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抗激活素受体相互作用蛋白1抗体的制备及应用 被引量:3
1
作者 方琳 刘海岩 +2 位作者 崔雪玲 葛敬岩 柳忠辉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1-13,F0002,共4页
目的:制备抗激活素受体相互作用蛋白1(ARIP1)抗体并探讨其应用。方法:在大肠杆菌BL21中表达GST-ARIP1融合蛋白,以该蛋白作为抗原免疫新西兰家兔,制备抗ARIP1的多克隆抗体。应用该抗体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分析ARIP1在小鼠脑组织的分布... 目的:制备抗激活素受体相互作用蛋白1(ARIP1)抗体并探讨其应用。方法:在大肠杆菌BL21中表达GST-ARIP1融合蛋白,以该蛋白作为抗原免疫新西兰家兔,制备抗ARIP1的多克隆抗体。应用该抗体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分析ARIP1在小鼠脑组织的分布。结果:制备的兔抗ARIP1多克隆抗体可以特异识别ARIP1,而与ARIP2无交叉反应。初步应用制备的抗体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ARIP1在小鼠大脑组织主要表达在下丘脑及海马。结论:成功地制备了抗ARIP1多克隆抗体,该抗体可用于ARIP1成熟蛋白表达的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激活素受体相互作用蛋白1 融合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运载蛋白、T细胞免疫球蛋白粘蛋白受体1、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和激活素A升高在新诊断多发性骨髓瘤患者中的意义研究
2
作者 陈飞 王金英 +9 位作者 于海搏 李新 张佳佳 申曼 詹晓凯 汤然 范斯斌 赵凤仪 张天宇 黄仲夏 《中国全科医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2期2740-2749,2761,共11页
背景多发性骨髓瘤(MM)是一种恶性浆细胞病,近半数患者在就诊时存在MM相关肾损害(KI),与患者死亡率增加有关。早期识别和治疗KI,有可能逆转肾功能,改善患者生存状况。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运载蛋白(NGAL)、T细胞免疫球蛋白粘蛋白受体1(TI... 背景多发性骨髓瘤(MM)是一种恶性浆细胞病,近半数患者在就诊时存在MM相关肾损害(KI),与患者死亡率增加有关。早期识别和治疗KI,有可能逆转肾功能,改善患者生存状况。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运载蛋白(NGAL)、T细胞免疫球蛋白粘蛋白受体1(TIM-1)、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VCAM-1)和激活素A与细胞增殖、侵袭和KI等病理过程相关。上述指标有希望成为MM相关KI早期诊断的指标。目的探讨新型生物标志物NGAL、TIM-1、VCAM-1和激活素A在新诊断MM(NDMM)合并KI的病情演变、分期和预后中的意义。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22年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石景山院区血液科住院的70例NDMM患者,包括62例症状性MM和8例冒烟型MM(SMM);同时纳入12例意义未明单克隆丙种球蛋白血症(MGUS)患者、7例肾脏意义的单克隆免疫球蛋白血症(MGRS)患者及20例健康对照(HC)。收集纳入者的临床资料及MGUS、MGRS、NDMM患者骨髓穿刺活检、M蛋白检查、影像学检查结果;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尿NGAL(uNGAL)、尿TIM-1(uTIM-1)、血清TIM-1(sTIM-1)、尿VCAM-1(uVCAM-1)、尿激活素A水平。根据疾病状态将研究对象分为MGUS组、MGRS组、NDMM组和HC组,根据KI情况将患者分为MGUS组、MGRS组、KI组和非肾损伤(NKI)组,KI组依据动态疾病治疗状态分为治疗前MM亚组、治疗后达到部分治疗反应(PR)以上(>PR)亚组、复发MM亚组。各指标的相关性采用Spearman秩相关分析,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以分析各指标对NDMM合并KI的诊断价值,计算最佳截断值;依据各指标的最佳截断值分为高于最佳截断值组及低于最佳截断值组,采用Kaplan-Meier方法分析各指标在高于最佳截断值组和低于最佳截断值组的总生存期(OS);并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NDMM合并KI患者全因死亡的影响因素。结果NDMM组的uNGAL、uTIM-1、uVCAM-1、sTIM-1和尿激活素A水平高于MGUS组和HC组(P<0.05),MGRS组的uNGAL、uTIM-1、uVCAM-1、sTIM-1和尿激活素A水平高于MGUS组(P<0.05),KI组的uNGAL、uTIM-1、uVCAM-1、sTIM-1和尿激活素A水平高于NKI组(P<0.05),治疗前MM亚组、复发MM亚组的uNGAL、uTIM-1、uVCAM-1、sTIM-1和尿激活素A水平高于>PR亚组(P<0.05)。uNGAL、uTIM-1、uVCAM-1、sTIM-1及尿激活素A与肌酐、β2-微球蛋白、R-ISS分期呈正相关(P<0.05),与估算肾小球滤过率呈负相关(P<0.05)。uNGAL、uTIM-1、sTIM-1、尿激活素A与24 h尿轻链水平呈正相关(P<0.05),uNGAL、uTIM-1与克隆性浆细胞比例呈正相关(P<0.05)。根据ROC曲线得出诊断MM相关KI的uNGAL、uTIM-1、uVCAM-1、尿激活素A最佳截断值分别为14.774 ng/mL、1.978 ng/mL、144.400 ng/mL、33.730 pg/mL。Kaplan-Meier结果显示,高于uNGAL、uTIM-1、sTIM-1、uVCAM-1、尿激活素A各自最佳截断值的患者OS更差(P<0.05);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结果显示,uNGAL、R-ISS分期是NDMM合并KI患者全因死亡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uNGAL、uTIM-1、uVCAM-1、尿激活素A可能与MM病情进展和KI有关,是肾小管损伤的早期标志物,有利于MM合并KI患者的早期诊治,且与R-ISS分期、24 h尿轻链、克隆性浆细胞比例等肿瘤负荷指标和MM患者总体生存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骨髓瘤 肾损伤 预后 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载脂蛋白 T细胞免疫球蛋白蛋白受体1 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 激活A 免疫球蛋白轻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激活素受体相互作用蛋白4的基因克隆
