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抗环瓜氨酸多肽抗体和类风湿因子联合检测在早期类风湿关节炎诊断中的意义 被引量:2
1
作者 王海 李瑞清 +1 位作者 何建发 李荣藻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7年第13期2003-2004,共2页
目的:同时检测抗环瓜氨酸多肽(Anti-CCP)抗体和类风湿因子(RF)各亚型在早期类风湿关节炎(RA)中的敏感性及特异性,探讨两者联合检测对早期RA的诊断意义。方法:对96例早期RA患者、132例非RA弥漫性结缔组织病患者和26例健康对照者,以ELISA... 目的:同时检测抗环瓜氨酸多肽(Anti-CCP)抗体和类风湿因子(RF)各亚型在早期类风湿关节炎(RA)中的敏感性及特异性,探讨两者联合检测对早期RA的诊断意义。方法:对96例早期RA患者、132例非RA弥漫性结缔组织病患者和26例健康对照者,以ELISA方法体外定量检测人抗环瓜氨酸肽抗体。以速率免疫比浊法定量检测RF-IgM,以金标免疫斑点法检测RF-IgA及RF-IgG,比较分析其敏感性、特异性及联合检测的意义。结果:与单独测定RF相比,联合检测RF和Anti-CCP抗体可提高敏感性(从80.2%升到85.4%),但特异性相当,均为70.3%。Anti-CCP抗体在单独测定中的特异性最高达98.1%,但敏感性最低为43.8%。RF及Anti-CCP抗体均阳性对RF的诊断特异性高达99.4%。结论:Anti-CCP抗体可作为RA早期诊断的血清学指标,和RF联合检测可提高RA的诊断率,尤其是RF阴性的RA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炎 类风湿 抗环瓜氨酸多肽抗体 类风湿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类风湿因子或抗环瓜氨酸化多肽抗体阳性银屑病关节炎患者的临床特点 被引量:9
2
作者 代丽怡 巩丹丹 赵金霞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008-1013,共6页
目的:分析类风湿因子(rheumatoid factor,RF)或抗环瓜氨酸化多肽(cyclic-citrullinated peptide,CCP)抗体阳性银屑病关节炎(psoriatic arthritis,PsA)患者的临床和实验室检查特点。方法:共纳入2007年1月至2019年6月于北京大学第三医院... 目的:分析类风湿因子(rheumatoid factor,RF)或抗环瓜氨酸化多肽(cyclic-citrullinated peptide,CCP)抗体阳性银屑病关节炎(psoriatic arthritis,PsA)患者的临床和实验室检查特点。方法:共纳入2007年1月至2019年6月于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风湿免疫科住院的PsA患者77例,所有患者均符合2006年美国风湿病学会修订的《银屑病关节炎的分类诊断标准》或《Moll和Wright标准》,并进行了RF及抗CCP抗体检测,根据血清中是否检测到抗CCP抗体或RF将所有患者分为抗CCP抗体或RF阳性组15例、抗CCP抗体或RF阴性组62例;根据血清中是否检测到抗CCP抗体将所有患者分为抗CCP抗体阳性组7例、抗CCP抗体阴性组70例,收集患者的临床及实验室资料,比较RF或抗CCP抗体阳性和阴性PsA患者的临床及实验室指标的差异,并单独比较了抗CCP抗体阳性和阴性PsA患者的临床及实验室指标的差异。结果:在77例患者中,RF或抗CCP抗体阳性者15例,其中仅RF阳性者8例,仅抗CCP抗体阳性者2例,两者均为阳性者5例。RF或抗CCP抗体阳性组PsA患者年龄较阴性组大[(58.2±14.8)岁vs.(46.69±12.27)岁,P=0.002],更易出现掌指关节、肘关节、肩关节受累。抗CCP抗体阳性组PsA患者较阴性组年龄大[(62.43±14.34)岁vs.(47.59±12.75)岁,P=0.005],RF阳性率高,血纤维蛋白原水平高。抗CCP抗体阳性组PsA患者均为多关节炎,阴性组患者中有68.6%的患者为多关节炎,但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F或抗CCP抗体阳性和阴性以及抗CCP抗体阳性和阴性组PsA患者在腊肠指/趾表现、关节骨质破坏、指/趾甲改变、附着点炎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部分PsA患者血清中可检测到RF或抗CCP抗体;RF或抗CCP抗体阳性PsA患者更易出现掌指关节、肘关节、肩关节受累,年龄更大;抗CCP抗体阳性PsA患者年龄更大,RF阳性率、纤维蛋白原水平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屑病关节炎 类风湿因子 多肽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突变型瓜氨酸波形蛋白抗体在类风湿关节炎中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3
3
作者 张文兰 王永福 +2 位作者 白力 尹芳蕊 赵剑波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1546-1548,共3页
