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0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类风湿因子、抗环瓜氨酸多肽抗体和抗角蛋白抗体联合检测在类风湿关节炎诊断中的价值 被引量:26
1
作者 张新刚 张晓莉 +2 位作者 蒋莉 郭韵 王晓非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1130-1133,共4页
目的评估类风湿因子(RF)、抗环瓜氨酸多肽(CCP)抗体和抗角蛋白抗体(AKA)联合检测在类风湿关节炎(RA)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分别应用免疫比浊法、ELISA法和间接免疫荧光染色法检测278例RA患者和510例对照者血清中的RF、抗CCP抗体和AKA水平,... 目的评估类风湿因子(RF)、抗环瓜氨酸多肽(CCP)抗体和抗角蛋白抗体(AKA)联合检测在类风湿关节炎(RA)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分别应用免疫比浊法、ELISA法和间接免疫荧光染色法检测278例RA患者和510例对照者血清中的RF、抗CCP抗体和AKA水平,并分析3种抗体在RA诊断中的价值。结果单一抗体检测中敏感度以RF最高(79.86%),特异度以抗CCP抗体最高(94.51%),阳性预测值以抗CCP抗体最高(88.03%),阴性预测值以RF(87.16%)或抗CCP抗体(87.00%)(2者接近)最高,阳性似然比以抗CCP抗体最高(13.50),阴性似然比以RF(0.27)或抗CCP抗体(0.27)最低;联合检测中敏感度以RF+抗CCP抗体最高(67.63%),特异度以抗CCP抗体+AKA最高(96.27%),阳性预测值以RF+AKA最高(89.55%),阴性预测值以RF+抗CCP抗体最高(84.32%),阳性似然比以RF+AKA最高(15.72),阴性似然比以RF+抗CCP抗体最低(0.34)。结论 3项指标联合检测可显著提高RA的早期诊断率,抗CCP抗体的诊断价值高于AKA和RF,RF+抗CCP抗体联合检测最有意义和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炎 类风湿 类风湿因子 蛋白 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学阴性类风湿关节炎关节液中抗环瓜氨酸肽抗体、抗突变型瓜氨酸波形蛋白抗体的测定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11
2
作者 曲世晶 叶华 +1 位作者 贾汝琳 栗占国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933-936,共4页
目的:检测血清学阴性类风湿关节炎(serum negative rheumatoid arthritis,SNRA)患者的关节液中抗环瓜氨酸肽(cyclic citrullinated peptide,CCP)抗体、抗突变型瓜氨酸波形蛋白(mutated citrullinated vimentin,MCV)抗体水平,了解关节液... 目的:检测血清学阴性类风湿关节炎(serum negative rheumatoid arthritis,SNRA)患者的关节液中抗环瓜氨酸肽(cyclic citrullinated peptide,CCP)抗体、抗突变型瓜氨酸波形蛋白(mutated citrullinated vimentin,MCV)抗体水平,了解关节液中这两种抗体对诊断SNRA的临床意义。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法检测两组患者膝关节液中抗CCP抗体和抗MCV抗体,实验组为SNRA患者,共29例,对照组为骨关节炎(osteoarthritis,OA)患者,共28例,并收集两组患者的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指标。结果:实验组29例SNRA患者膝关节液中抗CCP抗体阳性者10例(34.5%),测定值为(114.5±62.6)U/m L;抗MCV抗体阳性者6例(20.7%),测定值为(32.0±11.3)U/m L;对照组28例OA患者膝关节液中3例抗CCP抗体阳性(10.7%),测定值为(20.6±0.1)U/m L,2例抗MCV抗体阳性(7.1%),测定值为(22.1±1.7)U/m L。SNRA组关节液抗CCP抗体的阳性率显著高于对照组(34.5%vs.10.7%,χ2=4.571,P<0.05);SNRA组关节液抗MCV抗体的阳性率高于对照组(20.7%vs.7.1%,χ2=2.167,P>0.05),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抗CCP抗体在SNRA中的敏感性为34.5%,特异性为89.3%,阳性预测值为76.9%,阴性预测值为56.8%;抗MCV抗体敏感性为20.7%,特异性为92.9%,阳性预测值为75.0%,阴性预测值为53.1%;膝关节液中抗CCP抗体和抗MCV抗体两者联合检测的敏感性为48.0%,特异性为82.8%,SNRA关节液抗CCP抗体阳性组、抗MCV抗体阳性组与各自阴性组相比较,在年龄、病程和晨僵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而膝关节液抗CCP抗体阳性组和抗MCV抗体阳性组红细胞沉降率(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ESR)、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和28个关节的疾病活动评分(the disease activity score in 28 joints,DAS28)均比各自阴性组高(P均<0.01)。抗CCP抗体与ESR和CRP之间呈正相关(r=0.567,P<0.01;r=0.664,P<0.01);抗MCV抗体与ESR和CRP之间呈正相关(r=0.344,P<0.01;r=0.749,P<0.01)。结论:SNRA关节液抗CCP抗体和抗MCV抗体联合检测有助于SNRA诊断和疾病活动的判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炎 类风湿 血清 类风湿因子 抗体 抗体 突变型波形蛋白 滑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突变型瓜氨酸波形蛋白抗体在类风湿关节炎中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3
