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78篇文章
< 1 2 3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饲料中维生素C不同添加水平对三角鲂仔稚鱼生长性能及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1
作者 王旭 王冬雪 +2 位作者 罗永成 李娟 秦文杰 《饲料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80-84,共5页
试验旨在探究饲料中维生素C (VC)不同添加水平对三角鲂仔稚鱼生长性能及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试验选取体质健壮、无病害、初重为(6.0±1.5) g的三角鲂仔稚鱼300尾,随机分为5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20尾鱼。对照组饲喂基础饲料,C1组... 试验旨在探究饲料中维生素C (VC)不同添加水平对三角鲂仔稚鱼生长性能及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试验选取体质健壮、无病害、初重为(6.0±1.5) g的三角鲂仔稚鱼300尾,随机分为5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20尾鱼。对照组饲喂基础饲料,C1组、C2组、C3组、C4组分别在基础饲料中添加200、400、800、1 600 mg/kg VC磷酸酯镁。预试期10 d,正式试验期50 d。结果显示,各试验组成活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C2组、C3组、C4组显著高于C1组(P<0.05)。各试验组鱼体VC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C3组和C4组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各试验组肝胰脏和肌肉中的过氧化氢酶(CAT)、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谷胱甘肽(GSH)活性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丙二醛(MDA)含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C3组MDA含量最低。C2组、C3组、C4组肝胰脏和肌肉中的碱性磷酸酶(AKP)、酸性磷酸酶(ACP)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由回归方程计算可知,当饲料中VC添加水平分别为1 228.50、721.67、1 033.33 mg/kg时,T-SOD、CAT活性达到最大值,MDA含量达到最小值。研究表明,通过回归分析并结合各组成活率,建议三角鲂仔稚鱼饲料中VC适宜添加水平为678~1 456 mg/k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角鲂仔稚鱼 维生素C 生长性能 抗氧化酶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微量元素叶面肥对大葱幼苗生长及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2
作者 岳丽昕 王清华 +2 位作者 刘泽洲 孔素萍 高莉敏 《中国蔬菜》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01-110,共10页
以章丘大葱为试材,采用穴盘基质育苗,以喷施清水为对照(CK),设置钙、锌、硼、镁单一元素及多种元素肥料共14个处理(T1~T14),探究不同中微量元素叶面肥喷施对大葱幼苗农艺性状、生物量、根系活力、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并通过隶属函数法... 以章丘大葱为试材,采用穴盘基质育苗,以喷施清水为对照(CK),设置钙、锌、硼、镁单一元素及多种元素肥料共14个处理(T1~T14),探究不同中微量元素叶面肥喷施对大葱幼苗农艺性状、生物量、根系活力、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并通过隶属函数法对不同叶面肥的施用效果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叶面喷施不同中微量元素肥可不同程度提高大葱幼苗的株高、假茎长、假茎粗、叶片长、叶扁宽、单株质量,其中以T12处理(钙镁硼元素水溶肥料250倍液)效果最佳,该处理上述指标较CK分别增加了26.21%、39.45%、25.46%、23.29%、40.43%、81.61%。此外,适宜浓度的中微量元素肥可显著提高大葱幼苗的根系活力,增强SOD、POD、CAT等抗氧化酶活性,降低MDA含量。研究结果可为叶面肥在大葱高质量种苗生产中的科学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葱幼苗 中微量元素 叶面肥 生长 抗氧化酶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遮荫对商薯19光合特性、抗氧化酶活性及淀粉理化性质的影响
3
作者 冉腾飞 李永鹏 +2 位作者 杨玉权 潘述恒 田山君 《山东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59-69,共11页