目的:联合检测抗突变型瓜氨酸波形蛋白(anti-MCV)抗体、抗环瓜氨酸多肽(anti-CCP)抗体和类风湿因子(RF-IgM)水平,探讨anti-MCV在类风湿关节炎(RA)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检测359例RA患者(RA患者组)、128例其他风湿... 目的:联合检测抗突变型瓜氨酸波形蛋白(anti-MCV)抗体、抗环瓜氨酸多肽(anti-CCP)抗体和类风湿因子(RF-IgM)水平,探讨anti-MCV在类风湿关节炎(RA)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检测359例RA患者(RA患者组)、128例其他风湿性疾病患者(疾病对照组)和90例健康体检者(正常对照组)的血清anti-MCV和anti-CCP水平,并采用动态免疫散射比浊法测定血清中RF-IgM含量,从实验数据中得到各实验指标的灵敏度和特异性。结果:AntiMCV、anti-CCP和RF-IgM对RA的诊断灵敏度分别为85.1%、76.7%和82.7%,特异性分别为93.2%、95.1%和80.1%。联合检测anti-MCV和anti-CCP,灵敏度降低到70.2%;但特异性增加到98.7%。如同时检测anti-MCV和anti-CCP,并以二者中任何一种指标为阳性标准,那么,对RA的灵敏度和特异性分别为89.5%和97.6%。结论:anti-MCV和anti-CCP是诊断RA的高灵敏度和高特异性的检测指标,联合检测anti-MCV和anti-CCP较单一检测anti-MCV或anti-CCP具有更好的RA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突变型波形蛋白抗体 抗环瓜氨酸多肽抗体 类风湿因子 类风湿性关节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突变型瓜氨酸波形蛋白抗体对类风湿关节炎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5
4
作者 陈凤英 刘晓丽 蔡军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629-631,共3页
目的:探讨抗突变型瓜氨酸波形蛋白(MCV)抗体对类风湿关节炎(RA)的诊断价值。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117例RA患者(RA组)和42例正常对照的血清抗MCV和抗环瓜氨酸多肽(CCP2)抗体,用速率散射免疫比浊法同步检测类风湿因子IgM(RF-IgM),... 目的:探讨抗突变型瓜氨酸波形蛋白(MCV)抗体对类风湿关节炎(RA)的诊断价值。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117例RA患者(RA组)和42例正常对照的血清抗MCV和抗环瓜氨酸多肽(CCP2)抗体,用速率散射免疫比浊法同步检测类风湿因子IgM(RF-IgM),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抗MCV抗体对RA的诊断价值。结果:抗MCV和抗CCP2抗体的诊断界值分别为21U/mL、12U/mL时,2者对RA诊断的灵敏度分别为75.6%和66.7%,特异性分别为92.5%和98.1%,2者联合的灵敏度和特异性分别为63.2%和98.7%;抗MCV抗体的ROC曲线下面积(AZ)为0.853(95%CI0.801~0.906),抗CCP2抗体的AZ为0.910(95%CI0.873~0.946),2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890,P=0.230)。2者联合的AZ为0.923(95%CI0.831~0.957),与抗MCV和抗CCP2抗体单独测定的AZ比较,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Z=2.190,P=0.080;Z=1.670,P=0.120)。结论:抗MCV抗体在诊断RA时与抗CCP2抗体效果相当,2者联合检测并无明显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突变型波形蛋白抗体 抗环瓜氨酸多肽抗体 类风湿关节炎 诊断 类风湿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氨甲酰化蛋白抗体检测在类风湿关节炎中的意义 被引量:3
5
作者 黄睿 张宁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39-43,共5页
