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玉米抗甘蔗花叶病毒QTL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
19
1
作者
王凤格
刘贤德
+5 位作者
王振华
张世煌
李新海
袁力行
韩晓清
李明顺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69-74,共6页
以黄早四 (抗 )×掖 10 7(感 )的 F2 分离群体 (184个单株 )为作图群体 ,构建了具有 6 5个 SSR标记位点的遗传连锁图谱 ,覆盖玉米基因组 1333.3c M,标记间平均距离 2 0 .5 c M。通过人工接种鉴定评价 184个 F3家系对 SCMV引起的玉...
以黄早四 (抗 )×掖 10 7(感 )的 F2 分离群体 (184个单株 )为作图群体 ,构建了具有 6 5个 SSR标记位点的遗传连锁图谱 ,覆盖玉米基因组 1333.3c M,标记间平均距离 2 0 .5 c M。通过人工接种鉴定评价 184个 F3家系对 SCMV引起的玉米矮花叶病的抗性反应。采用复合区间作图法对抗病数量性状位点 (QTL)进行定位及遗传效应分析 ,结果共检测到 3个 QTL s,分别位于第 3、 6和 10染色体上 ,与标记 phi0 5 3、phi0 77和 phi0 6 2连锁。第 3染色体上的 QTL 效应最大 ,可解释表型方差的 17.8% ,基因作用方式为加性 ;第 6和第 10染色体上的 QTL 效应较小 ,分别解释表型方差的 6 .1%和 7.0 % ,基因作用方式均为部分显性。采用多区间作图法未检测到 QTL s间显著的上位性互作。 3个 QTL s共解释表型方差的 30 .2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抗甘蔗花叶病毒
QTL
遗传连锁图谱
数量性状位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玉米抗甘蔗花叶病毒资源的遗传多样性研究(英文)
被引量:
15
2
作者
王振华
李新海
+2 位作者
袁力行
韩晓清
张世煌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391-396,共6页
利用人工接毒方法对 4 6份我国主要玉米自交系进行了两年抗甘蔗花叶病毒鉴定 ,筛选出高抗系 8份 (K2 2、CN96 2、P138、齐 318、中自 0 1、金黄 96 B、齐 319、Pa4 0 5 ) ,抗病系 7份 (旱 2 1、中自 0 3、旱 2 3、农大 178、获白、K12...
利用人工接毒方法对 4 6份我国主要玉米自交系进行了两年抗甘蔗花叶病毒鉴定 ,筛选出高抗系 8份 (K2 2、CN96 2、P138、齐 318、中自 0 1、金黄 96 B、齐 319、Pa4 0 5 ) ,抗病系 7份 (旱 2 1、中自 0 3、旱 2 3、农大 178、获白、K12、黄早四 )。用 SSR标记研究了 4 6份自交系的遗传多样性。 4 9对引物共检测出 16 8个等位基因变异 ,每对引物检测等位基因2~ 10个 ,平均为 3.4 3个。 U PGMA聚类分析表明 ,供试自交系可分为 7群 ,划群结果与系谱和育种家经验基本相符。 15份抗病毒自交系分散于 4群 (A、B、E、G) ,依据杂种优势原理 ,可用于改良同一群内感病系的抗性 ;其中群 E和亚群 GII被鉴定为抗病毒种质 ,可用于组建抗病群体。本文的研究结果为抗甘蔗花叶病毒玉米种质改良提供了重要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抗甘蔗花叶病毒
遗传多样性
杂种优势群
抗
性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玉米抗甘蔗花叶病毒的遗传分析
被引量:
7
3
作者
王振华
李新海
+2 位作者
李明顺
李文华
张世煌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95-99,共5页
选用 2个抗病自交系 (黄早四、Pa4 0 5 )与 2个感病自交系 (掖 10 7、Mo17)配制 4套杂交组合 ,通过对双亲、F1 、F2 及回交群体苗期植株叶片危害度和成株期植株病级的调查分析 ,研究了玉米抗甘蔗花叶病毒的遗传规律。结果表明 ,苗期和...