3
作者 王世瑶 柳忠辉 +4 位作者 牟大鹏 张红军 杨琼 常颖 台桂香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37-40,共4页
目的:克隆新的与激活素受体ⅡA(ActRⅡA)相互作用蛋白,即激活素受体相互作用蛋白4(ActRIP4)基因。方法:应用ActRIP2基因片段作为探针,从小鼠cDNA文库中钓取ActRIP4 cDNA;采用哺乳细胞双杂交进一步确定ActRIP4与ActRⅡA的相互作用;RT-PC... 目的:克隆新的与激活素受体ⅡA(ActRⅡA)相互作用蛋白,即激活素受体相互作用蛋白4(ActRIP4)基因。方法:应用ActRIP2基因片段作为探针,从小鼠cDNA文库中钓取ActRIP4 cDNA;采用哺乳细胞双杂交进一步确定ActRIP4与ActRⅡA的相互作用;RT-PCR检测ActRIP4 mRNA在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结果:克隆的ActRIP4基因全长691bp,ORF区编码118个氨基酸残基;ActRIP4与ActRⅡA具有特异性结合作用;天然的ActRIP4 mRNA在小鼠多种组织中表达。结论:ActRIP4属于ActRIP家族新成员,可以与ActRⅡA相互作用,可能在多种组织中介导激活素受体信号传导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活 受体相互作用蛋白 哺乳动物细胞双杂交 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钙离子感受蛋白STIM1与Orai1在钙敏感受体介导钙内流及NO生成中的相互作用 被引量:1
4
作者 王腊梅 钟华 +3 位作者 唐娜 庞丽娟 张春军 何芳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1773-1780,共8页
目的:研究Ca^(2+)感受蛋白[基质相互作用分子1(STIM1)与钙释放激活钙通道蛋白1(Orai1)]在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钙敏感受体(Ca SR)介导的钙内流和一氧化氮(NO)生成中的相互作用。方法:将Ca SR激动剂精胺[钙池操纵性钙通道(SOC)和受... 目的:研究Ca^(2+)感受蛋白[基质相互作用分子1(STIM1)与钙释放激活钙通道蛋白1(Orai1)]在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钙敏感受体(Ca SR)介导的钙内流和一氧化氮(NO)生成中的相互作用。方法:将Ca SR激动剂精胺[钙池操纵性钙通道(SOC)和受体操纵性钙通道(ROC)均激活]单用或与ROC模拟剂12-O-十四烷酰佛波醇-13-醋酸酯(TPA)+Ca SR负性变构调节剂Calhex 231(激活ROC、阻断SOC)、蛋白激酶C(PKC)抑制剂Ro 31-8220和PKCα/β1选择性抑制剂Go 6976(激活SOC、阻断ROC)联合孵育HUVECs;利用免疫荧光技术检测HUVECs中STIM1和Orai1的蛋白表达和共定位;免疫共沉淀法检测STIM1和Orai1之间的相互作用;取2~3代HUVECs随机分为特异性的质粒转染组(sh STIM1+sh Orai1组)、空质粒组(vehicle-STIM1+vehicle-Orai1组)和未转染组(control组),将3组细胞分别加入上述4组不同药物刺激,采用荧光探针Fura-2/AM检测HUVECs中Ca^(2+)浓度的变化,NO荧光探针DAF-FM DA负载方法同步检测HUVECs中NO生成的变化。结果:STIM1和Orai1蛋白表达共定位于胞浆,与control组相比,加入Calhex 231+TPA、Ro 31-8220和Go 6976刺激后,STIM1和Orai1在胞浆中的定位均减少,且二者的相互作用均减弱;在4种不同处理因素作用下,sh STIM1+sh Orai1组细胞内Ca^(2+)浓度和NO净荧光强度均明显降低(P<0.05)。结论:STIM1与Orai1以二元复合物的形式共同调节Ca SR,并通过激活SOC和ROC介导钙内流及NO生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质相互作用分子1 钙释放激活钙通道蛋白1 钙敏感受体 一氧化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肺泡巨噬细胞Bcl-2相关抗凋亡蛋白-1表达变化及其调节糖皮质激素受体功能的研究 被引量:4
5
作者 张方 施毅 +5 位作者 辛晓峰 刘玉秀 钱桂生 罗向东 宋勇 李子玲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07年第11期1155-1158,1162,共5页
目的:在模拟大鼠肺泡巨噬细胞炎症合并糖皮质激素治疗的条件下,阐明Bcl-2相关抗凋亡蛋白-1(BAG-1)的表达变化及其对糖皮质激素受体(GR)功能的调节作用。方法:Western blot检测脂多糖(LPS)和地塞米松(Dex)作用大鼠肺泡巨噬细胞BAG-1表达... 目的:在模拟大鼠肺泡巨噬细胞炎症合并糖皮质激素治疗的条件下,阐明Bcl-2相关抗凋亡蛋白-1(BAG-1)的表达变化及其对糖皮质激素受体(GR)功能的调节作用。方法:Western blot检测脂多糖(LPS)和地塞米松(Dex)作用大鼠肺泡巨噬细胞BAG-1表达变化;免疫共沉淀法检测核蛋白中BAG-1与GR相互结合作用;相对荧光素酶法检测GR转录激活活性。结果:LPS和Dex作用后,细胞总蛋白中BAG-1 L表达增加,BAG-1 S表达无变化;核蛋白中只能检测到BAG-1 L,表达量在LPS作用24 h内逐渐增加;细胞核内BAG-1 L与GR在LPS和Dex作用后存在着相互结合,同时GR转录激活活性逐渐降低,其变化与核蛋白中BAG-1 L表达变化呈负相关。结论:LPS和Dex作用大鼠肺泡巨噬细胞BAG-1 L表达增加,与GR结合后共同转核,并抑制GR活性。该机制可能是感染条件下糖皮质激素抵抗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el-2相关凋亡蛋白-1 糖皮质激受体 免疫共沉淀 转录活性激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糖尿病心肌病患者与抗G-蛋白偶联型受体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和肾上腺素能α_1受体自身抗体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赵林双 廖玉华 +6 位作者 王敏 曹红艳 周子华 向光大 侯洁 乐岭 夏邦顺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33-135,共3页