3
作者 张文兰 王永福 +2 位作者 白力 尹芳蕊 赵剑波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1546-1548,共3页
目的:联合检测抗突变型瓜氨酸波形蛋白(anti-MCV)抗体、抗环瓜氨酸多肽(anti-CCP)抗体和类风湿因子(RF-IgM)水平,探讨anti-MCV在类风湿关节炎(RA)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检测359例RA患者(RA患者组)、128例其他风湿... 目的:联合检测抗突变型瓜氨酸波形蛋白(anti-MCV)抗体、抗环瓜氨酸多肽(anti-CCP)抗体和类风湿因子(RF-IgM)水平,探讨anti-MCV在类风湿关节炎(RA)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检测359例RA患者(RA患者组)、128例其他风湿性疾病患者(疾病对照组)和90例健康体检者(正常对照组)的血清anti-MCV和anti-CCP水平,并采用动态免疫散射比浊法测定血清中RF-IgM含量,从实验数据中得到各实验指标的灵敏度和特异性。结果:AntiMCV、anti-CCP和RF-IgM对RA的诊断灵敏度分别为85.1%、76.7%和82.7%,特异性分别为93.2%、95.1%和80.1%。联合检测anti-MCV和anti-CCP,灵敏度降低到70.2%;但特异性增加到98.7%。如同时检测anti-MCV和anti-CCP,并以二者中任何一种指标为阳性标准,那么,对RA的灵敏度和特异性分别为89.5%和97.6%。结论:anti-MCV和anti-CCP是诊断RA的高灵敏度和高特异性的检测指标,联合检测anti-MCV和anti-CCP较单一检测anti-MCV或anti-CCP具有更好的RA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突变型波形蛋白抗体 多肽抗体 类风湿因子 类风湿性关节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瓜氨酸化蛋白抗体特异性免疫复合物在类风湿关节炎中的作用 被引量:8
4
作者 高德玉 李晓军 武建国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02-205,共4页
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是一种以关节组织内炎症损害为主要病理变化的自身免疫性疾病。蛋白质抗原或多肽的瓜氨酸化是一种蛋白质翻译后修饰过程,并且与RA的发病过程及抗瓜氨酸蛋白抗体(anti-citrullinated pro-tein anti... 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是一种以关节组织内炎症损害为主要病理变化的自身免疫性疾病。蛋白质抗原或多肽的瓜氨酸化是一种蛋白质翻译后修饰过程,并且与RA的发病过程及抗瓜氨酸蛋白抗体(anti-citrullinated pro-tein antibodies,ACPA)产生有关。在RA患者血液及关节滑膜液、血清和软骨细胞表层可发现大量免疫复合物(immune com-plex,IC)存在。IC可激活RA患者体内补体系统并促进细胞因子等炎性介质的释放,引起关节骨和软骨组织发生损伤,进而引起不可逆的关节畸变等功能损害。IC中抗原成分的鉴定对于深入了解RA的发病机制非常重要。含有抗瓜氨酸化蛋白的IC的沉积及作用可以诱发细胞因子的产生,进而引起持续性慢性炎症。RA患者滑膜液及血清中ACPA及其特异性IC显著高于正常人,提示ACPA特异性IC可能作为一种单独或者联合指标,在RA临床诊断应用中发挥一定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复合物 类风湿关节炎 细胞因子 蛋白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突变型瓜氨酸波形蛋白抗体对类风湿关节炎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5
5
作者 陈凤英 刘晓丽 蔡军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629-631,共3页
目的:探讨抗突变型瓜氨酸波形蛋白(MCV)抗体对类风湿关节炎(RA)的诊断价值。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117例RA患者(RA组)和42例正常对照的血清抗MCV和抗环瓜氨酸多肽(CCP2)抗体,用速率散射免疫比浊法同步检测类风湿因子IgM(RF-IgM),... 目的:探讨抗突变型瓜氨酸波形蛋白(MCV)抗体对类风湿关节炎(RA)的诊断价值。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117例RA患者(RA组)和42例正常对照的血清抗MCV和抗环瓜氨酸多肽(CCP2)抗体,用速率散射免疫比浊法同步检测类风湿因子IgM(RF-IgM),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抗MCV抗体对RA的诊断价值。