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3种抗生素菌渣经高温造粒技术肥料化后特性及污染物变化
1
作者 万瑞琪 荀彦平 +3 位作者 郭大龙 迭庆杞 杨玉飞 孟令易 《环境污染与防治》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57-64,I0020,I0021,共10页
抗生素菌渣的无害化处理与资源化利用已成为制药行业面临的紧迫挑战。为有效推动抗生素菌渣的资源化利用,采用高温造粒技术处理青霉素、头孢菌素和阿维菌素3种抗生素菌渣,评估肥料化前后理化性质及特征污染物的变化情况。检测了pH、含... 抗生素菌渣的无害化处理与资源化利用已成为制药行业面临的紧迫挑战。为有效推动抗生素菌渣的资源化利用,采用高温造粒技术处理青霉素、头孢菌素和阿维菌素3种抗生素菌渣,评估肥料化前后理化性质及特征污染物的变化情况。检测了pH、含水率、有机质、总养分(氮、磷、钾)等关键理化指标,以及重金属、多环芳烃(PAHs)和抗生素的浓度变化。此外,使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技术检测抗生素菌渣及其菌渣肥中抗生素抗性基因(ARGs)和可移动遗传元件(MGEs)的丰度。结果表明,3种菌渣肥的pH为5.74~6.63,含水率为0.23%~1.12%,总养分含量高(总养分质量分数介于8.27%~12.36%),有机质质量分数均超过43%,砷、汞、铅、镉、铬等重金属浓度均在限定范围内,符合《有机肥料》(NY/T 525—2021)和《生物有机肥》(NY 884—2012)的标准。肥料化后,PAHs浓度上升,但风险较低。高温造粒技术能显著降低菌渣中的抗生素残留,3种菌渣肥的抗生素去除率均超过94%。高温造粒技术有望使菌渣中ARGs和MGEs丰度降低,使之具有优质有机肥潜力,但仍需开展大田或盆栽实验来进一步探究其长期安全性及对土壤和农作物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体废物 抗生素菌渣 高温造粒处置技术 抗生素抗性基因 可移动遗传元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典型抗生素菌渣厌氧发酵性能和物料转化特性
2
作者 任建军 朱李霞 +6 位作者 尹冬敏 毛洪刚 呼和涛力 牛东泽 李春雨 唐睿 夏禧龙 《中国环境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375-1384,共10页
为探究抗生素菌渣(Antibiotic fermentation residue,AFR)作为单一底物厌氧资源化利用的可行性,以经过脱抗处理的红霉素菌渣(EFR),头孢菌素菌渣(CFR)和青霉素菌渣(PFR)3种典型的大宗AFR为原料,开展中温((35±1)℃)条件下的产甲烷潜... 为探究抗生素菌渣(Antibiotic fermentation residue,AFR)作为单一底物厌氧资源化利用的可行性,以经过脱抗处理的红霉素菌渣(EFR),头孢菌素菌渣(CFR)和青霉素菌渣(PFR)3种典型的大宗AFR为原料,开展中温((35±1)℃)条件下的产甲烷潜能和动力学试验,探究不同抗生素菌渣厌氧发酵的基本特性.通过原料组成,物料平衡及相关性分析等解析不同菌渣厌氧甲烷发酵的共性与特征.研究结果表明,EFR具有最高的产甲烷潜能,约为226m L/g VS,比CFR和PFR分别高27.0%和20.2%.不同菌渣在厌氧发酵中表现出明显的动力学特性和代谢活动差异,PFR具有最大的产沼气速率为13.2m L/(g VS·d).EFR具有明显的两阶段特征,一级动力学常数K_(1)和K_(2)分别为0.0336和0.2012d^(-1).物料衡算验证了实验结果的可靠性,难溶性物质剩余量对厌氧系统的启动和稳定性具有重要影响.结合相关性分析,菌渣的SCOD/TCOD、C/N、蛋白质及脂肪含量等指标是评估其在厌氧发酵中性能的重要参数,说明优化菌渣特性可提高发酵效率.经脱抗处理的抗生素菌渣可作为厌氧发酵的单一基质,为菌渣的资源化处理提供了新的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生素菌渣 厌氧发酵 产气动力学 物料平衡 相关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热技术处理抗生素菌渣的研究进展
3