目的 :探讨抗G 蛋白偶联型受体血管紧张素Ⅱ 1型受体 (AT1受体 )和肾上腺素能α1受体 (α1受体 )自身抗体是否与糖尿病心肌病发病有关。方法 :以合成的AT1与α1受体多肽片段为抗原 ,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技术 ,检测 196例住院及门诊体... 目的 :探讨抗G 蛋白偶联型受体血管紧张素Ⅱ 1型受体 (AT1受体 )和肾上腺素能α1受体 (α1受体 )自身抗体是否与糖尿病心肌病发病有关。方法 :以合成的AT1与α1受体多肽片段为抗原 ,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技术 ,检测 196例住院及门诊体检者血清中抗G 蛋白偶联型受体AT1和α1受体自身抗体 ,其中糖尿病心肌病患者 46例 (糖尿病心肌病组 ) ,2型糖尿病 5 2例 (糖尿病组 ) ,高血压无靶器官受损患者 5 8例 (高血压组 )及正常对照组 40例。结果 :糖尿病心肌病组抗AT1受体自体抗体阳性率和抗α1受体自身抗体阳性率 ,明显高于糖尿病组、高血压组以及正常对照组 ,有显著性差异 (P均 <0 .0 5~ 0 0 1)。结论 :免疫学机制可能参与糖尿病心肌病病理生理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心肌病 G-蛋白偶联型受体 血管紧张Ⅱ1型受体 自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脂素通过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信号转导通路下调ATP结合盒转运蛋白A1的表达 被引量:3
7
作者 康静 成蓓 姜蕾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579-582,587,共5页
目的:观察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信号通路在内脂素(visfatin)调控人单核细胞株(THP-1)源性巨噬细胞ATP结合盒转运蛋白A1(ABCA1)表达中的作用,探讨visfatin诱导泡沫细胞形成的机制和途径。方法:THP-1单核细胞诱导分化为... 目的:观察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信号通路在内脂素(visfatin)调控人单核细胞株(THP-1)源性巨噬细胞ATP结合盒转运蛋白A1(ABCA1)表达中的作用,探讨visfatin诱导泡沫细胞形成的机制和途径。方法:THP-1单核细胞诱导分化为巨噬细胞,随机分组,给予不同浓度的visfatin和PPARγ激动剂罗格列酮进行干预,分别运用油红O染色法观察细胞内脂滴形成情况,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和蛋白免疫印迹(Western blot)法检测各组细胞ABCA1及PPARγmR-NA和蛋白表达,酶荧光学法检测细胞内总胆固醇(TC)和游离胆固醇(FC)含量,TC与FC之差为胆固醇酯(CE)含量。结果:与对照组比较,visfatin干预组油红O染色显示细胞内脂滴形成增加,PPARγ及ABCA1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降低(均P<0.05),细胞内FC含量升高(P<0.05);相关分析显示,visfatin呈浓度依赖性下调PPARγ及ABCA1 mRNA和蛋白的表达。与visfatin干预组比较,罗格列酮组ABCA1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升高(均P<0.05),细胞内FC含量降低(P<0.05);相关分析显示,罗格列酮呈浓度依赖性上调ABCA1 mRNA和蛋白的表达。结论:visfatin通过PPARγ信号转导通路下调ABCA1表达,减少细胞内FC流出,从而诱导泡沫细胞形成。这可能为visfatin致动脉粥样硬化发病机制的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脂 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 ATP结合盒转运蛋白A1 泡沫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氧化低密度脂蛋白对THP-1巨噬细胞脂质蓄积、亲脂素与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表达及蛋白激酶Cα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1
8
作者 王中群 袁中华 +5 位作者 黄谙非 曾德星 赵琪 杨永宗 王佐 唐雅玲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1172-1176,共5页