目的探究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中检测血清抗氨甲酰化蛋白(CarP)抗体的意义和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风湿免疫科2014年9月至2015年10月收治的RA初诊患者135例(RA组),同时选取健康体检者85例作为对照组(健康组),采用ELISA方法分别测定患... 目的探究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中检测血清抗氨甲酰化蛋白(CarP)抗体的意义和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风湿免疫科2014年9月至2015年10月收治的RA初诊患者135例(RA组),同时选取健康体检者85例作为对照组(健康组),采用ELISA方法分别测定患者血清中抗CarP抗体、抗环瓜氨酸多肽(CCP)抗体的水平,并详细记录每例患者肿胀关节数、压痛关节数、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等临床观察指标。分析并比较抗CarP抗体与抗CCP抗体之间以及与各种临床指标的相关性,初步探讨定量测定抗CarP抗体、抗CCP抗体的水平与疾病活动度和影像学改变的关系。结果本研究纳入的135例RA初诊患者中,抗CCP抗体阳性者106例(78.5%),抗CarP抗体阳性者67例(49.6%)。联合检测抗CCP抗体和抗CarP抗体可提高诊断的特异性,高达97.6%。抗CarP抗体水平与患者肿胀关节数、压痛关节数、DAS28评分呈显著正相关(r=0.61,P=0.001;r=0.67,P=0.001;r=0.62,P=0.001),与CRP、 ESR呈弱正相关(r=0.28,P=0.015;r=0.35,P=0.018),与病程(r=0.09,P=0.43)无相关性。135例RA患者中98例(72.6%)存在放射学改变,37例(27.4%)未出现放射学改变,依照X线片改变显示的不同关节损伤程度分期,血清中2种抗体水平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联合检测抗CarP抗体和抗CCP抗体可提高诊断的特异性。抗CarP抗体可能与RA患者的病情活动度和骨质破坏相关,有望成为RA患者新的诊断、判断患者病情活动和预后的重要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环瓜氨酸多肽抗体 甲酰化蛋白抗体 类风湿关节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核抗体阳性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和实验室检查特点 被引量:7
6
作者 张警丰 叶修玲 +3 位作者 段萌 周小利 姚中强 赵金霞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023-1028,共6页
目的:分析抗核抗体(anti-nuclear antibodies,ANA)阳性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患者的临床及实验室检查特征。方法:选择2013年1月—2018年12月于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风湿免疫科住院的428例RA患者的临床及实验室检查资料,回... 目的:分析抗核抗体(anti-nuclear antibodies,ANA)阳性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患者的临床及实验室检查特征。方法:选择2013年1月—2018年12月于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风湿免疫科住院的428例RA患者的临床及实验室检查资料,回顾性分析ANA阳性RA患者的临床和实验室检查指标的特点。统计学方法符合正态分布的定量资料采用t检验,非正态分布的定量资料采用Wilcoxon秩和检验。定性资料采用χ^2检验,1≤理论频数<5采用校正四格表χ^2检验,理论频数<1采用确切概率法。结果:收集到ANA阳性患者共231例(54%),ANA阳性组中女性占比明显多于ANA阴性组(82.7%vs.63.5%,χ^2=20.355,P<0.01);ANA阳性组出现跖趾关节受累(22.1%)低于ANA阴性组(33.0%,χ^2=6.414,P<0.05),ANA阳性组中合并继发性干燥综合征(secondary Sjögren’s syndrome,sSS)的比例显著高于ANA阴性组(19.5%vs.4.1%,χ^2=23.300,P<0.01);ANA阳性组合并类风湿因子(rheumatoid factor,RF)阳性(77.1%vs.53.8%,χ^2=25.743,P<0.01)及抗环瓜氨酸多肽(cyclic citrullinated peptide,CCP)抗体阳性(74.9%vs.59.4%,χ^2=11.694,P<0.01)的比例均显著高于阴性组。ANA阳性组免疫球蛋白G(immunoglobulin G,IgG)水平[(15.1±5.1)g/L vs.(13.8±5.3)g/L,t=2.359,P<0.05]及免疫球蛋白M(immunoglobulin M,IgM)水平[1.25(0.92)g/L vs.1.05(0.65)g/L,Z=-3.449,P<0.01]高于阴性组,而血红蛋白(hemoglobin,Hb)水平[(109.64±17.98)vs.(114.47±18.48)g/L,t=-2.734,P<0.01]、血小板(platelet,PLT)水平[(266.4×10^9±104.6×10^9)vs.(295.9×10^9±100.1×10^9)/L,t=-2.970,P<0.01]低于阴性组。结论:ANA阳性RA患者合并sSS的比例显著高于ANA阴性者,前者IgG水平更高,而Hb及PLT水平则更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风湿关节炎 抗体 继发性干燥综合征 类风湿因子 抗环瓜氨酸多肽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基于量子点检测抗CCP抗体的免疫荧光层析法 被引量:4