作者 周腾 宋英今 +5 位作者 颜蓓蓓 陶俊宇 穆兰 裴乐庚 曾雅美 陈冠益 《可再生能源》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421-1430,共10页
文章首先介绍了抗生素菌渣的组成、性质、危害和处理现状,总结了水热技术的定义、原理以及控制参数;然后阐述了水热技术在去除菌渣中残留抗生素、抗性基因和稳定重金属方面等的无害化作用,讨论了水热后的菌渣作为厌氧发酵原料、肥料、... 文章首先介绍了抗生素菌渣的组成、性质、危害和处理现状,总结了水热技术的定义、原理以及控制参数;然后阐述了水热技术在去除菌渣中残留抗生素、抗性基因和稳定重金属方面等的无害化作用,讨论了水热后的菌渣作为厌氧发酵原料、肥料、固体燃料、生物油和生物炭的资源化应用;最后根据当前研究存在的不足,提出了若干建议并展望了未来的前景,以期为水热技术处理抗生素菌渣的发展与推广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热技术 抗生素菌渣 热化学处理 无害化 资源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生素菌渣热解技术研究现状及展望
4
作者 杨双霞 侯建军 +3 位作者 李天津 陈雷 孙来芝 华栋梁 《化工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6933-6943,共11页
抗生素菌渣(AMR)是发酵生产抗生素过程中产生的一种固体废弃物,其中残留的抗生素和抗性基因已经严重危害人体健康与生态环境。本文结合AMR的来源及危害,分析其理化结构性质,梳理目前主要无害化处置与资源化利用技术研究现状,重点对AMR... 抗生素菌渣(AMR)是发酵生产抗生素过程中产生的一种固体废弃物,其中残留的抗生素和抗性基因已经严重危害人体健康与生态环境。本文结合AMR的来源及危害,分析其理化结构性质,梳理目前主要无害化处置与资源化利用技术研究现状,重点对AMR热解反应过程中影响因素进行分析讨论,归纳总结菌渣高效处理处置及定向资源化利用的有利反应条件。结合当前菌渣热解三相产物在吸附、储能、催化以及作为生物燃料等领域的应用研究进展,对AMR未来资源化利用技术发展提出一些建议和展望,指出采用预处理手段对原料提质耦合两种或多种技术是实现AMR的高效减量化、无害化处置的重要途径,同时在生产高附加值产品和缓解化石能源消耗方面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生素菌渣 热解 无害化处理 资源化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热处理抗生素菌渣制备固体生物燃料 被引量:21
5
作者 张光义 马大朝 +1 位作者 彭翠娜 许光文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3741-3749,共9页
以生物超胶体形式存在的抗生素菌渣既是一种危害严重的环境污染物又是一种生物质资源,但因高含水且难以机械脱除而制约其处理和高效利用.借助水热技术,抗生素菌渣的沉淀、脱水及干燥性能得以显著改善,获得的固体生物燃料固含率和热值随... 以生物超胶体形式存在的抗生素菌渣既是一种危害严重的环境污染物又是一种生物质资源,但因高含水且难以机械脱除而制约其处理和高效利用.借助水热技术,抗生素菌渣的沉淀、脱水及干燥性能得以显著改善,获得的固体生物燃料固含率和热值随水热处理温度和历时的增加而增大,但过于苛刻的水热条件易生成焦油甚至发生碳化.在优化的水热条件200℃、30~60 min下,固体生物燃料固含率52%~55%(质量分数,下同)、热值约14 MJ·kg-1,固体回收率65%~75%.通过部分转化非凯氏有机氮(NKON)为凯氏有机氮(KON)并最终主要以氨氮(NH+-N)形式进入液相的迁移途径,菌渣中45%以上的氮在水热处理过程中被脱除.经水热无害化处理的抗生素菌渣液体产物的COD高于20×104 mg·L-1,具备良好的生物气生产潜力.水热技术被证实是针对包括抗生素菌渣在内的生物发酵制药过程残渣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预处理的有效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热处理 脱水 发酵过程残 抗生素菌渣 生物燃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生素菌渣热解N官能团变化特征及其与NOx前驱物关系研究 被引量:8
6