目的:以THP-1巨噬细胞为研究对象,观察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对细胞内脂质蓄积、亲脂素(adi-pophilin)与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表达以及蛋白激酶Cα(PKCα)活性的影响。方法:用0、10、20、40、80 mg/L oxLDL与THP-1巨... 目的:以THP-1巨噬细胞为研究对象,观察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对细胞内脂质蓄积、亲脂素(adi-pophilin)与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表达以及蛋白激酶Cα(PKCα)活性的影响。方法:用0、10、20、40、80 mg/L oxLDL与THP-1巨噬细胞共孵育24 h,油红O染色和高效液相色谱检测细胞内脂质蓄积情况;半定量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adipophilin、PPARγ和PKCα表达的变化情况;PepTag(非放射性蛋白激酶检测法对荷脂细胞胞膜PKCα活性进行定量检测。结果:随着oxLDL浓度的增加,THP-1巨噬细胞内脂滴增加变大,胆固醇酯/总胆固醇比值升高,adipophilin、PPARγ和PKCα表达增强(与0 mg/L oxLDL处理组比较,P均<0.05),胞膜PKCα活性由(0.07±0.01)kU/L增至(0.14±0.02)kU/L(P<0.05)。结论:oxLDL可增强巨噬细胞PKCα活性,上调PKCα、PPARγ和adipophilin的表达,促进THP-1巨噬细胞中脂质的蓄积;oxLDL、PKCα、PPARγ和adipophilin之间可能存在着某种调控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低密度脂蛋白 蛋白激酶CΑ 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 亲脂 脂滴 动脉粥样硬化 THP-1巨噬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对正常人外周血单核细胞凝集素样氧化低密度脂蛋白受体-1及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剂受体蛋白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
9
作者 焦珍珍 方全 黄建凤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288-291,共4页
目的:探讨不同时间点不同浓度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oxLDL)对正常人外周血单核细胞凝集素样氧化低密度脂蛋白受体-1(LOX-1)、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剂受体(uPAR)蛋白的表达情况的影响。方法:选取正常人外周血经Ficoll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人... 目的:探讨不同时间点不同浓度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oxLDL)对正常人外周血单核细胞凝集素样氧化低密度脂蛋白受体-1(LOX-1)、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剂受体(uPAR)蛋白的表达情况的影响。方法:选取正常人外周血经Ficoll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用含20%自体血清的RPMI1640完全培养基培养,收取其帖壁的单核细胞,以免疫印迹杂交法(Western Blot)方法检测不同浓度oxLDL对正常人单核细胞干预24h,72h的uPAR、LOX-1的蛋白表达。结果:oxLDL干预正常人单核细胞24小时后,随着其浓度的增加uPAR及LOX-1蛋白表达上调,在50μg/ml时达峰,而高浓度组(100μg/ml)对两者的蛋白表达起着抑制作用。oxLDL刺激正常人单核细胞72小时后,低浓度(10μg/ml)不能有效地增加uPAR的表达,较高浓度(50μg/ml、100μg/ml)能够较有效地增加uPAR的表达。oxLDL刺激正常人单核细胞72小时后,LOX-1的表达随着浓度的增加而上调,但浓度≥50μg/ml时,其表达有所下降。结论:本研究中oxLDL不同作用时间对uPAR及LOX-1的影响不同,提示了oxLDL致炎症过程的复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低密度脂蛋白 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 凝集样氧化低密度脂蛋白受体-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GC-1β和SREBP-1c在猪脂肪细胞分化过程中的相互作用 被引量:6
10
作者 高晓娟 吉红 +3 位作者 常志光 刘月光 杨秋梅 杨公社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533-539,共7页
为研究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辅激活因子1β(PGC-1β)与SREBP-1c在猪前体脂肪细胞分化过程中的表达规律及其相互作用,分析二者功能上的联系,采用Western印迹及细胞免疫荧光技术检测PGC-1β与SREBP-1c在猪脂肪细胞分化过程中的表... 为研究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辅激活因子1β(PGC-1β)与SREBP-1c在猪前体脂肪细胞分化过程中的表达规律及其相互作用,分析二者功能上的联系,采用Western印迹及细胞免疫荧光技术检测PGC-1β与SREBP-1c在猪脂肪细胞分化过程中的表达,shRNA干扰和免疫共沉淀技术分别探讨了PGC-1β对SREBP-1c的调节作用及2种蛋白质在体内的结合活性.结果显示,PGC-1β与SREBP-1c蛋白的表达均随猪脂肪细胞分化逐渐增加,且在分化细胞的核和胞浆中均有分布.干扰PGC-1β显著下调了SREBP-1c和脂肪细胞分化标记基因C/EBPα的表达(P<0.05),同时降低了细胞内甘油三酯的积累.免疫共沉淀证明,PGC-1β与SREBP-1c蛋白在猪脂肪细胞分化过程中存在结合作用.以上结果表明,PGC-1β能够促进猪脂肪细胞分化并对SREBP-1c有调节和结合作用,推测二者的结合可能与其对脂肪细胞的分化调节机制相关,将对PGC-1β调控脂肪细胞分化的功能和机理研究提供新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辅激活因子1β(PGC-1β) 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1C 脂肪细胞 分化 相互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β-连环素互作蛋白1参与PPARγ转录活性调控及在高糖诱导系膜细胞表型转化中的作用 被引量:2
11
