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78篇文章
< 1 2 1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益生菌对抗生素性肠道菌群失衡的调节作用 被引量:3
1
作者 王瑾 刘静 杨丽杰 《中国乳品工业》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15-17,29,共4页
以小鼠粪便中的双歧杆菌、肠球菌、肠杆菌、厌氧总菌数量变化为检测指标,采用随机饮用盐酸克林霉素水溶液(1.2 g/L)6 d的方法造成抗生素性肠道菌群失衡小鼠模型。之后,灌胃自筛嗜酸乳杆菌和植物乳杆菌的混合液,以生理盐水为对照,评价... 以小鼠粪便中的双歧杆菌、肠球菌、肠杆菌、厌氧总菌数量变化为检测指标,采用随机饮用盐酸克林霉素水溶液(1.2 g/L)6 d的方法造成抗生素性肠道菌群失衡小鼠模型。之后,灌胃自筛嗜酸乳杆菌和植物乳杆菌的混合液,以生理盐水为对照,评价了混合菌液对小鼠模型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混合菌液可迅速恢复肠道菌群平衡,停止灌胃3~7 d内,仍可发挥其调节作用,产生作用的效应剂量是107mL-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乳杆 嗜酸乳杆 抗生素性肠道菌群失衡 小鼠模型 效应剂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副干酪乳酪杆菌Glory LP16减轻抗生素引起小鼠肠道菌群失调并改善肠道屏障功能研究
2
作者 马微微 吴金富 +2 位作者 赵伊阳 张紫薇 黄莉莉 《中国乳品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5-20,39,共7页
为探究不同剂量副干酪乳酪杆菌Glory LP16对小鼠肠道菌群紊乱的调节作用及内在机制,试验将60只BALB/c小鼠分成5组,第1周向小鼠灌胃盐酸林可霉素建立肠道菌群紊乱模型,第2周对模型小鼠进行副干酪乳酪杆菌Glory LP16干预治疗,干预结束后... 为探究不同剂量副干酪乳酪杆菌Glory LP16对小鼠肠道菌群紊乱的调节作用及内在机制,试验将60只BALB/c小鼠分成5组,第1周向小鼠灌胃盐酸林可霉素建立肠道菌群紊乱模型,第2周对模型小鼠进行副干酪乳酪杆菌Glory LP16干预治疗,干预结束后检测小鼠粪便中肠球菌、大肠杆菌、乳酸杆菌、双歧杆菌含量,评价小鼠肠道微生物定植抗力,同时收集各组小鼠血液、结肠组织进行肠道通透性、组织病理学、肠道屏障分析。结果表明,相比于模型组,副干酪乳酪杆菌Glory LP16治疗组不同程度改善了盐酸林可霉素诱导的体质量减少、肠道组织结构损伤,促进乳酸杆菌和双歧杆菌等有益菌的丰度提高,并抑制肠球菌和大肠杆菌等有害菌定植,高剂量组小鼠的肠道菌群物种组成均趋向于空白组水平。副干酪乳酪杆菌Glory LP16可调节肠道菌群结构,改善由抗生素导致的肠道菌群紊乱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副干酪乳酪杆Glory LP16 肠道 紧密连接蛋白 肠道通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生素与肠道菌群 被引量:2
3
作者 崔瑾锦 王璐璐 蒋建东 《中国抗生素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5,I0001,共6页
抗生素在感染性疾病的治疗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是临床医院最常规使用的药物之一。另一方面,近20年来,大量研究都不断揭示肠道菌群对人体健康的重要性,使得调节肠道菌群成为健康科学的研究热点,尤其是对代谢性疾病等慢病而言。考虑... 抗生素在感染性疾病的治疗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是临床医院最常规使用的药物之一。另一方面,近20年来,大量研究都不断揭示肠道菌群对人体健康的重要性,使得调节肠道菌群成为健康科学的研究热点,尤其是对代谢性疾病等慢病而言。考虑到抗生素(尤其是口服抗生素)对人体肠道菌群的影响,这可能会启发抗生素新的研究方向。本文分析了抗生素、肠道菌群与机体代谢之间的相互调节及相关机制,探讨了当前抗生素研究的新思路。在此基础上,还结合抗生素和肠道菌群研究的现状,提出了今后以抗生素为基础的新药研发的设想,以期为其学科的发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生素 肠道 代谢 机体健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生素疗程对早产儿日龄28 d时肠道菌群及免疫功能的影响
4
作者 李莹 黄玉焕 +1 位作者 张红阳 张靖 《解放军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716-720,共5页
目的探讨抗生素疗程对早产儿日龄28 d时肠道菌群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3月-2024年3月在南阳市第一人民医院住院的120例早产儿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抗生素使用疗程分为短疗程组(n=82,使用抗生素时间≤3 d)与长疗程组(n=38,使... 目的探讨抗生素疗程对早产儿日龄28 d时肠道菌群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3月-2024年3月在南阳市第一人民医院住院的120例早产儿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抗生素使用疗程分为短疗程组(n=82,使用抗生素时间≤3 d)与长疗程组(n=38,使用抗生素时间≥7 d)。