作者 詹昊 林均衡 +4 位作者 黄艳琴 阴秀丽 刘华财 袁洪友 吴创之 《燃料化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1219-1229,共11页
以青霉素菌渣(PMW)和土霉素菌渣(TMW)为对象,在水平管式反应器中进行快速热解,采用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表征和化学吸收-分光光度定量分析方法,研究了抗生素菌渣热解N官能团变化特征及其与NO_x前驱物的关系。结果表明,菌渣燃料N官能团... 以青霉素菌渣(PMW)和土霉素菌渣(TMW)为对象,在水平管式反应器中进行快速热解,采用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表征和化学吸收-分光光度定量分析方法,研究了抗生素菌渣热解N官能团变化特征及其与NO_x前驱物的关系。结果表明,菌渣燃料N官能团分为无机N(N-IN)和蛋白质及其水解产物N(N-A)两种。决定菌渣NO_x前驱物以NH_3-N为主,N官能团主要为N-A,PMW占81.1%、TMW占59.0%。在低温区间,N-IN在150-250℃分解和N-A在250-450℃转化,为NH3-N主要来源;PM W和TM W产率分别为20.9%和25.6%,而HCN-N产率小于2%,基本与燃料N官能团特征无关;该阶段伴随吡啶N(N-6)和吡咯N(N-5)的生成及转化,峰值在350-400℃。在高温区间,半焦N反应,主要是N-6和N-5的转化,为NH_3-N和部分HCN-N的来源;该阶段伴随少量更稳定质子化吡啶N(N-Q)和氮氧化物N(N-X)生成。由于N-IN和不稳定N-A低温下会快速分解,250-300℃下菌渣半焦N去除高达40%、能量损失可控制在25%,因此,采用合适低温热解处理菌渣,在保证能量前提下可有效去除燃料中的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生素菌渣 N官能团 NOx前驱物 低温热解 N去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生素菌渣处理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25
7
作者 陈冠益 刘环博 +2 位作者 李健 颜蓓蓓 董磊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459-473,共15页
抗生素菌渣是制药企业在生产抗生素类药物时,由微生物发酵产生的固体废弃物.作为国家规定的危险废物,其产量大、含水率高、含氮、硫量高、残留抗生素的特点,使其具有巨大的环境危害性.抗生素菌渣的科学、无害处理是医药固废领域的热点难... 抗生素菌渣是制药企业在生产抗生素类药物时,由微生物发酵产生的固体废弃物.作为国家规定的危险废物,其产量大、含水率高、含氮、硫量高、残留抗生素的特点,使其具有巨大的环境危害性.抗生素菌渣的科学、无害处理是医药固废领域的热点难题.本文系统阐述了抗生素菌渣的类型、性质和危害,详细综述了目前主流的各类热化学处理技术和非热化学处理技术,重点对包括焚烧技术、水热技术和热解气化技术等在内的热化学处理技术进行了系统归纳,汇总分析其技术特点、环境影响、应用瓶颈及研究进展.同时,对抗生素菌渣处理的未来发展提出若干建议和展望,提出烘焙技术消除其生物危险性的处理理念,建立健全相关安全标准与法律规范,以更好地降低抗生素菌渣潜在的环境风险并实现资源利用,解决抗生素类药物生产工艺的后顾之忧,促进我国制药行业持续健康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生素菌渣 热化学 处理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近红外显微成像的豆粕和抗生素菌渣鉴别分析 被引量:5
8
作者 杨增玲 林玉飞 +3 位作者 梁浩 李守学 肖志明 樊霞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363-369,共7页