作者 魏毅 于家伟 +2 位作者 张钧 曾薇 冯兵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7期1542-1547,共6页
目的探讨β-连环素互作蛋白1(β-catenin-interacting protein 1,ICAT)在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eroxisome proliferator-activated receptor gamma,PPARγ)转录活性调控中的作用及在高糖诱导系膜细胞表型转化中的意义。方法将... 目的探讨β-连环素互作蛋白1(β-catenin-interacting protein 1,ICAT)在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eroxisome proliferator-activated receptor gamma,PPARγ)转录活性调控中的作用及在高糖诱导系膜细胞表型转化中的意义。方法将人肾小球系膜细胞分别用常规葡萄糖浓度(5.5 mmol/L,对照组)和高糖(30 mmol/L,高糖组)培养48 h,检测PPARγ、ICAT和β-catenin的mRNA及蛋白质表达变化。观察过表达ICAT和敲减ICAT及β-catenin对上述培养条件下系膜细胞PPARγ转录活性的影响。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和蛋白质免疫印迹技术检测不同分组中细胞表型转化标志物平滑肌动蛋白α(α-smooth muscular actin,α-SMA)表达水平。利用CCK-8试剂盒检测细胞增殖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比较,高糖培养可诱导系膜细胞表型标志蛋白α-SMA的表达上调以及系膜细胞增殖;高糖培养虽对系膜细胞PPARγ蛋白表达水平无影响(P>0.05),但可使PPARγ转录活性明显降低(P<0.01),同时,可抑制系膜细胞ICAT表达和促进β-catenin表达;过表达ICAT可部分升高高糖培养的系膜细胞PPARγ的转录活性(P<0.01);在常规糖浓度条件下,敲减ICAT可降低PPARγ的转录活性(P<0.01),敲减β-catenin表达,同样可降低PPARγ的转录活性(P<0.01);高糖培养条件下,过表达ICAT可抑制系膜细胞α-SMA的表达与细胞增殖。结论 ICAT可能是PPARγ转录活性的重要调控分子之一,并参与介导了高糖诱导系膜细胞表型转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肾病 人肾小球系膜细胞 β-连环互作蛋白1 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CE2小干扰RNA对平滑肌细胞AT1受体蛋白表达及其下游信号通路的影响 被引量:4
12
作者 龚晶婧 李荣通 +3 位作者 卢卓强 许昌声 王华军 晋学庆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354-359,共6页
目的研究ACE2 siRNA干预SD大鼠平滑肌细胞(vascular smooth muscle cells,VSMCs)后,探讨ACE2对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AngⅡtype 1 receptor,ATlR)蛋白表达、ERK1/2、STAT3蛋白磷酸化水平的影响。方法(1)用脂质体法将含有ACE2基因的质粒DN... 目的研究ACE2 siRNA干预SD大鼠平滑肌细胞(vascular smooth muscle cells,VSMCs)后,探讨ACE2对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AngⅡtype 1 receptor,ATlR)蛋白表达、ERK1/2、STAT3蛋白磷酸化水平的影响。方法(1)用脂质体法将含有ACE2基因的质粒DNA及si-ACE2转染到各对应干预组VSMCs;(2)Western blot检测各组细胞ACE2、AT1R蛋白表达水平以及p-ERK1/2、p-STAT3蛋白的磷酸化水平。结果(1)对比空白对照组、GFP组、脂质体组,si-ACE2组、AngⅡ组ACE2蛋白表达明显降低,而AT1R蛋白表达和p-ERK1/2、p-STAT3蛋白磷酸化水平明显增加(P<0.05);(2)分别对比AngⅡ组和AngⅡ+ACE2组,AngⅡ+si-ACE2组和AngⅡ+ACE2+si-ACE2相应的ACE2蛋白表达均降低,而AT1R蛋白表达、p-ERK1/2、p-STAT3蛋白磷酸化水平均增加(P<0.05)。结论ACE2 siRNA和AngⅡ均能抑制ACE2蛋白的表达,且两者对ACE2起协同抑制作用;ACE2蛋白表达的减少能上调AT1受体蛋白表达,同时提高其下游信号通路ERK1/2、STAT3蛋白磷酸化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紧张转换酶2 血管紧张 血管紧张Ⅱ1型受体蛋白表达 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1/2蛋白 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3 小干扰RN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B2受体激动剂JWH133对百草枯中毒致急性肺损伤大鼠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2
13
作者 刘振宁 韩军 +1 位作者 郑强 赵敏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2179-2184,共6页
