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百合鳞茎低温解除休眠与抗氧化系统酶的关系 被引量:14
1
作者 乔永旭 张永平 +1 位作者 陈超 陈敏敏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61-163,共3页
以东方百合"索蚌"(sorbonne)小鳞茎为试验材料,研究了鳞茎在4℃低温处理过程中活性氧和抗氧化系统酶的动态变化。鳞茎中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的释放速率在低温处理的前期缓慢上升,30 d时达最大,随后迅速下降,过氧化氢含量在低温4... 以东方百合"索蚌"(sorbonne)小鳞茎为试验材料,研究了鳞茎在4℃低温处理过程中活性氧和抗氧化系统酶的动态变化。鳞茎中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的释放速率在低温处理的前期缓慢上升,30 d时达最大,随后迅速下降,过氧化氢含量在低温45 d后达最大值,随着低温积累也迅速下降。在休眠解除过程中4种抗氧化酶活性变化的动态不同,超氧化物歧化酶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过氧化氢酶的活性在低温处理前期下降,随后又上升,45 d后又迅速下降,与过氧化氢的动态变化趋势一致。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和愈创木酚过氧化物酶的活性在低温解除休眠过程中都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百合 休眠 活性氧 抗氧化系统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源壳聚糖对辣椒种子萌发及抗氧化系统酶的影响 被引量:6
2
作者 任廷贵 郭小莉 《甘肃农业科技》 2009年第2期12-15,共4页
研究了辣椒种子在不同浓度壳聚糖处理下的发芽率及抗氧化系统酶的变化。结果表明:经0.05~0.80g/L壳聚糖溶液处理的辣椒种子,其发芽率、发芽势、胚根长及胚芽长均高于对照;SOD、CAT、POD的活性均表现为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以壳... 研究了辣椒种子在不同浓度壳聚糖处理下的发芽率及抗氧化系统酶的变化。结果表明:经0.05~0.80g/L壳聚糖溶液处理的辣椒种子,其发芽率、发芽势、胚根长及胚芽长均高于对照;SOD、CAT、POD的活性均表现为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以壳聚糖浓度为0.50g/L时提高种子活力的效果最好,幼苗抗氧化系统酶的活性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辣椒 壳聚糖 发芽率 抗氧化系统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盐酸左氧氟沙星对玉米种子萌发及抗氧化酶系统的影响 被引量:7
3
作者 朱健 龙健 +4 位作者 张明时 胡继伟 康福星 齐瑞环 刘方 《种子》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97-100,共4页
采用自然条件模拟实验,研究了盐酸左氧氟沙星(OFLX)对玉米种子萌发、幼苗生长和种内抗氧化系统的影响。结果表明,玉米种子的萌发率、发芽势和发芽指数随OFLX处理浓度的升高逐渐降低。随着OFLX浓度的增加,种子活力指数、株高、根长、根... 采用自然条件模拟实验,研究了盐酸左氧氟沙星(OFLX)对玉米种子萌发、幼苗生长和种内抗氧化系统的影响。结果表明,玉米种子的萌发率、发芽势和发芽指数随OFLX处理浓度的升高逐渐降低。随着OFLX浓度的增加,种子活力指数、株高、根长、根数、叶绿素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均呈先升后降趋势。这表明,在逆境环境因子作用下,玉米通过自身的酶机制可对不良环境作出保护性反应;OFLX对玉米的损伤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其机理可能与OFLX使植物叶绿体、抗氧化酶系统的功能损伤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酸左氧氟沙星 玉米 萌发 叶绿素 抗氧化系统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源NO供体对水分亏缺下玉米叶片碳同化关键酶及抗氧化系统的影响 被引量:8
4