以豆粕和3种抗生素菌渣为研究对象,通过傅里叶变换近红外显微成像系统采集样品近红外显微图像;对采集到的近红外显微图像进行光谱重构,并对所有样品光谱进行预处理,利用Duplex算法分别从不同的样品预处理光谱中筛选具有代表性的光谱建... 以豆粕和3种抗生素菌渣为研究对象,通过傅里叶变换近红外显微成像系统采集样品近红外显微图像;对采集到的近红外显微图像进行光谱重构,并对所有样品光谱进行预处理,利用Duplex算法分别从不同的样品预处理光谱中筛选具有代表性的光谱建立豆粕和抗生素菌渣的特征光谱库。使用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PLS-DA)与支持向量机判别分析(SVM-DA)结合不同的光谱预处理方法,构建豆粕与不同种类抗生素菌渣的近红外显微成像定性判别模型。结果表明:构建的2种模型均能有效对试验中所用豆粕和抗生素菌渣样品进行鉴别分析,正确率均在99.4%以上。进一步比较研究发现,一阶导数+SNV的预处理方式优于无预处理、一阶导数、二阶导数;SVM-DA的模型效果优于PLS-DA,SVM-DA中特征提取方法 PLS优于PC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豆粕 抗生素菌渣 鉴别分析 近红外显微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生物在涉重污泥和抗生素菌渣处理中的应用研究综述 被引量:1
9
作者 高镜清 王世龙 +2 位作者 黄真真 李旋 李永红 《郑州大学学报(理学版)》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11,31,共12页
涉重污泥和抗生素菌渣被列入“危废”行列,对环境具有严重的危害性,而微生物因其独特的优点在这些“危废”处理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对环境中重金属和残留抗生素的危害、涉重危废和抗生素菌渣的处理方式、微生物在涉重危废和抗生素... 涉重污泥和抗生素菌渣被列入“危废”行列,对环境具有严重的危害性,而微生物因其独特的优点在这些“危废”处理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对环境中重金属和残留抗生素的危害、涉重危废和抗生素菌渣的处理方式、微生物在涉重危废和抗生素菌渣处理中的反应机制及应用等方面进行了归纳与总结,同时也阐述了微生物技术在涉重污泥和抗生素菌渣处理过程中面临的主要困难与挑战,并提出了微生物在处理“危废”方面未来的研究方向,以期为微生物技术在涉重危废和抗生素菌渣处理中的广泛应用提供理论依据,并为涉重污泥和抗生素菌渣的资源化再利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涉重污泥 抗生素菌渣 微生物技术 降解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种抗生素菌渣经SEA-CBS技术处理后的肥料特性 被引量:18
10
作者 平然 任爱玲 +4 位作者 田书磊 马双 刘宏博 孙艳梅 王彬彬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1945-1951,共7页
抗生素菌渣的环境无害化利用处置目前已成为行业和政府管理部门亟待解决的难题.为有效实现抗生素菌渣的资源化利用,开展了经SEA-CBS高效复合资源化利用技术制成的吉他霉素和螺旋霉素菌渣有机肥理化特性研究,并分析了未施肥、施加不同比... 抗生素菌渣的环境无害化利用处置目前已成为行业和政府管理部门亟待解决的难题.为有效实现抗生素菌渣的资源化利用,开展了经SEA-CBS高效复合资源化利用技术制成的吉他霉素和螺旋霉素菌渣有机肥理化特性研究,并分析了未施肥、施加不同比例的商品肥和菌渣有机肥对苦苣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吉他霉素和螺旋霉素菌渣有机肥的pH分别为6.59和7.92,含水率分别为5.21%和10.60%,抗生素残留均未检出;吉他霉素菌渣有机肥中w(Cr)、w(Pb)和w(As)相对较高,分别为33.40、7.05和1.57 mg/kg,而w(Cd)(0.34 mg/kg)和w(Hg)(低于0.002 mg/kg)相对较低;两种抗生素菌渣有机肥的总养分含量均在5%以上,w(有机质)均大于80%,均符合NY 884—2012《生物有机肥》及NY 525—2012《有机肥料》中的相关限值.植株生长试验研究发现,施加1%和3%的吉他霉素菌渣有机肥时,苦苣的株高、鲜质量和干质量均优于未施肥处理,且株高均大于施入商品肥处理;施加1%螺旋霉素菌渣有机肥下苦苣生长性能优于未施肥情况.研究显示,SEA-CBS技术可有效去除菌渣中残留的抗生素,并实现抗生素菌渣的资源化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EA-CBS技术 抗生素菌渣 有机肥 无害化 资源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生素菌渣理化性质分析 被引量:25