收集两组患儿的一般资料,对两组早产儿日龄28 d时的肠道菌群及免疫功能进行检测,比较两组早产儿日龄28 d时的肠道微生物α多样性Shannon、Simpson指数,肠道微生物的菌门和菌属分布情况,外周血CD8^(+)、CD4^(+)T细胞百分比及CD4^(+)/CD8^(+)T细胞比值;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探讨肠道菌群与免疫功能的关系;并记录两组早产儿不良结局发生情况。结果长疗程组早产儿日龄28 d时肠道微生物α多样性Shannon、Simpson指数均低于短疗程组(P<0.05)。两组早产儿日龄28 d时肠道菌群中放线菌门、拟杆菌门、厚壁菌门、变形菌门及拟杆菌属、肠杆菌属、韦荣氏球菌属分布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长疗程组克罗斯特菌属、梭状芽孢杆菌属、埃希氏杆菌属、克雷伯氏菌属比例低于短疗程组,肠球菌属、罗氏菌属、链球菌属比例高于短疗程组(P<0.05)。两组早产儿日龄28 d时外周血CD4^(+)T细胞百分比、CD4^(+)/CD8^(+)T细胞比值低于抗生素使用前(P<0.05),CD8^(+)T细胞百分比高于抗生素使用前(P<0.05);但与短疗程组相比,长疗程组仍可维持较低的CD4^(+)T细胞百分比、CD4^(+)/CD8^(+)T细胞比值及较高的CD8^(+)T细胞百分比(P<0.0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早产儿日龄28 d时肠道菌群中克罗斯特菌属、梭状芽孢杆菌属、埃希氏杆菌属、克雷伯氏菌属比例与CD4^(+)T细胞百分比、CD4^(+)/CD8^(+)T细胞比值呈正相关,与CD8^(+)T细胞百分比呈负相关(P<0.05),而肠球菌属、罗氏菌属、链球菌属比例与CD4^(+)T细胞百分比、CD4^(+)/CD8^(+)T细胞比值呈负相关,与CD8^(+)T细胞百分比呈正相关(P<0.05)。两组早产儿均未出现不良结局。结论与短疗程使用抗生素相比,长疗程使用抗生素可影响早产儿肠道菌群的定植及多样性,导致肠道菌群紊乱,可能会降低早产儿的免疫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生素 疗程 早产儿 肠道 免疫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肺并治方干预溃疡性结肠炎大鼠肠道菌群的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杨丽 李忠卓 +2 位作者 臧思源 张继伟 左韬 《中华中医药学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28-31,I0008-I0014,共11页
目的研究肝肺并治方对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大鼠肠道菌群的影响。方法SD大鼠30只随机分组,分为肝肺并治方高剂量组(A)、肝肺并治方中剂量组(B)、肝肺并治方低剂量组(C)、模型组(D)和空白组(E),每组6只。采用三硝基苯磺酸... 目的研究肝肺并治方对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大鼠肠道菌群的影响。方法SD大鼠30只随机分组,分为肝肺并治方高剂量组(A)、肝肺并治方中剂量组(B)、肝肺并治方低剂量组(C)、模型组(D)和空白组(E),每组6只。采用三硝基苯磺酸(Trinitrobenzenesulfonic acid solution,TNBS)配合乙醇建立UC大鼠模型。不同干预因素灌胃后取大鼠肠内容物,采用16S rRNA方法进行菌群测序。结果各组大鼠肠内容物门水平优势菌种为厚壁菌(Firmicutes)和拟杆菌(Bacteroidetes),造模后厚壁菌数量降低,而拟杆菌数量增加,肝肺并治方干预可增加厚壁菌数量,降低杆菌数量,其中中药中剂量组效果最为明显。α多样性的检测,测序深度逐渐增加,对应的曲线逐渐趋于平缓;β多样性的距离矩阵与PCoA分析图中B组与E组的差异最小。各组大鼠肠内容物组成,门水平、种水平、属水平中药中剂量组与空白组最为相近,放线菌门(p__Actinobacteria)在组间存在显著差异。结论肝肺并治方可纠正溃疡性结肠炎大鼠的肠道菌群分布,使其趋于正常大鼠菌群,其中肝肺并治中剂量组效果最为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肺并治方 溃疡结肠炎 肠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薏苡仁对葡聚糖硫酸钠诱导的溃疡性结肠炎小鼠肠道菌群的影响 被引量:4
6
作者 陈孜旋 佟苗苗 +5 位作者 吴庆林 孙佳婷 尹小溪 吕添熠 张睦清 李丽 《食品工业科技》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369-376,共8页
目的:研究薏苡仁对葡聚糖硫酸钠诱导的溃疡性结肠炎小鼠结肠炎症及肠道菌群的影响,探究其改善作用机制。方法:小鼠自由饮用3.5%葡聚糖硫酸钠(Dextran sulfate sodium,DSS)溶液7 d制备溃疡性结肠炎模型,同时给予小鼠灌胃薏苡仁水提物进... 目的:研究薏苡仁对葡聚糖硫酸钠诱导的溃疡性结肠炎小鼠结肠炎症及肠道菌群的影响,探究其改善作用机制。方法:小鼠自由饮用3.5%葡聚糖硫酸钠(Dextran sulfate sodium,DSS)溶液7 d制备溃疡性结肠炎模型,同时给予小鼠灌胃薏苡仁水提物进行治疗,试验期间记录小鼠的体重变化、疾病活动指数(Disease activity index,DAI)评分、小鼠结肠长度。通过染色观察小鼠结肠组织病理学变化,检测小鼠结肠内炎症因子的水平,16S rDNA测序技术分析小鼠粪便肠道菌群变化,并通过Pearson系数对关键差异菌的相对丰度及炎症因子水平进行关联性分析。结果:与模型组比较,薏苡仁可以显著改善溃疡性结肠炎小鼠体重减轻,DAI评分升高,结肠缩短(其中CE组结肠平均长度恢复至7.27 cm),肠屏障受损及炎症因子水平升高等病理状态(P<0.05),有效调节结肠炎小鼠肠道菌群多样性变化。