所建立方法灵敏、快速、可靠,可用于药品制剂中5种抗病毒药物的定性及定量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 奈玛特韦 抗病毒 仿制药 非法添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羧甲基茯苓多糖对肠道病毒71型的抗病毒活性及其机制研究
10
作者 曾露芝 吴春晨 +5 位作者 向蒙 彭逸斯 王哲 汪启明 刘实 彭国平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04-111,共8页
为研究羧甲基茯苓多糖(CMP)对肠道病毒71型(EV71)的抗病毒活性,并探讨其作用机制,采用CCK-8法检测CMP对人恶性胚胎横纹肌瘤细胞(RD细胞)增殖的影响;采用致细胞病变效应(CPE)法观察CMP对EV71感染引起的CPE的抑制作用;采用致半数细胞病理... 为研究羧甲基茯苓多糖(CMP)对肠道病毒71型(EV71)的抗病毒活性,并探讨其作用机制,采用CCK-8法检测CMP对人恶性胚胎横纹肌瘤细胞(RD细胞)增殖的影响;采用致细胞病变效应(CPE)法观察CMP对EV71感染引起的CPE的抑制作用;采用致半数细胞病理改变的病毒感染剂量(TCID50)法检测CMP对EV71感染性病毒颗粒的抑制水平;采用RT-qPCR法检测EV71结构蛋白VP1的表达;采用Western blotting法分析VP1、P62、LC3、Caspase-3、cleaved Caspase-3蛋白的表达。结果表明:不同质量浓度(0、250、500、1000μg/mL)CMP对RD细胞无明显的细胞毒性;与对照组相比,CMP在无毒性浓度范围内可有效抑制EV71的复制,且能够呈剂量依赖性地降低病毒感染引起的细胞病变效应;CMP可呈剂量依赖性地降低EV71病毒结构蛋白VP1的表达和子代感染性病毒颗粒的产生;CMP可下调EV71病毒感染的RD细胞中的LC3-Ⅱ、cleaved Caspase-3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羧甲基茯苓多糖 肠道病毒71型 抗病毒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药抗病毒最新研究进展 被引量:7
11
作者 褚秀玲 苏建青 韦旭斌 《中兽医医药杂志》 2009年第1期26-28,共3页
关键词 抗病毒药物 中药 清热解毒药 抗病毒免疫 抗病毒机制 天然产物 致病机理 临床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测定配合饲料中10种抗病毒类药物
12
作者 张学娜 范维江 +2 位作者 杜国辉 张应龙 焦燕 《中国饲料》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1期116-121,共6页
实验旨在建立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PLC-MS/MS)同时检测配合饲料中10种抗病毒类药物的分析方法。样品用1%甲酸水、乙腈溶液提取后,经PRIME HLB固相萃取柱净化,PC HILIC色谱柱分离,以10mmol/L乙酸铵(含0.2%甲酸)和乙腈为流动相进行洗... 实验旨在建立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PLC-MS/MS)同时检测配合饲料中10种抗病毒类药物的分析方法。样品用1%甲酸水、乙腈溶液提取后,经PRIME HLB固相萃取柱净化,PC HILIC色谱柱分离,以10mmol/L乙酸铵(含0.2%甲酸)和乙腈为流动相进行洗脱,基质匹配标准工作曲线定量。结果显示:10种抗病毒类药物在浓度1.0~100 ng/mL内线性关系良好,50、100、500μg/kg 3水平的加标回收率为87.5%~106.3%,相对标准偏差1.2%~10.6%,本方法检出限为20μg/kg,定量限为50μg/k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病毒药物 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 固相萃取 配合饲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病毒三十六计——浅谈小分子抗病毒药物发展史
13
作者 王哲祺 林雅雯 +2 位作者 邓顺柳 张慧君 周金梅 《大学化学》 CAS 2024年第9期85-93,共9页
病毒一直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大威胁,近年来新冠肺炎疫情更是直观地凸显了病毒的危害性。小分子药物在人类抗击疾病的历史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在对抗病毒的过程中,人类发展出一系列防治手段,其中小分子抗病毒药物占据着重要地位。本... 病毒一直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大威胁,近年来新冠肺炎疫情更是直观地凸显了病毒的危害性。小分子药物在人类抗击疾病的历史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在对抗病毒的过程中,人类发展出一系列防治手段,其中小分子抗病毒药物占据着重要地位。本文借鉴中国古代经典军事策略“三十六计”的智慧,简要回顾了小分子抗病毒药物的发展历程,并着重介绍了碘苷、沙奎那韦、奥司他韦等代表性药物的设计思路与作用原理。此外,本文还展望了小分子抗病毒药物及抗病毒手段未来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病毒 小分子药物 三十六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猴痘抗病毒药物及疫苗研究现状 被引量:3