作者 杨青华 郑博元 +5 位作者 李蕾蕾 贾双杰 韩心培 郭家萌 王泳超 邵瑞鑫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1393-1399,共7页
为了探讨外源NO供体(硝普钠,SNP)对水分亏缺下玉米叶片碳同化关键酶及抗氧化系统的影响及其调控机制,在20%PEG-6000模拟水分亏缺胁迫下,研究了SNP对玉米品种驻玉309幼苗叶片光合碳同化核酮糖-1,5-二磷酸羧化/加氧酶(Rubisco)和Rubisco... 为了探讨外源NO供体(硝普钠,SNP)对水分亏缺下玉米叶片碳同化关键酶及抗氧化系统的影响及其调控机制,在20%PEG-6000模拟水分亏缺胁迫下,研究了SNP对玉米品种驻玉309幼苗叶片光合碳同化核酮糖-1,5-二磷酸羧化/加氧酶(Rubisco)和Rubisco活化酶(RCA)活性及其基因表达、抗氧化酶活性及其同工酶谱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水分亏缺胁迫下,SNP显著上调玉米叶片rbc L、rbc S、rcaβ基因的相对表达量,尤其是叶片rbc S基因的相对表达量增加1.86倍,叶片Rubisco、RCA活性分别提高32.7%和14.67%;叶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及其同工酶谱带的宽度和亮度显著增强,而ROS积累量明显降低。说明在PEG水分亏缺胁迫下,SNP能显著提升玉米幼苗叶片光合碳同化能力及抗氧化酶活性,降低ROS积累及其对细胞膜造成的损伤,提高玉米的抗干旱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源一氧化 水分亏缺 玉米幼苗 光合碳同化 氧化系统同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菜心耐热性评价及酶促抗氧化系统对高温胁迫的响应 被引量:22
5
作者 庞强强 周曼 +2 位作者 孙晓东 张文 蔡兴来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72-79,共8页
为鉴定不同菜心品种的耐热性,以热害指数为评价指标对19份材料进行耐热性评价,并在此基础上研究了酶促抗氧化系统对人工模拟高温胁迫及恢复的响应。结果表明:通过热害指数分析,筛选出耐热品种5个、中等耐热品种11个、不耐热品种3个。对... 为鉴定不同菜心品种的耐热性,以热害指数为评价指标对19份材料进行耐热性评价,并在此基础上研究了酶促抗氧化系统对人工模拟高温胁迫及恢复的响应。结果表明:通过热害指数分析,筛选出耐热品种5个、中等耐热品种11个、不耐热品种3个。对耐热品种CX10、中等耐热品种CX17和不耐热品种CX13进行人工模拟高温处理发现,37℃高温胁迫时菜心叶片的电导率、MDA含量显著升高,SOD、POD和CAT的活性,以及Mn-SOD、POD和CAT基因表达量显著增加。从增加幅度来看,耐热材料中的电导率、MDA含量增幅明显低于不耐热材料,SOD、POD和CAT的活性,以及Mn-SOD、POD和CAT基因表达量则以耐热材料中增幅最大。在胁迫恢复3 d时,与胁迫时相比,所有指标均呈下降趋势,但仍高于对照。以上结果说明,高温胁迫影响了菜心酶促抗氧化系统的正常代谢,即使高温解除后也不能恢复至正常状态,但耐热材料可通过调节自身的酶促系统减轻胁迫带来的伤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菜心 耐热性 氧化系统 高温胁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分胁迫对蛇莓、娟毛匍匐委陵菜抗氧化保护酶系统的影响 被引量:4
6
作者 张迎新 李长海 周玉迁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95-98,共4页
为了研究在极端水分条件下抗氧化保护酶系统对植物的保护作用,选择自然干旱和覆水两种水分胁迫条件,对蛇莓(Duchesnea indica)和娟毛匍匐委陵菜(Potentilla reptans L.)地被植物叶片抗氧化保护酶系统的影响变化进行了研究。试验表明:超... 为了研究在极端水分条件下抗氧化保护酶系统对植物的保护作用,选择自然干旱和覆水两种水分胁迫条件,对蛇莓(Duchesnea indica)和娟毛匍匐委陵菜(Potentilla reptans L.)地被植物叶片抗氧化保护酶系统的影响变化进行了研究。试验表明: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对蛇莓的耐干旱和耐水淹能力影响较大,且对耐水淹能力和耐干旱的影响相似;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对娟毛匍匐委陵菜的耐干旱和耐水淹能力影响较大,且耐水淹能力优于耐干旱;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对两种地被植物的影响较小,不是主要的影响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分胁迫 地被植物 氧化物歧化(SOD) 氧化(CAT) 氧化(POD) 氧化保护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镉、铅对板蓝根种子发芽及抗氧化系统的影响 被引量:28