结果:抗MCV和抗CCP2抗体的诊断界值分别为21U/mL、12U/mL时,2者对RA诊断的灵敏度分别为75.6%和66.7%,特异性分别为92.5%和98.1%,2者联合的灵敏度和特异性分别为63.2%和98.7%;抗MCV抗体的ROC曲线下面积(AZ)为0.853(95%CI0.801~0.906),抗CCP2抗体的AZ为0.910(95%CI0.873~0.946),2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890,P=0.230)。2者联合的AZ为0.923(95%CI0.831~0.957),与抗MCV和抗CCP2抗体单独测定的AZ比较,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Z=2.190,P=0.080;Z=1.670,P=0.120)。结论:抗MCV抗体在诊断RA时与抗CCP2抗体效果相当,2者联合检测并无明显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突变型波形蛋白抗体 多肽抗体 类风湿关节炎 诊断 类风湿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Ⅱ型胶原诱导性关节炎大鼠血清抗角蛋白抗体和抗环瓜氨酸肽抗体及类风湿因子的检测分析 被引量:2
6
作者 罗德梅 李文红 +7 位作者 王倩 杜文静 孟岩 李慧君 闫怡 冯宁 马秀敏 罗莉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7期3287-3290,共4页
目的对Ⅱ型胶原诱导性关节炎(CIA)大鼠血清抗角蛋白抗体(AKA)、抗环瓜氨酸肽(Anti-CCP)抗体及类风湿因子(RF)进行检测,并分析其与人类类风湿关节炎(RA)的血清免疫学是否相似。方法 2014年11月—2015年3月,15只SPF级7~8周健康... 目的对Ⅱ型胶原诱导性关节炎(CIA)大鼠血清抗角蛋白抗体(AKA)、抗环瓜氨酸肽(Anti-CCP)抗体及类风湿因子(RF)进行检测,并分析其与人类类风湿关节炎(RA)的血清免疫学是否相似。方法 2014年11月—2015年3月,15只SPF级7~8周健康雌性Wistar大鼠适应性喂养1周后,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选取5只作为空白对照组,10只用于建立CIA模型,最终8只造模成功(CIA模型组)。造模成功后,采集CIA模型组和空白对照组大鼠股动脉血,常规分离血清,分别采用间接免疫荧光(IIF)法检测两组大鼠血清AKA,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法检测Anti-CCP抗体和RF-Ig M抗体;分离膝关节滑膜,用40 g/L多聚甲醛固定作为病理标本,进行HE染色。结果CIA模型组大鼠血清AKA阳性5例,空白对照组均阴性。空白对照组和CIA模型组大鼠血清Anti-CCP抗体及RF-Ig M抗体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空白对照组大鼠关节滑膜病理HE染色可见滑膜细胞排列清晰,组织学结构正常,未见增生,无明显炎性细胞聚集和浸润;CIA模型组大鼠关节滑膜病理HE染色可见滑膜细胞排列紊乱,毛细血管增生,滑膜增生明显,滑膜下大量炎性细胞浸润。结论 CIA大鼠血清中出现AKA阳性,与人类RA的血清免疫学类似,适用于RA的基础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炎 类风湿 大鼠 Wistar 类风湿因子 蛋白抗体 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瓜氨酸蛋白抗体与类风湿关节炎继发骨质疏松的相关性 被引量:3
7
作者 张佳琦 鲁芙爱 +1 位作者 张文兰 王永福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1115-1120,共6页
目的分析ACPAs抗体(主要是AMCV和ACCP)与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患者继发骨质疏松以及与骨密度、骨代谢指标的相关性。方法根据纳入标准及排除标准选取内蒙古科技大学包头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就诊的591例RA患者,详细记录... 目的分析ACPAs抗体(主要是AMCV和ACCP)与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患者继发骨质疏松以及与骨密度、骨代谢指标的相关性。方法根据纳入标准及排除标准选取内蒙古科技大学包头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就诊的591例RA患者,详细记录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ELISA法检测AMCV、ACCP、三种亚型RF以及骨代谢指标PINP、β-CTX、N-MID OC和25HVD;采用DXA检测RA患者髋关节及腰椎的BMD、BMC、Z值和T值;采用SPSS 2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AMCV、ACCP阳性组较阴性组比较,IgA、IgM、三种亚型RF水平高,25HVD水平低。PINP、N-MID OC与病程呈正相关,骨密度指标与病程呈负相关;25HVD与ACCP、AMCV、三种亚型RF呈负相关。PINP和N-MID OC水平随病程增加而升高,25HVD和骨密度指标水平随病程增加而下降。骨质疏松组与骨量正常组和骨量减少组相比较,RA患者的年龄更大,病程更长,三种亚型RF水平更高。结论ACPAs抗体与RA患者25HVD呈负相关;RA患者的骨密度及骨代谢与病程呈负相关;继发骨质疏松的RA患者病情更为复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风湿关节炎 突变波形蛋白抗体 抗体 骨密度 骨代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环瓜氨酸肽抗体对类风湿关节炎的诊断、治疗及预后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15