目的:研究大麻素CB2受体激动剂JWH133对百草枯中毒致急性肺损伤大鼠的保护作用。方法:72只SD雄性大鼠随机平均分成4组。百草枯中毒组:按照20 mg/kg剂量腹腔注射;低剂量JWH133预处理组:在给予百草枯腹腔注射前1 h腹腔注射5 mg/kg JWH133... 目的:研究大麻素CB2受体激动剂JWH133对百草枯中毒致急性肺损伤大鼠的保护作用。方法:72只SD雄性大鼠随机平均分成4组。百草枯中毒组:按照20 mg/kg剂量腹腔注射;低剂量JWH133预处理组:在给予百草枯腹腔注射前1 h腹腔注射5 mg/kg JWH133;高剂量JWH133预处理组:在给予百草枯腹腔注射前1 h腹腔注射20 mg/kg JWH133;正常对照组:1 m L生理盐水腹腔注射。在注射百草枯后8 h、1 d和3 d时,收集动脉血、肺泡灌洗液和肺组织标本。采用血气分析仪测定动脉血氧分压(Pa O2),采用ELISA方法检测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IL-1β和TNF-α含量,行组织切片HE染色进行肺损伤评分,利用Western blotting方法检测肺组织中NF-κB和AP-1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百草枯中毒组大鼠的动脉血Pa O2明显下降,肺组织结构破坏,肺泡间质水肿,肺损伤指数增加,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炎性细胞因子IL-1β和TNF-α含量明显增加。JWH133预处理,尤其是高剂量JWH133可以减轻肺组织损伤程度,降低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IL-1β和TNF-α含量,减少肺组织中NF-κB和AP-1蛋白的表达。结论:应用CB2受体激动剂JWH133可以抑制百草枯中毒大鼠肺组织中NF-κB和AP-1蛋白的表达,减少炎性细胞因子IL-1β和TNF-α的分泌,减轻百草枯中毒导致的急性肺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百草枯 急性肺损伤 大麻CB2受体 核因子ΚB 激活蛋白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LR-4介导的鹅β-防御素1抗肠炎沙门菌感染的信号传导机制初探 被引量:1
14
作者 张名岳 张可心 +5 位作者 辛胜男 韩宗玺 邵昱昊 刘晓丽 刘胜旺 马得莹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1938-1948,共11页
为研究鹅β-防御素1(AvBD1)的生物学特性以及初步尝试探寻其抗肠炎沙门菌的作用机理,利用RT-PCR方法从鹅骨髓组织中扩增到鹅AvBD1基因片段,并将该基因亚克隆到原核表达载体pGEX-6p-1的EcoRⅠ和SalⅠ双酶切位点上,构建重组表达质粒pGEX-g... 为研究鹅β-防御素1(AvBD1)的生物学特性以及初步尝试探寻其抗肠炎沙门菌的作用机理,利用RT-PCR方法从鹅骨髓组织中扩增到鹅AvBD1基因片段,并将该基因亚克隆到原核表达载体pGEX-6p-1的EcoRⅠ和SalⅠ双酶切位点上,构建重组表达质粒pGEX-goose AvBD1。将重组质粒转化大肠杆菌BL21,于37℃用IPTG诱导表达,SDS-PAGE电泳表明,重组鹅AvBD1蛋白在原核高效表达(相对分子质量约31ku)。该重组蛋白经纯化后测定其体外抗菌活性与理化特性。结果显示,鹅AvBD1基因cDNA片段大小为198bp,编码65个氨基酸残基。经相似性分析发现鹅AvBD1氨基酸序列与鸵鸟AvBD1氨基酸序列相似性最高,为77.1%,而且重组鹅AvBD1蛋白具有广谱的抗菌活性,对12种细菌(包括革兰阳性菌和革兰阴性菌)均具有抑菌作用。高盐离子浓度显著降低重组鹅AvBD1蛋白的抗菌活性,且该重组蛋白的溶血活性极低。试验表明,肠炎沙门菌确实会诱导鹅AvBD1基因在鹅骨髓组织中的表达,说明鹅AvBD1起到了抗肠炎沙门菌感染的作用,而这种作用有可能与TLR4介导的信号转导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鹅β-防御1 重组蛋白 菌活性 TOLL样受体4 诱导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鹿鞭龟甲配伍滋阴补肾调节能量代谢通路的作用机制研究
15
作者 姜砚馨 王梓旭 +3 位作者 罗美 田劭丹 田昕 史圣华 《世界中医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726-731,共6页
目的:探讨鹿鞭龟甲配伍调节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AMPK)/过氧化物酶体增殖活化受体γ共激活因子-1α(PGC1α)信号通路缓解肾阴虚小鼠体力疲劳的作用机制。方法:将雄性昆明小鼠灌胃醋酸地塞米松制备肾阴虚模型,分为空白组、模型组、阳性药... 目的:探讨鹿鞭龟甲配伍调节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AMPK)/过氧化物酶体增殖活化受体γ共激活因子-1α(PGC1α)信号通路缓解肾阴虚小鼠体力疲劳的作用机制。方法:将雄性昆明小鼠灌胃醋酸地塞米松制备肾阴虚模型,分为空白组、模型组、阳性药左归丸组、鹿龟低剂量组、鹿龟高剂量组、鹿鞭组和龟甲组7组。比较各组小鼠体质量变化和负重力竭游泳时间,测定血清中乳酸(BLA)、乳酸脱氢酶(LDH)、肌酐(Cr)、肌酸激酶(CK)、环磷酸腺苷(cAMP)、环磷酸鸟苷(cGMP)含量,检测骨骼肌肌糖原含量、肌肉组织中钠钾(ATP)酶(Na^(+)-K^(+)-ATP酶)、钙镁ATP酶(Ca^(2+)-Mg^(2+)-ATP酶)活性,蛋白质印迹法(WB)检测磷酸化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p-AMPK)、AMPK、PGC1α的蛋白表达。结果:与模型组比较,各给药组体质量均明显升高,阴虚症状有所改善。各给药组力竭游泳时间增加,BLA、CK、Cr含量降低,LDH、cGMP、肌糖原含量升高,cAMP/cGMP比值下降,肌肉Na^(+)-K^(+)-ATP酶、Ca^(2+)-Mg^(2+)-ATP酶活性降低。骨骼肌组织p-AMPK/AMPK与PGC1α蛋白表达降低。结论:鹿鞭与龟甲配伍能够提高糖原储存,促进代谢废物的清除,可通过骨骼肌AMPK/PGC1α通路调节葡萄糖的转运消耗和骨骼肌抗氧化能力,有利于缓解阴虚引起的能量代谢旺盛,从而提高运动耐力,促进疲劳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鹿鞭 龟甲 肾阴虚 醋酸地塞米松 疲劳 能量代谢 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 过氧化物酶体增殖活化受体γ共激活因子-1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噻唑烷二酮类胰岛素增敏药和LOX-1对心脏成纤维细胞功能的调节作用(英文)
16
作者 陈家伟 胡长平 Jawahar L.Mehta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939-948,共10页