本试验以淀粉型甘薯商薯19为材料,在薯蔓并长期使用遮阳网遮光,以自然光照条件为对照(CK),研究生育中后期全程遮荫(全遮荫处理)、遮荫后复光(复光处理)对商薯19光合特性、抗氧化酶活性、淀粉理化性质及干物质积累等的影响。结果表明,T3... 本试验以淀粉型甘薯商薯19为材料,在薯蔓并长期使用遮阳网遮光,以自然光照条件为对照(CK),研究生育中后期全程遮荫(全遮荫处理)、遮荫后复光(复光处理)对商薯19光合特性、抗氧化酶活性、淀粉理化性质及干物质积累等的影响。结果表明,T3时期(栽种秧苗后约130 d),全遮荫和复光处理甘薯单株叶片数均多于CK,且全遮荫处理与CK差异显著;全遮荫处理甘薯单株叶面积显著高于CK,复光处理显著低于CK;其余植株性状指标各处理间差异不显著。T2时期(栽种秧苗后约90 d),全遮荫和复光处理甘薯叶片SPAD/比叶重值均极显著低于CK;T3时期略低于CK,但差异不显著。T3时期,全遮荫和复光处理甘薯叶片净光合速率(Pn)、胞间二氧化碳浓度(Ci)和蒸腾速率(Tr)均极显著低于CK。T2、T3时期,全遮荫和复光处理甘薯叶片最大荧光(Fm)、最小荧光(Fo)均高于CK,而非光化学猝灭系数(NPQ)在T2时期极显著低于CK,在T3时期则极显著高于CK。全遮荫处理叶片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在T2、T3时期均极显著高于CK,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在T3时期极显著高于CK。遮荫处理甘薯块根淀粉颗粒表面粗糙,出现明显磨损和棱角,平均粒径变小。遮荫处理增加块根淀粉透光率和析水率,降低淀粉硬度、内聚性、弹性和胶粘性。该结论可为寡日照地区的甘薯生产和加工提供一定数据支持和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商薯19 遮荫 光合特性 淀粉理化性质 干物质积累 荧光特性 抗氧化酶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施用茄果类蔬菜秸秆对毛桃幼苗生物量、光合色素含量和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4
作者 刘琴 孙国超 +4 位作者 聂晓霞 陈松 胡容平 林立金 范中菡 《中南农业科技》 2025年第4期37-40,共4页
为研究蔬菜秸秆对果树生长的影响,以毛桃幼苗为材料,研究茄果类蔬菜(茄子、番茄、马铃薯和辣椒)秸秆对毛桃幼苗生物量、光合色素含量和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茄子秸秆提高了毛桃幼苗生物量、光合色素含量和抗氧化酶活性,其... 为研究蔬菜秸秆对果树生长的影响,以毛桃幼苗为材料,研究茄果类蔬菜(茄子、番茄、马铃薯和辣椒)秸秆对毛桃幼苗生物量、光合色素含量和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茄子秸秆提高了毛桃幼苗生物量、光合色素含量和抗氧化酶活性,其中,茎杆生物量和叶片生物量较对照分别提高了15.93%和17.57%,叶绿素a含量、叶绿素b含量、叶绿素总量和类胡萝卜素含量较对照分别提高了9.15%、7.10%、8.63%和10.32%,过氧化物酶、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氢酶和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活性较对照分别提高了18.12%、5.41%、7.83%和13.99%。施用番茄、马铃薯和辣椒秸秆对毛桃幼苗生物量、光合色素含量和抗氧化酶活性没有显著影响或有降低作用。相关性分析表明,毛桃幼苗生物量、光合色素含量和抗氧化酶活性均呈极显著正相关。因此,施用茄子秸秆能促进毛桃幼苗生长,而施用番茄、马铃薯和辣椒秸秆对毛桃幼苗生长影响不显著或有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茄果类蔬菜秸秆 毛桃幼苗 生物量 光合色素含量 抗氧化酶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温处理对赤瓟种子抗氧化酶活性及生长生理特性的影响
5
作者 阿思汗 萨日娜 敖恩宝力格 《中南农业科技》 2025年第6期23-26,共4页
为明确低温处理对赤瓟(Thladiantha dubia Bunge)种子抗氧化酶活性及生长生理特性的影响,以赤瓟种子在2、5、10℃和室温条件下保存30 d后进行纸培,测试低温处理对赤瓟种子抗氧化酶活性、发芽率、发芽势、成苗率和幼苗株高以及雌雄株比... 为明确低温处理对赤瓟(Thladiantha dubia Bunge)种子抗氧化酶活性及生长生理特性的影响,以赤瓟种子在2、5、10℃和室温条件下保存30 d后进行纸培,测试低温处理对赤瓟种子抗氧化酶活性、发芽率、发芽势、成苗率和幼苗株高以及雌雄株比值的影响。结果表明,低温处理能对赤瓟种子的SOD、GSH-Px和CAT活性产生保护作用,5℃条件下保存30 d的赤瓟种子SOD和GSH-Px活性分别比室温条件下保存的种子高46.6%和16.5%,10℃条件下保存30 d的赤瓟种子CAT活性比室温条件下保存的种子高112.0%;低温处理对赤瓟种子的生理生长有促进作用,在2℃和5℃条件下保存30 d的赤瓟种子发芽率、发芽势、成苗率和幼苗株高均高于常温条件下的水平;低温处理种子对赤瓟成苗雌雄株比值也有影响,室温条件下保存的赤瓟种子成株后雌株比例为35.0%,而10℃条件下保存30 d的种子成株后雌株比例为51.5%,雌雄株比值接近1∶1。这为赤爮的种植和栽培工作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赤瓟(Thladiantha dubia Bunge)种子 低温处理 抗氧化酶活性 生长生理特性 雌雄株比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源DCPTA对低温及恢复常温处理下番茄幼苗叶绿素荧光特性和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6
作者 曹振 洪兆磊 《安徽农业科学》 2025年第13期24-27,31,共5页