8
作者 张文兰 胡同平 +3 位作者 王永福 尹芳蕊 赵剑波 王馨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1541-1544,共4页
目的:探讨抗环瓜氨酸肽抗体(CCP)和类风湿因子(RF)联合检测对类风湿关节炎(RA)的诊断价值,并分析抗CCP抗体浓度与RA的预后判断、药物反应和骨质破坏的临床相关性。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和动态免疫散射比浊法分别检测480例RA... 目的:探讨抗环瓜氨酸肽抗体(CCP)和类风湿因子(RF)联合检测对类风湿关节炎(RA)的诊断价值,并分析抗CCP抗体浓度与RA的预后判断、药物反应和骨质破坏的临床相关性。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和动态免疫散射比浊法分别检测480例RA患者和非RA患者血清中抗CCP抗体和RF。结果:抗CCP抗体对RA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3.0%、96.7%;RF对RA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76.0%、70.0%;二者联合检测,以抗CCP抗体阳性或RF阳性作为联合检测的阳性判定,以抗CCP抗体阴性且RF阴性作为联合检测的阴性判定,对RA的敏感性为87.0%,高于单独检测的敏感性;对RA的特异性为98.3%,高于单独检测的特异性。抗CCP抗体浓度在治疗前、治疗后3个月和治疗后6个月的RA患者间存在很大差异(P<0.05)。RA患者是否发生骨侵蚀,其抗CCP抗体浓度存在较大差异(P<0.05);而且关节损害越严重,其抗CCP抗体浓度越高(P<0.05);随着治疗的进行,抗CCP抗体浓度的下降幅度在各组间也存在明显差异(P<0.05)。结论:联合检测抗CCP抗体和RF能够明显提高RA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抗CCP抗体浓度可随治疗有效而发生改变,动态监测可以作为考察药物疗效的观察指标。同时,抗CCP抗体水平能反映RA患者骨侵蚀的程度,且骨破坏严重者,治疗效果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风湿关节炎 抗体 类风湿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比检测血清中抗环瓜氨酸肽抗体水平对类风湿关节炎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19
9
作者 杨春莉 裘宇容 +1 位作者 周芳 李娟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1277-1279,共3页
目的比较国产和进口诊断试剂盒检测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血清中的抗环瓜氨酸肽(CCP)的抗体水平的结果,探讨其对RA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采用国产和进口试剂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方法检测120例RA,71例非RA和50例正常人血清中的抗CCP... 目的比较国产和进口诊断试剂盒检测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血清中的抗环瓜氨酸肽(CCP)的抗体水平的结果,探讨其对RA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采用国产和进口试剂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方法检测120例RA,71例非RA和50例正常人血清中的抗CCP抗体,用免疫速率散射比浊法检测类风湿因子(RF),绘制受试者工作特性(ROC)曲线并计算ROC曲线下面积,分析抗CCP抗体与RF在诊断RA中的相关性。结果国产和进口试剂盒检测抗CCP抗体在RA组中的阳性率为61.7%(74/120)、69.2%(83/120),显著高于非RA组的9.9%(7/71)、7.0%(5/71)和正常组的0.0%(P<0.001),国产和进口试剂盒检测结果之间的差异不显著(P=0.167)。抗CCP抗体和RF对RA诊断的敏感性分别为69.2%、64.2%,特异性为92.9%、67.6%;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为94.3%、77.0%,64.1%、52.7%;似然比为9.82、1.98。抗CCP抗体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29,RF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740,抗CCP抗体对RA的临床诊断效能优于RF指标。抗CCP抗体和RF的检测结果间存在相关性(r=0.29.P=0.001)。结论抗CCP抗体可作为临床诊断RA的一项很好的血清学指标,在RA早期即有很高的特异性,联合检测RF更可提高对RA的早期诊断,但其与RA的发病及预后的关系有待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风湿关节炎 类风湿因子 抗体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海地区回族类风湿关节炎患者抗环瓜氨酸抗体与血清肽酰基精氨酸脱亚氨酶基因多态性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4