7
作者 郭利宁 何红秋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389-395,共7页
抗环瓜氨酸多肽(cyclic citrullinated peptide,CCP)抗体是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arthritis,RA)早期诊断的重要生物标志物.为了实现对RA的早期诊断,本研究建立了一种基于CdTe量子点标记技术检测抗CCP抗体的免疫荧光层析法.将CCP多肽... 抗环瓜氨酸多肽(cyclic citrullinated peptide,CCP)抗体是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arthritis,RA)早期诊断的重要生物标志物.为了实现对RA的早期诊断,本研究建立了一种基于CdTe量子点标记技术检测抗CCP抗体的免疫荧光层析法.将CCP多肽与小牛血清白蛋白(bovineserum albumin,BSA)连接,再将CCP-BSA和羊抗鼠IgG分别在硝酸纤维素膜(nitrocellulosemembrane,NC膜)上划线,作为检测线(test line,T线)和质控线(control line,C线).制备量子点并在量子点上标记鼠抗人IgG,喷在玻璃纤维上并烘干,最后组装大卡、切割并封装制成检测试纸条.应用该试纸条检测了RA患者及健康人血清临床样本200份,以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为对照,计算免疫荧光层析法的检测灵敏度和特异性.结果显示,建立的量子点免疫荧光层析试纸条检测抗CCP抗体的灵敏度为97.5%,特异性为95.8%.该方法操作简单、快速,可实现床旁检测(point-of-care testing,POCT),能应用于RA的早期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量子点 免疫层析法 类风湿关节炎 抗环瓜氨酸多肽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类风湿关节炎骨质疏松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30
8
作者 曾婷婷 田永建 +6 位作者 谭立明 余建林 吴洋 蒋永清 陈娟娟 李华 余乐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74-78,84,共6页
目的类风湿关节炎(RA)是继发性骨质疏松的常见原因,本研究旨在通过分析比较RA患者血清类风湿因子(RF)、抗环瓜氨酸多肽抗体(anti-CCP)、C-反应蛋白(CRP)、血细胞沉降率(ESR)及骨代谢六项指标水平,探讨RA患者骨质疏松的危险因素。方法 13... 目的类风湿关节炎(RA)是继发性骨质疏松的常见原因,本研究旨在通过分析比较RA患者血清类风湿因子(RF)、抗环瓜氨酸多肽抗体(anti-CCP)、C-反应蛋白(CRP)、血细胞沉降率(ESR)及骨代谢六项指标水平,探讨RA患者骨质疏松的危险因素。方法 133例RA患者根据双能X线检测的骨密度(BMD)结果分为骨质疏松组、骨量减低组和骨量正常组,检测各组受试者RF、anti-CCP、CRP、ESR及骨代谢六项等指标,分析比较各组受试者各指标水平差异,并比较各组患者糖皮质激素用药情况,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上述指标与RA患者骨质疏松的关系。结果①RA患者血清RF、anti-CCP、CRP及ESR水平相较于正常人群显著升高;②骨质疏松和骨量减低组CRP、ESR及骨碱性磷酸酶(BALP)、β胶原特殊序列(β-CTx)两项骨代谢指标水平较RA骨量正常组显著升高,且OP组糖皮质激素使用率明显高于骨量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③患者年龄、病程、疾病活动度及使用糖皮质激素是RA患者发生骨质疏松的独立危险因素OR(95%CI)分别为1.116(1.013-1.230)、1.775(1.191-2.645)、4.356(1.741-10.898)和9.448(1.040-85.802)。结论 RA患者血清自身抗体、炎症指标及骨代谢指标水平存在不同程度异常,患者年龄、病程、疾病活动度及糖皮质激素使用情况可作为判断RA患者骨质疏松风险的参考指标,有助于指导临床对RA患者疾病发展和病程进行监测,并进行及时的合理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风湿关节炎 骨质疏松 类风湿因子 抗环瓜氨酸多肽抗体 血细胞沉降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4-3-3η对类风湿关节炎的诊断价值及其与骨代谢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9
