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型输水明渠清淤系统抗浮稳定性分析
1
作者 陈建 刘琴琴 张会杰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31-36,共6页
针对南水北调工程输水明渠不能停水清淤且在清淤过程中不能影响其输水水质的特殊要求,拟设计一套可以在动水环境下稳定工作的新型清淤系统。通过对水上、水下整体清淤系统进行受力分析计算与模型试验,分析了该清淤系统的水力特性,验证... 针对南水北调工程输水明渠不能停水清淤且在清淤过程中不能影响其输水水质的特殊要求,拟设计一套可以在动水环境下稳定工作的新型清淤系统。通过对水上、水下整体清淤系统进行受力分析计算与模型试验,分析了该清淤系统的水力特性,验证了其在动水环境下的稳定性。结果表明:当选用200 mm×200 mm×8 mm×12 mm的H型钢作为水下系统连接各清淤仓单元的连接桁架时,整体系统自重(67557.8 N)大于系统整体所受的浮力(50558.4 N);在清淤系统两侧安装工艺真空吸盘可以使清淤系统的抗浮稳定安全系数由1.13提高到1.80;水流对清淤系统的作用力,满足整体清淤仓在水动力环境中的稳定性要求。研究成果可以为动水清淤、穿河、渠等挡水建筑物的抗浮稳定性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淤系统 抗浮稳定性 动水环境 水力特性 大型输水明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富水环境下盾构隧道最小覆盖层厚度设计与计算方法综述 被引量:4
2
作者 刘汉龙 姜佳奇 +7 位作者 刘智成 仉文岗 孙伟鑫 杨文钰 刘冒佚 吴岱峰 储亮 张涛 《隧道建设(中英文)》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127-1144,I0005-I0022,共36页
覆盖层厚度设计是建设水下盾构隧道的关键环节之一。覆盖层厚度过小,围岩在施工扰动下易发生失稳,引起塌方、突水等灾害;覆盖层厚度过大,则会对工程预算与工期提出更高的要求。通过文献调研,结合已有实际水下盾构隧道工程案例,对现有合... 覆盖层厚度设计是建设水下盾构隧道的关键环节之一。覆盖层厚度过小,围岩在施工扰动下易发生失稳,引起塌方、突水等灾害;覆盖层厚度过大,则会对工程预算与工期提出更高的要求。通过文献调研,结合已有实际水下盾构隧道工程案例,对现有合理覆盖层厚度设计和计算方法进行研究与总结。得出:1)水下盾构隧道设计方法主要分为理论分析法和数值模拟法;2)根据隧道结构稳定分析侧重点不同,理论分析法可分为考虑抗浮稳定性设计方法和考虑掌子面稳定性设计方法;3)现阶段水下盾构隧道合理覆盖层厚度的设计方法多基于数值模拟和理论分析,对实际工程工况进行一定程度的简化,且未能全面考虑复杂建(构)筑物环境、施工工艺以及隧道自身结构特性的影响,覆盖层厚度的研究深度和设计方法的适用性仍需进一步提高;4)目前,富水环境下盾构隧道最小覆盖层厚度的研究内容已较为丰富,但与实际工程的结合较为困难。未来的研究应进一步考虑施工的经济性、施工流程、复杂环境条件、结构寿命及智慧建造平台等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下盾构隧道 合理覆盖层厚度 抗浮稳定性 掌子面稳定性 设计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肋形溢流坝与挑流水垫塘研究
3
作者 崔广涛 杨敏 《水利水电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9期32-35,共4页
以某260m高坝的30000m3/s大泄量挑流水垫塘工程为背景,采用1∶100水工模型,使用肋形溢流坝概念研究表、中、底孔消能工的合理形式和配置,大大减轻了挑流水垫塘的负荷,从而充分发挥水垫塘消能和调整流态的作用.同时,采用各种测试手段和... 以某260m高坝的30000m3/s大泄量挑流水垫塘工程为背景,采用1∶100水工模型,使用肋形溢流坝概念研究表、中、底孔消能工的合理形式和配置,大大减轻了挑流水垫塘的负荷,从而充分发挥水垫塘消能和调整流态的作用.同时,采用各种测试手段和方法弄清了挑流水垫塘的工作机理和底板稳定因素,从而提出了底板设计建议以及优化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肋形溢流坝 挑流水垫塘 塘底板 脉动上举力 抗浮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