11
作者 邹书娟 王一迪 +2 位作者 张均雅 杨萍 王伟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S1期47-52,共6页
抗生素菌渣于2008年被列入《国家危险废物名录》。为了进一步了解抗生素菌渣的理化性质,该文选取β-内酰胺类中的青霉素和头孢菌素C,四环类中的土霉素,氨基糖苷类中的链霉素,大环内酯类中的林可霉素,多肽类中的杆菌肽这6种抗生素的干基... 抗生素菌渣于2008年被列入《国家危险废物名录》。为了进一步了解抗生素菌渣的理化性质,该文选取β-内酰胺类中的青霉素和头孢菌素C,四环类中的土霉素,氨基糖苷类中的链霉素,大环内酯类中的林可霉素,多肽类中的杆菌肽这6种抗生素的干基菌渣进行工业分析、元素分素、重金属检测、多环芳烃检测、红外光谱分析、热重分析和热值分析。实验结果表明,抗生素干基菌渣中挥发分含量高,组成元素以C、O、N、H为主,林可霉素、土霉素、青霉素中部分重金属超标,多环芳烃均在国标限值之内。傅立叶红外光谱分析证明菌渣中主要含有蛋白质、糖类化合物。菌渣的热重分析根据质量变化速率可以分为水分析出、挥发分析出、炭化三阶段。菌渣干基热值均高于褐煤热值,有利于菌渣进行热处理,湿基菌渣热值较低。菌渣的理化性质研究为抗生素菌渣处理处置和资源化回收利用提供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生素菌渣 元素分析 重金属 热重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生素菌渣生物炭的制备及特性 被引量:16
12
作者 陈黎 孔祥生 +2 位作者 刘秋新 刘俊 周笑冰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28-133,共6页
文章以制药厂发酵妥布霉素菌渣为原料,采用限氧裂解法在不同温度下制备生物炭,利用高效液相色谱仪、元素分析仪、扫描电子显微镜、傅里叶红外光谱仪等现代分析技术对菌渣以及生物炭的结构、形貌、比表面积、孔径、表面官能团和元素含量... 文章以制药厂发酵妥布霉素菌渣为原料,采用限氧裂解法在不同温度下制备生物炭,利用高效液相色谱仪、元素分析仪、扫描电子显微镜、傅里叶红外光谱仪等现代分析技术对菌渣以及生物炭的结构、形貌、比表面积、孔径、表面官能团和元素含量等理化特性进行分析表征。结果表明,菌渣中妥布霉素含量为10.23μg/g,生物炭中未检测到;生物炭中C元素含量和比表面积均比菌渣的高,随着温度升高,C元素含量增大,H/C比下降;生物炭具有多孔结构,主要为中孔;随着热解温度升高,生物炭中烷烃基缺失。该研究可为抗生素菌渣的无害化处理以及菌渣生物炭用于重金属和有机污染物废水处理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生素菌渣 妥布霉素 生物炭 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富钙/铁抗生素菌渣生物炭的制备及其对磷酸盐的吸附特性和机理 被引量:4
13
作者 陈钦鹏 陈运超 +3 位作者 张铭栋 何敏贞 马增岭 穆景利 《环境科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1416-1425,共10页
富含钙/铁元素(Ca/Fe)的抗生素菌渣既是国家规定的危险废物,又具有显著的生物质和金属资源属性,但现有处理技术鲜有关注这二者的协同回收利用;同时,现有研究对菌渣生物炭的应用探索较少.针对于此,该研究以富Ca/Fe妥布霉素菌渣为原料,用... 富含钙/铁元素(Ca/Fe)的抗生素菌渣既是国家规定的危险废物,又具有显著的生物质和金属资源属性,但现有处理技术鲜有关注这二者的协同回收利用;同时,现有研究对菌渣生物炭的应用探索较少.针对于此,该研究以富Ca/Fe妥布霉素菌渣为原料,用水热法和热解法分别制备了水热炭和热解炭,并探索其在吸附除磷方面的应用.结果表明:由富Ca/Fe妥布霉素菌渣制得的水热炭和热解炭中Ca和Fe元素含量均较高;但热解炭无需改性便具有较强吸附磷能力和磁性,其中600℃制备的热解炭(PC-600)最适合用于吸附水中磷酸盐.对于磷酸盐的吸附,PC-600更适用于碱性环境,受Cl^(−)、NO_(3)^(−)影响较小,而HCO_(3)^(−)促进吸附过程;PC-600吸附速度较快,平衡时间仅为420 min;吸附过程符合Langmuir等温吸附模型,最大吸附容量达108 mg/g(35℃下);吸附机理主要为化学沉淀和配体交换.