9
作者 曾婷婷 谭立明 +3 位作者 田永建 余建林 吴洋 蒋永清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680-684,共5页
目的探讨14-3-3η检测对类风湿关节炎(RA)的诊断价值,并分析其与RA患者骨代谢水平的相关性。方法纳入2016年9月-2017年12月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113例RA患者为RA组,40例骨性关节炎(OA)和37例强直性脊柱炎(AS)患者为non-RA组,以及... 目的探讨14-3-3η检测对类风湿关节炎(RA)的诊断价值,并分析其与RA患者骨代谢水平的相关性。方法纳入2016年9月-2017年12月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113例RA患者为RA组,40例骨性关节炎(OA)和37例强直性脊柱炎(AS)患者为non-RA组,以及该院同期健康体检者77例为健康对照组。ELISA法检测14-3-3η水平,绘制受试者工作曲线(ROC),通过曲线下面积(AUC)评价14-3-3η对RA的诊断价值并确定截断值。根据血清14-3-3η蛋白水平将RA患者分为3组,对比不同14-3-3η水平患者Ⅰ型胶原氨基端前肽(PINP)、β-胶原降解产物(β-CTx)及骨钙素(OC)等骨代谢指标水平。对RA患者14-3-3η、类风湿因子(RF)、抗环瓜氨酸多肽抗体(anti-CCP)及骨代谢相关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14-3-3η诊断RA的AUC为0.845,与RF及anti-CCP联合诊断RA的AUC为0.907;PINP和β-CTx水平在高14-3-3η组明显升高,二者与14-3-3η的相关系数(r)分别为0.817和0.808。结论 14-3-3η检测有助于RA诊断,联合RF和anti-CCP可提高RA诊断水平,并能反映RA患者的骨代谢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风湿关节炎 14-3-3η蛋白 骨代谢指标 类风湿因子 抗环瓜氨酸多肽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类风湿关节炎合并颈椎失稳的人群分布及临床特征 被引量:3
10
作者 张璐 胡小红 +3 位作者 王庆文 蔡月明 赵金霞 刘湘源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034-1039,共6页
目的:研究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患者中颈椎失稳人群构成情况,分析RA合并颈椎失稳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纳入2015年8月至2019年3月于北京大学深圳医院以及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风湿免疫科就诊并进行了颈椎X线片检查的RA患者... 目的:研究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患者中颈椎失稳人群构成情况,分析RA合并颈椎失稳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纳入2015年8月至2019年3月于北京大学深圳医院以及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风湿免疫科就诊并进行了颈椎X线片检查的RA患者共439例,收集患者的临床和实验室资料以及颈椎影像学资料并进行分析。统计纳入RA患者中颈椎失稳患者占总人群的构成比以及不同类型颈椎失稳患者占比情况,并使用t检验、秩和检验、卡方检验等方式比较颈椎失稳RA患者和无颈椎失稳RA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RA患者颈椎失稳人群的临床特点。结果:439位患者中男性84例,占总人数19.1%;女性355例,占总人数80.9%。患者平均年龄(52.9±13.9)岁。病程中位数60个月,病史最短2周,最长46年。合并颈椎失稳者有130例,占29.6%(130/439),其中寰枢关节向前半脱位(anterior atlantoaxial subluxation,AAS)占24.6%(108/439),齿状突垂直半脱位(vertical subluxation,VS)占7.3%(32/439),下段颈椎半脱位(subaxial subluxations,SAS)占2.3%(10/439),130例中有20例同时合并2种不同类型颈椎失稳。与无颈椎受累组患者相比,颈椎失稳组患者病程长[120(36,240)个月vs.48(12,120)个月]、外周关节畸形比例高(56.9%vs.29.9%)、患者总体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高(4.89±2.49 vs.3.93±2.38)、血红蛋白含量低[(111.31±19.44)g/L vs.