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3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蒲公英白粉病病原菌鉴定及种质资源抗病性评价
1
作者 冯薇 吴哲 +4 位作者 孟然 李赵嘉 鲁雪林 张丽娜 王秀萍 《中国蔬菜》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04-110,共7页
为明确蒲公英白粉病病原菌及蒲公英种质资源抗病性,调查蒲公英白粉病田间发病症状并利用显微镜观察白粉病病原菌侵染过程,利用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解析白粉病病原菌种类及生理小种;评价蒲公英种质资源的抗病性。结果表明:病原菌在侵染蒲... 为明确蒲公英白粉病病原菌及蒲公英种质资源抗病性,调查蒲公英白粉病田间发病症状并利用显微镜观察白粉病病原菌侵染过程,利用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解析白粉病病原菌种类及生理小种;评价蒲公英种质资源的抗病性。结果表明:病原菌在侵染蒲公英叶片时有4个关键时期:接种后5 d为分生孢子萌发期,10 d为分生孢子形成高峰期,15~20 d为次生菌丝形成高峰期,30 d为分生孢子梗形成高峰期。通过感白粉病蒲公英病样中分离和纯化获得白粉病病原菌BFBJ,病原菌BFBJ能在蒲公英叶片上产生明显的白粉状霉斑及竹节状纵横交错的菌丝分支;通过微生物多样性与宏基因组云分析,病原菌BFBJ为叉丝单囊壳菌(Podosphaera macrospora)。对92个蒲公英资源人工接种蒲公英白粉病病原菌BFBJ,按照病情指数划分为7个抗白粉病级别,其中40个种质资源的抗性级别为易感(S)或高感(HS);37个种质资源的抗性级别为中感(MS)或中抗(MR);9个种质资源的抗性级别为抗病(R);5个种质资源的抗性级别为高抗(HR);1个种质资源的抗性级别为免疫(Ⅰ)。试验成功从感病蒲公英植株中分离和鉴定病原菌,通过种质资源抗病性评价获得1个免疫资源和5个高抗资源,可用于后期抗病育种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蒲公英 白粉病 生理小种鉴定 抗病性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杨叶枯病病原菌生物学特性、防治药剂筛选及杨树抗病性评价 被引量:2
2
作者 冯连荣 矫丽曼 +5 位作者 张妍 王乃锐 王诗琦 彭儒胜 宋立志 池玉杰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03-109,共7页
为防治杨树叶枯病,利用单因素试验,对中荷64杨(P.×euramericana cv.‘N3016’)上分离获得的链格孢菌(Alternaria alternata)进行了生物学特性及室内防治药剂筛选研究,并开展了不同品种杨树抗叶枯病综合评价。结果表明:链格孢菌菌... 为防治杨树叶枯病,利用单因素试验,对中荷64杨(P.×euramericana cv.‘N3016’)上分离获得的链格孢菌(Alternaria alternata)进行了生物学特性及室内防治药剂筛选研究,并开展了不同品种杨树抗叶枯病综合评价。结果表明:链格孢菌菌丝生长的适宜培养基为马铃薯蔗糖琼脂培养基,适宜碳源为玉米粉,适宜氮源为酵母提取物,适宜培养温度范围为25~30℃,适宜pH为8,光照条件对菌丝生长影响不大,致死温度为52℃。采用生长速率法进行室内防治药剂筛选,结果显示,选用的5种生物制剂防治效果优于2种化学药剂,各药剂抑制作用排序从大到小依次为哈茨木霉(3亿菌落/g)、枯草芽孢杆菌(100亿芽孢/g)、质量分数为10%的多抗霉素、质量分数为3%的中生菌素、质量分数为2%的宁南霉素、质量分数为50%的多菌灵、质量分数为75%的百菌清,将哈茨木霉(3亿菌落/g)和枯草芽孢杆菌(100亿芽孢/g)作为防治链格孢菌的适宜药剂。选用7个黑杨派品种杨树,利用模糊数学隶属度函数法,开展了杨树抗叶枯病综合评价,确定中荷64杨为高感品种,中辽1号杨和欧美杨177为中感品种,渤丰1号杨、渤丰3号杨、辽育3号杨和欧美杨111为高抗品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杨树 叶枯病 生物学特 药剂筛选 抗病性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巍山县不同玉米品种田间白斑病抗病性评价