14
作者 高旭 彭金娥 +1 位作者 李兴旺 张伟 《中国药物警戒》 2024年第1期111-116,共6页
猴痘(Mpox)是一种由猴痘病毒(MPXV)感染引起的疾病,目前国际上没有针对猴痘病毒的特异性治疗药物,应用的抗病毒药物及疫苗既往主要用于治疗和预防天花等正痘病毒属相关疾病,抗病毒药物主要包括特考韦瑞、西多福韦、布林西多福韦等;疫苗... 猴痘(Mpox)是一种由猴痘病毒(MPXV)感染引起的疾病,目前国际上没有针对猴痘病毒的特异性治疗药物,应用的抗病毒药物及疫苗既往主要用于治疗和预防天花等正痘病毒属相关疾病,抗病毒药物主要包括特考韦瑞、西多福韦、布林西多福韦等;疫苗主要使用ACAM2000、MVA-BN、LC16等,能够较好治疗和预防猴痘疾病的发生与发展。在无特效药物且无更有效、更安全疫苗的前提下,这些药物与疫苗可在早期治疗及预防中应用,以缓解猴痘病毒带来的临床症状,降低重症率和死亡率。本文从作用机制、临床试验、安全性等方面对抗病毒药物及疫苗进行论述,以期为我国猴痘的治疗和预防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猴痘 猴痘病毒 天花 抗病毒药物 疫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伪狂犬病病毒荧光标签毒株构建及其在抗病毒药物筛选中的初步应用
15
作者 呙会会 张浩 +5 位作者 杨丹 旷燕 李亚菲 刘绍蒙 刘青芸 王湘如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3600-3611,共12页
为筛选针对伪狂犬病病毒(pseudorabies virus,PRV)的有效抗病毒药物,本研究以PRV人源分离毒株hSD-1/2019和经典猪源流行毒株Ea为亲本病毒,采用同源重组技术将mCherry报告基因插入到PRV的UL 35基因终止子之前位点,构建了表达红色荧光蛋白... 为筛选针对伪狂犬病病毒(pseudorabies virus,PRV)的有效抗病毒药物,本研究以PRV人源分离毒株hSD-1/2019和经典猪源流行毒株Ea为亲本病毒,采用同源重组技术将mCherry报告基因插入到PRV的UL 35基因终止子之前位点,构建了表达红色荧光蛋白mCherry的荧光标签毒株PRV-mCherry。基于构建的荧光标签病毒,以荧光强度为指标,建立高通量药物筛选平台,对天然产物库中1621种化合物进行抗病毒药物筛选,并初步探索药物特性。结果表明,mCherry标签插入位置正确且稳定遗传,荧光标签毒株PRV-mCherry与亲本毒株在PK-15细胞上的增殖曲线趋势一致,且荧光强度可反映病毒增殖情况。使用PRV-mCherry从天然产物库中成功筛选出3种可在体外有效抑制PRV增殖的药物,根据测定的50%细胞毒性浓度和50%抑制浓度,计算出3种药物的选择指数范围为203.63~564.58μmol·L^(-1),表明其具有良好的成药性。本研究为临床防治PRV感染的抗病毒药物发掘提供了新的策略和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伪狂犬病病毒 人源分离株 荧光标签毒株 抗病毒药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恩替卡韦抗病毒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的临床效果研究
16
作者 黄健 陈佳莹 +1 位作者 林文 唐彦 《北方药学》 2024年第1期145-147,共3页
目的:分析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疾病的患者应用恩替卡韦治疗的抗病毒效果。方法:选取84例研究对象,选取时间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均为我院收治的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对其随机分组;对照组(42例,拉米夫定治疗),观察组(42例,... 目的:分析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疾病的患者应用恩替卡韦治疗的抗病毒效果。方法:选取84例研究对象,选取时间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均为我院收治的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对其随机分组;对照组(42例,拉米夫定治疗),观察组(42例,恩替卡韦治疗)。结果:观察组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ALB指标值高于对照组,ALT指标、AST指标、TBil指标值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3个月、6个月后的HBV-DNA转阴率(85.71%、97.62%)均高于对照组(61.90%、80.95%),P<0.05;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对照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恩替卡韦药物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其抗病毒效果良好,患者肝功能指标恢复较佳,且HBV-DNA转阴率较高,不良反应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 恩替卡韦 拉米夫定 抗病毒治疗 肝功能指标 不良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省2004~2022年经母婴传播HIV感染儿童抗病毒治疗效果评价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