为探讨外源物质DCPTA[2-(3,4-二氯苯氧基)三乙胺]对番茄幼苗在低温及恢复常温下叶绿素荧光特性和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以L-403番茄为材料,于4叶1心时对其幼苗分别喷施0、10、30、50 mg/L的DCPTA,并进行5(L)/5(D)℃低温处理,处理2 d后再... 为探讨外源物质DCPTA[2-(3,4-二氯苯氧基)三乙胺]对番茄幼苗在低温及恢复常温下叶绿素荧光特性和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以L-403番茄为材料,于4叶1心时对其幼苗分别喷施0、10、30、50 mg/L的DCPTA,并进行5(L)/5(D)℃低温处理,处理2 d后再恢复至25(L)/18(D)℃常温处理,分别测定低温处理第2天及恢复常温第2天幼苗的叶绿素含量、光化学量子产率(ΦPSⅡ)、最大光化学效率(F_(v)/F_(m))以及SOD、POD、CAT等活性。结果发现,喷施10、30、50 mg/L的DCPTA对低温下幼苗叶绿素含量、ΦPSⅡ、CAT活性影响不显著,而10和50 mg/L DCPTA显著提高了幼苗叶片的F_(v)/F_(m)和SOD活性,30和50 mg/L DCPTA显著抑制幼苗POD活性;恢复常温后,10 mg/L DCPTA显著提高了幼苗的POD活性。研究认为,10 mg/L DCPTA可以提高低温下番茄幼苗的F_(v)/F_(m)和SOD活性,以及恢复常温后幼苗的POD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CPTA 番茄 低温 叶绿素荧光特性 抗氧化酶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质对苜蓿芽苗菜生理特性和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1
7
作者 刘乃森 刘福霞 +1 位作者 郭靖宇 王许淇 《湖北农业科学》 2024年第7期87-91,共5页
研究了不同光质[红光、蓝光、红蓝混合光、白光(CK)]对苜蓿芽苗菜生理特性及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红光可显著提高可溶性糖含量,蓝光和红蓝混合光则降低了可溶性糖含量;蓝光处理的可溶性蛋白质含量、根系活力、过氧化物酶(POD)... 研究了不同光质[红光、蓝光、红蓝混合光、白光(CK)]对苜蓿芽苗菜生理特性及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红光可显著提高可溶性糖含量,蓝光和红蓝混合光则降低了可溶性糖含量;蓝光处理的可溶性蛋白质含量、根系活力、过氧化物酶(POD)活性显著高于其他光质处理;红蓝混合光处理的维生素C含量和叶绿素含量最高,且叶绿素含量与百株鲜重的拟合方程的决定系数(R2)为0.930 9;不同光质处理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之间无显著差异。红蓝混合光处理的百株维生素C含量和百株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均较高,红蓝混合光是苜蓿芽苗菜生产中较好的补光光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质 苜蓿芽苗菜 生理特性 抗氧化酶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配比复合基质对四季豆秧苗素质和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8
作者 傅鸿妃 郭赛赛 郑积荣 《上海农业学报》 2024年第4期31-36,共6页
为有效解决茄果类蔬菜残体处理问题,以茄果类蔬菜残体为原料,以鸡粪、发酵菌剂为添加物,研究不同配比发酵残体与商品育苗基质配成的复合基质对四季豆种子萌发、秧苗素质、叶片SPAD值及SOD、POD和CAT等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与... 为有效解决茄果类蔬菜残体处理问题,以茄果类蔬菜残体为原料,以鸡粪、发酵菌剂为添加物,研究不同配比发酵残体与商品育苗基质配成的复合基质对四季豆种子萌发、秧苗素质、叶片SPAD值及SOD、POD和CAT等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复合基质中加入1∕4无添加物完成发酵的茄果类蔬菜残体,四季豆秧苗的真叶SPAD值、根系长度和根系表面积分别增加30.74%、31.09%和43.15%(P<0.05),SOD、POD和CAT等抗氧化物酶活性分别提高5.74%、6.07%和4.77%(P<0.05);复合基质中加入1∕4添加了鸡粪完成发酵的茄果类蔬菜残体,四季豆秧苗真叶SPAD值、SOD和POD等抗氧化酶活性分别提高27.26%、2.04%和2.18%(P<0.05);复合基质中加入1∕4添加了鸡粪和发酵菌剂完成发酵的茄果类蔬菜残体,四季豆秧苗SOD、POD和CAT等抗氧化物酶活性分别提高4.10%、4.23%和4.39%(P<0.05)。因此,复合基质中加入1∕4无添加物完成发酵的茄果类蔬菜残体,适用于四季豆育苗;复合基质中加入1∕4添加了鸡粪、或者添加了鸡粪和发酵菌剂完成发酵的茄果类蔬菜残体,也可用于四季豆育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茄果类蔬菜残体 复合基质 四季豆 秧苗素质 抗氧化酶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孕穗期渍水对小麦花后根系形态、抗氧化酶活性及籽粒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3
9
作者 侯君佑 单雅敬 +7 位作者 孙彩勇 王孟昌 耿兵婕 盖盼盼 马尚宇 黄正来 张文静 樊永惠 《江苏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85-393,共9页