3
作者 张仕伟 马艳 +5 位作者 杨丽 官崇圭 杨家虎 李凤文 王丽琴 杨庆文 《云南农业科技》 2024年第5期67-70,共4页
为厘清巍山县推广种植的不同玉米品种对玉米白斑病的抗病性情况,对巍山县种植较多的92个玉米品种开展田间抗病性评价试验。试验结果显示尚单3721、华玉17、民生1567、足玉610、晨光688、水金玉66、水金玉6号、富裕109这8个玉米新优品种... 为厘清巍山县推广种植的不同玉米品种对玉米白斑病的抗病性情况,对巍山县种植较多的92个玉米品种开展田间抗病性评价试验。试验结果显示尚单3721、华玉17、民生1567、足玉610、晨光688、水金玉66、水金玉6号、富裕109这8个玉米新优品种在巍山县表现出抗玉米白斑病且高产的优良特性;而饲用玉米品种布谷鸟33、金博士817、川单99和鲜食玉米品种太阳花6号、天贵糯932、大玉糯4号对玉米白斑病抗病性要明显优于其他同类供试品种。在巍山县玉米生产工作中推广种植对玉米白斑病高抗以及抗性品种,可有效防止玉米白斑病扩散蔓延及大面积暴发成灾,为巍山县粮食安全提供有效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品种 白斑病 抗病性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主要黄瓜种质资源抗病性评价 被引量:14
4
作者 刘东 辛明 +2 位作者 周秀艳 王春华 秦智伟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10-16,共7页
采用苗期接种法,对50份黄瓜种质资源作霜霉病、白粉病、棒孢叶斑病及黑斑病抗病性鉴定。结果表明,高抗白粉病材料有6份;高抗棒孢叶斑病材料有9份;高抗黑斑病材料有3份;抗霜霉病材料有11份。通过比较50份材料多抗性,仅50号材料(华南型)抗... 采用苗期接种法,对50份黄瓜种质资源作霜霉病、白粉病、棒孢叶斑病及黑斑病抗病性鉴定。结果表明,高抗白粉病材料有6份;高抗棒孢叶斑病材料有9份;高抗黑斑病材料有3份;抗霜霉病材料有11份。通过比较50份材料多抗性,仅50号材料(华南型)抗4种病害;5份材料抗3种病害,分别为16号、28号、31号、36号和38号。其中16号(西方鲜用型)、31号(华北型)和38号(华南型)抗霜霉病、棒孢叶斑病和黑斑病;36号(华南型)抗棒孢叶斑病、黑斑病和白粉病;28号(腌渍型)抗霜霉病、棒孢叶斑病和白粉病。在4种生态类型中,华南型黄瓜多抗性最好。16号、28号、31号、36号、38号和50号材料可作为培育黄瓜广谱抗病品种优良抗病种质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瓜 霜霉病 白粉病 棒孢叶斑病 黑斑病 抗病性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芒果种质对炭疽病的抗病性评价 被引量:25
5
作者 刘羽 刘增亮 +4 位作者 高爱平 朱敏 蒲金基 张欣 谢艺贤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2009年第7期1000-1004,共5页
采用离体叶片抗病性鉴定法对来自国内外的189份芒果种质进行了抗炭疽病抗性评价,结果表明:参试种质中未发现免疫种质,其中高抗种质9份、中抗种质55份、中感种质90份、感病种质34份和高感种质1份。对于这64份抗病种质,应在炭疽病流行年... 采用离体叶片抗病性鉴定法对来自国内外的189份芒果种质进行了抗炭疽病抗性评价,结果表明:参试种质中未发现免疫种质,其中高抗种质9份、中抗种质55份、中感种质90份、感病种质34份和高感种质1份。对于这64份抗病种质,应在炭疽病流行年份继续开展田间抗病性评价工作,同时结合农艺性状评价,确定种质是否能在生产上推广或能否作为育种材料。试验结果为189份芒果种质抗炭疽病创新利用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芒果种质 芒果炭疽病 抗病性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现行推广黄瓜品种及种质资源对枯萎病的抗病性评价 被引量:7
6