心脏成纤维细胞在心脏重构中起重要作用。在各种促纤维化因素(如前炎症因子、缺氧-复氧、压力超负荷、衰老)刺激下,心脏成纤维细胞增殖、迁移、激活,导致细胞基质成分的积聚、心脏肥厚和僵硬。过氧化物酶增殖体激活受体γ(PPAR-γ)的配... 心脏成纤维细胞在心脏重构中起重要作用。在各种促纤维化因素(如前炎症因子、缺氧-复氧、压力超负荷、衰老)刺激下,心脏成纤维细胞增殖、迁移、激活,导致细胞基质成分的积聚、心脏肥厚和僵硬。过氧化物酶增殖体激活受体γ(PPAR-γ)的配体,特别是噻唑烷二酮类胰岛素增敏药,在病理条件下可调节心脏成纤维细胞的功能以及心脏重构的发展,然而未发现噻唑烷二酮类胰岛素增敏药对心脏衰竭的有益作用。噻唑烷二酮类胰岛素增敏药调节心脏成纤维细胞功能和心脏重构的确切信号通路未完全阐明,现有证据提示涉及氧化应激及相关信号途径。此外,PPAR-γ和植物凝集素样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受体-1(LOX-1)在其中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成纤维细胞 噻唑烷二酮类胰岛增敏药 植物凝集样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受体-1 过氧化物酶增殖体激活受体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肿瘤坏死因子受体相关因子6泛素化位点突变载体的构建及其功能位泛素化位点的鉴定 被引量:5
17
作者 王琴 林春霖 +5 位作者 程志彬 何若凡 林鹏航 陈辉 叶建新 朱广伟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551-558,共8页
目的:预测人肿瘤坏死因子受体相关因子6(TRAF6)基因上的泛素化位点,并构建泛素化位点突变质粒,探讨突变质粒对人结直肠癌HCT116和SW480细胞中核因子κB(NF-κB)和激活蛋白1(AP-1)相对荧光素酶活性的影响。方法:采用UbPred、UbiSite和BDM... 目的:预测人肿瘤坏死因子受体相关因子6(TRAF6)基因上的泛素化位点,并构建泛素化位点突变质粒,探讨突变质粒对人结直肠癌HCT116和SW480细胞中核因子κB(NF-κB)和激活蛋白1(AP-1)相对荧光素酶活性的影响。方法:采用UbPred、UbiSite和BDM-PUB软件预测TRAF6基因的泛素化位点,采用CE Design V1.04软件设计突变引物,采用突变试剂盒进行定点突变,采用PCR法扩增获得突变后的目的片段,扩增产物经Dpnl酶消化,去除甲基化模板质粒,消化产物在ExnaseⅡ催化作用下发生同源重组获得重组质粒;将重组质粒转化至DH5α大肠杆菌感受态细胞,对重组质粒进行DNA测序。采用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系统检测转染突变质粒后HCT116和SW480细胞中NF-κB和AP-1相对荧光素酶活性。结果:经过DNA测序,泛素化突变位点已经成功突变,泛素化突变质粒构建成功。与TRAF6野生型基因比较,转染第124、319和331位突变质粒后,结直肠癌HCT116和SW480细胞中NF-κB和AP-1相对荧光素酶活性降低(P<0.05或P<0.01),其中转染第124位突变质粒后,结直肠癌HCT116和SW480细胞中NF-κB和AP-1相对荧光素酶活性降低最明显(P<0.01)。结论:成功构建人TRAF6基因的泛素化突变质粒,TRAF6的第124位氨基酸是其最重要的泛素化位点,可能影响下游信号通路中NF-κB和AP-1的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坏死因子受体相关因子6 突变质粒构建 荧光酶报告系统 核因子κB 激活蛋白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藜芦醇对小鼠3T3-L1细胞增殖与分化的影响及其机制 被引量:20
18
作者 陈思凡 肖新才 +2 位作者 孙延双 郑琳 冯翔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08-111,共4页
目的探讨白藜芦醇(resveratrol,Res)对小鼠3T3-L1细胞增殖、分化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培养3T3-L1前脂肪细胞,添加不同剂量的白藜芦醇,用WST-1法检测细胞的增殖;用油红O染色后以染色比色法分析脂肪细胞的分化程度;采用RealtimePCR技术检... 目的探讨白藜芦醇(resveratrol,Res)对小鼠3T3-L1细胞增殖、分化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培养3T3-L1前脂肪细胞,添加不同剂量的白藜芦醇,用WST-1法检测细胞的增殖;用油红O染色后以染色比色法分析脂肪细胞的分化程度;采用RealtimePCR技术检测各组脂联素和瘦素的mRNA表达;采用Westernblot技术检测相关位点,包括沉默信息调节因子1(silent information regulator 1,Sirt1)、过氧化物酶增殖物激活受体γ(peroxisome proliferator activated re-ceptor γ,PPARγ)、CCAAT/增强子结合蛋白α(CCTT Aenhan-cerbinding proteinα,C/EBPα)的蛋白质表达。结果Res明显抑制3T3-L1前脂肪细胞增殖,且呈一定的时间-剂量依赖关系;与对照组比较,Res组脂联素和瘦素的mRNA表达水平下降(P<0.01),Res抑制3T3-L1前脂肪细胞向成熟脂肪细胞分化;添加Res导致脂肪细胞中Sirt1蛋白表达水平上升,PPARγ和C/EBPα蛋白表达水平下降。结论白藜芦醇能抑制3T3-L1前脂肪细胞增殖和分化,其机制可能是通过增加Sirt1表达,抑制脂肪细胞分化相关蛋白PPARγ、C/EBPα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藜芦醇 脂肪细胞 脂联 沉默信息调节因子1 过氧化物酶增殖物激活受体Γ CCAAT/增强子结合蛋白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抑制TAK1可加重甲苯二异氰酸酯诱导的哮喘小鼠气道炎症
19
作者 杨淑銮 赵文驱 +6 位作者 彭显如 蓝紫涵 黄俊文 韩慧珊 陈颖 蔡绍曦 赵海金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81-189,共9页