为明确孕穗期土壤渍水对花后不同土层小麦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本研究以扬麦18和烟农19为供试品种,采用管栽方式,在小麦孕穗期进行渍水5 d、10 d和15 d处理,以无渍水处理为对照(CK),分析孕穗期不同渍水持续时间对花后不同土层小麦根系... 为明确孕穗期土壤渍水对花后不同土层小麦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本研究以扬麦18和烟农19为供试品种,采用管栽方式,在小麦孕穗期进行渍水5 d、10 d和15 d处理,以无渍水处理为对照(CK),分析孕穗期不同渍水持续时间对花后不同土层小麦根系形态、抗氧化酶活性和产量及构成要素的影响。结果表明:孕穗期渍水能显著影响小麦花后根系形态、抗氧化酶活性和产量。随孕穗期渍水持续时间的延长,花后6 d和18 d,不同土层小麦根系累计根长、累计根表面积、累计根体积及根平均直径均呈减少趋势;各渍水持续时间处理下,根系累计根长、累计根表面积、累计根体积、根平均直径与CK的相对值变化不大。随孕穗期渍水持续时间的延长,花后18 d不同土层根系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都呈减少趋势,而丙二醛(MDA)含量呈增加趋势;小麦成熟期茎叶的干物质分配指数呈增加趋势,而籽粒的干物质分配指数呈减少趋势。孕穗期渍水通过影响穗粒数及千粒质量使籽粒产量降低。花后18 d 20.1~60.0 cm土层的累计根长、累计根表面积、累计根体积及根系SOD活性、POD活性、MDA含量及产量之间的相关性极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小麦 渍水 根系形态 抗氧化酶活性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遮阴程度对小麦旗叶内源激素含量、抗氧化酶活性及光合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1
10
作者 张永强 雷钧杰 +3 位作者 陈传信 徐其江 聂石辉 段留生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334-1341,共8页
为探究不同遮阴程度下小麦旗叶内源激素含量、抗氧化酶活性变化规律及其光合参数相关关系,于2019-2020年,采用不同透光率的黑色遮阳网模拟果树不同程度遮阴,在大田条件下,设置了拔节期遮阴10%+抽穗期遮阴25%(S1)、拔节期遮阴20%+抽穗期... 为探究不同遮阴程度下小麦旗叶内源激素含量、抗氧化酶活性变化规律及其光合参数相关关系,于2019-2020年,采用不同透光率的黑色遮阳网模拟果树不同程度遮阴,在大田条件下,设置了拔节期遮阴10%+抽穗期遮阴25%(S1)、拔节期遮阴20%+抽穗期遮阴50%(S2)、拔节期遮阴30%+抽穗期遮阴75%(S3)和自然光对照(S0)4个不同程度遮阴处理,分析了遮阴程度对小麦旗叶内源激素含量、酶活性、光合特性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遮阴程度的增加,小麦旗叶内源激素Zt、IAA和GA_(3)含量呈先降后升趋势,均以S1处理最低,而ABA含量呈先升后降趋势,以S1处理最高;POD、APX活性呈先升后降趋势,且均以S2处理最高;CAT和GR活性则呈先降后升趋势,且均以S3处理最高;SOD活性以S2处理最大,S3处理次之,S1最小。小麦旗叶P_(n)、G_(s)和T_(r)随着遮阴程度的增加均逐渐降低,而C_(i)呈增大趋势。与S0处理相比,旗叶RuBPCase活性在S1和S2处理下降低,S3处理下明显升高;遮阴提高了旗叶PEPCase的活性,以S2处理最高。S0处理下籽粒产量最高(8467.70 kg·hm^(-2)),S1、S2和S3处理的产量较S0处理分别降低26.56%、52.22%和69.13%。综合来看,在南疆麦区果树对下层小麦遮阴程度未达到或达到S1时可以种植小麦,遮阴程度达到S2时勉强可以种植小麦,遮阴程度达到S3时不建议种植小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遮阴程度 小麦 内源激素 抗氧化酶活性 光合特性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氯胁迫下水凝胶用量对烟苗生长发育和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1
11
作者 高子婷 罗菲 +6 位作者 杨建新 刘玲玲 刘新源 夏茂林 李俊营 许跃奇 姬小明 《山东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80-85,共6页
为缓解氯胁迫对烟苗生长发育的不利影响,本试验以水凝胶为材料,设置5个处理即CK(不施KCl和水凝胶)、CK1(1.15 g KCl/盆+0 g水凝胶)、T1(1.15 g KCl/盆+1 g水凝胶/盆)、T2(1.15 g KCl/盆+3 g水凝胶/盆)和T3(1.15 g KCl/盆+5 g水凝胶/盆)... 为缓解氯胁迫对烟苗生长发育的不利影响,本试验以水凝胶为材料,设置5个处理即CK(不施KCl和水凝胶)、CK1(1.15 g KCl/盆+0 g水凝胶)、T1(1.15 g KCl/盆+1 g水凝胶/盆)、T2(1.15 g KCl/盆+3 g水凝胶/盆)和T3(1.15 g KCl/盆+5 g水凝胶/盆),研究氯胁迫下施用水凝胶对烟苗生长发育、抗氧化系统和常规化学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水凝胶用量增加,烟苗氯含量呈下降趋势,T2、T3处理烟苗氯含量较CK1分别降低21.35%和30.62%;T2处理烟苗地上部地下部鲜重、地上部地下部干重较CK1分别提高16.90%、20.29%、20.00%和30.93%,T3处理烟苗地上部地下部鲜重、地上部地下部干重较CK1分别提高27.70%、22.46%、30.77%和37.11%;T2、T3处理烟苗光合速率较CK1分别提高29.23%、41.78%;T2处理烟苗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以及丙二醛(MDA)含量较CK1分别降低19.30%、22.11%、12.98%和13.25%,T3处理烟苗CAT、POD、SOD活性以及MDA含量较CK1分别降低19.91%、21.59%、21.13%和20.33%;T2、T3处理有效提高氯胁迫下烟苗烟碱、总糖、还原糖含量和钾氯比。