7
作者 付世景 宗良纲 +1 位作者 张丽娜 孙静克 《种子》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14-17,共4页
研究了板蓝根种子在镉、铅污染下的发芽率及萌发时的抗氧化系统酶和蛋白质的变化。结果表明镉浓度在5mg/L时能促进种子的发芽,而当镉浓度高于5mg/L时则显著抑制种子的发芽;铅胁迫下,随铅浓度的升高,对板蓝根种子发芽抑制作用加剧。但任... 研究了板蓝根种子在镉、铅污染下的发芽率及萌发时的抗氧化系统酶和蛋白质的变化。结果表明镉浓度在5mg/L时能促进种子的发芽,而当镉浓度高于5mg/L时则显著抑制种子的发芽;铅胁迫下,随铅浓度的升高,对板蓝根种子发芽抑制作用加剧。但任何水平的镉、铅都对根伸长产生抑制作用。不同程度的重金属镉、铅胁迫下对种子发芽时POD、CAT、SOD活性均有显著影响,其中CAT、SOD酶活性都比对照低,只有过氧化物酶POD在Cd2+的浓度为10mg/L时,铅的浓度为200mg/L时POD活性比对照略高。当Cd2+的浓度为50mg/L、Pb2+d浓度为500mg/L时3种酶的活性都明显低于对照。镉、铅处理的种子,萌发时蛋白质含量的变化规律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板兰根 Cd PB 发芽率 抗氧化系统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悬浮物对褐牙鲆肌肉抗氧化酶活性及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3
8
作者 肖广侠 徐文远 +3 位作者 贾磊 郑德斌 张博 马超 《海洋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542-552,共11页
为探究褐牙鲆(Paralichthys olivaceus)幼鱼在悬浮物胁迫下的耐受机制,以两种规格褐牙鲆为实验材料,在悬浮物质量浓度为5 000,10 000mg/L胁迫下,研究了褐牙鲆肌肉中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谷胱甘肽转移酶(GST)、过氧化氢酶(CAT)酶活... 为探究褐牙鲆(Paralichthys olivaceus)幼鱼在悬浮物胁迫下的耐受机制,以两种规格褐牙鲆为实验材料,在悬浮物质量浓度为5 000,10 000mg/L胁迫下,研究了褐牙鲆肌肉中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谷胱甘肽转移酶(GST)、过氧化氢酶(CAT)酶活力及SOD2、GST、CAT的mRNA转录水平的变化情况。实验结果显示:T-SOD酶活力具有一定的变化趋势,B幼鱼T-SOD酶活力呈现先升高、再降低、再升高的趋势,SOD2基因相对表达量在第48小时达到峰值(P<0.05),两种幼鱼T-SOD基因相对表达变化趋势在第72小时和第96小时相反;CAT酶活力呈现先升高、再降低的趋势,A幼鱼及5 000mg/L实验组B幼鱼CAT基因相对表达与CAT酶活力变化趋势一致;B幼鱼GST酶活力实验组低于对照组(P<0.05),GST基因相对表达量在第24小时和第48小时实验组高于对照组(P<0.05)、在第72小时和第96小时实验组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研究结果表明:悬浮物对褐牙鲆抗氧化酶活力及相关基因的表达具有一定的影响;不同体长规格的褐牙鲆抗氧化酶活力及相关基因的表达存在差异;TSOD酶活力、GST酶活力与相关基因表达量变化趋势不一致,CAT酶活力与相关基因表达量变化趋势一致。本研究可为揭示褐牙鲆应对悬浮物胁迫的耐受机制及褐牙鲆耐悬浮物品种选育提供基础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褐牙鲆 悬浮物 抗氧化系统酶 基因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悬浮物对褐牙鲆抗氧化酶活性及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
9
作者 肖广侠 徐文远 +3 位作者 贾磊 郑德斌 韩现芹 陈春秀 《生态毒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266-276,共11页
