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种氟喹诺酮类药物抗生素后效应的研究 |
方翼
王睿
刘皈阳
刘庆锋
陈迁
周亮
秦廷兵
|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
1997 |
61
|
|
2
|
氨基糖甙类抗生素的体外抗生素后效应研究 |
王岳松
王睿
刘皈阳
方翼
陈迁
刘庆锋
周亮
纪树国
|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
1996 |
8
|
|
3
|
抗生素后效应在临床给药方案中的合理应用 |
李景苏
蔡长春
冯超英
|
《医药导报》
CAS
|
2004 |
26
|
|
4
|
亚胺培南/西司他丁的抗生素后效应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 |
马季娜
雷振之
|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
1998 |
25
|
|
5
|
加替沙星和环丙沙星体外抗生素后效应期间大肠埃希氏菌菌体大小及DNA含量变化研究 |
朱曼
王睿
张永青
梁蓓蓓
|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4 |
5
|
|
6
|
异质性耐万古霉素溶血葡萄球菌的抗生素后效应研究 |
王敬华
刘励军
姚辉华
|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6 |
8
|
|
7
|
氧氟沙星与哌拉西林单用或联合应用的抗生素后效应 |
王睿
刘卫
|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
1993 |
24
|
|
8
|
诺氟沙星对溶藻弧菌和恩诺沙星对迟缓爱德华菌的抗生素后效应 |
房文红
周凯
|
《海洋渔业》
CSCD
|
2005 |
12
|
|
9
|
用流式细胞仪分析抗生素后效应中细菌的生物学特征 |
聂大平
李振国
马荣
丁侠
常青燕
|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2 |
4
|
|
10
|
20种抗菌药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抗生素后效应的研究 |
王睿
方翼
陈迁
刘皈阳
刘庆锋
刘又宁
|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
1999 |
3
|
|
11
|
原子力显微镜观察头孢美唑抗生素后效应期间大肠埃希菌形态学特征 |
张永青
王睿
朱曼
张健鹏
张咏梅
同军
|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
2004 |
2
|
|
12
|
格帕沙星与氧氟沙星体外抗生素后效应研究(英文) |
王睿
薛俊锋
方翼
刘庆锋
裴斐
|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5 |
2
|
|
13
|
安普霉素及其联合用药对3种细菌体内抗生素后效应的研究 |
王新
崔一喆
黄宝明
倪宏波
夏成
邵红
韩铁锁
|
《中国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
2010 |
2
|
|
14
|
舒巴克坦对头孢哌酮体外抗生素后效应的影响 |
刘皈阳
王睿
方翼
陈迁
刘庆峰
周亮
秦延兵
|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杂志》
CSCD
|
1997 |
6
|
|
15
|
奈替米星与头孢他啶联合应用的抗生素后效应 |
夏春华
王晓华
熊玉卿
徐文炜
张红
胡晓
|
《医药导报》
CAS
|
2007 |
2
|
|
16
|
抗生素后效应及其临床意义 |
王浴生
|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
1996 |
55
|
|
17
|
加替沙星和环丙沙星体外抗生素后效应期间大肠埃希菌形态学观察及膜电位和膜通透性变化 |
朱曼
王睿
张永青
梁蓓蓓
|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
2005 |
1
|
|
18
|
7种抗菌药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及大肠杆菌体外抗生素后效应的研究 |
伍金娥
李德学
王大菊
|
《中国兽药杂志》
|
2003 |
7
|
|
19
|
氨基甙类药物的抗生素后效应 |
刘皈阳
王睿
|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
1996 |
1
|
|
20
|
3种青霉素类药物体外抗生素后效应 |
秦廷兵
王睿
刘皈阳
刘庆锋
方翼
陈迁
周亮
|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杂志》
CSCD
|
1997 |
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