在门水平上,薏苡仁水提物可降低结肠炎小鼠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相对丰度,增加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a)相对丰度;在属水平上,薏苡仁水提物可以增加嗜黏蛋白阿克曼菌属(Akkermansia)和乳杆菌属(Lactobacillus)等与肠屏障修复相关菌属的相对丰度。进一步关联性分析发现薏苡仁调节的关键菌的相对丰度与炎症因子的水平高度关联。结论:薏苡仁可通过调节溃疡性结肠炎小鼠肠道菌群,降低炎症因子水平,修复结肠粘膜屏障,进而缓解结肠炎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薏苡仁 溃疡结肠炎 炎症因子 肠道 关联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柴胡汤缓解葡聚糖硫酸钠诱导的溃疡性结肠炎及肝损伤并与其对小鼠肠道菌群的调控作用相关 被引量:1
7
作者 项青青 赖凤 +10 位作者 肖虹 普正佳 马灵莉 刘祥云 李施慧 毛胜敏 范嘉瑞 李昱辰 李安康 汪洋 白群华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084-1095,共12页
目的:探讨大柴胡汤(Dachaihu decoction,DCD)对葡聚糖硫酸钠(dextran sodium sulfate,DSS)诱导的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小鼠及其肝损伤的预防和治疗效果及潜在机制,并探究DCD的益处与肠道菌群调节之间的联系。方法:给小... 目的:探讨大柴胡汤(Dachaihu decoction,DCD)对葡聚糖硫酸钠(dextran sodium sulfate,DSS)诱导的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小鼠及其肝损伤的预防和治疗效果及潜在机制,并探究DCD的益处与肠道菌群调节之间的联系。方法:给小鼠施用DCD(20.10、10.05 g/kg)2周,第2周让小鼠自由摄取含3%DSS的饮用水诱导UC。通过组织病理学、RT-qPCR和16S rRNA测序评估DCD对UC小鼠的影响。结果:DCD预处理可明显缓解DSS诱导的UC小鼠体重下降、伴有黏液和血液的腹泻、结肠组织学异常和结肠缩短现象。此外,DCD预处理显著上调结肠组织中Occludin、ZO-1和MUC-2的水平,阻止UC小鼠肠屏障受损。DCD预处理减轻结肠组织和肝脏中炎性细胞浸润情况,同时显著降低IL-1β、IL-6、TNF-α、iNOS、COX-2和NLRP3相关促炎因子的表达水平,发挥其对UC小鼠及其肝损伤的保护作用。值得注意的是,DCD调节UC小鼠肠道微生物群失衡,显著富集了Lactobacillus和Bifidobacterium等有益菌属;减少有害菌属Norank_f_Desulfovibrionaceae和Escherichia-Shigella的丰度。结论:DCD可通过保护肠道屏障、抑制炎症和调节肠道菌群而缓解DSS诱导的UC,并发挥保肝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柴胡汤 溃疡结肠炎 肠屏障 肠道 肝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感染性腹泻患者肠道菌群失衡特征分析 被引量:2
8
作者 古文鹏 吕迪 +7 位作者 周晓芳 贾森泉 赵晓南 张勇 周永明 尹建雯 黄莉 伏晓庆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408-414,共7页
目的研究不同病原体感染造成的感染性腹泻患者肠道菌群失衡特征,以及拟杆菌属在维持肠道内环境稳态中的作用,为后续感染性腹泻的治疗提供新思路。方法采用三代全长16S rRNA扩增子方法,测定由病毒和细菌等病原感染引起的腹泻患者肠道菌群... 目的研究不同病原体感染造成的感染性腹泻患者肠道菌群失衡特征,以及拟杆菌属在维持肠道内环境稳态中的作用,为后续感染性腹泻的治疗提供新思路。方法采用三代全长16S rRNA扩增子方法,测定由病毒和细菌等病原感染引起的腹泻患者肠道菌群,同时与健康人群肠道进行对比分析。按照单一细菌感染、单一病毒感染、混合感染以及艰难梭菌感染等对腹泻患者进行分组和分析。结果拟杆菌在健康人群肠道环境中占据绝对的数量和丰度水平,而感染性腹泻患者的拟杆菌门/纲/目/科/属等各分类水平的相对丰度均有下降。α多样性分析结果显示不同组别之间无统计学差异;β多样性中,NMDS和PCoA分析显示健康对照组与感染性腹泻各组中形成了明显的不同聚类群。健康人群肠道菌群的多样性水平高于各感染性腹泻组。物种差异分析表明,由不同病原体感染造成的感染性腹泻患者具有各自不同的优势肠道菌群。单一病毒感染之后以双歧杆菌属作为其优势菌群;单一细菌感染之后以链球菌属为优势菌群;混合感染组中以拉氏梭菌属为优势菌群。艰难梭菌感染组中的埃希菌属和克雷伯菌属是该组中的优势菌群。同时,健康人群肠道中的优势菌群是拟杆菌属。COG功能预测结果显示,健康对照组与各感染组形成了明显不同的聚类群。感染性腹泻各组中的防御机制功能、细胞壁合成、蛋白修饰、细胞分化以及复制和重组等功能均明显降低。结论由不同病原感染造成的感染性腹泻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菌群失调特征,肠道菌群的多样性降低,并出现各自的优势菌群。同时,拟杆菌属在维持人体肠道内环境稳态中具有关键作用,为后续感染性腹泻的治疗和研究等领域提供了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染腹泻 肠道 拟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饮食-肠道菌群-疾病相互作用数据库的膳食推荐对葡聚糖硫酸钠诱导的小鼠溃疡性结肠炎的缓解作用
9