为探究褐牙鲆(Paralichthys olivaceus)幼鱼抗氧化系统酶活力及相关基因表达在悬浮物胁迫下的变化情况,设计了浓度为5 000、10 000 mg·L^-1悬浮物水体对褐牙鲆(14.53 cm±1.58 cm)肌肉、肝脏、鳃及血液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 为探究褐牙鲆(Paralichthys olivaceus)幼鱼抗氧化系统酶活力及相关基因表达在悬浮物胁迫下的变化情况,设计了浓度为5 000、10 000 mg·L^-1悬浮物水体对褐牙鲆(14.53 cm±1.58 cm)肌肉、肝脏、鳃及血液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谷胱甘肽转移酶(GST)、过氧化氢酶(CAT)酶活力及SOD2、GST、CAT的mRNA转录水平表达变化情况。结果显示:在悬浮物胁迫24 h或者48 h时,4种组织3种酶活力具有升高的趋势(P〈0.05);4种组织的T-SOD酶活力在96 h均高于对照组(P〈0.05),肌肉、鳃丝及血液中SOD2基因相对表达量96 h实验组低于对照组(P〈0.05);肌肉中CAT酶活力呈现先升高再降低趋势,鳃中CAT基因相对表达量呈现先降低、再升高、再降低的趋势;肝脏、鳃、血液中GST酶活力在悬浮物胁迫下呈现升高趋势,4种组织GST基因相对表达量在12~24 h时呈现升高趋势。研究表明:悬浮物对褐牙鲆抗氧化酶活力及相关基因的表达具有一定的影响,血液中3种酶活力变化幅度最大,鳃中3种基因相对表达水平变化幅度最大,这与血液及鳃参与呼吸作用过程有关;抗氧化酶活性及基因相对表达变化趋势并不完全一致。本研究可为揭示褐牙鲆应对悬浮物胁迫的耐受机制及褐牙鲆耐悬浮物品种选育提供基础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悬浮物 褐牙鲆 抗氧化系统酶 基因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瓜酶促抗氧化系统对逆境胁迫的生理响应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0
作者 邓红军 茅林春 《保鲜与加工》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88-92,共5页
黄瓜是一种深受消费者喜爱的蔬菜,但其在采后贮运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受到机械损伤、高温、冷害、盐碱、病虫害等环境的胁迫。当遭受逆境胁迫时,其体内的酶促抗氧化系统会对逆境胁迫做出相应的生理响应加以抵抗,以减轻因受到逆境胁迫对... 黄瓜是一种深受消费者喜爱的蔬菜,但其在采后贮运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受到机械损伤、高温、冷害、盐碱、病虫害等环境的胁迫。当遭受逆境胁迫时,其体内的酶促抗氧化系统会对逆境胁迫做出相应的生理响应加以抵抗,以减轻因受到逆境胁迫对其品质造成的伤害。本文主要介绍植物体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等抗氧化酶系统,综述黄瓜酶促抗氧化系统对逆境胁迫生理响应的研究进展,旨在对黄瓜果实采后逆境胁迫防控提供一定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瓜 氧化系统 逆境 胁迫 生理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菊花扦插生根过程中超微弱发光及抗氧化酶活性的动态变化
11
作者 黄在范 林桂玉 +2 位作者 郑成淑 王文莉 孙宪芝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2508-2512,共5页
以菊花品种‘神马’和‘万盛’为材料,对2品种插穗扦插生根及其过程中超微弱发光(UWL)强度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和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等抗氧化系统酶活性以及丙二醛(MDA)含量的动态变化进行分... 以菊花品种‘神马’和‘万盛’为材料,对2品种插穗扦插生根及其过程中超微弱发光(UWL)强度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和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等抗氧化系统酶活性以及丙二醛(MDA)含量的动态变化进行分析,以探讨UWL产生机理。