10
作者 刘冀 杨发满 +2 位作者 李蓉 张培莉 汪元浚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2期3734-3736,共3页
目的探讨青海地区回族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抗环瓜氨酸多肽(CCP)抗体水平与血清肽酰基精氨酸脱亚氨酶(PADI)基因多态性的关系,及两者在RA发病机制中的意义。方法选择我院风湿科2009年6月—2011年11月住院及门诊回族RA患者63例为病例组,... 目的探讨青海地区回族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抗环瓜氨酸多肽(CCP)抗体水平与血清肽酰基精氨酸脱亚氨酶(PADI)基因多态性的关系,及两者在RA发病机制中的意义。方法选择我院风湿科2009年6月—2011年11月住院及门诊回族RA患者63例为病例组,选择同期我院回族健康体检者54例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两组受试者抗CCP抗体水平,魏氏法检测红细胞沉降率(ESR),免疫散射比浊法检测C反应蛋白(CRP)和类风湿因子(RF)水平。根据GenBank号NT_004610序列查找PADI4基因多态性位点,即PADI4-94、PADI4-104、PADI4-92,其基因多态性分型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产物扩增后收集DNA片段进行测序。采用RA疾病活动评分(DAS28评分)评价病例组患者疾病活动性,HAQ生活质量问卷(HAQ评分)评价其生活质量。结果 (1)两组ESR、CRP水平、抗CCP抗体水平及RF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病例组患者DAS28评分平均为(4.89±0.17)分,HAQ评分平均为(8.07±1.03)分。(3)PADI4-94位点的基因型为A/A、G/G、A/G,PADI4-104位点为A/A、G/G、A/G,PADI4-92位点为C/C、G/G、G/C。3个位点不同基因型RA患者抗CCP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4)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RA患者抗CCP抗体水平与DAS28评分(r=0.25,P=0.018)、HAQ评分(r=0.22,P=0.04)及ESR(r=0.81,P=0.001)均呈正相关,与CRP、RF无相关性。结论青海地区回族RA患者血清抗CCP抗体水平高于回族健康人群,并与DAS28评分、HAQ评分及ESR呈正相关,提示抗CCP抗体可作为评价回族RA患者疾病活动度的指标,PADI4基因多态性可能与抗CCP抗体形成无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炎 类风湿 肽酰基精脱亚 多态性 单核苷 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环瓜氨酸肽抗体及类风湿因子在老年起病的类风湿关节炎中的意义 被引量:4
11
作者 李博 胡秋侠 +6 位作者 叶志中 汪迅 张丽君 李剑松 郭粉莲 何伟珍 庄俊汉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67-68,共2页
目的:探讨抗环瓜氨酸肽(CCP)抗体及类风湿因子(RF)对老年起病的类风湿关节炎(EORA)诊断的特异性和敏感性,探讨其与EORA病情活动性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对26例EORA患者、68例非老年起病的类风湿关节炎(NEORA)患者及35例正常老年人的血清... 目的:探讨抗环瓜氨酸肽(CCP)抗体及类风湿因子(RF)对老年起病的类风湿关节炎(EORA)诊断的特异性和敏感性,探讨其与EORA病情活动性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对26例EORA患者、68例非老年起病的类风湿关节炎(NEORA)患者及35例正常老年人的血清进行了抗CCP抗体及RF的测定,并对其与EORA病情活动性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26例EORA患者中,抗CCP抗体及RF的阳性率分别为65.4%(17/26)及61.5%(16/26)。68例NEORA患者中,抗CCP抗体及RF的阳性率分别为41.2%(28/68)及77.9%(53/68)。35例正常老年人中,仅有1例检测到抗CCP抗体,有2例检测到RF低滴度阳性。抗CCP抗体及RF在26例EORA患者中的敏感性分别为65.4%及61.5%,特异性分别为97.1%及94.3%。抗CCP抗体在EORA组的敏感性显著高于NEORA组,而RF在NEORA组的敏感性则显著高于EORA组(P<0.05)。以28处关节疾病活动度积分(DAS28)来评价EORA患者的病情活动性,在EORA患者中,抗CCP抗体阳性组及RF阳性组患者的病情活动性均分别显著高于各自阴性对照组。结论:抗CCP抗体及RF有助于EORA的诊断及病情活动性判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炎 类风湿 老年人 抗体 类风湿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环瓜氨酸抗体检测在类风湿关节炎中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3
12
作者 殷健 李婷 +1 位作者 包军 徐沪济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1023-1026,共4页