作者 张宏宇 陈霞 +3 位作者 左洪波 张艳菊 秦智伟 周秀艳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36-42,共7页
采用室内苗期人工接种鉴定方法,对中国现行推广的204份黄瓜品种和54份国内外引进的种质资源进行了枯萎病的人工接种鉴定。204份黄瓜栽培品种中,豫艺春优、绿剑金春、吉杂十八等18个品种对枯萎病表现为高抗,占鉴定品种总数的8.8%;56个品... 采用室内苗期人工接种鉴定方法,对中国现行推广的204份黄瓜品种和54份国内外引进的种质资源进行了枯萎病的人工接种鉴定。204份黄瓜栽培品种中,豫艺春优、绿剑金春、吉杂十八等18个品种对枯萎病表现为高抗,占鉴定品种总数的8.8%;56个品种表现为抗病,55个品种中抗;48个品种表现为感病,27个品种高感。从54份种质资源中筛选出1份高抗枯萎病材料D0327,且该材料能够对枯萎病免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瓜 枯萎病 人工接种鉴定 抗病性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份广藿香种质对青枯病的抗病性评价
7
作者 陈旭玉 甘炳春 +3 位作者 隋春 杨新全 杨春雨 魏建和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70-174,共5页
为获得广藿香抗青枯病种质,对广泛收集到的农艺性状较好的20份广藿香种质进行青枯病抗性鉴定。利用稀释分离法对广藿香青枯病病原菌进行分离。通过病害症状,致病性测定,ITS序列比对及系统发育树构建等将广藿香青枯病病原菌鉴定为Ralston... 为获得广藿香抗青枯病种质,对广泛收集到的农艺性状较好的20份广藿香种质进行青枯病抗性鉴定。利用稀释分离法对广藿香青枯病病原菌进行分离。通过病害症状,致病性测定,ITS序列比对及系统发育树构建等将广藿香青枯病病原菌鉴定为Ralstonia solanacearum。采用伤根接种法、蘸根接种法、拌土接种法和3×106 cfu/mL、3×107 cfu/mL、3×108 cfu/mL 3种不同菌量人工接种室内培养的广藿香苗。结果表明,以菌量为3×107 cfu/mL和蘸根接种法作为抗性鉴定方法为宜。利用该方法鉴定20份广藿香种质的抗病性,发现不同种质感染青枯病的程度有差异,其中无高抗种质,但有1份中抗种质(17号),其余有6份中感种质(占30%),13份高感种质(占65%)。另外,17号种质的农艺性状和挥发油含量较高,有望在育种上得到进一步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藿香 青枯病 抗病性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拮抗内生细菌BEB17对4个香蕉品种组培杯苗的定殖、促生分析和抗病性评价 被引量:4
8
作者 桑建伟 陈奕鹏 +3 位作者 蔡吉苗 杨扬 徐春华 黄贵修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1383-1389,共7页
BEB17是分离自健康香蕉根部的具有良好抑菌活性的内生解淀粉芽孢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本研究采用直接灌根法,评价了该菌株对4个不同香蕉品种组培杯苗的促生作用和其对香蕉枯萎病菌(Fusarium.oxysporum f.sp.cubense race ... BEB17是分离自健康香蕉根部的具有良好抑菌活性的内生解淀粉芽孢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本研究采用直接灌根法,评价了该菌株对4个不同香蕉品种组培杯苗的促生作用和其对香蕉枯萎病菌(Fusarium.oxysporum f.sp.cubense race 4,Foc4)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经BEB17回接后的香蕉杯苗平均株高、叶片数和鲜重均显著优于对照,其中对南天黄品种的促生效果最好,株高增加48.24%,鲜重增加111.19%;带菌植株接种Foc4后,香蕉杯苗在发病率和病情指数上均显著低于对照,其中该菌株对南天黄和桂蕉1号的防治效果最明显,相对防效分别可达81.51%和77.46%。