结果表明:(1)2个菊花品种插穗在扦插第10天后开始生根,15 d后迅速生根,第25天时‘神马’的生根数(60.2个)比‘万盛’(42.4个)多42.11%。(2)扦插生根过程中,‘神马’和‘万盛’插穗叶片UWL强度均比对照(母株)显著增加,第15 d时插穗叶片UWL均达到峰值,分别比对照增加125.70%和123.86%,且‘神马’比‘万盛’始终保持较高水平。(3)2个品种插穗叶片SOD、POD、CAT和APX活性均比对照显著增加,且在扦插第15 d时增加最多,之后缓慢下降,与UWL变化趋势相似;2个品种插穗叶片MDA含量比对照显著增加,但‘神马’的MDA含量低于‘万盛’。(4)相关性分析表明,菊花扦插生根过程中UWL与生根数相关性不显著,而与SOD、POD、CAT活性呈极显著相关、与APX活性呈显著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菊花 插穗 扦插生根 超微弱发光 抗氧化系统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DSL脂肪酶增强棉花对大丽轮枝菌的抗性
12
作者 安晶 潘泽 李鸿彬 《石河子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7年第4期420-424,共5页
大丽轮枝菌是影响棉花生长发育的一种通过土传真菌维管束的病菌,严重影响棉花纤维的产量和品质。为研究棉花GDSL脂肪酶(GDSL lipase,GLIP)在植物响应大丽轮枝菌中的重要功能,本研究利用大丽轮枝菌悬浮液对新陆早42号及其转GhGLIP基因的... 大丽轮枝菌是影响棉花生长发育的一种通过土传真菌维管束的病菌,严重影响棉花纤维的产量和品质。为研究棉花GDSL脂肪酶(GDSL lipase,GLIP)在植物响应大丽轮枝菌中的重要功能,本研究利用大丽轮枝菌悬浮液对新陆早42号及其转GhGLIP基因的棉花株系叶片进行处理,分析转GhGLIP棉花株系对大丽轮枝菌的生理生化响应。结果表明,棉花GDSL脂肪酶基因GhGLIP能够响应大丽轮枝菌的刺激,转GhGLIP基因棉花株系可显著抑制大丽轮枝菌导致的叶片细胞死亡。与未处理相比,经大丽轮枝菌处理后的野生型和转基因棉花株系植株的GDSL脂肪酶活力显著增加。同时,转基因棉花株系植株过氧化氢酶、过氧化物酶、超氧化物歧化酶、苯丙氨酸解氨酶和多酚氧化物酶的表达显著提升,说明GhGLIP基因诱导了棉花对大丽轮枝菌的抗性。本研究为棉花抵抗大丽轮枝菌的分子机制解析,及进一步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培育抗病棉花材料提供了有效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DSL脂肪 大丽轮枝菌 棉花 抗氧化系统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陆地棉GDSL脂肪酶增强拟南芥对黄萎病菌的抗性 被引量:6
13
作者 袁哈利 郝晓云 +1 位作者 郑学伟 李鸿彬 《石河子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5年第5期529-534,共6页
为了分析脂肪酶对于黄萎病菌的抗性功能,本研究采用RT-PCR技术从陆地棉中克隆得到1个GDSL脂肪酶(GDSL Lipase,GLIP)基因Gh GLIP,ORF全长1068 bp。采用滴花法将重组表达载体35S::Gh GLIP转入哥伦比亚型拟南芥,通过筛选、鉴定和纯合得到T... 为了分析脂肪酶对于黄萎病菌的抗性功能,本研究采用RT-PCR技术从陆地棉中克隆得到1个GDSL脂肪酶(GDSL Lipase,GLIP)基因Gh GLIP,ORF全长1068 bp。采用滴花法将重组表达载体35S::Gh GLIP转入哥伦比亚型拟南芥,通过筛选、鉴定和纯合得到T3代转基因拟南芥。利用黄萎病菌悬浮液分别对野生型和转基因拟南芥植株叶片进行局部处理后,发现转Gh GLIP基因拟南芥植株能够抑制黄萎病菌诱发的叶片细胞死亡及病菌在叶片感染处的生长繁殖。酶活性测定结果显示,转Gh GLIP基因拟南芥植株的抗氧化系统酶和病程相关酶的表达获得了显著的增强;RT-PCR分析结果表明,黄萎病菌处理1 d后,转Gh GLIP基因拟南芥叶片的病程相关基因和乙烯信号相关基因的表达获得了显著的增加。本研究结果表明,棉花Gh GLIP基因可能通过参与乙烯信号,以及促进抗氧化系统酶和病程相关基因的表达,进一步增强拟南芥对于黄萎病菌的抗性。本研究可为棉花Gh GLIP基因增强植物抗病性分子机制解析,以及进一步的基因工程利用提供一定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GDSL脂肪 黄萎病 乙烯信号 抗氧化系统酶 病程相关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薸对不同质量浓度畜禽废水的净化作用及生物学效应 被引量:14