目的探讨转化生长因子β激活激酶1(TAK1)对甲苯二异氰酸酯(TDI)哮喘小鼠气道炎症的影响。方法建立TDI哮喘小鼠模型,为探讨TAK1在TDI哮喘模型中的作用,将32只小鼠随机分为4组(8只/组):AOO组,AOO+5Z-7-Oxozeaenol组,TDI组,TDI+5Z-7-Oxozea... 目的探讨转化生长因子β激活激酶1(TAK1)对甲苯二异氰酸酯(TDI)哮喘小鼠气道炎症的影响。方法建立TDI哮喘小鼠模型,为探讨TAK1在TDI哮喘模型中的作用,将32只小鼠随机分为4组(8只/组):AOO组,AOO+5Z-7-Oxozeaenol组,TDI组,TDI+5Z-7-Oxozeaenol组;为进一步探讨RIPK1在体内模型的作用,将另外32只小鼠随机分为4组(8只/组):AOO组,TDI组,TDI+5Z-7-Oxozeaenol组,TDI+5Z-7-Oxozeaenol+Necrostatin-1组。每次激发前使用TAK1抑制剂(5Z-7-Oxozeaenol,5 mg/kg)和/或RIPK1抑制剂(Necrostatin-1,5 mg/kg)。检测各组小鼠气道反应性、气道炎症及气道重塑等指标。体外实验:配制TDI-人血清白蛋白(TDI-HSA)复合物联合TAK1抑制剂处理小鼠单核巨噬细胞(RAW264.7),通过CCK8检测各组细胞活力,通过Westernblot检测各组TAK1、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及受体相互作用丝/苏氨酸蛋白酶1(RIPK1)相关信号通路分子表达情况;使用RIPK1抑制剂进一步评估对细胞活力及TDI哮喘模型的影响。结果与单独TDI致敏激发哮喘小鼠相比,TAK1抑制剂加重了小鼠气道炎症、气道高反应性及气道重塑(P<0.05)。抑制TAK1降低了RAW264.7细胞活力,与TDI-HSA共同处理进一步降低(P<0.05)。抑制TAK1降低了TDI-HSA诱导的TAK1磷酸化水平及MAPK信号通路的活化(P<0.05)。TAK1抑制剂与TDI-HSA共同处理后,RIPK1磷酸化水平升高,同时Caspase 8持续活化(P<0.05);使用RIPK1抑制剂可以恢复TAK1抑制剂与TDI-HSA共同处理引起的细胞活力的减低(P<0.05)。体内RIPK1抑制剂亦可以减轻TAK1抑制剂对TDI哮喘小鼠气道炎症的加重(P<0.05)。结论抑制TAK1可能通过增加RIPK1的活性,引起Caspase 8的持续活化而增加巨噬细胞的死亡,参与促进TDI诱导的哮喘小鼠气道炎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苯二异氰酸酯 哮喘 转化生长因子β激活激酶1 受体相互作用丝/苏氨酸蛋白酶1 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柠檬苦素调节RIP1/RIP3/MLKL信号通路对心肌梗死大鼠心肌细胞坏死性凋亡的影响
20
作者 田晰晰 吴剑飞 +2 位作者 韩思梁 张伊超 马竞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2025年第8期1096-1102,共7页
目的:探究柠檬苦素(limonin,LIM)调节受体相互作用蛋白激酶-1(receptor-interacting protein 1,RIP1)/受体相互作用蛋白激酶-3(receptor-interacting protein 3,RIP3)/混合谱系激酶结构域样蛋白(mixed-lineage kinase domain-like prote... 目的:探究柠檬苦素(limonin,LIM)调节受体相互作用蛋白激酶-1(receptor-interacting protein 1,RIP1)/受体相互作用蛋白激酶-3(receptor-interacting protein 3,RIP3)/混合谱系激酶结构域样蛋白(mixed-lineage kinase domain-like protein,MLKL)信号通路对心肌梗死(myocardial infarction,MI)大鼠心肌细胞坏死性凋亡的影响。方法:将60只SD大鼠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5组(每组n=12):假手术组(Sham组)、MI模型组(Model组)、低剂量LIM组(LIM-L组,25 mg/kg LIM)、高剂量LIM组(LIM-H组,50 mg/kg LIM)和LIM高剂量+Nec-1组(LIM-H+Nec-1组,50 mg/kg LIM+0.6 mg/kg Nec-1)。通过结扎大鼠心脏冠脉的方式构建大鼠MI模型。测定大鼠心功能变化。伊红-苏木精染色(hematoxylin-eosin staining,HE)观察大鼠心肌组织病理学变化。2,3,5-三苯基氯化四氮唑(2,3,5-triphenyltetrazolium chloride,TTC)-伊文斯蓝(evans blue,EB)法检测大鼠心肌梗死面积。末端标记法(terminal-deoxynucleoitidyl transferase mediated nick end labeling,TUNEL)检测大鼠心肌细胞坏死性凋亡情况。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 time fluorescence quantitative PCR,RT-qPCR)、Western blot实验检测大鼠心肌组织RIP1/RIP3/MLKL信号通路相关mRNA与蛋白的表达及凋亡相关蛋白表达。结果:Model组大鼠较Sham组左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左室收缩压(left ventricular systolic pressure,LVSP)、心肌组织B淋巴细胞瘤-2(B-cell lymphoma-2,Bcl-2)表达降低(P均<0.001),左室收缩末期容积(left ventricular end-systolic volume,LVESV)、左室舒张末压(left ventricular end-diastolic pressure,LVEDP)、左室舒张末期容积(left ventricular end-diastolic volume,LVEDV)、心肌梗死面积、细胞凋亡率、心肌组织RIP1、RIP3、MLKL mRNA和蛋白水平、Bcl-2相关X蛋白(Bcl-2 associated X protein,Bax)、胱天蛋白酶3(cysteinyl aspartate-specific proteinase 3,Caspase3)蛋白表达均明显升高(均P<0.001),HE病理切片显示大鼠心肌细胞肿大、排列紊乱,出现坏死和大量炎性细胞浸润。与Model组相比,LIM-H组大鼠相应指标变化与上述相反(RIP1 mRNA:P=0.002,RIP3 mRNA:P=0.008,其余指标P均<0.001),大鼠心肌组织病理学损伤和炎性细胞浸润减轻。Nec-1促进了LIM对MI大鼠心肌细胞坏死性凋亡的减轻作用。结论:LIM可能通过下调RIP1/RIP3/MLKL信号通路减轻MI大鼠心肌细胞坏死性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柠檬苦 受体相互作用蛋白激酶-1/受体相互作用蛋白激酶-3/混合谱系激酶结构域样蛋白信号通路 心肌梗死 坏死性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