综上可见,施用水凝胶可有效缓解氯胁迫对烟苗的不利影响,促进烟苗生长发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凝胶 氯胁迫 烟苗 生长发育 抗氧化酶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胡杨异形叶渗透调节物质及抗氧化酶活性对地下水埋深梯度的响应 被引量:1
12
作者 王雨晴 周守航 +2 位作者 马富龙 王海珍 韩路 《植物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21-231,共11页
以塔里木荒漠区建群种胡杨(Populus euphratica Oliv.)为实验材料,研究3种典型异形叶的渗透调节物质和抗氧化酶活性沿地下水埋深(GWD)梯度的变化规律及适应干旱胁迫的策略。结果显示:(1)随GWD的增加,3种异形叶的相对含水量、叶水势、可... 以塔里木荒漠区建群种胡杨(Populus euphratica Oliv.)为实验材料,研究3种典型异形叶的渗透调节物质和抗氧化酶活性沿地下水埋深(GWD)梯度的变化规律及适应干旱胁迫的策略。结果显示:(1)随GWD的增加,3种异形叶的相对含水量、叶水势、可溶性蛋白质(SP)含量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呈降低趋势,水分饱和亏缺、游离脯氨酸(Pro)含量、可溶性糖(SS)含量和丙二醛(MDA)含量呈增加趋势,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始终保持较高活性且较稳定。(2)条形叶Pro、SS含量与GWD呈极显著正相关,卵形叶SS、SP含量与GWD呈显著正相关,锯齿阔卵形叶SS含量与GWD呈极显著正相关。(3)条形叶主要以Pro和SS协同维持细胞渗透势以应对水分胁迫,卵形叶以增强渗透调节能力(SP、Pro、SS)来提高其抗旱性,锯齿阔卵形叶则以SS、Pro维持细胞膨压,并通过POD、SOD清除活性氧(ROS)协同适应干旱的荒漠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胡杨异形叶 地下水埋深 渗透调节物质 抗氧化酶活性 水力限制 叶形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温度和盐度胁迫对罗氏沼虾热休克蛋白基因表达及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1
13
作者 何薄 戴习林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2843-2853,共11页
【目的】探究急性温度和盐度胁迫对罗氏沼虾热休克蛋白基因及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为实际生产中罗氏沼虾的健康养殖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双因素试验,设不同温度(20、24、28和32℃)和盐度(0.5‰、4.0‰、8.0‰和12.0‰),共16个处理... 【目的】探究急性温度和盐度胁迫对罗氏沼虾热休克蛋白基因及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为实际生产中罗氏沼虾的健康养殖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双因素试验,设不同温度(20、24、28和32℃)和盐度(0.5‰、4.0‰、8.0‰和12.0‰),共16个处理组,将罗氏沼虾从初始温度(24℃)和盐度(0.5‰)环境转移至各处理组环境中进行急性胁迫,分别在胁迫24和48 h时采集罗氏沼虾鳃组织及肝胰腺组织,测定热休克蛋白70基因(HSP70)相对表达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PX)活性。【结果】胁迫24 h时,在相同温度下,随着盐度的升高,罗氏沼虾鳃组织和肝胰腺组织HSP70基因相对表达量均整体呈先上升后下降的变化趋势;在0.5‰和4.0‰盐度下,温度为20、28和32℃时罗氏沼虾鳃组织和肝胰腺组织HSP70基因相对表达量均高于24℃,且肝胰腺组织HSP70基因相对表达量在温度为28和32℃时显著高于20℃(P<0.05,下同)。胁迫48 h后,温度为24℃时,8.0‰和12.0‰盐度下罗氏沼虾鳃组织及肝胰腺组织HSP70基因相对表达量均显著高于0.5‰与4.0‰盐度。胁迫24 h时,在相同温度下,随着盐度的升高,罗氏沼虾腮组织SOD和GPX活性均整体呈上升趋势;温度为24℃时,随着盐度升高,肝胰腺组织SOD和GPX活性均无显著变化(P>0.05),而在其他温度下出现明显变化;在相同盐度下,随着温度的升高,罗氏沼虾鳃组织SOD和肝胰腺组织GPX活性均整体呈先下降后上升的变化趋势,腮组织GPX活性和肝胰腺组织SOD活性均整体呈上升趋势。双因素方差分析结果表明,温度、盐度及其交互作用对罗氏沼虾鳃组织和肝胰腺组织HSP70基因表达与抗氧化酶(SOD和GPX)活性均有极显著影响(P<0.01)。【结论】急性温度和盐度胁迫会引起罗氏沼虾HSP70基因相对表达量升高,且温度骤升较温度骤降更能诱导HSP70基因表达。温度和盐度骤变能引起罗氏沼虾抗氧化酶活性变化,且温度对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大于盐度。罗氏沼虾通过调控HSP70基因相对表达量、SOD活性及GPX活性协同调节生理机能以适应外部盐度和温度变化,增强对恶劣环境的耐受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氏沼虾 热休克蛋白基因 抗氧化酶活性 温度 盐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波长光对普通大蓟马成虫寿命、繁殖力及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1