14
作者 陈金发 杨平 +4 位作者 聂琦珊 胡金朝 秦玲 张丹 胡成伦 《重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87-94,共8页
实验以自然湿地中采集的大薸为研究对象,在室内模拟条件下首次研究了大薸在低质量浓度至高质量浓度畜禽废水条件下的净化作用及植物生理变化。并探讨了湿地植物大薸对废水的净化作用与生物学效应之间的相关性。研究结果表明:大薸对畜禽... 实验以自然湿地中采集的大薸为研究对象,在室内模拟条件下首次研究了大薸在低质量浓度至高质量浓度畜禽废水条件下的净化作用及植物生理变化。并探讨了湿地植物大薸对废水的净化作用与生物学效应之间的相关性。研究结果表明:大薸对畜禽废水的CODcr、氨氮、总磷最高去除率分别达到82.33%、69.21%和45.88%。大薸在不同质量浓度畜禽废水胁迫8d后,大薸抗氧化系统酶活性总体呈下降趋势,畜禽废水质量浓度越高,植物损伤情况越明显。大薸叶片中起主要保护作用的酶是POD,变化幅度最明显,对畜禽废水胁迫的敏感性、应激性最强。大薸对畜禽废水的净化作用与大薸的生物学效应相关性较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薸 畜禽废水 胁迫 抗氧化系统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砂愈伤组织耐低温和盐胁迫的适应性 被引量:12
15
作者 刘玉冰 谭会娟 鲁艳 《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68-72,共5页
对荒漠植物红砂愈伤组织分别在不同低温(0℃,4℃)和不同浓度NaCl处理下细胞的相对活性、质膜透性和脂质过氧化程度、抗氧化物质黄酮类质量分数以及抗氧化系统酶活性的变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低温0℃,4℃处理对红砂生理变化的影响差别不... 对荒漠植物红砂愈伤组织分别在不同低温(0℃,4℃)和不同浓度NaCl处理下细胞的相对活性、质膜透性和脂质过氧化程度、抗氧化物质黄酮类质量分数以及抗氧化系统酶活性的变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低温0℃,4℃处理对红砂生理变化的影响差别不大.与室温相比,红砂愈伤组织在0℃,4℃低温胁迫的48 h内敏感性较高,细胞质膜透性增大,细胞活性有所降低,H_2O_2、丙二醛(MDA)和具有抗氧化能力的花色素苷质量分数升高,抗氧化系统酶过氧化氢酶(CAT)、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活性逐渐升高,但活性均低于对照材料的,而总黄酮质量分数以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的变化随处理时间变化不太明显.低温处理48 h后这些生理指标都趋于稳定.同时,不同浓度NaCl处理下发现红砂愈伤组织在50 mmol/L NaCl中生长最快,总黄酮质量分数随着盐浓度增加而升高.这些结果表明红砂愈伤组织具有很强的适应低温和盐胁迫的调控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砂 低温胁迫 盐胁迫 抗氧化系统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湿地植物对畜禽废水的净化效果及生理特性变化 被引量:4
16
作者 陈金发 赵磊 +2 位作者 宋大刚 朱芳雨 段誉梅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0-26,共7页
基于人工湿地景观设计效果及不同人工湿地植物对污水处理效果考虑下,实验首次选择了梭鱼草+美人蕉+野菱+金鱼藻构成人工湿地植物组合,研究该湿地植物组合对不同含量畜禽废水去污效果和植物生理特性影响。结果表明,组合植物对畜禽... 基于人工湿地景观设计效果及不同人工湿地植物对污水处理效果考虑下,实验首次选择了梭鱼草+美人蕉+野菱+金鱼藻构成人工湿地植物组合,研究该湿地植物组合对不同含量畜禽废水去污效果和植物生理特性影响。结果表明,组合植物对畜禽废水的去除效果较好,HRT为3d的NH,-N、COD、TP去除率分别为56.92%~88.85%、27.7%~82.47%、31.54%~70.83%,最高去除率分别为92.77%、92.88%、94.66%。1级动力学方程对废水COD、TP吸附过程和相关系数R2的拟合好于准2级动力学方程。4种植物叶片SOD、CAT、POD活性大致呈现出先升高再降低的趋势。低含量畜禽废水胁迫下,CAT酶敏感程度高,在清除过氧化物作用中占主导地位;高含量畜禽废水胁迫下,由POD酶和CAT酶共同启动保护机制,当胁迫程度减小,主要由CAT酶再次起主导作用。抗逆性强弱大小为梭鱼草〉美人蕉〉金鱼藻〉野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湿地 抗氧化系统酶 动力学 胁迫 畜禽废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盐酸左氧氟沙星胁迫对小麦幼苗生长及生理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2