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是一种主要累及全身多关节的自身免疫性疾病。目前RA仍具有很高的关节致残率和病死率。早期诊断并进行积极治疗可有效减少关节畸形的可能。近年发现的抗瓜氨酸抗体(anti-citrullinated peptide an... 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是一种主要累及全身多关节的自身免疫性疾病。目前RA仍具有很高的关节致残率和病死率。早期诊断并进行积极治疗可有效减少关节畸形的可能。近年发现的抗瓜氨酸抗体(anti-citrullinated peptide anti-bodies,ACPA)可在关节破坏发生前即表现出阳性,该抗体与经典的类风湿因子(rheumatoid factor,RF)相比,在RA的诊断中具有相似的敏感性,但具有更高的特异性。研究发现抗环瓜氨酸抗体(anti-cyclic citrullinated peptide antibodies)在RA的早期诊断、预后判断等方面都有重要意义,并有流行病学证据显示其可能在RA的发病中扮演重要角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风湿关节炎 抗体 诊断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环瓜氨酸抗体大样本检测及其在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3
13
作者 陈琳 姜国平 +5 位作者 樊智清 王晓红 李慧颖 吕英春 陈晶 李富海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487-488,共2页
关键词 类风湿性关节炎(RA) 抗体 临床意义 样本检测 CCP抗体 临床观察 早期诊断 诊断价值 临床应用 敏感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类瓜氨酸化抗体在系统性红斑狼疮中的意义 被引量:3
14
作者 李英妮 相晓红 +5 位作者 赵静 李云 孙峰 王红彦 贾汝琳 胡凡磊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019-1024,共6页
目的:探讨抗类瓜氨酸化抗体(anti-carbamylated fibrinogen antibodies,抗CarP抗体)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中的意义,SLE是否与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一样,存在大量针对类瓜氨酸的自身抗体... 目的:探讨抗类瓜氨酸化抗体(anti-carbamylated fibrinogen antibodies,抗CarP抗体)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中的意义,SLE是否与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一样,存在大量针对类瓜氨酸的自身抗体,抗CarP抗体与关节损伤及疾病活动度高度相关。方法:利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检测105例确诊的SLE患者和73例健康对照者血清中抗CarP抗体水平,收集其他SLE相关临床和实验室数据,采用SPSS 24.0软件进行相应统计学分析。结果:SLE中存在抗CarP抗体,且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抗CarP抗体阳性组与阴性组SLE患者相比,在以下临床及实验室指标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病程、血沉(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ESR)、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类风湿因子(rheumatoid factor,RF)、抗心磷脂抗体、抗dsDNA抗体、D-二聚体、IgA、IgG、补体C3、补体C4、外周血红细胞计数和血红蛋白水平(P<0.05)。与SLE其他自身抗体相比,抗CarP抗体的阳性率(21.9%)高于抗Sm抗体(15.24%),与抗核糖体P蛋白抗体(22.86%)阳性率相似;在SLE特异性抗体阴性的患者中可检测到抗CarP抗体,其阳性率分别为:抗Sm(-)组20.2%(18/89),抗dsDNA(-)组9.3%(4/43),抗核小体抗体(-)组12.5%(6/48)和抗核糖体P蛋白抗体(-)组20.9%(17/81)。而且,抗CarP抗体水平与病程、补体C3、补体C4、红细胞及血红蛋白呈明显负相关(P<0.05),与ESR、CRP、IgA、IgG、RF、抗心磷脂抗体、抗dsDNA抗体及D-二聚体呈明显正相关(P<0.05)。结论:SLE患者血清中抗CarP抗体水平升高,抗CarP抗体与SLE患者临床及实验室指标具有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性红斑狼疮 自身抗体 抗体(CarP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环瓜氨酸肽抗体在系统性红斑狼疮关节炎中意义 被引量:3
15
作者 毛桐俊 许国飞 +5 位作者 盛君 李志 宣丹 张军 陆进明 徐亮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11年第5期568-573,共6页