通过稀释平板涂布法,观察其在不同品种香蕉苗的定殖情况,发现BEB17能稳定定殖于4种香蕉品种,其中在南天黄的根部定殖10 d后定殖量最高,达6.43×10~4 CFU/g,在桂蕉1号定殖10 d和20 d后茎部和叶部定殖量达峰值,分别为1.58×10~3 CFU/g和1.43×10~3 CFU/g;品种比对发现菌株BEB17与南天黄和桂蕉1号的亲和性较强,定殖数量呈先升后降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生细菌 促生作用 定殖分析 抗病性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省育成小麦品种和高代品系对条锈病的抗病性评价 被引量:3
9
作者 郎晓威 王凤涛 +4 位作者 姬红丽 蔺瑞明 冯晶 曹世勤 姚小波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259-265,291,共8页
四川省不仅是条锈菌冬繁区,也是我国东部麦区重要的春季初侵染菌源地和毒性变异地。准确评价四川小麦新育成品种和高代品系对条锈病的抗性水平,能为合理培育和使用抗病品种提供重要依据。利用当前条锈菌优势小种和4个地点的成株期鉴定... 四川省不仅是条锈菌冬繁区,也是我国东部麦区重要的春季初侵染菌源地和毒性变异地。准确评价四川小麦新育成品种和高代品系对条锈病的抗性水平,能为合理培育和使用抗病品种提供重要依据。利用当前条锈菌优势小种和4个地点的成株期鉴定圃对来自四川省的115份小麦育成品种和299份高代品系进行苗期和成株期抗病性鉴定。结果表明,新育成品种苗期对优势小种的高抗CYR32、CYR33和CYR34的比例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化,对CYR32的高抗比例为40.9%、对CYR34的高抗比例为17.4%,而供试高代品系高抗比例从52.3%降至46.2%;中抗类型育成品种从20.0%增加到40.9%,高代品系从19.6%增加至33.2%。表明条锈菌优势小种更替后一些材料仍保留了部分抗性,后期选育的高代品系兼顾对新小种的抗病性。育成品种在四川成都和甘肃清水成株期鉴定,高抗品种所占比例较低,分别为13.9%和3.5%,但高代品系高抗类型比例较高,分别为42.2%和8.5%,表明甘肃和四川条锈菌的致病类型和发病环境条件存在较大差异,近年来四川小麦成株抗条锈病育种取得显著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条锈病 抗病性评价 全生育期抗 成株抗 基因聚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4种梨砧木对梨火疫病的抗病性评价 被引量:5
10
作者 何临梓 张校立 +3 位作者 叶春秀 陈励坤 王永鹏 田雯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458-467,共10页
通过离体和活体接种的方式分析梨资源对于梨火疫病的抗病水平,为进行优异梨砧木资源选育及梨火疫病的合理防治奠定理论基础。选取秋子梨、豆梨、杜梨、川梨4种梨砧木类型,采用室内离体叶片、室内离体枝条和室外活体嫩梢人工接种的方式,... 通过离体和活体接种的方式分析梨资源对于梨火疫病的抗病水平,为进行优异梨砧木资源选育及梨火疫病的合理防治奠定理论基础。选取秋子梨、豆梨、杜梨、川梨4种梨砧木类型,采用室内离体叶片、室内离体枝条和室外活体嫩梢人工接种的方式,初步评价不同梨砧木种质接种梨火疫病菌(Erwinia amylovora菌株)后的发病率、发病程度,病斑蔓延的程度及病原菌在侵染过程的差异,并对3种人工接种的鉴定方法结果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接种梨火疫病菌后4种梨砧木类型均有发病现象;结合离体叶片、离体枝条和活体嫩梢的抗病分级结果得出,不同梨砧木类型对梨火疫病抗性强弱依次为秋子梨>豆梨>川梨>杜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梨砧木 梨火疫病 抗病性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龙川县田间自然诱发稻瘟病圃在水稻抗病性评价与监测上的应用 被引量:1
11
作者 康金平 刘红国 +3 位作者 赖添奎 邓裕娴 杨健源 朱小源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2008年第7期78-79,共2页