(115.56±16.60)g/L],抗环瓜氨酸多肽(cyclic-citrullinated peptide,CCP)抗体阳性率高(90.8%vs.76.6%)。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肿胀关节数、压痛关节数、红细胞沉降率、类风湿因子水平、28个关节疾病活动度评分、抗角蛋白抗体阳性率、糖皮质激素和改善病情抗风湿药用药史上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本研究中29.6%的RA患者合并颈椎失稳;RA颈椎失稳人群具有病程长、外周关节畸形比例高、患者总体VAS评分高、血红蛋白含量低及抗CCP抗体阳性率高的临床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风湿关节炎 颈椎失稳 外周关节畸形 抗环瓜氨酸多肽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藤通痹丸对类风湿性关节炎病情活动指标的干预作用 被引量:1
11
作者 李桂 戈海青 +1 位作者 王晓军 王殿坤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504-506,共3页
目的:研究三藤通痹丸对类风湿性关节炎(RA)病情活动指标的干预作用,进一步探讨其抗RA的作用机理,为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将符合入选标准的107例RA患者,随机分为三藤通痹丸组(治疗组)53例,正清风痛宁组(对照组)54例。采用Quik Read速... 目的:研究三藤通痹丸对类风湿性关节炎(RA)病情活动指标的干预作用,进一步探讨其抗RA的作用机理,为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将符合入选标准的107例RA患者,随机分为三藤通痹丸组(治疗组)53例,正清风痛宁组(对照组)54例。采用Quik Read速率免疫浊度法检测C-反应蛋白(CRP)含量,采用魏氏法检测血沉(ESR)的水平,采用免疫比浊法检测血清补体(C3)和免疫球蛋白(IgG)的水平,采用酶联免疫方法检测类风湿因子(RF)和抗环瓜氨酸肽(CCP)的滴度。结果:RA患者在病情活动时,血液存在高水平的IgG,抗CCP、RF高表达,急性时相反应物(ESR、CRP)释放增多,补体C3水平低下,与健康人群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或P<0.01),治疗1个月:上述各项指标无明显改善。2个月:CRP、ESR渐趋于正常水平,与治疗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或P<0.01),与治疗1个月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IgG、补体C3水平有明显改善,抗CCP、RF的滴度明显降低,与治疗前比较(P<0.05),与治疗1个月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3个月:IgG、C3水平渐趋于正常人水平,与治疗两个月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比较亦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抗CCP、RF的滴度趋于健康人水平,与健康人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与治疗2个月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对照组抗CCP、RF的滴度与治疗2个月比较(P<0.05或P<0.01),与健康人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RA患者在病情活动时,血液存在高水平的IgG;抗CCP、RF的滴度升高;ESR加快;CRP释放增多;补体C3的滴度低下。服用三藤通痹丸两个月可明显降低IgG的水平,升高C3的水平、明显减少急性时相反应物的释放;3个月可明显降低抗CCP、RF的滴度,进而降低病情的活动度,有效的改善关节疼痛,提高其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风湿关节炎 急性时相反应物 抗环瓜氨酸多肽抗体 类风湿因子 免疫球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类风湿因子分型检测在类风湿关节炎中的综合应用评价 被引量:21
12
作者 唐笛娇 孙贵凤 +1 位作者 罗鹏 邹麟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6期1999-2004,2031,共7页