目的:检测抗环瓜氨酸肽(CCP)抗体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中的水平,探索抗CCP抗体与SLE患者关节炎及骨侵蚀的关系。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方法检测141例SLE患者血清中抗CCP抗体水平,并与SLE患者关节临床表现及其... 目的:检测抗环瓜氨酸肽(CCP)抗体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中的水平,探索抗CCP抗体与SLE患者关节炎及骨侵蚀的关系。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方法检测141例SLE患者血清中抗CCP抗体水平,并与SLE患者关节临床表现及其他实验室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抗CCP抗体在SLE患者中的阳性率为20.6%(29/141)。其中,在SLE关节炎组抗CCP抗体阳性率为26.7%(20/75),非关节炎组抗CCP抗体阳性率为13.6%(9/66),两者间比较相近(P=0.056),但是SLE关节炎组抗CCP抗体中位水平为16 RU/mL(5~1600 RU/mL)高于非关节炎组的12 RU/mL(4~51 RU/mL)(P=0.004)。抗CCP抗体阳性SLE患者中关节炎组抗CCP抗体中位水平为304.5 RU/mL(28~1600 RU/mL),也明显高于非关节炎组的30.0 RU/mL(28~51 RU/mL)(P=0.001)。在75例SLE有关节炎表现的患者中,有6例患者出现侵蚀性关节炎,其中5例检测出高滴度抗CCP抗体[459 RU/mL(76~605 RU/mL)]。结论:在SLE中,20.6%的患者体内存在抗CCP抗体,对于有关节炎表现的SLE患者伴有高滴度的抗CCP抗体,可能会发生侵蚀性关节炎,抗CCP抗体对判断SLE关节炎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斑狼疮 系统性 关节炎 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富含亮氨酸胶质瘤失活蛋白1和抗接触蛋白相关蛋白2双抗体阳性疾病的临床特点 被引量:3
16
作者 董立羚 关鸿志 +13 位作者 黄颜 郝红琳 牛婧雯 柳青 卢强 徐丹 张君怡 周立新 金丽日 任海涛 朱以诚 彭斌 崔丽英 周祥琴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344-350,共7页
目的探讨血清抗富含亮氨酸胶质瘤失活蛋白1(LGI1)和抗接触蛋白相关蛋白2(Capsr2)双抗体阳性的自身免疫性疾病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7月至2017年12月在北京协和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7例血清抗LGI1和抗Caspr2双抗体阳性患者的临... 目的探讨血清抗富含亮氨酸胶质瘤失活蛋白1(LGI1)和抗接触蛋白相关蛋白2(Capsr2)双抗体阳性的自身免疫性疾病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7月至2017年12月在北京协和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7例血清抗LGI1和抗Caspr2双抗体阳性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抗LGI1和抗Capsr2双抗体阳性疾病的临床特点。结果7例患者均存在中枢、周围和自主神经受累。在临床症状中,出现率最高的是失眠、肌肉颤搐、疼痛和多汗(100%);71%(5/7)伴有记忆下降或精神行为异常,57%(4/7)伴有尿便障碍,43%(3/7)伴有癫痫发作。在实验室检查中,100%(6//6)肌电图显示M波后发放电位和/或安静状态下异常自发放电;71%(5/7)脑电图显示慢波增多或基本节律变慢;71%(5/7)心电图显示窦性心动过速、电轴偏转、QT间期延长。1例在免疫治疗前因心律失常死亡,1例在治疗后因肺部感染死亡;5例临床症状明显改善,随诊1~2年,均未复发。结论抗LGI1和抗Caspr2双抗体阳性疾病的神经系统受累广泛,全面累及中枢、周围和自主神经。对于急性或亚急性起病的神经精神症状,尤其是伴有失眠、肌肉颤搐和多汗者,需要考虑本病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压门控性钾离子通道抗体 富含亮胶质瘤失活蛋白1抗体 接触蛋白相关蛋白2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抗环瓜氨酸肽抗体阳性与阴性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临床特点比较 被引量:4
17
作者 杨积保 张大昌 +3 位作者 朱电波 查翔远 贾可 李志军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8年第17期2986-2988,共3页
目的:探讨血清抗环瓜氨酸肽(ACCP)抗体阳性与阴性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临床表现及预后的差异,为临床诊疗提供参考。方法:根据血清ACCP抗体将116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分为两组,ACCP抗体阳性组75例,阴性组41例。分析ACCP抗体阳性组与阴性组... 目的:探讨血清抗环瓜氨酸肽(ACCP)抗体阳性与阴性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临床表现及预后的差异,为临床诊疗提供参考。方法:根据血清ACCP抗体将116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分为两组,ACCP抗体阳性组75例,阴性组41例。分析ACCP抗体阳性组与阴性组的临床表现及相关实验室检查结果,比较两组间的差异。结果:ACCP抗体阳性组患者有发热、乏力等全身症状者较ACCP抗体阴性组多且严重(P<0.05)。