17
作者 王海洋 刘恒丽 +5 位作者 张双梅 楼金成 张娅玲 杨翠先 张欢欢 李侠 《中国实用医药》 2024年第6期164-169,共6页
目的 探讨云南省2004~2022年经母婴传播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儿童抗病毒治疗效果及影响因素,为提高疗效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云南省经母婴传播HIV感染儿童抗病毒治疗资料,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 ,分析抗逆转录病毒疗法(ART)治疗HI... 目的 探讨云南省2004~2022年经母婴传播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儿童抗病毒治疗效果及影响因素,为提高疗效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云南省经母婴传播HIV感染儿童抗病毒治疗资料,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 ,分析抗逆转录病毒疗法(ART)治疗HIV感染患儿的基本特征、不同年份启动ART治疗儿童数量和年龄分布情况;用多元Logistics回归分析ART疗效的影响因素。结果 新入组接受ART治疗的患儿数量自2004年起随年份的增长呈上升趋势, 2013年后逐年下降。截止2022年8月全省1451例在治患儿中,男性占48.45%;目前年龄16.4(12.8, 18.7)岁;开始ART年龄7.0(4.2, 9.8)岁;已接受ART治疗时间8.6(5.5, 10.8)年;确诊HIV/艾滋病(AIDS)到启动ART间隔时间5.1(0.7, 29.5)个月;病毒完全抑制率为68.16%(989/1451), ART治疗失败率为20.68%(300/1451)。单因素分析显示:ART疗效的影响因素有开始ART年龄、已接受ART治疗时间、确诊HIV/AIDS到启动ART间隔时间、目前ART方案、是否更换过ART方案(P<0.05)。以单因素分析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作为自变量,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ART疗效的影响因素为已接受ART治疗时间、确诊HIV/AIDS到启动ART间隔时间、目前ART方案、是否更换过ART方案(P<0.05)。结论 应以早发现、早治疗、规范治疗和提高儿童患儿依从性为重点,特别关注学龄期儿童以及更换过治疗方案的患儿,是进一步提高患儿ART疗效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艾滋病 抗病毒治疗 母婴传播 效果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乙型肝炎合并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患者抗病毒治疗后预后不良情况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18
作者 陈一平 陈四清 陈红 《内科》 2024年第3期232-236,共5页
目的 研究慢性乙型肝炎合并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MAFLD)患者接受抗病毒治疗后的预后情况,并分析患者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98例慢性乙型肝炎并发MAFLD患者,根据抗病毒治疗结果将其分为预后良好组(60例)和预后不良组(38例)。收集... 目的 研究慢性乙型肝炎合并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MAFLD)患者接受抗病毒治疗后的预后情况,并分析患者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98例慢性乙型肝炎并发MAFLD患者,根据抗病毒治疗结果将其分为预后良好组(60例)和预后不良组(38例)。收集患者临床一般资料,应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慢性乙型肝炎并发MAFLD患者抗病毒治疗后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结果 接受抗病毒治疗后,慢性乙型肝炎并发MAFLD患者预后不良的发生率为38.78%。