选用 2个抗病自交系 (黄早四、Pa4 0 5 )与 2个感病自交系 (掖 10 7、Mo17)配制 4套杂交组合 ,通过对双亲、F1 、F2 及回交群体苗期植株叶片危害度和成株期植株病级的调查分析 ,研究了玉米抗甘蔗花叶病毒的遗传规律。结果表明 ,苗期和成株期玉米杂交组合F1 的抗感程度与遗传背景有关 ,抗性遗传不符合加性 显性模型。掖 10 7组配的两个组合均表现感病 ,抗病遗传以正向显性或超显性效应为主 ;而以Mo17为亲本的组合表现抗病和高抗 ,抗病遗传以负向加性效应为主 ;抗病基因之间存在明显的互作效应 ,其中以加性 显性互作和显性 显性互作更为突出。黄早四和Pa4 0 5对甘蔗花叶病毒的抗性遗传力较高 (变幅为 6 3.11%~ 98.2 8% ) ;两者分别含有至少 2对和 1对抗病基因。研究表明 ,玉米抗甘蔗花叶病毒基因的加性、显性以及互作效应普遍存在 ,且在不同杂交组合中作用方式不同 ;抗病性受多对基因控制 ,存在效应强弱之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抗甘蔗花叶病毒
遗传分析
抗
病基因
基因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玉米抗甘蔗花叶病毒QTL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
19
1
作者
王凤格
刘贤德
王振华
张世煌
李新海
袁力行
韩晓清
李明顺
机构
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育种栽培研究所
东北农业大学农学院
河北省唐山市农业科学研究所
出处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69-74,共6页
基金
亚洲开发银行玉米生物技术协作网 (AMBIONET)项目资助
文摘
以黄早四 (抗 )×掖 10 7(感 )的 F2 分离群体 (184个单株 )为作图群体 ,构建了具有 6 5个 SSR标记位点的遗传连锁图谱 ,覆盖玉米基因组 1333.3c M,标记间平均距离 2 0 .5 c M。通过人工接种鉴定评价 184个 F3家系对 SCMV引起的玉米矮花叶病的抗性反应。采用复合区间作图法对抗病数量性状位点 (QTL)进行定位及遗传效应分析 ,结果共检测到 3个 QTL s,分别位于第 3、 6和 10染色体上 ,与标记 phi0 5 3、phi0 77和 phi0 6 2连锁。第 3染色体上的 QTL 效应最大 ,可解释表型方差的 17.8% ,基因作用方式为加性 ;第 6和第 10染色体上的 QTL 效应较小 ,分别解释表型方差的 6 .1%和 7.0 % ,基因作用方式均为部分显性。采用多区间作图法未检测到 QTL s间显著的上位性互作。 3个 QTL s共解释表型方差的 30 .2 %。
关键词
玉米
抗甘蔗花叶病毒
QTL
遗传连锁图谱
数量性状位点
Keywords
Maize
Genetic linkage map
SCMV
SSR markers
QTL
分类号
S435.13 [农业科学—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玉米抗甘蔗花叶病毒资源的遗传多样性研究(英文)
被引量:
15
2
作者
王振华
李新海
袁力行
韩晓清
张世煌
机构
东北农业大学农学院
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育种栽培研究所
河北省唐山市农业科学研究所
出处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391-396,共6页
基金
Asian Maize Biotechnology NETwork( AMBIONET) Projec
文摘
利用人工接毒方法对 4 6份我国主要玉米自交系进行了两年抗甘蔗花叶病毒鉴定 ,筛选出高抗系 8份 (K2 2、CN96 2、P138、齐 318、中自 0 1、金黄 96 B、齐 319、Pa4 0 5 ) ,抗病系 7份 (旱 2 1、中自 0 3、旱 2 3、农大 178、获白、K12、黄早四 )。用 SSR标记研究了 4 6份自交系的遗传多样性。 4 9对引物共检测出 16 8个等位基因变异 ,每对引物检测等位基因2~ 10个 ,平均为 3.4 3个。 U PGMA聚类分析表明 ,供试自交系可分为 7群 ,划群结果与系谱和育种家经验基本相符。 15份抗病毒自交系分散于 4群 (A、B、E、G) ,依据杂种优势原理 ,可用于改良同一群内感病系的抗性 ;其中群 E和亚群 GII被鉴定为抗病毒种质 ,可用于组建抗病群体。本文的研究结果为抗甘蔗花叶病毒玉米种质改良提供了重要信息。
关键词
玉米
抗甘蔗花叶病毒
遗传多样性
杂种优势群
抗
性鉴定
Keywords
Zea mays L.
SSR marker
Heterotic group
Sugarcane mosaic virus
Resistance evaluation
分类号
S513 [农业科学—作物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玉米抗甘蔗花叶病毒的遗传分析
被引量:
7
3
作者
王振华
李新海
李明顺
李文华
张世煌
机构
东北农业大学农学院
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育种栽培研究所
出处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95-99,共5页
基金
亚洲开发银行玉米生物技术协作网资助 (AMBIONET)
国家 863计划资助 (2 0 0 1AA 2 11111)
国际科学基金 (C 3 194 1)资助
文摘
选用 2个抗病自交系 (黄早四、Pa4 0 5 )与 2个感病自交系 (掖 10 7、Mo17)配制 4套杂交组合 ,通过对双亲、F1 、F2 及回交群体苗期植株叶片危害度和成株期植株病级的调查分析 ,研究了玉米抗甘蔗花叶病毒的遗传规律。结果表明 ,苗期和成株期玉米杂交组合F1 的抗感程度与遗传背景有关 ,抗性遗传不符合加性 显性模型。掖 10 7组配的两个组合均表现感病 ,抗病遗传以正向显性或超显性效应为主 ;而以Mo17为亲本的组合表现抗病和高抗 ,抗病遗传以负向加性效应为主 ;抗病基因之间存在明显的互作效应 ,其中以加性 显性互作和显性 显性互作更为突出。黄早四和Pa4 0 5对甘蔗花叶病毒的抗性遗传力较高 (变幅为 6 3.11%~ 98.2 8% ) ;两者分别含有至少 2对和 1对抗病基因。研究表明 ,玉米抗甘蔗花叶病毒基因的加性、显性以及互作效应普遍存在 ,且在不同杂交组合中作用方式不同 ;抗病性受多对基因控制 ,存在效应强弱之分。
关键词
玉米
抗甘蔗花叶病毒
遗传分析
抗
病基因
基因效应
Keywords
Zea mays L.
Sugarcane mosaic virus
Resistance gene
Gene effects
分类号
S513.034 [农业科学—作物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玉米抗甘蔗花叶病毒QTL的初步研究
王凤格
刘贤德
王振华
张世煌
李新海
袁力行
韩晓清
李明顺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
19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玉米抗甘蔗花叶病毒资源的遗传多样性研究(英文)
王振华
李新海
袁力行
韩晓清
张世煌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
1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玉米抗甘蔗花叶病毒的遗传分析
王振华
李新海
李明顺
李文华
张世煌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
7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