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豆品种间抗病性差异及其遗传基础分析
1
作者 王另毫 《种子科技》 2025年第6期45-47,共3页
为剖析山东菏泽地区大豆品种间抗病性差异及其遗传基础,在当地大豆种植试验田,选取菏豆10号、菏豆16号等6个品种,设自然发病对照组与大豆花叶病毒病、锈病、根腐病人工接种处理组,各处理组4个重复小区,采用完全随机区组设计,记录发病率... 为剖析山东菏泽地区大豆品种间抗病性差异及其遗传基础,在当地大豆种植试验田,选取菏豆10号、菏豆16号等6个品种,设自然发病对照组与大豆花叶病毒病、锈病、根腐病人工接种处理组,各处理组4个重复小区,采用完全随机区组设计,记录发病率、病情指数,并运用系谱分析与SSR标记技术进行遗传分析。研究得出,不同大豆品种对3种病害抗性差异显著,如齐黄30号对大豆花叶病毒病发病率和病情指数最低,对锈病和根腐病抗性也最强,且系谱分析与SSR标记发现其抗病性与特定亲本来源及基因位点相关。齐黄30号抗病性有特定遗传基础,为大豆抗病育种提供关键依据,利于培育抗病新品种,提升产量品质,保障大豆产业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品种 抗病差异 遗传基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家养牛品种间抗病力差异的分子遗传基础研究进展
2
作者 曾本娟 李蓉 +1 位作者 肖蘅 陈善元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93-200,共8页
近年来,家养牛疫病的频繁爆发、潜在传染风险增加及天然抗病力下降,引起了多学科领域的广泛关注。现已发现家养牛品种间抗病力存在显著差异,并已开展了大量研究来解析其分子遗传基础。本文将从家养牛疫病概况、家养牛品种间抗病力存在... 近年来,家养牛疫病的频繁爆发、潜在传染风险增加及天然抗病力下降,引起了多学科领域的广泛关注。现已发现家养牛品种间抗病力存在显著差异,并已开展了大量研究来解析其分子遗传基础。本文将从家养牛疫病概况、家养牛品种间抗病力存在差异的证据及其分子遗传基础研究进展这3个方面进行综述,以期了解该领域的研究进展情况,为抗病育种提供文献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养牛 品种 抗病差异 遗传基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野核桃枝条组织结构与核桃腐烂病抗性的关系
3
作者 温家康 张萍 +3 位作者 王茹 邢长杰 唐茜茜 朱小虎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1686-1693,共8页
【目的】了解新疆野核桃组织结构与核桃腐烂病抗性的关系,进一步筛选核桃腐烂病抗性优良的新疆野核桃种质。【方法】以新疆巩留野核桃自然保护区中53份新疆野核桃种质一年生枝条为材料,通过室内人工接种方法,记录野核桃在接种核桃腐烂... 【目的】了解新疆野核桃组织结构与核桃腐烂病抗性的关系,进一步筛选核桃腐烂病抗性优良的新疆野核桃种质。【方法】以新疆巩留野核桃自然保护区中53份新疆野核桃种质一年生枝条为材料,通过室内人工接种方法,记录野核桃在接种核桃腐烂病菌后第12天的发病情况,测量不同抗性种质枝条横切的皮层厚度、薄壁细胞面积、韧皮部厚度、导管直径、密度以及木质部厚度等指标,利用方差分析与相关性分析研究不同抗病株系的枝条组织结构差异与核桃腐烂病抗性的关系。【结果】新疆野核桃不同单株间的抗病能力存在显著差异(P<0.05),其中28个野核桃单株在病斑表征上显示为高抗病种质,组间不同单株无显著差异(P>0.05,下同)。在不同抗性的野核桃单株中,抗病种质枝条横切的薄壁细胞小且排列致密,厚角组织细胞层数较多且细胞壁增厚,导管较小且密度高,木质化程度较高,微裂缝较少。相关性分析显示,不同发病程度与野核桃单株的皮层厚度(-0.20)无显著线性相关(P>0.05),与薄壁细胞面积(0.77^(**))、导管直径(0.71^(**))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下同),与韧皮部厚度(-0.59^(**))、导管密度(-0.64^(**))、木质部厚度(-0.41^(**))呈极显著负相关,随着发病程度的增加,枝条韧皮部、木质部厚度以及导管密度越小,导管直径、薄壁细胞面积越大。【结论】从53份新疆野核桃材料中初步筛选出28个抗病种质,野核桃枝条薄壁组织紧密,韧皮部与木质部较厚、导管小而密度高的野核桃单株抗核桃腐烂病能力较强。研究结果可为新疆野核桃抗病育种研究提供基础性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疆野核桃 核桃腐烂病 枝条组织结构 抗病差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桃软腐病的病原菌鉴定与高效防治药剂筛选 被引量:2
4
作者 蒋政华 王泽新 +3 位作者 张慧颖 范乐敏 曾文芳 刘普 《果树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1136-1146,共11页
【目的】为明确早熟桃软腐病的病原菌种类,并评价其在不同桃品种中的致病力差异;筛选评价不同药剂对致病菌的毒力和活体接种防效。【方法】根据科赫式法则对病原菌进行分离、鉴定及致病性测定,采用室内离体接种法测定5个桃品种的果实对... 【目的】为明确早熟桃软腐病的病原菌种类,并评价其在不同桃品种中的致病力差异;筛选评价不同药剂对致病菌的毒力和活体接种防效。【方法】根据科赫式法则对病原菌进行分离、鉴定及致病性测定,采用室内离体接种法测定5个桃品种的果实对该病原菌的抗性。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和孢子萌发法测定15种药剂对桃软腐病病菌的毒力,通过贮藏试验验证药剂对桃软腐病的防效。【结果】分离获得了27株形态特征相同的菌株。结合rDNA-ITS和rDNALSU克隆与系统进化树分析明确病原菌为Gilbertella persicaria。室内离体接种48 h后,测量显示中油19号和中桃红玉的病斑直径最小。微孔板毒力测定结果表明,在供试的15种药剂中,吡唑醚菌酯抑制效果最明显,EC50为0.168mg·L^(-1)。采后贮藏试验结果显示苯醚甲环唑处理抑菌效果最好。【结论】引起桃软腐病的致病菌为Gilbertella persicaria,且中油19号和中桃红玉较抗病。吡唑醚菌酯和苯醚甲环唑对该菌有很好的防效,在桃软腐病田间防治中具有较大的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桃软腐病 Gilbertella persicaria 病原鉴定 抗病差异 微孔板法 药剂筛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