作者 胡博 张惠琴 +3 位作者 裴彰明 陈雪梅 唐晓姝 陆文伟 《食品与发酵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4期17-27,34,共12页
膳食-肠道菌群-健康之间存在密切关联,开发肠道菌群靶向性食品以缓解疾病是一种切实可行的手段。该团队前期研究开发了一个饮食-肠道菌群-疾病相互作用(food-gut microbiota-disease interaction,FGMDI)数据库,其能根据疾病类型推荐膳... 膳食-肠道菌群-健康之间存在密切关联,开发肠道菌群靶向性食品以缓解疾病是一种切实可行的手段。该团队前期研究开发了一个饮食-肠道菌群-疾病相互作用(food-gut microbiota-disease interaction,FGMDI)数据库,其能根据疾病类型推荐膳食干预方案。该文以葡聚糖硫酸钠盐诱导的溃疡性结肠炎小鼠为实验对象,评估FGMDI数据库推荐的5种膳食干预方案对结肠炎的缓解作用。结果显示,模型对溃疡性结肠炎预测的27种肠道菌群靶点中有12种可在模型组与空白组的差异肠道菌群中发现,且其LDA score与推荐分数的方向和大小一致。以疾病活动性评分、结肠组织炎症及病理学、肠道屏障等作为评估指标,发现FGMDI推荐分数较高的MDCF、MSPrebiotic■和绿色地中海干预3种膳食方案可以调控模型预测的肠道菌群靶点中的拟杆菌属、阿克曼氏菌属、大肠埃希氏菌、肠球菌属、罗氏菌属等肠道菌群。综上,该研究验证了FGMDI膳食推荐方案的有效性,为相关菌群靶向性食品开发提供了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道 靶向食品 膳食推荐 溃疡结肠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蛹虫草对小鼠抗生素性肠道屏障损伤的改善作用
10
作者 于凤莅 王佳妮 +3 位作者 廖思晴 张奇 王升厚 王泽 《食品工业科技》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5期383-391,共9页
目的:利用头孢呋辛酯及盐酸左氧氟沙星联用诱导小鼠肠道损伤,探讨蛹虫草对小鼠抗生素性肠道物理屏障及生物屏障损伤的改善作用。方法:采用高倍(5×)、中倍(3×)、低倍(1×)剂量头孢呋辛酯及盐酸左氧氟沙星连续灌胃14 d,观... 目的:利用头孢呋辛酯及盐酸左氧氟沙星联用诱导小鼠肠道损伤,探讨蛹虫草对小鼠抗生素性肠道物理屏障及生物屏障损伤的改善作用。方法:采用高倍(5×)、中倍(3×)、低倍(1×)剂量头孢呋辛酯及盐酸左氧氟沙星连续灌胃14 d,观察记录小鼠基础生活状态、消化道及小肠绒毛外部形态,检测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白蛋白(ALB)、肌酐(CRE)、尿素氮(BUN)、脂多糖(LPS)含量及二胺氧化酶(DAO)活性,确定诱导小鼠肠道损伤的最佳抗生素联用浓度。此后,将小鼠随机分为抗生素损伤组(MGT组,5×抗生素)、蛹虫草处理组(MGY组,5×抗生素+0.61 g/kg.bw蛹虫草),空白对照组(BGT组),观察记录蛹虫草对抗生素性肠道物理屏障损伤的影响,基于16S rDNA高通量测序分析小鼠肠道菌群结构的改变。结果:中、高倍剂量抗生素联用均可引起小鼠出现扎堆懒动、蜷缩竖毛、低饮食饮水等行为改变,且血清DAO活性、ALT、AST及LPS含量显著升高(P<0.05)。MG5组(100%个体)消化道出现肠道胀气、肠壁透明化、小肠绒毛断裂、粘膜下层出血及水肿等异常改变,因此高倍剂量确定为构建抗生素性肠道损伤的处理浓度。蛹虫草处理21 d后,MGY组小鼠饮食、饮水、日常行为、消化道及小肠绒毛外部形态已恢复至正常状态,血清AST含量降低至13.56±0.82 U/L,与BGT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相较于MGT组,MGY组血清DAO活性及LPS含量分别下降了49.15%、51.51%(P<0.05)。MGY组肠道菌群丰富度和多样性呈现恢复性上调,蛹虫草降低了肠道损伤小鼠致病菌Klebsiella_variicola丰度,同时促进益生菌Bacteroides_acidifaciens、Eubacterium_sp_14−2、Lactobacillus_murinus的定植,至实验结束与BGT组已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针对抗生素联用导致的肠道损伤,蛹虫草显示出良好的促修复作用,具有作为功能性食品开发利用的潜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蛹虫草 抗生素联用 肠道屏障损伤 肠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肠道菌群测序和代谢组学分析探究黄连-干姜药对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作用机制
11
作者 黄成银 程雯 +3 位作者 张苗苗 王征 侯宝龙 梁艳妮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397-1410,共14页