龙川县田间自然诱发稻瘟病圃经过多年的基础建设和规范化管理,目前已成为长期、稳定、具有区域特点的稻瘟病试验点。利用该病圃服务于省区试抗病性鉴定、育种单位抗性材料筛选、龙川县主栽品种抗性监测、品种轮换、水稻安全生产等工作,... 龙川县田间自然诱发稻瘟病圃经过多年的基础建设和规范化管理,目前已成为长期、稳定、具有区域特点的稻瘟病试验点。利用该病圃服务于省区试抗病性鉴定、育种单位抗性材料筛选、龙川县主栽品种抗性监测、品种轮换、水稻安全生产等工作,取得了显著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瘟病 自然诱发病圃 抗病性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蔗亲本田间自然抗病性评价及广义遗传力分析
12
作者 杨荣仲 唐仕云 +8 位作者 肖祎 李文教 雷敬超 陈道德 黄赞斌 黄海荣 陶宇 刘昔辉 周会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2606-2620,共15页
【目的】了解甘蔗亲本对甘蔗病害的抗性及病害发生的特点、影响因素和性状遗传力,为开展甘蔗抗病育种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用463个甘蔗亲本在广西农业科学院甘蔗研究所丁当试验基地(以下简称丁当点)、广西百色市农业科学研究所试验... 【目的】了解甘蔗亲本对甘蔗病害的抗性及病害发生的特点、影响因素和性状遗传力,为开展甘蔗抗病育种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用463个甘蔗亲本在广西农业科学院甘蔗研究所丁当试验基地(以下简称丁当点)、广西百色市农业科学研究所试验基地(以下简称百色点)和四川省农业特色植物研究院资中试验基地(以下简称资中点),实施两轮田间自然抗病性评价,并进行方差分析、广义遗传力计算和聚类分析。【结果】在丁当点、百色点和资中点分别发现甘蔗病害18、17和15种。除花叶病和黑穗病外,发病相对较重的还有褐条病、赤腐病、轮斑病、黄点病和叶枯病,其病情指数均大于10.00。方差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病害的显著性影响因素不同,且多数病害的互作方差占比高于主效应方差占比。试验点内联合分析时,丁当点内亲本方差显著(P<0.05,下同)或极显著(P<0.01,下同)的病害为轮斑病、赤腐病、黄点病、锈病、褐斑病、梢腐病和紫斑病,百色点内亲本方差显著或极显著的病害为轮斑病、黄点病、赤腐病、梢腐病和叶焦病,资中点内亲本方差显著的病害为赤条病;所有试验点联合分析时,亲本方差显著或极显著的病害为轮斑病、黄点病、赤腐病、叶焦病和紫斑病。广义遗传力计算结果表明,甘蔗白叶病属中等遗传力性状,白疹病、锈病、轮斑病、褐条病和叶焦病属中等偏低遗传力性状,叶枯病、赤腐病、梢腐病、紫斑病、赤条病、黄点病、褐斑病和虎斑病属低等遗传力性状,但进行联合方差分析时仅轮斑病、黄点病、赤腐病、叶焦病和紫斑病存在广义遗传力,可通过多年多点田间试验进行抗病选择。不同选育年代甘蔗亲本的抗病性未呈现持续向好的选择结果,仅褐条病和叶枯病存在波动;不同来源甘蔗亲本的赤腐病、轮斑病、眼点病和叶枯病存在显著或极显著差异,其中,桂糖和粤糖亲本的抗病性较差,台糖亲本的抗病性较好,Ho亲本对轮斑病的抗性较好,对赤腐病的抗性较差,CP亲本对轮斑病和叶枯病的抗性较好,对赤腐病的抗性较差。在测试亲本中,抗病性好、较好和一般的亲本分别占3.02%、26.57%和49.03%,抗病性较差和差的亲本分别占18.57%和2.81%。在抗病性好和较好的亲本中,育种利用效果好的不足10.00%;许多利用效果好的亲本抗病性中等,加上抗病表现较差或差亲本的大量使用,致使甘蔗抗病育种水平提升受到影响。【结论】抗轮斑病、黄点病、赤腐病、叶焦病和紫斑病甘蔗亲本可通过多年多点田间试验选择,感白条病、白叶病、白疹病、赤条病、褐斑病、褐条病、虎斑病、梢腐病、锈病、眼点病和叶枯病甘蔗亲本材料宜淘汰;合理选用甘蔗抗病亲本和改进病害抗性评价方法有利于提高甘蔗抗病育种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蔗亲本 田间自然感病 抗病性评价 广义遗传力 聚类分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麦不同品种条锈病抗病性评价 被引量:1