血沉、C反应蛋白亦以ACCP抗体阳性组显著为高(P<0.05或<0.01)。ACCP抗体阳性组血红蛋白显著降低,而血小板计数显著增加,与ACCP抗体阴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RA病程达2年以上者,血清ACCP抗体阳性组双侧腕、肘、髋及膝关节X线片表现≥Ⅲ级以上者显著多于ACCP抗体阴性组(P<0.05)。病程小于2年且无明显骨质破坏的RA患者,1年后发生骨质破坏者,ACCP抗体阳性组明显多于阴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ACCP抗体阳性的RA患者较ACCP抗体阴性者临床症状重,血液系统、骨骼系统损害多见,预后差。血清ACCP抗体可能反映RA的临床症状轻重并判断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炎 类风湿 抗体 临床特征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抗环瓜氨酸肽抗体水平对幼年特发性关节炎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2
18
作者 郭桂梅 何威逊 +1 位作者 朱光华 王娟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323-326,共4页
目的探讨血清抗环瓜氨酸肽(anti-CCP)抗体对幼年特发性关节炎(JIA)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ELISA法对68例因不明原因发热和关节痛疑诊为JIA患儿进行血清anti-CCP抗体水平检测,并结合临床资料及相关实验室检查指标进行综合分析。结果 68例疑... 目的探讨血清抗环瓜氨酸肽(anti-CCP)抗体对幼年特发性关节炎(JIA)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ELISA法对68例因不明原因发热和关节痛疑诊为JIA患儿进行血清anti-CCP抗体水平检测,并结合临床资料及相关实验室检查指标进行综合分析。结果 68例疑诊JIA患儿中,多关节型JIA 10例,全身型JIA 13例,少关节型JIA 8例,与附着点炎症相关的JIA 13例;其他风湿性疾病11例,血液与肿瘤疾病8例,感染性疾病5例。多关节型JIA患儿的血清anti-CCP水平显著高于全身型、少关节型和附着点炎症相关的JIA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血清anti-CCP抗体≥15.8 RU/mL为阳性阈值,根据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计算曲线下面积为0.80,其对多关节型JIA诊断的敏感度为80%,特异度为67.6%。多关节型JIA患儿血清anti-CCP水平与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呈正相关(r=0.764,P=0.017)。结论血清anti-CCP可作为临床诊断多关节型JIA的血清学指标之一,15.8 RU/mL是较为适宜的诊断界限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体 幼年特发性关节炎 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环瓜氨酸抗体阳性的早期类风湿关节炎患者骨侵蚀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5
19
作者 王海 何建发 李荣藻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7年第15期2361-2363,共3页
目的:探讨早期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中抗环瓜氨酸抗体(anti-CCP)与关节破坏程度的相关性。方法:观察32例anti-CCP阳性与29例anti-CCP阴性的早期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双手X线变化,分别于就诊时、1年后、2年后行双手X线检查,分析两组间的差异。结... 目的:探讨早期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中抗环瓜氨酸抗体(anti-CCP)与关节破坏程度的相关性。方法:观察32例anti-CCP阳性与29例anti-CCP阴性的早期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双手X线变化,分别于就诊时、1年后、2年后行双手X线检查,分析两组间的差异。结果:anti-CCP阳性组与阴性组的X线分期在初诊及随诊后1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诊2年后两组的X线分期变化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nti-CCP与类风湿关节炎骨侵蚀相关;anti-CCP阳性患者应积极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炎 类风湿 抗体 骨侵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LISA法检测血清抗环瓜氨酸肽抗体在类风湿关节炎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2
20
作者 王亚强 孙建华 +3 位作者 张弢 王福党 许培仁 赵耀亭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15-216,共2页
关键词 抗体 类风湿关节炎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