为探究黄连-干姜(Coptidis Rhizoma-Zingiberis Rhizoma,CR-ZR)配伍对葡聚糖硫酸钠(dextrose sodium sulfate,DSS)诱导的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小鼠肠道菌群及内源性代谢物的影响。采用HPLC技术检测CR-ZR主要活性成分;将... 为探究黄连-干姜(Coptidis Rhizoma-Zingiberis Rhizoma,CR-ZR)配伍对葡聚糖硫酸钠(dextrose sodium sulfate,DSS)诱导的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小鼠肠道菌群及内源性代谢物的影响。采用HPLC技术检测CR-ZR主要活性成分;将雄性C57BL/6小鼠随机分成6组:空白组、模型组、柳氮磺胺吡啶组(125 mg/kg)、CR-ZR低剂量组(22.5 mg/kg)、CR-ZR中剂量组(45 mg/kg)、CR-ZR高剂量组(90 mg/kg),每组10只,除对照组外,其余组均饮用2.5%DSS建立UC模型,造模过程中同时灌胃给药总计11 d,每日记录小鼠体重变化、粪便性状和隐血情况进行疾病活动指数(disease activity index,DAI)评分。采用HE进行结肠组织染色,运用ELISA法评估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白细胞介素-4(interleukin-4,IL-4)、IL-6、IL-8和IL-10等细胞因子水平,结合16S rRNA测序分析肠道菌群变化,并采用UPLC-MS技术进行广泛靶向代谢组学分析。结果显示,与模型组对比,CR-ZR药对可显著降低UC小鼠DAI评分(P<0.01),减轻结肠组织损伤,减少炎性细胞浸润,下调血清中促炎细胞因子IL-6、IL-8和TNF-α水平(P<0.01),促进抑炎细胞因子IL-10和IL-4分泌(P<0.01)。16S rRNA基因测序结果显示,CR-ZR处理后小鼠肠道菌群拟杆菌门/厚壁菌门(Bacteroidota/Firmicutes)比例、拟普雷沃氏菌属(Alloprevotella)、Lachnoclostridium、Mucispirillum、经黏液真杆菌属(Blautia)丰度均呈现向健康态恢复的趋势。代谢组学分析筛选出20个生物标志物与CR-ZR药对调节效应相关,涉及精氨酸生物合成、色氨酸代谢途径。说明CR-ZR药对通过重塑紊乱的肠道微生态并调控精氨酸生物合成和色氨酸代谢改善U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连 干姜 溃疡结肠炎 肠道 代谢组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獐牙菜苦苷对溃疡性结肠炎小鼠肠道菌群和短链脂肪酸的影响
12
作者 唐加峰 王丽娟 +4 位作者 游毅青 孙浩力 党婷婷 李小山 张彦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012-1019,共8页
探究獐牙菜苦苷(swertiamarin,STM)对溃疡性结肠炎小鼠肠道菌群-短链脂肪酸(short-chain fatty acids,SCFAs)代谢轴的影响,阐明STM缓解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的潜在机制。将30只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模型组... 探究獐牙菜苦苷(swertiamarin,STM)对溃疡性结肠炎小鼠肠道菌群-短链脂肪酸(short-chain fatty acids,SCFAs)代谢轴的影响,阐明STM缓解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的潜在机制。将30只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模型组、獐牙菜苦苷组(100 mg/kg),采用2.5%的葡聚糖硫酸钠(dextran sulfate sodium,DSS)溶液诱导溃疡性结肠炎小鼠模型。獐牙菜苦苷组给与STM溶液进行灌胃治疗10 d。每天观察并记录小鼠体重的变化,苏木素伊红(hematoxylin and eosin,HE)和阿利新蓝-过碘酸雪夫(Alcian blue-periodic acid-Schiff,AB-PAS)染色观察小鼠结肠的病理和功能的变化,检测各组小鼠血清炎症因子,小鼠肠道菌群采用16S rRNA测序技术检测,小鼠肠道内容物的SCFAs含量利用GC-MS检测。与模型组比较,STM可显著抑制小鼠体重降低(P<0.05)、结肠长度缩短(P<0.05)和肠上皮损伤,并促进杯状细胞数和粘液分泌量的增加(P<0.01)。STM还可抑制UC小鼠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和IL-6的浓度(P<0.05)。STM不影响各组小鼠肠道菌群的物种丰富度和多样性,但能够改变溃疡性结肠炎小鼠的肠道菌群结构特征。与模型组小鼠相比,在门水平上,STM能够降低厚壁菌门、弯曲菌门、脱铁杆菌门相对丰度,增加变形菌门、疣微菌门相对丰度;在属水平上,STM能够降低链球菌属、拟杆菌属、螺杆菌属的相对丰度,增加阿克曼菌属的相对丰度。GC-MS检测结果表明,与模型组相比,STM组中乙酸(P<0.05)和丁酸(P<0.01)含量显著升高。综上所述,STM可能通过抑制促炎因子分泌、调节肠道菌群结构、促进SCFAs的生成,从而缓解DSS诱导的溃疡性结肠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獐牙菜苦苷 溃疡结肠炎 肠道 短链脂肪酸 16s RNA测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温阳调肠止泻方对重症监护室抗生素相关性腹泻患者肠道菌群及免疫功能的影响
13
作者 邵兴 童洪杰 陈琨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11-114,共4页