13
作者 马艳 郑全利 +1 位作者 李爱萍 杨亚丽 《云南农业》 2016年第8期43-44,共2页
根据《小麦品种条锈病抗性鉴定技术规程》,2014年11月至2015年5月对5个小麦品种在自然条件下开展小麦条锈病田间抗性试验观察。结果表明,铭贤169为高感品种,小偃22、郑麦9023为感病品种,宜麦1号、凤麦38号为抗病品种。小麦条锈病的抗性... 根据《小麦品种条锈病抗性鉴定技术规程》,2014年11月至2015年5月对5个小麦品种在自然条件下开展小麦条锈病田间抗性试验观察。结果表明,铭贤169为高感品种,小偃22、郑麦9023为感病品种,宜麦1号、凤麦38号为抗病品种。小麦条锈病的抗性与始见期密切相关,小麦条锈病田间始见期早的品种发病程度相对较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条锈病 田间观察 抗病性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个苹果品种(类型)对梨火疫病菌的抗病性评价
14
作者 玄志友 《中国果业信息》 2023年第3期58-59,共2页
据《植物检疫》2022年第4期《20个苹果品种(类型)对梨火疫病菌的抗病性评价》(作者李晓妹等)报道,为评价梨火疫病菌的致病力及国内不同苹果品种(类型)的抗病性,对供试的20个苹果品种(类型)采用离体枝条和离体叶片针刺接种的方法。
关键词 抗病性评价 梨火疫病菌 针刺接种 致病力 离体叶片 苹果 离体枝条 品种(类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8份春小麦资源抗条锈性评价及抗病基因检测
15
作者 郭阳 卢恩钰 +3 位作者 周小妹 郭青云 康振生 姚强 《麦类作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48-461,共14页
青海是中国小麦条锈病的越夏菌源区之一。为探明青海现有小麦生产品种和后备种质资源对小麦条锈病的抗性水平及抗条锈病基因的分布,本研究利用小麦条锈菌生理小种CYR31和优势生理小种CYR32、CYR33、CYR34对208份供试小麦资源进行苗期和... 青海是中国小麦条锈病的越夏菌源区之一。为探明青海现有小麦生产品种和后备种质资源对小麦条锈病的抗性水平及抗条锈病基因的分布,本研究利用小麦条锈菌生理小种CYR31和优势生理小种CYR32、CYR33、CYR34对208份供试小麦资源进行苗期和成株期抗病性鉴定,并利用基因芯片检测其所携带的抗条锈基因。结果表明,80份(38.5%)材料对CYR31、CYR32、CYR33和CYR34均表现抗病;结合成株期抗病鉴定结果,125份(60.1%)材料表现成株抗条锈性,74份(35.6%)材料表现为全生育期抗性。通过分子检测,204份(98.1%)、114份(54.8%)、70份(33.7%)、66份(31.7%)、59份(28.4%)、54份(26.0%)、45份(21.6%)、31份(14.9%)、16份(7.7%)、1份(0.5%)、193份(92.8%)、168份(80.8%)、147份(70.7%)、124份(59.6%)、107份(51.4%)、86份(41.3%)、77份(37.0%)、36份(17.3%)、26份(12.5%)、20份(9.6%)、18份(8.7%)材料分别携带Yr29、Yr78、YrZH58、Yr5、Yr75、Yr80、Yr30、Yr26、Yr82、YrSP、QYrqin-2AL、QYr.nwafu-3BS、QYrsn.nwafu-1BL、QYrqin-6BS、QYrxn-1BL、QYrqin-2BL、QYrsn-6BS、QYrsn-2AS、QYrsn-3DL、QYrhm-2BC和QYr-4BL基因。本研究检测了当前青海省小麦种质资源抗病性水平及所携带的抗病基因,可为小麦抗病育种及抗病基因的合理布局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条锈病 抗病性评价 抗条锈病基因 分子检测 基因芯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月季黑斑病病原菌的生物学特性与品种抗性评价
16
作者 王超 李艳杰 +5 位作者 牛芸 温联好 陈晶晶 吴红芝 杨玉勇 吴艳迪 《浙江农业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087-1096,共10页
