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微柱凝胶法直接抗人球蛋白实验阳性强度的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9
1
作者 陈麟凤 庄健美 +4 位作者 张金荣 刘璇 陈岩 潘纪春 姜德春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977-981,共5页
目的:探讨患者直接抗球蛋白试验(direct antiglobulin test,DAT)阳性强度的关键影响因素,对临床DAT阳性患者在抗生素用药或红细胞输血时提供指导。方法:回顾性分析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2015年1月至2020年12月27 382例次行DAT... 目的:探讨患者直接抗球蛋白试验(direct antiglobulin test,DAT)阳性强度的关键影响因素,对临床DAT阳性患者在抗生素用药或红细胞输血时提供指导。方法:回顾性分析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2015年1月至2020年12月27 382例次行DAT检测的患者资料,对患者性别、年龄、临床诊断、抗生素使用、红细胞输注、DAT阳性强度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有27 382人次患者进行了DAT检测,DAT阳性患者5 745人次(20.98%)。将不同DAT强度患者按男、女分组后做MannWhitney U检验,结果显示,男性DAT+强度高于女性,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2 764 704.5,P<0.001)。将DAT阳性患者按年龄分为3组(<18岁组、18~60岁组和>60岁组)后做Kruskal-Wallis检验。结果显示,不同年龄组间DAT阳性强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200.4,P<0.001),<18岁组和>60岁组DAT阳性强度高于18~60岁组。不同临床诊断之间分析结果显示DAT阳性强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70.82,P<0.001)。Mann-Whitney U检验结果显示,使用抗生素和未使用抗生素组患者的DAT阳性强度分布不同,使用抗生素组患者DAT阳性强度更高(U=1 853 921.5,P<0.001)。红细胞输注组患者DAT阳性强度更高(U=3 315 953.5,P<0.001),但多次红细胞输注并未引起DAT阳性强度变化(U=108 911.5,P=0.68)。结论:在DAT阳性患者中,患者的性别、年龄、临床诊断、抗生素的应用、红细胞输注等均影响其DAT阳性强度,多次红细胞输注未见引起DAT+强度变化,临床上对DAT阳性强度较高的患者应谨慎使用抗生素及进行红细胞输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接球蛋白实验 阳性强度 生素 红细胞输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输血前不规则抗体筛查与直接抗人球蛋白实验的意义 被引量:1
2
作者 于天为 苏日娜 +1 位作者 李玮馨 索菲娅 《世界中医药》 CAS 2017年第A01期504-504,共1页
目的输血前实行不规则抗体筛查与直接抗人球蛋白实验的临床价值。方法将2016年2月至2017年2月期间在本院住院的患者中随机选取2000例患者(肿瘤患者血样180例)进行检查,通过微柱凝胶法进行不规则抗体的筛选以及直接抗人球蛋白实验,对... 目的输血前实行不规则抗体筛查与直接抗人球蛋白实验的临床价值。方法将2016年2月至2017年2月期间在本院住院的患者中随机选取2000例患者(肿瘤患者血样180例)进行检查,通过微柱凝胶法进行不规则抗体的筛选以及直接抗人球蛋白实验,对阳性标本和抗体特异性进行筛选和鉴定。结果在2000例患者(肿瘤患者血样180例)进行相应的检测,其中共有4例出现不规则抗体,阳性率为0.20%;其中2例为抗-C型、1例抗-JKa型、1例抗-E型、1例抗-c型。抗人球蛋白实验之中,21例阳性,阳性率为1.05%。其中19例患者为IgG型抗体,5例C3型抗体,8例患者为IgG+C3型抗体。结论输血之前进行不规则抗体筛查和抗人球蛋白实验十分有必要,有效的保障了用血的安全性,减少输血反应的发生机率,临床价值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血前 不规则 筛查 球蛋白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4种检测IgG红细胞抗体方法的比较 被引量:23
3
作者 马曙轩 白丽霞 +2 位作者 刘景汉 欧阳锡林 李锡金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7期660-662,共3页