研究显示,热解法是处理富Ca/Fe抗生素菌渣较有潜力的方法,所获得的生物炭能够应用于废水中磷酸盐的去除或回收.该研究可实现富Ca/Fe菌渣中生物质和金属资源协同回收利用,为菌渣生物炭的应用提供参考,同时为水体磷污染治理提供高效吸附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生素菌渣 生物炭 热解 吸附 磷酸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生素菌渣的综合利用 被引量:21
14
作者 李月海 刘冬玲 谢幼梅 《山东畜牧兽医》 2000年第6期28-31,39,共5页
关键词 抗生素菌渣 综合利用 饲料 营养分析 发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生素菌渣热化学处置利用方式的研究现状及展望
15
作者 魏潇 黄胜 +2 位作者 吴幼青 吴诗勇 杨金会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440-448,共9页
结合中国抗生素菌渣(AMR)的现状,对AMR的类别、性质和危害进行简要介绍,综述焚烧、水热和热解等各类热化学处置利用技术,并对各项技术的研究进展进行分析讨论,重点对水热和热解技术的反应过程进行概述,对未来发展提供一些建议和展望。... 结合中国抗生素菌渣(AMR)的现状,对AMR的类别、性质和危害进行简要介绍,综述焚烧、水热和热解等各类热化学处置利用技术,并对各项技术的研究进展进行分析讨论,重点对水热和热解技术的反应过程进行概述,对未来发展提供一些建议和展望。指出采用两种或多种技术联合的方式对实现AMR的减量化、无害化处置和资源化利用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解 水热 焚烧 抗生素菌渣 热化学处理 资源化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生素菌渣热解及气态污染物排放特性的研究 被引量:14
16
作者 冯丽慧 邢奕 杨鹏宇 《安全与环境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89-96,共8页
抗生素菌渣的热解行为受其热解条件的影响,而明确热解条件对抗生素菌渣热解特性的影响是其热解资源化和无害化的前提。通过在固定床反应器中热解抗生素菌渣(以土霉素菌渣为例),采用热重分析法研究升温速率、菌渣粒径、添加剂(CaO、CeO_2... 抗生素菌渣的热解行为受其热解条件的影响,而明确热解条件对抗生素菌渣热解特性的影响是其热解资源化和无害化的前提。通过在固定床反应器中热解抗生素菌渣(以土霉素菌渣为例),采用热重分析法研究升温速率、菌渣粒径、添加剂(CaO、CeO_2、Na_2CO_3)等热解条件对抗生素菌渣热解特性的影响,并利用傅里叶红外光谱仪(FTIR)分析了其热解过程中SO_2、HCN、NH_3、NO等气态污染物的排放规律。结果表明:抗生素菌渣的热解主要分为两个阶段,即在200~600℃温度区间,抗生素菌渣内有机质充分热解,挥发分大量析出,抗生素菌渣的质量损失从95%降低至40%左右,且在370℃达到最大失重速率9%/min,而在600~900℃温度区间,热解焦继续热解,抗生素菌渣的质量损失从40%降低至30%左右,直至稳定;升温速率的改变对热解焦剩余量的影响较小,但随着升温速率的提高,其热解速率加快;菌渣粒径越小,其热解速率越快,分解越彻底,热解焦的剩余量越少;添加剂能够改善抗生素菌渣的热解活性,降低热解反应的活化能,并可以促进氮、硫元素的转化,使热解气体中HCN、NH_3、NO、SO_2的排放浓度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生素菌渣 热解 添加剂 气态污染物 排放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生素菌渣无害化处理技术综合探究 被引量:9
17
作者 陈丙彤 关海滨 +3 位作者 张越 刘素香 赵保峰 朱地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31-36,共6页
详细阐述了焚烧、热解、酸/碱解处理、电离辐射、堆肥化、厌氧消化、水热处理等技术无害化处置抗生素菌渣的现状,重点分析了其处理效果及优缺点,为抗生素菌渣无害化资源化利用、制药行业绿色健康发展提供借鉴。