预后良好组、预后不良组有糖尿病史例数比例、有高血压史例数比例、有高脂血症史例数比例、有肝硬化例数比例、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评分,以及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总胆固醇、三酰甘油(TAG)、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肌酐、血尿素氮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糖尿病史、高血压史、高脂血症史、高TAG水平、肝硬化、高MELD评分均是慢性乙型肝炎并发MAFLD患者抗病毒治疗后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高HDL-C水平是保护因素(均P<0.05)。结论 慢性乙型肝炎合并MAFLD患者抗病毒治疗后预后不良较为常见,糖尿病史、高血压史、高脂血症史、高TAG水平、肝硬化、MELD评分均是慢性乙型肝炎并发MAFLD患者抗病毒治疗后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高HDL-C水平是保护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 慢性 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 抗病毒治疗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BV pgRNA联合cccDNA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抗病毒疗效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1
19
作者 王学英 《罕少疾病杂志》 2024年第4期54-56,共3页
目的探究乙型肝炎(HBV)前基因组RNA(pgRNA)联合共价闭合环状DNA(cccDNA)对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抗病毒疗效的预测价值。方法收集2019年8月至2022年8月期间于本院进行抗病毒治疗的96例CHB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治疗48周后是否获得完... 目的探究乙型肝炎(HBV)前基因组RNA(pgRNA)联合共价闭合环状DNA(cccDNA)对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抗病毒疗效的预测价值。方法收集2019年8月至2022年8月期间于本院进行抗病毒治疗的96例CHB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治疗48周后是否获得完全应答分为完全应答组(78例)及非完全应答组(15例)。检测患者不同时间HBV cccDNA和HBV pgRNA水平,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CHB患者获得完全应答的因素,并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pgRNA与cccDNA联合检测在抗病毒疗效的预测价值。结果96例患者中78例抗病毒治疗后获得非完全应答;完全应答组治疗24、48周HBV pgRNA、HBV cccDNA水平均低于非完全应答组(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治疗24周HBV pgRNA、HBV cccDNA高水平及治疗前ALT低水平是影响CHB患者抗病毒治疗无效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经ROC分析显示,HBV pgRNA预测CHB患者抗病毒疗效的AUC值为0.618,95%CI为0.513~0.716,HBV cccDNA预测的AUC值为0.667,95%CI为0.561~0.760,二者联合预测的AUC值为0.881,95%CI为0.799~0.938。结论HBV pgRNA与cccDNA在CHB患者抗病毒治疗中下调,且治疗24周HBV pgRNA联合cccDNA检测对CHB抗病毒疗效具有更高的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 前基因组RNA 共价闭合环状DNA 抗病毒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病毒纺粘非织造材料制备及其性能研究
20
作者 朱云斌 肖春晓 陈廷 《现代丝绸科学与技术》 2024年第5期12-14,共3页
功能性纺粘非织造材料在医用防护领域具有广泛应用,抗病毒医用防护材料是一个重要研究方向。制备获得纺粘非织造材料,再通过后整理技术使其具备抗病毒性能。研究结果显示,经抗病毒整理液处理的纺粘非织造材料对甲型流感病毒H1N1的抗病... 功能性纺粘非织造材料在医用防护领域具有广泛应用,抗病毒医用防护材料是一个重要研究方向。制备获得纺粘非织造材料,再通过后整理技术使其具备抗病毒性能。研究结果显示,经抗病毒整理液处理的纺粘非织造材料对甲型流感病毒H1N1的抗病毒活性值和抗病毒活性率分别为2.22和99.40%,表现出优异的抗病毒性能,为医用防护用抗病毒纺粘非织造材料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病毒 纺粘 非织造 医用防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