14
作者 金海峰 李芬 +2 位作者 袁琳琳 侯清芳 吴少英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01-107,共7页
普通大蓟马Megalurothrips usitatus是豆科作物的重要害虫。化学药剂的过度使用使该虫产生了极高的抗药性,并且产生农药残留、环境污染等诸多问题。光控技术是防治害虫绿色、安全、高效的重要手段之一,目前尚未得到充分的开发与利用。... 普通大蓟马Megalurothrips usitatus是豆科作物的重要害虫。化学药剂的过度使用使该虫产生了极高的抗药性,并且产生农药残留、环境污染等诸多问题。光控技术是防治害虫绿色、安全、高效的重要手段之一,目前尚未得到充分的开发与利用。本研究探究了7种波长(360、420、460、580、610、650 nm和730 nm)的光对普通大蓟马成虫寿命、繁殖力及体内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明确其在不同光环境下的适应性机理。结果表明,与全光谱波长光照相比,420 nm波长下雄成虫寿命最长,730 nm波长下最短,其余供试波长光对雌雄虫寿命影响不显著(P>0.05);460~730 nm波长的光对蓟马产卵量都有显著影响(P<0.05),除730 nm外,其余波长光均能显著降低蓟马的产卵量(P<0.05);不同波长光处理下普通大蓟马抗氧化酶活性存在差异,与全光谱光照相比,360、420 nm和460 nm波长光处理显著降低了PPO和SOD活性(P<0.05),相关性分析发现,PPO活性与波长显著正相关(P<0.05),并且SOD活性与CAT、PPO活性显著正相关(P<0.05)。本研究认为短波长光是控制普通大蓟马生长发育及生理生化水平的关键因子,研究结果可为揭示普通大蓟马种群发生动态规律及绿色光控技术的研发及应用奠定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通大蓟马 抗氧化酶活性 生长发育 繁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温度对短额负蝗成虫存活率及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15
作者 李文博 NAWAZ Haider Bashir +4 位作者 李新畅 田睿林 史树森 张星 陈欢欢 《环境昆虫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465-1472,共8页
为明确不同温度对短额负蝗Atractomorpha sinensis成虫存活率以及体内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在24℃~40℃温度范围内,将短额负蝗健康成虫分组,分别置于生化培养箱处理4 h。测定各温度处理下成虫存活率和抗氧化酶(SOD、CAT、POD)的活性、... 为明确不同温度对短额负蝗Atractomorpha sinensis成虫存活率以及体内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在24℃~40℃温度范围内,将短额负蝗健康成虫分组,分别置于生化培养箱处理4 h。测定各温度处理下成虫存活率和抗氧化酶(SOD、CAT、POD)的活性、总抗氧化能力(T-AOC)以及丙二醛(MDA)含量的变化。成虫存活率在24℃~34℃范围内均高于50%,其他温度处理成虫存活率明显降低。试验温度范围内短额负蝗体内3种抗氧化酶活性随温度升高呈先增后减趋势。32℃时雌、雄成虫的SOD、POD和CAT酶活值最高。T-AOC活性与MDA含量与抗氧化酶活性变化趋势相似,二者均在34℃时达最高。短额负蝗对不同温度的适应性存在差异,温度过高不利于其种群存活,此现象与其体内抗氧化酶活性密切相关。短额负蝗雌成虫抗氧化酶活性高于雄成虫,更能适应温度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额负蝗 温度 抗氧化酶活性 氧化能力 丙二醛 环境适应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哈茨木霉与枯草芽孢杆菌对海红果幼苗生长、光合特性和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3
16
作者 淡振荣 王洁琼 +6 位作者 刘子贤 张志华 赵洪 杨靖芸 华小梅 贺利兵 钟子君 《北方农业学报》 2024年第4期103-112,共10页