关键词 抗生素菌渣 固体废弃物 残留抗生素 无害化处理 水热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OD与焚烧技术联合处置抗生素菌渣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3
18
作者 郑向军 王薇 +3 位作者 程兴军 薛峰 张平敏 陆嘉 《环境工程技术学报》 CAS 2018年第4期406-412,共7页
采用中温中压氧化干化(MOD)技术对青霉素和头孢抗生素菌渣进行无害化和减量化处理,工艺条件为160~200℃,初始压力2 MPa。结果表明:处理后菌渣及残液中抗生素残留均未检出;菌渣含水率均由80%降至40%以下,减量化达到90%,抗生素菌渣热值为5... 采用中温中压氧化干化(MOD)技术对青霉素和头孢抗生素菌渣进行无害化和减量化处理,工艺条件为160~200℃,初始压力2 MPa。结果表明:处理后菌渣及残液中抗生素残留均未检出;菌渣含水率均由80%降至40%以下,减量化达到90%,抗生素菌渣热值为5 174~6 313 k J/kg,均满足《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及污染防治技术政策》(建成[2000]12号)中关于进炉垃圾平均低热值的要求。将处理后抗生素菌渣在850℃工况下焚烧,残渣中多环芳烃和抗生素残留均未检出,有机物和残留抗生素已完全分解;残渣中不易挥发性重金属存在富集现象,需加强后续处理;烟气中SO2浓度相对较低(低于12 mg/m3),NOx浓度稍高,需加强后续尾气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温中压氧化干化(MOD) 抗生素菌渣 焚烧技术 热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子束辐照降解抗生素菌渣中残留土霉素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冀东 熊强 +2 位作者 李元岗 宋旺旺 崔硕垚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23-28,共6页
文章采用电子束辐照技术对土霉素菌渣进行了处理,研究了吸收剂量、辐照厚度以及环境条件等参数对土霉素降解的影响,分析了辐照前后菌渣中有机物成分的变化,并探究了辐照过程中菌渣的生物毒性变化。研究表明,随着吸收剂量的增加土霉素的... 文章采用电子束辐照技术对土霉素菌渣进行了处理,研究了吸收剂量、辐照厚度以及环境条件等参数对土霉素降解的影响,分析了辐照前后菌渣中有机物成分的变化,并探究了辐照过程中菌渣的生物毒性变化。研究表明,随着吸收剂量的增加土霉素的含量逐渐减小,20 kGy时土霉素降解40.59%,300 kGy时土霉素降解80.04%;相同吸收剂量条件下,辐照厚度为1 cm的降解效果优于2 cm;采用NaOH消解的菌渣中土霉素的降解效果最好,其次是H_(2)O_(2)消解,而H_(2)SO_(4)消解的效果最差;菌渣中含有大量的氨基酸、脂肪酸、生物碱以及药物成分,经辐照后部分有机物降解并会产生部分新的有机物;随着吸收剂量的增加,生物毒性逐渐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子束 抗生素菌渣 土霉素 生物毒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生素菌渣利用处置技术现状及对策建议 被引量:6
20
作者 王丽君 《绿色科技》 2017年第18期152-154,共3页
指出了抗生素菌渣作为危险废物,具有产生量大、处理难度大、对环境隐形危害大等特点,如何合理及安全处置抗生素菌渣已成为国内制药企业亟待解决的难题。阐述了我国抗生素菌渣的利用处置技术发展现状,并结合宁夏抗生素菌渣的产生、利用... 指出了抗生素菌渣作为危险废物,具有产生量大、处理难度大、对环境隐形危害大等特点,如何合理及安全处置抗生素菌渣已成为国内制药企业亟待解决的难题。阐述了我国抗生素菌渣的利用处置技术发展现状,并结合宁夏抗生素菌渣的产生、利用处置情况,对其利用处置的监督管理提出了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生素菌渣 危险废物 利用处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