目的探讨温阳调肠止泻方对ICU抗生素相关性腹泻患者肠道菌群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医院2020年1月—2022年12月收治的ICU抗生素相关性腹泻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通过简单随机的方法将其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60例,... 目的探讨温阳调肠止泻方对ICU抗生素相关性腹泻患者肠道菌群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医院2020年1月—2022年12月收治的ICU抗生素相关性腹泻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通过简单随机的方法将其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60例,给予对照组口服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温阳调肠止泻方口服治疗,两组均治疗14 d。比较两组患者中医证候疗效、治疗前后中医症状积分、肠道菌群(双歧杆菌、肠杆菌、乳杆菌、肠球菌)变化情况以及免疫功能指标[免疫球蛋白A(Immunoglobulin A,IgA)、免疫球蛋白M(Immunoglobulin M,IgM)、T细胞亚群(CD^(+)_(3)、CD^(+)_(4)、CD^(+)_(8))]变化情况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均较本组治疗前明显降低,研究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6.67%和71.67%(P<0.05),研究组双歧杆菌、乳杆菌及肠杆菌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肠球菌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IgA、IgM、CD^(+)_(3)、CD^(+)_(4)水平均较本组治疗前明显升高,其中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CD+8水平均较本组治疗前降低,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期间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温阳调肠止泻方治疗ICU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疗效显著,能有效降低患者中医证候积分,对改善肠道菌群和提高患者免疫功能具有显著效果,适合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 温阳调肠止泻方 ICU 抗生素相关腹泻 肠道 免疫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网络药理及肠道菌群探讨甘草对药源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2
14
作者 杨必乾 殷亭湄 +4 位作者 邓毅 高广淼 付晓艳 何慧明 连小龙 《中成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708-1714,共7页
目的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肠道菌群探讨甘草对药源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利用TCMSP数据库获得并筛选甘草的活性成分及相应的靶点,利用GeneCards、OMIM数据库收集药源性肝损伤及肠道菌群的靶点。利用Venny获得共有靶点并使用STRING构建... 目的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肠道菌群探讨甘草对药源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利用TCMSP数据库获得并筛选甘草的活性成分及相应的靶点,利用GeneCards、OMIM数据库收集药源性肝损伤及肠道菌群的靶点。利用Venny获得共有靶点并使用STRING构建蛋白互作图,将共有靶点导入RStudio中进行GO及KEGG分析,采用Cytoscape 3.10.0软件构建成分-靶点-通路网络图并利用CytoNCA得到关键靶点。大鼠随机分成对照组、顺铂组、阳性组(N-乙酰半胱氨酸13.5 mg/kg)及甘草低、中、高剂量组(450、900、1 800 mg/kg),腹腔注射8 mg/kg顺铂制造大鼠肝脏损伤,免疫组化法检测大鼠肝组织IL-1β水平,Western blot法检测大鼠肝组织IL-6、TNF-α蛋白表达,16S rDNA分析大鼠肠道菌群的变化。结果 共得到24个共同作用靶点,GO富集分析得到生物过程225条,细胞组分19条,分子功能31条;KEGG富集得到112条通路,包括TNF、JAK-STAT、IL-17信号通路等。甘草能降低顺铂肝损伤大鼠肝组织IL-1β、IL-6、TNF-α表达(P<0.05,P<0.01),肠道菌群异常的多样性及丰度增高。在门水平上,升高拟杆菌门的丰度,降低厚壁菌门的丰度;在属水平上,升高普雷沃氏菌属,降低阿克曼氏菌属、颤螺菌属的丰度。结论 甘草能够缓解顺铂致肝脏损伤,其机制可能与下调IL-1β、IL-6、TNF-α表达及调节肠道菌群丰度及多样性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草 药源肝损伤 顺铂 肠道 网络药理学 16S rDNA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连提取物对小鼠溃疡性结肠炎的保护作用以及对肠道菌群的影响 被引量:1
15
作者 汤赛琳 林秀莲 +1 位作者 岳美杉 曾建国 《饲料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90-96,共7页