17
作者 朱健 龙健 范菲菲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17-21,共5页
采用自然条件模拟试验,研究了盐酸左氧氟沙星(OFLX)对小麦幼苗叶片叶绿素和可溶性蛋白含量、抗氧化酶系统及根系活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在0~500 mg.L-1 OFLX处理浓度范围内,OFLX明显降低小麦叶片中叶绿素含量。随着OFLX浓度的逐渐升高,... 采用自然条件模拟试验,研究了盐酸左氧氟沙星(OFLX)对小麦幼苗叶片叶绿素和可溶性蛋白含量、抗氧化酶系统及根系活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在0~500 mg.L-1 OFLX处理浓度范围内,OFLX明显降低小麦叶片中叶绿素含量。随着OFLX浓度的逐渐升高,叶片中SOD、POD活性表现为先升后降,但均高于对照;CAT活性及可溶性蛋白含量表现为持续上升;小麦根系活力明显降低,小麦幼苗生长受到抑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酸左氧氟沙星 小麦 叶绿素 抗氧化系统酶 根系活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坡位对毛乌素沙地油蒿根区土壤水分及生理指标的影响 被引量:5
18
作者 孟文婷 王甜甜 +1 位作者 赵学琳 朱林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57-63,共7页
探究不同坡位油蒿灌丛根区土壤水分变化及油蒿的生理指标的变化,为揭示沙生植物抗旱生理生化机制以及毛乌素沙生植物的保护和修复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为未来环境变化下荒漠植物群落的响应提供理论参考。在2018年于地处宁夏盐池的毛乌素... 探究不同坡位油蒿灌丛根区土壤水分变化及油蒿的生理指标的变化,为揭示沙生植物抗旱生理生化机制以及毛乌素沙生植物的保护和修复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为未来环境变化下荒漠植物群落的响应提供理论参考。在2018年于地处宁夏盐池的毛乌素沙地,以自然条件下生长的油蒿为试验材料,测定不同坡位油蒿(坡底、坡中、坡顶)的0-300 cm土层土壤体积含水量(SWC0-300)、细胞膜透性、丙二醛含量和抗氧化系统酶。结果表明,土壤含水量随坡位的升高依次降低,0-300 cm土层土壤含水量总体呈现坡中>坡底>坡顶。随着坡位的升高,油蒿的细胞膜透性呈先降低后增加的趋势,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活性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含量随坡位的升高在7月、8月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但在9月和10月随坡位的升高而降低。过氧化物酶(Peroxidase,POD)活性在7月、8月随坡位的升高而降低,但在9月和10月随坡位的升高呈先降低后增加的趋势。细胞膜透性与坡位的抗旱性关系最密切。油蒿在坡中土壤含水量最大,有较强的抗干旱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蒿 坡位 抗氧化系统酶 土壤水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短季棉早熟不早衰生化性状的遗传分析 被引量:13
19
作者 宋美珍 喻树迅 +2 位作者 范术丽 原日红 黄祯茂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903-910,共8页