目的 比较木瓜蛋白酶、抗球蛋白实验、聚凝胺和微柱凝胶4种检测IgG红细胞抗体方法的特异性、敏感性、效价及所需时间。方法 将12种IgG抗体:抗 D、抗 E、抗 C、抗 c、抗 e、抗 Jka、抗 Jkb、抗 Fya、抗 Fyb、抗 k、抗 S、抗 s分别采用... 目的 比较木瓜蛋白酶、抗球蛋白实验、聚凝胺和微柱凝胶4种检测IgG红细胞抗体方法的特异性、敏感性、效价及所需时间。方法 将12种IgG抗体:抗 D、抗 E、抗 C、抗 c、抗 e、抗 Jka、抗 Jkb、抗 Fya、抗 Fyb、抗 k、抗 S、抗 s分别采用上述4种方法检测。结果 木瓜蛋白酶检出了抗 D、抗 E、抗 C、抗 c、抗 e、抗 Jka、抗 Jkb7种抗体(7/ 12 ) ;抗球蛋白试验检出了所有12种抗体(12 / 12 ) ;聚凝胺法检出了除抗 k以外的抗体(11/ 12 ) ;而微柱凝胶也检出了所有12种抗体(12 /12 )。木瓜蛋白酶检测Rh及Kidd血型系统的抗体效价低于其它3种方法,而微柱凝胶检测这12种抗体效价较其它3种方法更为敏感。4种方法检测IgG抗体所需时间分别为:木瓜蛋白酶45min ,抗球蛋白实验60min ,聚凝胺5min ,微柱凝胶3 0min。结论 木瓜蛋白酶检测IgG抗体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抗球蛋白实验因需要反复洗涤红细胞费工费时;聚凝胺是目前最快速简便检测IgG抗体的方法;而微柱凝胶是检测IgG抗体最为敏感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细胞 木瓜蛋白 抗球蛋白实验 聚凝胺 微柱凝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apture-R法在交叉配血实验中的应用研究
4
作者 冯倩 张晓娟 +4 位作者 马春娅 关小珍 付丽辉 于洋 汪德清 《科学技术与工程》 2010年第33期8218-8220,共3页
探讨Capture-R法在交叉配血实验中的应用。采用Capture-R技术对609例标本进行交叉配血实验,并与微柱凝胶法进行比对实验。对实验中不一致的标本用经典抗人球蛋白实验确认。609例标本中Capture-R法和微柱凝胶法交叉配血阳性检出率分别为4... 探讨Capture-R法在交叉配血实验中的应用。采用Capture-R技术对609例标本进行交叉配血实验,并与微柱凝胶法进行比对实验。对实验中不一致的标本用经典抗人球蛋白实验确认。609例标本中Capture-R法和微柱凝胶法交叉配血阳性检出率分别为4.43%(27/609)和3.28%(20/609),两种方法灵敏度比较,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特异性分别为77.78%(21/27)和100.00%(20/20),两种方法特异性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Capture-R法在交叉配血试验中的灵敏度和特异性均达到了微柱凝胶法水平,是一种安全、灵敏、可靠的交叉配血技术,而且处理样本具有高通量的特点,可应用于临床输血相容性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叉配血实验 Capture-R法 微柱凝胶法 球蛋白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自动微柱玻璃珠技术提高血型相容性检测效能 被引量:13
5
作者 蒋光明 王保龙 +3 位作者 完晓菊 王敏 周建华 廖艳秋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11年第4期1048-1052,共5页
探讨基于微柱玻璃珠技术的ORTHO AutoVue Innova全自动血型及配血分析系统能否满足输血科血型血清学实验要求。用ORTHO AutoVue Innova全自动血型及配血分析系统和盐水介质法分别检测IgM类抗C、抗c、抗D、抗E和抗e系列稀释液各16份与相... 探讨基于微柱玻璃珠技术的ORTHO AutoVue Innova全自动血型及配血分析系统能否满足输血科血型血清学实验要求。用ORTHO AutoVue Innova全自动血型及配血分析系统和盐水介质法分别检测IgM类抗C、抗c、抗D、抗E和抗e系列稀释液各16份与相应抗原阳性的红细胞凝集反应的强度;用ORTHO AutoVue Innova全自动血型及配血分析系统、凝聚胺法和抗人球蛋白法分别检测IgG类抗D稀释液各16份与RhD阳性红细胞凝集反应的强度;再比较分析微柱玻璃珠法与传统对照实验的检测灵敏度。结果表明,ORTHO AutoVue Innova全自动血型及配血法对IgM类抗C、抗c、抗D、抗E和抗e的检测灵敏度分别为1∶69.8、1∶33.4、1∶1448.1、1∶139.6和1∶32.0;盐水介质法的相应灵敏度分别为1∶16.7、1∶16.6、1∶430.5、1∶34.9和1∶9.9。2种方法检测灵敏度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IgM类抗C、抗c、抗D、抗E及抗e的t值分别为14.38、5.48、10.25、12.65和9.59,p均<0.05)。对于IgG类抗D微柱玻璃珠法、凝聚胺法和抗人球蛋白法的检测灵敏度分别为1∶980.6、1∶181.0和1∶304.4,三种检测方法间灵敏度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51.15,p<0.01)。结论:ORTHO AutoVue Innova全自动血型及配血法比传统方法具有更高的检测灵敏度,将其用于常规血型血清学检测是安全可靠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柱玻璃珠技术 全自动血型系统 配血分析系统 血型相容性 球蛋白实验 凝聚胺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