【目的】探究哈茨木霉和枯草芽孢杆菌接种对海红果幼苗生长、光合特性和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方法】以海红果幼苗作为试验对象进行盆栽试验,设置施用无菌水(CK)、接种哈茨木霉菌液(TH)、接种枯草芽孢杆菌菌液(BS)、哈茨木霉菌液与枯... 【目的】探究哈茨木霉和枯草芽孢杆菌接种对海红果幼苗生长、光合特性和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方法】以海红果幼苗作为试验对象进行盆栽试验,设置施用无菌水(CK)、接种哈茨木霉菌液(TH)、接种枯草芽孢杆菌菌液(BS)、哈茨木霉菌液与枯草芽孢杆菌菌液混合接种(TB)4个处理,分析接种后30 d和60 d对海红果幼苗生长指标,叶片SPAD值、气体交换参数以及抗氧化酶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的影响。【结果】TH、BS、TB处理均促进了海红果幼苗的生长、光合特性及抗氧化酶活性,TB处理效果最佳。与CK相比,接种30 d和60 d,TB处理幼苗株高、茎粗、叶片数、地上部干重、根干重、根长分别显著增加16.52%、7.43%、23.81%、13.71%、21.44%、31.06%和16.27%、16.54%、18.06%、9.36%、15.41%、24.18%(P<0.05);幼苗叶片SPAD值显著增加13.38%和10.85%(P<0.05),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蒸腾速率、胞间CO_(2)浓度分别显著增加14.08%、14.08%、31.03%、9.84%和11.88%、27.13%、14.95%、10.92%(P<0.05),过氧化物酶、苯丙氨酸解氨酶、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氢酶、多酚氧化酶活性分别显著增加20.93%、30.10%、42.00%、21.52%、23.71%和21.21%、22.52%、35.39%、18.18%、18.11%(P<0.05);接种60 d,MDA含量显著下降9.54%(P<0.05)。【结论】哈茨木霉与枯草芽孢杆菌混合接种可以有效促进海红果幼苗生长、提高叶绿素含量和光合速率、增强抗氧化酶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哈茨木霉 枯草芽孢杆菌 海红果 幼苗生长 光合特性 抗氧化酶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硅对盐胁迫下藜麦幼苗生长及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1
17
作者 武子璇 王欣 +3 位作者 张永超 钟明月 封洪雨 李妍 《现代农业科技》 2024年第11期1-6,共6页
全球气候变暖,降水减少,加速了土壤盐渍化进程,对农业生产造成了严重影响。盐含量低的土壤对藜麦生长发育没有明显影响,但盐含量较高的土壤则不利于藜麦生长。前人研究表明,硅有助于植物在盐胁迫条件下较好的生长。本试验以4个藜麦品种... 全球气候变暖,降水减少,加速了土壤盐渍化进程,对农业生产造成了严重影响。盐含量低的土壤对藜麦生长发育没有明显影响,但盐含量较高的土壤则不利于藜麦生长。前人研究表明,硅有助于植物在盐胁迫条件下较好的生长。本试验以4个藜麦品种为研究材料,在NaCl浓度为300 mmol/L盐胁迫条件下设置不同硅浓度梯度(0、0.5、1.0、1.5、2.0 mmol/L),研究硅对盐胁迫条件下藜麦幼苗生长的影响及其生理机制,为提高藜麦耐盐性提供参考。结果表明:与对照无盐胁迫且无硅处理相比,盐胁迫(未添加硅处理)条件下各品种藜麦幼苗的芽长均有所降低,根长均显著增加,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等抗氧化酶活性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可溶性糖(SS)含量降低,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_(2)^(-)·)产生速率及丙二醛(MDA)含量增加。在盐胁迫条件下,随硅浓度的增加,藜麦幼苗的芽长、根长、SOD、POD、CAT、SS各品种均大致表现为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O_(2)^(-)·产生速率和MDA含量各品种表现先降低后升高。添加适当浓度的外源硅提高了盐胁迫条件下藜麦幼苗的抗氧化酶活性和SS含量,降低了O_(2)^(-)·产生速率和MDA含量,促进了藜麦幼苗在盐胁迫条件下的生长,各指标以硅浓度为0.5 mmol/L或1.0 mmol/L时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藜麦 盐胁迫 幼苗生长 抗氧化酶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生境黄柳叶片渗透调节物质含量及抗氧化酶活性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刘冠志 李梓豪 +4 位作者 张艳成 张世琦 马少薇 兰庆 刘果厚 《内蒙古林业科技》 2024年第2期29-34,共6页
渗透调节物质与抗氧化酶活性在植物生态适应中发挥着重要的调控作用。本研究对浑善达克沙地不同生境黄柳(Salix gordejevii)叶片渗透调节物质、抗氧化酶活性及丙二醛(MDA)含量进行测定,并分析其与土壤理化因子的相关性,以期揭示黄柳的... 渗透调节物质与抗氧化酶活性在植物生态适应中发挥着重要的调控作用。本研究对浑善达克沙地不同生境黄柳(Salix gordejevii)叶片渗透调节物质、抗氧化酶活性及丙二醛(MDA)含量进行测定,并分析其与土壤理化因子的相关性,以期揭示黄柳的生理生态适应机制。结果表明:(1)不同生境黄柳叶片游离脯氨酸(Pro)含量具有显著性差异,流动沙地Pro含量最大,为20.27μg.g^(-1),半固定沙地最小,为11.21μg.g^(-1);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含量无显著性差异。(2)不同生境黄柳叶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具有显著性差异,丘间低地SOD活性(242.61 U.g^(-1))和CAT活性(337.50 U.g^(-1))高于其他生境;各生境过氧化物歧化酶(POD)活性和MDA含量无显著性差异。(3)不同生境间具有明显的异质性,但土壤理化因子与黄柳叶片渗透调节物质、抗氧化酶活性及MDA间无相关关系。Pro、SOD和CAT是黄柳适应浑善达克沙地不同生境的主要调节物质,反映了黄柳具有较强的生理生态适应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柳 渗透调节物质 抗氧化酶活性 生理生态适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壤干旱胁迫对沙棘叶片光合作用和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344