试验旨在研究黄连提取物(CCE)对葡聚糖硫酸钠(DSS)诱导的小鼠溃疡性结肠炎(UC)的防治作用。选择60只C57BL/6小鼠,随机分成6组,即对照组(CON)组、DSS模型组、美沙拉嗪(MES)阳性对照组(200 mg/kg)及CEE低(CEE-L,600 mg/kg)、中(CEE-M,1000... 试验旨在研究黄连提取物(CCE)对葡聚糖硫酸钠(DSS)诱导的小鼠溃疡性结肠炎(UC)的防治作用。选择60只C57BL/6小鼠,随机分成6组,即对照组(CON)组、DSS模型组、美沙拉嗪(MES)阳性对照组(200 mg/kg)及CEE低(CEE-L,600 mg/kg)、中(CEE-M,1000 mg/kg)、高(CEE-H,1400 mg/kg)剂量组。预试期7 d,正式试验期14 d。结果显示,与DSS组相比,CEE组极显著抑制了UC小鼠的体重降低(P<0.01),DAI评分和结肠长度极显著增加(P<0.01)。CEE组改善了UC小鼠结肠组织病理损伤的情况,炎性细胞浸润减少,肠绒毛和隐窝结构有所恢复。与DSS组相比,CEE组结肠中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mRNA的表达水平极显著下调(P<0.01)。与DSS组相比,在门水平,CEE组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弯曲菌门(Campylobacter)相对丰度明显降低,CEE-L组、CEE-M组疣微菌门(Verrucomicrobacteria)的相对丰度明显增加,CEE-M组、CEE-H组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脱硫杆菌门(Desulphurobacteria)的相对丰度明显增加;在属水平,CEE-M组、CEE-H组大肠杆菌志贺菌属(Escherichia-Shigella)的相对丰度明显降低,CEE-L组、CEE-M组阿克曼氏菌属(Ackermania)的相对丰度明显升高。研究表明,CCE可通过抑制炎症因子表达和维持肠道菌群稳态发挥对UC小鼠的预防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连提取物 小鼠 溃疡结肠炎 肠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肠道菌群探讨刺糖酸性多糖对UC小鼠的影响
16
作者 高霜 陈章浩 +2 位作者 李进发 干振 常军民 《食品与发酵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74-81,共8页
研究刺糖酸性多糖对葡聚糖硫酸钠(dextran sulphate sodium, DSS)诱导的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 UC)小鼠的改善作用,并分析其对小鼠肠道菌群的影响。将40只SPF级雄性C57BL/6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美沙拉嗪组(100 mg/kg... 研究刺糖酸性多糖对葡聚糖硫酸钠(dextran sulphate sodium, DSS)诱导的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 UC)小鼠的改善作用,并分析其对小鼠肠道菌群的影响。将40只SPF级雄性C57BL/6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美沙拉嗪组(100 mg/kg)、刺糖酸性多糖低、高剂量组(100、400 mg/kg)。小鼠自由饮用3%(质量分数)DSS溶液7 d诱导UC模型,同时美沙拉嗪组和刺糖酸性多糖低、高剂量组小鼠灌胃相应药液,对照组和模型组灌胃相同体积去离子水。观察小鼠疾病活动指数(disease activity index, DAI)评分、体质量、结肠长度、结肠组织病理学变化,检测小鼠血清中炎症因子的分泌,通过Illumina高通量测序技术对小鼠粪便样本进行16S rRNA测序。与模型组相比,刺糖酸性多糖高剂量组与美沙拉嗪组小鼠DAI评分显著降低、体质量和结肠长度增加、结肠病理损伤明显改善(P<0.05);炎症因子表达水平降低;有效调节了UC小鼠肠道菌群多样性的变化。在门水平上,拟杆菌门相对丰度增加,变形菌门相对丰度减少;在属水平上,Akkermansia有益菌丰度显著增加,Escherichia致病菌丰度下降。刺糖酸性多糖能够提高肠道菌群的多样性,增加有益菌和减少有害菌,降低炎症因子分泌,进而缓解UC的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刺糖酸多糖 溃疡结肠炎 疾病活动指数评分 炎症因子 肠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合益生菌改善小鼠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的作用
17
作者 陆丽仪 高业成 +4 位作者 陈君龙 郭亚娟 刘华林 陈昌 毛新亮 《食品工业科技》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363-371,共9页
益生菌常用于临床上改善抗生素相关性腹泻(Antibiotic-associated diarrhoea,AAD),本研究旨在分析复合益生菌对AAD的改善效果并探究其作用机制。使用三联抗生素混合溶液建立AAD小鼠模型,观察复合益生菌对小鼠粪便状态及结肠组织结构的影... 益生菌常用于临床上改善抗生素相关性腹泻(Antibiotic-associated diarrhoea,AAD),本研究旨在分析复合益生菌对AAD的改善效果并探究其作用机制。使用三联抗生素混合溶液建立AAD小鼠模型,观察复合益生菌对小鼠粪便状态及结肠组织结构的影响,分析肠道屏障功能相关基因表达水平、粪便短链脂肪酸及肠道菌群群落结构的变化。结果表明,复合益生菌可显著降低小鼠粪便含水量和粪便稠度评分(P<0.05),显著增加乙酸、丁酸含量(P<0.05),显著上调肠道紧密连接蛋白ZO-1、occludin的mRNA表达水平(P<0.05)。同时,可通过增加以毛螺菌科(Lachnospiraceae)为代表的有益菌增殖和减少以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为代表的条件致病菌的富集,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抗生素引起的肠道菌群失衡。以上结果表明,复合益生菌具有通过调节肠道菌群及其微环境、增强肠道屏障及提高短链脂肪酸含量,进而缓解AAD症状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生素相关腹泻 益生 肠道 短链脂肪酸 紧密连接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性淀粉对慢性疾病肠道菌群功能影响的研究进展