用5个早熟不早衰的短季棉品种和5个早衰的短季棉品种进行双列杂交,并对亲本、F1和F2代于2001年和2002年田间试验研究与短季棉早熟不早衰有关的抗氧化系统保护酶(SOD、POD和CAT)、叶绿素及激素(生长素和脱落酸)的遗传特性。结果表明:抗... 用5个早熟不早衰的短季棉品种和5个早衰的短季棉品种进行双列杂交,并对亲本、F1和F2代于2001年和2002年田间试验研究与短季棉早熟不早衰有关的抗氧化系统保护酶(SOD、POD和CAT)、叶绿素及激素(生长素和脱落酸)的遗传特性。结果表明:抗氧化系统保护酶CAT、POD和SOD存在着不同的遗传特性,CAT酶以加性上位性效应为主,其次为显性效应;POD酶以加性效应为主,其次为加性上位性效应;SOD酶活以显性效应为主,其次为加性上位性效应;IAA以显性效应为主,其次为加性效应;ABA以加性效应为主,其次为显性效应。且这些生化性状的遗传率较高,在后代能稳定遗传;同时棉株在不同发育时期体内生化性状表达不同,在花铃期CAT、POD和SOD酶以显性效应为主,其次为加性上位性效应,加性效应表达量很小;棉株体内生化性状的表达也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CAT酶与POD酶存在着遗传和表型负相关,与SOD酶存在着遗传和表型正相关;POD酶与SOD酶存在着遗传和表型负相关;抗氧化系统保护酶与激素之间存在着复杂的遗传关系。因此,研究生化性状的遗传特性和表达特征,为选育短季棉早熟不早衰新品种和生化性状的QTLs定位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季棉 早熟不早衰 生化性状 氧化系统保护 遗传特性 表达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esponse of enzymatic and non-enzymatic antioxidant defense systems of Polygonum hydropiper to Mn stress 被引量:2
20
作者 杨贤均 邓冬梅 +1 位作者 刘可慧 于方明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16年第4期793-797,共5页
The response of enzyme and non-enzymatic antioxidants of Mn hyperaccumuator, Polygonum hydropiper (P. hydropiper), to Mn stress was studied using hydroponics culture experiments to explore the mechanism of Mn tolera... The response of enzyme and non-enzymatic antioxidants of Mn hyperaccumuator, Polygonum hydropiper (P. hydropiper), to Mn stress was studied using hydroponics culture experiments to explore the mechanism of Mn tolerance in this species. Results showed that both chlorophyll and carotenoid contents significantly (p〈0.05) decreased with increasing Mn treatment levels (0, 0.5, 1, 2, 4, and 8 mg/L) in hydroponics. The concentrations of malondialdehyde (MDA) and hydrogen peroxide (H202) in the root and shoot of P hydropiper were accumulated under Mn stress. Meanwhile, the anti-oxidative functions of several important enzymes, including superoxide dismutase (SOD), catalase (CAT), ascorbate peroxidase (APX) and peroxidase (POD) in plants were stimulated by Mn spike in leaves and roots, especially at low Mn stress; while sulfhydryl group (--SH) and glutathion (GSH) were likely involved in Mn detoxification ofP. hydropiper under high Mn stres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olygonum hydropiper HYPERACCUMULATION enzymatic antioxidative defense non-enzymatic antioxidative defens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