为明确2种月季黑斑病病原菌的生物学特性和32个月季品种的抗病性,以分离得到的2种黑斑病病原菌——链格孢菌(Alternaria alternata)和蔷薇拟日规壳菌(Gnomoniopsis rosae)为病原菌,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对2种病原菌的生物学特性进行研究,... 为明确2种月季黑斑病病原菌的生物学特性和32个月季品种的抗病性,以分离得到的2种黑斑病病原菌——链格孢菌(Alternaria alternata)和蔷薇拟日规壳菌(Gnomoniopsis rosae)为病原菌,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对2种病原菌的生物学特性进行研究,采用离体叶片接种法对32个月季品种进行抗病性评价。结果表明:温度、pH值、碳源、氮源、光照、培养基影响2种病原菌的菌丝生长。A.alternata的最适生长条件如下:25℃,pH值6,碳源为葡萄糖,氮源为蛋白胨,光照条件为12 h光照-12 h黑暗或24 h全光照,培养基为月季叶片煎汁培养基。G.rosae的最适生长条件如下:25℃,pH值6,碳源为蔗糖或葡萄糖,氮源为甘氨酸,光照条件为12 h光照-12 h黑暗,培养基为马铃薯葡萄糖琼脂(PDA)培养基或月季叶片煎汁培养基。A.alternata和G.rosae菌丝的致死温度均为55℃(10 min)。供试的月季品种中:纽约、福禄考美地兰等12个月季品种被评定为免疫品种,对这2种病原菌具有较强的抗性和免疫作用;象牙时尚、吉普赛男孩等5个品种被鉴定为感病或严重感病(SS)品种,对这2种病原菌的抗性较差。研究结果可为云南省月季黑斑病的防治及月季抗病品种的培育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月季黑斑病 链格孢菌 蔷薇拟日规壳菌 生物学特 抗病性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棉花枯萎病室内苗期抗病性鉴定方法及评价
17
作者 龙天宇 邓亚辉 +3 位作者 祖倩丽 杨龙 曲延英 陈全家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416-423,共8页
【目的】采用优化苗期抗病性鉴定方法及评价,研究陆地棉种质资源对枯萎病尖孢镰刀菌萎蔫专化型(Fusarium oxysporum f.sp.Momordicae)7号生理小种的抗病性,为棉花抗病育种提供基础抗源。【方法】以265份陆地棉为材料,利用伤根灌菌液法... 【目的】采用优化苗期抗病性鉴定方法及评价,研究陆地棉种质资源对枯萎病尖孢镰刀菌萎蔫专化型(Fusarium oxysporum f.sp.Momordicae)7号生理小种的抗病性,为棉花抗病育种提供基础抗源。【方法】以265份陆地棉为材料,利用伤根灌菌液法于室内进行棉花苗期枯萎病抗性鉴定,以新疆材料军棉1号为感病对照品种,调查记录病级,以相对病情指数作为评价抗性类型指标。【结果】无免疫(I)枯萎病的品种(系),具有高抗(HR)特性的品种(系)5份,抗病(R)特性的品种(系)78份、耐病(T)特性的品种(系)130份、感病(S)特性的品种(系)材料52份,占枯萎病抗性鉴定品种(系)总数的百分比分别为1.9%、29.4%、49.1%和19.6%。【结论】耐枯萎病的品种(系)最多,具抗病性品种(系)次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地棉 枯萎病 尖孢镰刀菌 鉴定方法 抗病性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2份木薯种质对疫霉根腐病的抗性评价和农艺性状分析 被引量:7
18
作者 段春芳 李月仙 +7 位作者 刘倩 宋记明 易怀锋 熊贤坤 张林辉 沈绍斌 严炜 刘光华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48-152,共5页