18
作者 何冰冰 方桂红 +1 位作者 陈雨蓓 黎保莲 《粮食与油脂》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7-11,共5页
介绍抗性淀粉调节和改善肠道微生物群的机制及其对慢性疾病发生和发展的影响,并总结抗性淀粉与一些常见慢性病肠道菌群关系的研究进展,旨在为后续开展抗性淀粉作用于相关疾病与肠道菌群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 淀粉 肠道 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帕金森病伴抑郁患者肠道菌群特征及其与心理因素相关性研究
19
作者 谢福 唐干 +2 位作者 杨楠 陈静 邹涛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274-279,共6页
目的探索帕金森病(Parkinson disease,PD)、重性抑郁障碍(major depressive disorder,MDD)、帕金森病伴抑郁(Parkinson disease with depression,dPD)患者肠道菌群的差异性及其与心理因素的相关性。方法采用横断面对照研究,收集30例PD... 目的探索帕金森病(Parkinson disease,PD)、重性抑郁障碍(major depressive disorder,MDD)、帕金森病伴抑郁(Parkinson disease with depression,dPD)患者肠道菌群的差异性及其与心理因素的相关性。方法采用横断面对照研究,收集30例PD患者、21例dPD患者、20例MDD患者的粪便标本,进行16S rRNA高通量测序分析。使用斯奈思-汉密尔顿快感量表、反刍思维量表、心理弹性量表、简版自我关怀量表等对入组患者进行心理评估。结果MDD组的巨单胞菌属相对丰度高于PD和dPD组(P<0.05),而普氏菌属则低于PD和dPD组(P<0.05),PD组的志贺氏菌属-大肠杆菌属相对丰度高于dPD组和MDD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dPD组患者中,心理弹性量表得分与弧菌属(r=0.598,P<0.001)、希瓦氏菌属(r=0.569,P<0.001)等菌群的相对丰度呈正相关,反刍思维量表得分与氢噬胞菌属(r=0.625,P<0.001)、红球菌属(r=0.510,P<0.001)等呈正相关。结论PD、dPD、MDD患者的肠道菌群存在一定差异,而弧菌属、红球菌属等特定菌群可能与dPD患者的心理因素及抑郁症状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抑郁障碍 帕金森病伴抑郁 肠道 16S rRNA 心理特征 快感体验 反刍思维 心理弹 自我关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合微生态制剂、饲用抗生素对肉鸡生长性能、肠道菌群数量和免疫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21
20
作者 于佳民 陈振 +5 位作者 齐秀晔 谢全喜 郑军红 刘学江 谷巍 单宝龙 《中国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2219-2226,共8页
本试验旨在研究复合微生态制剂及饲用抗生素对肉鸡生长性能、肠道菌群数量和免疫性能的影响。选择体重接近、健康的600只1日龄白羽肉雏鸡随机分成5个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20只。Ⅰ组为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Ⅱ组为肽菌素T3组,在基础... 本试验旨在研究复合微生态制剂及饲用抗生素对肉鸡生长性能、肠道菌群数量和免疫性能的影响。选择体重接近、健康的600只1日龄白羽肉雏鸡随机分成5个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20只。Ⅰ组为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Ⅱ组为肽菌素T3组,在基础日粮中添加1.0‰的复合微生态制剂肽菌素T3;Ⅲ、Ⅳ、Ⅴ组为抗生素组,分别在基础日粮中添加20g/t硫酸黏杆菌素、50g/t杆菌肽锌及50g/t杆菌肽锌和10g/t硫酸黏杆菌素混合物。预试期3d,正试期35d。结果表明,与Ⅰ、Ⅲ、Ⅳ和Ⅴ组相比,肽菌素T3组肉鸡各阶段平均日增重(ADG)、盲肠和直肠乳酸杆菌数量显著增高(P<0.05),料重比(F/G)、盲肠和直肠大肠杆菌数量显著降低(P<0.05);脾脏指数分别提高27.44%、40.27%、29.01%和29.81%(P<0.05),法氏囊指数分别提高12.82%、37.50%、33.33%和38.95%(P<0.05)。肽菌素T3组肉鸡血清内毒素含量低于Ⅰ组(P>0.05)和Ⅲ组(降低24.77%,P<0.05)。与Ⅰ组和Ⅲ组相比,肽菌素T3组盲肠内容物分泌型免疫球蛋白A(sIgA)含量分别提高32.37%和25.79%(P<0.05)。综合上述结果,本试验条件下,日粮中添加1.0‰肽菌素T3可提高肉鸡生长性能,改善肉鸡肠道菌群结构,促进肉鸡脾脏和法氏囊的发育,其提高盲肠内容物sIgA含量、降低血清内毒素含量的效果优于20g/t硫酸黏杆菌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生素 肉鸡 生长 肠道 免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