目的:探讨类风湿因子分型检测在类风湿关节炎(RA)中的综合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3月我院住院患者174例,分为RA活动期组、RA非活动期组和OA组。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AKA,间接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Anti-CCP、RA33、RF-... 目的:探讨类风湿因子分型检测在类风湿关节炎(RA)中的综合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3月我院住院患者174例,分为RA活动期组、RA非活动期组和OA组。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AKA,间接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Anti-CCP、RA33、RF-IgA、RF-IgG、RF-IgM,免疫比浊法检测ASO、RF、CRP、C3、C4、IgA、IgG、IgM,全自动血沉分析仪检测ESR。结果:①AKA、Anti-CCP、RA33、RF-IgA、RF-IgG、RF-IgM的灵敏度分别为10.77%、66.92%、13.85%、52.31%、63.08%、66.15%,特异度分别为97.78%、86.90%、84.78%、76.09%、86.83%、82.95%,RF-IgA、RF-IgG、RF-IgM三项指标联合诊断灵敏度为71.54%,六项指标联合诊断灵敏度为83.08%。②Anti-CCP、RF-IgA、RF-IgG、RF-IgM、ESR、RF、IgA水平在RA非活动期组、RA活动期组和OA组间有差异(P<0.05),而RA33、CRP、ASO、C3、C4、IgG、IgM水平在三组间无差异(P>0.05)。③RA活动期组中,RF-IgA、RF-IgG、RF-IgM与Anti-CCP、CRP、RF、IgM呈正相关关系(P<0.05),RF-IgG、RF-IgM与ESR呈正相关关系(P<0.05),RF-IgM与C4呈正相关关系(P<0.05);RA非活动期组中,RF-IgG、RF-IgM与RF呈正相关关系(P<0.05)。④RF-IgA、RF-IgG、RF-IgM表达水平在关节受累个数<5个组低于其在关节受累个数5~10个组和关节受累个数>10个组(P<0.05)。⑤多关节受累组的RF分型三项同时升高比率高于少关节受累组,RF分型三项均未升高的比率低于少关节受累组(P<0.05)。结论:RF分型联合其他指标检测能够提高RA的检出率,RF分型与RA活动度、关节受累个数等一些经典指标相关,且RF分型同时升高时病情更重,因此RF分型是诊断RA较优秀的新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风湿关节炎 类风湿因子分型 抗环瓜氨酸多肽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敷透骨血竭散对类风湿性关节炎活动期anti-CCP、DKK-1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10
13
作者 肖智 胡筱薇 卿照前 《世界中医药》 CAS 2021年第3期482-486,共5页
目的:研究外敷透骨血竭散对类风湿性关节炎活动期抗环瓜氨酸多肽抗体(anti-CCP)、糖蛋白(DKK-1)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3月至2018年3月长沙市第三医院收治的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 目的:研究外敷透骨血竭散对类风湿性关节炎活动期抗环瓜氨酸多肽抗体(anti-CCP)、糖蛋白(DKK-1)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3月至2018年3月长沙市第三医院收治的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使用来氟米特片治疗,观察组患者使用来氟米特片联合外敷透骨血竭散治疗。比较2组患者临床指标,评价治疗前后中医证候情况,检测患者治疗前后肠球菌表面蛋白(ESP)、类风湿因子(RF)、DKK-1、Anti-CCP、白细胞介素-1(IL-1)、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TNF-α)、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临床指标、中医证候评分、ESP、RF、DKK-1、Anti-CCP、IL-1、IL-6、TNF-α、Hs-CRP水平均低于治疗前(P<0.05);且治疗后观察组临床指标、HAQ评分、中医证候评分、ESP、RF、DKK-1、Anti-CCP、IL-1、IL-6、TNF-α、Hs-CRP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运用外敷透骨血竭散对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治疗可直接用于病灶处,能迅速缓解关节疼痛,减轻患者痛苦,改善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风湿性关节炎 抗环瓜氨酸多肽抗体 糖蛋白 透骨血竭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