通过田间自然发病和室内离体接种方法对32份木薯种质进行了棕榈疫霉根腐病抗病性评价,结果表明,供试的32份木薯种质中,高抗种质7份,抗病种质7份,中感种质8份,感病种质7份,高感种质3份。其中高抗种质为‘H360’、‘华南11号’、‘华南8... 通过田间自然发病和室内离体接种方法对32份木薯种质进行了棕榈疫霉根腐病抗病性评价,结果表明,供试的32份木薯种质中,高抗种质7份,抗病种质7份,中感种质8份,感病种质7份,高感种质3份。其中高抗种质为‘H360’、‘华南11号’、‘华南8号’、‘H588’、‘桂热3号’、‘H873’和‘H971’;抗病种质为:‘F556’、‘H502’、‘GR911’、‘C-4’、‘F10’、‘南植188’和‘H47’。对其中14份抗棕榈疫霉根腐病木薯种质的农艺性状进行了鉴定和评价,结果表明‘华南8号’、‘GR911’、‘F556’、‘C-4’、‘H360’可以进一步加以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薯根腐病 棕榈疫霉 抗病性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花生品系对白绢病的抗性评价及产量损失研究 被引量:5
19
作者 晏立英 宋万朵 +5 位作者 雷永 万丽云 淮东欣 康彦平 姜慧芳 廖伯寿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415-420,共6页
选取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培育的10个花生新品系,通过自然发病和人工接种两种方法进行了白绢病抗性鉴定和产量损失研究。结果表明,在自然发病条件下,10个新品系由白绢病造成的枯萎率为11. 0%~50. 0%,其中7个品系白绢病枯萎率低... 选取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培育的10个花生新品系,通过自然发病和人工接种两种方法进行了白绢病抗性鉴定和产量损失研究。结果表明,在自然发病条件下,10个新品系由白绢病造成的枯萎率为11. 0%~50. 0%,其中7个品系白绢病枯萎率低于30. 0%;白绢病枯萎率与花生荚果产量呈显著负相关(r=-0. 73,P <0. 05)。在田间人工接种条件下,接种2周后,10个品系导致的植株枯萎率为66. 1%~94. 0%,收获前的白绢病枯萎率为66. 1%~97. 4%,均为感病品系;白绢病导致的植株枯萎率与花生荚果产量的相关系数为-0. 85(P <0.05)。产量损失试验表明,在人工接种条件下,所有品系产量损失均超过91. 7%,严重者几乎绝产。综合田间自然发病和人工接种鉴定,获得一份耐病品系16-A1344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生 白绢病 齐整小核菌(Sclerotium rolfsii Sacc) 抗病性评价 产量损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宁夏黄瓜新品种及主栽品种对白粉病的抗性评价 被引量:8
20
作者 杜玉宁 陈杭 +3 位作者 白小军 张治科 邢敏 康萍芝 《中国瓜菜》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27-30,共4页
通过盆栽接种试验和田间自然发病调查相结合的方式进行了10个黄瓜新品种和2个黄瓜主栽品种(‘博美626‘’德尔88’)对白粉病的抗性鉴定,旨在明确不同黄瓜品种对白粉病的抗性水平,为黄瓜抗病品种的筛选和农业防治提供科学依据。试验结果... 通过盆栽接种试验和田间自然发病调查相结合的方式进行了10个黄瓜新品种和2个黄瓜主栽品种(‘博美626‘’德尔88’)对白粉病的抗性鉴定,旨在明确不同黄瓜品种对白粉病的抗性水平,为黄瓜抗病品种的筛选和农业防治提供科学依据。试验结果表明,除‘德尔100’易感白粉病外,其他11个品种均对白粉病具有不同程度的抗性,其中‘津早3号‘’粤青1号‘’德尔80‘’德尔11‘’德尔12’达到高抗,而宁夏主栽品种‘博美626‘’德尔88’只达到中抗;从不同黄瓜品种生长指标和产量测定结果来看‘,德尔11‘’德尔80‘’津早3号’均表现出了优势,其产量均高于主栽品种,而‘德尔12‘’粤青1号’长势相对较差,产量低于主栽品种。总体来讲,新品种‘德尔11‘’德尔80‘’津早3号’在宁夏具有推广价值,可进一步进行大面积试验示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瓜 白粉病 抗病性评价 聚类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