19
作者 裴斌 张光灿 +3 位作者 张淑勇 吴芹 徐志强 徐萍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1386-1396,共11页
在半干旱黄土丘陵区,采用盆栽控水试验,通过测定3年生沙棘苗木在8个土壤水分梯度下的光合速率、叶绿素荧光、抗氧化酶活性等光合生理生化指标,探讨沙棘叶片光合作用在土壤干旱逐渐加重过程中的变化过程、机制及其与土壤水分的定量关系... 在半干旱黄土丘陵区,采用盆栽控水试验,通过测定3年生沙棘苗木在8个土壤水分梯度下的光合速率、叶绿素荧光、抗氧化酶活性等光合生理生化指标,探讨沙棘叶片光合作用在土壤干旱逐渐加重过程中的变化过程、机制及其与土壤水分的定量关系。结果表明:(1)土壤相对含水量(RWC)在38.9%—70.5%范围内,随干旱胁迫加重,沙棘的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和胞间CO2浓度(Ci)明显下降,而气孔限制值(Ls)显著上升,即Pn下降主要是由气孔限制造成的;当RWC<38.9%时,干旱胁迫继续加剧,Pn和Ls都降低,而Ci显著上升,即Pn下降的主要原因已经转变为非气孔因素的限制。(2)土壤适度水分胁迫能够提高沙棘叶片的水分利用效率(WUE),维持沙棘Pn和WUE处于较高水平的RWC范围为58.6%—82.9%和48.3%—70.5%。(3)土壤干旱加重过程中,沙棘的最大荧光(Fm)、PSⅡ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PSⅡ实际光化学效率ΦPSⅡ,光化学猝灭(qP)均表现出逐渐降低的趋势,而初始荧光(Fo)显著升高,非光化学猝灭(NPQ)则表现出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RWC在38.9%—70.5%的范围内,热耗散是沙棘重要光保护机制;RWC<38.9%时,PSⅡ受到损伤,电子传递受阻。(4)土壤干旱加重过程中,沙棘叶片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表现出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丙二醛(MDA)含量则表现出逐级递增趋势;土壤干旱程度在RWC为48.3%—70.5%时,对沙棘叶片的抗氧化酶系统活性有诱导作用;而土壤干旱到严重胁迫(RWC<38.9%)时,沙棘叶片的抗氧化酶系统损伤,抗氧化酶活性下降,细胞膜遭到破坏。土壤干旱程度在RWC为48.3%—70.5%时,沙棘叶片可以通过热耗散和酶活性调节协同作用,稳定光合机构的正常功能,Pn下降的主要原因是气孔限制;而干旱到严重胁迫(RWC<38.9%)时,PSⅡ系统和抗氧化酶系统损伤,是光合作用发生非气孔限制的主要原因。在半干旱黄土丘陵区,沙棘生长所允许的最大土壤水分亏缺在RWC为38.9%,维持沙棘具有较高WUE和Pn的土壤水分阈值为RWC在58.6%—70.5%之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棘 干旱胁迫 气体交换 叶绿素荧光 抗氧化酶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灌浆期高温对小麦旗叶与非叶器官光合和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54
20
作者 张英华 杨佑明 +5 位作者 曹莲 郝杨凡 黄菁 李金鹏 姚得秀 王志敏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36-144,共9页
为揭示小麦叶与非叶器官抗氧化系统对灌浆期高温胁迫的反应特征,探讨不同品种和不同器官耐热性差异机制,以小麦强耐热品种石家庄8号和弱耐热性品种河农341为材料,于灌浆期用塑料膜搭棚进行增温处理(花后第8天至第22天),研究高温胁迫... 为揭示小麦叶与非叶器官抗氧化系统对灌浆期高温胁迫的反应特征,探讨不同品种和不同器官耐热性差异机制,以小麦强耐热品种石家庄8号和弱耐热性品种河农341为材料,于灌浆期用塑料膜搭棚进行增温处理(花后第8天至第22天),研究高温胁迫对旗叶光合速率(Pn)、叶绿素含量、旗叶和非叶器官中丙二醛(MDA)和脯氨酸(Pro)含量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的影响。高温处理下,两品种Pn比正常温度下(对照)低18.7%~24.9%,叶绿素含量低5.7%~6.2%;旗叶、旗叶鞘、穗下节、颖片和籽粒的MDA含量和Pro含量均升高,其中MDA升高幅度为旗叶〉非叶器官,Pro升高幅度为非叶器官〉旗叶。旗叶、颖片、籽粒的SOD活性和旗叶、旗叶鞘、籽粒的CAT活性以及旗叶、旗叶鞘、颖片的POD活性在高温胁迫初期即诱导增强,而其他器官的抗氧化酶活性则在高温持续一段时间后诱导增强,之后随着高温的持续各器官抗氧化酶活性多表现为低于对照,高温解除后旗叶鞘、穗下节、颖片的SOD活性和旗叶、颖片、籽粒的POD活性有恢复迹象,高温对其他器官的SOD和POD活性以及所有器官的CAT活性造成不可逆影响;总体来看,非叶器官持续抗氧化能力和耐热性强于叶片。石家庄8号叶与非叶器官细胞膜稳定性、抗氧化酶活性均高于河农341,显示其整株耐热性强于河农341,这是石家庄8号在高温胁迫下产量下降幅度低于河农341的重要生理基础。因此认为,非叶器官在小麦适应灌浆期高温逆境中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高温处理 叶与非叶器官 抗氧化酶活性 耐热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